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在迈进“十一五”这一新的重要发展时期的时候,市教育局党委、局长室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一致认为,我市基础教育经历了“十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品味,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努力铸就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市教育局决定,从今年起连续用3年时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于今年初下发了《关于四星级高中率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决定召开这次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推进这一工程的开展。今天的研讨会召开的很成功,各四星级高中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措施、保障条件及今后的规划交流的都很透彻,分组讨论也很到位,对所有与会同志以很大的启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也算我个人的一个研讨发言,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前期和中期,各地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易地新建或原地扩建等方式推进星级高中建设,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这对有效缓解入学压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硬件建设虽然是一流的,但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相对薄弱,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各地各学校从“十五”后期已开始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地位。各地各学校已经认识到,发展不能没有硬件,但就教育规律来讲,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硬件的改善上,更取决于内涵的丰富上。许多学校认为,如果说过去学校还有可能借助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传统的惯性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校际竞争将主要取决于学校整体文化的较量,“文化立校”是时代的选择、社会的选择、素质教育的选择。XX市一中明确提出“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些重视文化建设的理念对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是明确思路,向文化建设要教学质量。亭湖区教育局和东台市教育局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东台中学、大丰中学、射阳中学、响水中学、上冈中学在对学校文化充分思考的基础上,都梳理出符合本校的实际的工作思路。他们认为,总体上思路要放在四个方面:一为长远规划,分步分期实施。二为系统整合,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合力。三为强化个性,建立自己校园的文化品质。四为强化领导,以文化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这些思路都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三是起点不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人文的文化建设风貌。现在无论是四星级还是三星级高中,总体上学校环境优美,气氛和谐,文化风气浓厚。其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空间,打造校园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管理行为,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学校都能够加强校园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建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和法律意识的强化,把校园变成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最终建立起和谐、融洽、民主、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客观公正、相互理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阜宁中学坚持将新课程实施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实施“感恩系列教育”,由校长亲自编写淮剧《无字碑》,师生很受教育。射阳中学将学校文化建设放在“七个着力点”,即着力于诚信校园的创建,着力于学生激情活力的引发,着力于生态校园的架构,着力于校本课程的研发,着力于信息校园的搭建,着力于办学品位的提升,着力于品牌学校的打造,进而“塑有大爱的名师,育有个性的英才,办有特色的名校。”所有这些举措,都将文化建设引向文化的本质和内核,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看到,取得的这些成效仅仅是初步的和表层的,从面上来看,“文化立校”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确立,或者说这种思想还不根深蒂固,思考层面上也还比较肤浅,会前要求各地上报的规划方案准备不够充分,有3所四星级高中干脆就没有报,有的学校即使上报的也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大同小异,有应付之感。我们有的同志真实的思想是:学校文化是虚的,有钱就有硬的(物质文化)、教学质量是硬的;学校文化是悬的,文化是什么,现在什么都是文化,泛化了;学校文化是高的,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学校文化是远的,我们还在为经费为还债为升学率而忙碌,顾不上;学校文化是洋的,我们现在还只是靠土办法穷办法办学校;学校文化是长的,长期自然形成,不是靠建设起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学校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
1、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一所学校的发展有诸多因素,如原有的基础条件,生存的社区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这些都属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自身,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校本发展。在校本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有极大的影响,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成为激励全体成员的重要精神力量,引导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就需要建立在新型的文化基础上,需要丰厚的学校文化作为支撑和依托。新课程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就包含在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极大地促进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实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迫切需要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为支撑,而课程改革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2、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学校仅靠传统的资源优势未必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特别是目前我市窗口学校在经过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加强以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内涵建设尤为迫切,只有物质和文化协调同步发展,才能改变学校粗放型、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也使得硬件和软件建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的整体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使各个学校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一张无形的手在洗牌,这张手就是学校文化。因此重建学校文化是新时期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
3、学校文化是维系学校成员的牢固凝聚力。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无产者,无论命运把他抛弃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他都可以凭着国际歌的旋律找到自己的同志。这就是文化的凝聚作用。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文化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反映学校群体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是维系、团结学校群体团队的精神力量。学校文化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电磁场,将全体成员牢固地吸引到一起,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在学校形成相互信赖、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4、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和史密斯指出: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具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之中。毛泽东同志过去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一个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大家还记得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曾经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创造过辉煌,被称之为某某现象,可是有不少昙花一现,风光不在。究其原因是那种所谓的高质量缺少文化的支撑,难以持久。对这个问题,南通的同志认识得比较深刻,拼茶中学等南通地区的学校已牢固确立起“文化立校”的指导思想,让丰厚的独特的学校文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持久的推动力。而我们有不少学校的同志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或者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许多学校在办学中都存在着趋同流俗现象,缺乏个性,难以识别、认同与向往,自然也就难以高位发展,难以有较高的办学品位。不少学校谈到办学目标就是“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提起校风就是“勤奋”、“严谨”、“团结”、“创新”,或热衷于将大大小小的铜牌都悬挂在校门口以彰显办学实绩。虽说这些提法和做法本身并无不好,但试想,在这种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的品牌特征如何能体现呢。我们所说的有品位办学,或者说创建“名学校”,是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效益的学校。这些都要从文化建设切入,发挥文化的震撼和激励效应,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才能真正使学校办学有特色,有品位。
5、学校文化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幅射力。文化是有力量的,而且在当今形势下,这种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和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如果说19世纪主要靠生产力,20世纪主要靠制度的话,那么21世纪将主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竞争正逐渐取代生产竞争、管理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之后,形成第四次浪潮,成为明天的经济动力。我们必须看到,学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要基础。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不能游离于社会文化建设之外,而且还要做社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从社会系统来看,通过学校文化可以辐射社会、示范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可以说,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建设赋予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把握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和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水平。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大力发展先进的学校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促进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各地各有关学校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是做优做美学校物质文化,赋予物质文化丰富的生命力。从各地各有关学校上报的规划和今天的讨论看,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已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总体上它分为三个层面,就是大家所说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要高度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国外教育界的格言来说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英国剑桥大学60多项诺贝尔奖的傲人记录,其实来自于校园的自然环境-----剑河、奇石、树木花草的完美结合”。这足以说明物质环境育人的重要。作为学校文化的第一层面物质文化,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区域特点和时代特点,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尽量吸纳各类文化的精华,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各功能区既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又要形成相互辉映的整体;人文景观方面的雕塑、标语、画廊、展厅都要每一景、每一物寓于深意,使师生在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接受知识的教育、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人格的升华。
二是精磨细炼学校制度文化,赋予制度文化以人本的内涵。学校各项制度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但从目前我市学校制度建设的情况来看,学校制度建设本身还不够科学、不全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另外,有了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缺乏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学校一定要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民主管理,提倡自我约束。制度建设要有利于管理的高效快捷,有利于教学资源能量的充分释放,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过程性管理。当前,根据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要重点加强以下几项制度建设:一是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制度;二是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四是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在这方面建湖高中吴校长介绍的内容很丰富)五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有关规定制度。要通过制度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在科学完善的制度约束下高效运行,努力形成既有规范约束作用,又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努力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增强师生对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学校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各校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要通过校微、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和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最近,市教育局将在全市开展各学校校史、校歌、校训、校名、校徽、校旗征集评比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彰显办学风格,努力形成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严谨、扎实、负责、爱生的教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有独具特色的标识或精神支柱。关于开展校歌评比活动的通知已经下发,希望三星以上高中重视这项工作。
四是积极构建现代课程文化,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一些学者认为,学校课程属于观念性文化,所以在学校文化的分类时将其划归为精神文化的范畴。但是在实施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行为性因素,比如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课程的开发等等,都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特征,所以在杨九俊同志主编的《走向校本发展》一书中,把课程文化单独列出,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并列为学校文化现象的表现形态。我这里将构建现代课程文化问题单独提出,是有感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出现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学校文化的差异,办学理念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把课程文化问题单独提出来,以促进新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构建现代课程文化,当前首先要做好三项基础性的工作,一是要确保课程计划执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就是要切实开齐开足各种必修课程,真正不打折扣;二是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的转变,保证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三是要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改的难点、关键点上有所突破。最近省教育厅在淮安金湖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对五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求。这次会议的精神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分别对我市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希望各地各学校在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认真实施课程改革,构建现代课程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五是积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打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校文化,直接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因此,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同学关系。要有目的地引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根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教育和引导教师要以一个平等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与学生相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而且是学生的益友。教师要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学生的第一需要,促进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要教育和引导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学习基础如何,学生在人格上不仅在学生间而且在师生间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
三、抓住重点环节,不断开创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坚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重视建设本土特色的学校文化。各地各学校要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实施新课程计划来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注重开发学校的课程文化资源,尤其是通过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劳动实验课程等加强本土资源的开发。本土资源的挖掘出来,就能充分体现出你这个学校文化的特色。大丰中学“区域文明之光”就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的学校文化表现形式,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各地各有关学校特别是四星级高中要积极借鉴,充分发掘老区特有的人文底蕴,在弘扬老区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振兴淮剧艺术、开发滩涂文化等不同方面注重收集整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以开发利用,形成主题系列,形成区域文化建设基地,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生机勃勃的有个性的校园景象,让学生在各种特色文化中接触、感受先进的鲜活的文化滋润,抑制和抵制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开发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既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手段,同时也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目前我市已全部实现“校校通”工程,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现学生由单一的接受知识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变革,建立自主式、开放式、生活式、创造式等学习方式。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的虚拟和纷杂,又会给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对生命、自然,对价值观、道德观甚至对真实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方面我们要主动地去占领网络阵地,运用网络平台,开发积极健康学校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抓好载体建设,丰富师生的学校文化生活。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学习南通中学,通过难忘的教育达到教育的难忘。上岗中学的特色系列化活动很有特色。各种活动要精心设计,体现出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做到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活动要突出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现,使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特色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保证每个活动都能震憾学生心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达到提升学校文化水准的目的。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一要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争取在规划、投入、活动等方面予以保证,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学校文化建设责任制,争取地方把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地方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认真制订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规划中要体现整体性和个性化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使校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又各有特征,以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这次会议以后,三星以上高中都要认真制定或修订本校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最好经过校代会讨论通过。四星高中由市局统一过堂,三星高中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过堂报市教育局备案,今后要把规划执行情况作为视导的内容之一进行检查。
二要大力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这次研讨会开了一个头。学校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长期性,在传承学校多年办学传统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丰富性,尤其要在校园景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网络运用以及制度建设和校本管理等多领域有所构建;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层次性,发挥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养性怡情的作用。通过调查、参观、研究、思考、试点、总结,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建设途径有较为系统的探索,并进而在办学实践中有较为细致的落实。这次会议后,我们将出台《XX市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学校的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要不断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舍得加大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文化建设。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正在实施的“四配套”工程实施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四要坚持分层推进、有序实施。首先,要加强校园表层显性的文化建设,在校容校貌、建筑景致、教室布置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上打上文化的印记,发散着文化的光泽。在此基础上,由表层向里层推进,由显性向隐性推进,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学校精神。
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校外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来校对学校文化队伍进行教育培训。要吸引本校校友和社会文化骨干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学校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同志们,高雅的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并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体现与时俱进。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各学校文化底蕴的聚积,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就,一定会为我市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安全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矿区安全文化建设研讨会。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总结矿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安排部署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上午,XX做了一个很好的安全文化建设讲座,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考核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了具体说明,大家又进行了现场参观和座谈发言,可以说这次会议不仅是矿区安全文化建设的一次研讨会,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次动员会和推进会,会议开的内容充实,富有成效,我完全赞同。
下面,我就这次会议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坚持以质量标准化为主线,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走出了“技术保安”、“科技兴安”的有效之路;建立健全安全监察体系,有效地实施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监督措施,使安全生产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了矿区生产生活环境,整治了重大安全隐患,改善职工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营造了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督的浓厚气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矿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初步形成了具有矿区特色的安全文化。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向为矿区安全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企业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此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第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我们企业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矿区与职工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这是职工的根本追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矿区长治久安,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实现矿区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矿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安全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改善煤炭生产安全状况”。~监察局在今年的安全工作思路中指出,要切实把安全生产的能力提升到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的高度来把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提出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等重要部署。集团公司也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要致力于打造“平安矿区”和“和谐矿区”,这些都表明了党和国家以及集团公司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决心。
分析企业发生的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违章造成的,这里有企业管理不严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职工安全意识淡雹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没有从“要我安全”没有转化到“我要安全”上来,没有正视人的观念、态度、修养等最基本和深层次的因素。因此,要保证人的行为,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了这个做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够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周期良性循环发展。
第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弘扬先进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
实现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一方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兴旺与发展需要安全文化支撑。打造一流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打造一流的安全文化,以一流的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一流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倡导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纳入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划中,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内容中去。如果安全文化建设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没有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没有融入企业发展规划,这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倡导企业安全文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把企业安全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全面推进矿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工作关系企业发展,关系职工利益,关系生命健康。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要力求思路清晰,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第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矗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需要。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是落实全员安全文化建设责任,激励和约束职工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和落实。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要与我们广大职工融于一体,实现有机结合。通过各层次群体、个人安全生产及其经营活动的实践和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形成全体职工各个层次的安全文化。对职工各层次安全文化进行提炼、优化和整合,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又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文化体系。
第二,要把先进的文化理念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导向。我们常讲: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同样的四个字,顺序不同,本质和意义就不同,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思想和观念的问题。在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中,积极培育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安全文化理念,并用这些先进的、切合实际的理念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比如:“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对生命负责、为幸福着想”、“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等安全理念,教育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矿井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理念,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第三,要把强化考核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安全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落实措施、严格标准、科学考核、严明奖惩,充分把握考核的必备条件,即安全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以及硬件设施达标。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人性化管理18法等都纳入考核内容,坚持一季度一考核、一兑现,严格考核标准,创新考核方式,确保考核成效。要通过实践运作和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做好实施意见和考核细则的修订完善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各单位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区队、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通过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保证投入等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四,把规范管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需要用制度固化下来,只有融入到制度中去,文化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不断地充实、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底地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就是推行安全文化的过程,也是安全管理价值观逐步具体化的传播过程。要把制度规范和行为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敢抓善管、狠抓严管,又强调在规范中做到行为养成,使忠于企业制度成为每个员工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制度保障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大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为了切实抓好安全文化建设,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已多次组织人员外出调研,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今年的年初工作会议、安全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党委2号文专门对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这次我们又召开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部署上来,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以满腔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好安全文化建设。
第一,要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安全文化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为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集团公司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解决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广大职工一起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领导重视,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各单位都要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尽可能给予人员、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倾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并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坚决克服那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重视现象。如果领导本身不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自己不起带头作用,就不可能严格要求职工认真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领导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大胆创新,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一整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生产。
第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切实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创新安全理念,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宣传部门以及各业务部门要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真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要注重整合宣传资源,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形成大宣传的格局,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扩大覆盖面,增强辐射力,形成合力。要大力宣传党中央、xx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各级管理人员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生产常识,加大对各单位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和经验措施的宣传力度,坚定了公司上下建设“平安矿区”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要狠抓落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点在于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把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结合起来,避免短期行为。也要避免一阵风,走过场现象,没有实际行动。要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提高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广大职工都积极投身于安全文化建设中去。要按照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安排,进一步分解细化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并把任务层层落实到部门和单位,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安全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职能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调研活动开展情况,掌握活动工作进度,收集工作反馈信息,总结取得的经验,整改存在的问题,注重在调研中发现、培养、推广先进典型,选树标杆,达到“选树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职工的接受程度,对安全文化建设多做有益的探索,不断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使安全文化常抓常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出行业一流、独具淮北矿区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为实现集团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意见讲话
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意
见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对公司今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就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并布置了下一步工作安排,这必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继续向纵深开展,为公司塑造全新的企业形象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在此,向为此而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同时,向今天会议表彰的获奖论文作者表示祝贺!
下面,我就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讲几点意见:
一、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当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这是公司各级党政领导的齐抓共管和大力倡导的结果,也是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进行点滴积累和逐步渗透,需要我们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所以,各级领导必须创新思维,更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更加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适应当前形势、加快自身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企业文化是“一把手工程”,从公司到各基层部门的第一管理者都应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实践者和第一倡导者,切实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精神当作关系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档次和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做好长期抓此项工作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即将完成公司制改造,将对企业经营机制进行彻底转换,更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思维、经营战略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声、有色、有效、长期开展下去,意义将更加重大。
二、结合各项具体工作,树立全新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最直观的体现。快速、有效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要以提升企业形象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公司各项行政工作继续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加快企业识别系统导入的步伐,为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确立企业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创造良好条件。以公司开展的质量大跨越工作为契机,努力提升新开发产品和即有产品的档次和水平,逐步打造出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品牌。结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生产现场改造,进一步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提高文明生产水平和现场管理水平,使职工生产行为更加文明、规范。总之,要通过一系列具体工作的实施,向社会展示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具有高度的爱厂敬业精神。而培育企业文化就是要不断促进企业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员工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因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以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重点,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分层次、按计划实施,加强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内容的宣传和教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企业员工规范自身行为成为自觉行动。企业的主体是人,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加强
学习、培训,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和思想保证,使全员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以充分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志们,xx年是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公司改革和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企业将会有更为显著的变化。只要我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拚搏奋进,***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轰轰烈烈、富有生机地开展下去,公司必将会兴旺发达、赢得更大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市地税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地税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7年1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地税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局关于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要求,总结交流近年来青岛地税系统地税文化建设情况,研究构建和谐地税文化的具体措施,为青岛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刚才,表彰了在开展“我为地税文化建设献一策”、“地税文化理念”征集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听取了三个单位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观看了四方分局专题片,其他单位因为时间关系进行了书面交流。从这些经验做法可以看出,大家在地税文化实践和理论层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呈现出创新发展、亮点纷呈的特点,为推进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全系统地税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刚才,李悦诚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结合全系统情况谈谈个人意见,供参考。
一、夯实基础,凝心聚力,全系统地税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青岛地税系统在省局党组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方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税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着眼于凝心聚力,精神文化理念初步确立。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在地税文化建设中,紧密结合地税工作实践,在学习中思考,从工作中提炼,向精神上升华,积极确立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精神文化理念。四方分局将“为国收税,服务社会”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建立起涵盖工作、学习、责任、服务、团队、征管等15项文化理念体系。李沧分局确立了“铁的纪律、爱的管理”理念,每年都提出一个具体奋斗目标,促进了各项工作目标的具体落实。黄岛分局实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工作理念,引导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做好做细,提高了税收管理质效。全系统各单位坚持先进理念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使文化理念由“文字口号”变为自觉行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着眼于激励约束,制度文化逐步形成体系。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形成了以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的思路,将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了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市北分局研制开发了税收管理员评价系统,促进了税收管理员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保税区分局将各项规章制度编印成《保税区分局规范化管理大纲》,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平度市地税局开展干部管理“六子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全系统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采取了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聘任制,实施了能级管理,推行双向选择,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
(三)着眼于激发活力,干部行为文化日趋规范。注重用先进文化引导人、规范人、激励人,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通过目标管理考核、“六好”创建、争创“青年文明号”、评选优秀公务员、先进党员、十佳地税青年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专门制定了学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奖励办法,举办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干部上讲台等活动,促进了干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征收局采取擂台赛、抢答赛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胶南市地税局建立网络视频培训系统,通过在每台计算机上建立培训终端,实现了“桌面化交流式培训”。胶州市地税局开展推荐优秀书籍等活动,使干部在读书中思想受到熏陶,精神得到升华。四方分局将人文管理与学习型组织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定期举办税官论坛、中层管理沙龙等活动。黄岛分局开展“如何做好税收管理员”讨论,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岗位技能的提升。
(四)着眼于充实培育,服务品牌文化得到社会认可。全系统将服务品牌文化作为地税文化的精品和亮点,精心打造,积极培育。市局自2001年开始,推出了“税企金桥”服务品牌。以此为带动,各基层局相继开展了“金桥门诊”、“金桥畅通”、“金桥回访”等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品牌内涵。去年,“税企金桥”被评为青岛市服务名牌。我局的服务品牌创建经验被市文明办选入《青岛市服务名牌——和谐与发展》一书,扩大了社会影响。全系统还推出了“12366”、“数字地税”、“网上直播间”、“迎奥运纳税服务志愿者”等亮点服务措施。这些品牌所蕴含的青岛地税文化理念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五)着眼于和谐共赢,地税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系统各单位积极构建地税文化阵地,完善文化建设载体,营造文化活动氛围。一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建立了阅览室、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场所,开设文化墙、文化走廊,创办内部文化读物,其中,四方分局的《地税人》、胶州市地税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园地》办出了特色和水平,为干部提高文化修养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全市地税系统还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摄影、书画、文艺、棋牌等6个业余活动小组。组织了系统运动会、“庆七一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税企杯乒乓球比赛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活跃了气氛,凝聚了人气,促进了和谐。二是关爱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干部查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为干部职工送生日祝福,对生活困难职工给予救助,使大家共享和谐地税大家庭的温暖。三是积极向社会奉献爱心。参与扶危济困、爱心捐赠复明行动、对口帮扶、“爱心助残”和“慈善一日捐”等活动,既向社会奉献了地税人的一片爱心,又达到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积极开展税务文化理论研讨活动,市局政工处主动承担了《税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税务总局人事司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力资源研讨会。完成了《青岛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的草拟工作,为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总之,近年来,我们通过地税文化建设,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保障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地税文化的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领导主观上对地税文化建设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存在文化建设“无用论”的思想,认为文化建设是形式主义、“花架子”,把地税文化与税收工作割裂开来,地税文化建设迟迟打不开局面。二是对地税文化的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存在税收业务一手硬、文化建设一手软的倾向,文化建设只停留在文件、材料中,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文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甚至存在短期化、功利化的趋向,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三是对地税文化的参与交流不到位。地税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广泛性不足,存在个别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面上的交流、研讨、引导、促进工作做得不够。全系统整体文化建设的活力不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和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和谐地税文化是建设和谐地税的精神支撑。没有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和谐地税建设就没有思想精神根基。全国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核心价值理念,倡导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好的平台和载体。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和谐地税建设,并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长期大力推进。顺应时代
和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把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要把和谐地税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练好内功,激发内在活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谐地税文化的核心是在系统内部弘扬和培育青岛地税的核心价值理念,用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因此,要把和谐地税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用文化引导人、疏导人、发展人。
第二,要把和谐地税文化作为和谐地税事业建设的“助推器”。一个部门、一个团队要和谐,必须有共同理念和精神的支撑,否则,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和谐地税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和谐地税文化是和谐地税建设的文化源泉,是地税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的重要精神支撑。必须加强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用共同价值观引领干部职工,化解矛盾,减少摩擦,加强沟通,增进和谐,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要充分发挥和谐地税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作用,为青岛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要发挥和谐地税文化“粘合剂”作用,把干部职工的个人理想抱负与地税事业长远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为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和谐地税事业建设。
第三,要把和谐地税文化作为考核评价各个单位工作的新指标。没有考核的手段,很难达到落实的目标。和谐地税文化是和谐地税建设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和谐地税文化的繁荣发展事关地税事业发展全局。要将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纳入全年工作部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终全系统目标考核,作为评价各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调动工作积极性,推动和谐地税文化工作扎实开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地税系统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围绕和谐地税建设主题,以加强和谐地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激发内在潜力、营造和谐环境、树立良好形象为着力点,以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为内涵,突出人文关怀、学习型组织、地税服务品牌、群众性文体活动四个重点,大力弘扬培育和谐地税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促进和谐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大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处理好四个关系,把握和谐地税文化建设规律
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推进。
一是“形”与“神”的关系。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刷刷墙,挂几幅字画,喊几句口号,做一些硬件上的改造或拆建,这只是和谐地税文化的“形”,而没有触及到和谐地税文化的“神”。要注重建立一种精神上的支撑,理念上的引领,培养干部职工对和谐地税事业的认同感,对单位的归属感,对工作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干部职工的热情,更好地投入到税收工作中去,将“神”内化于心,固化与制,外化于“形”,做到形神兼备。
二是“言”与“行”的关系。古人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强调言与行的统一。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给人以教育必须自己先受教育。凡是动员干部职工做的必须先从自己做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同干部职工心连心,才能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搞好和谐地税文化建设。
三是“虚”与“实”的关系。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内核是精神、观念等无形的东西,但和谐地税文化面向的对象却是有血有肉广大干部职工。因此,必须将无形的理念根植和融入到有形的税收工作实践中,化无形为有形,虚功实做。既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又要
以适当的方式和活动,创新文化建设的载体,达到以文化促管理的目的。
四是“量”与“质”的关系。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没有一定投入,没有一定时间,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突破。既要讲求“量”的投入,又要量力而行,不搞花架子。既要注意“质”的统一,又要鼓励文化创新,允许各单位特色文化脱颖而出,不断提高青岛和谐地税文化品位。
(二)深化四个内涵,构建四位一体青岛和谐地税文化体系
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表现,物质文化是载体,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要准确把握,整体推进。一要深化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处在和谐地税文化的核心层,是和谐地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要建立符合青岛地税实际、并为全体干部职工接纳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系统形成统一的文化理念、共同的目标理想、强大的精神支柱,建设青岛和谐地税共有的精神家园;“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公正执法、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彼此信任、团结协作、和谐默契、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干部职工的主导思想意识。前不久,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和谐地税文化理念征集活动,各单位都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好的文化建设建议。在此基础上,市局政工处初步草拟了《青岛和谐地税文化指南》,在青岛地税精神、执法、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文化理念。这些理念将进一步提炼升华,待正式确立后,我们将在全系统开展“学理念,促和谐”主题教育,形成人人接受文化理念、人人奉行文化理念、人人宣传文化理念的良好氛围。
二要深化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在制度层面的渗透和固化。坚持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将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制度规章制定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税务干部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并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要坚持与时俱进、着眼长远的原则,不断完善税收、执法、服务、行政、干部队伍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制度的落实,对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厉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纠,努力使法规制度成为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要深化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是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和谐地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干部职工的行为来体现的。行为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让价值理念变为干部职工的具体行为,达到精神与行为的统一。这就需要干部职工将先进文化理念融入到税收各项工作中,使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感受到优秀和谐地税文化带来的新变化。要大力开展文明窗口建设,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展示税务干部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培养力度,树立一批具有行业特色、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并大力宣传其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让全体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要引导干部职工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的生活作风,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者人格魅力、领导艺术等非职务影响力修养;要关心爱护干部,团结同事,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四要深化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反映税收实践活动的物质形式,但蕴含和折射出丰富的税收思想、管理理念、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要坚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有效利用空间布局、色彩、生活设施以及实物、图片展览、宣传栏、广告、标语口号等,因地制宜地建立楼道、走廊、大厅、墙报文化。在营造的表现形式上,必须做到简洁、大方、美观、实用,突出核心文化理念内涵。要注意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基层税务干部的文化需求,配备必要的文体活动场所。要建立青岛地税的文化识别系统,在视觉和感官上对公众产生深刻印象。市局将建立统一的和谐地税文化形象识别系统,面向全系统和社会各界征集图标、符号、文字,大力宣传青岛和谐地税文化理念,体现青岛地税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三)突出四个重点,大力开展和谐地税文化创建活动
和谐地税文化重在建设,贵在行动。要通过丰富的载体,不断提高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效果。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一要加强人文关怀。首先,要运用文化激励手段。在完善物质激励的同时,多运用一些文化手段,多融合一些价值、感情、环境、事业等人文手段进行激励,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环境留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等手段,满足广大干部渴望知识、渴望成才的价值需求;要通过创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手段,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潜能,提高工作质量和绩效。其次,要充分运用民主的方法和手段。发挥和谐地税文化的沟通引导作用,在系统内部确立平等互助的理念,尤其在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决策上,满足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获得广泛认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对地税事业的归属感。为摸清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深入了解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市局将定期组织开展“和谐地税大家谈”活动,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第三,要讲亲情,讲真情。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人、帮助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作为人文关怀的精髓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不断彰显和谐地税文化的本质。尤其是对干部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以宽厚包容的胸怀给予理解,变被动关心为主动关心,在政治上多引导,在思想上多劝导,在心理上多疏导,在生活上多指导,帮助干部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共享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成果的“惠风”惠及全体干部职工。市局将定期开展“关注健康”系列活动,在全系统倡导健康意识,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
二要加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要以和谐地税文化建设为导向,紧紧围绕地税中心工作,以学习为重点,以共同愿景为目标,以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为内容,突出能力培训,积极推进学习型税务机关建设;建立学习资源共享机制,发展网上教学系统,组织每个干部每年确定自我超越目标,定期进行通报,促进自我超越;通过构建共同愿景,加强有效沟通和协作,改善心智模式,增强组织凝聚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比武、练绝活等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强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市局将定期开办岛城地税管理论坛和推荐优秀书籍活动,交流经验,激活思维,激发潜能,自觉实践,发挥青岛地税文化强大的引领和渗透功能。
三要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谐地税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反映地税工作实践和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给干部职工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身心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享受。充分利用青岛地税网站、数字地税、局域网等现代化手段,搭建“网上和谐地税文化园地”,条件成熟时,适时创办地税文化建设内部刊物,将其办成传播和谐地税文化的新阵地,干部职工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市局将逐步组建成立青岛地税系统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乒乓球、合唱团等文体活动组织。各文体活动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经常组织高品位、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市局将组织编唱《岛城和谐地税之歌》,面向全系统征集歌词,邀请知名专家作曲,时机成熟时举办“学唱岛城和谐地税之歌”活动。总之,要通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进一步充实干部职工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地税和谐。
四要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和谐地税文化不仅是地税内部和谐的文化,而且是外部征纳关系和谐的服务文化。服务品牌是维系征纳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创新青岛地税服务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服务品牌,使纳税人分享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成果。根据工作实际,赋予“税企金桥”服务品牌更多的文
化内涵,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将其打造成展现地税形象的“名片”。各单位要强化精品意识,注重积累,用心培育,力争打造一两个反映本单位特点的文化精品,创造出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服务品牌,提升青岛和谐地税文化整体优势。
(四)建立四个机制,努力推动和谐地税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加强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机制,关键在落实。
一要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保障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市局将成立青岛和谐地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在人员、经费、机构、场所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夯实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工作基础。
二要建立文化传播机制。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还取决于是否具有传播手段。要充分运用先进手段宣传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工作,借助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主流媒体改造传播模式,增强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文化建设中还可以适当借助社会力量,聘请专业的策划公司进行设计,促进和谐地税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
三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要坚持注重实效、简便可行的原则,将各单位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市局将每年组织评选全市地税系统优秀和谐地税文化创新项目,年终对和谐地税文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营造出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氛围。
四要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干部职工的税收工作实践是和谐地税文化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要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和谐地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坚持和谐地税文化建设为了地税干部职工,和谐地税文化建设依靠地税干部职工,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成果由地税干部职工共享,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世界,满足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各级政工部门的同志既要从事教育培训、人事工作,又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切实加强自身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建设和谐地税文化的工作职责。各级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政工干部,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志们,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和谐地税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实现青岛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国庆佳节刚过,我们全省的民营企业代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的领导,省、朔州市、怀仁县的领导同志,省、市、县工商联负责同志,大家聚集在雁门关外新兴的富裕县,全省经济十强县之一的怀仁县,共同交流研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交流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会议不仅要听取怀仁县的先进典型介绍,交流全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还要参观怀仁县的民营企业和市政建设,特别是我们还请来了全国工商联程路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邵纬生同志为大家作专题报告,请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部领导作重要讲话,使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丰富的内容,必将对推动我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意义。为此,我代表x工商联、x总商会,对各位领导和嘉宾们的光临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省的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现。据我们的调查了解,2002年,民营经济已占到全省GTp的46.5 %以海鑫、安泰、华宇、企业、潞宝、阳光焦化、中阳钢厂、太原江南、连顺能源、皇威实业、嘉明陶瓷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中逐步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正在崛起。目前,全省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已经达到50余家,年纳税超过千万元的有近轧家,其中年纳税超亿元的今年有望达到5家以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民营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当今社会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他们从自发、不自觉。到自觉,创造出在形式上和内涵上都比较丰富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企业沿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他们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做到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全省涌现出不少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这次会议我们还要对各市地推荐的34家“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他们是成功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他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是我省民营企业中的饺使者,引领着全省民营企业文化的方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因素,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逐步用企业的体制、制度。作风、习惯、传统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学不到、拿不走、学不会、带不走、模仿不了的独有能力。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有三点:一是活力。企业文化是多元的,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企业家要胸怀博大,兼收并蓄,允许各种差异文化存在,在此基础上,将各种文化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二是正义。这是指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是平等。公正,机会均等的,要有越超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每一个企业的成员都有实现自我的均等机会,学习、发展,信息的获得,参与管理等。使每一个职工都感到和谐和关爱,找到发展和施展自我能力的可能;三是过程。企业文化是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逐步建立的,不是一激而就的,是不断地完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改善、前进的过程。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对于在民营企业内部形成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至关重要。因此,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民营企业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工商联组织举办这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就是为了搭建一个政府与民营企业对话的平台,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我们把这次会议的主题定为“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根据全国工商联的部署而安排的。就在节前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