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时间:2019-05-13 02: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祝小付玉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能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因而培养他们反思的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是当务之急。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

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需要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数学活动的能力。

例如《7的乘法》一课时儿歌导入中,要求说说青蛙的嘴、眼睛和腿(规定从1-6只)。

师:七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

生:7只青蛙7张嘴,14只眼睛和28条腿。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谁愿意告诉老师?

生1:二七十四,所以14只眼睛。

生2:4+4+4+4+4+4+4=28,所以有28条腿。

生3:4×6+4=28,因为6只青蛙4×6=24条腿,再加1只青蛙就是7只青蛙,即有4×7,四七二十八条腿。

生4:一七得七,所以7张嘴。(师有意识的板书算式与口诀)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你们听说过吗?这是„„(让学生自己来说口诀或七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七的乘法口诀” 师:除了这几句口诀,你们还知道七的哪些乘法口诀?

生1:三七二十一,我经常听别人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生2:还有三七二十一,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生3:我早就知道,我的文具盒上就有。

生4:我妈妈早就教我背了。„„

学生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再加上现代现代社会父母素质的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媒体的普及,学生完全有可能会完整地说出口诀。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抓住个别学习的学习资源,抓住关键问题使学生进行反思,导出了七的乘法口诀。

二、在对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

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教师不简单地以对、错判断,而应“将错就错”,要求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即不仅“知其错”,更要“知其所以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问学生: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在哪里?怎样修改就可以了?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一个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问题答句中的单位老是出错。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一次批改作业时,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的铅笔多少钱?”“我的铅笔2元。”“不,应该说你的铅笔2钱。”“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如今,他已改掉了这个的错误。

这个学生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经历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引导反思,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篇: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

研究实验总结

---------眉县槐芽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背景

1、自主创新学习是对我国目前学习现状反思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但是,现实的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很大的反差,表现在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滞后现象。特别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这样的学习背离了学习的本意,背离了学习的目的,既不符和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2、自主创新学习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现代教育要求受教育这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要首先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是全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市场新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

3、自主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和基本保证。

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小学抓起。自主创新学习要求学生创新性的学,教师创新性的教。在教育观念上,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模式上,尝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尝试由教师的教变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实施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对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4、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进行的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正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与具体目标的实证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涵义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涵义

“自主”即人主宰自身思想行为,不为外物所役使和不为他人所影响的特性,表现为自身活动过程独立选择、独立决策、独立调控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确定性的集中体现。

“创新”即人打破定势、标新立异,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扔弃旧质、创造新质的特性,表现为思维的直觉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幻想性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超越性的集中体现。

“自主创新性学习”是指学习活动的高层次表现,它涵盖了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是对自我的认识、约束及对现实的主动选择,又是对现实的超越,是通过学习,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使学习主体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变革现实的能力,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创新学习最终所形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学习的能力,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弘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知识信息,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信息;在掌握“事实知识”之外,同时掌握隐藏在“事实知识”背后的那些策略性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的改造世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里科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学生中心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脑科学基础。脑科学家威廉·卡尔文认为“人的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人类对人脑潜能机器人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认识等。为人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脑科学基础。

4、教育科学及创新教育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理论:“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以及《愉快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内容。

三、研究目标及检测与评价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重教”向“重学”的根本性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变“厌学”、“畏学”为“爱学”、“乐学”,树立起成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成功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感、校园生活的充实感。

(二)目标的检测与评价

1、研究的检测

前测:研究前,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行检测,掌握有关数据。

随测:研究过程中,研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尤其是创新表现等做好纪录,获得个案资料。

后测:研究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与前测相适应的后测,搞好相关资料的分析。

2、评价

评价工作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搞好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3、评价的内容

① 学生成绩的评价。为了验证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成绩有所提高。② 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有智力水平的评价、创新思维能力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等。

③ 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

④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习惯的评价。包括自主创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

⑤ 学生自主创新人格的评价。包括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挑战性、灵活性等

四、研究的指导原则

1、民主性原则: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2、个性化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及潜在优势进行教学,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特长。

3、激励性原则:根据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多渠道、多角度透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4、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在质和量及发展速度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

5、活动性原则: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创造性、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实施措施

(一)操作要点

1.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讨论、交流和评价,让学生“想学”。

2.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注重在学习实践中验证、总结、提高,让学生“会学”。

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提倡合作学习,倡导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

4.指导学生在联想中创新,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让学生在概括、联想、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方法,让学生“成功”。

(二)实施措施

1.收集、编纂有关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2.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3.在学生中进行有关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课题组人员在操作中注重积累资料,分析个案,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同时寻找途径,对课题研究进行验证,确保其真实性与科学性。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作指导,适当的时候外出学习、交流,同时及时掌握研究的信息、动态进行校际交流。5.将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理念、方法应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中,找到符合我校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

6.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撰写、提交相关研究论文、总结或心得体会。

六、实验的实施:

我校自去年9月份承担了县级“快乐教育” 实验工作以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实验方案、安排意见为纲,按照“组建机构、精选教师——学习理论、制定方案——健全机制、规范管理——确立目标、分步实施——加强研讨、提高素质——总结提高、构建模式”的思路,加大了实验的力度,注重了实验的过程管理,强化了实验的实施。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期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成绩较为显著。具体我们所做的工作如下:

(一)、健全实验机构,精选实验教师。

为保证此项实验工作顺利运行,学初,我们首先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健全实验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县教研室有关实验实施方案、安排意见,统一规划,安排部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同时,精选了9名业务精、善钻善研、大胆实践、勇于改革的青年教师担任此项实验的研究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此项实验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要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指导。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所以,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培训,是我们开展实验工作的主线,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工作之中。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县教研室的《实验方案》、《实验指导意见》,吃透实验的内涵、外延、特征、意义等,领会实验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同时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教改经验,收集成功的教育信息,博采众家之长,开阔实验视野,不断丰富实验方法。再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多方位吸收充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本期安排实验教师外出眉县、宝鸡、西安学习共六次,参与人数17人,听专题报告2场,听课9节;同时,请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课,做教学辅导。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大大提高,教育理念有了全新的转变。

(三)、改革管理措施,增强管理效益,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运行。

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实验效率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出发,制定了一些实验管理措施,如:《实验教师管理办法》、《实验教师工作要求》、《实验教师月工作考评细则》、《实验教师月工作奖励办法》等,以此为实验教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使他们沿着规范、科学的轨道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再次,为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实验教师工作奖励津贴,每人每月最高奖励10元,依据《实验教师月工作考评细则》,认真检查,公平考核、平等竞争,并进行评比奖励;同时,还制定了实验教师优惠政策(在评优树模、晋升职称、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时,同等条件下,实验教师优先考虑),以此来调动实验教师致力搞科研的积极性及创造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期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全体实验教师搞实验的积极性颇高,能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工作之中,并且也带动了其他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教师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注重实验过程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提高实验工作的实效性。

在实验工作中,为了突出实验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注重了过程管理,专人专管,细致安排部署,扎实落实,严细考评,奖优罚劣。本期我们开展的实验活动有:

1.立足课堂,开展“四课”(汇报课、公开课、研讨课、示范导航课)活动,实验教师共上实验课18节,通过一次又一次、一节又一节的尝试、实践、研讨、创新、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初步构建了各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创新教学设计活动一次,评选优质教学设计5份,并且进行了展评、研讨;

3、积极组织开展了教师同职称全程式赛教活动。3月中旬到4月初,学校举行了赛教活动。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参加赛教,13名教师被推选到镇上参加赛教,6名教师又被推选到县上参加赛教,其中3名教师获县级奖励。通过赛教可以看出,各老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赛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得到了普遍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明显,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

4、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征集活动一次,10名教师参与了此项活动,其中有3名实验教师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交流、推广,效果良好;

5、安排每周二下午4:00——5:30召开实验教师研讨会,充分发挥好每位实验教师的有利资源,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研讨,共同提高。本学期我们开展实验研讨会共8次,内容有:(1)经验交流会2次,共有3人交流了自己实验中取得的点滴经验;(2)说课、评课、议课活动4次;(3)组织学习会3次,学习了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开阔教师视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2次,发挥每人的智慧和才能,共同备一节课,研讨新理念下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式。(5)观看录像课2次,不断汲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

6、开展实验教师实验资料展示评比活动2次,展示的材料有:实验日记、优质课堂教学实录、说课、课件、教具、教学经验等资料的展示与评比,在展示中交流、学习、提高,在评比中相互促进、相互激励。

四、实验初步成果:

一学期来,在县室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快乐教育”实验在我校初见成效。

1、不断总结完善,构建了各科课堂教学模式。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学科实验目标,认真地学习、大胆地实验、积极地探索、不断地总结完善。在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思想地指导下,遵循兴趣性、激励性、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原则,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特征初步构建了“快乐教育”实验各科课堂教学模式。

2、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了,课堂教学已趋向模式化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创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侯亚利等9名实验教师在参加县级教师同职称全程式赛教活动中获奖,1名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2名被评为县级教学骨干,3名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1名教师被评为教改实验先进个人。

3、实验班的各科中期检测和期末检测质量都名列全级前茅,学生的各种能力都高于平行班,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展示中都遥遥领先。学末各实验教师撰写了质量较高的实验研究报告;学校撰写专题论文一份。学校实验的开展带动了其它年级学科的教学工作,促使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虽然我们在实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添措施,加大实验的力度,力争实验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数学课题组 执笔人 谢翠红

我校《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于2006年5月由铜山县教研室向徐州市教科所申报立项,2006年12月被确认为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2006年12月31日徐教科[2006]5号文正式通知立项,编号175。从立项开始我校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在各级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经过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获得了一些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较强的操作性,又适于普遍推广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过程总结

我校对此项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除了组建课题领导小组之外,还建立了确保课题顺利完成的科研网络。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布置,大家认识到这项实验不仅仅是课题小组的任务,而是全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按照科学实验进程的一般规律,我们把整个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实验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力争获得圆满的成功。

(一)启动阶段(2006.4-----2006.12)

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我校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案。为此我们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认真搞好前期调查、分析工作

2.认真搞好有关实验学生的调查工作;实验的启动阶段,我们对部分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

3.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4.组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老师队伍。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在全校老师中挑选事业心强,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学科知识丰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总结能力的中青年老师担任课题研究任务。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7.1-------2009.6)

实施阶段是完成课题实验的关键时期,是最实质性的工作环节。我们着重对课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实践过程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组合优化,人员落实,职责到位,研究有效。

1.准备阶段(2007.2-----2007.5)

(1)加强学习和培训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导向。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能够尽快熟悉课题研究,我校对教师组织了相关的教科研理论学习和培训,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由课题指导组成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利用网上资源和音像资料进行自主培训;组织外出培训。这些为课题的实施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先后由课题组负责人谢翠红为课题研究的老师举办了三场专题讲座,讲座主题分别为《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关注学习反思,促进自主学习》,《略论数学反思培养》。王启主任做《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2)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对课题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它的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

(a)建立课题期初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实验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实验工作安排。

(b)建立“数学活动研究博客”管理制度。

(c)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注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成功与失败的),按要求建立课题档案。课题材料多样化,有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和音像资料。一套完整的研究资料,不仅可以反映出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操作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d)建立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的制度。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制度为依托,实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e)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度。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构建协作互动的立体平台,完善协作互动的研讨制度,建立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确立“真实、扎实、丰实、落实”的研究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具体实施阶段(2007.6----2009.8)

(1)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反思意识状况,反思习惯状况,反思方法、反思效果等状况,为开展研究作准备(2)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①充分利用典型例题的功能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②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③创设民主开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④解题后及时引领,强化学生反思意识。

(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

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反思性学习的研究方案,精心设计实施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积极组织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先后组织了十几节研讨课,每一节课后大家都在一起研究讨论本节课的得失,总结经验,修改课题研究方法,制定下阶段的研究内容。再组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如此反复,最终形成了有效数学课堂反思性学习模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引导学生在知识源头处反思。(b)引导学生在“探究受挫”处反思。(c)引导学生在“自我总结”处反思。(d)引导学生在寻找错因处反思。(e)引导学生在课堂小结处反思 具体过程见《研究报告》

(4)尝试探寻课堂外落实的反思有效途径

在课堂以外,我们尝试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的习惯,提升反思能力:

(a)记反思性日记(b)填写作业情况反馈表(c)整理错题集(d)填写自我评价与反思表(e)引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f)举行数学交流活动 3.子课题按时研究

在我校《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课题组又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先后申请了两个子课题:

《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主持人:黄怀超,现在正准备结题。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主持人:曹群领,现已完成研究任务,提交结题申请。

(三)总结阶段(2009.1----2009.12)

1.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1)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主要的反思阶段及反思方法;课堂外落实反思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2)调查研究: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形成了那些积极情感,对自身成长学习有何影响。

(3)进行成果分析,填写结题申报表,申请结题,接受课题组评审。(4)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教学案例、论文、学生作品、教材及网页等)2.规范课题资料,物化研究成果

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物化及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把课题研究资料分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小结、教学研讨、课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师生作品,并逐一分项整理成卷。

二、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有了改善

在《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前测中,七八年级学生喜爱数学的占75 %;课堂能积极参与的占70.5%;课堂上能主动探究新知、解题方法的仅占32.5%;课后复习总结的占24%;有课堂笔记和改错本不足10%。应该说结果很不令人满意。在2009年6月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喜爱数学的占89 %;课堂能积极参与的占81%;课堂上能主动探究新知、解题方法的占64%;课后主动复习总结的占58%;有课堂笔记和改错本达到96%。

2.学生在学数学中一些反思行为得以养成

学生学习数学中反思行为的初步养成,我们也可以从常规性反思、阶段性反思和终结性反思这几个阶段中看出。

常规性反思:

⑴所有学生都有错题集,并坚持每天使用;⑵80%的学生有记数学日记的习惯,而且内容丰富。

阶段性反思:

单元测验表:即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操作方法是先让学生去评价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以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我们从学习内容、数学学习方法、困惑、收获等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反馈,测验后再让学生填写《单元测验自我评价与反思表》。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学生较为困惑的地方也确实是在测验中反映了出来,这两份表相互促进并共同对学生的自我反思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引起失分的原因的正确归因,使学生对考分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使分数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终结性反思:

为了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反思学习过程,并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所以在学期末让学生填写一张期末反思表。如“你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你希望在下学期学到什么,为什么”。这也为我们进行下一学期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另外,在假期间,让学生写写“学数学的感想”、“数学小论文”,既是学生对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重视学生数学的语言表述能力”。例如在暑假我要求八年级学生以课本中《瓷砖中的数学》为题写一篇数学作文。学生们虽对“论文”有些困惑,但经过指 点辅导,学生作品也有十足的进步。以下为学生作品。《瓷砖中的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多姿多彩的图案。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十二边形,它们不用与任何图形配合,独自就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在多边形的世界中也有一些多边形不能拼凑成平面图形.如正八边形、正五边形,都需要某种图形来辅助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图案。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利用它们我们还能拼凑更复杂、更漂亮的图案.例如数学教材中阅读资料里所展示的图案。

为什么他们能拼成这样美而又协调的图案呢?其实在这里面有一定的数学味道。如公园里铺的地板砖,他们的设计都要用到多边形的内角,并不是所有多边形都可用来整齐地铺地,用来铺地的多边形应满足同顶点的所有角的和等于360。也就是说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试问:用正六边形能铺满地面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可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通过计算可得其每个内角为l20,令需用x个正六边形围绕一点能组成一个平面图形,则l20x=360有正整数解x=3,如此可知用正六边形是能铺满地面的。若问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两两结合是否能够铺满地面呢?我们知道: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60、90、120。从而可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是否存在正整数解来解决这个问题,由题意可得60x+90y=360,90y+120z=360,60x+120z=360(其中x、y、z分别表示所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个数)。经过推导可知,只有第二个方程没有正整数解.所以,其中惟有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结合不能铺满地面。

其实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瓷砖中运用数学知识,只要你能仔细探索、研究,实际生活中处处可发现数学的踪影。在我们所学的领域中,它不在与我们隔海相望,而是与我们日益接近了。

你看,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吧!它是有韵味的,它是神奇的哟!3.学生的反思毅力逐渐增强

000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甚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持续性”地忍受困难、战胜困难的“韧劲”上,而且表现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身学习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诚如哈贝马斯所说:“谁要是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他就是一个具有主体合理性的人。”教学中,教师有意识设置反思障碍,让学生多层次尝试,以磨砺学生的反思意识,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

4.学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形成

通过实践,我校学生初步形成了“反思”行为习惯化,已经明确没有反思便没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和理性水平。大部分学生能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后,学生心理上就有了一道“警戒线”。

5.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的不断反思中,反思也促进学生的理解,提升理解的层次,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近几年我校的数学成绩,无论七年级、八年级的统考还是九年级的中考都稳步上升,在全县前五名之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反思的作用无疑是主要的。

6.学生在数学中形成的反思行为在其他学科等到迁移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反思行为能够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并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反思性数学学习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语文学科为例,实验班在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态度以及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上都优于对照班,在各次的统测上,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处于领先位置。

7.人际关系上有了更多的互动

反思性学习也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的、负责的、执著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正如格瑞斯认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都知道什么,当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或者别人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对于听者和说者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一般采用同桌合作学习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进步状况,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以提高交流的层次。

(二)教师层面

1.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心理活动的过程,只有师生共振和谐,才有可能产生教与学的最大积极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教师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提高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诊断、纠错、创新,从而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使教师自身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逐渐成为科研型的教师。而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必将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的高质量。

2.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近三年铜山县组织的优质课、基本功竞赛中,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数学教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7优质课谢翠红得县一等奖、吴琦县三等奖,2008基本功竞赛谢翠红得县一等奖、刘素梅二等奖,2009优质课评比吴琦、曹群领得县一等奖、聂金芳县二等奖。徐州市教案评比中吴琦、刘素梅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铜山县教案评比中有十几人次获得一、二等奖,另有多篇论文或省市大奖。(详见课题主要研究目录)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1.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本课题研究,各位课题组教师对教育心理学、反思性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的参差不齐,科研水平还存在差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不免出现一些只挂名不研究的情况;

(2)从课堂实践看,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离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尚有差距,一些教学设计意图末能得到充分贯彻,教师讲得太多仍是一个普遍现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包办代替现象仍时有发生。

(3)有时课题研究只局限于某一个点,其实培养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与学是两个要素,教与学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实践研究仅仅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心理没有结合起来„„这些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由于我们课题研究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岗位变动,致使研究的个案没有坚持跟踪;另外课题组老师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工作量大,时间紧,各类资料总结还要重新梳理、归档。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更加注重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我们又是大班化教学,课题组没有分层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大班情况下课堂上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等相关研究还需要我们下一步去认真的研究、探讨。

学生在老师的培养下基本上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也掌握了反思的有效方法,但受到社会、家庭、学习动机等各方面影响,反思行为经常会半途而废,而我们一个老师都带一百多位学生,可能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反思情况。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毅力还是需要我们下一步去重点研究的问题或课题。

第四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董志勇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正进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新阶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本学期,我选定了“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开端,我先收集了各类教育杂志上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并重点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经过一阶段的理论强化学习,对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认识,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操作理念,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前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1、帮助学生进行课题认识,了解课题内容,认识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并及时收集自主学习的结果,激励学生将好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上介绍,达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二)具体做法:

1、注意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又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的类型,学生的心理,设计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

(1)抓住新课的导语。

一段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立即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有了这个愿望,学生就会善学、乐学。

(2)营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教态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轻松愉快,又积极参与学习。

(3)激励学习结果。

①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富夸奖于评议之中,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真挚热情的鼓励。②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答题愿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自己的才智被认可时的喜悦。③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从预习开始的,而不是从理解课文开始。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我的指导方法是:

(1)读文。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用默读的方式,一是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事,或介绍了哪个人,描绘哪些风景等等。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语句。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通读顺;第二遍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第三遍要注意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

(2)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1 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而会查字典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自学应该掌握的首要手段。只有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养成随时翻阅字典查字的良好习惯,才具备了自学的条件。所以,首先要教会小学生学会查字典。小学生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后,一定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要培养随手翻阅字典的良好习惯,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的自学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由于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要想使预习不成为一种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课前布置预习,第二是重视检查。课堂教学应从检查预习入手,通过检查预习,表扬认真预习的学生,激励全体学生扎扎实实地自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3、强化朗读能力、培养质疑能力

一是读通。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 初读——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读的要求,进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力争做到“五不”,即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不重复一字;读评——采取指名读的形式,师生参与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展示自读的成果,并在评价中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合作交往的意识,在评价中校正学生“读”中的偏差,激发学生“读”的自信心;再读——在学生自我感知,互相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再读,使学生原有的水平再上新台阶,完全达到读通的要求,其形式主要采用指名读或小组、集体齐读或同桌互读。

二是读懂。即:抓问题。从读到议——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读来找到答案或个性化的理解,最后交流评议;展示情境,从说到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说一说,议一议,然后回归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或小组合作达到悟文体情。

三是读好。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此时的朗读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与课文产生的共鸣,一种内心真切情感的外在表现。

四是质疑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因此,首先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在一节课的中间和结尾部分,都要鼓励学生当堂解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并充分的提高。

4、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全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主要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是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只充当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具体学习过程又分为以下三步:

(一)学生独立学习。

在设计了学习问题之后,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学习,一般十到十五分钟。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默读学习为主,可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大胆地进行批注分析,必要时可写出学习笔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课本上都密密麻麻的,留下了同学们的辛勤的汗水和自我学习的丰硕成果。

对于语文学习,可让学生先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的主要问题来自行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初步理解文本。这样的探究性独立学习,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行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久而久之,将有可能真正实 2 现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

在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独立学习之后,已经解决了不少学习问题,但也会有一些问题学生可能还不真正理解,这时进行就很有必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小组学习。我们的做法一般是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由一名学习小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并汇总讨论要点,为下一步的全班集体学习作好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将真正发挥小组群体的战斗力量,那些在独立学习中的弱者和强者,将会真正达到优势互补。

(三)集体学习。

在进行了小组学习讨论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较为深入和全面,但也可能有些地方仍不够透彻和精当。为了将学习更深入一步,也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交流和评价,就很有必要展开全班学习大讨论。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汇报对学习问题的学习研究情况,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共同讨论有争议的和不明白的问题。对于数学,则可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对有关的概念、法则或定理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对于应用来的内容,则可让学生总结出一般 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学生也可能通过自学提出一些课本本身还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更有甚者,甚至提出与课本相违背的观点。因为,这种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研究,而不是纯接受性的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而不是掌握在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手中。

5、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自我学习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是教学的最后归宿。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小学教学的一大任务。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还应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新的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而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与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事关大局。所以,承担着基础教育重要任务的小学教育担负着历史性的重要使命。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研究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现阶段,我们引导学生主要采用的是问题式学习方法,即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在学习之前先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学习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个人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又可能千差万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搞一刀切。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应本着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都应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原则。

二是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我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学生普遍对孤苦无依的凡卡抱以深深的同情,都为凡卡没有写清通讯地址而深表惋惜。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教学创新性思维训练:假如凡卡写清了通信地址,假如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可怜的求援信,凡卡能彻底摆脱这种悲苦的命运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可怜的凡卡,还有无数个像凡卡一样的苦命人都不可能真正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这时,我又进一步追问:那么,这无数可怜的人们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呢?通过激烈的争论,学生最后深刻认识到,只有推翻这腐朽黑暗的沙皇统治,穷苦的人们才能换来幸福的人生。通过这样的创新性思维训练,不但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发展。

三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实践证明,学生的许多可贵的精神和能力往往是在课外生活中形成和提高的。大家都熟悉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上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差,连老师都认为他天生弱智,以至于将3 其开除回家。就是这样一个连老师都失去信心的学生,硬是在其母亲的关心教育下,成了举世著名的科学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爱迪生为什么能从一个被认为天生弱智的学生成为这样了不起的著名科学家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爱迪生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个人像爱迪生那样蹲在鸡窝中痴迷地孵过小鸡呢!所以,我们教师绝不可忽视学生的课外生活,应及时引导自己的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课外生活中自觉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一年来的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实验,目前,95%以上的学生已能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都明显地优于他们。虽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程度,而且对学生创造精神,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今后,应加大实验力度,并结合我校正在推广的“大量读写”及“探究性”学习教学实验,努力探索出一条能快速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新路。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引导学生通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反思,在对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在对自我评价过程中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培养问题反思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能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因而培养他们反思的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是当务之急。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

这里所说的“问题”不同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无需较强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指需要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数学活动的能力。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继而寻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我们能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我们能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样,就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演变组成前后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按照问题的线索,展开层层探究,学生逐步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师没有过多讲解,学生在思考、再思考,即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二、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反思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与他人交流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交流

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做出不同的解答,这时很多教师都会用肯定的方式一带而过,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这样做便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反思数学思考过程的机会。如: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1)□□×□□=1600,(2)□□×□□=2400。学生独立思考后,我请学生说思考过程。生甲:要使两个乘数的积都是整百数,这两个乘数一定都是整十数,所以(1)式20×80=1600或40×40=1600;(2)式30×80=2400或40×60=2400。生乙:老师,我觉得题中的乘数不一定都要填整十数,可以把(1)式中16乘2所得的32作为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为50,积也是1600,也就是32×50=1600。同样(2)式也有类似的填法:48×50=2400。生丙接着说:只要把乙的填法中前一个乘数扩大2倍,后一个乘数缩小2倍,积不变。于是又得到64×25=1600,96×25=2400。这时生丁又进行补充:把96×25=2400前一个乘数缩小3倍,后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不变,这样就得到32×75=2400。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在学生详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后,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照别人的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这种解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只需再深入想一想就能想到这种解法。这些创新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最优等。通过反思,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解法,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训练。

三、在对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

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教师不简单地以对、错判断,而应“将错就错”,要求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即不仅“知其错”,更要“知其所以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问学生: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在哪里?怎样修改就可以了?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问题答句中的单位老是出错。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一次批改作业时,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如今,他已改掉了这个的错误。

这个学生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经历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四、在对自我评价过程中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之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缺失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就有必要对解

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及时总结。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引导学生适时总结,欣赏自己,找出不足。“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反思“特写”的有效方式。如:某工厂2005年二月份前4天共用电2.8万度,照这样计算,全月共用电多少万度?(用比例解)此题要求学生知道2005年的二月份有28天,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答,而有位同学却做成了2.8/4=28/x。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反思,这位学生写道: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左边是电的度数比天数,右边也应该是电的度数比天数,而我右边写成了天数比电的度数,真的很不应该啊!正确的做法应是2.8/4=x/28。因此,让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不攻自破的功效,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引导反思,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下载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12-3-1 7:47:05 访问次数:3382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刘炳喜......

    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性学习研究开题报告书

    《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性学习研究》 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性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提出 教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修身的教育观,在我国源远......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南小学林 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文大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桐梓中学校唐渝 在这三年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对待课程改革,理性地看待进......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本课题于2014年12月申报,2015年3月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市级教科研课题。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本课题经过充分的准备,于2009年8月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济源市教 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规划课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