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诉被告上海启达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
原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诉被告上海启达电器
设备有限公司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金民一(民)初字第1919号
民事裁定书
原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郑某。
委托代理人耿某。
被告上海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院在审理上列原告诉被告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于2010年5月7日向本院申请撤回起诉。
本院认为: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系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准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准许原告撤回起诉。
本案受理费减半收取人民币25元,由原告负担。
审判员褚红梅
书记员徐冰
第二篇:原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诉被告徐斌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一案
原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诉被告徐斌电信服务
合同纠纷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金民一(民)初字第1086号
民事裁定书
原告中国某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郑某,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耿某,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徐某。
本院在审理原告中国某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诉被告徐某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于2010年3月8日向本院提交撤诉申请。
本院认为: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现原告申请撤诉出于自愿,且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准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准予原告中国某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撤回起诉。
本案案件受理费50元,减半收取25元,由原告负担。
审判员张雁虹
书记员潘?
第三篇:原告陈x诉被告上海xx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
原告陈x诉被告上海xx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
纷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浦民一(民)初字第6665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陈x,女。
委托代理人梅x(系原告的丈夫),男。
被告上海xx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昌邑路55弄22号。法定代表人汤xx,总裁。
委托代理人杨xx,公司职员。
原告陈x诉被告上海xx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被告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陈x诉称,2007年7月30日,原告的丈夫xx在上海xx昌邑健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办理了面额为人民币500元的次卡,次数为25次,期间自2007年8月5日至2008年8月4日。因该卡为次卡,所以原告也可以使用。2008年5月底,原告发现怀孕,就没有再使用该卡。2008年8月4日,原告至xx公司申请暂停会籍。该公司称因原告并非会员,不能暂停会籍,为使余额还能使用,建议再充1,000元(50次)。原告支付了1,000元,与原剩余的13次合并,办理了两张卡,并将两张卡的名字都改为原告。在入会申请表上,xx公司将开始日期写为2008年12月30日,截止日期写为2009年12月30日。原告当场提出异议,xx公司称在该表上无法写得太详细,但在系统中会有记录。后原告意外流产。身体恢复后,原告开始使用其中的一张卡,另一张卡未使用。2009年7月,原告再次怀孕。原告与xx公司电话联系,希望根据《健身俱乐部会员条款及权益》将
卡暂停一年。xx公司拒绝,并称根据其电脑系统,两张卡至2009年年底均到期。后原告与xx公司的经办人员任传虎联系,其在电话中承认当时承诺了原告以上内容,称xx公司已被被告收购但不影响当时的承诺。2009年12月9日,原告至店里交涉,被告称原告不是年卡会员,不能暂停,以前xx公司的销售人员的承诺不再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被告未按约提供服务,存在欺诈行为。诉请:判令被告返还健身卡中的余额1,060元,另赔偿损失1,060元。
被告上海xx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辩称,被告受让原xx公司,以系统中的信息对原始会员行使服务义务,原告当初办卡时没有签订会员协议,且其入会申请书上没有加盖公章,只有原告丈夫梅xx的材料是加盖公章的。至于原告所称的xx公司的员工所做的口头承诺,被告对此不予认可,在会员协议第7项第4条中有相关的约定。原告分别以其本人的名义及其丈夫梅xx的名义办理了两张健身卡,原告的丈夫梅xx的卡中的余额已经转移到了原告名下的卡中。以原告名义办的卡中充值了1,000元,共50次。现原告的两张卡中还剩余45次。表示不同意原告的诉请,但同意给原告延长健身卡的使用年限一年,有效期延长至2011年4月27日。
经审理查明,原告与案外人梅xx系夫妻关系。2007年8月2日,梅xx在xx公司办理了次数为25次的次卡,向该公司支付了500元,卡的使用期限为2007年8月5日至2008年8月4日。2008年8月4日,原告在xx公司办理了次数为50次的次卡,原告向该公司支付了1,000元。原告并将梅xx以前办理的卡中剩余的次数与原告此次办理的卡合并,两张卡均办理至原告的名下,卡号分别为:NO.C5004675、NO.C5004676,两张卡的截止使用日期均为2009年12月30日。在梅xx办理的卡的《会员入会协议》中的xx健身俱乐部会员条款及权益中以及原告办理的卡的《入会申请表》中的健身俱乐部会员条款及权益中均约定:会员的定金、入会费以及会员费一经收取无特殊原因不予退还。年卡会员
可以有三次暂停会籍的权利,但必须以书面形式向xx公司提出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会籍暂停一次最少一个月,最多六个月。会员暂停会籍后应该交纳管理费,一至三个月为50元,四至六个月为100元。如有女性会员因怀孕需暂停会籍,在提供相关医院证明后可享受会籍免费暂停一年的待遇。会员与任何xx公司员工在未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交易或约定,公司都将视其为个人行为,并拒绝承担责任。若有其他任何补充事宜,必须有公司的盖章才予认可。xx公司的总经理是唯一经授权可以变更会员申请表内容的人,公司的其他员工无权变更会员申请表的内容或与会员签订任何单独协议。现xx公司已被被告收购。2010年2月25日,原告提起本案诉讼。审理中,原、被告均确认除次卡外,还可以办理年卡。原告办理的是次卡。次卡是按次使用的,年卡是一年内可以无限次使用的。原告表示:其两张卡中还剩余53次,被告则表示:原告的两张卡中还剩余45次。
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被告的介绍材料、《会员入会协议》、《入会申请表》、网上打印材料、健身卡复印件、结婚证,以及庭审笔录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原告提供的原告与任传虎的录音,本院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且原告提供的《会员入会协议》及《入会申请表》中均有约定“会员与任何xx公司员工在未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交易或约定,公司都将视其为个人行为,并拒绝承担责任。若有其他任何补充事宜,必须有公司的盖章才予认可。xx公司的总经理是唯一经授权可以变更会员申请表内容的人,公司的其他员工无权变更会员申请表的内容或与会员签订任何单独协议”,因此,即便相关录音是真实的,任传虎也无权对原告作出相关承诺,即便有相关承诺,该承诺也对被告不发生效力。在原告提供的《会员入会协议》及《入会申请表》中均明确约定“年卡会员可以有三次暂停会籍的权利,但必须以书面形式向xx公司提出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会籍暂停一次最少一个月,最多六个月。会员暂停会籍后应该交纳管理费,一至三个月为50元,四至六个月为100元。如有女性会员因怀孕需暂停会籍,在提供相关医院证明后
可享受会籍免费暂停一年的待遇”,针对的是年卡会员而原告办理的是次卡并非年卡。因此,原告称2009年7月其再次怀孕与xx公司电话联系,希望将卡暂停一年,但遭拒绝,被告的此行为并不构成违约。原告也无证明表明被告存在欺诈行为。对于原告的所有诉请,应予驳回。被告自愿将原告的两张健身卡的有效期延长至2011年4月27日,于法不悖,应予准许。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驳回原告陈x的所有诉讼请求;
二、原告陈x在被告上海xx健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处办理的两张健身卡(卡号分别为:NO.C5004675、NO.C5004676)的有效期延长至2011年4月27日。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原告陈x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谢辉东
审判员何俊杰
代理审判员许培林
书记员李超
第四篇:原告上海某有限公司诉某板式换热器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原告上海某有限公司诉某板式换热器公司名誉权纠纷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浦民一(民)初字第10187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长宁区某路某弄某号某室。
法定代表人陈某,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金某,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奚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某号某号厂房。法定代表人程某,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于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律师。
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注册地上海市松江区某镇某路某号某室,经营地上海市闸北区某路某号一某楼某室。
法定代表人沈某,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马某,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诉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5月18日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周某独任审判,审理过程中,依法追加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于2009年7月16日、11月2日、2010年4月1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金某、奚某,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于某,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马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诉称,原告系可口可乐某公司中标的制冷设备供应商。
2008年5月12日,原告向被告授权代理商第三人订购被告公司品牌的“SONDEX”板式换热器六台。签约之时,第三人分别提供被告的各类授权文件及证书。此后,原告将上述六台换热器交付可口可乐某公司工地。之后,被告向可口可乐某公司声称上述换热器并非其品牌产品。为此原告要求第三人予以澄清,第三人与被告共同出函证明上述换热器均系“SONDEX”品牌产品。然而时隔不久,被告委托律师致函可口可乐公司称,其所购的换热器系假冒产品,并称将追究其使用侵权产品的责任。可口可乐公司即要求原告退货、换货,否则停止原告其他所有产品的验收。原告为维护自身之商誉,原告另行采购并安装。为此产生重购费用人民币(以下币种同)684,000元、安装费30,000元、运输费用9,000元,共计723,000元。原告认为,被告一方面确认其授权代理商供应产品的品牌,一方面又发函宣称原告所购产品系假冒产品,其自相矛盾的前后陈述系愚弄原告及其最终用户的恶劣行径,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商业声誉并导致可口可乐某公司退货的严重后果,被告理应为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登报致歉;判令被告赔偿损失723,000元。
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辩称,被告与原告所声称第三人之间没有生意往来,也没有授权,第三人也不是被告的代理商。2009年4月在某可口可乐公司发现涉案设备不是原告生产,故向可口可乐某公司发律师函,被告向可口可乐公司发律师函的行为是正当。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陈述,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2008年5月12日的《设备买卖合同》记载“卖方: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买方: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买卖设备:(1)上海SONDEX融冰板式换热器S62-IS10-143-TKTM31二台(2)上海SONDEX供冰板式换热器S62-IS10-1
21-TKTM93二台(3)上海SONDEX冬季运行板式换热器S110-IS10-215-TKTM49二台……”。上述合同卖方签名人为郑晓安。上述合同签订时郑晓安向原告提供了加盖有“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印章的某公司简介、确认书、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代码证、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税务登记证、授权书等。2009年4月2日,加盖有“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印章的函称,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市)有限公司现场工地的设备系被告原装设备。2009年4月16日,被告委托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于某律师致函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安装的使用的六台板式换热器设备是冒用SONDEX(某)品牌的设备,要求拆除假冒SONDEX产品和设备。之后,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发函要求原告更换涉案六台板式换热器,原告根据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的要求,另行购买相关设备进行了更换。2008年6月至12月期间,第三人向原告提供购货单位为原告、销货单位为第三人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六份,金额为541,880元。
审理过程中,被告提供涉案板式换热器设备与被告生产的板式换热器设备对比照片4组。
上述事实有,《设备买卖合同》及附件、2009年4月2日信函、2009年4月16日律师函、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信函各1份,庭审笔录各3份,照片4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6份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原告、第三人均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在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安装的涉案设备系被告生产,且原告根据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要求更换涉案设备的行为,也可证明涉案设备非被告生产,被告向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发函的行为,是被告维
护其自身权利的合法行为,并不存在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故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1,030元,减半收取计5,515元,由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周伟忠
书记员周丽萍
第五篇:沈A诉A(上海)木业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案
沈a诉a(上海)木业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闵民二(商)初字第262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沈a,男。
委托代理人邱a,上海a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吕a,上海a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a(上海)木业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闵行区春申路×××。
法定代表人卜a,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陈a,北京市b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叶a,北京市b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原告沈a与被告a(上海)木业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2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周皓媚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沈a及其委托代理人吕a,被告a(上海)木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叶a均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沈a诉称,其与被告存在长期的礼品加工承揽业务合作关系。2009年9月14日左右,被告员工俞a通过电话及网络要求原告为其紧急加工一批变色礼品杯,双方就此业务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口头约定礼品杯单价为8.3元(人民币,下同),加工数量5,000个,交货时间为2009年9月25日,被告于2009年9月14日先支付原告30%款项即12,450元。之后,原告立即按约完成了承揽义务,并于2009年9月25日交付被告。但被告收货三天后却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支付余款29,050元,并要求原告将系争礼品杯取回。原告认为,其承揽的杯子不存在质量问题,被告以此为由拒不付款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故诉至本院,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剩余价款29,050元。
原告为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材料:
3、原告银行卡对帐单及送货单各1份,证明被告于2009年9月15日支付原告预付款12,450元;原告于同年9月25日按约交付被告约定数量的礼品杯;
4、通知1份,证明被告承认于2009年9月25日收到原告交付的礼品杯5,000个,以及被告以杯子存在质量问题拒付原告剩余价款。
被告a(上海)木业有限公司辩称,原、被告确实存在5,000个礼品杯的承揽合同关系。被告收到杯子后,因杯子的质量问题与原告进行过协商,原告之后委托了李a全权处理此纠纷。根据原告出具的授权委托书,被告与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李a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将价款减少为21,450元,扣除已付原告的预付款12,450元后,剩余价款9,000元在签订协议时即支付给了李a。因此,本案系争的承揽合同纠纷已经了结,原告的诉请应予驳回。
被告为其抗辩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材料: 1、2009年10月9日原告出具的授权委托书1份,证明原告委托李b、李a全权处理原、被告之间的承揽合同纠纷; 2、2009年10月12日的协议书1份,证明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李a与被告协商后签订协议,同意将价款减少为21,450元,扣除已付款12,450元后,剩余价款9,000元在签订协议书时即支付给了李a,李a以收款人身份在协议书上予以签收。
庭审质证中,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认为系复印件,真实性无法确认,但认可俞a系其单位员工;对证据2真实性不能确认,但认可原、被告之间存在承揽合同关系,对于价款、数量等均无异议;对证据3中对帐单真实性无异议,对送货单真实性无法确认,但认可其员工俞a确实代表被告签收了5,000个礼品杯;对证据4真实性无异议。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2均不认可,认为李b、李a不是其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上债权人c制伞厂亦与原告自然人身份不符,但原告承认与被告发生纠纷后,其曾委托讨债公司追讨款项,并向讨债公司出具了该份内容并不完整的授权委托书,庭审中原告确认该授权委托书上第一行委托人处“沈a”的签名及落款处委托人“沈a”的签名系其本人所签,第二行手写的电话号码亦其本人所写,委托书除此之外的手写内容非其本人所写。对被告提供的证据2,原告亦不认可,认为该协议书无被告公章、所谓的原告代理人李a提供的身份证号虚假、且该协议书仅能证明被告与李a之间的约定。
本院对双方的证据认证如下:原、被告提供的证据真实、合法,且与本案有关联,本院予以确认。
基于上述证据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本院认定事实如下: 2009年9月中旬,原、被告通过网络方式,商定被告委托原告为其定作5,000个礼品杯,礼品杯单价为8.30元,交货日期为同年9月25日,并约定被告于同年9月14日支付原告总价款的30%即12,450元作为预付款。双方达成承揽合意后,即实际履行。被告于2009年9月15日向原告支付了12,450元预付款,原告则于同年9月25日向被告交付了5,000个礼品杯。
2009年9月28日,被告致函原告,认为经对原告交付的礼品杯检查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并要求作全部退货处理。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2009年10月12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李a持原告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与被告协商后签订协议书1份,内容大致为:被告向原告采购的礼品杯由于质量问题,原告委托李a全权处理此事,原总价为41,500元,经协商一次性付款21,450元,前期已付款12,450元,今天再付款9,000元。协议书上,李a以原告代理人身份签字,并在收款人处签字,对此,被告称协议书签订当时,其向李a支付了余款9,000元后,由李a在协议书收款人处签字进行确认。
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原、被告之间就本案系争承揽合同所产生的债务是否已经结清。被告提供了原告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及协议书,据此主张其已与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李a就本案纠纷达成了减少价款的协议并已实际履行完毕,因此双方的债务已经结清。针对被告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原告述称该委托书系其先前委托讨债公司追讨本案系争价款时向讨债公司出具,其签名时委托书上其余内容均为空白,但其从未委托过李a处理与被告之间的纠纷,亦不认识李a。对此,本院认为,首先,原告对授权委托书上签名在前、主文手写内容形成在后这一节事实并未举证证明;其次,即便原告所述属实,那么原告作为一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理应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和风险意识,应当预见到其在授权委托书上签名并将委托书交付给他人所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因此,该授权委托书应当对原告具有法律约束力,由此所引起的民事法律责任应由原告自行承担。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基于上述规定,本案中,李a持原告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以原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与被告磋商并达成的《协议书》,亦应对原告产生法律拘束力。原告作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李a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由此,被告根据《协议书》的约定将本案价款余款9,000元支付给了李a,其已经履行了余款支付义务。至此,原、被告之间的债务已经结清,原告现起诉被告再行支付价款,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至于原告如认为李a在代理活动中对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可根据相关证据,另行主张。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沈a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计263.13元,由原告沈a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立案庭)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员 书 记 员 周皓媚茅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