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育学
名词解释
1、实验法:是为了解决历史教学上的某个问题,根据教育理论,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办法。
2、文献研究法:指查阅巳有的资料来了解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办法。
3、调查法:指研究者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充分掌握历史教学的历史、现状中的某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综合、得出科学
2、文字教材:这类教材包括:
1、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
3、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进
固新课和课堂练习等几项。
2、讲述法:讲述法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地讲授历史事件
2、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程和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系统和
4、当代的历史读物及著述;6文学作品。
3、历史教材:教学材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
l、智能:智能是对智力和能力的总称 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有条不紊地讲授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自学指导书等。
3、历史文献资料;逻辑顺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进行历史思维,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教师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通过多种媒体作用于学生。
一定的教学内容,以供教师讲述、分是抽象思维能力。能力是指直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都可以视为教材。
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元认知:元认知又被称为反思认知、解悟认知,即是对认知的的结论。其步骤为:
1、制定调查
4、实地教材:是指利用校外的实计划;
2、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地资源。历史博物馆、纪念馆、3、整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
4、观察法:这是教学研究者广泛使用的—种方法,研究者按—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作全
各类历史建筑、历史遗址、遗迹可以成为历史教学活动的场所和参观考察的对象,因而也就可以
认知。学生的学习上升到这一步,4、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指以他才是自觉的学习者。l、讲解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口头讲授、直观演示、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现成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运用,最后由教师命题检查。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小组方式的一种指导性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全体
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包括两个类别:(1)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的扩展,即计算机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媒介;(2)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
1、备课: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教师备课的形式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常年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
等,这些大量而直观的教学资源,式又称直接教学模式。教师通过
面系统的观察,并作出详细记录,成为历史教学的材料。根据记录做出科学结论。
5、历史教科书:历史教科书,现了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历史教材,教科书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
6、国定制: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计划的、行政的方式,专门组织人力进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并指定专门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指定全国的学校统一采用。
l、直观性原则:即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再现”已经逝去的历史。语言应生动趣味,形象鲜明,深入浅出,平易流畅。教具直观是通过历史地图、图像、年表、表解、实物、模型和历史幻灯片、影视片等实现的。
2、巩固性原则: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师讲出高质量的课、变换复习的方法;注意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检查和考核。使之能持久地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
l、历史课程标准:即国家教育部即历史课本。历史教科书具体体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它规定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建议等内容,是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
2、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对客现历史的认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则具有基础性、基本姓、发展性的特点。
3、历史学科能力:历史学科能力指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的品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是否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4、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也是规范和调节自已的社会行为的意识准则。
5、历史教学大纲:它是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按排、教学
组员休戚与共的观念,助人自助、备课等。自利利他。共同劳动,使所有组员的学习均可获得最优化。
3、“探究一发现”的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持点是以己知的事实或现象推导出未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小组学习方式的一种指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师生之间
2、历史教师的授课:历史教师的授课就是按照预定的教案,将在备课中形成的教学设计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教学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
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指衡量事物的角度或维度。指标不同于标准,指标只是对评价对象作的一种结构性分解,不蕴含定性或
导性应用,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褒贬。
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指标的指定评价
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合作关系,项目定性定等的具体规定。排除一切强制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共同劳动,以使所有组员的学习均可获得最优化。是七八十年代盛行于西方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学策略。
1、综合课:综合课是常用的课堂教学类型。它在一节课内要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主要任务是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
5体态语:非语言信息又称体态语。它是以神态、形态、动态来表达思想感情,配合有声语言,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工具,包括:眼语、脸语、手语、身姿语、形体语和空间距离语等。
1、自主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
内容、教学要求和建议等内容,方式地组织学生复习;教给学生l、实物教材:是指以文物、模型等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材料。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和促进的过程。
2、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课堂上,在讲投新知识前后或讲授新课中的复习。简答题
l、教师素质:指对从事教师职业者所应具有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2、在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中如何通过观察进行研究: 教学研究者按作全面系统的观察,并作出详细记录,根据记录做出科学结论。其步骤是:1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观察计划;2进行实际
科书的正文内容;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的部分,包括目录、课前提要、补充文、图片及图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注释、作业练习、附录等。课文常常是历史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历史教科书结构中的基础,教科书中的其他部分大都是围绕课文而建构的。
2、教师怎样恰当运用历史教科书。恰当地运用教科书,需要教师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
中的问题与当前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第二,认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使之对今天和未来起某种借鉴作用。第三,教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对待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问题。
1、教学过程的特点①、历史性、自古至今,教学的主客体、教学内容和目的不断发生变化。②、周期性、现代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的每知和已知的矛盾,这种通过交流到达融合的过程,就是一个周期。③、整体性、教师要把学科教学教师要从具体的、个别化的层次上认识教学过程。利个性
3、历史学科不能取消检查考试的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5、动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l、学生自我评价法:即学生对自己学习历史知识的“元认知”,对学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即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
3、历史教学评估: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4、随堂复习:是指每日每节课的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历史教科书,次交流和碰撞,又会出现新的未这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1)
观察;3整理材料;4根据材料,要从整体上掌握救科书的框架、进行概括升华,得出科学的结论。脉络;(2)要全面理解教科书中的1、述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
育的内容:历史意识 国家意识 难点;
4、以教科书为依托,投计民族意识 国防意识 社会意识 教学方案。公民意识。
2、为什么说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1)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2)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关键;3)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
3、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历史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1)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形成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积累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历史知识,在方法上,3、简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
④、内容;(3)要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和学生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
则:
1、科学性;
2、思想性原则;理由:
5、精选性原则;
6、可读性原则 1.怎样理解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是历史的陈迹。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也不能通过任何途径使其重复出现。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也可称之为一次性。
2.简述历史教学巩固性原则: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师讲出高质量的课、变换方式地组织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注意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检查和考核。使之能持久地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
3.简述历史教学应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的主导作
何,要通过检查和考核来加以评定。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检查和考核,除能评定其成绩之外,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对认真地学习历史课的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借此向教师、家长汇报自己的成绩。会因为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好评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对平日不重视历史学习的同学来说,能起到一种鞭策和督促的作用,促使他们认真地复习前一段所学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起点。
4、教师如何用历史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解读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历史,掌握了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和了解了过去,就能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把现实的学习和工作做得更好。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历史思维
握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基础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掌握得如
习状况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进步、注重採究式学习;3)在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上,要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并在人生理想、健全人格、审美情趣、人生态度、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意识、国际意识方面提出了要求。
4、简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3)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l、简述现行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结构: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课文、即教
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的原则
3、方法使学生能按照历史的思维方直观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量力性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在历史教学中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表现形式有三种情况:第一,把历史科学
法去观察、分析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
1、简述“合作教学模式”:是七八十年代盛行于西方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以全体组员共同达到学习目的为指导思想,其主
要特点是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合作关系,排除一切强制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全体组员休戚与共的观念,助人自助、自利利他。共同劳动,以使所有组员的学习均可获得最优化。
学媒体。第三编写教案。2.常规教案的结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在编写教案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一般来说,教案由章节课题、教学目的、课型、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作业处理、板书设计、课后记等内容构成。
2、简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三个层次:1)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即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2)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诸如计算历史年代、识读历史地图、收集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运用资料构建论据得出结论的能力等 3)史实与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历史教育的目的,更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结论。同时,也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问题进行
及对历史现象与本质、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4)表达能力。准确表达和传递思想的能力,包括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1、简述历史教师的知识素质: 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分析历史问题。2)历史专业知识 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有:通史、专史、史学理论等。3)相关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药、军事、建筑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自然环境及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音乐、体育、美术的基本知识,4)教育科学知识历史教师应学的教育
2、“探究学习”的特点 “探究学教案的结构及写法既要符合一定习”的持点是,教师不是先提出一个概念,再加以详细的解释,而是让学生先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从中“发现”概念。与讲解接受的模式恰成鲜明的对照。
3、评价“„探究一发现‟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其持点是以己知的事实或现象推导出未知,从中发现事物的规范性,又要体现出个人的风格和特色。最根本的在于实用方便,而不在表面形式。教案格式的变通,一是特定的课型、特定的内容及目标等客观因素,二是取决于教师特定的教学风格或习惯。
3.在钻研教科书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环节? 在钻研教科书的过程步,确定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第二步,抓住课题的中心内容,提炼出课题的中心思想。第三步,为解决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要详细地阅读《教学参考书》 第四步,为了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所教授的内容,应翻阅一些马列主义和历史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以及反映最新历史研究成果的著作和论文。
4.教师自我评课的方法: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介绍三种。L)整体入手,综合评析法是指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
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采用“探究中,要注意以下一些环节:第一——发现”的教学模式,肯定是有意义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因为培养学生其他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 们不能处处都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让它承担一切教学任务,而要看教学是否适合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l、应用讲述法的注意事项讲述法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统一性原则:要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②熟练性原则,教师要熟练掌握材料内容,把握住教学重点、难点。③结合性原
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史、教育这是对历史教育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
l、简述历史复习的主要方式:历史复习的主要方式是:随堂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和总复习
2、简述历史教学评估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试、考试、评议、挡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
3、简述历史教学认知领域的评估目标: 认知领域的评估目标分为:知识,即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认知和识记理解,即对历史知识要素的阐释、识别和判断。应用,即对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分析,指对历史现象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阐释和比较综合,指对历史现象各部分进行综合、归讷、比较、阐述。
4、简述历史教学情感领域的评估目标: 情感领域主要指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5、简述历史教学技能领域的评估目标:1)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2)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对历史观点的分析、评价能力,以
心理学、教学论、历史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
2、简述历史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广泛的兴趣(2)丰富高尚的情感(3)坚强的意志(4)较强的认知能力
3、简述历史教师的能力素质:1)教学能力(2)育人能力(3)科研能力(4)社会交往能力(5)自学能力论述题
1、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学科性质: 中学历史教学法属于应用教育学科的范畴。因为教育科学有理改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理论教育科学的最后成果体现表现在规律的发现上面,而应用教育科学理论,是要研究出具体的办法。凡是以提出教育措施、政策、方法等为直接目的的教育科学,都属于教育科学。它们是既有区别又密的结合的。
1、试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说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
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面、系统、综合性评价。2)化整灵活地将讲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直观教具的作用是什么? 1)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理解历史概念,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
为零,单项评析法是评课者自己选择一个体会最深,认识最明显的角度来进行反思。3)以果溯因,总结经验法就是评课者以一节课的成败效果,去探寻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1、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
l、课时备课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我指导和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每个步骤涵盖的内容有哪些?课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时备课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
第一、钻研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使学习趋向确定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提炼出课题的中心思想 第二、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
学习结果的行为;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和促进的过程。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列出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教学活动建议;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这些任务,构成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
3、试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四个方面说明你对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看法。
1.试述历史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科学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统一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l、为什么说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但是教学的认识过程,又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受到人们的批评。在国内外都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今天,应该引起我们的普遍重视,不断对其进行改革。
1、论述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教学模式的念,再加以详细的解释,而是让学生先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从
对
2、试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知识传授是历史教学的基础,的主要内容:高中课标基本结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是木之本、构与初中课程是一样的,主要是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大的改革。指出,高中历史课是阐释人类历水之源。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知识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持点是,教师不是先提出一个概
史发展进程和重大历史问题,进有广泛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传授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知识与思想教育应紧密结合,寓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它们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既不可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废,更不能割裂。脱离思想教育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提高解决问
讲授的历史知识,是失去灵魂的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无用知识,反之,离开知识讲授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而进行的思想教育,是言之无物构成。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的学的空喊。知识与能力紧密相联,习,应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互为因果。能力来源于知识,有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了能力可以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但是,知识并不直接等于能力,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必须由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为之创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造。
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进l、试述历史教科书的功能。(1)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即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来认识历
3、试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史的客体。(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价值观的培养四个方面说明你对量的功能,规范历史教学的基本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看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各即历史教科书传递着一定的思项任务是有内在联系的。传授历想、观点,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活动,养有着教育作用。(4)发展思维能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力的功能,教科书中的材料、问
基础,能力的形成、思想的提高、题、练习的设计,应该能够促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是在知学生的思维发展。(5)主体自学的识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能力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要符合自学发展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是历史的规律,便于学生的自学。(6)主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能力的发体自我检测的功能,历史教科书展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要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解和运用,有助于对理论、思想、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程度。(7)复习
观念的接受、内化和阐发,有助巩固的功能,教科书的设计要有于从知识的底蕴中激发出思想的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和巩
火花,使知识转化和升华为信念。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2、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科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导向,政治思学性;思想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想的理论和道德品质的观念左右系统性原则;精选性原则;可读着历史教学的基调。历史教学的性原则
学生个体的认识,是教育的认识。即:它可以依靠他人、前人的实践而不只是个人的实践;学生的个体认识不不同于其他个体的认识,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学习者,是准备担任工作的人。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未成熟、未成年的人。这就决定了这种认识的三个特点:间接性、有领导性和教育性。
2、结合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说明你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的看法。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模型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程序。学习的第一个系统叫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包括信息的接收部分(人的感觉器官),这一阶段的信息暂存称作瞬间记忆或感觉储存。它不对接受的信息作任何加工,只对信息保持几分之一秒,工作记忆是信只加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信息经过加工进入
长时记忆系统。在加涅的模式中,还有执行控制和预期系统。学生有效的学习是在瞬间记忆系统、工作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和反应生成系统内部协同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评价“讲解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传递现成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运用,最后由教师命题检查。其特点是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最经济的模式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在国内外的学校教学中广泛使用。
中“发现”概念。与讲解接受的模
式恰成鲜明的对照。“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其持点是以己知的事实或现象推导出未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肯定是有意义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因为培养学生其他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 们不能处处都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让它承担一切教学任务,而要看是否适合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1、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和讲读法等。
2、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三个因索:教师、硬件和软件。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把传统教法与现代技术
适当结合.追求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功能的最优化。硬件的因素。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集中专项资金,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平台等,对于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积极意义。软件因素,主要包括尽可能丰富的资料库、适合中学历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等等。另外,为历史教师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1.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会运用哪些常规的教学技能?有4项:1)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2)课堂的提问。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起到温故知新,获取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调节课堂节奏和纪律等多方面的作用。3)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信息又称体态语。它是以神态、形态、动态
1、试述历史教学中复习与巩固的作用:能起到巩固历史知识的作用。能起到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系统、提高的作用。能起到教会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作用。能起到深化思想教育成果,发挥历史社会教育功能的作用。能起到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来表达思想感情,配合有声语言,2、述历史教学评估的作用:1)是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工具。4)历史课堂的结课。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还需要耐人的寻味收尾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2.你认为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以《中学历史素质教育优1)教学目标的制定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精当、具体、立意新。2)教学内容科学,观点正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3)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师生
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2)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3)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4)起到激发学习态度的作用。
一、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那些? 6种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史德
2、知识素质(1)马克思主义
秀录像课评选标准》,供其参考。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学
合作、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理论知识(2)历史专业知识(3)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教学手段使用得当,效果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板书规范。6)学生学习效果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1、论述学生学习方法的构成:包括三个层次:1)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即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2)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诸如计算历史年代、识读历史地图、收集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运用资料构建论据得出结论的能力等。3)史实与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历史教育的目的,更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结论。同时,也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问题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这是对历史教育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
相关学科知识(4)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质(1)教学能力(2)会交往能力(5)自学能力
4、心理素质(1)广泛的兴趣(2)丰富高尚的情感(3)坚强的意志(4)较强的认知能力
好。5)教师着装整洁,教态自然,育人能力(3)科研能力(4)社
第二篇:历史教育学复习
历史教育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历史教育目标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简而言之,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在其主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包含四个要点:1.时限2.强调主动发展3.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发展的水平4.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社会发展的需求。历史教育目标的基本内涵是对历史教育任务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他较为详细的规定了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基本素质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具有进程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在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历史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材料,是中学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教科书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学课程计划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或历史教学大纲)编写而成的,它具体展现了课程标准中内容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这就构成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和知识结构,是学生和教师都离不开的基本教学工具,在历史教材体系中,历史教科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的资源作用明显、地位突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历史教育的质量。
3.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具有很多种类,与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学有关者为:道德感、民族感、美感和理智感等。他们激励着学生积极向上,抱有自尊、自信、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
4.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心里现象。人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态度能够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心理上的需要,态度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动力源。
5.价值观
即人们对周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重要性,看法。不同的环境和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的个性需求,利益,知识诉求造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对于同样的事物,人们价值观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关系密切,制约着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态度立场,而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在教育中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升至关重要。
6.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该类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加工信息,从而学习与记忆,取得和保持。
7.程序性知识
是一套做事的操作步骤,也就是怎么做的知识。它们是由概念和规则所构成,和我们理解的学习能力相同。该类知识用于回答为什么和懂得怎么做。由于运用规律不同,又可以分两个亚类的程序性知识,一类可称为智慧技能,用于分析问题;后类即认知策略,用于掌握学习方法。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能提高能力水平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8.课程
概括地说,包括了学科内容,教学目标计划,和学习者的经验体验。在教育上,课程一词本指学校的课程,即学校中经过组织的教育内容。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原理的进步,课程概念得到拓宽。因此产生了狭义和广义的课程概念。狭义课程指学校根据课程计划编排的某一门具体教学科目。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各教学科目的总和,也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学习活动的总和。课程概念的拓宽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成果。
9.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实施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
10.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11.教学方法
一般地说,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因而具有双边性和互动性,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授的方法与学习的方法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和相互促动的。
12.讲述法
讲述法是历史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是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传递历史观念的主要方式。讲述法又可以具体分为:
a. 叙述: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等进行
具体而完整的讲授。
b. 描述:是指对一些历史内容进行细致的语言描绘。
c. 概述: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扼要地概括讲述,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发展的面貌和基
本线索。
13.史料研习
是指师生共同对历史资料进行探讨研究的教学活动,在国外被称为史料教学法。史料研习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直接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和证据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方法。
14.学习策略
一般地讲,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的情境和活动中,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规则的掌握,对学习过过程的调控,对学习方法的运用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操作、监控、调节、促动系统,是衡量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1)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达成是一个整体,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共同实现的。
2)三维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3)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
总之,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灵魂。
2.20世纪80年代为什么要提出历史教育的三项任务。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历史教育任务的三项任务是历史知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能力培养。原因是: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传统的教学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习惯对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比较重视,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对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则重视不够,也缺乏经验,单独加以强调有助于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同时,更重要的是科技的进步、形式的发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实际状况确是高分低能,很不适应,有必要加以强调来弥补缺陷。
3.说明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教学过程的环节,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以及教学过程展开的主要模式。从教学论的角度上讲,教学过程的结构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凝固化的。以下是对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和常态模式进行的概括:教学过程主要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这就是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所谓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学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教师的备课活动。所谓展开活动,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实施阶段。
历史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环节:1.激发动机2.感知历史3.理解历史4.运用知识5.巩固知识6.评估反馈
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有所交叉,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出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流程和特点。
4.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通识课程,它的内容必须遵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时代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遵循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要兼顾以上要求同时要适合中学生认知和学习兴趣及需求。原则归纳如下:
1)应选择历史知识中最重要最有代表的内容
2)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其重要活动作为教科书的基本内容
3)应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知识来充实教科书内容
5.说明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
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征有必然的关系,也与学习历史课程的特殊性有直接关系。概括地讲,历史学习的心理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动机特点
2)兴趣特点
3)感知特点
4)记忆特点
5)思维的特点
6)态度的特点
6.说明课程评价(主要是学业评价)的发展趋势
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
(一)评价的目的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二)评价的主题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由重他评转向重自评
(三)评价的要求从仅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转向同时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四)评价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转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对于一位中学教师而言,必然是要关注历史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新中国德中学历史课程评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注意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的改革过程。
7.试论我国高考历史试卷的变革
五十多年来,我国的历史高考试卷处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教育观念的提升与变化,历史课程目标的逐渐全面,历史高考试卷的测试内涵也不断丰富。大致来说,其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从强调历史记忆发展到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从关注一般能力发展到兼及综合能力的考查。从总体上来说,历史高考试卷的变化,体现了历史教育改革的精神。
(一)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上半期————强调历史知识的记忆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上半期————注重考察历史的思维
1)历史高考说明的出台
2)材料解析题的借鉴与尝试
3)多种题型的综合应用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关注历史思维与综合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1)选择题:引用史料,考察较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2)材料解析题:综合化和开放性、创新性趋势显现
i.ii.iii.题型综合化(材料分析题综合了填空、简答、分析论述题等)知识综合化(相关学科知识融合、交汇和迁移)能力综合化
三、教学设计(略)
08级歷史教育考题
一、名詞解釋:
歷史教育目標、歷史教科書、講述法、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二、簡答題:如何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说明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说明课程评价(主要是学业评价)的发展趋势
三、教學設計
是考高中歷史教材第一或第二分冊第一課的教學設計即寫教案
他會發書的名詞解釋7分、簡單15分、教學設計20分
第三篇:历史教育学毕业生毕业感言
以下是介绍的毕业感言
毕业季,华服锦盖,俊子娇娘,觥筹交错,离泪几行,虽然不能概括所有的情景,但大约都跳不出此一框架。明明毕业只应是一瞬间的事情,在领到毕业证的前一秒里,即便已经没有证件能证明归属,但仍应算是在校的一员,而自毕业证拿到手中的那一刻起,即便无论怎么分辨也辨不出些微的不同,也得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已经独立于四年身处之外,而这伸出双手捧住毕业证的一瞬,一种莫名的情感冲击,一种经过四年时光沉淀换得的证明,往往才是最令我们心为所动志为所衷的。
为了那一瞬,我们提前十几日就开始操练,毕业纪念册,毕业感言,视频图片,毕业晚会,我们的期待跟耐性在一遍遍地浅尝辄止中消耗,渐渐酒也喝烦了,话也说腻了,就开始抱怨,躁动,夜长梦多,本来如此,这让我们误以为该感动的都感动过了,设想再怎么伤怀的场景也不过如此,一届一届的学子都这么认为,可业已毕业的诸位是不是觉得,毕业那一瞬毕竟是有些不同的?在那种仪式感蒸腾的氛围下,理智哪里赶得上荷尔蒙的狼奔豕突!那种感受形容不来,复制不出,强求不得,再苦再累,弟兄们再多忍几日吧。
毕业的重头戏,是学弟学妹的赠别。我们都是父母庇佑下成长起来的个体,首先学会的肯定是求助而不是自立,这不是高等低等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成长历程。学长学姐早生几日,学弟学妹晚来一时,我们都当过学弟学妹,都有过需要求助的时候,而恰巧此时若是有某个值得信赖的学长学姐出现解围城之难,怎么会不感激不崇拜呢?我们都是由弱小慢慢老成,而这所谓的成熟过程也就是不断寻求强者庇护并模仿其行止的过程,先是父母,后是师长,再是前辈,不论学长学姐是因何伸出援手,或是责任感,或是虚荣心,都切切实实付出了行动。那么,学弟学妹是否需要因而觉得亏欠呢?我觉得大可不必,这种帮助本就是一方承情,一方出力,一方获得实利一方获得满足的事情,正如请客吃饭,被请的一方能谈得上亏欠么?记其情感其恩就足够了,如果能有所回报那自然更好,谈不上亏欠。再说了,谁都有成为学长学姐的时候,到时候给予学弟学妹多些爱护,也算是传其风范了。
既然如此,毕业时候学弟学妹送学长学姐一程,不是很美好的事情么?可我最不能理解的一环却正在于此。因为,有些人,会将这种送别的感伤冲动,硬生生解释为爱情。崇拜,信任,不舍,眷恋,这确实都是恋爱的元素,但并不等于具有了这些元素变意味着是爱呀!业已出双入对的情侣将这视作爱情的最佳体现,尚处暧昧的两人将这视作山盟海誓的最佳时机。如果,这是无意,那我们只能祝愿一帆风顺,如果这是学长学姐的将错就错,那是不是有些令人不爽呢?我们的骄傲不在于我们是什么人,而在于我们想成为什么人,众位学长们,且行且远,当断则断,检视一下自身,放学妹们一条生路吧!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究竟是少者爱得凄清,还是长者爱得勉强?究竟是少者一厢情愿,还是长者顺水推舟?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孕育和萌芽阶段(远古至19世纪初期)
1.在西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
(2)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
2.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他提出的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观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
(3)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尔》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影响。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比重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教师等原则和方法。他著有《林哈德和葛笃德》、《母亲读物》等,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最早提出了“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的见解,为学前教育理论步入科学化铺平了道路。
3.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
(1)我国一些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如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大戴礼》与《礼记》记载有一些学前教育思想,《大戴礼》、《本命》篇中有关于出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出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等。
(2)从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等。虽然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学前教育思想。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应注意胎教,应从小教育儿童,他赞同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及俗谚“教儿婴孩”的说法,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又如朱熹重视胎教,认为孕妇应注意审慎自己的行为,还认为婴儿出生后,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主张对儿童“教之以事”,“从小便养成德行”。
二、学前教育的行成和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
学前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开始创立的。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出笼统地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福禄倍尔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的主张,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对现今幼儿教育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主要有: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福禄倍尔继承了前人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探索”。他认为,对儿童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而不是命令的、绝对的、干涉的,因此,应当谨慎地遵循儿童的本能。他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活动的、认识的、艺术的、宗教的本能,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能,因此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福禄倍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命令式的、强调式的、干涉式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儿童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
2.杜威
美国的杜威是20世纪对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极大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尽管杜威没有专门论及幼儿教育和从事幼儿教育实践,但他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成为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杜威宣扬“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然生长,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的生活过程。
(2)杜威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主张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
(3)他有过分夸大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3.蒙台梭利
蒙台梭得是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今天世界又重新掀起了新的蒙台梭利热,很多幼儿园用她的教育思想、方法以及教具进行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的要点是:
(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蒙台梭利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自己教自己。她认为,这一发现带来一场革命:第一,儿童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幼小的生物,而被赋予巨大的创造力;第二,这种能力属于无意识心理,而只有通过活动、通过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意识。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
(2)重视环境和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儿童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是一个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的和自由发展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吸引力。在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造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地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作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的自由得以实现。
(3)强调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她认为,感觉教育主要是一个儿童依据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其目的是要借此方法有效地保持儿童的注意,以增强儿童对物体特殊性的感受。感觉隔离主要有两种方法:蒙眼和暗室。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感觉训练教具,如用以辨别各种形状的镶嵌板,辨别粗细、高低、长短的圆柱插板、长短棒,辨别不同声音和音色的音筒,辨别不同气味的瓶子,练习小肌肉活动的纽扣板,等等。这些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幼儿常常自由地选择教具,并专注地和独立地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获得自我学习和提高。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方法过于机械等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操作练习和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对今天的学前教育改革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自己的道路。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人,传统的封建教育远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一大批进步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提出了改革教育制度,提倡西学,设立学校,也提出了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幼儿园。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并对探讨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教育家有: 1.康有为(1)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一个体系完整、前后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2)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义教育者的良好愿望。
2.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人民教育家,他在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1)他强调6岁前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2)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3)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主张通过“艺友制”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培养问题等。他在学前教育方面著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论文。
3.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室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三年跟踪观察实验研究,记录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923年又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进行课程、故事、读法、设备等项实验,以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而要适应儿童好游戏、好奇、好模仿、喜欢户外生活、喜欢成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做到儿童化,杜绝中小学化、成人化;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生活经验、个性、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他倡导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儿童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热爱儿童,公平地对待儿童,做儿童的朋友和伴侣,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要启发、诱导儿童,要绝对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儿童,以免阻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卫生习惯,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矫正儿童身体缺陷,预防传染疾病,发展儿童各种活动动作,锻炼儿童体格,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娱乐和游戏等;二要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导儿童互相谦让、敬爱父母、尊敬师长、遵守纪律,有毅力、勤劳、勇敢,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游戏、作业、劳动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等到成长和发展的。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儿童创造良好游戏的环境,并组织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价值,陈鹤琴指出游戏设备要合乎儿童化、坚固耐用、卫生安全、艺术多变等标准,游戏用具要达到使用国货、坚固耐用、式样美观、大小合度、没有危险性等要求。在室内、园内的各种活动中,陈鹤琴最重视的是儿童的室外、园外活动。(5)陈鹤琴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强调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要和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有机结合,倡议要让儿童自由集合、自由合作。为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陈鹤琴指出,必须从政治思想、业务修养、教学技术、优良品质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他曾创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6)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陈先生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稚园可以通过恳谈会、报告会、探访家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普及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密切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教育步调一致,保证儿童得到合理的教养而得生动活泼。
三、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
(一)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学的新发展
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到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学前教育学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必须以一定的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进一步探索学前教育学的科学规律准备了条件,又对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是社会总和的诊断,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的观点,使人们对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作出科学的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文科学地说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指导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学习和应用。以上这些对科学的学前教育学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
其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必须在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认识教育的规律。本世纪中叶以来,生理学及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学前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研究,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研究,为建立和提高学前儿童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
(二)当前教育流派
各国具体国情和教育目的、任务不同,因而当前国外有种种不同的学前教育流派。(1)苏联学前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的,有明确目的的教育和教学在学前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张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2)强调外部刺激的教育理论。这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决定的,通过控制外部刺激和强化作用,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儿童的形为。在教育中则主张有明确的目的和实施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内容直接教给儿童,并给以强化,儿童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西方开放教育理念。该理论认为儿童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决定要学什么,如何学,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以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大都采用发现法。
(4)认知心理学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主要运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和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知识是从儿童内部构成的,重视儿童主动探索和主动操作。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使儿童能够产生最佳的认知不平衡,而成为重新组织认知结构的动力。
第五篇:历史教育学自荐书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怀着十分真诚和坦率的心态,向您展示一个学子的心路历程和不倦追求。或许,这短短的几页文字不足以概括我的全部,但是,我期待着您能给我一个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机会。
我叫XXX,出生在XX省XX市的一个郊区农村。199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XX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学专业。回首十几个春秋的求学历程,由农村跨入城市,在我的身上既保留了农村孩子的坚韧和朴素,也经历了现代文化与科技的冲击和洗礼,使我养成了自重、自信、自强的性格。
钻研专业,博览群书,一直是我的追求目标。几载寒窗苦读,我收获颇多。在基础知识方面,我重点学习专业课程所需要的知识,翻阅大量的历史书刊,熟练掌握了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我又广泛阅读文史哲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面对知识时代的冲击与挑战,我还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之中。1998年,我一次性通过了 日语 国家四级考试。目前,我已能熟练地操作WINDOWS、WORD等软件,并且能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开发工具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我有机会担任系学生会和班级学生干部。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高,积累了一定的组织经验。大学期间,我曾组织过多次的联欢会、卡拉OK大赛、舞蹈
大赛。1999年,我组织历史系舞蹈队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学生交谊舞大赛”,获得了团体优秀奖和个人展示奖。工作上的踏实勤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1999年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000年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进入大学后,我参加校内各种协会,多方面发展自己。我曾参加历史系话剧团,担任剧中的主要演员。作为实践活动,曾多次到长春附近的中小学参加“与中小学不断线活动”,课余时间,我又不间断地担任家教,这些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而且也使我了解到当代青少年的特点,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实习期间,我认真备课,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
感谢您耐心地阅读了上面的文字,再次期待您能给青年人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成绩和敬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您的无悔选择!
诚心切切,急盼回音!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