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语初中 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中招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外语初中中招工作汇报材料
几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心,用常规运行机制静化人心,用创新精神激励人心。强化管理,聚焦课堂,决战备考,使得各项工作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良好局面,2013年中考更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帮助245名学子高挂云帆,意气风发的驶向理想的彼岸。建校以来的8年中考,将成为外语初中难忘的记忆,8年中考,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的多个突破,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下面就我校几年来年中招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中考领导机构,是夺取中考胜利的组织保证。
1、学校成立以刘丰收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李小锋为副组长,初三班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其余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中考备考工作。学校实行领导包班制。领导深入班级分班包干,责任到人。要求包班领导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协助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参加所包班级的主题班会,对所包班级重点学生要逐人谈话,及时掌控班级备考状况。并把包班领导深入包班一线工作情况列入班子成员考核内容。2012——2013学年,李晓峰副校长主抓九年级工作,同时包九八班,他经常在繁忙工作中抽时间深入班级,和学生零距离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上方法得当,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适时找学生谈话,为班级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定期召开“碰头”会,对备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班级管理、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拿出更加有效的办法,使得整个备考过程中都能做到高效有序。
3、关注学生心理,加强疏导。
中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学生在经过几次模拟考试以及平时的测试后,紧张焦虑的情绪都已经到达顶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这也是后半学期不能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要注意平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给他们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调适好自己的考前心态。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我们通过谈话以及观察还有跟科任老师以及家长沟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素质进行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共同给予学生一个合理客观的定位,然后对症下药对个别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县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我们把学生分成三批进行心理疏导,一批是排名靠前的优等生,二批是中间生,三批是潜能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只鼓励不批评,并由校长亲自主讲,让学生感受到校长的关爱,学校的支持,从而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去。
4、成立中考科研攻关小组。李晓峰副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尚海峰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负责中考中的课题研究,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中考动向以及搜集、整理符合考情的中考信息。每周要求每个学科针对中考内容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同学科教师积极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分工协作,发挥集体智慧,把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工作做好。学科组之间频繁进行同头备课。每周各学科定时定点为集体教研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进行授课,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真正做到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不搞单兵作战、闭门造车。从而融进了集体的智慧,也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各备课组在平时复习备考中,遇到疑难问题,上网查询,同伴研讨,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打电话向教育局教研员请教。正是有这样一批“肯钻研、求实效、认死理”的一线教师,我们才不会把难题在中考中留给学生。1
二、严格科学的过程管理,是取得中考胜利的首要条件。
1、扎实开展质量检测和调研。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九年级教学专题会议、同步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力争教学最优。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校随机修改并出台“外语初中中考奖励方案”。
我校定期对各学科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后要求教师、教研组长进行高质量的质量分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学科交流,反馈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将检测的有关数据转化成一种信息,再由一种信息形成一种教育理念,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检测纪律,确保检测质量;严格质量评估,确保评估质量;严格分析质量,确保分析到位。每次检测和质量调研结束后,我们都要分学科召开质量检测分析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工作得失,使广大教师通过质量分析,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有所借鉴,在借鉴中有所完善和深化。各班分析会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针对考试成绩,将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反映给家长。促使家长积极跟学校配合,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建设良好班风学风,抓好班级常规。
一个班级的学生只有拧成一股绳,劲都往一处使,这样的班级才能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平时,要求班主任注意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每个班主任给班级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并指导学生努力实现它,班中大大小小的事件都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与提高。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管自己。九四班班主任张变红是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能手,也是模范班主任。她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把互动课堂与民主的科学管理融到一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培养。去年,在县课改经验交流会上,她执教的公开课受到广泛赞誉,与此同时,她班学生的精彩展示给全县的同仁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管理特点就是自主管理,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形成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班级精神面貌,学习风气蔚然成风,正是由于有了这样良好班风,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营造一种积极、奋从而发、向上的班级风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今年她所教的班级升入一二三高共34人。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倡导下,去年九年级八个班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纪律、卫生、成绩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班级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扎实开展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是九年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九年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招工作的质量,而备课组建设是提升中招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九年级工作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一个班级几个学科教师协调好了,整个班级就出成绩;整个九年级各个学科都协调好了,整个学校的中招质量也就自然提升了。因此,备课组建设正是铸造团队精神的优秀群体一个个体。例如我校的九年级语文组组长李素玲老师在语文方面的功底厚重,再加上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协调能力,九年级语文组整体成绩一直较好。李玲老师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她以身作则,在老师们业务上感到有疑惑时,她主动解惑,在同志们生活出现困难时她主动帮助解决,于是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中招在她的带领下我校英语成绩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加强学法指导,消灭学生偏科现象。
各班利用班会课或谈话等有利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注意个别指导。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让榜样学生谈感受,使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明确 “ 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另外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中考成绩都是计总分,是各科一起的“团体赛”,哪一科拖后腿都不行,针对科目均衡的问题,提出了磨尖纠偏,强科要更强,弱科也不弱,也就是差的学科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学科要突出,使之真正成为优势。
5、合理调配时间,精讲多练。
中考前的一个月,从新调配各科的教学时间,进行各科综合练习的检测。用检测代替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考试的气氛,适应考试的节奏,从而消减了考试对心里带来的影响。也提高了学生答卷的速度和准确率。并且让综合练习变的更加真实,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提高课堂效率。多练少讲,有针对性的讲。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中考冲刺阶段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好学生进行拔高练习,提高优秀率。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和基本内容的练习,提高及格率。在中考倒计时一百天召开誓师大会后。将口号和条幅拉到毕业班的楼道里,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灌输给学生。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大家同心同德共迎中考,打一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战争”。
三.着力面向中考,细化复习过程,因材施教。
为确保备考复习的有效性,我们要求不同的学科制定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案,复习过程要求做到:首先是精选资料,系统复习,打好基础。其次,抓好“核心知识,通性通法”。在复习时,要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无论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如何千变万化,都能灵活地运用学科思想方法,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要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整理成知识串,便于记忆和运用。第三,加强专题,强化作用。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都能注重用学科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第四,重视学科思维过程、方法和学科思想的归纳总结。第五,定期进行模式训练,俯视中考,增强应考信心。第六,落实培优补差措施,切实抓好分类推进。实践告诉我们,培优一定要立足学生实际,不能搞拔苗助长。为了保护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我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学科结合教学进度,适当为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布置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优等生克服浮漂、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不良倾向,扎扎实实的夯实基础,努力培养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帮助他们选择必要的课外学习读物,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针对学习困难生的特点,我们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提问时故意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表扬。在布置作业时,采取分层次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我们还通过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特别是克服畏惧心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对学生个别指导时,重在解决他们会而不对的问题,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
1.重视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复习我们以课本、考纲为主。力求体现课本的价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各个击破的能力。另外还通过精心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
2.系统整理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我们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系统整理,重新组织。
五、加强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考试信心。
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第三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和大运动量的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缺补漏,提高学生解题技能。针对今年新的中考要求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特别强化运算的快和准;重视解题过程教学,强调规范、简洁、严谨解题;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的攻坚;过难之题确实不会做,学会放弃。这种训练,使得学生水准大有长进,信心十足。
可以说,九年级的每一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回忆起走过的一年一定都是感触良多,感
慨万千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令人动容的事迹。这段经历终将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笔人生宝贵的财富和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总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中招工作有很大进展,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全面育人的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奋发努力,开拓创新,为振兴新安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如何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
摘 要:本研究不是从《专业外语》课程本身出发,而是基于学生专业外语能力形成,构建了《专业外语》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1+1”“立体式、专业课并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专业课程一致的课程体系:“专业外语+专业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根据每学期专业课的种类,设置专业外语课程的内容;开发特色的《专业外语》教改校本教材;采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组建一直具有英语水平高或者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外语教师队伍;构建利于专业外语能力形成的多元化、全程评价考核体系。从多方面建设《专业外语》课程,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能力。
关键词:专业外语 教学 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作为第二语言,在我国社会对“专业精、外语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所以,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规格,在学生培养中应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和学生未来的上升空间有极大的益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呈直线上升趋势,因此,专业外语的水平影响其出国深造的机会及效果。因此,对专业外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外语》的教学思想应该是让学生比较流利地用口语和书面语言清楚地表达科学概念、专业技术。《专业外语》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课程,而应该是学生专业外语能力养成的过程和途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及表达专业思想的能力的是很重要途径。
专业外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教材方面来看,主要问题是教材陈旧,更新缓慢,落后于前科技发展水平。从内容看仅是本专业的文献,覆盖面窄,不利于培养宽口径的人才,且没有考虑同基础专业的衔接,开门见山就是专业,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接。教学手段还停留在,黑板粉笔,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的状态,学生感受不到色彩、声光所激发的学习兴趣,没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对专业外语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专业外语就是基础英语和专业的简单组合,只重视大学的四六级考试。那么,专业外语教育究竟应如何抓,其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应如何确定,其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究竟应如何改革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我们思考与处理。
作者简介:范金霞,女,东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一、明确课程的定位
社会迫切要求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全能人才。因此,制定高目标的教学大纲是社会的要求,已近在眉睫。根据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现行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专业外语定位于必修课,并且延长授课时间为两学期,同时,对听、说、读、写、翻译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上强化专业外语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对专业外语的重视。
二、构建“1+1”“立体式、专业课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外语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1+1”“立体式、专业课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是开专业课的第一学期为专业外语课第一阶段,根据专业课的内容,以英语为主,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讲解,目的是增加专业词汇,培养专业外语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已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所以,教学应以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专业内容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扩充专业外语词汇,培养专业外语的语言能力。专业课第二学期为专业外语课第二阶段,根据专业课的内容,应以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形成英语思维,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专业外语思维能力。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伴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与专业课并行的思想,使学生专业外语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三、精选教材、教学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专业外语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有的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水平的经典理论阶段。因此,构建 “专业外语+专业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根据每学期专业课的种类,设置专业外语课程的内容。
首先,精选英文原版教材,在专业外语教学中,在教材方面精减经典理论内容,大量补充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资料,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外语的兴趣。选材应保持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专业的同步性。其次,老师指定专业学术文章让学生背诵和讲解;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若干个专业实验写作项目、实习总结、小论文等让学生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扩大专业外语的词汇,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专业外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语言课程有自身的规律,具有极强实践性和技能性,因此,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中应采用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课前精心组织各种场景、画面、问题和组织实施过程。专业外语由于其信息量大、题材广,利于教学手段现代化。
第三篇:创新工作思路__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经验材料
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工作经验材料
平陌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0年10月28日
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教学质量
——平陌二初中教学工作经验材料
一年来,在教体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平陌二初中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一、创新思路,为凸显中心“定靶子”
思路决定出路,在管理中,我们吸纳历届领导好的做法,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揽子合乎校情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路,坚持教学管理的“六个一原则”,强化“五种管理”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二十四字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扎扎实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管理”和“保障”。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抓管理,服务中心抓保障”。
“六个一原则”
1、认准一个思路。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路。
2、秉承一个理念。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学校的名片;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质量关乎生源,质量关乎声誉,质量关乎发展)。
3、坚守一个准则。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明确职责,努力工作。(所有老师都要做好三问:我是谁,我干啥,我咋干。)
4、优化一个过程。即各处室、级段、教研组要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抓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努力使教学管理做到“五有”,即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评价。
5、做好一个评价。凡有打分职责的管理者要做好平时记录,依据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做到问心无愧。
6、达到一个效果。确保教学秩序稳定,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十四字方针”
精备讲,多训练,重补差,抓基础,勤反馈,短流程,善协作,求共赢。
“五种管理”模式即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的教师队伍管理,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学生管理,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的后勤管理。
新的管理思路,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每周坚持召开校委会、教师例会、教学教研会、值周总结会各一次,对学校重大工作坚持集体订原则,分头做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整体配合。在各项工作中,学校班子均能协作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二、身先士卒,为服务中心“搭台子”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家庭成员,学校的兴衰关系到每个师生。我们细化了岗位职责,努力使广大教职工树立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坚持教代会参与并监督学校管理,审议学校工作要点和财务状况,讨论通过学校重大举措和各项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重大决策及时通报,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求同存异,减少决策的失误,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我们还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合理化建议,召开学生家长会3次,师生民意调查多次,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逐项落实。关心、爱护师生,处处为全体师生着想。真正做到了用事业凝聚人,用感情凝聚人,用政策凝聚人,校领导吃苦在前,事业为先,无私忘我,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为教职工思想上释疑解惑,生活上排忧解难,心里装着教职工的冷暖,走近教职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比如教师或他们的父母等有病住院时,王校长带领班子成员一起前往看望,并给予支持和帮助,受到全体教职工的信任和拥戴。同时,班子成员还注意加强个人修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强化改革意
识、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水平、管理艺术,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大家都能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语文老师离职学习王校长带其上课;校委会成员都能以校为家,白天和老师一起办公,晚上和老师一起夜巡;各处室主任积极协助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防患于未然。正因为如此,使得学校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学质量再创佳绩,荣获郑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们认为,领导作风直接影响着校风建设,而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在和外在的整体作风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学校无形的镜子、无形的脸面,校风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高低。
三、精细管理,为坚守中心“铺路子”
我们始终坚持教学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研兴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理论知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根本,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组织教学,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创新”的校风。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加强了管理和运作的规范化,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是强化课堂教学,狠抓双模推进,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及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通过组平、校评评出学科教学能手6人,达标课教师10人,并对其进行了隆重表彰。二是强化教导处的管理职能,要求流程管理中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到五有,即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评价。做到“三到位三准确”(记载到位,采集数据信息准确;管理到位,检查结果准确;责任到位,预测分析准确)。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今年中招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64人,创近年来统招生录取人数之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校本教研,为确保中心“寻点子”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在落实好“备、讲、批、辅、考、评、培、补、研、思”常规管理环节的同时,还加大了教研工作的力度,提出了教科研工作的新思路,实施教研计划,坚持全程教研,全员教研,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1.研究课堂效果。
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发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在课堂。小小的课堂,无限的知识空间,只有牢牢抓住了40分钟,才能实现“减负增效”。然而,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新手逐渐增多,老手逐渐退化,“上了一节课”跟“上好一节课”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所需的态度、水平和能力就大不一样。当然,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优化课堂是我校教研教改的主旋律,是我们二中人不懈的追求!于是我们严格要求教师深钻课标,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提早一小时熟悉教案,提早十分钟准备教具,提早三分钟到达教室;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智慧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找到学科研讨的切入口。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全力打造“优质课”“示范课”。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教研状态下上课,主管教学的张校长带领教导处、教科室一班人,立足校情想了很多点子,安排每科一周举行一次集中的教研活动,兼顾老中青教师,兼顾不同的课型;每次课评认真而又热烈,既有书面评价又有当面交流,对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教导主任,教研主任,他们虽然事务繁杂,仍然和主要领导一起坚持实行“推门听课”,掌握教学的前沿信息,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这些举措对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研究学习动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两次问卷评教活动,具体办法是:各班派出不同层面的学生代表,填写书面表格,对本班科任老师进行客观评价;他们就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老师们研讨;教导处汇总梳理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效果十分明显。
为了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课间、饭后总有许多同学自觉到办公室追问老师,许多老师自发到教室答疑。在九年级老师的带动下,七八年级课间辅导的风气也不断掀起。一年来,老师们争先恐后,废寝忘食,坚持午间一小时,晚前三十分钟的辅导。这样不仅用足了时间,激活了思维,更为中考争取了主动。同时还有许多班主任或老师课间找学生谈话,他们态度是那样的亲切和蔼,点拨是那样的清晰到位。通过零距离的师生交流,优胜者增添了竞争的动力,意志薄弱者增添了信心,学困生得到了鼓励,贫困生受到了关爱。
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不管是月考还是抽考,每考一次,年级组长会对考试成绩进行表格式分析。透过数据,纵向可以发现学生的变化,横向可以看出相互的差异。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为单位,或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全面的慎重的质量分析,分析到科,分析到人。班主任、科任老师都能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是年级组长,也能对各班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做到如数家珍。
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也在不断拓宽,八年级加物理,九年级添化学。一般情况下,女生重文,男生重理,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口味投其所好,结果就出现了“偏科跛腿”的现象,缺任何一科总分就拿不上来。即使是七八年级很优秀的学生,到了九年级也会出现成绩的不稳,升学的压力也会使他们出现情绪的波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培优补差措施,抓两头促中间,确保了中等生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研究中考环节。
毕业班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中考质量的突破是我们管理的终极目标。新学年开始,我们就组织召开了各学科复习备考会议,制定了教学复习计划;学校与年级组长,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签订了“中考责任状”,极大地调动了毕业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不负众望,为了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全体老师变压力为动力,不甘居平庸而拼搏进取。
中考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千头万绪。只有整合资料、提炼信息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将任务化整为零,每个人精编教案,精选习题,然后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团结协作,定
期进行全真模拟与质量分析(包括体育达标和理化生实验)。还在校际间研讨中考,知己知彼,互通有无。
我们还积极做通学生及家长工作,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流,确保职高入学人数达97人,为中考质量锦上添花。
中考是个系列工程,我们学校在体育加试、试验操作、保送生录取、中招送考、学生入校等程序上,有条不紊,步步为营,把集体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五、总结反思,为实现中心“洗脑子”
一年来,在教体局及中心校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在教学的微观管理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尤其在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方面,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方面还缺乏力度,缺乏细致的监督,存在着工作不到位,新学年我们将在这些方面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①加强微观管理,从“细、严、实”入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全校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探讨解决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明确岗位责任,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④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目标考核,使全体管理人员勤政廉政,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水平。⑤加强教师培养,对热爱学校、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使用,使学校充满活力。⑥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不断反思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得到提升。⑦加大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资源,拓宽教学容量。⑧加大绩效改革力度,进一步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建立充满活力富有竞争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我们将继续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沿着“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这一主线,下定决心,坚定必胜的信念,狠抓内涵发展,优化教学环境,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不断优化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教学管理的思路和形式更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本质,更体现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并与当前学校实际相吻合,这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境界。
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学基本环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进的研究,探索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创新 管理 教学 有效
“主动有效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对教学基本环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课堂理念和课型的改进,必然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导致师生关系的新变化,随之带来课堂教学的新面貌。由此,新理念、新形式对教学管理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挑战。
采取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切的途径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管理者的新课题。
一、改革教案要求,活化教案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教案编写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它体现了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大程度决定课堂演绎的过程。
传统的教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活动,忽视了如何学。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另外,传统的教案往往过于注重书写的形式,追求“规范”和“标准”。这样一来,教案编写更多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检查评比,难免陷入被动、呆板、模式化的窠臼。因此,教案对教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除了每学期留下一本本厚厚的旧教案之外,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学习和借鉴。以上种种,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受到教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陈旧的教学理论的不良影响。
面对上述情形,我校教导处在备课、书写教案这个环节上,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提出备课和书写教案要始终围绕“构建有效课堂,体现学生为本”这个核心。
1、教案形式以简洁、体现思考过程为主。
教导处对教师备课及书写教案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对本册教材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或整合;有没有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学习要素进行比较深度的剖析;有没有基于上述因素设计有针对性的体现层次性的练 1习,而不再过分强调教案的格式和结构等因素。
学校的评价导向对教师的备课和书写教案起到了方向性的引导。简化教案的书写形式也为深化备课的思考深度腾出必要的空间。
2、教案内涵班本化、个性化。
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驾驭教材、选择资料、指导学生等方面要求较高:教学设计要“以学定教”,过程预设要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教案设计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
为此,我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研读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更要深度研判本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要考虑对结论的解读,又要注重让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既要体现本教学内容的重点,更要体现本教学内容对于本班学生所特有的难点,并由此设计突破难点的可能途径。
这样一来,在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设计最佳教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何实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教研课题。渐渐的,广大教师便逐步跨入了学习者、研究者的行列。他们逐渐形成了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和实际教学效果的意识。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对于引领广大教师理解把握课程标准的本质要求,反思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法,落实主动有效课堂的各项目标,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总之,教案既是一个物化的书面计划,更是体现在教师头脑中的一套初步形成的清晰的、可调控的教学思路。并且应该体现出执教者的个体风格。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备课质量
简化教案书写形式,对备课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
1、严把备课质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我校每周安排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省时高效,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了个体备课的封闭性、静止性。同时,我们还相应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做到一个统一、两个充分、三个讨论。即:统一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发挥主备者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讨论教学内容的疑难问题,讨论怎样设计最佳教学思路,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这样,在每次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中心发言人都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课。
在此基础上,全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磋商、评议。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都要发言。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 2 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集体备课的要义就是博采众长,拓展思路。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能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摆脱了以往备课的形式主义,使备课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新理念的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久而久之,教师的备课能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2、活化备课形式,实行资源共享。
我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电子备课活页实验,实施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备课的目的,除了继续重视预设教学过程之外,更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过程,这种生成性的内容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作课前调整。
课前调整时,相对固定的内容可重复使用,调整的部分需要教师用笔在打印好的教案固定空白处修改。这样便有效地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加以整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钻研学,探究教法。
思深方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肤浅、零乱的教育表象经过反思的提炼,教师自身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每学期,教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尤其提倡通过主观反思和客观描述,寻找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可以说,我们的备课改革是一次务实的尝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引领。学校教导处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备课改革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全校教师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常规抓实抓细,管理关注个体
只有优化的过程,才会有优化的结果;只有常规的到位和深化,才可能实现创新的突破和飞跃。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的备课、作业、听课、上课、检测等均作出相应刚性规定。力争做到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层层把好常规落实关,切实发挥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
1、强化常规调研。
我们把常规调研作为教学管理的基本要务,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调研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结合起来;随机性调研与针对性调研结合起来;集中性调研与分散性调研(个体重点调研)结合起来。定期抽查备课情况或作业情况,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性质量检测,使调研与分析性检测成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教导处同年级组、学科组做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随机调研,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体现人本管理理念。
学校推行的常规管理不是靠管、卡、压来实现的,而是在信任、尊重中激励人、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我校坚持刚柔相济,重视人性化管理,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尤其注重帮助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各层次的教师制定体现个体特征的发展规划。
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工作热情直接关乎学校成败。我校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时,充分体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方法,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整个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务实为原则,将个体发展与团队提升融为一体;做到他律与自律、德治与情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严格规范与开放自由相结合,以品德感召人,以真情团结人,以能力带动人,以事业造就人,时刻做到关注教师价值,帮助教师挖掘自身长处,创造一切条件让其展示自身潜能。
四、浓厚科研氛围,深化教学研究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常规管理要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1、建章立制,构建学习型组织。
我们注重创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我校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以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以此促使教师以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以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生命的内涵。
2、丰富内容,搭建有效载体。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适时地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活动的整体安排着眼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率先推出骨干教师的汇报课,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工作满三年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都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努力做到既注重活动前的准备酝酿,又注重活动后的反思碰撞。
实践证明,建立与课型优化同步发展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挖掘校内教育研究资源,整合教导处一一学科组一一年级组等教研力量,自主、持续、有效地进行校本教学研究。久而久之,参 4 与、组织教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并逐步衍生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正是经历了一次次教研活动的体验和锻炼,我们的常规课堂正一步步的向着“主动有效课堂”的内涵本质要求靠近,课堂教学的质量总体上呈现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
实践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既是一种活动、一种方法、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它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盘活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空间、创建办学特色拓宽了发展的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面对先进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滚滚潮流,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把好教学质量观,不断思考新的举措,创新务实有效的管理模式,引导教师敢于探索和尝试,让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与生气,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第五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深入实施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形成比干劲、比差距的良好氛围。通过学困生转化,将教师的师德修养体现在一次次家访,一句句鼓励,一声声叮嘱的日常行动中;体现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爱心唤起学生的感恩,用言行陶冶学生品行的实践中;
我们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二、深入开展校园四化建设,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发展,大力营造和谐优美、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育人环境。
校园净化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从学生的个人卫生、班级卫生、环境卫生等全方面抓起。切实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在校园建设中,要发扬教师积极团结务实,迎难而上的工作精神,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中来,体现了爱校如家的高尚师德。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强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常规要求,狠抓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师教案备写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要求,做到目标明确、环节完整、反思深刻、切合实际;
教师备写认真,不但有时间日期,课时课题,而且突出了设计意图,整个设计过程对解决难点,突破重点,创设情景,巩固练习等各环节资源应用说明清晰
。作业批阅部分学科实施面批面改,共性问题有批阅记录、有课外辅导;鼓励性评语丰富多样,体现了在需要的时间,对需要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原则,全体教师均能按照学科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批阅任务。
每次检测,在教研组的引领下,都能做到客观分析,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切实发挥了教研组在提高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以课堂为重点,开展”教研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教师善于处理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通过公开课教学,展示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策略,崭新的教学理念,娴熟的媒体运用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组织开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资源获取,管理,评价为内容,采取集中讲座,个人自学,相互交流等方式,全员参与,认真撰写笔记,积极交流心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多媒体运用能力。
四、加强管理,健全体制,积极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
1、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细则”,逐步形成能够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提高各项工作质量。
完善和修订教师考核细则,在教学能力方面,突出了专业成长,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制定了专业成长计划;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突出了反思与学习,通过查看课后反思,业务笔记,实现了对教育科研能力的考核;
“考核细则”的修订顺应教育发展需求,更加突出教师发展,对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建立和完善了《教师请销假制度》,在严格遵守教育体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增设
“全勤奖”、“工作量积分”
“请假程序”等内容,有效解决了不履行请假手续,代请或打电话请假的问题。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明确了校务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时间。建立了《财务公示制度》,清晰了经费收支项目、金额,增强了校务、财务公开透明力度。
五、加强平安、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建立了安全台帐,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强化了值周教师,值周领导职责,形成了完备的安全工作网络。在每周开设的安全、健康、法制教育课上,认真讲解。切实做到了安全教育时时讲、事事讲、处处讲的要求。
强化了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了管、查、改多措并举;真正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了学校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尤其对学生集中场所,学校重点体育器材等设备、设施,电线电路等每周开展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切实确保了学校和a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教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反思教学实践,自主专业成长。“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就一定会日新月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