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野县职教中心迎市职业教育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巨野县职教中心迎市职业教育教学评估
汇报材料
巨野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目前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任课教师115人,占全体教职工的76.2﹪;双师型教师42人,占任课教师的36.6﹪;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5人。现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明确的办学宗旨
近年来,学校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原则,提出了“不求人人成名成家,但要个个成才成功”的办学目标,先后为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就业安置率一直保持100%,对口高职升学率保持在85%以上。05年被评为“菏泽市重点职业中学”、“市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06年被评为“菏泽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同年9月,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职业学校”。07年相继被评为“县职业高中办学水平先进单位”、“市职教招生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09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二、关注办学方向的两个层面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采取了“就业指导与升学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校企结合,校校结合,让就业者“就业有能力,创业有本领”,使欲升学者“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成才空间。为此,学校与苏州、昆山、深圳等城市多家企业联
系,开设学生假期短期实习培训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在专业设置上,学校注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密切结合。在办好机电、计算机、化工三个市级教学示范专业的同时,立足巨野县煤田开发的实际,将其办成我校的特色专业。为适应我县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幼师、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优化
学校一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每年都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任课教师中,省优秀教师3人,省优质课获得者3人,市级优秀教师7人,市教学能手8人,县优秀教师20人,语文、德育、机电三学科的教研组长,分别被聘为菏泽市职业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市职业教研室德育、语文两个教研中心就设在本校。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多方筹措加大设备投入力度,优化教学设施。目前,已购进各式车床14台,高配置微机80多台,各式电焊机16台,电工电子设备12台,以及电视教学系统、监控系统等一系列设备。
根据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要求,学校进一步制定新的规划,在五年内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第二篇:教学评估迎检汇报材料
全心全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搞评估
教学评估迎检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和《秦皇岛市教育局关于落实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实施意见》,我校根据《青龙满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于2006年9月1日起,进行了学校教学评估和教师教学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分校,现有教学班8个,在校生265人;教职工47人,其中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23人,中师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为93.6%;专任教师中,中一职称的27人,中二职称的18人,中三职称2人。
自实施“普九”以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现建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标本室、图书室、文体器材室、卫星接收室、播放室、卫生室等18室。目前,3200平米新教学楼、新建师生食堂和宿舍即将投入使用,学校办学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教学评估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举措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日常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此次教学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从内容、要求、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管理水平及学校的发展具
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为保障本次教学评估工作得以规范、有序地运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组员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学评估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细致、认真的综合评估。
三、科学实施,严格把关
1、学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了以学校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建设为标准,以严谨、规范、精细为目标,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落脚点的学校教学评估实施方案。(详见档案)
2、制定详细的评估时间表,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实效。具体时间表是:
9月5—6日
9月7日
9月8一12日
9月13—15日
9月16—18日
9月19日
10月8—10日
10月11日
四、评估结果
1、教师评估:我校共有47名教师参加评估,其中优秀13人,占27.7%,学习文件,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印制表册 召开会议,下发表册 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及家长评价 领导及教师代表对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评估成绩统计汇总 评估结果上报总校 学校教学自评 学校自评结果上报
良好(含合格)34人,占72.2%。
2、学校评估方面:
统评项目:其中教学管理23分,课程管理18.5分,教学条件19分,校本研修17分,评价研究13分。学校自评得分90.5分,为达标等次。
五、评估结果的运用:
1、评估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职、评模、岗位调整挂钩,只有优秀等级的教师才有资格被评为专业技术考核优秀等级。
2、学校评估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的依据。评估不达标,校长、主任不得评为优秀。
六、成绩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年多来,我们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学期,全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达标过关验收的6名教师中有5名获县级一等奖,1名获市级一等奖;刘亚芬老师在县城学区物理教师技能大赛活动中获第一名,参加全县赛奖又获第一名;全校42名4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全县初级计算机过关考试,41名获优秀奖,占97.6%.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对学生的特色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我校崔秀英老师排练的大型学生舞蹈《中国结》在今年六·一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县级一等奖,并参加了县八·一和重阳节慰问演出;暑假期间,我校陈军等7名同学在全县“首届中小学生手脑奥林匹克大赛”中荣获巍然屹立组和齐心协力组比赛的一等奖,在市赛中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学校正在与县武装部、武警中队联合开展“少年军校”的创建活动,并开展艺术、体育项目校的创建
活动。学校正朝着标准化、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的目标前进。
通过这次教学评估,我们发现与先进校相比,我们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教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在此方面需多做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虽然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多元评价有了初步尝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为把教学评估工作开展的更为完善、规范、有效,学校将根据本校实际,科学调整评估方案和评估程序,公平、合理、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以评估为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品位,整体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带动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恳请各位领导在检查中对我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第三篇:职教中心市电大汇报材料2007修改
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 努力开创靖远电大工作新局面
——电大靖远工作站2007年汇报材料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电大靖远工作站近年来,在省、市电大的关心和支持下,办学逐步走向正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累计培养本、专科电大学员471人,学员遍及全县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站办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07年,电大靖远工作站按照省、市电大工作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特别是今秋以来,学校实施了新校址搬迁工程,在学校搬迁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电大工作,安排专人深入乡镇、学校、单位进行招生宣传和报名工作,市电大领导也多次关心和过问学校搬迁工作和招生工作,对我站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目前学校搬迁工作已经结束,电大招生、教学、网络设施、卫星设施已调试正常,2008年招生工作已全面展开,为今后电大办学开了好头。现将靖远工作站2007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2007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电大系统办学的指导思想
1、电大办学的指导思想:以电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以电大系统的办学优势促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转变办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研究,注重社会效益。
2、电大办学的工作思路:理论上探索和研究适合靖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远程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提高电大远程教学与管理的质量,为靖远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科教兴县”做出贡献。
3、电大办学的目标任务:紧紧依靠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的指导,发挥主观能动精神,进一步提升靖远工作站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实现我站高等教育大众化,创建全市一流工作站,锻炼一支名师队伍,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出一批研究成果,使靖远电大成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学习中心。
(二)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加快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几年的发展,电大靖远工作站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基本具备电大系统办学的条件和要求。1、2007年学校调整了电大工作站班子结构,严格实行站长负责制,下设电大办公室、教导处、招生就业办、总务处四个部门。电大办公室负责网络技术、技术指导、年报年鉴和公文传递工作;教导处负责教学文件、教学服务、考试服务和毕业审核工作;招就办负责电大的招生宣传、学员的报名、入学资格审查、录取注册、学 2 员信息登记和就业指导工作;总务处负责资源配置、实践基地、后勤保障工作。2、8、9月份,工作站在新校区办学条件、场地、资金十分艰苦和困难的情况下,首先确保了电大招生工作正常开展和电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接入了10M光纤,建成了电大靖远工作站网络中心机房和两个网络教室;实施了办公楼网络布线工程,实现了各个办公场地正常上网和网络办公;实施了电大在线平台升级改造工程,依靠省电大网络技术中心建成了靖远工作站网络在线平台,购置了在线平台软件和OA办公系统软件;重新布置了电大办公室,增加了办公计算机,在教学楼醒目位置安装了“广播电视大学”牌子。
(三)加强师资建设,拥有一支合格的电大师资队伍 1、2007年,工作站多次召开会议,就电大办学中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按照专业对口和专业相近的原则增加电大师资队伍,在积极组织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上,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电大举办的课程教师专业培训、实践环节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3、工作站及时调整和增加了课程专任教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有7名教师获得了电大专科专业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资格,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实行规范管理,制定科学完善的导学管理制度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工作站制定和完善关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制度,出台导学工作的相关规定,针对学生平时学习存在的问题,分别制定了课程学习实践环节管理办法和自主学习实践环节管理规定,并制定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咨询制度,对学生自主学习与集中辅导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五)加强网上教学,建立学生网上学习考核管理体系
1、为加强对学生网上学习的监控管理,工作站加强电大学员网上学习的督促和考勤机制,对学生开展网上自主学习和建立学习小组活动建都做了明确规定,要求班主任要严格管理学员,对学生网上学习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对网上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
2、工作站要求每位学员都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在管理教师指导下,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制定符合本人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时,学生除选择专业方向,学习目标,需要攻读的课程以外;还需要将补修的课程,完成整个学业的时间,每学期、每周可用来业余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做作业、小组活动、面授辅导以及参加其他教学活动的时间做出具体安排。
3、根据我站学员大部分来自农村,没有条件参加网上学习的实际,工作站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学员来校参加网上集中学习活动,安排教师的对课程实践环节和参加网考的学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过关率和网考过关率。
(六)立足学生实际,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落实
1、为便于学生学习,我站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工作,使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落实到位。工作站及时提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学习资源一览表和教学活动一览表等,为学生选课、安排学习、掌握多种媒体学习方法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对学员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电话、教师电子邮件、信函等途径寻求帮助,通过作业或面授辅导课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与同学开展讨论、2、为严格课程形成性作业考核,我工作站规定开放教育学生必须按时按量完成各科作业,并及时交辅导教师批阅,辅导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凡没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作业的学生都将扣分,对没做作业的学生其形成性成绩不予及格,并规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认真做好面授学习、上网学习笔记,工作站每学期进行检查评比和考核,加强了对学生形成性作业的管理。
3、为切实加强对小组学习环节的管理,我工作站规定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参加小组学习活动。由指导教师制定小组学习的内容和方案,并具体指导实施。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交互学习的习惯,鼓舞了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动机,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学习和推广两个教学模式
1、充分认识两个模式的重要性。自开展试点评估以来,工作站识到:“4学教学模式”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天地网结合的网络教 5 学环境为平台,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导学、自学、助学、督学有机结合。“4112教学管理模式”就是以教务、教学、资源、技术部门为管理主体,以专业和课程为管理单元,以网络化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支撑,分层管理,全程监控。
2、积极开展两个模式的应用工作。一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学校积极探索以课程为单元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往按年级组班教学的模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自学、面授、作业、实践、测试、考试等教学环节,并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指导学生自主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指导和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及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相关信息及教学支持服务。三是在教学管理模式上,突破专业、年级界限,按课程注册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辅导。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主讲教师为主线,各种媒体课件相结合,坚持以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辅导为辅,坚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注重开展交互式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正逐步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八)坚持发展第一,进一步加大工作站改革进程
工作站坚持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开创靖远电大工作的新局面。目前新一届电大领导班子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加强招生、扩大规模是电大办学的基础;加强“两项建设”,即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抓 6 好“三个重点”,即招生报名的提高率、学员学习的连续率、实践环节的过关率、突出“四个地位”,即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基础建设的优先地位和支持服务的突出地位;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教育思想从以知识传授型向全面提高素质型转变,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学”为主向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种教学媒体以“导学”为主转变,教学手段从运用第二代媒体向运用第三代媒体转变,教学管理从管理学生向主动为学生支持服务转变。
二、办学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困难:
1、其它高校不断扩招,民办高校越办越多,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函授文凭、自考和党校也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打破电大办学的一花独秀的局面,使得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考取文凭以教师和公务员为主,而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人员的学历已基本达标,企业的不景气、个体私营者想取文凭的更是寥寥无几,电大生源越来越少。
3、学校经过搬迁,资金严重短缺,电大招生宣传和教学办公经费紧张。
4、电大收费较高,部分学员由于收入较低,特别是一些县、乡、校聘用教师和单位临时工,没有经济能力来参加电大的学习。
5、周边兄弟学校不断蚕食:我县东有平川电大对北八乡学员的招收,南有郭城农中对大芦和高湾学员的虎视眈眈,西有白银分校对平埠、北湾和刘川学员的疯狂挖掘,招生竞争日趋激烈。
(二)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班级教学组织和管理存在差异。在班级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专业与专业之间,班级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差异。
二是学生网上学习仍不平衡。在对学生网上学习监控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少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尤其是农村基层的学生,参加网上学习、留言、讨论、发帖达不到要求。
三是小组学习中,活动计划和学习活动不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是形成性考核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学生抄袭作业屡禁不止,不按时完成作业,期末突击赶作业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是电大师资队伍,特别是网络服务、技术支持教师短缺,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上问题告诉我们,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任重道远。我们只有正视这些欠缺,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地找准突破口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研究和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不断探索试点项目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才能为促进靖远电大工作和开放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三、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靖远工作站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加大招生宣传,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电大办学水平,努力开创电大工作新局面。
1、采取多种途径,宣传电大,充分挖掘电大办学中的亮点和特色,增强吸引力,力争完成2008年招生任务。
2、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充分发挥电大的资源优势,真正把电大教育办成多层次、多规模、多形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真正为地方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开放大学
3、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电大办学提供制度保证。
4、进一步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5、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电大招生宣传、教学、办公经费投入。
第四篇:巨野职教中心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巨野职教中心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巨野职教中心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2010年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校委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措施。
学校建立了强力推进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评价过关机制、常态督察机制,制定了强力推进课改工作考核过关的步骤:由各教研组组长首先上好教改示范课,然后组织组内成员逐步过关;评委组按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量化分值,确定任课教师被考核结果。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考核过关的结果与考核、评优、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推选挂钩;对课堂教学改革不过关或没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限期进行再次课堂教学改革过关考核,再不过关待岗参加一学期的培训学习,争取下学期获得过关资格,重新上岗。为使课改常态化,学校课改考核评委组每月按计划通过课前抽签的形式,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反馈以督促教师的课改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学校使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巨野职教中心黄保华)
第五篇:大城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汇报
大城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汇报
我校自1995年建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由建校初只有幼师专业,3个教学班,发展到现在拥有学前教育、会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电工、农学等十一个专业,3800多名在校生,特别是今年,我们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新增美容美发及形象设计和民族工艺品制作两个新专业,拓展了办学空间,为本地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个人特长的舞台,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办学为导向”的职业
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反复研讨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学校多次向省、市、县财政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课程课件的采集、制作,实现课程音像资源共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学校注重硬件建设,从建校以来已更新了四批电脑设备,现
有微机265台,有四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一个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装配有高标准的实验室6个。各处室都已配备计算机及打印机,初步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建有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主控系统具有监控、双向教学、闭路电视、对讲播音等功能,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监控系统共有59个监控点,可覆盖整个校园区,所有教室和楼道。主控室内设有主控微机,可对各监控点进行控制,另设有一路校长分控,以方便领导实时监控。监控系统除可进行实时监控外,并可进行4通道硬盘录像。所有教室均装有电视机、音箱、监听、电话等设备,可根据教学需要播放教学资料,并可同各教室实现双向对讲,单向播音。
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一个多功能厅,3个多功能教室和12台多功能演播车。多功能厅配有微机、投影机、影碟机、录像机、功放机、音箱等现代化设备,可满足大型讲座和会议的要求,多功能教室配有微机、投影机、功放机、音箱、操作台等设备,可满足教师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为了方便老师使用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备有12辆多功能演播车,车上配有微机、投影机、功放机等多媒体设备,并专门使用了远程无线遥控鼠标,以方便老师们的操作。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我校现代化教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每个教室安装电视、电话,屏幕,配备12个多媒体演播车,保证每个班级都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通过系统能够向各个教室播放语音、视频,可以实现校园内各种课程、会议的直播。
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查阅资料,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开通了校园博客,为教师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二、经验与体会
1、实施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等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知识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情况,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积极开设信息必修课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纳入到课程改革的具体规划当中。
2、构建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网络化。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为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相关的设备,将互联网引入校园中,使学校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获取知识,有效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知识
含量。同时,网上的互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变得快捷、便利和丰富多彩。
3、信息技术资源库着手筹建。信息和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及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尤为重要。
4、加强职业信息化建设已在全校内达成共识。教育信息化是 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当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现在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较高,能够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许多环节。
5、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师间网络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网络互动关系,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2011年5月叶伟声老师的《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获得省级立项课题。
2010年5月廊坊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网络竞赛中我校张东艳获一等奖,汤万宁、吕金萍二等奖,王淑芹、刘东方、冯庆蕊、叶伟声三等奖。2010年11月,张冬艳老师的语文课被市教育局推荐为示范课,并在大厂一中做课。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重点是资金投入问题。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都需要
大量投入资金。由于学校经费紧缺,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2、学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一少部分教师,还沉湎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即使有了一些信息技
术方面的设备也不用,使之成为摆设。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不敢大胆尝试,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够普及。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高,学校的信息化就很难推进。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技术和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装备的功能,浪费了较多的信息技术资源。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创造各种必
要的条件。
1、转变全体师生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的创新,制度的创新都要取决于观念的更新。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是赶时髦,要有紧迫感。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为教育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
2、必须要把师资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要以计算机的额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培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为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信息化教
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就是培养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创造性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假设。在近五年内争取逐步给及
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
5、建设教学素材库,继续丰富信息技术资源库。
6、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中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教师队伍。
7、投资340万打造职教实训基地。没有空间上的发展和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建造实训基地,既是我校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工作的宏伟目标。前期投资30多万
用于购进80台计算机,再建几个多功能教室,增加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
大城职教中心
2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