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历史的感受
学习历史的感受
江苏省宜兴市汇文中学高一(10)班 黄涔涔 指导老师:何平
历史,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的记载。通过它可以让现代人了解过去,猜想未来。作为高中学生的我,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多的感受。
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但也充满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怎样生活,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疑惑的是,学习历史,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带着两种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历史的殿堂。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看到纣王的昏聩无能和沉迷酒色时,我便会为百姓担忧,担忧会因纣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担沉重的赋税,同样也会为纣王担心,担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和求贤若渴时,我便会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样敬佩他的宽广胸怀。看到黑烟袅袅,熊熊烈火燃烧着的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便会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腐败与软弱,以致国土丧失,国家主权不完整。
在历史的殿堂里,我每走一步,内心就会多一种感受。毛泽东的大胆与自信,邓小平的精明与能干,周恩来的敬职与能言善辩,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不少名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机灵的列宁,救民于水火中的罗斯福,严肃专制的斯大林……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与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记住了过去的耻辱,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富强;一次次农民起义让领导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贤能君主与领袖,让执政者拥有“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比较。当然,历史也激励鞭策着我们,努力学习,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为栋梁,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在几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除了历史本身以外,对于怎样学好历史也有些疑惑。有的历史老师常说,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这话确实有道理,对于必修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背诵自然是必不可少,可是这对于选修历史的同学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觉得被动记忆只是最基本的步骤,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学习历史不仅要背,其实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的听讲。重点和补充的知识点要及时在书上做好标记。对于选择题来说,一定要审清题目,找出关键字,遇到疑难时尝试用排除法解决。面对材料分析题时,考虑得要更加全面,从材料到题目,都应该全面理解。尤其要注意题目是如何问的,绝对不能答非所问。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相信我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提高的。
第二篇:招商局的历史与企业文化的学习感受
招商局的历史与企业文化的学习感受
(柳雨琴
学号:201110931120)
老实说,当初我选这门课程是误打误撞的,并没有抱着一定会选上的心态(当然最后选上了)。转眼间,五个礼拜过去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已接近了尾声。通过对招商局的历史与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真的了解了很多,以前对于招商局这个字眼,也只有耳闻而已,不过现在我已经大概知道了招商局的发展历史以及它所涵盖的文化渊源。
首先,在这门课程上,我有幸听到两位老师对招商局的讲解,两位老师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我受益匪浅。其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招商局有了初步的认识,招商局是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创立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130余年来,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和其它许多近代经济领域,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最后,我想谈谈的就是老师放的视频,从这些视频中,我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招商局历史的悠久,招商局的建立不仅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且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我个人觉得这些视频可以让我比较直观地认识招商局,也能加深我对招商局的认识,以那个年代人的思维,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看招商局的发展,更能看清招商局所起作用的利与弊。总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教学感受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串连起来。在学习中历史本身就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应及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新的知识,记住历史知识。在这方面,我注意做到:
1、导入新知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如何来的呢?世界各国都有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的女娲娘娘造人和西方亚当和夏娃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述,再引出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问题,这样自然的学生对远古人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4课讲述夏、商、西周的兴亡,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时,我就利用学生看的电视剧“封神演义”提出问题“为什么周武王能推翻商朝?”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感叹这节课时间太短了。
3、学会知识的归类
历史课知识较琐碎,为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列表格归纳总结的方法是主要的,常用的。
比如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讲述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材是分别讲述的,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讲述神农氏发明种植技术的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说明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 :有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然后把表格画到黑板上,让学生从距今年代、所处流域、种植农作物品种、饲养禽畜、房屋特点、生产工具、手工艺技术等方面分别找出相应的内容。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活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重视利用表格学习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再如历史课中出现的朝代、事件、人物、时间较多,对于这些我们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类,使知识一目了然,尤其对于重大的事件、人物更可适用。
第四篇:歌曲中感受历史
“从革命歌曲中感受峥嵘岁月”课题初探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的科学日新月异,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人文主义的回归,处在新世纪的我们,对学习,对生活都应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摆脱以往的束缚,对历史的学习也一样,不应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应该开辟多种学习的渠道。音乐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使那些世代传唱的革命歌曲,耳熟能详,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这些经典作品永远具有无限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人的业余生活,而且还给人以精神的力量。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的革命歌曲,产生于内忧外患的峥嵘岁月,每一首歌都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每一首歌都是一段真实的史实故事,给整个中华民族以无穷的力量,使我们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所以我们应该多探讨研究音乐对历史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当今流行歌曲风靡不断,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正被日渐淡忘的今天,对于中学生来说该研究尤显得迫切。因此我们选择了“从革命歌曲中感受峥嵘岁月””这个课题。
二、研究步骤:
(1)选题原由: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的学习,我们理解到当时的许多革命歌曲对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其中的很多歌曲广为流传。我们对于历史的回忆,倘若驾着不同年代传唱的歌声,心中就会滋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历史就是在歌声中不断前进。由于时间紧促,我们五人迅速进行了分工,找资料的找资料,走访的走访,查询的查询,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2)资料查寻:由于已有知识有限,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
1)、先分头到各图书馆寻找,由于资料有限,最终没有多大的收获。2)、图书馆资料未给我们多大的启发。我们又到书店四处查找。在这个课题方面的资料比较少,要找到较全面准确的资料介绍书籍,有点困难。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本《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它里面介绍了音乐的发展史,有各个时期歌曲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后来的研究过程中这本说也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3)、我们以《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为主要参考,另外,又上网查询部分零散的资料,使整个知识结构得到了补充,由于时间的紧迫,我们未能查找到更多权威性的资料,致使我们的研究难免存在许多遗漏的问题。4)、为了证实所查资料的正确性,我们又请教了历史、音乐老师。
(3)确定方案:经过几天辛苦地寻求之后,我们有了一大堆资料和史实以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然后我们开始一稿在框架设计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发生了一些争论。研究的课题就定为“从革命歌曲中感受峥嵘岁月”,内容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二十世纪三、四年代的革命歌曲,研究特定时代产生的特殊歌曲对当时时代的影响。最后经过充分酝酿才确定了研究计划。
四、研究内容:
(一)、抗日烽火的燃烧与救亡歌曲的传播:
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抗战”的号召,举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此相适应。在全国范围内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心的音乐创作达到了最活跃的时代。群众歌曲的创作数量空前,佳作叠出,中国近代群众歌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上了成熟的时代。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流是救亡歌曲与其后的抗日歌曲,由田汉组织并领导的中国左翼戏曲家联盟音乐小组在上海成立。他们以空前的热情开展救亡歌曲的创作活动。30年代群众歌曲的发展。不仅与新音乐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作曲家队伍的成熟有关,还与新的文化的接受者,大众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关,经过五四前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青少年成为30年代群众歌曲的主要接受者,这里一个巨大的接受群,汇进了群众、歌曲的发展,还有与歌咏的开展有关。30年代以后的抗日歌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歌咏活动。
整个抗战时期的群众歌咏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和发展,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团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心的音乐创作中去。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吕骥、孙师毅等一批歌曲作家经常一起学习研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通过电影、舞台演出和唱片广泛传播,成为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力量和武器。这些专业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其代表作有《大路歌》(影片《大路》主题歌,孙瑜词,聂耳曲)、《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田汉词,聂耳曲)等。聂耳的救亡歌曲在其中占有突出地位,他的《毕业歌》(1934年),《义勇军进行曲》 2(1935年)是这一时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和为祖国战斗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各个阶层的群众抗战的意志。这些抗日救亡歌曲通过扣人心弦的影片传播,深深地印入了千百万群众的心间,极大地鼓舞了为抗日救亡而战的广大中国爱国军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思想路线。
《毕业歌》作于1934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是具代表性的一首生动表现中国学生保卫民族和为祖国而战斗的精神,也极大鼓舞各阶层群众抗敌意志,至今还朗朗上口,广为流传,除抗日救亡歌曲外,还有生动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的歌,如均作于1934年的《大路歌》、《开路先》、和《码头工人》亦由聂耳作曲,表现了工人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乐观和气势。此外,1935年创作的《自由神》、《中华民族不会老》、《救亡进行曲》、《五月的鲜花》和1936年创作的《保卫马德里》、《救国军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松花江上》等歌都体现了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的巨大困难: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大力进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雄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实行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军事化和广泛的战争动员。于是中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主运动。歌声就极需要在这种国破家亡、大敌当前的年代来唤起民众鼓舞士气以拯救民族。因此30年代的抗日救亡歌咏,是中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歌咏运动。
其中描写对敌斗争和人民军队的战斗性进行曲最为引人注目,著名的有:吕骥作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1937年,凯丰词)。冼星海作曲的《游击军》(1938年,先珂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均1937年,公木词)、朱伟作词作曲的《行军小唱》(1941)、安波作词作曲的《行军小唱》(1941年)、安波作词作曲的《朱德投弹手》(1942年)等。这些作品都从正面反映了抗战军民的生活、浓厚的战争气息和胜利乐观精神洋溢其间。
黄自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写的《抗敌歌》(1932年,黄自、韦瀚章词),《旗正飘飘》(1932年,韦瀚章词,陈洪词曲的《上前线》(1932年),等是最早的抗日救亡合唱佳作。歌曲气势急迫、昂扬高涨,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国破家亡之紧要关头奋起抗日的决心。
自1937年,全国人民掀起了全面的抗日战争,炮火不断,此时产生了 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设为主的群众歌曲。
其中描写对敌斗争和人民军队的战斗性进行曲最为引人注目,著名的有麦新作词曲的《大刀进行曲》(1937)年、贺绿汀的《游击队歌》(1937年)、刘雪庵的《长城谣》(潘子农词,1937年)。
1937年七七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怒潮,促进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抗战歌曲,其代表作有《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长城谣》(潘孑农词,刘雪庵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露营之歌》(古曲,李兆麟、陈雷等填词)。
在延安,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救亡歌曲创作、演唱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8年11月3日抵达延安,直至1940年年底去莫斯科,这两年是他的音乐生涯最有成就的时期。在革命圣地,他创作了4部大合唱即《生产大合唱》(塞克词)、《九一八大合唱》(天兰词)、《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牺盟大合唱》(傅秉岱词)以及其他许多歌曲。此外,凯丰词、吕骥作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莫耶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公木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大合唱》等也都是富有战斗感染力的歌曲。
同时,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革命歌曲创作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代表作品有《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绣金匾》(陕北民歌填词)、《东方红》(陕北民歌,李有源、公木填词)、《解放区的天》(河北民歌,刘西林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吴肃曲)等。在南方根据地,陈毅词、何士德曲的《新四军军歌》唱出了新四军的光荣的铁军精神。
现在重点介绍《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两首歌的产生及其影响。
1、《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 年一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晚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4月13日在延安 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它以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2、《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 9 3 5 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3 5 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
田汉那时正面临白色恐怖的一次新的迫害,处境十分危险。歌词是在仓促中写在一张香烟盒的锡箔衬纸上的。田汉在写出电影《风云儿女》故事梗概和歌词之后不久,就被反动政府逮捕,《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在他被迫出国的一段时间他为《义勇军进行曲》谱了曲,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和对党的赤诚,对敌人的无比愤慨,都倾注到每个音符之中,使歌曲的基调和谐、高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全曲铿锵有力,浑然一体。前奏曲象嘹亮的进军号;首句,“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立即推向高潮;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不仅坚定有力,而且使人有歌声并未结束,仍在 耳边回荡的感觉,宛如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支歌传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支歌曲调高昂激越,旋律铿锵有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面对外敌团结一心的优良传统,这支歌是我国革命歌曲的典范。
(二)、解放战争的推进与胜利歌曲的传扬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于国民党坚持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了解放战争。由此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胜利的歌曲从西北高原唱到山东大地,从东北平原唱到大西南崇山峻岭。一支支伴随着解放军铁流的战斗、胜利之歌到处传扬。
其中著名的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胜利进行曲》(贺敬之词,焕之曲)、《我们是民主青年》(希扬词,马可曲)、《战斗进行曲》(韩塞词,佩之曲)、《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词曲)、《数九寒冬下大雪》(歌剧《刘胡兰》唱曲,董小吾词,罗宗贤曲)、《新民主主义进行曲》(贺绿汀词曲)、《淮海战役组歌》(韦明词,沈亚威曲)等歌曲充溢着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而《三套黄牛一套马》(骆文词,时乐ÿ曲)、《妇女自由歌》(山西民歌,阮章竞填词)、《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赵戈枫原词,刘行改词作曲)等一批歌曲则表现出解放区人民翻身做主人后的幸福与欢乐。
现在重点介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咱们工人有力量》。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词曲。作于1943年9月。这是一首语亲切、质朴的群众歌曲。1943年,晋察冀边区抗日宣传小分队19岁的曹火星来到堂上村宣传抗日主张,从事音乐创作,他满怀激情地谱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并教会了全村老少。这首歌一直从抗日根据地流传到全国。唱到抗日胜利后的1945年9月12日,这首歌的词曲才正式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标题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原歌词中“它坚持了抗战六年多”随时间前移改成了八年多。
1950年,毛主席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从此,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心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歌一直从抗日根据地流传到全国。唱到抗日胜利后的1945年9月12日,这首歌的词曲才正式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标题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 国》,原歌词中它坚持了抗战六年多随时间前移改成了八年多。
2、《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可词曲。作于1948年。作者在前一年初夏。同几位文工团员一起来到刚解放的一座东北大工厂。他们长期战斗在解放区的农村,一进入工厂,就被熊熊的炉火、隆隆的机声所吸引,看到一块块火红的钢锭在工人手中化为产品,一位年轻的文工团员不由得高呼“伟大!伟大!”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可,他决心要为工人编一首战歌,这就是后来创作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我们的革命在激昂的歌曲中滚滚向前,我门的歌声在前进的革命中越唱越响。今天面对着这些曾经呼喊出千百万群众心声的歌曲,我们带着尊敬缅怀的心情时时犹唱。
三、研究意义: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但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当年革命战争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历程,而且还了解到了一些音乐的有关知识。历史激发了音乐的灵感,音乐又推进了历史进程。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再次响起那些封尘已久的歌声,那滚滚的硝烟便会在脑海弥漫。是啊,还有什么能比群众的心声更有力量使战争烟消云散呢?
课题组的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在吕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互相分工互相协调,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在这过程中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体意识不断增强,很好地完成了工作。
四、教师评点:
该课题十分合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反映了同学们良好的历史功底和浓厚的音乐兴趣。历史可以说无所不包,与音乐呼吸渗透,该课题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们追思20世纪30、40年代的革命斗争生活,不禁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平静,那些经典老歌不仅激励成千上万英雄前赴后继,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一切,同样也激励今天的青年艰苦奋斗,为现代化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五、人员安排:
1、课题组成员:倪寒霞
缪君君
赵俊飞
麻晓芬
朱盈
2、指导老师:吕准能
六、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共党史长编》、《辞海
音乐分册》、《中国音乐家辞典》、“血铸中华”网站、“历史在线”网站、2002/8/28
第五篇:学习感受
教学片段: 给一年级学生讲生字时,教师只带领学生读生字的拼音来帮学生识记生字,而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有两个生字是“牙”“鸭”。有个一年级小学生说道:“老师,我们在记‘牙’‘鸭’时,看到了这两个生字是拼音一样,只是字形和声调不一样。”一句话说的我茅塞顿开,是呀!孩子是在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我怎么就一时没想到呢?虽然孩子的语言权威性达不到老师的程度,我用鼓励的语言和眼光肯定了孩子的说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课堂上顿时人声鼎沸。“老师我也知道‘也’和‘叶’,‘同’和‘童’……”
这下可好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复习识记了好多生字,也让一些对这些生字陌生的同学见识了一下。难道这不比教师往学生头脑里硬灌强的多吗?
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还真是一门学问,真是不可忽视呀!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教学方法太死板,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合作讨论等形式来自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一味地给学生“满堂灌”。我们是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了,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