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郭汇莹同学的情况
郭汇莹的情况
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第一节课是数学课,8:35下课,8:37分(从李校长办公室看的监控录像)郭汇莹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谎称头疼骗门卫私自离开学校,在这次之前,她已经出现过两次这样的情况,(五年级以前)老师发现后及时报告给学校,我和李校长随即到滨河公园和彩虹桥寻找,结果没发现郭汇莹,然后我又到学校附近的居民区找,结果还是没找到,直到中午放学,我又在她家附近等候,看她是否中午回家,可她还是没回去,中午我没回家吃饭,我又在我爱人的陪同下去车站寻找,等到下午上课后,我又和谷校长去滨河公园沿河岸寻找,结果没有,我们又去了交警大队,想看路口的监控录像,他们没让看,我们又火速去了公安分局,在那儿看了20多分钟的录像,结果也没发现她的踪影,最后我们又顺着学校北面的各个胡同找,也没结果,到了学校后就等家长的消息,一直到晚上5:44分,家长给我打了电话,说孩子走到白沟去了,悬着的心终于撂下来了。10月21日早晨,她们母女在教导处经过李校长的询问,她当时说想去景中山玩玩儿,最后迷路了。通过询问知道孩子表面挺老实,可她思想复杂,最后校长让家长回家跟孩子问个明白,到底孩子怎样想的,跟孩子沟通沟通,把问题弄透,才能解决,于是她们娘俩就回家了。下午第一节品德课我和刘桂香一起上了一节班会课,针对郭汇莹的表现,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出自己以后如何去做,并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同学们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10月24日早晨她们母女再次来到学校,我让郭汇莹写了保证书,让家长在保证书上按了手印,再出现此类情况与学校和老师无关。
2011年10月24日晚8:00 写于家中
付怡宁的情况
2011年10月24日,付怡宁和她父母来学校,我罗列了她在学校的不良习惯和做过的错事(我交给了李校长):每次期末考试后的返校,她从不返校,也不请假,家长座谈会家长一次都没参加过,没有和老师沟通过。另外她总是与其他班的男同学(王建、于海翔等)混在一起,挨了打找老师,晚上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学校逗留,回家不拿书包,作业在老师留之前先抄好,上课影响同桌学习,老师批评,她嬉皮笑脸,运动会期间顺着操场绕,且听着MP3,做值日从不好好做,不让骑自行车她偷着骑,总之孩子无视学校纪律,其实这个孩子本不应该在这上学,不符合在这上的规定,在谷校长的调解下我不得不让她重返课堂。
第二篇:小组体验式培训郭莹
白桑小学小组体验式培训研讨学习心得
白桑小学郭 莹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组体验式培训研讨,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使得我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非浅,深受启迪。通过观摩对“小组合作”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提供了生动的样板。现就学习的点滴体会及自我认识汇报如下:
一、小组文化建设教师生动的表现,多才多艺的展示让“课堂”灵动。
1、严谨的时间观念为课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础。以小组为单位在5分钟内思考、讨论小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组号、组徽、组歌等,3分钟的书写,调动了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的书写都非常的漂亮、规范富有创意,小组文化丰富多彩。
3、各小组的展示充分到位富有新意。主持人以抽签的形式选择小组展示的顺序体现了公平性,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别是才艺展示更是精彩纷呈。如:歌曲演唱、情景剧、乐器表演、三句半等都体现了小组的和谐和凝聚力。
二、学习形式与内容相一致,充分体现“体验式”培训特色。以导学案为载体做到了“三明确一指导”:
一明确学习的目标。
1、通过学习《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立与建设》学习材料,能够解释并说明小组划分的基本原则和划分依据 ;
2、通
过阅读学习材料和参与课堂体验式培训,能够独立操作并完成班级小组的建设;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加强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和具体办法。
二明确学习的时间。独学时间大约20分钟,解决导学案上所有能够完成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中的疑问的内容,用时大约10分钟。
三明确学习形式。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完成本导学案上的问题。注重学法指导。小组长负责组织并得出讨论结果,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做好展示及点评准备;小组成员把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思考与感悟,及时整理在导学案的右侧的“学习笔记栏”里并与大家分享。
组员间的展示和争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总结展示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在小组建设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注意每一个细节,让小组学习真正为高效课堂“效力”,我想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会有一个大的进步,让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我们真正进入课改的春天!
第三篇:郭佳同学先进事迹
郭佳同学先进事迹
郭佳,女,22岁,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06级2班学生。思想健康、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该生自从大学一年级起担任学习委员,塌实、责任心强、能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以身作则。在同学中有很高威信,同时也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不仅在学生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政治思想和文体活动等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成绩。
一、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该生平时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该生思想健康、活跃,常常能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班级学习委员,该生认真组织好每周四下午的学习交流,能带动大家积极向上的去努力学习,得到一致好评。大学入校后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的准则来评价自己,大二期间组织关系已经正式转为预备党员。
二、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在工作上,该生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不利用学习委员的职权为自己谋利益。平时努力做好班级教学双轨考勤工作,在学习中时时刻刻帮助同学。不仅能积极完成好各项工作,也能积极主动的协助其它班干部做好班级工作,而且从不拖拉,一直都是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去做好每一件事。作为班干部,虽然在班级和学生之间难免会引起一些矛盾冲突,但是她总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学习、班级工作两不误。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目标明确,自入大学以来一直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刻苦学习,努力务实,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大二一年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523)、六级(481)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等。参加学院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帮助系上的老师准备学生实验,进行配药品、准备实验仪器等工作。在11月份赴兰州代表我院参加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甘肃赛区决赛,获得优秀奖;同时又在2009年9月获陇东学院“三好学生”称号,2009年11月获国家奖学金。在2010年考研中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取得380的优异成绩,现在正准备复试。
三、课外实践和发展
在校期间多次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比赛和竞赛。在此期间由王鑫副教授指导撰写的《子午岭油松林灰褐土生化特征及保护有机碳能力分析研究》参加由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学联联合主办的陇东学院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并报送至甘肃省参赛。同时利用各假期时间自办补习班,担任家教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该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同时她又给自己定下了更远大的目标,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认为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一如既往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真话、办实事,不求轰轰烈烈,唯求踏踏实实,力争做一名对社会有益,工作出色的优秀大学生。
第四篇:郭鑫碳汇绿色希望
郭鑫:碳“汇”绿色希望
林业碳汇,这个大多数人还略感新鲜的词语,是来自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的“90后”藏族大学生郭鑫目前醉心其中的事情,他摸索出的“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已在我国多地推广,他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已被当地政府采纳,他撰写的商业计划书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这个昔日在灾区失去亲人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低碳达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报、服务社会。
“苦难与成长”——大灾后种下了感恩种
每一个人都只有经历一些苦难,才会有所顿悟,获得成长,5年前的那场汶川特大地震带给让当时刚刚上初中三年级的郭鑫失去了外婆和爷爷,面对着曾经生活的美好家园变成一片废墟,心灵的痛苦深深折磨着这位不满16岁的少年。然而,大灾之后出现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却在这位少年的内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无数自愿前来的志愿者,成堆汇集而至的物资,还有可爱的连续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叔叔,都让这位刚刚经历灾难、失去亲人的少年,内心涌动着股股暖流。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面,他认识到要是没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要是没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像自己这样的灾区人民很难从地震的阴霾中走出来。他暗暗下定决心: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回报别人。
在那时种下的感恩的种子,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枯萎消逝,反而落了地,生了根。地震之后上高中的郭鑫,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建团队,调查灾区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走访、问卷、座谈,先后调查超过1000余名重灾区学校学生,撰写超过10万余字调查笔记,形成了一篇高质量心理调研报告,获得市级学生社会实践特等奖。他说,我现在有多大能力,我就做多大的事情,只要能帮助他人,汇报社会,哪怕事情很小,做起来很累,我也要做,因为别人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
“一线调研,坚持不懈”——在艰苦中摸索最好的模式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郭鑫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进了大学,郭鑫想要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不但没有改变,反倒愈加强烈。在他看来,接受高等教育的自己,能够运用所学,能够更大的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了。郭鑫在入校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份介绍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材料。他看到这些地区的农民因为退耕还林,被迫放弃以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在郭鑫看来,这些为生态环境牺牲了自身的利益的农民兄弟,需要有人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生存发展做出努力,而他自己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为了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他开始奔波在去农村调研的路上。刚刚开始调研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北方农村的情况,无数次被当地居民赶出来,被受访者恶言相向;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坐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流下了疲惫和委屈的泪水。调研的条件也极其艰苦,因为经费的紧张,很多次在调研地,5、6个人挤在一间房里面,郭鑫很多次都在桌上合着衣服睡去。但煎熬过后,换来丰硕的成果。郭鑫和他的团队掌握了所调研地区大量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为改变这些地区农民的生存状态,带来巨大的帮助。
根据掌握的资料,郭鑫发现这些退耕还林林地大部分都符合国际碳汇林标准,即使不符合,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达到标准。同时,通过相关资料和后期的走访,发现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正因为碳排放超标,遭到欧美国家各种形式的排挤,大量碳关税外流,而根据国际规则,超标部分可以通过碳汇林的方式加以抵消。郭鑫发现,通过种树农民和出口企业的互动,就可以把本来就大量外泄的碳关税,截留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反哺给农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况。
这样的发现,让郭鑫感到极大的振奋。郭鑫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在计划资金的资助下,郭鑫和他的团队开始将这一发现进一步细化。郭鑫在汇报社会这一强大的信念的支持下,反复的将自己之前采集到的资料和最新形成的理论成果进行比对、修正、再比对、再修正。在历经了近2个月的艰苦摸索之后,提出了“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
摸爬滚打,不改初衷——让模式服务社会
模式的提出,没有满足郭鑫汇报社会的信念。在他看来,一个纸上的模式,对改变种树农民的生存状况所能起的作用极其有限。在导师的建议下,郭鑫和他的团队,选定了之前的调研的河北邯郸邱县作为自己模式的第一个试点基地。
为了让第一个基地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作为文科生的郭鑫,硬是自学了大量的植物学知识,和自己的团队一道,将国际认可的碳汇林标准引进,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技术标准。而这套技术标准,在之后的实际操作中,被证明既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郭鑫和自己的团队一道,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民传授相关技术,始终保证技术标准的真正落实。同时,郭鑫还积极联系碳汇的买家,短时间内在江浙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渠道,为种树农民能够早日获得收益,提高收入创造条件。在基地建设的那些天,正如团队其他成员所说的那样,他就算前一天忙到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也会很早就精神焕发的出现,快速地投入工作,解决各种基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既然应该做,就要把事情做好,这样才对得起那些曾经不远万里来帮助过自己的人。
试点基地最后以惊人的成绩汇报了这群热血青年。基地所涉及的家庭,一年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当地的各种配套建设也日趋成熟,整个试点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同时,在郭鑫的努力下,南开大学也在当地建立的学生基地,长期为当地输送各类人才,帮助当地可持续的发展。
基地的成功让郭鑫渐渐有了自信,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抱着帮助人的想法,郭鑫把自己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以及邯郸试点的情况,整理成了一份内参,报送给了相关的部门。他希望,他的模式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在他政策建议提交之后不久,郭鑫和他的团队收到了江西省林业厅的邀请。当地亟待转变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和扩大森林覆盖率,希望郭鑫的团队,能够用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林业转型。郭鑫和他的团队,在政府的支持下,走访十余地,在依据江西实际的情况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提出了组织建设、市场机制、流动渠道、国际化策略等若干建议,部分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被他人认可,被用于社会服务,郭鑫感到无比的欣慰。
去年年底,郭鑫还回到家乡,在家乡推广自己的模式。他说:家乡灾后重建以来,为了稳定地质,很多地方都只能种树固土,要是这些地方的农民,能靠自己的模式,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就实现了。在一过程中,他加入了四川环境交易所,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为交易所推广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同时发挥自己所长,为主管部门撰写相关政策建议。尽管所做的事情非常微小,所能起的作用也不大,但他觉得就这样做好一点一滴,最后能够对改善别人的生活有帮助就够了。
心怀天下,披荆斩棘——用创业带动市场
科研和公共咨询的成功,也还是没有让郭鑫满足。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林业碳汇,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让广大的农民在短时间内受惠,要想大规模的推广,还离不开市场的力量。在一想法的指引下,郭鑫选择了创业,想通过创办一家能够盈利的社会企业,在直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碳汇产业中来,让更多的人受惠,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的回报社会。为了让自己的模式更好地转化成创业实践,郭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攻读商学院的第二学位。这一选择意味着郭鑫本来就不多的课余时间更少了,每一天除了学习好本专业,做好调研,改进自己的模式,还要攻读商科方面的书籍。巨大的压力下,郭鑫还是顺利地撰写好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他为自己的公司取名探元,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探索第一,带动整个行业,帮助更多的农民改善生活。这份计划书,获得了巨大成功,在2012年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郭鑫也成为创赛以来年级最低的金奖团队队长。同时因为科研和创业方面的突出成绩,郭鑫也获得了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和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点滴公益,用真情回报社会
突出的成绩,并不是郭鑫最关注的。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到别人,自己能够回报社会。郭鑫说,其实贡献的大小并不重要,服务社会的心才是最重要。郭鑫在学校,除了用自己的成果服务社会之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他是中国注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同时在天津大运会期间,作为快擦员,在排球项目中,服务比赛。他说不管事情是大小,只要自己所作所为对这个社会有利,自己就该去做。
现在,郭鑫还担任学校一个社团的主席,而这个社团就是旨在促进更多的同学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努力,为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做贡献。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行动,服务社会。(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郭鑫,男,藏族,中共党员,四川省阿坝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同时攻读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曾任政府学院党支部负责人,创业类社团主席;最早提出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先后撰写1篇国家级政策建议,2篇省部级政策建议,获相关部门重要批复;曾获2012年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创赛以来年级最低金奖团队队长);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唯一本科生),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第五篇:关于向李莹同学学习的倡议书
关于向李莹同学学习的倡议书
李莹,女,1984年11月16日生人,预备党员,通辽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1班的学生,曾经是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的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她工作认真,表现突出,组织参与过多次学生活动,并取得了不斐成绩,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信任。李莹是一名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学生。在思想上,她积极与党组织靠拢,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能够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位花季少女在 2006年1月被确诊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这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患病后的李莹依然坚强乐观,她从未怨天尤人,也从未向同学们提起过,她与她的家人默默承受着一切。并在病危时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捐献眼角膜。“捐献眼角膜”,李莹用这样一个举动让所有的人记住了这个懂得感恩的女孩,她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们,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今天,虽然李莹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已被正式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并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李莹,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笑对人生。她的一言一行都充分展现了现代大学生所具有的崇高品德!让我们学习她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我们倡议:
学习李莹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热爱生命的李莹一直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甚至坚强地从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她不
曾抱怨老天的不公和命运的戏弄,而是一直用笑容安慰着每一位关心她的人,学习李莹坚定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李莹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在大一时就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每个季度按时向组织提交思想动态报告,并希望能够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学习李莹刻苦学习,无私奉献的感恩精神。李莹生前热爱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来提高和完善自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她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为别人送去光明,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李莹不畏困难,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的精神。李莹是一位热心、善良的女孩,生病前的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用自己开朗的性格为身边的朋友带去了很多欢乐,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她也一样从不畏惧,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困难。
李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靓丽风采.我们是新世纪的中学生,让我们向李莹同学学习,展现中学生的风彩吧!
北兴中学政教处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