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论断。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西部地区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12个省区市。中国要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重点是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则在于西部农村。西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严重依赖于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1.7%,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传统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的阶段;产业技术水平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草地,植物等旅游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而且这些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但发展的潜力很大。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有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它还是西部有效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其落脚点;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虽有了飞速的发展,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29.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44.25元。以西部大省甘肃为例,其县域经济GDP超过29.5亿元的县却只有9个,仅占全省县域单位的10.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其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44.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甘肃省内绝大部分县(市)财政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都靠是财政补贴。
1、西部县(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县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对资金和人才缺乏吸引力,且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2、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部分城镇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等,小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更加困难。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3、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相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很难吸引银行贷款。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西部地区县的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西部地区除了少数大城镇外,许多县域单位很少吸引外商的投资,而且产品也很难外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国际联系及其产品国际市场依存度是较低的。
4、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西部县域自然资源相对较丰富,但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却很难吸引社会投资。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西部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以上原因,综合造成西部县级财政运转比较困难。而西部县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目前有许多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
三、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相差巨大;与东部相比,亦没什么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西部县域经济落后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又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都是无能为力的。发展西部县域经济,有效西部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及具有战略的眼光,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实施整体战略来解决。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其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西部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总体上来看,在西部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方式上不能强求一致,其关键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发挥各地优势资源、技术优势及传统优势,走合作发展的道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毒无污染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3、政府强力介入,以放宽相关政策为基础,推进科教兴县,释放增长潜力,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驾护航。在新时期,我们应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在政策上释放县域经济增长的潜力。一要拆除一切有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藩篱,加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少数能人集中,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二要放开一切制约民资难以进入的投资领域。要重点放开传统上由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重点放开城镇供水、供气、教育、医疗、电力、农田水利及道路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此来激活民间的投资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要办好一切有利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加强与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组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尽快构建县域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改变县域市场与城市大市场脱节的状况。县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现代流通网络,快速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各种
形式的流通组织,壮大农村营销人才队伍,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形成功能齐全的商品流通体系。另外,着眼与国外,加快引资步伐,面对WTO的挑战与对外开放格局,有效施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推动西部经济更好地发展。
第二篇: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
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
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
现主营业务超百亿元,让“中国钙都”的梦想成为现实。农业上,注重发挥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这三个国字号品牌的优势,强力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柞蚕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花卉业,把农业做成工业,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做强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同时,加快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依托南阳万家园养老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老年病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全省首个养老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载体平台水平。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为龙头,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石材、汽配铸造、农业精品示范园等区中园建设为支撑,依托鑫泰钙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合产业链条,促进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关键性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不断强化适合园区发展需求的物流、金融、咨询等专业化配套服务功能,以人性化、特色化的园区环境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支持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加大资源、要素、服务整合力度,建设专业园区、子园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
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共性需求,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鼓励和引导专业园区、骨干企业树立高端合作理念,拓展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创建品牌、申报专利,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晰市县审批、核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对列入市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审批、土地、资金保障上予以优先倾斜,加快市直部门联审联批进度。
三是增加要素保障。由于项目用地严重不足,很多有技术、有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好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建设,请求市里在用地指标上对南召给予倾斜照顾。我县地方财力有限,现有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较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建议适度降低融资和财政担保门槛,支持我县联合捆绑发行债券,盘活资本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上予以倾斜,帮助我县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是完善发展机制。在差异化发展上,建议市里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区的资源、产业、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重点发展产业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各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加剧。在一体化发展方面,建议市里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各县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按照县域产业具体情况,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努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集群。
第三篇:发展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是××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9.7万人,外来暂住人员80万人,流动人口20多万人。××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2.2万人,绿化覆盖率40.2%。2005年,××市实现gdp300.1亿元,其中一产8.82亿元,二产138.65亿元,三产152.6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9:
46.2:50.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3100元,折合54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5.03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年底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7.5亿元(比我市多7.6亿元)。
一、××市的批发市场和会展产业
2005年,××市集贸市场成交额388.9亿元,其中仅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就达288.5亿元。大规模的小商品批发业务,使××扬名全世界。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是世界小商品之都。
××正在建设的32.4平方公里国际商贸城,其第一期工程324亩已在200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792亩第二期工程又在去年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商品具有“小、全、廉”的鲜明特点,汇集了34个行业1500多个大类的32万多种商品,批发业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市场外向度达50%以上。
××的会展博览业对经济商贸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5年创办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2002年升格为国家商务部主办的国际性展会,到2005年共成功举办了11届,今秋将举办第12届。为使会展博览多样化、经常化,××市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6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国际会展博览中心。
二、×ד文博会”的几点启示
1、发展大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会展平台。今年4月7日至9日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由浙江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文化产业促进会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主办,××市委、市政府承办,其宗旨是展示文化成果,创造文化商机。来自国内16个省市、港台地区及新加坡等国家的7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展,国内外共有20多万经销商、采购商到会展中心寻求商贸业务,3天会展成交额达13.6亿元,其中102个国家3100多名外商采购业务达7.3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54.1%。在此之前,××有着连续两届成功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基础和经验。正是由于××有了会展博览中心这个平台,会展博览成为××小商品批发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我市要发展经济和大文化产业,需要打造一个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高效性的交易、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会展业。会展博览业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应把它纳入大文化产业范畴,列为“一六五”工程和重点项目,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2、要高度重视会展博览业对经济商贸和大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的会展博览产业,其运作机制是政府鼓励、市场运作、文化为媒、企业搭台、经贸唱戏、各业受益。3天博览会20多万客商到××做生意,成交额达13.6亿元,几十万种商品走向100多个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综合性效应。××市拥有文化经营单位5000余家,文化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市正是高度重视会展博览业,仅2004年,各类文化产品市场营业额就达200亿元。我市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是大文化产业带动,但大文化产业又靠什么带动呢?会展博览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吸引相关产业的人才到宜春投资兴业,集聚人气,还可以带动广告业、印刷业、物流业、信息业、装修业、建材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大发展。2005年,××接待国内外客人366.9万人次,其中会展博览业就是一个很大的带动因素。因此,发展会展博览业应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通过优先发展会展博览业,给生产商和经销商提供交易、交流的平台,促进和带动我市经济和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说一首歌、一幅画、一部影视作品可以使一个城市走红的话,那么发展会展博览业,或许就是加快宜春走进全国、走向世界的催化剂和一条捷径。
3、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国际性的博览会,注入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包装。参加此次博览会展示的,不只是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产品和用品,还有很多饮食、生活及日用品,如××本地传统酿造的丹溪米酒、××传统姜糖(生姜加糖)都在现场展示生产工艺和展销产品,也有现代的电子炊具、保健按摩器械等,更多的是演艺业、传媒业、广告业、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数码网络等新兴产业和产品。在此次博览会上,××市也借机推出了3万多种
光盘制作的“原声音乐”产品,并邀请任贤齐、张靓颖等11位明星、歌手签名促销。但从参展来看,我省仅有进贤毛笔和龙虎山旅游局参加展销,没有看到我市的企业和产品。我市的酒类、竹雕、竹编类、旅游资源等,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那是什么原因使得没有在这个国际平台上露面现身?要使自己的产品走出市门,打入国际市场,就要积极利用国际性的会览平台,否则,我市大文化产业只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而文化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还须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对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这样才能使国内外的经销商青睐。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各种类型的会展,这既是对企业的最好服务,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最好行动。
4、发展我市会展博览业的建议和设想。××花1.6亿元新建了梅湖体育中心,现在的梅湖会展博览中心与体育中心相连,南北呼应共用一个广场,使得××显得更气派和更现代。当前,我省会展博览业还比较落后,但终究要发展,现在谁抢到了先机,谁就可能先抢到财富。我们建议政府应规划我市的会展中心,如可以把体育中心广场南面的青龙高科和超市搬迁,利用这一块地盘建设会展中心,这样可以与体育中心资源共享,兴办会展博览产业。把体育中心与会展中心连为一体,形成我市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也可以显得更开阔和更大气。建设会展中心要有前瞻性,保证50年不落后。我市的会展博览业可以从农副土特产品、有机食品、房地产、医药产品和糖烟酒类产品展销起步,先市内的,再赣西和全省的,然后再全国和国际的,逐步发展壮大,打造和打响“宜春博览会”的品牌。(
第四篇: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民营经济是以私营个体经济投资、经营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随着镇党委、政府在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即: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结构有所完善,贡献逐步攀升。
民营经济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还未形成具备迅速扩张能力的基础;虽显示出自身的特点,但还未构成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特色。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总量不大,民营经济注册资本不高,发展水平不高。造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除了民营经济本身的管理机制、发展结构问题外,在外部条件上重要地位与社会待遇的矛盾,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向的矛盾,投资需求与投资环境的矛盾也是造成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大各项措施落实力度,努力创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和创业环境。
(一)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突破对民营经济的束缚。目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不够解放。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解放思想必须鼓励探索,允许失误。不进行探索,就不会有突破;不宽容失误,1
就不会有创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抓突破。要突破对民营经济准入市场的束缚,所有竞争性领域,都要让民营经济进入,不得有任何限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打造民营经济投资创业的 福地。资本是投资创业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基础。民营经济需要加快自身资本的积累,更需要加大对外部资本的集聚。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确立“藏富于民”、“蓄水养鱼”、“先予后取”、“与民让利”的思想。如果商务成本较高,税赋负担较重,如果民资领域的项目风险都大,效益都低,本地的民资就会留不住,外地的民资就会引不进,创业的民资也会长不大。要在政策上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和农产品深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加大环境优化的力度,加快建设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硬环境是成本,软环境也是成本。受区域位置和实力的制约,乡镇为投资者降低“硬性成本”的条 件毕竟有限,但政府服务的“软性成本”下降的空间却很大。要 加快建设以政策性引导、商业性为主、互助性补充的多形式、多 渠道、多层次的民营经济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经济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
(四)加大载体建设的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新的平台。新的形势下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增强对优势民营资本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更要在更高的起点上,依据市场
机制的作用,放大区域民营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要从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地建设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互动效应,使这四大载体成为催生民营经济的孵化器,建设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平台。
第五篇:镇域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问题
乡域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问题
**乡党委书记***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最新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近来,**乡党委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对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调研,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工作建议。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2011年全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完成任务2600万元的719%;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512万元,增长49.6%;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5412万元,增长54%;农业总产值达到8100万元,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较上年增长75.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5000元,较上年增长53%。
(二)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大力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沼气工程。
土地平整取得突出成效。不断加大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了可灌溉良田的有效灌溉和农业丰收,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规模产业,实现了苹果创强目标。
5、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等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美化、亮化了村庄。
(三)城乡化进程日益加快
城建工作按照“拉开框架、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先后实施了人行道扩建、下水道修建、行道树补植、路面店面改造等10余项小城建工程,城乡亮化率、绿化覆盖率不断上升。进一步完善了小城乡功能规划,对小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特别在整治环境卫生上花了大力气,成立了卫生清洁队,新建了多个垃圾台和一个垃圾填埋场。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就全乡总体发展局面看,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社会和谐繁荣,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相对粗放,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二是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果业、建材业、煤炭产业发展局面良好,但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相对比较迟缓,集群招商的效果不明显。三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经济强村建设力度大、效果好,经济薄弱村仅限于整治农村环境。另外,大多数村对新农村建设存在思想偏差,只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忽视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乏力。四是对外开放领域不够宽广。体现在重点大项目引进乏力,引进项目质量偏低等方面。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根据当前的发展局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果业强乡、打造全省文化名乡、建设全市商贸大乡”的发展思路,工业上上规模,农业上创特色,城建上讲个性,三产上聚人气,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项目建设水平、社会和谐水平、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立足培优扶强,挖掘发展潜力,在工业经济上上规模。工业是支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脊梁。我们要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和节能降耗减排要求,大力发展工业。突出重点抓工业。抓好煤炭、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提高优势产业增加值。支持重点企业新上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工业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实施名牌战略,积极争创省优、市优品牌,大力培育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主导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竞争优势。建好项目抓工业。认真研究加快工业发展的措施,引进培育一批新型工业企业,带动乡域经济整体实力扩张。强化服务抓工业。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全力支持工业发展,继续实行乡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创优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思想向工业统一、精力向工业集中、措施向工业倾斜。
(二)立足富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在建设新农村上创特色。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打牢商贸重乡基础。培育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乡区经济、村组经济,努力形成“户有主业、村有基地、乡有特色、外创品牌”的产业发展格局。稳定粮油生产,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油产量和质量。突出发展鲜干果产业、蔬菜产业和畜禽养殖业,扩大苹果、蔬菜和畜禽养殖基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公路、沼气、饮水、广播电视等基础建设,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性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进示范村和重点村建设,推出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村容整治、乡风文明的示范点。提升农民素质。利用好“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共同建设和谐**。
(三)科学规划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在城乡建设上显个性。根据城乡的产业、人居等发展需求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将全乡划分为行政区、商贸区、生活区三大区域。根据功能区划分特点,规划一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步行街建设及街道的绿化、亮化和配套设施建设。
(四)立足壮大特色,积足发展后劲,在繁荣三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乡地处铜川、富平、蒲城三市县交界中心的区位优势,做活商贸物流,繁荣第三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餐饮、批发零售、娱乐、建材等商贸服务业,按专业特性分类规划建设商业街,吸引大型商贸零售业落户**,加快步行街和建材街建设,大力发展物流经济,使我乡成为一个集居住、休闲、流通于一体的人流密集、物流通畅、商流兴旺的中心区域。
(五)立足争资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在扩大开放上求突破。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迈出招商引资大步伐。充分发挥**的生态、资源、交通优势,抓住产业项目、税源项目、品牌项目不放松,切实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产业政策,精心包装一批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市盘子,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接替有序。借助省内外各类节会,大力宣传推介,吸引客商在**投资兴业。构建全民创业大格局。高度重视创业工作,认真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在全乡上下大力营造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生动局面,为商贸重乡建设助力添彩。营造加快发展大环境。坚持服务为本,打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畅通“绿色通道”,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大的支持、最佳的发展平台,让客商引得进、留得住,可发展、能赚钱。
总之,我乡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