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9:5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共)》。

第一篇: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共)

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我们就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我进行了一堂求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这是学生在掌握了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在课堂上首先出示了土豆,鸡蛋等一些不规则的物体,问学生:“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算出来吗?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呢?”这一环节主要质疑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马上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接下来,我在他们思考的时候给他们讲了一个阿基米德测皇冠的故事,结尾启发道:“阿基米德洗澡时看到人进入澡盆水往外溢,联想到测定固定物体体积的方法,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一环节我主要起引导作用,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以学生喜欢的故事让孩子们能触类旁通,此时同学们再沉默了,他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先在杯子里放满水,再放进土豆,看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就土豆的体积。”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如果早出生几百年你们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了,现在就让我们学做科学家分小组先估计土豆的体积再讨论测量方案,动手实验,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充满了自豪感,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着浓浓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智慧的舞台,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总之,在这堂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充分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去,回归生活,还原了数学本质。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1 沪粤版

沪粤八下《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讲授法。【教具】

斜面,小车,长木板,毛巾,棉布,气垫导轨装置。【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知识: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问: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情况将会怎样?

(二)新课教学

1.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做实验:装置如图9-19所示

注意:(1)用同一小车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由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保持小车滑到三种水平表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告诉学生由于水平表面的材料不同,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沿毛巾表面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大,沿水平木板运动受到阻力最小。

专心

爱心

用心

演示结果: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毛巾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最大,滑行的距离最短,运动的时间也最短,显然速度减小得最快。在第二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棉布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比第一次实验小了,滑行的距离和运动时间也都延长了。第三次实验中,小车阻力最小,车滑行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都最长,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可见,实验证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运动的时间也越长,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2.科学的推论:300年前,伽利略在类似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阻力等于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科学家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讲到这里,教师可补充气垫导轨实验,这是一个可将摩擦力减到最小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运动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的前半句为定律成立的条件,“不受外力”;后半句是定律的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的是: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牛顿第一定律是阐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定律说明运动不是靠力来维持的,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师应明确指出,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不可能给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外力的条件,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但是这个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和某些间接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三)巩固新课

课下阅读课文,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提问学生,当堂复述。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 2.科学的推论

(1)伽利略的推论:运动物体若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尔的补充推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化。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专心

爱心

用心

3-状态。

第三篇:中学生模拟法庭活动组织探究

中学生模拟法庭活动组织探究

『文字』:钟艺 『供稿』:中学部 『图片』: 『时间』:2009-12-10 『点击数』:8588

模拟法庭活动是外校的特色大型活动,学生通过具体参与扮演庭审的各个角色,可以提高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及提高活动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我有幸获得机会组织了外校2009年的模拟法庭活动,有些粗浅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首先要制定活动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整个活动首先应有一个计划。09年外校模拟法庭活动计划如下:

2009年模拟法庭活动实施方案

模拟法庭是我校传统的学生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2009年的模拟法庭活动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第四周到第八周,这段期间,在初二和高一年级的每个班级举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第二部分是5月7阶梯教室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模拟法庭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由第一阶段各班表现优异的同学组成。本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模拟法庭,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本次模拟法庭的宗旨是,依法治国,你我参与。以下是这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3月1日-7日

宣传发动,各班初步确定参加本班的模拟法庭的人选。

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3月11日 晚7:00-8:00

拟参加人员在中学部阶梯教室培训 张建新、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3月15日-3月21日

各班确定案例和参加人员 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3月22日-3月28日

各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简单排练 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3月29日-4月4日

本周的政治课上,各班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并进行资料保存

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4月5日-4月11日

各班总结,评选出表现优异的选手

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4月12日-4月18日

上报教研组,选拔学生组成校级“模拟法庭” 张建新、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4月19日-4月25日 确定案例、学生培训

张建新、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4月26日-5月2日 学生培训、排练

张建新、钟艺、陈建湘、杨柳夏、山屹

5月14日晚7:00

中学部阶梯教师模拟法庭开庭

全组老师 5月14 活动总结 张建新、钟艺

二、其次要开一个模拟法庭讲座

全校的模拟法庭活动一般是在高一和初二两个年级中进行,他们大多数没由参加过此类活动的经验,因此没有事前的培训,学生是不知道该如何操作的。讲座的内容一般不宜讲得太深,否则学生会觉得过难和深刻而失去兴趣。09年的模拟法庭讲座,我选择了以下内容:第一,模拟法庭活动的意义;第二,法庭审判的类型;第三,法庭审判的原则;第四,法庭审判的程序。通过讲座使学生对模拟法庭的具体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活动展开打下了基础。

三、在高一和初二的班级展开班级模拟法庭活动热身

有了讲座作理论铺垫,学生还需要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才能熟悉庭审的程序。所以第一阶段就在高一和初二各个班组成一个审判庭,让学生各自选取案例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展开审判。在班级模拟法庭活动中还可以选出优秀的同学推荐到学校,为校级模拟法庭的展开储备优秀人才。

四、校级模拟法庭活动角色选拔

校级模拟法庭的庭审成员是在高一和初二两个年级的同学中选拔产生的。经过班级模拟法庭后,两个年级的同学对模拟法庭的庭审程序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色和对这个活动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选拔。选拔的形式为:参选的同学用三分钟的时间对着评委老师自我介绍和说出自己参赛的目的和角色扮演的优势,并要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参选同学经过激烈的竞争角逐后,由评委老师选出得分高的同学组成校级模拟法庭。经过激烈的竞争角逐,其中的14位同学脱颖而出,成功入围,成为2009年广外外校校级模拟法庭组成人员!

2009年广外外校校级模拟法庭组成人员名单:

审判长:郭以心 女 初二(14)

审判员:傅 堃 男 高一(1)李人杰 男 初二(7)

委托代理人:杜韵翘 女 高一(3)刘珏铭 男 高一(4)

黄梓豪 男 高一(2)

孙映娱 女 高一(3)黄柳菁 女 初二(4)

谢嘉添 男 初二(6)

书记员:张可欣 女 高一(1)

原告(赵C):邹艺洵 男 高一(4)

被告(公安机关法定代表人):朱海斌 男 初二(1)

原告证人:邓彩明 女 初二(14)

被告证人:罗畯生 男 初二(8)

五、校级模拟法庭案例选定

我校模拟法庭活动一贯坚持知法、守法、用法、提高以法维权意识的宗旨,因此,模拟法庭案例选取很重要,它必须是全国的典型案例,通过学生对这个案例的模拟审判后,对法律的认识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09年外校模拟法庭选取了我国首例姓名权纠纷案例----赵C姓名权案。这是一起“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赵C为了捍卫自身的姓名权,把公安局告到了法庭,这是公民维权意识进步的表现;“民”能够“叫板”于“官”这也是我国法治进步的表现。民与官在姓名权上的纠纷也突出了我国立法的漏洞,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姓名权法》迫在眉睫。正是由于这起案件的诸多标志性的意义,使它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引起了挺“C”派和倒“C”派的网络激烈争论。同学们通过参与审理和旁听这样有意义的案件,必然有利于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维权意识。

六、校级模拟法庭庭审培训

虽然学生有了班级模拟法庭的粗浅经验,但他们的认识还是低层次的,要想在校级模拟法庭中有出色的表现,还是需要老师的专门培训指导。成功入围的同学需要参加三到四期的校级培训。09年外校模拟法庭培训分为三期。第一期,分工,每位同学扮演什么角色要确定好,并选出每组的组长。一个审判庭可以分成四组:审判庭为一组,审判长为组长;被告委托代理人为一组,包括被告委托代理人和被告证人,选出1人为组长;原告委托代理人为 一组,包括原告委托代理人和原告证人,选出1人为组长;第四组,书记员一人为一组。第二期,熟悉审判程序,每个庭审都会有严密的审判程序,整个审判必须按照程序操作,否则会导致审判无效。所以每个角色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判才能良好有序展开。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审判长,他是整个程序的主导者,从开庭到闭庭的各个环节更替都由他来主导完成。所以培训时要把重点放在审判长的身上,其他人注意听审判长的指示就行了。第三期,资料收集,班级模拟法庭是学生自己选取案例,一般有现成的剧本可照读,但校级模拟法庭的案例是全国最新的典型案例,没有现成的剧本可照读,所有的资料都要学生自己收集,这也是校级模拟法庭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更是它比班级模拟法庭精彩的原因。资料收集的培训主要是给学生案例的争议焦点,让学生按照争议的焦点去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如赵C姓名权案的争议焦点就是:第一,“C是不是数字符号;第二,取名“C”是否损害社会管理秩序;第三,公安局拒换二代证是否合法。校级的培训是紧张和艰辛的,学生既要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抽出时间收集资料,更要克服法律知识不足的弱点去尽心地为自己的委托代理人收集各种的法律条文,案例等资料来辩护。但,付出总会有收获,艰苦的培训将为他们精彩的庭审辩论打下基础。

七、校级模拟法庭开庭

前面所作的一切为的就是开庭的精彩一刻。开庭审判是隆重严肃的,必须做好一些前置性工作。第一,要选好场地,外校一般选择在中学部阶梯教室,哪里主席台大,可以作为审判席,又有很多座位,可以作为旁听席。第二,要着装正规,审判长和审判员租借法官袍、法官锤,双方委托代理人统一穿着黑色西装,其他角色也要穿着与身份相吻合的着装。第三,印制旁听票,旁听席有限,但很多同学都想进去旁听,为了维护好审判庭秩序,必须只让有兴趣又守纪律的同学进入旁听。

2009年广外外校

模 拟 法 庭 旁 听 票

时间:5月13日晚上7:00 地点:中学部阶梯教室

八、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审判庭只能由十几位同学组成,但活动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关注和参与,所以,活动从讲座到开庭审判各个环节都需要全程的跟踪和报道,而这一切都可以由学生来做。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活动的影响力,还可以锻炼学生摄影、写作、采访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到一举多得。09年的外校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制作了大型海报,一共写了二十几篇的新闻报道,拍摄了很多精彩的镜头,最后的审判还做了全程的录像,宣传报道工作做得非常充足。

九、做好活动资料保存

活动结束,还需要做资料保存,而编写模拟法庭剧本就是最好的方式。09年的外校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学生分工合作,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收集到的资料分别写成剧本的形式,最后由我来把它统一整理成为完整的一个剧本。这是外校第一次有剧本出来的模拟法庭活动,为以后模拟法庭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蓝本。

模拟法庭活动非常有意义,但无论是组织的老师还是参与的学生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有精彩的庭审一刻。希望师生的共同努力会使外校模拟法庭活动越办越精彩!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活动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活动探究

●李素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调控等方面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认真组织并开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现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的思考。

一、活动要以全体参与为原则 [案例1] 以下是某教师教学句型“What is he doing?He’s swimming/walking/„„”的教学片段。游戏活动:你做我猜

活动目的:复习并操练句型“What is he doing?” 活动方法和过程:

1.授课教师事先把一些表示动作的单词写在卡片上,然后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学生并前后站立,前面的学生手持卡片向全班呈现;讲台下的学生认读单词后一起做动作,并齐声问What’s this?What is he doing?后面的学生根据全班同学模仿的动作猜卡片上的单词。

2.同桌之间开展“你做我猜”的游戏。[思考] 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和有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成为观众,这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一些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活动实际上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导致活动乃至教学的效果微乎其微。2.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学生会对今后的活动失去兴趣,容易成为活动的旁观者。

在案例1中,虽然在讲台上竞猜的学生是有限的,但其余学生也有明确的任务:认读单词,并用问句提问讲台上的学生,与讲台上竞猜的学生一起互动和交流,让每个学生觉得“活动需要我”和“我需要活动”: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单词,操练了所学句型。之后,授课教师组织同桌之间开展活动,这就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进行活动体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二、活动设计要以生活化为基础 [案例2] 某教师在教学句型“Is this your jacket”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一响,教师拿着一件夹克衫走进教室,一边用疑惑的眼神巡视学生,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this?学生们都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到底是谁的。

只见授课教师把衣服交给学生,要求他们用句型“Is this your„„”做“猜一猜”的游戏。最后,授课教师拿出一些文具,要求全班学生找到文具的主人,看谁最快完成任务。

[思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

在案例2中,授课老师创设了寻找jacket和文具主人的生活化情境,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活动中,学生不是在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活动设计要以目标为导向 [案例3] 某教师的授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Plus and minus(B)。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听、说、认读并运用表示数字11~15的英语单词。上课伊时,授课教师先用欢快而富有表现力的歌曲Twenty green bottles进行热身,用课件里的蜡烛引出表示数字11的单词eleven,然后用“数字接龙”游戏引出表示数字12的单词twelve,再用“猜数字”游戏引出单词thirteen,fourteen和fifteen。但在后面的巩固环节中,授课教师竟用了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玩“托球数数”的游戏。虽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是本课时的认读目标并没有达成。

[思考]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活动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价值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也应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因此,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应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在案例3中,授课教师设计“托球数数”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虽然该活动的形式不错,但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2.兴趣需要知识做支撑

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活泼的活动形式只能激发他们参与某一项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还不足以使其形成学习英

语的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在其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体验和态度的形成必须基于一定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并进一步的学习中逐步得到发展,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活动过程要以适时调控为前捉 [案例4] 某教师在教学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like„„”之前的导入和操练都设计得不错。该环节结束后,授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做一次调查活动。任务下达后,学生们个个一脸茫然。部分学生虽然开始讨论但却用中文交流,而授课教师此时只是旁观

并未提供帮助指导,该活动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笔者课后了解到,该班学生是第一次进行这种活动,而且学生并不知道应当如何展开讨论,也有一些学生因生词原因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喜爱的水果,所以只好用中文问答。

[思考] 有时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很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活动组织和调控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大班教学的条件下,学生活动时课堂秩序就很难控制;有的学生不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学生在进行某类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同学配合不积极或不配合的情况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教师就要重视并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仔细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制定对策。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五、活动评价要以积极有效为方向 [案例5] 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笔者在与当地的乡镇学校教师交流时听到他们抱怨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仅素质低、纪律差,而且回答问题时声音低。送教的一位教师分析,这种情况可能与学生害羞和惧怕学习英语的心理有关。于是这位教师决定采用积极性评价,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该教师在课前与学生多次接触,并再三鼓励学生:我们这个班是个很好的班级,同学们非常聪明可爱,相信同学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表现也一定很出色。果然,当该教师上课,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讲,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该教师还对坐得好;读得好、声音响亮的小组和个人进行了鼓励性评价;加上该教师恰到好处的体态语、抑扬顿挫的语音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学得十分投入,教学效果极佳。

[思考] 教师要善于抓住评价时机,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课堂学习行为等进行引导。在案例5中,授课教师根据送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就对学生进行了“赏识教育”,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上,授课教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充分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李素梅 响水县实验小学)

第五篇:对国际不循规旅客的规制研究论文

一、《东京公约》对机长特权设定的限制

1963 年通过的《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犯有某些其它行为的公约》(下移《东京公约》)对机长授予了三项特权,一是机长可以对不循规旅客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必要的“管束措施”(measuresof restraint)。二是将不循规旅客“下机”(disembark),三是将不循规旅客“移交”(deliver)主管当局。为鼓励机长在对不循规旅客的扰乱行为时能迅速、有效地决断,公约对机长赋予了“豁免权”,“对于根据本公约所采取的措施,无论航空器机长、机组其他成员、旅客、航空器所有人或经营人,或本次飞行是为他而进行的人,在因遭受这些措施而提起的诉讼中,概不负责”。同时,公约对机长特权也制定了相应限制。“虽然《东京公约》背后的用意是赋予航空器的机长充分的权力,但这决不意味着给予了航空器机长“无限行动权”。必须在《公约》的背景下,在《公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正如下文所解释的情况,不这样做不仅可能触发航空器机长的责任,还可能触发航空器经营人的责任。”第一,时间上的限制,机长治安权的行使时间公约限定在航空器的“飞行中”,公约第三章“机长的权力”规定“虽然有第一条第3款的规定,在本章中,航空器从装载结束、机舱外部各门关闭时开始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任何时候,应被认为是在飞行中。航空器强迫降落时,本章规定对在航空器上发生的犯罪和行为仍继续适用,直至一国主管当局接管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时为止”。

可以看出,虽然公约在第一条第三款规定“航空器从其开动马力起飞到着陆冲程完毕这一时间,都应被认为是在飞行中。”。但就机长特权的开启时间节点上,公约同其后的《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保持了一致性。机长行使特权的时间是航空器关舱门到开舱门之间(即“门到门”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航空器机舱门尚未关闭,或者飞行结束已开启机舱门,机长便不得行使特权的。机长特权的时间节点门到门原则是由不循规或扰乱性行为的特征所决定的。公约所规制的不循规行为,通常包括了诸如:抽烟、饮酒、吸毒、吵闹、未经机组同意换位等等。但是,这些不循规行为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的常常并未被视为违法,由于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安全的特别保护,才授权机长将这些行为进行规制。“地面上可能不重要的轻微违法,在空中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为此,航空器上的犯罪值得特别注意。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议的”。而在登机或者离机过程中,这些不循规行为并不会对航空器飞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东京外交会议筹备工作期间,曾有提议将航空器机长权力时限扩大到登机开始直至登机过程结束。但东京外交会议拒绝了这项提议“因为当时认为,如果登机过程开始到舱门关闭的期间发生任何事,航空器和机长以及机组成员可以获得地面当局的协助”。第二,空间上的限制。公约对机长特权空间的限制有两个方面,一是不适用于国家航空器。公约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供军事、海关或警察用的航空器”。

即机长特权只能在民航航空器上行使,某些情况下,国家航空器搭载旅客的,由于《东京公约》不适用于国家航空器,机长不享有依公约所授特权,而仅受该航空器国内法调整。二是机长对不循规旅客的管束措施只能在航空器内进行。公约规定“按照第六条规定对一人所采取的管束措施,除下列情形外,不得在航空器降落后以外的任何地点继续执行”。不循规旅客由于其扰乱行为,通常不适宜继续留置在航空器上。机长根据不循规旅客的扰乱行为,只能要么将不循规旅客“下机”,要么将其“移交”降落地国相关当局。也就是说,航空器降落后,除了公约规定了几项特殊情形外,机长必须决断对不循规旅客采取“下机”或者“移交”的行动。而一旦决定后,即应当解除对不循规旅客的管束措施。民用航空器降落于任一国境内,不循规旅客对危及飞行安全的威协已解除,此时再对不循规旅客进行管束亦不必要。进一步地,根据一般国内法和际际法的授权,机长只是航空器的管理人和最高指挥官。一旦离开航空器,机长即只具备一般私法上外国自然人的地位。离机被“下机”或“移交”进入该国的不循规旅客即受该国的属地管辖权管辖。此时,机长特权即必须让渡于国家属地管辖权。

二、公约要求机长承担的义务

第一,机长负有通知和报告义务。公约规定“机长应尽快并在可能时,在载有按第六条规定受管束措施的人的航空器在一国领土上降落前,将该航空器载有一个受管束措施的人的事实及其理由,通知该国当局”。“机长按照本条规定使一人在某国领土内离开航空器时,应将此离开航空器的事实和理由报告该国当局。”国际航班中,降落地国很多时候并不是被“下机”不循规旅客国籍国或居住地国,或者降落地国此前并未有允许其进入的法律许可,机长的通知报告义务是尊重降落地国主权的必然要求。“不履行这些职责有可能使航空器机长丧失其豁免因为他将被视为未在《公约》的范围内行事”。第二,机长负有提供证据的义务。“机长依照本条规定,将嫌疑犯移交当局时,应将其按航空器登记国法律合法地占有的证据和情报提供该当局。” 同前述理由,由于《蒙特利尔议定书》扩大了降落地国和经营人所在国管辖权,《蒙特利尔议定书》删除了航空器“登记国”措词。需要指出,ICAO 法律委员会《东京公约》现代化包括不循规旅客问题特别小组委员会曾试图附加机长的“请求起诉”义务,“在移交犯罪嫌疑人时,机长请求着陆国主管当局起诉该嫌疑人。有几个代表团认为没有理由为了让着陆国获得管辖权而将这一要求列入草案,因此,建议删除这一要求。它们指出,这一要求还为机长施加了不适当的责任,因为这需要机长做出法律分析。”

三、对机长豁免权的评价

事实上,在东京外交会议上,对是否应当赋予机长豁免权发生了严重分歧分歧,支持在草案中将豁免权完全删除的动议仅3票落败(16 票比19 票)。在《东京公约》现代化修订的研究和数次会议过程中,一度试图以“专断和恣意”或以“必要和适度”来清晰界定机长的豁免权,以消除不同国家法院对机长行使特权时主观“合理理由”理解的冲突裁判。ICAO 法律委员会东京公约现代化包括不循规旅客问题特别小组委员会在其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草案备选条文三——顺从标准中规定“对于根据本公约所采取的行动,无论是机长、机组任何其他成员、旅客、航空器所有人或经营人,在因对此人采取这些行动提起的诉讼或代表此人提起的诉讼中,概不负责,除非以恣意和任性的方式采取这些行动”。小组委员会考虑到“《东京公约》中设想的合理性标准在大多数管辖区域得到了充分和普遍的理解。”“《东京公约》原有文本(笔者注:指豁免权条款)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应该予以保留”。“与会者达成普遍共识,即《东京公约》为机长、机上乘务人员、旅客以及飞机所有人和经营者提供的现有豁免权应予以保留”。小组委员会认定无需为机长的豁免权更改《东京公约》第六条或第十条的用语。最后,《蒙特利尔议定书》未对豁免权进行修订。

四、结语

为保障航空器飞行安全,规制不循规旅客、授予机长特权的同时,应当尊重国家主权、保护国际旅客权利,需要国际民航界进一步总结相关文献,以在实际履行公约时符合公约目的。

下载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活动的探究(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