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潜力生也需要老师的关爱
潜力生也需要老师的关爱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也有长有短”,那么,对于一个班级里的几十个学生而言,肯定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成绩突出,品德优良,听老师的话,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很活跃、很乖巧,深受老师的喜爱,这无可厚非。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老实本分,性格内向,默不作声,成绩算得上中等,老师至少也不会觉得他们很反感的。但是,每个班级里也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不是那么卖老师的帐,喜欢调皮捣蛋,上课时总喜欢说小话,思想常常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位居中下游。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所谓的潜力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大部分老师都会觉得很反感,甚至会感到厌恶或排挤他们。的确如此,老师们为了这样的学生也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但还是无济于事啊!为此,老师们也烦恼不已。久而久之,老师们对这样的学生就会慢信心,甚至会撒手不管,听之任之。这样下去,对人、对己、对国都是极大的不利啊。
小而言之,如果忽略这些学生不加管教,对老师而言,他们也许会起到更大的破坏作用,会严重影响到班上的纪录和学风,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那要打造高效课堂也是纸上谈兵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正常对待,在他们心里也会留下阴影,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会更加的厌学,或会养成严重的陋习或形成极端的个性,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
大而言之,如果老师们经常这样歧视潜力生,排挤他们,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或进取心理的话,这些学生,势必会走入认识的误区,会形成逆反的心理或扭曲的人格,长此下去,他们的成绩会越来越糟糕,不但学不到多少知识,将来走向社会后甚至会成为社会的“祸害”,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
于是,我们为师者,不得不正视这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和客观存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想方设法的去正确引导他们,教他们学会做人,教他们学会求知!
结合我17年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的成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我们无数的家长、学校和学生还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在转,仍然是让学生在书山题海里奔波。这些做法,都是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向学生和家长多宣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让他们正确的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能简单的以优劣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不要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顽皮和好动。
平时,在与老师们的闲谈中,常常听老师们讲:“某某学生吵死咯样”,“看到某某学生吵起那番哈样就吐得两碗血出”;和家长们聊天时也常常听家长说:“我的某某伢子某某妹几就是不喜欢读书,就只晓得生哈性孽”。这些情况,确实是不乏其例,但是我们不能把学生的顽皮和好动就看做是缺点,并把这些就当成是差生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应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着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三,更应该关注潜力生,给他们更多的师爱。
人都是有感情的,老师们只有加倍的关注潜力生,时常用自己诚挚的师爱,用温文尔雅的语气与他们多多交流,多加指导,进行言传身教,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才能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总之,潜力生也是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也离不开知识的源泉,更离不开老师亲切的关怀和呵护,希望天下为师者,把我们更多的光芒照射在潜力生身上,把我们甜美的雨露泼洒在后进生身上,尽快地催生出更多娇艳的鲜花。。。
第二篇:老师也需要减负
老师也需要减负
现在农村学校的老师真的很辛苦,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八点,好像只有用熬时间来赢得成绩,可是结果怎样呢?这种疲劳战效果并不好。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十分学生就要进教室早读,班主任就得跟班,接着值周老师,检查人员,领导进教室巡视。三顿饭本来安排了50分钟,可学生吃饭只有半个小时,班主任要跟班,检查人员登记。吃饭的时候,学生经常是匆匆吃过,然后跑步进教室,在食堂打饭学生多,可能有的学生刚买好饭,班主任跟班的时间到了,就来不及吃进教室了。学校的老师一周上课,辅导加起来一般15—17节,最多有超过20节。就这还有超周备课,辅导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每周听课3—4节。班主任更是辛苦,大多班主任都是带主课,除了代课,每天跟班时间达3个多时,另外,上课时间校门上锁,如果哪位老师有事出去,门卫还不乐意给开门。在外人看来,这学校很严格,学习气氛浓厚,可这样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老师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老师劳累,学生也疲劳,据我观察,学生吃饭时紧张,上课时反倒轻松了,有的学生上课时有瞌睡的现象。既然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希望领导们能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在有效地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就能收获越多。老师也需要减负
这怎么和点头中学一个样呀!
第三篇:教育故事-小草也需要关爱
小草也需要关爱
今年又带一年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孩子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是园丁,跟家长一起静待花开,但是有的孩子就是小草,他可能会开花也可能不会,但是也需要我们的爱。
开学一个月后,我班转来了一个小男孩——小杨,初初见他,观察他的眼神举止,略微有些与众不同。一节数学课上完,求一共 有几个的问题,给他讲了半天,还是没让他明白几加几的关系。放学同他家长沟通,杨妈妈一口咬定小杨什么都会,在家都会,我便也不好说什么。阶段检测,语文得了19分,数学得了15分。卷子拿回家要求签字,孩子爸爸给我打电话还满是惊讶,说孩子成绩怎么退步成这样。我无语,他的成绩不是退步了,而是一直这样。不仅成绩不好,平日的表现也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开始疑惑,是不是孩子在之前的学校表现挺好?抑或是孩子在家的时候什么都会来学校就不会了?我开始思虑孩子有问题家长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是不管知不知道应该是都不愿意承认的,害怕老师区别对待更是守口如瓶。不管家长是否承认孩子有问题,或者就算承认了又如何,日常的教育和学习只能是更加的关注,丝毫不能放松。想到这我也就不管了,拿他家孩子当做正常的孩子一样,每天放学都给他妈妈拦住,反应孩子当天的表现,我猜想这样的家长都是怕见老师的,他们总觉得自己家孩子的与众不同让自己不好意思,所以我得让杨妈妈知道,我是关心孩子而不是埋怨她家孩子带来的麻烦。比如:孩子今天上英语课玩口水,不认真听课,我跟她妈妈说不是批评他主要是觉得孩子卫生习惯影响身体健康,怕孩子生病拉肚子;孩子中午不吃饭把饭都吐到塑料袋里,小杨本身就营养不良很瘦很瘦,身上因为营养不良皮肤都干裂起皮,挑食非常严重,我每天中午对着他哄着他跟他一起吃,甚至有时候还一勺一勺喂着吃,我把这些告诉杨妈妈,告诉她鼓励孩子吃饭,孩子是能做好的;小杨有点小进步我都告诉杨妈妈,大力表扬,不仅表扬孩子也体谅她的辛苦。久而久之,我们的关系近了,原来都是我追着他妈妈,后来就变成他妈妈天天堵着我问孩子今天怎么样,自己主动坦诚,她家小杨就是发育迟缓。
小杨只要做题就往里面填数字,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不管题目是什么,拿过卷子就是1234567地往里填。但是杨妈妈跟我说只要看着他,他还是能写字的。可是在学校只要做卷就乱填,我跟他妈妈想了个办法,小杨最怕他妈妈不来接他,我告诉他学校的卷子必须独立完成,不然就不让他妈妈来接,4点多他妈妈来了以后看孩子的卷子都写的数字,就是不写在那磨蹭,我跟他妈妈佯装生气转身要走,小杨急的哭了,说自己保证好好写,我们出去偷偷地躲在走廊里,通过后门看,小杨写完要出去,我赶紧迎上去检查,惊喜地发现他有好几道题都做对了。我假装给他妈妈打电话,告诉他妈妈小杨的卷子做好了,可以来接了。过了一会,他妈妈从走廊走进教室装作才从家来的样子,把孩子接走了。从那以后,小杨的卷子自己能写的都能写上一些,期末考试破天荒得了40分,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越是发育迟缓的孩子越是需要关注,不仅是孩子也包括他的家长,孩子的爸爸妈妈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包容,我们承认了孩子的差异,接受他的差异,他的家长才能真正跟我们站在一起。
第四篇:孩子也需要关爱和思考的空间
孩子需要关爱和思考的空间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叶圣陶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而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释了习惯从小养成的重要:“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开出良好习惯的花朵,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
案例: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过错就如同大小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很难避免。身心尚处迅速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是。今年我刚带的这个六年级就有这样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我行我素惯了,经常没交作业,第一次没交,我就当着全部同学批评他,一般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还是有所畏惧的,而他却不以为然,继续不交,于是又一次我很严厉的当着全班同学说:“如果你再不交作业,我就打电话给你家长,你自己给他们交代。”现在的学生可真是有个性,当着全班学生抵触我,“你自己打吧,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气不打一处来,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家长,可是之后没起任何效果,还是没交作业。这个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用错方法了,此时,我是不是更应该积极的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当他犯错误时,不急于戳穿。“人有脸,树有皮”,尽量不要把这个“脸”、“皮”戳破,可以寥寥点拨、微微提醒。之后,我针对他这种情况,不断的和其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尽可能的多关心一下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尽可能的抚慰他内心的伤痕,他再犯错误的时候,我也改变了方式,轻言细语的把他叫到身边,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吗?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换位思考一下,做这样的事情是对还是不对,用一些事实给他讲道理,每次他作业没完成的时候,我总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他的话------“你的字写得那么漂亮,如果你把作业做完了那不是更完美吗?”,“如果你能够坚持每天把作业都完成,你会给自己和身边所有人一个惊喜!”……给予他足够空间和时间来思考。我发现他会慢慢的把作业都补上来。
评析:
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该生由于父母离异,长期
缺乏关爱,性格孤僻,叛逆。长期由外婆外公在家照看,孩子根本都听不进两位老人家的话,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地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问题,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只有散漫,我行我素,做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但是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更需要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反思: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走进学生,俯下身子,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多跟孩子一起玩玩,多跟孩子一起做下体育锻炼,用童心换取童心,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才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放不下自己所谓的“威严”,总是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要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单亲家庭长大,从小就失去了本该获得得一些关爱,多了一份孤独,常常会多了一份自卑感,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不要急于戳穿它,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过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应该让儿童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教育艺术。”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我们在教育这部分孩子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必能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逐步走向灿烂的人生旅程。
第五篇:潜力生转化总结
潜力生转化总结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期潜力生的转化工作,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现将本期培优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恰当的方法教育学生。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率先带头尊重、信任、爱护、帮助潜力生,为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营造良好环境。
2、座位的编排上优先考虑潜力生。根据潜力生性格特点与优秀学生搭配就座,或安排在教师课桌附近座位上,以便辅导他们。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补上。讨论交流时只要他们举手,就尽量让他们起来交流展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为他们树立信心。假如个别学生思想跑毛,提醒他注意。让他们明白教师时刻关注他们,从而改掉思想跑毛的毛病,集中精力搞学习。课内外发动优生的作用,互帮互助潜力生。及时给他们查缺补漏。
4、及时追究潜力生作业完成情况。如不完成作业,给予一定的时间要求补上或课间和课后由老师辅导完成。
5、对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先打消他们的戒备心理,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无论理由是对还是错。我首先让他们懂得:“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少都会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认识到错,改正过来,就是好孩子。”学生认识到这点,就放下了思想包袱,坦然面对自己的错,检讨自己的错。教师则针对他们的不良言行,多角度的指导教育、分析利弊,让他们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教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时刻关注他们的表现及时肯定认可他们的进步,树立自信心。此外,对于他们的不良言行,我采取引导、保密的措施,不在班上张扬,确保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二、结合学生的表现,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为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紧密结合,教师要有目的的联系家长,发挥他们的作用,和家长互通信息,达到教师和家长都能全面了解学生表现,统一教育目的。定期传达学校有关要求,指导家庭教育,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通过一学期的辅导教育,不少同学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不良言行减少了,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
以上只是我校转化潜力生的一个起点,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仍要持之以恒的加大对潜力生的管理和转化力度,确保做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潮阳区关埠河腰小学教导处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