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新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新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
xx县第三中学坐落于xx月xx路xx号,为xx省二级重点高中。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5年的xx县xx中学,2004年2月完成整体搬迁,并使用现在名称“xx县第三中学”。校园濒临名胜古迹xx和西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92253平方米,建筑面积41632平方米;校园
建筑设计合理,布局规范,办公、教学、运动、生活四大功能区域齐备;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代化气息浓厚;校园环境优
美,绿化面积超过4376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50余名。
经过五十余年的积累沉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xx三中形成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进入新
时期,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先后获得了“全国实践活动先进集体”、“xx省绿色学校”、“xx省先进图
书馆和阅览室”、“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金华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金华市示范
实验室”等荣誉称号;在教育局组织的年终考核中,连年被评为xx县A类学校和先进学校;2011年高考学校重点上线45人,本科
上线445人。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区域百姓的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xx电视台、金华日报、xx电视台等媒体
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2006年以来,xx三中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抓住新课改的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新课改带来的巨大挑战,开拓创新,扎实工
作,不断推进学校层面的新课改工作,并且在工作当中不断探索符合三中实际的、具有三中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xx省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的一次全方位变革”,是“学校文化的重建”,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达到共同基础的同时有个性地发展。xx三中为之积极工作,努力探索,取得了较大的进
步。现将新课改有关学校新课改工作的做法简单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1.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新课改工作机制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
见》等新课改文件精神和要求,学校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和配套的系列工作小组,领导、组织和实施学校的新课改工作,确保
新课改工作有效推进,并达到预期目标。在工作推进中,作为新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的校长负责制定新课改工作目标,把主要工作
分解到相关工作小组,真正做到机制完备,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相关工作小组制定新课改工作的阶段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具
体措施,并按照计划扎实开展活动。工作机制健全,岗位责任明确,较好了保障了学校新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工作特点,学校对有关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了修订,努力为新课改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建章立制。比如,学校
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及时检查测评各阶段工作;建立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
办法,评估参与新课改活动师生的目标、行为和结果;建立全新的备课组建设方案,注重课程开发与评价,等等。
2.加强思想认识,更新新课改教育观念
学校积极组织进行学校发展规划设计工作,特别是以新课改为指导方针,提出了长远发展的愿景目标。xx三中秉承“励志,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实施“育人为核心,教学为中心,管理
为中心”的“三心”战略,推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的“四会”教育,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不断提
升教育质量,不断凸显办学特色;在“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教师、构建有特色的学校”奋斗目标的指导下,努力加
快现代化学校发展步伐,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办学内涵丰富、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效益显著的和谐校园。
新课改是对现有教育教学体制的一种挑战,也是对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实施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效果考核办法”、“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和“综合考核”、“教师年度考核”等多元综合评估制
度,学校努力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更新挂念,用新课改的理念武装自己,从而不断推进学校的新课改工作。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新课改执行能力
学校非常重视新课改培训工作,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对于新课改工作,学校一贯坚持“全员培训”、“ 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采取新课程通识培训和教学重点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修习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校
本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从而较好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新课改执行能力。
学校坚持这样的认识:新课改成败在教师。因此,学校非常注重提升教师的能力,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上
级部门组织的有关新课程培训之外,学校不断加大校本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培训成效,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学习,不断发展专业
素养。学校的培训给予教师实实在在的帮助,鞭策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将新课程的新颖理论转变为自身的自觉的行动。
新课改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面对新课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学校深入开展研究,积极寻求对策,并通过校本培训着力加以
解决。比如,由于对课标理解不透彻,整合教材不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课时紧张问题时往往以增加课时那样简单化的操
作去应对。增加课时的做法,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也背离了新课改方向,为此学校开展“有效课堂”系列培训和推进
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备课组建设,不断加强集体备课工作力度,在备课组高效运营和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开展中寻找新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目前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
已经成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平台,用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实现新课标已经成了全校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4.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新课改走班做法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支持学生修习不同的课程,促成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方向。在新课改工作中,学校打破原先行
政班的班级壁垒,积极尝试走班制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学校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完全打破行政班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和个体特长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班,实行整
个学科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走班制教学方法。比如,IB模块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竞赛课程,体育、美术、音乐高考术科辅导课程等方面试行面对部分学生走班制教学办法,满足不同层面学生提升学科水平和高考升学的需
求。
当然,班级管理形式的变化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于此,学校是慎之又慎,采取的是积极又稳健的策略,并且在工作不断总结走班
制教学及管理的经验。比如,学校编写了《IB模块选课指导手册》,以此指导学生开展选课活动。
5.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新课改课程资源
新课改要努力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统一的课程管理制度,同时特别强调校本资源建设,保障高中的课程更有个
性,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课程模块。
学校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同时努力整合资源,不断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第一方面,促进学校原有的选修课程、活动课程逐步走向
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开发实施的选修课程主要有各个学科的知识类拓展课程,比如《高中文言文基础
知识》课程;奥赛系列课程,比如高中数学奥赛课程;高中和初中衔接系列课程,比如高初中物理衔接课程;德育教育系列课程,比如励志教育、主题班会课程;音乐专业术科系列课程,比如合唱团课程;美术专业术科系列课程,比如素描课程;体育专业
术科系列课程,比如篮球课程。因为工作力度较大,选修课程不断走向成熟,学校学科竞赛成绩优良。第二方面,利用社团和兴
趣小组活动等资源,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学校现有社团主要有学生会、国旗班、广播站、爱心社、环境保护协会、青年志愿者协
会、《xx》文学社、研究性学习小组、书法协会、国画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科技小制作者协会等。根据
省厅关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学校正在努力工作,利用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等资源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
6.加强学生评价,正确处理新课改与高考关系
学校重视新课程学生评价工作,努力保持课程评价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同步进行,并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三维”的过程与方法评
价上,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
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点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建立了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学校改变了以往的以学业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实现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改变了以往的由班主任一人评价方式,实现班主任、授课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与评价,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等不同的评价主体和方式。通过加强学生评价工作,学校努力使得评价成为学生自
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成为学生发现和调整自我成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高中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高考。学校正确处理新
[1][2]下一页
第二篇:中学新课改工作汇报
中学新课改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们Xx五中现有12 个教学班,629 名学生,69位教职工。近几年,我校按照市局和镇中心校提出的“打造高效课堂”课改要求,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本”的课改理念,确立了“深化、细化和提升”的课改目标。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校新课改的开展情况:
一、我校新课改的理论保障
我校在积极构建名师工程,每周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充电”;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学习和课改研讨,着力培养各学科的课改带头人;
每周规范进行课改公开课展示,评课活动扎扎实实,分包领导、教研组长坚持听课,每节展示课结束后,认真开展评课活动;
我们还效仿“百家讲坛”的模式,举办了“Xx五中名师讲堂”活动。
二、我校新课改的模式
近几年来,我校在充分学习杜郎口、太古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课改模式,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逐渐形成了“三环节五步教学法”。三环节:测----展----练(测:测预习内容、测上节内容、测知识储备;展:展风采、展成果、展能力练:练本节知识、练拓展延伸、练知识储备)
三、我校新课改的做法
1、坚持“教研常态化”,夯实新课改的基础。
每周四坚持召开教改研讨会,每周一个主题,每人一篇限时发言稿,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进行商讨;每月每位教师上交教学案例和反思;
2、重视预习和自学, 做好新课改的前期准备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高度重视预习,每天晚上第二节预习第二天上午的课程,中午预习当天下午的课程。周五布置下周学习的内容,假期前布置下一学期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教师的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和方法,及时收集预习信息,为下一步的自学打下基础。
为了落实该要求,教导处都对各科教师的预习布置和检查情况进行检查,将该项工作做为新课改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3、强化新课改意识,科学规划课堂结构
我们对我校的课堂做出了总体的科学规划,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思想的引领下,要求教师压缩课堂讲授时间,把学生自学放在课堂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练,具体要求如下:
(1)预习检测: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测上节课后布置的预习作业,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2)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结合导学案的“设问导读”部分先进行自主学习。
(3)交流展示:该环节要求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4)点拨延伸: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创设情境,用问题启发引导,引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讲解,降低难度,分层训练,直到学生能理解、掌握、运用为止。
(5)反馈练习: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典型习题,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4、科学分组,完善小组捆绑式评价。
在市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大力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先后出台了《Xx五中合作学习小组构建指导意见》,《Xx五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组织、评价方案》,对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要求。制作了“成长台”和“荣誉榜”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总结对“参与之星”和“优秀小组”进行奖励和版面展示。
5、充分利用“导学案”,三案结合。
要求教师把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案。把教学中的个案和共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清晰表明,充分加强导学案“导”的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前的教案中落实三环节五步教学法的同时,还要认真进行二次备课,扎实进行练案的准备。确保学生课堂练习的效率,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6、多角度入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面对后进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校的课改没有忘记他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我们将后进生分包给科任教师,校领导分包班级,对后进生的成长全程关注。用鼓励和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让每一个后进生在Xx五中找到自己骄傲的亮点。如小组评价中加倍加分,细化质量检测的评析等等。
(3)“乡村少年宫”的活动,让后进生品尝到学习和成长的甜蜜。
7、扎实做好课改的精细化管理
(1)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三环节五步骤;明确学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明确学生当堂练习的内容和效果。
(2)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出每节课的课后反思,着重反思本节课在学生活动的引导、组织方面的得与失,反思是不是分层教学,面向了每一位学生。
(3)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必须有小组合作和评价的内容。
四、我校新课改的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质的发展:成功举行了Xx镇课改展示活动,为Xx镇的课改工作树立了标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期末质量检测中,我校的各项指标较之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在全市初中已经悄然跻身前列!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我校的七三班,这个班级在班主任李艳丽老师的带领下,创造性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这个班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均取得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是英语学科,全班 50人,合格率100%,优秀率达到了86%。人均成绩达到了分。语文和数学的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和94%。这些成绩的的取得说明我们的课改已经初见成效。
五、我校新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校在新课改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课改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思想还不够解放,课堂结构虽有所改变,但讲、练比例还不尽合理,学生练习的“量”和“质”都还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存在有一定的应付心理。导学案虽已经使用,但与教师的讲衔接不够自然,对导学案的理解和领会不够透彻。
2.小组合作的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科和教师在小组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今后课改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对于今年的课改工作,我校的目标是对新课改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进行“细化和提升”,让我校的新课改出现“质”的变化,并向纵深处发展。具体措施是:
1.对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进一步加大教研研讨的力度,鼓励教师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打造高效课堂!
3.强化课堂指导,加强教师课改的交流
各位领导,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Xx五中的老师们一定会秉承我们先人的优秀品质,以务实的态度把课改进行到底!谢谢大家!
第三篇:文萃中学新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申报平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先进学校汇报材料
静宁县文萃中学
全 面 总 结 砥 砺 奋 进
——文萃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文萃中学自2014年成立以来,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以及静宁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现将我校建校三年来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三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1、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广泛宣传。
2014年秋季学期以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学校在准备和实践的过程中先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实施新课程的业务指 1 导小组。成立了主管教学副校长以为组长,相关主任教研组长为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
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教研中心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宣传新课改;四是召开每一届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学校配合新课改制定了相关方案,如教师培训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社团活动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价方案。
2、加强培训,统一思想,更新理念。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课改培训和学习,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势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如何使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我们的做法是:(1)要求每一个教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及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2)各学科以教研组、备课小组为单位先进行集体备课,(3)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再由组长或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示范,(3)课任教师在示范课的引领下进行理解课标、逐渐适应、教材把握,进行小组备课完成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教学。
学习发达地区教改经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多次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改培训,近40名教师分批次到银川一中、银川二中进行新课改学习,我校和山西太谷二中结成课改帮扶学校,定期开展两校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先后多次组织高三教师赴会宁进行交流学习。学校每学期都邀请著名教师和班主任来我们学校进行校本培 2 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广大教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也学到了先进的育人方法。
3、强化措施,改善设施,保障实施。
学校严格按照《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方案》开设课程,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列入课表,由专任教师任课。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指导教师。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困难主要有:师资不专业,指导能力有限,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设备缺乏,实验仪器不足,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教师很难对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016年学校投入六十万多元,增添教学设备,购置教学参考资料,充实了学校各种教学设施;专门建成了数字地球教室,丰富了图书室、阅览室资料,更新了理、化、生、信、艺、体的部分教学设备;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教学保障。
(一)全面展开 推进新课程改革
1、积极开展调研,有效探索校本
学校每学期对课程实验年级进行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召开教师教学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对学生进行问
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这些调研活动在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对策提供依据,对新课程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积极稳妥、科学高效地实施新课程,我校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开发。牛国喜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组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制定了《文萃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方案》和《文萃中学361校本课堂研学稿编写方案》,确定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核心,以各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目前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贴近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如《人生规划、生涯发展》《新生入学教育讲座》、《高中学生心理知识》;二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挖掘静宁地方资源如《文萃学苑》;三是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类,学校现有社团和研究性学习小组、3D创意搭建、唐诗宋词鉴赏、钢笔画、博弈象棋社、泥塑社、尚墨书法社、健美操、管乐社团等20多个社团,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向课堂要成效、向教研要质量
每学期举行一次高中新课程实验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同课异构课,通过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程实验研讨交流。分析这次课改与以往任何一次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让全体教师 4 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相互切磋,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发表一篇与高中新课改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每一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的高中课改教学交流研讨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坚持集体教研活动。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包括学习教育理论、专业学习、外地经验学习交流、方法研究、分析学情、集体备课研究、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研讨课,高考研究等,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教研组长活动坚持“三有三性”。学科备课组要坚持“三有三性”,“四定四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五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鼓励教师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畅所欲言,谈想法,说教法,讲问题,想对策,积思广益,互相学习和借鉴,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形成特色优势互补,提高学科组整体质量。
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不断强化课题研究对课改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各校、各学科教师选准研究课题,以课题的研究带动课改的实验研究,使课课程改革工作能够以理论作指导。初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氛围。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立项、开题及中期检查、中期推动等环节,不断推动课改的深入进行。5 为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学校提出教师教研做“五个一”,即;(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研——每学期确定一个个人小课题;讲——每位教师每学期讲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记——每学期记写一个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写——力争每学年撰写一篇教研论文)。
3、搭建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素养
三年来学校大力打造书香校园,为每一个来到萃园的师生提供读书的机会,2014年9月我校制定了《文萃中学师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以师生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学习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及教育名著为内容,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和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做到“三个结合”(把师生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与校本培训结合、与创建书香校园结合),大力开展师生读书活动,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推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通过系列化的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国旗下讲话、诗文朗诵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管理的细节之中。通过密切协作育人,加强家庭教育 6 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来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并从中获益。二、三年来新课改取得的成效
三年来,广大教师在新课改实践方面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进行了大胆大胆尝试与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是真正生发教学改革的地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新课程和新教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尝试新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这表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表明教师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正在向新课程的要求看齐,许多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并成长起来。三年来学校共有16名教师在市级、县级课堂赛讲中获奖,共有4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或获奖,2项省级重点课题通过省级鉴定,14项个人课题及微课题通过市级鉴定。在2017年的高考中,我校有2位教师获得“静宁县先进教育工作者”,7位教师获得“静宁县优秀教师”,13位教师获得“静宁县教学标兵”荣誉称号(全县共19名),二本上线总人数达713人,居全市八所重点高中第四名,圆满完成了文萃中学第一个三年规划目标。
2.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虽然在校学习仍然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 7 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冲击着原有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实,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搜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课余能主动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实验,课堂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作业形式更加灵活丰富。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已普遍适应,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优良成绩,60多名学生在各类学科比赛中获奖。
3.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促进了教师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课堂更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关系实现了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了宽容和帮助,为他们创造参与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真正做到平等交流,互相合作,教学相长。
4.评价方式更趋公正、合理。评价改革一向以来是制约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瓶颈,我校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观念、认识和评价的价值取向上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而且主动积极探索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构建,学校设计了《教师评价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8 实施方案》、《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学生和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
5.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学校管理着眼于教师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首先,学校通过制度化建设,不断调整管理的决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追求专业成长、崇尚学术研究的校园氛围;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交流切磋的校园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基地;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探索的平台。其次,学校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创设条件和树立典例的具体帮助上,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为教师提供国家最前沿的课程改革信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几点困惑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摆脱旧的模式;对新课程与考试评价特别是与高考的关系还不能很好理清,另外,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原有的资源还没有完全进行重新整合配置。
2.过程评价的形式、内容和实效三者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导致过程评价实施缓慢。加重过程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我校在过程评价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制订过程评价方案并积极落实,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习惯了原来的单一评价 9 而还不习惯多元综合评价;二是感觉评价的过程太复杂,填写内容多,操作起来困难大,实际是还没有找到常态的多元评价方法;三是把评价表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汇总工作量很大,而又缺乏实效性。
3.对于如何处理新教材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及如何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等所有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逐步探索的。
4.综合社会实践课的实施困惑多:研究性学习课的课题、组织、活动、效果,社区服务的方式、落实、安全,社会实践课内容、范围、组织、安全等都成为实施的困惑。
6.在学习评价问题上,评价主体中如何实现家长、学生、教师的有机结合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避免评价中的人为误差或评价错位仍是个难题;客观评价在现实中的不可实现性问题突出。
通过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师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但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在全面总结三年得失的基础上,我们将砥砺前行,努力创造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静宁县文萃中学 2017年9月25日
第四篇:中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中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中学,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10年秋季x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严格按照《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x市、x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以简要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批评指导。
一、组织建设
为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一是成立xx中学新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并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保障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二是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成立选课指导小组,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补修、重修、改修做好参谋。四是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五是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
二、制度建设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高中新课程实施和研究指导小组制定了《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新课程改革三年发展规划》、《xx中学高中新课程三年课程方案》、《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xx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和《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方案和办法,全面指导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工作。目前选课指导委员会正在完善《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保证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开齐开全了各类高中必修课程,现已制定好了新课改各年级学分安排和三年课程总体设置计划。按照《xx中学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在高一至少开设3门校本课程(音美体三科至少开设1门),作为选修Ⅱ课程,以后逐年增加。为保证有足够的校本课程资源,保证学生在三年期间修够6个学分,开发的校本课程达要达到20门左右,拟整理编成《xx中学校本课程丛书》,目前一些校本教材正在开发当中。
四、课堂教学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新课改以来,教研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集体备课和学生学案两项工作有声有色,体现了教师们之间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一)重视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作用
高中新课程课堂容量大,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备好一节课的。学校在高三级试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订了《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集体备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二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规范,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高中新课改。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流程是:
组长主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并提交备课组讨论通过→ 主备课人提前一周准备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并打印下发全体参备人员(一备)→ 组长主持召开议课会(主备人发言,参备人员讨论),全体参备人员修改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任课教师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撰写详案(二备)→教师们做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在上次教(学)案实施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三备)。
备课组长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接受备课任务后要分析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及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并且编制教学简案和学案,在议课会前下发全体参评人员。参备人(本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参备人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重难点处理、作业训练、检测评估必须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主发挥。教师特别要在教案后记录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学)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集体备课,营造了研究氛围,增强了课程实效性;同时发挥了集体作用,展示了集体智慧,还解放了教师思想,树立了创新精神,进而培养了教师的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
(二)重视学案编写,促进自主学习
学案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写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认知、理解、感悟、运用和学习知识的学习提纲。我校从课改伊始就非常重视学案的编写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认为好的学案能够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与能力的培养。我们着重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学案首先要有明确而简洁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既要符合课标的要求,也要符合学生实际;
(2)学案以课时为单位,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单元测试。
(3)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可采用“留白”的方式处理。
(4)学案的题例必须少而精,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5)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方便学生的复习。
学案在运用时,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抓住重难点,然后在课堂上以案导学,让学生在体会学习成功感觉的同时,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我们对学案也有一些深入地反思,如学案编写和运用都要充分发挥案体优势,学案中没有必要把所有问题罗列,学案的内容可以拓展,但不能无限延伸等等。我们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扬长避短,合理做好学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贯彻新课改中“让学生快乐地学”的理念。
(三)注重教师交流,转变教学方式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措施、技巧等,课后都要共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集体探究改进的办法,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首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从传统教学传授者转变为现代教学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
其次在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转变上,我校做了大量尝试,如:
(1)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3)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整理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理解。
(4)充分利用学校新建图书馆的优越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以拓宽知识面。
(5)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6)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
(7)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四)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不是一门独立的科目,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新课改中,它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按照《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教学计划,要求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具体方案为:高中三年每年完成1个课题,高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课题,高二学校指定课题,高三学生自定课题;高
一、高二每个课题6个学分,高三课题3个学分,共15个学分。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行五级管理,即:教导处—教学管理,备课组—教学组织,班主任—班级管理,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要经过学法指导、选择课题、实施环节、制订计划、开题交流、开展研究、整理总结和交流评价八个实施环节才能完成课题研究。由于高一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就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也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学校在上学期组织教师们学习了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和其它学校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成功案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导处制定了《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先让学生选题申报,教师认真审查,提出研究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然后利用正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开题报告交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实现研究成果共享。同时编写了《xx中学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册》,让学生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调查数据、试验结果以及各成员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和研究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学生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过程,形成课题成果,课题完成后和课题报告一起上交。根据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获得合格等级以上的,认定学分。对于优秀课题,学校组织上报评奖。
目前已有1/3的学生完成了高一学年的研究性课题,从评审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它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综合素质评价
按照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对学生评价。评价的基本程序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合成评价并填写综合性评语。依据《xx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和认定办法》、《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和《xx中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各班成立了由班主任任组长,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班学生的评价工作。
(一)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由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测评成绩构成,两项目分值权重为3:7,按此比例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认定学分。学生学习过程等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勤(6分)、课堂表现(7分)、作业(6分)、实验(4分)和平时测验(7分),总共占考核的30%,其中,考勤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5/6以上,才能评定学分;如果该模块没有实验,实验等级为全分。模块测评成绩根椐期中、期末或其它考试,由学校学分认定工作执行小组划定分数线。模块测评成绩在划定分数线以上,学习过程总评等级在24以上,给予相应学时学分,否则不予认定。根椐《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模块测试不合格要进行补考或重修,高一上学期要8科11个模块,共有550人参加补考,所以补考的工作量非常大。经过和省督察组交流,模块测试成绩不合格的人数要控制在总人数的3%以下,补考后不合格的人数控制要在10%以下。因此,在学习模块学分认定中,我们还要做大量的探索工作。
(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学校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精神,结合我校多年来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成立了xx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xx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政教处具体负责安排实施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1周,约为36学时,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3周,共6学分。高一安排军训活动,高
二、高三安排德育基地教育活动;社区服务安排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假期进行,每个假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共2学分。
高一开学初,政教处制定高一级军训计划,组织实施高一级学生军训,军训后填写《xx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和《xx中学社会实践评价表》,目前已全部填写完毕,每个学生获2学分。社区服务安排在寒假进行,高一多数学生参加了社区服务,并填写了《xx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登记表》和《xx中学社区服务评价表》,获得1个学分。
六、通用技术
为了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目标,今年我们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要求,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开发和培养高中生技术素养,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按科学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意识。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安定区xx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是—门立足实践的课程,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商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来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1)分步开设模块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中,我校将开设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学校将在开设这两个必修模块的同时,开设 1到2个选修模块。待课程稳定后,预期3年内使选修模块开设到4~6个。
(2)师资及教室资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由学校教学副校长负责检查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准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已按照上级标准筹建2个通用技术教室、1个办公室,1个器材室。学校通过转岗方式一次性配足3名通用技术教师,其中一名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担任。学校十分重视通用技术教师上岗前的培训,二名教师专门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为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打下基础。
(3)开展有效教研活动
学校组建技术教育部负责管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教研活动。教研组要积极开展工作,与我区的工厂企业、社会团体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学生技术设计和设计操作的空间,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
(4)加强课程管理
在课程管理方面,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对技术课程负总责,为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科学开设,防止流于形式,为通用技术的开设提供服务:建立通用技术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组织他们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通用技术课的评价管理办法,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通用技术教师考核与评价方面,通用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5)加强校本资源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潜力极大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它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能促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它的实践性特别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综合运用知识面宽,能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总之,运用校本课程资源去教通用技术课,能将技术类课程与科学类课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还大力从以下方面去挖掘和开发:
(1)理化生实验设计与改进;
(2)自制教具设计与制作;
(3)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探究;
(4)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5)美术课程内的相关设计;
(6)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方案与过程。
(二)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科目分必修和自主选修两类。必修包括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共4个学分。自主选修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七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我们还制定了《xx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通用技术教师成长自评表》、《xx中学通用技术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xx中学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重视程度及实施情况评价表》(注:69分以下为不合格,7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以确保我校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践室建设
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2001号》等文件精神,我校建立了技术设计室、技术试验室、工具材料室、作品展示室、准备(实验员)室五个实践室。实验室间数与面积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购置了实验室所需的相关设施。自主选修课程我们依托安定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西川农业科技园区两个校外基地进行。
七、教师培训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力军,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改就难以健康顺利实施。我校把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新课改的最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3月,学校成立了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教学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课改年级语、数、外教研组长及其他各备课小组组长。
(一)邀请专家讲座。2010年5月30日邀请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定强教授作了“新课改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讲座。2011年6月中旬,邀请西北师大教授刘俊生做了《高效课堂》的报告。
(二)建立长期合作学校关系。2010年4月下旬,学校课改培训领导小组参加了第28届全国高中课程研修班“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研讨会——走进银川名校”的培训。2010年和2011年6月中旬,先后两次学校课改培训领导小组及秋季高一级全体教师到宁夏石嘴山市三中参观学习并进行新课程培训交流,并与宁夏石嘴山三中建立了长期合作学校关系。
(三)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内部培训学习。每年7月中旬,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新课改通识培训。
(四)参加“国培计划”网上学习。继2010年后,2011年8月2日至8月10日,新高一年级科任教师全员参加培训。
(五)参加省内各种形式的培训。2001年7月-2011年9月,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省教科所组织的不同层次的培训。
(六)阶段培训。为了及时总结课改经验,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每学期进行全校新课程阶段性工作总结交流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每学年第十一周星期三举行由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课改年级教师参加的骨干教师发言交流活动,总结半学期的课改经验,并评选出第二阶段发言交流的教师;第二阶段,在每学年第十二周星期四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课改年级骨干教师的发言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各科教师总结新课程教学经验,提出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困惑。活动已成功举行两次,成效显著。
八、困难和困惑
问题1:设备和资金不足。目前学校缺2个通用技术实验室,每个40万元,共需80万元;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落后,不能满足新课改多媒体技术课的需要,如果更新则需60万元。
问题2:上级对课改指导有些地方不明确。尤其是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面,什么时间测试?考什么?没有明确的文件精神。
问题3:教师跟进培训滞后,主要依托校本培训,上级对阶段性培训缺乏连续性。
困惑1: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困惑2:如何定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型?
困难3:如何平衡升学考试和教学过程的评价?
总之,通过新课程教学实践,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更新理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努力把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做实、做优,把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仅一年多,我校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学新课改计划4篇
中学新课改计划4篇
中学新课改计划一:中学新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贯彻《基础教育纲要》和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行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功能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5、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实施中的普通应用。
6、加强教育管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7、改革教与学传统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实施措施:
1、成立新课改领导小组。
2、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以确保课改顺利开展。
3、培养承担新课程实施任务的老师。安排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以保证课改扎实有效持续的推进。
4、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长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教材内容,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课堂教育模式。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
6、对课程改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总结,形成初步经验。
7、重视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8、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改革考试升学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继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计划:
二月份
1、成立课改小组,制订课改工作计划。
2、宣传动员,编发资料,自主学习。
3、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三月份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组织交流、及时指导。
2、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3、开展关于实验课题研究。
五月份
1、对学校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反思研究。
2、寻找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调整要求,深入实践。
六月份 召开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会议。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生命,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办学方向。本学期围绕校本培训和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各项管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以此加速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上学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2.“普九”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迎接自治区的抽查和国家的“验收。
3、牢固确立教学质量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采取各种途径,多种举措,竭力抓好初三级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争确保我校今年在全市升学率和平均分再夺“双第一”
4、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本学期工会申请创建自治区先进教职工之家,德育处创建州级德育达标学校。
6、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法制教育,形成稳定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搞好“普九”工作,迎接自治区的抽查和国家的验收。
1、继续加大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有力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3、认真建立完善的“普九”档案材料,做到各种材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各种表册中表格清晰,表间逻辑关系清楚,数据汇总不漏、不重、不虚、不假,真正做到所有档案材料,一看就懂,一查就准,一核就实,经得起各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德育工作
1、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每位教师都要反思自己育人的职责,校园内外,课上课下,教师都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任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作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2、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民族团结”和“感恩孝敬”为主题,班级开展的班队会活动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多个好的班级就组成了一所好的学校。德育处要继续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完善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不断总结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交流优秀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要倡导当班主任光荣、当班主任是一种奉献的氛围。培养一批有专长、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骨干班主任,以此引领和推动班主任工作建设;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系学生,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4、充分发挥各科室、团组织、少先队、妇委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责任,加强检查指导,组织开好家长会,开办好家长学校,促进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形成。
(3166字)
学校将课改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认真组织教师深化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将课改管理作为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管理模式,不断深化课改工作。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县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县级示范学校而不懈努力。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学习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和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实施新的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必须要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制,为此,我镇成立以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指导各学校重新最新课改精神要求修定《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改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和效益以及常规迈进。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联点带片制度,每个中心学校成员都带一个片区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中心学校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
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月报考核之中。
(1429字)
我校实施新课改已经多年,取得了不少显著的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老师们的教学轻松自信。本学期,为了更进一步的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本学期新的课改工作计划。
1、加强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 学习能获得自己前进的内在动力,交流是改变观念的最快捷径。本学期在转变教师观念上,学校领导经过研究一直认为从学习与交流两个方面入手,将会达到彻底转变老师理念的目的。
学习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科《课程标准》、学校订购的图书杂志等。
2、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理念是支配行为的根本,行为是验证理念的标准。把二者有机统一的结合起来,才会在教学上有较大的突破,学校将一如既往的抓学习,促理念的转变,同时更注重教学行为改变,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必须朝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向转变,要么老师完全适应学生、要么学生完全适应老师,这都是不对的,在适应问题上不能走向极端。必须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把老师与学生联系起来,达到师生互教互学的境界。
为此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第一步:请课改年级经验丰富的老师谈上课体会,谈自己对新教材使用的方法,谈自己处理师生关系的得意之处,以供全体教师借鉴与感受。
第二步:深入课堂观摩老师的教学,对于听的课每一位老师撰写自己的心得感悟。然后是自己讲课,自己请其他老师指教,被请的老师必须负责任的帮助上课老师精心分析课堂教学,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学校将通过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老师们的学期末考评之中。
第三步:本学期要求老师们每人记录自己认为最得意的一节课,既有过程又有细节,最后还有感悟。通过展出与师生评论达到鼓舞老师之目的,同时也记录老师们的常规评价之中。
第四步:学校首先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
3、改进教学评价
本学期学校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在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风格,通过改进与提高,力争让老师们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为此学校将在评价教师方面做较大的改革:
首先,本学期学校将常规教学评价进行大幅度的改进,把老师们对自己各种学习的反思、把老师们参加研讨课堂教学的效果、把老师们撰写的有关文章等纳入常规评价之中。目的在于促使老师们把“时时反思教学、积极改革课堂”作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从而改进、提高、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对师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请家长进学校、进课堂,把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纳入学校的评价之中。同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将把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参照的对象多几个层次,用多把尺子衡量老师的进步。
4、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本学期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研教学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正在做的常规制度完善,把有利于教学的新发现、新做法及时的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及时的促进教学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5、继续开展校本教研。一方面继续实行教研组的公开课,另一方面加强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组管理,使集体备课经常化,让备课组的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6、继续开发校本课程,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新增加:学法指导课、阅读课。鼓励老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发挥教师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本学期安排州县校级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任务,重点培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1139字)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培训目标:
本我校新课改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⑴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教学法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与中学教育;
⑵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新模式;
⑶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教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落实教师基本素质培养,力争使我校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取得初步成果。
⑷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总结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新课改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起新课改培训新机制。
三、培训方式
我校新课改培训分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三个层次进行。
1、校级培训形式:
(1)学校组织专题报告、讲座或培训班。
(2)组织各项教学评比。
(3)定期对全校教师新课改培训情况进行考评。
2、教研组培训形式:
(1)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
(2)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各教研组每期必须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和学习活动。
(3)开展新课改课程开发的研究。
3、个人自学主要包括:
(1)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习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好读书笔记。
(2)撰写教学总结(反思)。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总结和若干篇教学反思。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在期末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其培训课时。
四、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人人都要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五、培训实施:
1、成立新课改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新课改培训领导协调工作。组长:刘振新副组长:李宇飞郑鲁林
组员:刘彦波周金鑫连和成照洲刘显超黄中华
2.每项培训有专人负责并做到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
3.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模式风格、教学技能、新课改模式等
六、具体安排:
新课改培训日程安排前半期(2-4月)
1、各学科教师教材培训、开展教学业务培训
2、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集体培训
3、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集体培训、各学科教学设计评选、教学质量检测后半期(5-6月)
1、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各教研组组织教研组教师学习经验文章,2、教学总结(反思)撰写,以论文的形式对本学期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