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19-05-13 02:5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

第一篇: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

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抓好和促进我县双语教学工作,特别是学前双语教学和师资力量的培训,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汉兼通”人才,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据新党发[2004]2号和新党发[2005]28号以及[2008]19号文件精神以少数民族“双语”授课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从学前抓起,从提高教师素质抓起,进一步统筹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构建各学段、各学科相互衔接的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民汉兼通”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

1、理科课程使用汉语言使用授课

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外语 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外语 除以上学科外,其他学科使用母语授课。

2、学前教育全部使用汉语言

三、规划目标

我县“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重点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强化“双语” 1

授课能力为重点,逐步从模式一向模式二、三过渡,最终实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使民族学生到高三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四、实施办法

1、建立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机制、培训基地,制定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建立由主管教育领导亲自抓、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力量互相支持、统筹协调,把“双语”教学工作列入教育局工作的重点工作,与“两基”“教学”“管理”等工作同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保障双语教学培训的基地、场地、师资、经费,使得学前教育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2、加快全县推广学前双语教学的进程。

学前教育是促进“双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必须重视加强学前教学,重点加强乡镇幼儿园的建设、研究和规范学前“双语”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和设施,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等,有利于开展光盘教学。抓好汉语听说训练,解决语言表达问题,在学前两年打好入学语言基础,保证入学后的顺利学习。

3、不断探索“双语”教师培训的新路子,实现在职教师的转型、从单一语言转入双语、三语。严把培训的选送和培训后的质量检验关,跟踪听课,不定期测试,加大巩固提高的力度,保证教学质量。

以多种形式加强县内、校内的培训,把对双语教师的培训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敢打硬仗的教师队伍,教育行政

部门把双语教师的校本培训纳入到对学校、对校长的考核机制中。各学校要制定出培训的规划、计划、措施并抓好落实,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评先选优的激励机制中,确保校本培训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每年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重点解决教师在备课、讲课、挖掘教材,设问、解惑等教学上的问题,使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通过以上努力,力争形成国家、自治区、地州、县校五级培训体系,使大多数教师能够具备使用双语为学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授课的能力。

4、拓宽用人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如需招聘,严把教师入口关,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人员坚决不能聘用。制定出招聘双语教师的标准,录用优秀双语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作,为使农村与城镇教育均衡,选派部分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不断促进农村双语教学质量。

5、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要加大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求,为农村学校“双语”班配备电视机和播放机,开展“双语”光盘教学的实验和推广,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真正使光盘教学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推进远程教育的应用工作。将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纳入课程表,提高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使用率;将远程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计划。逐步推进三种模式的应用。

6、加强“双语”教学研究,规范“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根据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补充和完善“双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调动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各学段“双语”班学习的积极性。设立“双语”教学研究专项资金,用于“双语”教学课题研究。全面推行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考试(SHK),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核体系,正确引导“双语”教学工作。设置“双语”教学的专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人员,深入各学校加强对双语教研工作的力度。通过公开调讲课、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为双语教师教学工作搭建“双语”教学工作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7、建立“双语”教学工作表彰奖励制度,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在选拔和任用教育系统干部时要优先提拔懂双语热爱“双语”工作的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双语”大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地推动“双语”教学的各项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双语”教学工作作为系统工程,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抓紧抓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全社会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支持,为推进“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各学校要抓好“双语”教学工作的规划、计划、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2、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为推进“双

语”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设立的六个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同时,我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我县“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按照“以县为主、乡镇支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加强“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保证专项经费真正用于“双语”教学工作。

3、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浓厚氛围。文化、教育和宣传部门,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文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大力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选择和挖掘一批“双语”教学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掀起一个舆论宣传的新高潮。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

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为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民„2010‟6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汉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我区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发展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全区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29.01万人,其中民考汉幼儿2.62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岗位教师0.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0.66万人。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下同)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46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22.2%;中小学民考汉学生24.09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11.6%;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2.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7万人。我区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为普及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新形势下,我区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适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5.我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6.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7.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53万人;到2015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19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0.51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9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39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万人);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

三、主要措施

8.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我区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

积极推行民汉合校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级学习。

9.相应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10.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实行双语教育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各类考试对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坚持把民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必考科目。

在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汉语授课学校,进行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实验,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1.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制定双语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帮助受援地区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12.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2年,通过扶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具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区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教学班具有“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

通过开发、译制、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学前和中小学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加快双语教学光盘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实现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及开播双语教育节目的其它频道在我区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免费落地。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加强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

1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建设自治区和地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内地9所师范大学与我区师范院校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扩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面向我区的招生规模,加大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扩充农村双语教师来源补给。

我区师范院校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要任务,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为重点,构建满足双语教育需要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行师范院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师范生插班学习,母语为汉语的师范生要开设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

落实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向我区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争取对口支援省市为受援地区免费培训双语教师。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14.完善自治区统筹的双语教师补充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管理办法》,做好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招聘和聘后管理工作。实施“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自治区统一招聘中小学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争取对口支援省市根据受援地区需要扩大教师支教规模。继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扩大我区和对口支援省市师范院校实习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我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

15.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挂钩。适当提高实施双语教育的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新补充的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可适当放宽岗位比例。

在自治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学校服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有关规定执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

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在保证其原有教师身份不变、待遇不减的前提下,调动其积极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妥善予以安排。

16.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双语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双语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实践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育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与双语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国家双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自治区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整合全区双语教育研究资源,发挥研究、指导、咨询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办好双语教育报刊杂志,建立研究成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17.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双语教育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双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双语教育学生和教师进行动态监测,实行实名制管理,建设覆盖全区的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网点。依托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以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四、保障机制

19.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双语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主要职责,统筹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双语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政府对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负责落实推进双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工作。地(州、市)、县(市、区)都要设立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

20.科学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把握好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解决好各学段衔接和不同教学模式过渡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1.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自治区财政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建立并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3年起,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覆盖全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结合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农村学校新增双语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22.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继续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2008-2012年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工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双语幼儿园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设一所示范性双语幼儿园。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

23.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4.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依据《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学段双语教育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对双语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

第三篇: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国加入世界WTO和新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如沐春风,注重学习的体验和知识的运用成为目前教学的最为核心的内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纯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知识的外语教学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中除了知识性,还有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然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应用。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学好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外部环境,结果就导致“哑巴英语”这一现象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为适应21世纪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在各地逐渐兴起,许多学校已开始实施双语教学计划。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准备在2003年秋季始,以一年级做为实验年级展开双语实验教学,与此同时面向全校各学科逐渐铺开双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校办学背景:

在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校校长深知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国际语言的意义,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同时也看到了学生及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因此,近两年来,我校就开始非常重视英语的教育:

学校专门聘请了两位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他们的到来,不仅使我校的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地道的外语,而且也为我校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学习外语、使用外语的环境。两年来,我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在课时安排上专门进行调整,全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各班每周都增设了两节外教课。我校原有的3位英语教师也都有较高的业务知识,她们在市、区内展示的公开课都受到广泛的好评。

同时,学校也很重视校园布置的双语化。教室里、走廊上、橱窗里、花圃旁,都有各种形式的双语标志,全校上下力争使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双语的气息。除了促进课堂教学与校园布置的双语化以外,我校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营造积极的学校双语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校性“每日一句”的英语学习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英语作文的征集活动等等。

在叠彩区范围内,我校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多年来学校扎扎实实抓英语教学质量,去年学校的等级评估工作汇报中,我校的英语教育还作为学校特色工作受到了领导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在此基础上,我校希望能够逐渐完成英语教学特色向双语特色学校的转变,将英语教学成果逐步向各学科教学领域渗透和辐射。

三、研究内容

1、培训合格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在观念、情感、功能和行为等各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随着中国加入WTO,我校有一部分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参加了成人英语的学习,但英语听说能力较差,另外,学校还制订了“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计划”,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对学校35岁以下教师进行了英语培训,内容包括:组织课堂用语、日常生活用语和音标的学习。要求教师一边学习,一边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学习用英语组织教学,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用母语讲解,尽量增加课堂上英语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2、成立一年级“双语教学实验班”,部分学科采用双语教学,要求各学科教师制订好计划,认真用双语备好每一课,尽量做到在课堂教学实施

过程中,既保证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达到要求,又增添英语口语在师生交流中的趣味性,使学生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习惯双语的谈话形式,强化英语日常听说能力的培养。

3、探索双语教学实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形式和课堂教学组织。

4、构建课堂双语教学新模式。

四、研究目标

1、学生:

通过双语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外语词汇量和听说能力,增加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同时,极大地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

⑴值勤学生用双语欢迎来访客人。

⑵每周的晨会和升旗仪式上,学生用双语主持。

⑶一年级学生初步形成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能把学到的口语运用在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2、教师:

在校内形成浓厚的讲学习、钻业务、重研讨的学术氛围,弘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增强国际化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⑴各学科教师探索出双语教学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双语教学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要求逐步实现外语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五、实施原则

“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同时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教学的一种体系。它进一步改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方式,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实践的时空,拓宽外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2、层次性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逐步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

3、创造新原则:打破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汉语和英语的不同特点,依据英语和相关学科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4、个性化原则: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系统性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段实施双语教学,段与段之间形成系统,达到预期的总目标。

五、实施措施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

(一)长期外聘外籍教师

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为我校教师们和学生创设英语口语交流机会,成功营造了一种口语学习和正确运用的有利环境。

(二)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学校计划配合市教科所和城区教研室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对担任双语实验班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2、学校尽一切力量继续营造校园双语氛围,如:设立校园和班级英语角、扇扇窗户贴中英文图片、黑板报中英文结合的等,加强双语在全校学生中间的实施和影响。

3、积极开展活动,加强本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全体学生的口语训练,在“每日一句”的英语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各班的英语屋、学校的英语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学习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英语作文的征集活动等等,加强师生对英语口语的学用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全体教师决心在实验研究中不断自我提高,坚持学习,特别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学习,才能把双语教学的工作开展好。活动的开展既是我校教师的挑战,又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双语教学”的初步实施将带领我们全体师生在双语学习这块陌生而肥沃的土地里耕耘、播种、开花,结果,我校不久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自我的特色和魅力。

第四篇:2014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小学教育系统2014双语教

学工作实施方案

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

2014年3月10日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小学教育系统2014双语教

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国教育的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如沐春风,注重学习的体验和知识的运用成为目前教学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双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益成少数民族所关注的焦点。现在,只会少数民族的语言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双语教学中除了知识性,还有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然而,我国现行的汉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应用。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学好汉语和运用汉语的外部环境,结果就导致“哑巴语言”这一现象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为适应21世纪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在各地逐渐兴起,许多学校已开始实施双语教学计划。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准备在2014年春季始,增加中心小学选用模式二,村级小学及教学点选用模式一教学方式展开双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学校基本情况: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成立于1939年一个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座落于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

学校成立之初,仅建有2个班,拥有52名学生和2名教师,历经70年的发展,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教育设施完善,师资优良,校园环境优美的全日制民族双语小学。我校附设有4所村级小学,3所村及教学点。2014年9月全乡开设45个义务教育教学班级,1216名学生,其中16个普通教学班级,417名学生,29个双语教学班级,799名学生。14个学前教学班级,485名学生。

2014年9月全乡开设的29个双语教学班级中模式二教学班级7个,237名学生。模式一教学班级22个,562名学生。2014年9月全乡学校双语覆盖率是65.7%。

二、学校办学背景:

在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校校长深知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国家通用语言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学生及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因此,近两年来,我校就开始非常重视汉语的教育:

学校增加了特岗教师以及双语教师专门担任学校的汉语教学工作。他们的到来,不仅使我校的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标准的汉语,而且也为我校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环境。几年来,我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在课时安排上专门进行调整,全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各班每周都增加了汉语教课。我校的汉语教师都有较高的业务知识,她们在乡、村内展示的公开课都受到广泛的好评。

同时,学校也很重视校园布置的双语化。教室里、走廊上、橱窗里、花圃旁,都有各种形式的双语标志,全校上下力争使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双语的气息。

除了促进课堂教学与校园布置的双语化以外,我校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营造积极的学校双语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校性“每日一句”的汉语学习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汉语作文的征集活动等等。

在叠彩区范围内,我校的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多年来学校扎扎实实抓汉语教学质量,去年学校的等级评估工作汇报中,我校的汉语教育还作为学校特色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在此基础上,我校希望能够逐渐完成汉语教学特色向双语特色学校的转变,将汉语教学成果逐步向各学科教学领域渗透和辐射。

三、研究内容

1、培训合格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在观念、情感、功能和行为等各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我校有一部分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参加了民族汉考的学习,但汉语

听说能力较差,另外,学校还制订了“教师汉语口语培训计划”,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对全乡各学校及教学点、幼儿园的教师分成7个组进行双语校本培训,学习内容包括:组织课堂用语、日常生活用语和音标的学习。要求教师一边学习,一边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学习用汉语组织教学,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用母语讲解,尽量增加课堂上汉语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

2、成立模式一和模式二教学班,部分学科采用双语教学,要求各学科教师制订好计划,认真用双语备好每一课,尽量做到在课堂教学实施

过程中,既保证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达到要求,又增添汉语口语在师生交流中的趣味性,使学生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习惯双语的谈话形式,强化汉语日常听说能力的培养。

3、探索双语教学实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形式和课堂教学组织。

4、构建课堂双语教学新模式。

四、研究目标

1、学生:

通过双语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提高汉语词汇量和听说能力,增加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化的了解,同时,极大地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

⑴值勤学生用双语欢迎来访客人。

⑵每周的晨会和升旗仪式上,学生用双语主持。

⑶一年级学生初步形成最基本的汉语听说能力,并能把学到的口语运用在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2、教师:

在校内形成浓厚的讲学习、钻业务、重研讨的学术氛围,弘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增强国际化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⑴各学科教师探索出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双语教学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要求逐步实现外语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五、实施原则

“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同时用汉语和母语进行教学的一种体系。它进一步改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方式,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汉语实践的时空,拓宽汉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汉语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2、层次性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逐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

3、创造新原则:打破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汉语和母语的不同特点,依据汉语和相关学科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4、个性化原则: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系统性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段实施双语教学,段与段之间形成系统,达到预期的总目标。

五、实施措施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

(一)增加汉语教师队伍

我校汉语教师担任学校的汉语教学工作,为我校教师们和学生创设汉语口语交流机会,成功营造了一种口语学习和正确运用的有利环境。

(二)加强汉语教师队伍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学校计划配合教科和城区教研室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对担任双语班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2、学校尽一切力量继续营造校园双语氛围,如:设立校园和班级汉语角、扇扇窗户贴中维文图片、黑板报中维文结合的等,加强双语在全校学生中间的实施和影响。

3、积极开展活动,加强本校学生的汉语口语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全体学生的口语训练,在“每日一句”的汉语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各班的汉语屋、学校的汉语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学习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汉语作文的征集活动等等,加强师生对汉语口语的学用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全体教师决心在实验研究中不断自我提高,坚持学习,特别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学习,才能把双语教学的工作开展好。活动的开展既是我校教师的挑战,又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双语教学”的初步实施将带领我们全体师生在双语学习这块陌生而肥沃的土地里耕耘、播种、开花,结果,我校不久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自我的特色和魅力。

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

2014年3月10日

第五篇:学前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意见

学前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意见

各团(场)、院(校),各街道办事处,十三户社区、大黄山社区,师市机关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兵团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及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有关精神,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中小学及学前“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一批政治可靠、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结合师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少年儿童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自治区、兵团、师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汉语教学为

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目的,促进中小学及学前“双语”教学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双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地位,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使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基本解决汉语交流问题为小学阶段“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的“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族教学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三、大力加强团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

继续办好公办、企事业办幼儿园,积极推行民汉合园,实行民汉混合编班。积极举办附设在小学或小学教学点内的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学制2年,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或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安全校舍举办“双语”教育幼儿园或学前班。支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师市、团要加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督导评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要从幼儿抓起,语言学习要立足于从口语

学习起步,以听说为主,在活动设计上应形式多样,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环境中学。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获得汉语语感和初步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初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各种基础技能。

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师市学前“双语”教学深入发展。从2008年秋季起,北塔山牧场、红旗农场、奇台农场要积极举办“双语”学前班,实现学前一年制“双语”教学100%;2009年实现学前二年制“双语”教学90%;2010年实现学前二年制“双语”教学100%。有条件的团场实行幼儿教育民汉合园,实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

四、积极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小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各团场要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小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办法与途径,创造条件,从小学一年级起开始招收“双语”教学班,使之与学前“双语”教育相衔接。积极试行在小学一年级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二年级开始实行“双语”教学的“1+5”模式,2008年民族小学一年级除母语文外,其他学科均采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个目标要在2010年实现。

五、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初中和高中的汉语授课比例

现阶段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初中、高中要在提高汉语教学质

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理科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试行除母语文外的其他学科均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2008年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初中一年级数学、生物要进行“双语”教学,其它学科根据师资情况适度增加,到2010年师市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要达到除母语文外,其他学科均采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

六、努力改善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办学条件

要进一步调整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布局,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加大投入,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团场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倾斜;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优先满足团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师、团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双语”教学专项

经费,加大对“双语”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设备购置、教学研究等的投入,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规划提供经费保障。

七、加快建设适应学前“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继续分期、分批对现有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校教师进行以提高汉语教育水平为重点的为期2年的脱岗培训。40岁以下的少数民族教师必须参加为期2年的脱岗培训,40岁以上的教师参加形式不同的汉语知识强化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继续教育,到2011年,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高中、初

中、小学汉语课教师的HSK成绩等级分别达到8级、7级和6级,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高中、初中、小学非汉语课教师的HSK成绩等级分别达到7级、6级和5级。对参加过“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要将其安置在汉语学校、幼儿园实习。实习学校要指派业务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帮带,确保实习教师学有所得。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安排到民族学校中小学、学前“双语”班任教。

严格执行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及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的汉语等级标准。新录用的少数民族教师及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汉语水平,并逐步提高新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汉语水平标准,杜绝汉语水平未达标人员进入少数民族教师队伍。要积极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创造有利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落实团场与民族学校双语校本培训的对口支援,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教学质量和用汉语授课的水平。

八、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领导和研究

各级党政要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师市成立了少数民族中小学及学前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请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双语”教学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北塔山牧场、奇台农场、红旗农场、五家渠一中要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团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

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双语”教学的组织、指导、检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单位要加强“双语”调查研究和教学指导,探索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幼儿和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汉语教育体系。要认真研究现有“双语”教材的使用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积极自主开发“双语”教学资源。要通过民汉学校领导与教师相互之间的交叉任职或任教,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习和掌握汉语,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促进“双语”教学。教育督导机构要制定“双语”教学督导评估方案,定期对“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确保“双语”教学各项措施及目标落到实处。

九、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 各级党政要充分调动宣传、民宗等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新闻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积极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奠定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

下载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