第一篇:学校“十二五”发展纲领
学校“十二五”发展纲领
目前,随着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是我们这一农业大国发展的根本,而发展农村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的根本在教育。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中心学校的办学水平。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建设,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有效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校重点任务是逐步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6914平方米,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的寄宿制标准化学校。以来,随着学校“明德工程”的竣工,逐步实现了操场硬覆盖、修建了保温式冲水厕所、新按电动大门、购置体育教学器材与健身器材、改建老三室、新建餐厅、宿舍楼、锅炉房,新购大型幼儿滑梯、图书、打印机、教师桌椅、文化长廊、路灯等。学校所辖3个村小、2个教学点,已经成为具有初中6个教学班、小学32个教学班办学能力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园林化校园建设要求。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学生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教学用房和设施齐备。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特色,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中考成绩年年名列全市乡镇前茅。“十二五”期间,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要通过工作创新,科研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吸收外来学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均衡发展,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吉林省农村名校。
四、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室、实验室等辅助配套设施已具规模,基本满足目前教育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有计划地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立足现实升级提高。五年内争取修建原**中学旧楼,改造村小教学点,新建警卫室,增设心理健康室,上塑胶跑道,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添置体育运动器材(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增添音乐、美术教学设备,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生微机房的档次,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及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图书馆的建设。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大力推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2、全面提升实施课堂模式改革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课堂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加强对“绿证”课程的校本研究,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食用菌、养殖、药植等,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
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小学毕业成绩和中考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园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
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3、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坚持科研兴校的思想,加强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先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成果的推广和实践,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以全面实施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和加强学科建设方案的素质教育为主题,紧紧围绕以文化的方式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关注课堂教学和教育改革,加强“划片教研”活动研究,在已有一批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的基础上,扎实研究,着力形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教师骨干群体的快速成长,使他们成为即擅长教育教学实践,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网络研修”,建立一支效益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县青年优秀教师人数在同类校领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4、农村办学模式改革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要求农村教育发展不仅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习尖子,而且还要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育,那就是加强办学模式改革,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文化教育与科技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适当设置与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乡镇企业等有关的专业和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普教、职教、成教有机结合,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新型农民。
五、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1、明确方向,科学定位,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
要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客观地认识校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农村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一方面着力为上一级学校培养输送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着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文化加技能的合格人才,向着“积淀文化底蕴、注重精细管理、打造农村品牌、创办特色学校、培育合格人才”的目标阔步迈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提高办学效益。
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学校管理文化的宝贵财富,为实现“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必须对现有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完善年级主任负责制,搞好“有效教研组”的评比工作。力争把我校中小学的“有效教研组”推向**市。激励机制的创新重点在于能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把教师的潜能能充分挖掘出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和源头性的工程。“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年轻优秀骨干教师为重点。加强培养新教师、骨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实施“名师工程”: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完成教师的合理配备,中小学38个班级要按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配备,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达到名校水平。
4、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的需要,是学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努力构建“以学校为基地,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力量和科研型教师。把科研和课堂模式改革结合起来,与教职工成绩测评结合起来,促进教科研水平全面提高,做到以研促教,以教科研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农村教育,服务当地经济。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性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继续实行3+1分流教育模式,不仅把学生留住,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将来毕业出路和就业技能,实行文化与技能并进,使农村毕业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本领,开展全员培训,使学生掌握致富技能,根据学生择业方向和学习基础组建相应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契机,以分流教育及控流为出发点,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强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实用技术培训要求,搞好以种植、养殖、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动办学模式改革工作。
6、加大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注重文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气质,是一个学校的内涵,“十二五”期间,学校要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以精神文明建设和特色德育建设为主导,办好文化长廊,办好学校网站,办好学校广播台。在学校管理上体现文化管理的光辉,实现管理者与职工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让整个校园成为洋溢文化气息的倾心校园,成为充满智慧灵光的和谐校园。
**市**中心学校
第二篇:十二五发展思路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从2010年到2015年,昆明高新区的发展思路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为根本宗旨,按照打造新的产业高地,确立新的历史使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凝聚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新要求;围绕“一三五七九”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五大目标,建设五大专项,发展七大产业,完成七大任务,构建九大保障体系),最终实现“提升建成区,全力建新区,实现大跨越”的总体目标。
一个中心——以新城基地开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中心。
三大战略——招商引资引智与项目强区战略;自主创新与城市化战略;环境生态与社会和谐化战略。五大目标——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国家工业生态示范园试点目标;新城基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城市化发展目标;自主创新目标。
五大专项——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区新型社区建设;专业园区建设。七大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力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产业。
七大任务——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九大措施——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创新机制体制;人才引进培训;城市管理;社会化保障;政策支持机制在推进高新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通过上述思路的实施,实现昆明高新区“提升建成区,全力建新区,实现大跨越”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15年,实现总收入1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税收80亿元以上。五年内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亿元,其中外资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10亿美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昆明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5名、西部前3名。把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引领云南省和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园区,为促进昆明市和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而做出更大贡献。
天津开发区确定未来五年工业发展基本思路
近日从天津开发区获悉,该区已确定未来五年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巩固、发展现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着力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不断优化和提升电子通讯产业群,以无线通信为龙头,高端电子元器件、显示器、汽车电子、数字视听器材为支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新增长点,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通讯产品制造基地。以中高档轿车制造为龙头,零部件生产为基础,壮大汽车制造产业群。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优势制药企业为龙头,迅速做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坚持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原则,稳步发展精细化工等绿色化工产业群。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大发展和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的重要机遇,努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现代制造业的转变。一是通过引进和培育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的核心部件生产项目,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扩大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讯、核心手机配件、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核心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项目。二是引进智能先进制造及绿色过程、大型成套设
备、大型科学仪器、医疗设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率高的设备制造企业,推进风力发电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发展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纳米与先进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
促进生产要素集中
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为主的“注入式”发展模式,通过不断革新招商手段、招商思路和招商体系,不断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招商过程中,高度重视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高度重视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的项目。在坚持引进外资的同时,加强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密切关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布局变化和动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到区内投资。
加快高新技术的转化
通过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技术经纪、技术咨询等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功能齐全、服务手段先进、服务水平高的社会化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鼓励芯片设计、生物芯片及生物医药、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纳米技术等先导性强、带动作用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产业化。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中心,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能源节约化和区域生态化。
赣榆县2010年及“十二五”工业发展计划
为了提前谋划2010年及规划好“十二五”工业经济工作,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规划。
一、2010年工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1、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这条主线,坚定加快发展信心不动摇,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狠抓国家、省关于扩大内需政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沿海大开发及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进一步优化四大园区发展机制;加大生产调度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创新型、产业龙头型、规模效益型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全县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2、目标任务
完成工业用电量13.5亿度,同比增长30%;实现工业税收6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规模以上现价产值290亿元,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28%;新增规模企业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70家。完成全社会工业投入145亿元(暂定),同比增长20.8%,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1、基本思路
全面融入省沿海开发规划和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打造沿海工业强县,坚定跨越式发展信心不动摇,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锁定“工业立县”和“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导向,做到一个中心(即以沿海岸线开发为中心)、三个并举(大项目顶天立地和小项目铺天盖地并举,内育和外引并举,扩张与提质并举)、构筑四大园区(即柘汪临港产业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海洋经济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和金山镇光伏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石油化工、钢铁及深加工、生物化工、光伏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
2、目标任务
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约40%;工业税收20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用电量50亿千万时,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打造二百亿以上园区二家,即县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打造一百亿以上园区一家,即海州湾生物化
工园区。打造百亿元产业4个,即石油化工产业、钢铁产业、光伏产业、生物化工产业,分别达到4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360亿元,年均增长约20%。
三、2010年-2015年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
初步排出2010年-2015年重点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82.7亿元,如:由新海石化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与新海石化配套的港口项目、投资23亿元建设的海上风电和海工基地项目等。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钢铁产业、光伏产业、生物化工、机械装备产业等临港产业。
三、2010年-2015年重点工作
1、坚持优化布局规划,在发展重点园区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北翼柘汪产业区的建设,做大的主导产业。根据江苏沿海发展规划和市“一体两翼”发展规划,加强与岚山港的对接,做大石油化工、钢铁、新能源等临港主导产业。
二是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县工业项目的主阵地。经济开发区要探索建立高效开发模式,理顺体制机制关系,坚持中高端制造业方向,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医药、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作为其主导产业。三是强化具体规划对接和调整,全面融入沿海开发。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抓紧调整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电力电网布局规划等各项具体规划,努力使规划上下衔接,相互配套,融为一体。
2、坚持调整结构,在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石油化工、钢铁、光伏、生物化工、机械装备产业等主导产业的引导和培育。目前这几个产业在我县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集中力量加快这些产业的延伸和发展,打造成百亿元产业,把产业做大。除了要做好产业的结构优化布局,同时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更要依托赣榆的优势招引一批关联高、带动力强的重特大项目。
二是加快培育技术创新型和产业结构转型企业。探索在经济开发区建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园,加快培育技术创新型和产业结构转型项目落户我县。坚持项目带动产业的原则,紧紧围绕风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招引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
3、坚持统筹整合,在培育企业龙头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我县具有优势特色的酒精和海藻酸钠及海产品加工等龙头产业,通过财政、金融和向上争取政策等方式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县筛选50家像新海石化、镔鑫特钢、东成生化、易达酒业、金茂源、佳宇电子、中大海藻、海德益食品等龙头企业集中扶持,促其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重点产业对接和组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基地。利用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机遇突破和解决一些制约我先发展的重大瓶颈,争取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大企业、科研院所等将一些重大项目布局向我县倾斜,大力承接国际国内项目和资本的转移。突出重点园区建设,实行土地指标集中供给、重大项目集中进区、中小企业集中入园举措,举全县之力办好柘汪临港产业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海州湾工业园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金山光伏产业的培育壮大,重点发展石化、钢铁、新能源、生物化工等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
4、强化工业投入,在重大项目推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跟踪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新动向,盯住大企业、大集团,招引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又适合我县摆布,产业关联度大、集约化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顶天立地大项目,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再落户一批投资过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超常规的投资力度。加大四大园区和各镇产业集聚区绿化、亮化、给排水、消防、供电、通讯等相关配套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承载能力。保持强劲的固定资产增长态势,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第三篇: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
华彩咨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十步法一、五年规划体系溯源
众所周知,五年规划这个体制,是从苏联传过来的,苏联当时为彻头彻尾地实施计划经济,为了实现理论对实体的高屋建瓴的把握和指导,有意识地消除在供需过程里面的浪费,信息不对称,通过对系统完全地人为干预和设计,来实现系统的高效和完整,通过各级环节相互咬合的运作,使供与需之间处在均衡的状态。可是这种努力,因世界的多变性,因系统中充满了的不确定性,往往会最终遭到失败。但尽管如此,当社会主义国家彻头彻尾地用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社会生产的大统筹的时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外在的不确定性、波动性,取得了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事实上,这种人为设计的社会系统从来不可能像机械系统那么完整,那么贴合,所以计划经济无论它有如何强大的力量,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是没法克服的。而且当一国作为一个小系统,虽然你进行的是计划经济,而你周边的很多大系统,搞的是市场经济,并且小系统和大系统之间,又要发生物质交换,又要发生经济交流,在这个情况下,就会输入很多不确定性,输入很多风险,进一步会对你的计划体制产生破坏,使你内部的可控性变得脆弱,这也是最终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在苏联运行下去的一个内在原因。
中国就是从苏联把五年计划这种治国方法学过来了,并且在中国生根发芽。刚开始有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推动它的落实,后来成为整个国家每一届新政府形成以后,换届选举以后,或者连任以后,一个总体的施政纲领。五年计划既是给各级官员、部委交一个底,这五年统筹的打法是什么,本届政府要实现怎么样的目的,也是给全国人大代表,各级政府一个总体的概念,给企事业单位一个总体的概念,给国民一个总体的概念。围绕着这么一个五年规划的成立去排除与这五年规划不相吻合的一些波动性。在一段时间里面,建立起来相对的稳定性。
1.企业的五年规划就是对国家层面大五年规划的一个有效的承接
2.五年规划体制有利有弊
第2节战略规划中必须关注的几个要点
在具体做规划时,有几个实用技术请务必注意,这方面很多公司因为不注意不重视犯过没必要,但代价很沉重的错误:
使用摇篮法;做五年规划,就得先做十年乃至二十年战略规划,象中航工业这样需要独自打造一个飞机制造工业体系的,或中国汽车产业主力军,恐怕还得打造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战略规划。一个很长的战略规划未必能够按你所想逐一实现,但它提供了一些基本判断和方向,换言之,它是一个摇篮。如果大趋势,方向和你的十年二十年战略吻合,那么,你的五年规划短期只要做些滚动修正,再规划时公司也有一个大的摇篮,指出相对清晰的一个方向;但如果环境和趋势巨变,构成长期战略规划不再可靠,那么这个摇篮就被放弃,立即需要打造一个新摇篮,作为摇篮里的孩子的五年规划也就不言而喻的要推翻重来。所以有很多企业五年规划就做五年,这是不可取的。另外,你得非常清楚,摇篮战略主要是赌方向,赌趋势。五年规划里面既有核心能力培养,也有符合摇篮战略的期权能力培育。战略规划至少要实现四个层次的目标:明确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10-20年的方向;确定十二五战略总体规划(包含集团整体,总部,子集团,业务单元);确定具体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尤其要战略短期内能解决某些热点问
题(大红枣效益)激起变革热情。简单的说就是:长远规划导方向,短期规划促变化,促成变化跳台阶,蛙跳发展谋新篇。
在战略规划的同时,大力调整大家对战略的认识,对战略管理的理解,对规划和实施中差异的感知和把握,对战略规律的把握应用上下功夫,在相关的心智模式的调整上下功夫。一句话,不仅要改变企业在战略规划的物理结构,还要力图改变企业在战略规划上的心理结构。
采用常态战略规划课题+本集团个性化战略课题的方法。战略既有大家都一样的内涵,比如远景,目标,发展路径,资源配置。也有每个公司各自的问题,是家务事,但不能不说重要,因为战略就是事关全局的东西,没有标准的战略,只有结合各个企业的战略。比如有些企业总经理和董事长不合的问题就是个战略性大问题,国资委一刀切的政策恰和对某个企业伤害很大,需要战略营销,这就是个大问题。
集团战略规划遵循以下十个步骤,当然步骤之间还会有一定的交叉和来回震荡,这都是经常做规划的人,需要注意的。
集团战略规划十步法;
第1步:战略诊断
操作指南:对战略本身的评价;对战略方法论的评价;对战略敏感度分析;领导人因素;企业组织智商分析;战略认识论的评价;战略偏好即文化分析。第2步:分析与预测
要对战略经营环境,即各种环境因素的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公司当前内部资源及能力进行剖析,明确公司可以把握的机会和环境因素变化可能产生的威胁,相对于现实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在构建公司核心能力目标的前提下,使公司制定的战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这种机制有对月、季、半年和全年计划执行及环境变化的评估,每年对公司战略规划(如三年或五年)进行滚动式修订,使公司战略和计划具有对环境的内在的自适应机制,并在计划运行控制过程中及时跟踪环境的变化。
第3步:战略任务
操作指南: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八个层次的战略任务;战略任务的关联性分析;战略任务底限描述;战略任务对战略方法论的要求
第4步:重大战略课题研究
比如说整个集团的发展方向可以采用怎样的模式,我们的资本运作该怎么来做,我们现在在产业组合上,碰到哪些问题等等。既有公共的课题,也很可能有该集团特有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该集团认为总是收购的企业归属感没法保证,怎么办?还有经常出现低成本收购高成本整合的问题,这种问题怎么保证等等,像这一类的课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一连串课题的研究打开了整个集团战略规划的大门
再次是对所有已涉及的产业板块以及可能潜在要进入的一些产业板块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它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行把握。
这时候母公司就再也不能装聋作哑,认为子公司它这个产业是很个性化的,我可以不去懂它的行业特点,我们只要做好行政就可以了。这样一些迷思必须把它去掉,母公司必须要知道,如果过去你装聋作哑的,没有去理解子公司的特点造成了你集团战略与子公司战略之间的两张皮现象的话,那么今天你必须深入去理解
子公司的行业特点,关键成功要素。我未必知道你的细节,但是你的大的规律、趋势,我必须知道。
操作指南:
常见课题:治理,决策,分配,领导力,组织,文化,执行力
体制性课题:政体,国体,向上营销,软实力,治理,激励,供应链控制,其他 发展性课题:多元化,金融,产融结合,并购,联盟,国际化,管理性课题:组织,流程,团队,运营,文化
约束性课题:弱点,盲区,非优势领域,不适应,能力衰退,壁垒消失,特殊关系,特殊任务,特殊政策,特殊事件
其他影响战略成功的重大因素课题
创新,远见,战略赌注与安全网,优势剖析,理解与认识
第5步:战略思考
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它们是企业战略制定和评估的依据。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
操作指南
经营哲学刷新
盲区,假设,隐形前提,边界,局限,新模式,新战略构建,新趋势,战略认识论调整
战略焦点,敏感度,偏好,任务
战略实施
战略强度,复杂程度,转型程度,实施难度,长度的认识
规律与本质
一般,特殊,本企业,近年
战略敏感度管理
战略偏好管理
第6步:集团整体体战略方案设计
从实际操作角度分析,集团整体战略方案设计应注重以下八个方面:
1.公司战略规划的滚动实施和公司动态成长的结合2.领导层对未来的设想与企业核心价值的结合3.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体系之间的有机结合4.形成产业整合优势与子公司高质量运营的结合5.公司战略规划与国家产业改革政策的结合6.发展思路与市场竞争环境的结合7.远景、发展战略与核心能力的结合8.员工发展与公司战略方向的结合整个集团将往哪里去,最终应该成为怎样一个角色,各个子公司在其中大略扮演怎样的角色要有一个说法。
在形成多个可选择的整体战略方案时,我们注重用构建的方式,用规律的指导,把握核心趋势,同时用可参考标杆。
在这一步操作时,我们特别建议进行多个层次的战略研讨会。
第7步:集团,总部,子集团,业务单元战略规划
总部和子孙公司共同负责研讨和选择集团整体战略,主要涉及集团公司或者多元化经营公司的根本和长期的决策,注意一般这里需要应用情景规划,第8步:集团,总部,子集团,业务单元经营计划体系
整体包括:
远景,发展哲学及长期目标体系
发展模式
资本运作战略
产业组合战略,公司应该进入多少行业,公司应该进入什么行业或者说将自己的资源投入什么行业,重点支持什么行业;
横向战略--打造强势集团;
集团能力体系,集团整体能力,总部能力,子集团能力,孙公司能力
集团层面战略战略
集团层面组织,流程及其他支撑体系
这个选择做完了以后我们进而来形成根据以上形成总部的战略,当然这个战略仍然不是那么事无巨细的战略,大约是个战略的梗概、一个骨干。
(2)总部战略规划所包含内容:
总部在集团中职能定位
总部组织建设
总部能力拓展
总部战略管理焦点
总部资源与平台搭建
职能战略
组织,流程与其他支撑体系
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职能战略的配合实施,从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其基本作用表现为从各自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
(3)子集团层次战略规划所包含内容:
基于集团战略的板块战略
板块战略指引下的产业整合公司整合产品与服务整合板块发展战略
业务单元组合各个业务单元经营重点
各个业务单元经营战略
职能战略
组织,流程与其他支撑体系
(4)孙公司层次战略规划所包含内容:
业务单元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经营管理某一个战略单位的战略规划,是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因此,业务单元战略更加考虑企业如何在特定的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比如,如何发现新的商机,以及在什么样的市场和什么时候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等。业务单元战略要思考企业在市场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和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中所采用的不同策略等等。该层次的管理者需要努力识别最稳固的同时也最有盈利性的市场区域,以发挥其竞争优势。如果从战略构成要素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的营造与竞争优势的建立是该层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实施保障工程
战略实施与管理
第9步:集团各层次长中短期经营计划
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的转换和控制机制
在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架构下,每个目标被分解为层层衔接的行动计划,每个策略细分为子策略,子策略有子目标,子目标有子计划,所有计划都分派给既定团队或业务组。所有的子计划汇合而成公司的主计划。子公司、分公司的主计划汇总而成集团公司的主计划。如果主计划不能实现组织的宗旨和所有战略目标,那么应该有选择地反馈回部门和团队,寻求修改子计划,或管理层重新整体平衡公司战略,优化业务计划,直至组织宗旨和各层目标得以保证。每个部门每个团队都必须根据被赋予的战略指令来制定其目标和活动计划。强调战略规划从业务主管和团队领导开始,他们负责拟定其责任范围的长期业务计划,目标是培养主管对其负责的业务活动有一个长远的考虑。人员计划是比较敏感的,各部门的长期人员计划由部门经理来拟定。长期计划的第一年从预算开始,强调主管们同时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以保持长、短期计划的一致。
经营计划把公司战略规划具体化公司在做到实现目标、控制风险和分配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在内具体落实公司的战略经营计划,特别是依据经营计划和可分配资源建立的公司全面预算控制体系,把各项目标及资源落实到各项职能和事业部,并通过进行月、季、半年的定期滚动的风险评估和计划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把经营计划进一步落实并纳入控制,由此形成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的控制体系。
把战略规划和内经营风险的评估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内可支配的资源分配与资源变化预测,制订出符合战略规划目标的经营计划,包括目标体系、战略措施、主要资源分配计划、职能计划和事业部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支持实现计划各项指标的预算控制体系。为使经营计划及目标得到有效执行,在计划的运行控制进程中,对半年、季度和月计划按预算进行评估和指导,根据内环境的变化,定期对经营计划的阶段性目标和预算进行修正,末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为保证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公司需在对战略经营计划进行审核与回顾的基础上,重新评估公司的战略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从而对公司的战略规划或规划进行修正,如此循环往复,使战略规划管理形成对环境的自适应性机制。
第四篇:林业发展十二五
林业发展十二五 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摘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林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真抓实干,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努力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实现兴林富民为目标,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加强森林经营,加
快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繁荣生态文化,更好地完善林业三大体系,更好地凸显林业四大地位,更好地履行林业四大使命,更好地发挥林业五大功能,努力构建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牢固基础,创建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三大体系→指现代林业建设的三大目标,即,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四大地位→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四大使命→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五大功能→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赋予林业五大功能,即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双增”目标作为林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坚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把兴林富民、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主要目标。5年完成新造林3000万公顷、森林
抚育经营(含低效林改造)3500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20亿株。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84亿吨,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林业产业中的比
重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生态文化体系初步构成,生态文明观念广泛传播。到2015年林业发展主要指标如下:
◆ 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
◆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面积达到1.13亿公顷;
◆ 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以上;
◆ 湿地面积达到4248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
◆ 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13%左右,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7200万公顷以上;
◆ 9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 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村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
◆ 商品材年产量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人工林商品材供
应率达到70%左右;
◆ 主要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到2亿吨,产值7000亿元;
◆ 林业生物质能源占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
◆ 主要造林树种种子全部实现基地供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5%;
◆ 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
◆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 集体林地确权率和林权证发放率达到90%以上;
◆ 林业生产累计直接提供就业机会100亿个工日;
◆ 森林公园总数达到3000个,面积达到1800万公顷,森林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8亿人次,产值70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设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一是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切实保护天然林和原始森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三北”、长江和沿海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推进全民义务植树,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努力建设以林草植被为主、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二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加强对湿地 5的抢救性保护和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对退化或面临威胁的重要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污染治理、限养限用、保育结合等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各级湿地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滨海湿地、高原湿地、鸟类迁飞网络和跨流域、跨地区湿地,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功能。三是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统筹规划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加大《防沙治沙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全面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启动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建设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恢复林草植被,构建以林为主、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四是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保护和改善珍稀、濒
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救护、驯养繁殖(培植)、基因保护体系,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加强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推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包括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大力培育竹产业,加快培育花卉苗木产业,积极推进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大力发展沙产业;二是加快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
建设,全面提高基地木材产出率、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建立一批木材基地县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保障木材安全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单位面积木材年生长量达到一般人工林的2倍左右;三是大力提升林产工业,包括加快木材加工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林产化工业水平,大力发展林纸一体化;四是发展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加快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林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三)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实施繁荣生态文化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步伐,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三是加强生态文化创作和宣传。
(四)加强林地保护与管理。一是统筹林地保护与利用,加强林地林权保护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林地林权管理。二是推进森林资源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采伐管理机制,建立国家级公益林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监督和林政稽查,加强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五)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和森林质量。一是加快林木良
种化进程,坚持“面向生产、立足优势、主攻重点工程、保证种苗供应”的原则,全面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突出抓好森林抚育经营,以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综合功能和效益为根本,以创新政策机制为动力,以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为重点,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分别指导、持续利用,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三是建立健全营造林质量监管体系,推进从造林绿化招投标、作业设计、采种育苗、整地栽植、抚育管护、有害生物防治到采伐更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六)深化林业改革。一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林权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坚持以抓改革为主题,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深层矛盾,理顺管理体制;坚持以促发展为核心,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能力;坚持以惠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现有职工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妥 8
善解决国有林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坚持保生态为目标,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三是稳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按照中发〔2003〕9号和中发〔2010〕1号文件精神,结合《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实施,按照政、企、事分开的原则,稳步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把森工企业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负责,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林区社会管理体制;不断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分开,建立健全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加快国有森工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推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推进林区(林场址)区划调整,加快林区城镇化水平。
(七)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一是加快林业科技攻关,攻克现代林业重大关键技术,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森林经营和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碳汇、木本粮油、林业生物能源、林业装备等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二是提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实施《“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到2015年,力争实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三是完善林业标准化与质量监督体系,加快现代林业标准化进程,建立标准实施的检查、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林产品和林木种苗质量监督
体系,推进林产品数量计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对涉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安全评估。四是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林业生物安全和遗传资源管理,强化林业知识产权管理,推进林业认证体系建设。
(八)加快改善林区民生。一是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有林区棚户区(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将林区路、水、电、广播电视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和大量吸纳就业的产业,促进林区职工群众就业与增收。二是加快提高林区职工和林农收入,创造就业岗位保障职工工资性收入,发展林副特产业增加职工和林农收入,建立健全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将林业职工和林区居民纳入地方社会保险保障覆盖,并与地方同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九)建立健全林业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全面落实《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到2015年,实现卫星监测成果30分钟内发布,当日火灾扑灭率达到98%,重点治理区域森林火情了望监测覆盖率和森林防火通信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
在1‰以下。二是加强森林公安建设,全面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落实中央政法经费保障政策,各级森林公安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备各类警用装备;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加强警务督察、抚优抚恤、宣传教育等工作。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切实加强以检疫御灾、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和服务保障四大体系为主体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联合执法行动,大力推进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到201
5年,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四是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防范控制水平,更好地发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中的前沿作用。五是强化林业应急体系建设,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科学防控、依法处置”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包括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沙尘暴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强化林业应对地震、极端天气事件、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灾和处置能力建设。
(十)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一是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信息化,加强林业资源监管和综合营造林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林业灾害监测体系和应急信息化建设,建设国家卫星林业遥感应用平台。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信息化,建立林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林业电子商务平台。三是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信息化和林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生态文化信息化和林业信息化统一基础平台建设。
(十一)扩大林业对外开放。一是积极提升互利共赢的林业对外合作水平,加强林业国际履约和谈判工作,加强我国倡导设立的国际和区域林业组织建设。二是优化林产品对外贸易结构,加快转变林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安全有效的林产品贸易体系。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争取国外赠款和贷款投资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和生态文化发展,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多元化外资利用机制。四是加快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探索和开拓林业援外工作。
(十二)加强林业法制建设。紧紧围绕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完善林业立法工作机制,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一是加快林业立法进程和提升林业政策制定能力,二是提升林业执法能力,三是加强林业普法。
三、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主要政策。一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建立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保障制度,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二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林业补贴制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健全中央财政造林、森林抚育、湿地保护补助、林木良种、林业机具购置等财政补贴制度,研究制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荒漠化治理、木本油料产业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的支持力度,完善林业金融税收扶持政策。三是完善林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发展,大力培育林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二)保障措施。一是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林业人才培养,加强林业基层单位建设。二是实行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事权,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地方政府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三是建立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新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起全社会办林业的新机制,促进全民共建共享。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人为本责任为先
——孙家坪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站在2011改革时空交接点上,为更好地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我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学校现有办学基础和办学水平,特制订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1.外部背景:近几年,景阳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多元经济共同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我校的地理位置愈来愈中心化。这必将带来周边地区的繁荣,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地域优势,同时也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内部背景。我校是一所0000年0月建成使用,0000年0月独立建制的新校,占地面积00亩,建筑面积00000平方米。目前小学部设0个班,学生000人,附属幼儿园0个班,幼儿000人。教职员工00人,其中专任教师00人,大专以上学历00人,占专任教师的00%,本科学历00人,占00%;县以上骨干教师0人,占00%;景阳镇教学能手0名,占00%。
独立建制以来的近五年时间里,在上级的关心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学校,建始县教育现代化学校、建始县绿色学校、建始县优秀家长学校。
3.办学优势。
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实现了校舍净化,场地绿化,校园美化,装备信息化。按《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两类标准基本配置到位了信息技术、图书阅览、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科学、舞蹈、劳动技术、多媒体教室、演播室等专用教室。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间普通教室都配有电脑、实物展台、液晶投影仪,成了多媒体教室。
②文化建设初具成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具体行为进行了规范。重视行为文化建设,努力倡导“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让老师真正信服。强化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提炼学校精神、“三风”以及各种专题讲话,帮助教师内化学校核心价值观。目前,学校文化建设呈现喜人景象。
③师资水平逐渐提高。学校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班子团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学校还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热爱学校、关爱学生、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④素质教育成效凸现。我校积极倡导“崇德睿智”的校风,“正德博引”的教风,“修德厚学”的学风。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重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畅通家校联系渠道。认真组织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能力、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学校的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⑤办学特色逐渐形成。经过几年的累积和发展,儿童文学阅读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依托,以儿童文学阅读为抓手,通过读书氛围的创设、阅读机制的构建、特色课程的设置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引领孩子们愉快地翱翔在儿童文学的广阔天地。儿童文学阅读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朵奇葩。
4.制约因素。
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正从“有其学”向“优其学”转变,主要表现在从单一的追求学习成绩优秀,转变为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对教育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二、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十二五”期间,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即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其在人格健全、科学素质和民主精神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不断升华,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作为老师,要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努力塑造健康、文明、智慧的一代新人。
(二)基本定位:今后五年,将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德才兼备,教师德艺双馨,校园和谐文明的精品小学。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教学环境优美,教育装备优秀,教育师资优质,教育质量优良,教育特色明显,教学规模扩大。
2.具体目标:①教学装备:达到《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通过“建始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的验收。
②教师队伍:到“十二五”末,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达70%以上,幼儿园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达68%以上;培养若干名县级骨干教师,使县级骨干比例达到30%;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使教师的平均年龄由目前的40.6岁下降到36.8岁。
③教育质量:学生文明乐学,能力强,潜力大;学校安全有序,校风优,口碑好;语、算、英三科教学合格率达97%以上。
④教学特色:不断培育阅读特色,逐渐形成“儿童文学阅读”特色项目。⑤办学规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原先两轨的基础上,一年级增招一个班,即招收两个一年级班。到2016年,学校成为三轨制学校。
⑥创建工作:幼儿园创建成为建始县优质幼儿园。
三、措施保障
(一)促进教师的发展。在学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要想求得学校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心理规律,用触动心灵的管理艺术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打造优秀团队。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人的心灵拥有巨大的力量,而人的观念又决定着心灵的走向。因而我们可以借鉴明代王守仁“心学”的精华,将“天理”(正确的观念)与“人欲”(心理需求)相结合,知行合一,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入教师的心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深化改革;强化质量强校意识,突出中心;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层次;强化制度管理意识,和谐共进;强化科研兴校意识,促进发展。
2.构筑高效管理团队。拿破仑曾说:“一头雄狮率领的一群绵羊足以战胜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雄狮。”对于我校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要锻造一个“在困难中抗争,在艰苦中奋进,在逆境中在争先,在落后中崛起”的管理团队。引导班子成员树立“以法(制度)治校”“ 以德(素质)治校”“ 以情(情感)治校”以及“以能(能力)治校” 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行以及敬业的工作态度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向前。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加强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完善教工代表大会制度。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牧师五岁的儿子花十来分钟时间将撕碎了的世界地图还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①狠抓师德建设,促进师德整体水平提升。教育,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熏陶,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伟大的人格,健康的心灵,榜样的行为,永远是烛照人类光明史的巨大财富。要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以“关注学生成长,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不厌其烦地组织各种师德系列活动,通过师德讲座、教师互动、交流讨论、参观学习、评选先进等方式激发师爱与责任,同时以考核评比为驱动机制,大力推动我校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②重视学历提升,提高教师整体学历层次。鼓励没有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参加在职函授类的本科学历培训,鼓励已经获得本学历的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未达到本科学历的50岁以下男教师、45岁以下女教师,必须参加本科自学考试或函授。对参加学历培训的教师给予时间上的保证和学习费用上的补贴。自费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凭正规的本科毕业证书,可获得1500元的学习补贴费;自费获得硕士学位教师,凭正规的硕士毕业证书,可获得3000元的学习补贴费。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我校幼儿园、小学部教师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8%、70%。
③注重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民转公教师居多、个体能力不强等特点要求我们借鉴植物界存在的“共生效应”,通过扎扎实实的专业培训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我们将实施三项工程。
工程之一: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对象为景阳镇骨干教师及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
措施:①按照自身的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②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高层次研修、听课活动,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③每学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全校展示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④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常熟市或以上刊物上发表。⑤至少参与1个常熟市级或以上的课题研究并承担较多的研究任务。⑥辅导好一位青年教师。
工程之二:“青蓝”工程,对象为全体青年教师。
措施:①在周六读书会之余,至少读好一本专著,做好相关的内化工作,如理论摘抄、阅读心得等。②优先参加高层次外出听课活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经验。③积极承担校级公开课,或其它公开活动,展示自己,鼓励冒尖。④经常同师傅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⑤做好“五个一”,即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争取发表或获奖;完成一堂研讨课,至少要达到“良好”等级;做好一份试卷,争取在全市解题能力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出好一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优质试卷;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练好一项基本功。
工程之三:全体教师培养工程。
全体教师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四大活动:一是平时教研组的业务活动;二是预约听课、随堂听课等点评辅导;三是博客上的反思、随笔;四是认真抓好暑期校本培训;五是组织教师解题能力竞赛,规定年龄段的老师人人参加。
(二)促进学校的发展。
1.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特别是学校精神文化,是一个涵盖整所学校的气场,凡进入其间的人都浸润其中,深受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优秀的学校文化内化为教师的共同“基因”,吸引着学校走向进步,走向辉煌。
①重视外显文化建设。外显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校园文化,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十二五”期间,要在现有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调整校园内的树木,在校园前方的花圃中种植一片红枫林,使师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被红枫的热情、优雅;在多媒体教室后面,引导孩子们种植各类果树,体验劳动的快乐。二是调整各室,使之更趋合理。将一些空着的教室开辟为各类专用教室或准备室,同时完善各类主题室,例如健身房、休闲吧等,让教室物尽其用。三是添置电子大屏幕,用现代信息装备代替原来的黑板,使学校更具现代韵味。四是新建宣传橱窗以替代现有的简陋橱窗,让宣传橱窗更加精美,更能发挥作用。五是新建文学墙,介绍名家名著等,凸显学校的文学特色氛围。
②重视内隐文化建设。所谓内隐文化,其实是指一所学校老师和学生应有的精神气质,是一所学校大多数人不约而同的做事方式以及对多发问题的一套标准
化适应方式,或者说是一致的“内隐规矩”。内隐文化是一个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内隐文化能帮助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开拓上进。
——强化“三风”建设。09年,我们在征求全体教师建议的基础上成功凝练了学校新的“三风”: 校风为崇德睿智,教风为正德博引,学风为修德厚学。“十二五”期间,我们的重点工作是让它们“入心”,要通过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精心解读,了解其丰富的主旨和内涵,明确其对于学校每一个个体成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
——内化学校精神。孙家坪小学的学校精神是:凝聚产生力量、责任铸就成功、态度决定一切、读书提升自我、行动创造奇迹、创新赢得未来,这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本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通过“心灵指向标”、“心心相印”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过门”意识,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感;强化“沟通”意识,形成攻不破的防线。
——着力提升执行力。执行力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得以实现的关键。它是学校的生长力。我们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的执行力,增强其示范性和带动力;要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要重视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民主、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
——丰富文化生活。以工会活动为抓手,丰富教师生活。关心师生身体健康,结合学校实际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各类文艺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从2008年开始,我校将“儿童文学阅读”作为特色建设项目。2010年,我校被评为特色建设培育学校。“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特色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①营造阅读氛围。注重校园布景,着力建设儿童文学墙、儿童文学廊、儿童文学角等,让儿童文学的气息在校园中荡漾。注重书苑文化的建设,按省一类标准建设图书室,在各班设立小书橱,开辟“教师书吧”,为师生阅读创造条件。
另外,注重动态书香环境创设,强化视觉氛围、听觉氛围的创设,通过“每周一诗”黑板、“儿童文学伴我成长”专栏、“读书频道”、一分钟吟诵等方式,让孩子们浸润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②注重课程建设。将特色课程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又分短时必修与四十分钟的课堂必修。短时必修以学生自读为主,每天有两个时段,一是每天早上八点之前的晨间交流读,二是每天中午11:45——12:00的午间休闲读;课堂必修主要包括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和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选修课程为每周五的特色校本课程,内容涉及儿童文学的读写训练等领域,采用走班形式全员参与。
为了使特色课程更加扎实,我们将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小学阶段必背古诗;二是各年段要求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目录;三是各类童
谣。再次基础上,组织进行分类考级,例如古诗考级、儿童文学阅读考级,等等,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③加强阅读指导。首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愿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其次,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另外,落实检查制度,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总之,要通过长时间的引导、激励,着力培养孩子乐于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
为了使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教师自身的阅读也需加强。要组织周六教师读书会、每周推荐阅读、好书漂流等活动,引导教师多读多看,拓展视野。
④注重师资培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特色建设的成效,为了确保特色建设顺利进行,我们将建立教师长效培训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来校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内容要涵盖多个方面:观念的整合、理论的学习、儿童文学书籍的选择、班级读书会的组织、阅读指导课的设计,等等,通过理念、操作层面的全方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项能力。
⑤组织多彩活动。将每年五月、十月分别确定为阅读节、阅读月,组织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开展特色章争章活动,将儿童文学阅读与争章达标相结合,使阅读活动更具渗透力;开展《少年文艺》小记者活动,通过采访、写稿等活动充分发挥小记者的才能;组织与作家见面会,邀请任哥舒等当代作家来校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交流互动;开展“小书迷”、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一系列评比,引领孩子们愉快地翱翔在儿童文学的广阔天地。
3.努力突破发展瓶颈。由于生源、家长、师资、底蕴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学质量成了制约我校快速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要深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对症下药,突破瓶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促进学生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教育重在落实,通过升旗仪式讲话、校长一分钟点评、文明接力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德育活动重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内化,逐渐将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在行动;家校联系重在创新,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开放、专家教育讲座、亲子共读等活动,加强联系沟通,在提升学校形象的同时提高家长群体的素质。
2.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读书习惯的培养、正确姿势的培养、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端正书写习惯的培养以及保持学习环境洁净美观习惯的培养,等等。其次,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品质。新的五年已经开始,美丽的画卷已经展开。为了壮丽的事业,为了美好的愿景,红枫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将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勤劳的汗水铸就新的辉煌,用不竭的智慧开创新的未来。
孙家坪小学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