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萝岗区关于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
附2:
萝岗区特色学校评估日程安排:
(评估时间为1天)
上午
1.召开特色学校评估自评报告会;
2.查看特色场室、设施设备和学校特色环境氛围;
3.查阅特色学校评估档案资料;
下午
1.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
2.查看特色兴趣小组活动;
2.评估组集中汇总,整理反馈意见;
3.召开特色学校评估意见反馈会。
附3:
萝岗区特色学校评估档案资料目录
1、萝岗区xx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申报书及创建规划(方案)与学年度计划;
2、萝岗区xx学校特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网络材料;
3、萝岗区xx学校特色学校自评报告及创建工作总结材料;
4、萝岗区xx学校特色创建工作会议记录与有关文件;
5、萝岗区xx学校特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活动经费、活动基地资料;
6、萝岗区xx学校特色创建教师队伍资料;
7、萝岗区xx学校特色课题资料;
8、萝岗区xx学校特色活动小组及活动计划、记录、总结;
9、萝岗区xx学校特色校本教材;师生论文和作品;
10、萝岗区xx学校特色学科竞赛活动成绩资料;
11、萝岗区xx学校学生个性特长成长记录;
12、萝岗区xx学校特色创建展示活动图片、音像资料。
第二篇:萝岗区2005年教研工作总结
萝岗区2005年教研工作总结
广州开发区教研与督导中心
2005年,我区扩区并改建为萝岗区后,公办学校(园)增加到59所,公办教师数量增加到1837人,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研与督导中心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宗旨,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作出了贡献,开创了我区教研教改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
三、初三调研为重点,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使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有了明确的导向。
1、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1)率先学习,积极组织培训。从年初开始,教研人员再次重点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对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一是对新课程功能、结构和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二是对新课程标准(大纲)的学习与研究;三是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的学习与研究;四是对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学习与研究。教研员通过自学、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视野、新学法和新要求和教师一道逐步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观。并积极组织参与教师培训、专题研讨、观摩汇报等活动,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开展渗透活动,以此来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05年三月,组织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考核,有401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考核;开展了我区新一轮的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2005年五月,举办了开发区中小学(幼儿园)继续教育管理员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件制作第一期培训班。
2005年6月18日,组织举办了开发区小学校长提高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2005年八月下旬,组织全区(含新划入地区)中小学教师暑期新课程全员培训两天,共有1600多人参加了培训。2005年十一月,举办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件制作第二期培训班;选拔并组织我区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为期一年的省级培训工作。
2005年10月19日 下午,广州市中数科初中数学中心组的三位老师林俊伟、何婉仪、姚中东和区教研与督导中心的管国文老师到萝岗中学开展“结对子”帮扶教研活动,听了萝岗中学数学组潘聪颖、张建武、彭文欢和郭燕兰四位初三老师就同一个课题的说课,说课之后初中数学中心组的三位老师对萝岗中学数学组四位初三老师的说课分别作了点评,并就他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经集体研究决定,推选郭燕兰老师代表萝岗中学初三数学老师,于10月28日下午给全区初中数学老师上一节汇报观摩课。市初中数学中心组组长姚中东老师就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学困生”的转化给予了指导,萝岗中学的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005年10月28日下午,广州市中数科初中数学中心组的林俊伟、何婉仪、刘丁丁、管国文四位老师再次来到萝岗中学,与我区62名初中数学老师一道,观摩了郭燕兰老师代表萝岗中学初三数学老师给全区初中数学老师上的汇
报课。课后,九所中学的教师代表及初中数学中心组的代表林俊伟老师一致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最鲜明的特色是从萝岗中学普通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节课对我区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初中数学教学具有示范作用与一般的借鉴意义,评课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这节课为范例,加强校本教研,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研讨、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大面积提高我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这次广州市中数科初中数学中心组与萝岗中学数学组“结对子”帮扶教研活动得到了区教研督导中心与萝岗中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萝岗中学的校领导与初三数学老师精心组织了这次活动,使得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区九所中学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005年11月15日上午,请广州市教研室中数科林少杰老师,来我区就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作专题报告,我区95名初中数学教师在91中四楼会议室认真聆听了林少杰老师长达2个半小时的专题报告,报告在与会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次活动,希望达到以下目的:转变我区初中数
学教师教学观和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学习兴趣,推动我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全面提升我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和数学学科素质、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作出贡献。
2005年11月25日—26日,区教研与督导中心在从化华辉度假村组织召开我区兼职教研员工作会议,会议特邀市教研室副主任黄宪给全体兼职教研员作理论学习报告,区教育局主要领导到会作了重要指示,并给兼职教研员颁发了聘书。此次会议讨论研究了2005学年下学期全区主要教研工作,成立了中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初步建立了我区教研三级网络。
(2)组织观摩,注重指导;开展各学校互听互评教学开放日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本学年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式主要落实在教学观摩与现场指导上。结合各学校组织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本学期已经完成下基层学校进行课改现场指导活动56场(中学16场、小学40场),共计有近200人次的学科指导组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作专题报告、上示范课;每次参与活动的学科指导组成员、基层学校教师等有近
百人;学科指导组成员随场所作专题报告达28人次。其中:2005年9月28日在开发区二小与市小学英语教研会联合举办的小学英语课改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参与的教师达320人;2005年9月29日在开发区中学与市中学数学科、中学数学教研会联合举办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参与的教师达150人;2005年10月21日下午,在开发区中学成功举办了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与首次数学中考、高考复习研讨会,来自我区各中学的130多名数学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2005年10月21日上午,广州市教研室小语科、各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开发区教研与督导中心的领导以及我区各小学的老师共100多人,参加了萝峰小学以“推进新课程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 的教学开放日活动。2005年12月16日上午,区教研与督导中心与市教研室联合在区二小举办了全市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来自全广州的小学英语教师7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这些课改教研观摩活动中,区教研员和广大教师一道观摩与点评,一道研究与探索;培训、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与实施和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建设一支课改的骨干队伍,发现和扶持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发挥他们的核心示范作用。使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初成气候,渐入佳境。
(3)加强研究,及时总结。一年来,我们加强服务与指导,着力推进等级学校、学科实验基地及中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设,最大程度地促成示范辐射的作用。积极宣传课改中涌现的新人新事,主动向外输送好课好例,协助广州市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总结工作。依托骨干,放手让他们共同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学习资料的编写,抓紧落实原有课题的结结题工作。及早准备市基础教育成果奖的评比,积极申报省2005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印下发三期《教研工作简报》,完成全区中小学、幼儿园2004年教研成果的统计、认定、奖励工作。2005年4月23日在区二小主办了2005年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暨小学日常英语实验学校授牌仪式活动,在2005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暨小学生日常英语实验学校授牌仪式上,区二小被授予“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实验学校”称号。2005年十月,到黄陂小学参的加市“绿色学校”评估工作。2005年十一月,指导黄陂小学参与市一级校本培训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实验学校的申报与评审。
2、以高
三、初三调研为着力点,研究增长策略,努力实现萝岗区教育的跨越性发展。
(1)重视反思与总结。今年暑期以来,我中心一方面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培训、组织、指导、总结的工作。同时,将工作的重点投向高
三、初三工作的调研、总结上。完成我区2005学年小学毕业考试、中考、高考的成绩统计与毕业班工作绩效评估。
在广泛调查、深入实际的前提下,首先是针对我区2005年高考、中考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剖解与反思,追溯出我区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与偏颇:分析了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的弱态;分析了我区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不足;分析了我区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导向偏差;分析了我区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甚至学生管理上的因循心理,较好地体现了“教研为教育决策服务,教研为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思想。(2)重视学习与比照。本学年以来,我中心不断反思高
三、初三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同时积极探讨高效实用的高
三、初三管理模式。2005四月至六月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区中小学校长暨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并组织中小学校长外出深圳、中山等地进行了观摩取经、比照化解、促成转化的参观学习活动。回来后组织了考察报告交流,及时消化、理解,并把部分好的经验用来指导我们的高
三、初三工作。一方面学习优秀学校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学习人家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取得了真经,调整了思维,借鉴了方法。通过观摩,我们重新审视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赞同烈火重锤,加大教师队伍锤炼力度的积极意义;认识了向超常规管理要质量的捷径。不仅为我区2006年的高考、中考提供了样本,也提升了我们的办学境界。
(3)重视组织与指导。我中心不仅加强高
三、初三工作的理论研究,更注重高
三、初三工作方法研究,注重高
三、初三工作的过程研究。把对高
三、初三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延伸到具体的学校,甚至到班级。这学期以来,我们组织了91中、83中2次高三工作动员会;组织全区高三语文、英语、数学高考复习研讨会议各一次;9月23日至24日,我中心3名教研员参加了91中学召开的初
三、高三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会议,并就语文、英语、数学高考复习给予了指导。组织了6场次高三学科备考组教学指导活动、6场次初三学科备考组教学指导活动。本学期即将组织全区期末小学毕业班语文、英语、数学与初三毕业班中考科目的统一测试工作。我中心为学校献计献策,为教育教学服务,努力做好集体调研、模拟测试、分析研讨、外出学习取经、信息搜集
反馈等工作,为提高高
三、初三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做出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二、重理论更重行动,重成果更重过程,努力增加教科研的科技含量,教育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牢固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明确教研课题的三大功能:一是促使教育决策科学化,二是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目标导向和动力支持,三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规划课题。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上报 4个国家课题4个省级课题和16个市级课题,批准区级立项课题41个,有3所学校5个市级以上课题组织了开题,8个市级以上课题进行了结题工作。同时我们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明确各阶段和环节的要求,逐步形成以课题带动课改,课题提升课改的有效机制。杜绝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实施过程的空壳化和研究成果的泡沫现象。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营造公平、公正环境,创造条件,推出新人。2005年1月组织全区高中英语教师参加广州市高中英语“十佳”教师评选活动。2005年10月31日我们在开发区中学组织了高中生物说课比赛,选出了开发区中学的宋靖芳老师代表萝岗区参加广州市高中生物说课比赛,宋靖芳老师获广州市一等奖。2005年8月开
始组织了全区“走进新课程”教育教学论文的评选,即将推出多篇分获一、二、三等不同奖项的优秀论文。为了展示教师的风采,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组织萝岗、联和片小学教师于2005年10月14日下午在联和小学举行了以“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此次活动共有12间小学的40多位教师参赛与观摩。各位参赛教师满怀激情,抒发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经评选,有9位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11月至12月我们还协同九佛、镇龙教办开展2005年萝岗区九佛、镇龙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搭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促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同时以此来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改换自身行为角色,使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
3、组织好各类学生竞赛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本学年,组织我区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广州市“石化杯”2005年高一化学竞赛、广州市高二数学、初中英语、小学数学竞赛等,各项竞赛取得了较前更好的成绩,促使学校加大了对中小学学生的培尖力度,二是积极做好我区各类竞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选工作。2005年9
月30日,第二届全国“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广州赛区总决赛暨全国选拔赛在区二小举行,来自全市60余所中小学的500余名选手参加了物理、天文、生物、化学各科比赛,区二小6名同学荣获一等奖。2005年10月23日,区二小赴京参加第二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总决赛的两名选手吴泽龙、李翰程两位同学双双荣获全国“金奖小实验家”殊荣,学校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示范学校”荣誉称号,李翰程同学还十分荣幸地代表全国的少年儿童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讲话,为我区创建教育强区献上了又一份厚礼。
三、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调研与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加强质量调研,完善评价体系。本学年我们精心组织了1次初
三、小学六年级统测和阅卷、分析工作;对全区高
三、初三学科教学进行了专项调研、指导、调控,优化高
三、初三复习策略。针对本届高
三、初三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情况,我们还对高
三、初三教学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研究与指导。进一步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在学生考试课目中改变试卷的命题形式,在试卷中加入了新的元素如:数学问题解决等,在学生考查科目中,推行
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评价的对象为学校、教师、学生个人和家长。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适合我区实情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四月份,组织18所学校学生参加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学业质量抽测。九月至十月,区教研与督导中心的全体人员到塘头小学、火村小学等学校进行听课调研,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指导。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名师工程。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归根结蒂是由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名师工程是提高教师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1)在教育局领导下做好第一届区名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工作,制定了《萝岗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培养和管理的力度。
(2)继续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发挥他们的教学辐射作用。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科研能力。(3)各学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以此来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使广
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
(4)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近年来,由于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教师进入教学岗位,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中心与各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教师的任务,帮助学校切实落实导师制,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加强相应的考核措施,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此外,我中心将根据各学科的实际,组织校际间横向的联系与交流。
3.加强对高考、中考的研究,寻求高考、中考成功新的增长点。一是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中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中考的发展方向;二是及时了解明年高考、中考的要求及有关信息;三是针对高考、中考形式的变化,研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尤其要强化教研网络,努力帮助生源相对较弱的中学探索培养学生高考、中考成功的道路;四是研究多方面因素,挖掘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积极力量,提高高考、中考的增长点。总之,通过对高考、中考的研究,能够提高教学和复习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现低耗、高效的教学理想。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我们的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
进。一是专职教研员的数量严重不足,教研工作中越俎代庖的现象不得不经常发生,长此下去必定影响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由于我区区域面积大,学校布点分散,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学校来自黄埔、白云、增城等不同边远落后地区,尚未形成统一而有效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所以,仅靠现有的五人难以圆满完成区教育局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势必影响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事务性工作和教研员学习、研究问题的时间之间存在矛盾;三是因为教研与督导中心没有一台专用车辆,深入到基层学校(特别是九佛、镇龙片学校)服务、指导受到客观条件限制。
今后的工作思路:根据萝岗区的实际,坚持稳定、调整、创新、发展的方针,坚持教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把课改做实,把教师做强,把教研做大。(执笔:管国文)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
第三篇:萝岗区固定资产处理办法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属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审判、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适用本办法。
经区编制办核定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不适用本办法;划归区国资部门监督管理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以下简称资产处置),是指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产权转移及产权核销的行为,包括无偿调拨、有偿转让、对外捐赠、置换、报废(淘汰)、报损(含货币性资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核销)等。
(一)无偿调拨指国有资产在不变更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二)有偿转让指国有资产以出售方式出让所有权(产权、股权)或占有、使用权,并相应取得处置收益的行为。
(三)对外捐赠指国有资产以捐献、赠送方式变更资产的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四)置换指国有资产在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资产进行等价交换的行为。
(五)报废(淘汰)指根据有关规定或经技术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核销的行为。
(六)报损指对已发生的资产盘亏、毁损、货币性资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以及其他非正常损失等,按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核销的行为。
第四条 资产处置范围:
(一)已停用一年以上,且不能证明确需继续使用或已被新购置具有同类用途资产替代的资产以及其他闲置资产。
(二)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且不适合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按照《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常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表》确定(附表1),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没有规定使用年限或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经技术鉴定确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
(四)单位因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产权或占有、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五)盘亏、毁损、货币性资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及其他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第五条
资产处置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提交资产处置报告(资产无偿调拨的,由调出方提交)和有关资料,按规定权限,属区财政部门审批的,区管委会、区政府直属的各部门直接报区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先报主管部门审核并加具意见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此审批程序适用于本办法中各条款)。属各部门审批的,由其审批后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将资产处置结果集中报区财政部门备案。
(二)区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和权限审核批复或上报。
(三)凡单位价值(本办法中的单位价值均指原值)3 000元以上,没有规定使用年限或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申请资产处置的单位应当委托区财政局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现有鉴定机构无法进行鉴定的固定资产除外)。
1.房屋、电梯、锅炉等国家已规定鉴定机构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2.技术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向主管部门或区财政部门申请报废(淘汰)固定资产的依据。3.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向技术鉴定机构支付的鉴定费用,由委托单位按现行资金渠道在其日常公用经费中解决。
(四)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处置事项,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须报单位主管部门或区财政部门备案,其中资产单位价值400万元以上的,评估报告须报区财政部门核准。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资产处置价格的参考依据。
(五)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经批准后,对资产作出处置和办理处置手续:
1.资产无偿调拨或置换的,调拨或置换双方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其中因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需调拨资产的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到区财政部门办理资产调拨手续。
2.资产有偿转让的,应当按规定采取拍卖、招标等市场竞价方式进行,确实无法采取竞价方式转让的,经区财政部门批准可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当交易价格低于资产评估价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区财政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3.资产报废(淘汰)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淘汰)清理手续。4.报废(淘汰)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委托有资质的拍卖机构公开拍卖或交区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处置。
(六)货币性资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核销以及其他资产处置完毕的,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调整账目。
第六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资产处置,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无偿调拨的申请资料:
1.调出单位填报的《国有资产调拨通知书》一式七份(附表2);
2.能够证明调拨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3.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调拨资产或经国家、省、市、区管委会、区政府批准调拨资产的,须提供有关批准文件;
4.其他需提交的资料。
(二)有偿转让的申请资料:
1.申报单位填报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一式四份(附表3);
2.能够证明转让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3.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经主管部门备案或区财政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评估报告;
4.其他需提交的资料。
(三)对外捐赠的申请资料:
1.申报单位填报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一式四份;
2.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3.其他需提交的资料。
(四)置换的申请资料:
1.置换单位填报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一式四份;
2.置换双方签订的资产置换意向书;
3.能够证明置换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4.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经主管部门备案或区财政部门备案或核准的评估报告;
5.经国家、省、市、区管委会、区政府批准置换资产的,须提供批准文件; 6.其他需提交的资料。
(五)报废(淘汰)的申请资料:
1.申报单位填报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一式四份;
2.能够证明报废(淘汰)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3.单位价值3 000元以上,没有规定使用年限或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提供技术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现有技术鉴定机构无法进行鉴定的,应提供资产近两年的维修记录和维修费用凭单;
4.其他需提交的资料。
(六)报损的申请资料:
1.申报单位填报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一式四份;
2.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等)及产权证明,非正常损失的还需提供公安部门、保险公司等出具的证明以及单位追究相关责任人经济责任的文件;
3.货币性资产损失中的应收款项呆账损失核销,提供下列资料:(1)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对扣除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部分后仍不能收回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2)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且没有继承人的法律文件;
(3)涉诉的,提供已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判定、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或者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4.对外投资损失核销,提供下列资料:
(1)被投资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财产清算报告;
(2)被投资企业被依法关闭、投资期限届满或其他原因导致终止的,提供被投资企业被依法关闭或终止的法律文件、注销或吊销工商登记的证明以及企业财产清算报告;
(3)涉诉的,提供已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判定、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或者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5.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七条 无偿调拨资产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资产在本部门内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调拨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报区财政部门备案。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1.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因撤销、合并、分立、改制、改变隶属关系等原因发生资产产权或占有、使用权转移;
2.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调拨; 3.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不同政府级次之间的调拨; 4.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拨给非行政事业单位。第八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有偿转让资产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第九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捐赠资产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第十条 置换资产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资产在本部门内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置换由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报区财政部门备案。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1.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置换; 2.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不同政府级次之间置换; 3.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与非行政事业单位及个人之间置换。
第十一条 报废(淘汰)资产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超过规定使用年限需报废(淘汰)的资产,由各部门审批,报区财政部门备案。
(二)没有规定使用年限或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且资产单位价值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或一次批量价值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其中资产单位价值3 000元以上的需经技术鉴定)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由各部门审批,报区财政部门备案。
(三)没有规定使用年限或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且资产单位价值在3万元以上或一次批量价值10万元以上(其中资产单位价值3 000元以上的需经技术鉴定)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报损资产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资产单位价值3万元(含3万元)以下或一次批量价值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盘亏、毁损及其他非正常损失,由各部门审批,报区财政部门备案;资产单位价值3万元以上或一次批量价值10万元以上的盘亏、毁损及其他非正常损失,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二)货币性资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在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应当调剂使用。闲置资产在本部门内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调剂使用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审批,报区财政部门备案。闲置资产需要在不同部门或政府级次之间调剂使用的,由各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审批,其中资产单位价值400万元以上的,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区管委会、区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对机动车辆进行处置,需先报区党政办审核,机动车报废需按照区《汽车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办理机动车报废手续。
第十五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区财政部门收齐单位提交的申请资料后,10个工作日内按权限审核、审批或上报。
第十六条 资产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纳入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七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经单位主管部门或区财政部门批准,对资产进行处置并取得处置结果的凭证后,在一个月内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对经区财政部门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仍有向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追偿的义务。
第十八条 单位主管部门或区财政部门出具的资产处置批复文件作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制定资产配置计划、区财政部门安排预算资金以及办理政府采购的参考依据。
第十九条 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健全国有资产处置和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
九龙镇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穗开管办[2004]7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萝岗区2011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模版)
萝岗区2011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1日在广州市萝岗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区长 石奇珠
各位代表:
我代表萝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萝岗区成立以来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这个总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扎实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5年翻了一番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率、涉外税收等主要指标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53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618亿元,年均增长近20%;工业总产值从1608亿元提高到4228亿元,年均增长21.45%;财政总收入从157亿元提高到388.56亿元,年均增长19.91%;税收总收入从146.35亿元提高到316.26亿元,年均增长16.66%;出口总值从63亿美元提高到136.77亿美元,年均增长16.95%;萝岗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2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7%以上,GDP增速2008年以来名列全市第一。高端产业加速聚集,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成功引进了LG等30多个重大外资项目;引进了广东天然气管网等30多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共有661个项目建成投产并释放产能;20家企业入选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30家企业入选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二三产业比例由“十五”期末的79.5:20.5调整为74:26。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的五年。成功引进中新战略合作标志性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总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五年间区财政投入科技发展资金累计达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6倍,带动社会资本超过100亿元;全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67%提高到3.6%。成功申报了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的13个国家产业基地和3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68.35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近2倍;新建了74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13.3万平方米的总部经济区和10.5万平方米的科技人员公寓。科技企业数从2005年的495家增加到1258家,增长1.54倍,引进了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20多个重大科技项目。6家科技企业获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香雪制药等14家企业成功上市,上市企业数从2005年的9家增加到22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各类研发机构从2005年的151家增加到386家,增长1.56倍;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从2005年的9家增加到13家。列入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8名,广州市入选“千人计划”的创业人才全部在我区,占全省总数的42%,区科技领军人才20名;区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10万多人,在区内创业和工作的留学人员近2000人,创办企业700多家。五年间全区专利申请量从248件增加到2206件,增长7.9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从78件增加到1196件,增长14.3倍;专利授权量从142件增加到1196件,增长7.4倍,其中发明专利从16件增加到230件,增长13.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577亿元跃升到1785亿元,翻了一番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6%提高到42%;广州科学城营业总收入达到1900亿元以上,是2005年的5倍,年均增长40%。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广东省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获得广东省2008唯一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奖。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新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编制完成了区域总体发展规划,黄陂、天鹿湖周边、生物岛、九龙镇、知识城等片区以及全区38个村(居)的规划和18个村(居)的“三旧”改造规划。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投资基本建设414亿元,新建、扩建市政道路通车里程145公里,促成广汕公路长安收费站的撤销和广园快速笔村收费站的搬迁,交通出行条件不断改善。萝岗新城36个重大项目已基本完成34个,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少年宫、岭南医院、羽毛球和网球中心,一批大型文体、教育和科技设施投入使用。建成香雪公园、创业公园、植树公园等6个公园,推进主干道6.2万平方米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绿道141公里,五年新增绿化面积超过57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72%,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1%,人均公共绿地达21.29平方米,获得省政府授予的“林业生态区”称号,天鹿湖森林公园被评为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五年间,全区污水处理厂从3个增至8个,污水提升泵站从8座增至16座,截污管网从301公里增至568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从6.1万吨提高到3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区和建成区污水截污处理均达到排放标准,提前完成河涌整治任务,夺得广州市治水工作金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累计依法清理收回闲置用地42.6万平方米。节能减排成效突出,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69吨标准煤削减到2010年的0.546吨标准煤,下降20%;化学需氧量从2005年的10484吨削减到2010年的749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1289吨削减到5872吨,年均削减率分别达6.25%和11.32%,2009年总量减排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创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顺利通过“国检”,在2010年全市开展的8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4次获得第一,总评成绩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圆满完成了赛区亚运筹备和亚运篮球比赛的各项组织工作,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举办的21场亚运篮球比赛共吸引观众29.4万人次,区内18家涉亚食品药品供应和运输企业顺利完成了亚运食品药品保障任务,3100多名志愿者在183个服务岗位上开展亚运城市志愿服务。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130多亿元,基本建立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累计投入2.7亿元,建成了“村村通”公路150公里,解决了20万人的出行难题;完成九龙镇16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约5万人饮洁净水的难题;完成25个村的“村村亮”工程,改善了村容村貌。推进了30所学校、幼儿园的新、改扩建工程,引进了450名优秀校长和教师,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70%在公办学校就读。高考总上线率从2006年的48%(全市倒数第一)跃升到2010年的97.95%,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中考成绩从2006年的全市末位上升到2010年的全市平均水平。构建了有效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村(居)卫生站减免收费,2010年减免诊金、挂号费110万元。4700多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免费检查,分流乡村医生152名,启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三级文化设施网络,街镇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全区58个村(居)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群众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每个村(居)有一个标准灯光篮球场和一条健身路径。对口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明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民生福利不断增进的五年。五年间,成功推荐就业6.34万人,其中户籍人员2.72万人;建立了5个市级创业示范基地,累计自主创业人员2986户,带动就业4300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1.4%,特困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率达100%。城乡居民增收明显,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93元,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62元,同比增长11.1%。完成“惠民安居工程”低保困难群众危房改造665套,并全面启动了120套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以下农村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成功实现了社保政策城乡居民全覆盖,保障标准显著提高。5年间,城镇低保救济标准从300元/月提高到410元/月,农村低保救济标准从180元/月提高到335元/月,农村散居五保供养标准从206元/月提高到469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65元/人•年增加到340元/人•年,住院报销最高封顶额从7000元提高到10万元,平均住院报销比例达43.18%,2010年为全市最高。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五街一镇6个综治信访维稳中心、58个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十一五”期间各类安全事故数量、死亡人数等指标年均下降约8%,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等指标逐年下降3%左右。夏港街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全面完成了亚运安保工作任务,实现了平安亚运“六个不发生”目标。“十一五”期间刑事案件立案数年均下降13.6%,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由2006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98.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五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人口计生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2007年从省三类地区晋升为二类地区,2008年晋升为省一类地区,2009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残联工作成效突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推进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工作。公安分局、司法局等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武装部、共青团、妇联工作卓有成效,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外事以及文联、慈善工作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增创体制新优势的五年。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定期向区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3件、建议380件,办复率达100%;共办理政协提案297件,办复率达100%。依法行政成效显著,5年共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112项,获得全市依法治市“四五”规划综合考评第一名。完成了全区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清理工作,总精简率达到56.51%。在2009年广东省市、县两级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中,我区总体绩效指数位列广东省区县级政府评比第一名。2008—2009全市政务公开考评中名列各区(县级市)第一名。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5年间,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202亿元增加到488亿元,增长1.42倍;净资产总额从34亿元增加到164亿元,增长3.82倍。强化公共财政职能,仅2010年区财政就投入10亿多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投入3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104亿元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投入2.4亿元作亚运专项经费,财政杠杆和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全区145个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初步建立起完整的财政投资管理监督体系。农业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试验取得突破,已实现近1000亩土地集体流转。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期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共完成了17个行政村的“村改居”工作,启动7个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首家由专业社工参与建设的社区家庭服务中心“联和一家”正式投入运营。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保税区成立了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酒类交易中心,2010年进出区货值从42.12亿美元增加到126.74亿美元,同比增长97.8%,是2005年的3倍。
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依靠全区干部职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为群众、为企业,在以下六个方面推进了工作,积累了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当好“首善之区”排头兵。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创业精神大讨论,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开拓了思路,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统筹利用资源,努力增创优势,走“效益高、结构优、创新多、用地少、能耗低、生态好、惠民实”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我们敏锐把握、牢牢抓住《规划纲要》实施和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办成了一系列打基础、谋长远的大事。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全面启动,将引领广州开发区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实现了行政服务中心的搬迁,拉开了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发展的框架。基本完成生物岛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招商引资和发展生物产业的条件。设立了保税物流园区,促进了园区功能优化。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并兑现扶持政策,一企一策、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化危为机,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越。
二是始终坚持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我们适应开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着力推动开发区建设形态从工业园区为主向科技工业园、生态型新城区转变,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探索开放型创新之路,努力将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自主创新优势。按照汇聚高端产业、聚集高端人才、提供高端服务的战略思路,着力打造“两城一岛”自主创新核心组团。大力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了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器、总部经济区、公共技术平台和生活配套设施。制定完善了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完善了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满足科技创新多元化融资需求。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了人才政策体系,按照构建“人才金字塔”的目标,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213”工程、百名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千名骨干人才计划和万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计划,建立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区和高层次人才协会,畅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交流的渠道。
三是始终坚持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着眼长远发展,强化项目的支撑作用,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启动实施“三促进一保持”十大重点工程,以严密的节点计划和强有力的督办确保了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进入《规划纲要》和省市重点项目盘子,获得了上级的政策支持。实施“提升开发区制造、推动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发展战略,针对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总部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出台专门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产,促进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以总部经济区、金融创新服务区、服务外包园区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引进了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完善了企业筹建和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加快企业筹建进度,确保了新引进企业尽快释放产能。
四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优化宜业宜居城市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产值税收,也要优美环境。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我们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围绕建设广州东部山水新城的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优化提升全区393平方公里地域规划,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保持原有生态系统,注重显山露水,以“山”展示新城的秀美,以“水”彰显新城的灵性,以“绿”提升新城的品位,以“林”凸显新城的特色,真正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打造一个美轮美奂的新城区。我们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公共服务中心区、文化教育园区等功能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商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等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道路交通先导,打通了与市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区域各组团之间交通联系更加便捷。编制实施了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促进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排污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建成了一批城乡绿道、生态公园,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推进水环境、人居环境和大气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任务。
五是始终坚持民生为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在行政区成立之初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我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了农村和社会事业投入,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集体经济发展等民生问题,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开发区、萝岗区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科学发展实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科学发展难题,靠改革创新的举措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开展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试验,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自主创新体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对外开放体制、建设“两型社会”机制和统筹城乡发展体制等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开发区与行政区“统一领导、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使开发区与萝岗区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发挥。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对区直部门和街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强化对街镇工作的量化考核,在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同时,推动激励措施向街道、镇倾斜。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与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广州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东部山水新城建设。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发展经验,在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知识经济等方面先行先试。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和廉政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收获了重大成果,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初步探索了具有开发区、萝岗区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积累了转型升级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十一五”发展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我们要坚持下去并用以指导“十二五”发展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萝岗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和支持给力,归功于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归功于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在此,我谨代表萝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萝岗区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支撑创新的高端人才等核心要素集聚不足,能够占领国际产业前沿、引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较少,缺乏具有较强内生性、创新性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集群;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低,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项目储备不足;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增大,进一步节能降耗难度很大;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资源、资产利用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商贸居住等生活配套不足,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措施,切实改进工作。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步伐日益加快、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复杂环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统筹兼顾,着眼于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全局,在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东部山水新城、广州重要的创新中心和综合性核心城区的进程中,进一步强化创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区功能,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萝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根据广州开发区党工委、萝岗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萝岗”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推进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建设,更加突出绿色增长,优化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更加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模式试验,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萝岗、低碳萝岗、健康萝岗、幸福萝岗,努力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做出更大贡献。
——“创新萝岗”就是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充分发挥“两城一岛”核心组团的创新载体作用,营造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吸引和培育大批科技创新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成为珠三角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中心,迈向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低碳萝岗”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节能降耗,探索低碳城市建设新路子。我们要构建绿色发展框架,发展低碳经济,率先构建低碳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低碳产业集群;全面推行低碳建设,形成广州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营造低碳型宜业宜居环境;加强低碳社区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积极倡导低碳新生活,“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和碳排放量降幅全面达到市下达的指标,率先建成低碳发展示范区。
——“健康萝岗”就是提高健康意识、解决健康问题、促进和保护居民健康。我们要坚持以人的健康为本,健全促进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理念,使群众少生病,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十二五”期末,千人病床数达到4张,新农合平均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0%,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岁,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0%。
——“幸福萝岗”就是以人民的幸福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各方面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以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力争社会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区经济实力和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的领先地位,成为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争取主要经济指标5年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5年达到3000亿元并力争提前实现;萝岗区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宜业宜居、创新引领的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广州东部重要的创新中心和综合性核心城区,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为到2020年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化城市格局、现代化社会事业和政府公共服务架构奠定基础。
三、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会议暨萝岗区委一届十二次全会关于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准确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充分发扬“敢想、会干、为人民”的亚运精神,进一步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力争达到17%;财政总收入增长15%;狠抓重大项目引进后续工作,引进内外资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和碳排放量降幅全面达到市下达的指标;萝岗新城商业配套和服务功能明显改善,中新广州知识城起步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与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以起步区开发建设为重点,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早日见成效。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污水处理系统、供水、供电系统、信息网络、电力主干网、人工湖、消防站、河道整治和景观水体、共同管沟、生态绿廊和休闲绿道等10多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知识大道、永九快速路、东部快速路等快速骨架路网和内部主要路网的建设。按照时间节点计划,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协调推进地铁、轨道交通线和机场东延线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实现平安征地、和谐建设。实行严格的法律约束,坚决打击违法抢建和违法占用土地的“两违”行为。
全力推动规划报批工作。积极跟进知识城起步区项目核准,完成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工作。争取将知识城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知识城起步区纳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的报批工作。争取完成知识城地方立法工作。在知识城设立创新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改革试验区。组建合资公司全面负责知识城开发建设。
大力促进项目落地。积极落实用地指标,做好土地出让工作。明确具体目标和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在谈项目的入驻落地。紧紧把握在知识城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争取更多用地指标。拓展国际招商网络,启动全球招商,努力引进更多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高端项目。延伸招商引资工作链条,从项目谈判、签约、报批直到破土动工全程跟进,年底前启动建设10个以上项目。借鉴先进国家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编制知识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作为知识城科学发展的指南。
高标准推进安置区建设。做好安置区规划,力争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完成南、中、北安置区首期建设。探索安置区房屋产权商品化新模式,实现居民房屋物业化管理。加快建设邻里中心、国际学校、家庭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探索混合居住新模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探索物业置换的新型征地补偿模式,提高居民实际收益。做好安置区建设的宣传工作,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全程监督安置区建设。
(二)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LED、文化创意、物联网三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一批央企龙头项目落户我区。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在民间资本准入和民营企业融资、用地、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民营企业,重点扶持100家民营企业。引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和科技研发机构超过300家。完善生物岛项目进驻条件,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今年要有20个项目入驻筹建。加快引进总部经济项目,支持现有企业提升为区域总部,新引进10个以上重大总部经济项目落户我区。加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等现代服务业基地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商贸、旅游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业,做大做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和国际食品展示中心。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全年完成企业筹建投产超过55家。完善“一企一策”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产值大户”、“纳税大户”、“增幅大户”和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对产业发展有引领性的企业,特别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个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30家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22家上市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争取广州高新区列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企业筹建中的问题,促使LG8.5代液晶面板、金发科技碳纤维等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增资扩产,全力协助宝洁、箭牌等企业项目增资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翟洞等重点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和土地平整,加大处理闲置用地力度,推动全区39家企业70万平方米闲置厂房重新利用。加快推进九龙工业区历史遗留项目的清退工作。大力推进科城、庙岭等变电站和筹建企业永久用电工程建设。继续发挥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企业联系机制、支柱产业行业协会等互助平台作用,及时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建设人才强区。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213”工程,力争全年新引进领军人才15名以上。开发建设面向全球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行业协会、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沟通联系平台。积极开展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人才交流合作,办好“开萝人才讲坛”,引进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整合区人才、劳动力中介资源,加快建立区人力资源市场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出台本地的人才培养政策,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三)以“三旧”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萝岗新城。
大力实施“三旧”改造。要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在“三旧”改造前期基础性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区上下要形成合力,尤其是街镇和职能部门也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确保完成23条村居的测量、规划、报批等方面工作,年内启动萝峰、萝岗、长平、暹岗、黄陂、华沙、山下、笔岗、刘村等社区的改造工程。推动闲置、低效用地节约挖潜,探索通过土地回购、物业置换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用地。全面推动房地产开发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掀起萝岗新城建设新高潮。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完善萝岗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规划方案,打造串连“天鹿湖-科学城-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教育园区”的休闲与服务轴,实现萝岗中心城区“北生活,南生产,东文化,西休闲”的总体格局,强化萝岗中心城区行政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四大功能,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萝岗板块。继续推进开发区西区优化升级工作。按照服务便民的原则,引进高水平国际知名大型超市、大型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及国际知名品牌专卖店、专业店,新建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九龙中心区综合批发市场,新建黄陂和东区等肉菜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完善的餐饮服务、娱乐设施等,加快构建东部商业中心。
完善道路交通路网。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为先导的公共交通体系,协调推进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地铁五号线东延段、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二十一号线东部新城线、穗莞深城际线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广汕路快速化改造、广深高速大观路出入口改造、珠吉路吉山村路段拓宽及与广园东互通式立交完善工程、云溪路西延长线建设工程、西区保税区与东区开创大道连接工程,进一步完善对外道路系统。争取市的支持增加2条以上公交线路。
打造绿色低碳萝岗。学习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实施森林围城工程,大力推进城市绿化景观和碳汇林建设。巩固和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果,重点加大村(居)污水治理工作。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强化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设余泥渣土的排放监测与管理。强化气象观测基础,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实施办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化发展。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建筑工地全面推行节电等专项节能管理,率先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区。
(四)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努力建设幸福萝岗。
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启动新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社区文体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二是启动萝岗中心区幼儿园和九龙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三是完成组建国际网球学校,新建一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四是全面完成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五是中山大学岭南医院投入使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启动夏港、东区、萝岗街独立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六是启动区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民政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知识城安置区首期建设,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七是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和技能人才实训鉴定基地;八是启动萝岗客运站建设,继续完善公交线路;九是完成各街镇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十是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我区对口援建从化市鳌头镇11个村和兴宁市三镇19个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务必按时完成,决不能拖市的后腿。要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做好对我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19条村和贫困户的扶贫工作,落实责任分工,确保两年完成。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基本完成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做好市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工作。引进和培养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改革完善校长和教师考核机制,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制订实施《萝岗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制订社区学院调整方案,优化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试验区。
着力建设文化强区。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健全基层文化设施网络。深入挖掘萝岗历史文化底蕴,继续办好“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禾雀花旅游文化节”、“荔枝文化节”等特色文化节。基本完成玉岩书院、钟氏祠堂等建筑的修缮工程,妥善保护历史文物。加快华峰寺周边环境改造,为古寺的重建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区、街(镇)、村(居)三级文艺团队体系,打造专业文艺团体。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名村名街。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度,力争在广州创文测评中保持领先。办好跨国企业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中西交融、开拓创新的特色文化名片。
努力打造健康萝岗。制定健康萝岗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开展新农合在村(居)卫生站就诊按比例报销试点。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带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改革。加强护理人员和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爱卫工作。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建设一批群众体育设施,丰富群众体育生活。依托三大体育场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支持引进和举办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积极发展竞技体育,认真备战广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强化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企业职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与产业升级的政策,建成广州高技术人才实训基地萝岗分基地。完成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区自主创业示范街和创业基地建设水平。深化校企合作,规范职业中介与劳务派遣市场,大力培育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出台区级创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引导企业主动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率和覆盖率,加强企业员工人文关怀,推进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新农保全覆盖,鼓励和引导未征地农民按月缴费参保,确保60岁以上农村居民全部领取基础养老金。落实九龙镇退休乡镇企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解决方案,妥善处理好街道征地历史遗留社保问题。完善困难外来人员临时救助机制。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和职工各项社保参保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价格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全过程安全生产监管,督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集中开展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事故的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事故预防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建设,更加注重贴近基层、源头化解,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解机制,开展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和维稳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制度,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快速、有效处置。完善出租屋和流动人员基础管理制度,做好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
加强平安萝岗建设。总结运用平安亚运成功经验,积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严密防控、重点整治,完善网络、打防结合,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治安局势平稳可控、持续向好,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总量下降,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重点场所治安管理,推进“人屋车场网”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确保五街一镇全部达到平安街镇创建标准,9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平安社区(村)创建标准。
促进发展农村经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以集约、高效、生态、休闲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盘活集体自留用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程,全面完成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工程。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和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快天鹿湖森林公园建设,继续推进万村绿工程。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和纠纷调解机制。认真做好“三防”工作,开展全区水利普查,重点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其他各项社会管理。加强防灾减灾,提高气象、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大公益法律服务力度和法律援助。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移交我区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认真做好统计、档案、保密、文史、修志等工作。
(五)以创新发展模式试验为突破口,推动各项改革先行先试。
全力推动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改革完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规划和建设好街道社区“五个一”工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小公园、一个社区医院、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五街一镇7个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以街道为主体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参与、平等竞争的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
创新工程项目代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整合工程管理资源,培养造就业务能力强、专业覆盖广、管理能力规范的建设管理队伍。推进实施代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财政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新模式。研究制定以投资管制为重点、好快省安廉并重的建设(代建)单位绩效考评及管理办法。
构建简政强镇强街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关于简政强镇强街事权改革的方案,理顺区、镇(街)的责权关系,扩大镇(街)的管理权限,优化镇(街)领导职数和职务配备,强化管理服务能力,加强镇级财力保障,构建监督问责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街镇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机制,完善街镇违法建设奖惩激励机制。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管执法和综合管理力度,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根据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部署,联合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在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共同推进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加快推进东部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建设。
(六)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核心,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报告重大工作事项,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制定实施法治政府五年规划,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水平,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制度建设的渠道。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健全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行重大事项决策社会风险评估。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评议重点考核和行政复议工作。
做好区、镇政府和村居换届工作。根据省、市的时间部署,认真完成区、镇政府换届工作。改进和完善考察办法,把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换届考察工作中。推进班子配备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大力选拔年轻优秀干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活力。引导干部从大局出发,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严把干部工作程序,确保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严明换届纪律,营造良好的村居“两委”换届环境,切实维护民主制度和基层稳定。选好配强村居“一把手”,使之真正代表群众利益,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加强廉政和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机制作用。继续抓好建设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土地领域专项整治、“三公费用”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认真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落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范决策行为。不断完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建立严格的抓落实机制,切实提高执行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网络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系统建设,深入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推行行政管理模块化,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大力建设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做好区长专线等民意反映和收集处理工作,深入开展明查暗访、专项督查和社会监督活动,推进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建设,拓宽电子监察领域,促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督查督办,强化责任追究,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承继“十一五”的辉煌,开创“十二五”的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萝岗区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创新萝岗、低碳萝岗、健康萝岗、幸福萝岗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关于广州市萝岗区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广州市萝岗区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为加快实施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开发区基础上,整合周边农村地区,设立萝岗区,管辖面积393.22平方公里。下辖夏港街、萝岗街、东区街(东区网)、联和街、永和街、九龙镇5街1镇,共30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区常住人口23.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27万人。流动人口30.1万人。自罗岗镇纳入广州市萝岗区以来,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大量的工厂进驻,密集的外来人员前来务工。正所谓,“路通,则财通”。开发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工厂、各自然村周边进行了道路的规划及建设。现以罗岗社区道路建设为例子,分析该社区辖内的公交状况:
一、罗岗社区交通基本状况
城市建设投入大,转型升级促发展。我区的城建投入从2006年约47亿元,2007年约70亿,2008年约80亿元,到2009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3.22亿元,3年累计约完成财政投资建设资金25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区完成财政投资建设资金400亿元,将比“十五”增长四倍。我区城市建设既有基础设施又有城市功能;既有新区开发又有老区升级;既有生产力创新载体又有环境治理工程的强势推进;科学城的建设也由南向北逐步展开。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建设工作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城建设速度快,三年建设显成效。萝岗新城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从2007年开始启动建设,我们按照“一年夯实基础开好头、两年强势推进建骨架、三年基本建成出成效”为指导方针,强势推进36个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行政服务中心区、文教园区、总部经济区三个区域。目前已有22个项目相继完成或即将完成,新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其中行政配套建设项目如行政服务中心、凯云楼(会议中心)、凯通楼(市民服务中心)、凯达楼(综合执法大楼)、110社会联动指挥中心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群众办事提供了
良好的平台;经济配套建设项目初露峥嵘:已完成总部经济区建设13.27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11.06万平方米,孵化器38万平方米,完成科技人员公寓项目建设10万多平方米,标准产业单元18万平方米正在加速推进,这些项目的相继完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双提升”创造了优势条件;文体卫及亚运场馆建设高标准推进。其中,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NBA球馆)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符合NBA标准和AEG最低规格的篮球馆,也是我区城市地标建筑,将大大提升广州大都市形象;广州国际网球中心按照WTA最高赛事国际标准进行建设,并于去年9月成功举办了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州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是国际羽联在全世界指定的第二个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场馆,即将投入使用;萝岗中心医院是我区与中山三院合作建设的“三甲”标准医院,即将于年内建成。社区辖内共有主干道开创大道1条,全长3000米,途径的公交汽车有10条线,开创大道为4车道,对车辆的疏导能力强不会造成塞车现象。次干道共有6条,开达路全长1400米,香雪路全长1100 米,玉中路全长全424米,新桂路全长1500米,荔红路二路全长907米,开泰大道2300米。村道共有5条,萝塱路1500米,笃学路1100米,三级地街270米,罗岗公路街264米,萝格路410.荔红路是罗岗社区的中心,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私家车的增长,以及荔红路的餐饮事业、零售的繁华发展圈,导致罗岗社区中心荔红路的交通状况日渐恶化,时常发生机动车拥堵现象,行人、非机动在人行道路上混行,交通状况比较混乱。
二、原因分析
(一)机动车通行能力不足。
荔红路为2车道,外加2米的停车位,影响机动车通行能力。公交车也没有停靠站,由于人车混杂等原因,不愿或者不能进站,只能停在马路中,使后面的车辆不能通行造成塞车。
(二)非法营运现象严重。
五类车(四轮电动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车、拼改装报废车)、电动自行车非法营运现象严重,而且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外地出租车、蓝牌面包车,招手即停,特别在荔红路环岛周边各类非法营运车辆停靠等客导致该路段塞车,还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三)道路违章现象较多。
乱靠边停车,阻碍车辆通行,随意调头,胡乱切线,出租车尤为典型;非机动车、行人不遵守交通秩序,随意横穿马路。
(四)缺乏非动车道。
由于没有设置专门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困难,逆行车道、走人行道或改走机动车道。
(五)停车位严重不足。
市场、商店周边停车位置不足,没有停车场等配套措施,导致车辆停在马路中间,严重影响车辆通行。
三、对策及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建设港湾式公交车站,减少因公交车进站导致的堵塞。
(二)在马路中间或两边设置护栏。既可防止车辆随意调头,又可防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穿行。由于荔红路是商业街,设置护栏时可多留几个路口,多设置几条人行横道,方便群众过街和购物。
(三)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加大对“五类车”、电动自行车、外地出租车、蓝牌面包车非法营运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同时,加密区内小公交班次,优化公交路线,给群众提供正规、方便的出行和接驳条件。
(四)加强对人行道的管理。根据市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规范经营活动,杜绝乱摆卖行为,避免因摆卖造成交通拥堵。
(五)在荔红路周边设立停车场,解决周边停车难的问题,从而根本上解决上下班高峰期等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