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植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教师教育生命成色
培植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教师教育生命成色
——感悟蓝继红校长的管理智慧
拜读了《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一书,深为各名校长的管理智慧所折服,特别是成都草堂小学的蓝继红校长所崇尚的特色学校、品牌教育,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虽说蓝校长管理的是一所小学,我经营的是一所初中,但细细品味蓝校长的成功管理经验,对我及我们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样有着很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融景设意,发掘文化治校的优势文化资源
蓝校长能把一所破旧的村小打造成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名校,就因为她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即学校要依托草堂和杜甫的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治校,她认为,学校与文化天然结缘,学校的发展必然是一部积淀各时期文化,记载、传承和延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历史,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正是蓝校长胸中有这一鲜明的主题,草堂小学被蓝校长描绘并实践着这一主题的宏图:“习惯连锁店”、“草堂诗社”、“班级读书会”,聚焦了班级文化建设,“茅亭展板”上隽永精炼的文字集纳了草堂小学的诗意的生活文化建设;融文韵诗情,特色鲜明的“校园物语”培植着学生的人文气韵;“诗化管理”体现着人文化管理风格;“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领导团队文化,把学校领上一条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而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更是蓝校长校园文化的灵魂,正是独创的校本教材和校本活动,造就了草堂小学的成功。
解读蓝校长文化治校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仓下中学地处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东亭镇长大厦,学校文化积淀深厚,参天的古银杏、典雅朴实的文昌阁见证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草堂小学的优势文化资源相比,我们学校同样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为此,我们申领了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依托“三园”(书园、乐园、花园)“三心”(学生开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办学宗旨,构筑“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爱”字系列教育,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育体系、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找寻学生发展和传统教育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以“爱”字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走上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二、品牌引路,建立重视教育品牌的精细策划
就一所学校的教育而言,教育品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办学成就的反映,是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学校传统及学校品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教育品牌是通过实施品牌教育而实现的,真正的品牌教育要让学生终身享有三种本领:享有各种知识和技能;享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享有人生的智慧,并最终让学生享有一生的幸福。分析蓝校长打造品牌教育的过程,不难发现,草堂小学的品牌教育更是一种特色教育,“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的特色教育为蓝校长的品牌教育设立了目标,确定了理念,而这也是蓝校长重视教育品牌的精细策划最中心的一部分。从诗意盎然的校园文化标识的设计,到文韵诗情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成型;从对教育品牌激励策略的重视,到求真务实、奋发有力的领导团队文化、管理文化的建设。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草堂小学学生与诗歌同行,与经典相伴的独特风格,成就了校本活动的特色文化内容。
学习蓝校长的打造教育品牌的成功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品牌教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精心的教育策划,这种策划首先涵盖的内容之一就是目标的设定。这种设定要根据学校的基础、社会的需求、人才的发展来逐步进行。草堂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匠心独运的应用,为我们学校走品牌教育的发展之路开宽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我们学校从大画家倪瓒其人其事入手,结合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字系列教育,把学校向“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理想办学境界努力。
当然,在蓝校长看来,精细的教育策划,除了目标的设定、特色的确定,更少不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引、文化的传承、自主创新、和谐的校园文化,这些,无不隐显着朴素而不粉饰、自然而不雕琢、真实而不虚伪的校园文化精神价值,而这也是最让我思考并学以致用的关键所在。我们学校是一座园林式的校园,花木葱笼,小桥流水,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将借助外在优势资源,努力强化内涵发展,从我开始,打造一支教育品牌主力军,从而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创新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宽严有度,塑造经营和管理学校的人本管理风格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突出人本管理、个性化教育来提高办学水平,已成为摆在每个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蓝校长在走品牌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经营和管理学校的人本管理风格,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全新的诠释。蓝校长坚持柔性管理原则,即以制度为准绳,通过情感管理来落实制度,反过来,又让制度管理保障情感管理顺利进行,在管理中增加关怀、诗意、温情、活动,体现“诗化管理”的价值观,实践了集体决策的民主管理,突出了“以人为本”宽严有度的管理风格。
学习蓝校长的成功管理经验,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大胆尝试、鼓励创新、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爱创造、人人能发展”的运行机制。对此,我们首先应树立一种服务意识,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其次是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我校努力创设气氛、形成制度,让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再次,以崇高的事业吸引人、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以适当的待遇挽留人,成为我校管理的工作特色。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与老师一起进步,与学生共同发展、与家长形成共识。行政层面要经常深入一线,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棵,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学生一起读书、活动、做事,走进师生心灵,成为师生生活的知音者、教改的同路人。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
四、推陈出新,探索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新途径
解读蓝校长的成功经验,一位睿智而有个性的创新者跃然纸上,创造了一个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样本。2005年8月,草堂小学开始实行“阶梯式”的学校管理模式。蓝校长的这一举动,令教师们大吃一惊,而正是这一全新平台,激发了教师的潜能,构建了素质团队,让教师在无比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里,完成素质的全面磨砺与提升,探索出了一条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新途径。“阶梯式”的实践模式在教师位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时候,蓝校长就以认可的姿态发现了教师,相信了教师,正如她所说的,教师的素质并不一定是显性的。“阶梯式”的实践模式让教师素质有了释放与展示的机会,给教师的舞台,给教师一个高起点,给教师权利,让教师张扬个性、梦想成真。
亚里士多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草堂小学之所以有现
在的成绩,离不开这一支高素质的、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流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又离不开他们的好校长给了他们一个“撬起地球”的“支点”,以及对教师的人文的管理方式,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认真思考之处。我深知一支高素质、学习型、创新式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教育品牌的基础,我们仓下中学拥有一支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占很大比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教师高效而有创意地完成学校的工作,如何让教师体验在仓中学习、生活的价值,体现每一位教师教育生命的成色等,都是我目前及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思考和解决的命题。虽然,对我们这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说,在管理模式上可能不会有如蓝校长“阶梯式”一般一个翻天覆地的创新改革,但我们可以向管理要素质,从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和能力的培养抓起,加强教师的备课、说课、板书和相关基本功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多媒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等能力的竞赛,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关爱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形成一支富有创意的教师中坚力量,奠定创设品牌学校的基石。
总之,学校要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走品牌创新之路。通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不难发现,在各有千秋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学校都有非常明显的办学特色,如“永远站在思想前沿”的李金池校长,“一流学校领导人”的刘彭芝校长,“平民教育,精致管理”的姚亚平校长等等,都是品牌教育的成功实践者,对此,我将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使我们仓下中学教育之路走得更远。
第二篇:传承历史文化底蕴 丰富XX教育内涵
传承历史文化底蕴 丰富XX教育内涵
一个地区的现代文明史,往往与这个地区的教育发展史息息相关。没有教育就没有文明的出现和存在,更谈不上文明的发展。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不仅是育人的沃土,成才的摇篮,还是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渊薮。今天,我们追溯XX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XX教育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源远流长
宁波港扼南北水路要冲,北宋时期就设置了市舶司,成为对外贸易港口之一。自开埠以来,乡人去外地谋生者渐多,视野由此开阔,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文化教育之重要,纷纷出资办学。据《XX区志》记载,早在两百多年前的1793年,就有里人杨人模、石干、郑修璇等人在XX的土地上创办了芦江书院,此后,灵山书院、云衢书院、振文书院、九峰书院以及小港的李氏义塾等相继开办,至19世纪末,位于今XX境内的书院和学塾达13所之多。
清朝末年,朝廷始兴新学,1902年制定蒙学堂和小学堂章程。自1903年XX首办务实女学堂起至1910年,先后有两级芦渎公学、时敏学堂、灵山学堂、云衢学堂等学校共26所。1931年,各类小学发展至75所。从它们所分布的地域来看,已遍及今日XX的各个乡镇街道。
XX历史上的老学校,为近现代以来本地学子的启蒙求知,为XX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为今天XX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功勋卓著
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时期,这些老学校又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宣传抗日救亡,培养革命人才的主阵地。解放前,中共本地党组织领导人大多担任过小学教师。蔚斗、石湫、延陵、闻韶等小学先后成为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机关所在地。如小港蔚斗学校就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一些失去组织关系、隐蔽在镇海各地的中共党员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当时蔚斗小学的教师中就有不少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1938年3月,中共浙东临时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蔚斗小学支部,8月成立中共镇海县工作委员会,蔚斗小学为县工委机关所在地,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中共领导机构,卓子英任书记。在这里,诞生了一大批为人民的自由、革命的成功而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甚至生命的志士仁人。今天,这些老学校依然是我们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乡贤共襄
在XX数百年的办校兴学历史上,老校是乡贤达人出资 出力、报效桑梓的见证。早期众多乡贤以普及家乡初等教育为己任,通过集资、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纷纷开办小学。如 “两级芦渎公学”就由世界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北大教授、柴桥人钟观光等人于1905年创办。各地大族亦以资助当地办学为荣,创办了李氏养正学堂、虞氏述志学堂、陈氏思本学堂等有影响的学校。小港李氏家族不仅创建了养正学堂,还一直关注其生存和发展,以李善祥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多次为学校捐款助学。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捐资捐物,助教兴学义举又盛,祖籍XX的张敏钰、顾国和、顾国华、严信才、孙卫民、王绍成、王明康等乡贤为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共计人民币达五千多万元。
近代以来,“宁波帮”不仅闻名于国内,而且享誉全球,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乡贤们的心,又总被家乡的发展所牵系。所以他们在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同时,还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牵线搭桥”,为区域进步、XX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名人辈出
在老校的发展史上,XX学子勤奋求学、砺志成才的足迹清晰可辨。如毕业于柴桥小学的有著名经济学家、曾任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的郑友揆先生,中科院院士、著名的微电子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志坚先生,中科院院士、著名的微电子学专家、XX大学教授王阳元先生;以“管好国家 的钱袋子,当好人民的铁算盘”为宗旨的现任财政部长谢旭人,国际知名动物行为学家、社会生物学家、进化生物专家孙立新及夫人王波翔等都毕业于柴桥小学、柴桥中学;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乡土文学中成就最高作家之一的鲁彦、以一曲《采茶舞曲》唱响大江南北的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和学者虞辉祖等都曾就读于灵山学校;曾任上海市副市长、浦发银行董事长的庄晓天先生,曾担任总政治部青年部处长、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的林晖等都曾就学于蔚斗小学。
对这些乡贤名人来说,家乡的学校,作为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早已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王阳元院士的记忆中,最令他怀念、时刻梦萦魂牵的就是家乡的景物以及“桥畔河边的柴桥小学”;在作家鲁彦的散文中,小时就读的灵山学堂令他终身难忘:“二十年来,我所经历的所看到的学校也够多了,却还没有一个学校值得我那样的深刻记忆。”
XX的教育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厚的底蕴,是值得XX人民引以为豪的。更让人振奋的是,自XX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府领导都十分重视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各乡镇街道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了请院士、名人回乡忆母校,请乡贤们为家乡发展当谋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XX的教育底蕴,丰富XX教育的内涵。正是因为有了区委区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以来的努 力,使XX教育丰厚的底蕴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才有了XX教育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才有了XX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也间接地促成了XX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传承和发展XX教育底蕴所面临的困难
缅怀XX老校的历史,无疑是让人激动的。在XX教育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的今天,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老校的历史和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XX教育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真正的“底蕴”,这种底蕴的传承和发展也正是XX教育内涵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我们的调研,要进一步传承和发展XX教育底蕴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进一步传承的工作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得不到足够的地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XX区域内已经有不少底蕴深厚的老校或被撤销,或被合并,或迁址重建。前身为民国前书院及民国初学堂、现仍在原址的老校仅存灵山学校、柴桥小学、大碶实验小学、蔚斗小学、郭巨小学、霞浦小学、新碶小学等七所。而从目前现状看,就是这几所学校,也大多已改了校名或迁出原址,校园里很少能看到悠久岁月留给我们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印迹;还有几所老校校园面积小、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条件简陋;个别的仍面临着撤销合并或易地重建的困境,老校的保留将难以为继。这些问题,急需引起政 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学校布局的调整与教育底蕴的传承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由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区内学校的布局有较大的调整,这种调整虽然也是经过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后才付诸实施的,但仍免不了与教育底蕴的传承发生冲突,最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建于1804年,至今已有205年历史的灵山学校,素以“师优教严,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如现代作家鲁彦所忆“在附近百里内的乡间向来是首屈一指的”。学校发展至今,办学规模日趋扩大,现有39个教学班,1700名学生,教职工115名,但学校总占地面积仅有30亩。因建筑面积远远不够,学校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及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严重缺少;中学部无运动场地,只有小学部有一个200米的田径场;学校食堂面积小,学生要分批吃饭„„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学部教学楼建于1982年,质量不佳,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历届区委区府领导一直都十分重视。早在XX年5月,就在灵山学校召开了区委书记现场办公会议;XX年,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了将学校附近的60亩地用于扩建灵山学校;同年7月,陈利幸书记也专门提出过要加快灵山学校扩建工作的要求;年底,在各个部门的 通力协作下,前期征地工作全部完成,其中20亩已经填好塘渣,“万事俱备,只欠XX”,广大群众和教职员工都翘首以待,希望在XX年能看到灵山学校的全新面貌。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整整一年过去,灵山学校的扩建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这中间,原因众多,有客观上的资金问题,也有相关部门在学校布局调整上的一些考虑。有很多问题可以暂缓,但是教育不能等待。作为XX区内硕果仅存的一所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校,作为众多乡贤名人们情怀寄托、精神家园的一所老校,她最终将何去何从?
又如郭巨小学,前身为1851年所建的云衢书院,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一所有着丰富历史底蕴的学校。今天的郭巨小学,虽然面临种种客观问题,但是在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努力下,依然呈现着鲜明的学校特色。XX年9月,学校全面启动了以篆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XX年,学校被评为XX区“首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这样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老校,也正处于发展的困境中:校舍陈旧,生源萎缩,区域发展规划的影响等,都将左右她最后的命运。是去?是留?„„
同样的问题,深深牵动着所有关心XX教育、XX历史文化的人们的心。
校史室或陈列室建设缓慢,遗址旧物难以保留。
还有一些老校,因校舍不足、专项经费缺少、资料搜集困难、缺乏专人管理等,校内没有设立能全面反映办学历史、特色、成果的固定的校史陈列馆,学校发展与活动等史料的典藏和展示就无从落实,校史、校友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和保存等工作也难以开展。长此以往,“传承XX教育底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有专门的校史陈列室的老校仅有灵山学校、蔚斗小学等几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外来文化与XX教育底蕴的有机结合还得不到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XX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我区,给教育、医疗、治安等部门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多渠道多方位的努力下,这两年,关于外来工的问题正得到有效的解决,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新老XX人也在经历了必要的“磨合”后逐渐走向和谐,“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XX精神日益鲜明。这些现象的背后,令我们担忧的是,外来文化与XX教育的底蕴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外来工子女和本地孩子之间依然存在着人生观、价值观、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以上问题的存在,必然会让那些曾经为学校的建立尽力相助、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的有识之士深感遗憾,会让前 来母校瞻顾遗迹旧物、感受发展新貌的新老校友感到失望,会让创建中的教育内涵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我们认为,区域教育底蕴的挖掘、保护和发扬,是我区教育内涵发展这一重要命题的应有之义,是我区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并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对历史上为XX的文明进步有过贡献现已消亡的老校,我们应该肯定并以一定的方式纪念之,让这些老校名垂青史;而对那些历经沿革、校名更替至今依旧开办的老校,应珍视其历史传统,积极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充分发扬老校特色,扩大老校声誉。此外,我们还应挖掘、保存好老校的历史文化资源,设立校史馆、校友会,积极搜集、细心保存老校遗迹轶事,不让教育文化在社会变革中出现断层乃至消失,不让这股文明文化之“脉”就此断裂。力求让当年尽力创建、捐资兴学的前辈贤人能目睹自己或前辈的办学成果和历史遗迹;让学业有成、返乡重游的老校友能在熟悉的校园中回顾学习生涯,忆念师友恩情;让如今就读老校的莘莘学子能受到学校悠久历史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校爱乡爱国教育,并更好地传承祖辈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站在抢救和保存文化遗产的高度,在进 行发展规划、建设布局时,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留存的关系,正确处理体现现代文明与保留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下一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时,处理好老校保存、兴盛和新校建造、发展的关系,在决策上适当地向老校做一些倾斜,以有效保护传统文化资源。让XX区域内的老校能永葆青春,把XX的教育底蕴更好地传承下去。
建议尽快尽好地解决灵山学校所面临的问题。让这所百年老校也能像镇海中学、宁波中学、武陵中学等老校一样,成为本区域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继续在海内外发挥她的影响力。
建议全面妥善地规划好郭巨小学的出路。即使校舍、校名等物质上的东西实在无法保留,至少可以致力于留存祖辈精神上、文化上的巨大财富,古为今用。在这一点上,对蔚斗小学老校址的利用是值得借鉴的。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老校的办学条件
政府对办学条件较差的老校要加大扶植力度,在校舍设备等硬件上增加投入。解决一些老校校园面积小、设施不足、条件差等现实问题,方便学子就学,让当地百姓得益,让新老校友满意。
3.挖掘教育底蕴,促进老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具备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特点,其文化内涵也是教育内涵、文化强区内涵的有机组成部 分。要充分挖掘、有效整合老校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兼顾,通盘规划,将其纳入文化强区建设的发展轨道。要充分挖掘以老校为载体传承下来的教育底蕴,利用学校的人文资源和校友资源,为建设民富民安、宜居宜业的和谐新XX服务。
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设立柴桥小学“名人博物馆”,以更好地挖掘、保存老校的历史文化资源,近距离地给后人以实实在在的精神教育。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成立柴桥中学“校友联谊会”,为广大的老校友提供一个聚会、交流、碰撞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一个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平台。
4.加强规划统筹,解决闲置校产流失的问题
因学校规模缩小及撤并等原因,目前全区有多所学校的房产或闲置,或被占用。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闲置校产的产权归属,仔细清理核查,做好资产的登记评估工作,通过拍卖、置换等途径盘活闲置多年的学校资产。所筹资金也可用于老校的校舍改造、老校校史室的建造。
无论何时何地,文化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大笔财富,是无价之宝,可是同时又是极度脆弱且不可再生的,很容易被我们自己轻率地毁掉。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教育底蕴”这项事业确实称得上“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为XX教育底蕴的传承尽一份力吧!
第三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我校举行“2012年宣威六中教职工第二届篮球运动会”
【本报讯】(通讯员)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催人奋进、促人卓越。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我校将举行为期一个周的教职工篮球比赛。
2012年10月22日下午五点在学校篮球场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上,工会主席慧云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及组织程序作了专门安排,杜朝能副校长做了动员讲话——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接着裁判员代表高泽昌老师和运动员代表符佐玺老师分别发言表达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等心声。动员大会结束后,分别由杜朝能副校长和朱丽琼副校长为男女球队开球,我校第二届教职工篮球赛正是拉开序幕。
此次篮球运动会吸引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他们热情高涨,或积极上场拼搏、或积极加油助威。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驻足观看,为教职工加油助威,不时发出声声呐喊声和欢呼声。场上的拼搏和场下的呐喊助威给校园装饰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第四篇:简报各乡镇丰富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
1为了丰富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和谐发展,10月17日,中川乡中心小学学校德育处组织举行了教师象棋和跳棋比赛,教师在谈笑间愉快地完成了本次活动。
同时,为了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让学生重新捡回乡土游戏活动,并自制一些活动器具,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特举行了滚铁环、踢毽子、拔河等竞技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昂、踊跃参加,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本次的比赛活动。
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开展更多的教师联谊活动和学生的竞技比赛,以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川乡教育管理中心)
韩集中学举行“推广普通话暨感恩”演讲比赛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广普通话,教育我校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引导同学们树立感恩社会、回馈祖国的高尚品格。10月14日下午,我校团委、政教处联合举行“推广普通话暨感恩”演讲比赛。此次演讲比赛每班初选三人,共有27位选手参加了比赛。
比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首先,由教研室李剑啸老师致辞,介绍了本次演讲比赛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公平、公正,各位参赛选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风采。
比赛中,参赛学生准备充分,演讲生动。每位选手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他们讲心中事、抒胸中情,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句句震颤心灵的表达,每一个字都饱蘸着真挚的感情,每一句话都传达着浓浓的感恩。选手们有的感恩父亲用那高山般的父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有的感恩母亲以那大海般的柔情滋润着自己成长;有的感恩老师,倡议同学们以一片真心感受老师的谆谆教导;有的感恩家乡的一草一木,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演讲者时而激情飞扬,时而低沉哀婉;现场观众时而掌声四起,时而潸然泪下,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最后,何立军校长作总结讲话,对参赛选手进行了高度评价,对本次活动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祝贺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演讲比赛是一次成功的情感飨宴,教育同学们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生活,用爱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感恩的行动回馈社会和自然,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付出自己切实的努力。(韩集中学团委报道)
2013年10月11—15日,我校举行高效课堂实施年级示范课和过关课,此活动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是学校继开展“高效课堂校本研训”、“骨干教师示范课”之后在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中开展的又一项主题活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表现了六小全体教师“聚焦课改行动,践行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极大热情。
活动期间,6名教师按照会宁县“双向三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每位授课教师自信地走上讲台,正确地运用会宁县“双向三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听课教师使用《会宁县“双向三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建设评价标准》和《会宁县“双向三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学校十分重视此次活动,早在开学初就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多次大会宣传发动,各教研组、年级组协调配合,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学校对此次活动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根本”,课堂上,老师们均能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践行会宁县“双向三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渗透高效课堂的要求与方法,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给听课的老师们呈献了精彩纷呈、优质高效的课堂,使我校高效课堂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供稿)
江苏省南通江海小记者为党岘希望小学捐赠图书及困难学生资助金
浓浓关怀意,殷殷助学情。10月18日,江苏省南通江海小记者为党岘希望小学捐赠图书及困难学生资助金发放仪式在党岘希望小学举行。
《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发行部副总经理陆峰一行7人出席发放仪式,陆峰对捐赠情况作了介绍。今年五月份,江海小记者总站通过《江海晚报》向全市小记者发出倡议,开展“山海相依·牵手会宁”主题教育,得到广大小记者的积极响应,短短两周时间,共收到捐款3万余元。江海小记者总站决定将凝聚着南通孩子爱心和真情的善款全部捐给甘肃省会宁县党岘希望小学,用于资助该校家境特别贫寒的学生。陆峰希望通过本次捐赠,能够为南通江海小记者与党岘希望小学之间种下友谊的火种,同时也希望党岘希望小学的每一位学生能和江海小记者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读书。县政协副主席朱禧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朱禧向参加捐赠仪式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对他们帮学济困的仁爱之心表示感谢!朱禧说:时至今日,会宁人民依然津津乐道江苏如东和甘肃会宁教育合作的一段佳话,会宁师生永远不会忘怀两期在会宁支教的如东教师身影。去年,如东县为党岘希望小学捐建了篮球场。这次,江苏南通江海小记者又为该校捐赠图书、图书款和贫困学生资助金,累计3.5万元,这是两地友谊深情不断延续和升华,是对党岘希望小学的关爱和支持。朱禧希望党岘希望小学各位同学以此为激励,志存高远、心怀感恩,将江苏南通江海小记者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勤奋学习的不竭动力,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希望党岘希望小学各位老师坚定信念、爱岗奉献。希望党岘希望小学充分发挥教育资助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捐赠仪式上,陆峰还和朱禧一起为“江苏省南通市江海小记者牵手联谊学校”、“江苏省南通市江海小记者援建图书室”揭牌,代表江海小记者向党岘希望小学捐赠图书,为党岘希望小学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金。
草滩乡2013秋季小学生阶段综合素质监测(第一轮)工作圆满结束
2013年10月15日至16日两天,教管中心组织人员对全乡各学校六年级数学进行了抽检。此次抽检,由教管中心主任张昆同志出题,随机检测了全乡四所学校,六年级90多名学生。对所属各学校六年级数学科目进行抽检,监考及阅卷工作都由教管中心工作人员完成。整个过程保证了公平、公正、客观。此次抽检是为提升草滩乡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对于全乡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会宁县草滩乡教育管理中心供稿)
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督查六百户小学教师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者:xxzx 发布时间:2013-10-22 来源:教育局信息中心 所属类别:乡校动态
2013年10月18日上午,在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督导员顾兴树的带领下,档案管理员刘玉琪、学前教育专干李维斌、信息管理员
齐占东一行莅临我校督查教师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督察组分工查阅教师日常管理制度、教师考勤表、教师签到表;查看教师平时考核、调配、岗位设置、请长假及吃空饷情况;查看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批阅、政治笔记、业务笔记、教学手册等。
然后,召开由督察组成员和校委会成员参加的反馈会。会议由镇教育管理中心督导员顾兴树主持,督察组各位成员就自己查阅情况向校委会做了反馈,肯定我校所做工作,对教师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议。(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供稿)
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运动会成功举行
发布者:xxzx 发布时间:2013-10-22 来源:教育局信息中心 所属类别:乡校动态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伴随着收获的季节,友好小学迎来了2013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
10月16日下午2:30,在校长亲切的致词声中,在同学老师的殷切期盼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运动会正式拉开了帷幕。首先展示的是我们学校久负盛名的仪仗队,这是运动会开幕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之后是精彩的入场式和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三十六个班级的同学精神抖擞,表演形式多姿多彩,内容精彩纷呈,集中了每一个班集体的智慧。
10月17日,田径比赛正式开始。运动员成了宠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100米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如矫兔般飞离起点,似利箭般冲向终点,速度与激情油然而生;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跳高跳远的运动员,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超越了一次又一次。教师10*100米接力将比赛推向了高潮,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激荡着整个校园……
本次运动会是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校貌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各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的一次综合展示。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美好和辉煌。
丁家沟乡举行寄宿制中心小学及独立幼儿园开工典礼
发布者:xxzx 发布时间:2013-10-22 来源:教育局信息中心 所属类别:乡校动态
2013年10月16日上午十一点整,丁家沟乡寄宿制中心小学及独立幼儿园开工典礼仪式在乡政府所属地隆重举行。
开工典礼由丁家沟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康建琪主持,会宁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何强和丁家沟乡乡长刘倩一在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
丁家沟乡是全县唯一一个在乡政府所属地没有寄宿制中心小学及独立幼儿园的乡镇,此项目的落实动工,能很好的提升丁家沟乡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掌声和礼炮声中,丁家沟乡中心小学及独立幼儿园开工典礼仪式完美落幕。(丁家沟乡教育管理中心)李世杰副局长带领督查组来党岘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督查及过程性考
核工作
发布者:xxzx 发布时间:2013-10-22 来源:教育局信息中心 所属类别:教育新闻
为了掌握教管中心成员及学校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全乡及学校各项工作的情况,全面了解全乡教育教学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制定整改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督查组一行8人在李世杰副局长的带领下于10月15日-16日在党岘乡各小学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督查及过程性考核工作。
督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党岘教管中心、党岘希望小学、党岘回民小学,通过推门听课、跟踪一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查阅资料、教师座谈、学生及教师匿名问卷、走访社会及家长、与学校负责人约谈、观察师生言谈举止、礼仪品行、神志容貌和参与各类活动的状态与表现,对全乡的教育教学活动做了全面的督查并进行了量化评分。在反馈会上各成员根据分工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和时限;教管中心主任和中心小学校长做了表态性发言。
第五篇: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安庆四中副校长曹劲松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来源于对教师的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紧迫要求和首要任务。
一所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就不能只会使用教师,而不能培养教师;一所名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切不可没有优质的教师队伍和名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学校的兴衰存亡。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教育特色为归宿,积极探索“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以充满生命活力的校本研训,拓展教师成长发展的空间
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随着改革进程纵深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及时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
1、上挂培训,在自我体验和反思中感悟。加强横向联系,融汇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培训的渠道,让教师在学习培训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方面做出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一方面,我们在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的同时,还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认真开展校本特色的学习培训,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效果显著。另一方面,我们深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组织单位,但决不意味着局限于校园内部。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经济科技高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闭门造车” 1
必将淘汰,合作与交流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在校内“乐于培训、自主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以学校为本,缔结友好学校”和“以发展为主旨,进行联合办学”等方式,借助外校的优势为本校的培训服务。例如:2006年,我们选派了3名教师脱产一个月赴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上挂培训,并先后组织四批教师共70余人次前往该校培训学习。所有参加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和反思,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和研讨;脱产培训的3名老师,除每天完成培训任务外,还必须撰写《学习日志和反思》并及时发送回学校登载在校园网上作汇报交流,使教师在学习培训中成长。
2、集体研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校的办学思想、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如何内化为教师的心理需求,如何使校本研训活动成为教师客观的智力操作? 我们所策划的活动,必须满足老师们的心理需求、审美评价。几年来,我们孜孜矻矻、上下求索,以明确指导和具体要求激活教师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学校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开设一节研修课。研修课的实施必须包括“问题梳理、确定课题、课前研讨、课堂实践、课后评析及反思”等环节,对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更好地教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更好地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使找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集体研课的核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从而使每位老师在集体研讨和同伴互助中实现共同成长。
3、专家引领,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面对难题,我们不退缩、不回避,除了同伴合作,共同应对外,还积极寻求专家的引领,与专家对话,探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
我们特别注重专家、导师的指导、示范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可能请进名师专家。近年来,多次聘请安庆师范学院、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专家、教授来校开设讲座,释疑解惑。另外,我校是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教科研基地,教育学院副书记任其平博士还担任我校副校长。院长曹长德几次率专家组对我校在课程改革及课题研究中提出的问题给予理论解释及行动指导,使广大教师在专家引领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提升。
二、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引领课堂,构架有效教学的立交桥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地,教师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如何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引领课堂,以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奠基课堂,以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多种学习方式支持课堂,关键决定于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资源的开发。因此,我们一直注重不同研究方向和层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构架有效教学的立交桥。
1、关注学生需求,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逐步实施,学校内部的生源差异日趋明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今学校和教师共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练员队伍是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组织优秀教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扬长辅导,因材施教,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特长发展,也是教师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共赢的举措。从国家理科试验班的培训基地到省教育厅指定的新加坡莱佛士项目的合作学校,十几年来,我校向国家理科试验班输送了9名优秀学子,向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女中输送了26名留学生,这一全国罕见成果的取得无疑得益于我校教练员队伍的建设。目前,我们仍把对学生扬长辅导的研究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2、关注过程评价,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命题教师队伍是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是以研究课标、教材、学情为内容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队伍,通过命题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导向性来指导课堂教学。如我校期中考试、初三年级月考和模拟考,均有命题组成员承担命题工作,学校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调整作用。目前,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等学科均有教师成为省专家组和课题组成员,参与各类教材、教辅用书的编审和研究工作。
3、关注课堂达成,加强常规教学队伍建设。常规教学队伍是学校教师的主体,抓好常规教学队伍建设即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以备课组、年级组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七年级,战略地安排初中三年,并在课程教学的每学段、每章节制定可行性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在课堂上落实“三有,三点,三意识,三给,五用”。即:心中有纲、胸中有法、目中有人;要找准切入点、解决重难点、抓住学生兴奋点;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时空意识;给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有效的思想方法、充足的自主时空;引导学生用眼、用脑、用口、用手、用心。从而真正构建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不断得到发展。
三、以研究性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所优秀学校的教师应当呈现出怎样的生命状态——他们的需要、他们的追求,能否永葆生命的激情?为此,我们一方面注重以“唤醒”、“体验”、“对话”等方式激发教师研究的欲望,让教师体验到教育科研也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高深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努力打破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和谐氛围,促成研究型团队的建设。目前,我校已经结题的省级及以上课题有5项,正在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省级及以上课题有10项,基本达到人人做课题,人人经历课题研究的境界。
另一方面我校还积极承担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主办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教学新秀评选、教学能手大赛等教学展示和竞技活动,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通过实战演练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使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始终处在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状态之中。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近年来,我校已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战演练中得到锻炼并成长起来。例如,我们以安庆市教学能手暨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为契机,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新星评选,并由孙英校长亲自组织多轮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将产生市级教学能手24人,市级教坛新星14人,并有5—6名教师将参与省级教坛新星的角逐。
总之,新课程改革在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的教师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味,体味着自身的价值,体味着无限的创造的甘甜。我们“一日三餐”式的教学工作,因为多了这份不断探究的动机,多了份对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其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我们由此而丰富生命的内涵,学校由此而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