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商业现状分析
厦门商业现状分析
在国家调控打压房价,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阶段,厦门商业前景比较好,这是顺应市场变化。老百姓买房的人少了,股票基金也不景气,老百姓会把手里的闲钱用于民生消费和银行投资理财,现在很多银行推出一系列理财产品也是市场变化所致,迎合市场需求。随之消费肯定会提高。厦门商业项目趋于饱和,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思明区以综合百货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目前湖里区和岛外的商业前景比较好。厦门未来的商业形态将以主题商场和综合体形式方向发展。目前厦门的主题商场和综合体也都集中在湖里区和岛外,吉家、红星美凯龙、万达、喜盈门等。思明区的家电主题商场就是国美、苏宁。城市的发展使得东部片区需要发展一个新的商圈弥补东部商业的空白,东部商圈将成为厦门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商圈。思明区的商业未来以主题商场和综合体为主会比较看好,湖里区以综合百货和主题商场、综合体为主会比较看好。厦门是二线城市,发展很快,前几天厦门在全国城市综合评价评比排在第一位。这个利好消息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厦门投资拓展。但是厦门很多商业项目还是引进得比北方很多大城市晚,像红星美凯龙、万达,家乐福才进入厦门不久,但是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城市的综合体项目也非常多。所以当一个新的商业型态进入一个城市肯定会带动消费,改变人们消费习惯。
在和开发商谈项目前,先和开发商沟通,以往很多开发商拿到了商住项目的地块,和住宅一起销售,不管是代理商销售还是开发商自售,对商业部分总是不重视,当成附带品销售。代理商在商业项目方面没有研究也不够专业,往往商业总是没规划好,导致空置店铺很多,卖不掉也租不掉,浪费了很多资金,而且很多都是以底商为主。所以在开发商开始施工之前可以建议商业的建筑规划给到开发商,做市场调查分析,然后将要招商的商家和定位先规划好,包括建筑规划、格局、人流动线按要引进商家的硬件需求来设计施工,才不会在招商过程中对硬件做调整,有可能不适合就把客户流失掉。对消防要求也可以比较顺利通过。这样后期招商会比较轻松,而且项目定位正确很关键,对招商工作会非常顺利。
很多代理公司也是顺应房地产市场变化成立了商业地产事业部,往代理商业地产招商方向发展,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而且代理公司的优势就是比较专业,对市场把握度比较好,有代理压力所以做起项目来会比较尽心,对人员综合要求也会比较高。而且商业地产较房地产代理有个好处,招商周期比房地产销售周期短,一般在半年左右,对公司回收利益也比较快。
第二篇:昆山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昆山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其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城市综合体1986年诞生在巴黎拉德芳斯,兴盛于纽约曼哈顿。它具有完整街区的特点,是整体布局完整,功能特色明显,资源集合共享、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它具有地段稀缺性、交通便捷优势、现代城市设计、景观与环境设计和大都市地标等典型特征,是现代化城市的服务功能的新型载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东南沿海等很多地区的大城市中心商务区内逐渐形成了很多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体的,集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商业中心。此类商业中心一般规模都以10万平方米为起点,并且还与星级酒店、写字楼、高级公寓等相结合,形成了体量庞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发展的十多年中,虽然时间远不及外国城市发展的久远,但是其中一些项目经过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了新的业态设计新趋势。
随着我市经济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化不断推进,消费品市场日渐繁荣,商业业态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超市、百货商场外,城市综合体的说法越来越流行。但对于什么样的模式是或者不是城市综合体,目前尚没有正式统一的界定。一般而言,城市综合体是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公寓住宅、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城”,根据主导业态的不同可分为商业综合体、商务综合体、生活综合体、单一综合体以及综合体集群。其中,商业综合体一般为区域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将商业、旅店、餐饮、办公、文娱等三项以上城市生活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了解我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商业综合体调查。
一、商业综合体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构建新的商业系统
商业综合体集合了大型购物中心、休闲娱乐、餐饮、酒店、写字楼,形成多种功能配套的商业集合体。各业态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良性互动,从而强化各自功能,放大彼此价值,有助于形成“1+1>2”的效果,通过新的商业系统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
2.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商业综合体内聚集的多为零售、餐饮、居民服务、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单位,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整体产业结构。同时,由于综合体具有功能协同、空间紧凑的特点,也有利于城市土地、交通等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3.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综合体集购物、就餐、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给市民带来便捷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物质文化选择。同时,由于公共设施的完备、环境卫生的改善,能够极大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居住幸福感。
二、我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 1.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城市化水平在45%-50%时,消费需求开始由单一的购物需求向综合性消费需求发展,此时就具备了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条件;当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之间,城市综合体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进入发展阶段;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城市综合体便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按常住人口算,2000年我市人均GDP已经达到4100美元,2002年、2006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6100美元、1.15万美元和2.97万美元,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21%,已经进入城市综合体的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调查结果看,城市综合体这一业态从2011年开始进入我市大众视野,目前已有商业综合体6个,分别是昆山高新区的中茵世贸广场和超华城市广场、城北的九方城(今年10月底开业)、昆山开发区的金鹰天地(今年1月底开业)和世茂广场、花桥经济开发区的绿地乐和城以及张浦镇的首席MALL商业广场(今年5月开业),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入驻商家880余户,从业人员近10000人,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3亿元(不含新开业的九方城)。此外,还有在建的港龙城、五丰广场、万达广场、正大商业广场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城市综合体发展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2.零售餐饮为主,其他行业为辅
我市现有的商业综合体多以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为主导,如中茵世贸广场的百盛、超华城市广场的欧尚、世茂广场的大润发、绿地乐和城的易买得等,聚集大量零售、餐饮商家,辅以部分居民服务业单位,有的再引入影院、儿童乐园、KTV等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其中约80%为个体户,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较少。就从业人员来看,餐饮业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最多,但就平均每单位的吸纳就业能力而言,住宿业、餐饮业和娱乐业较强。从今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来看,仍以零售业为主,在全部调查单位中零售单位营业收入占比62%,其次为餐饮业,占比15%(详见下图)。但就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也有不少零售商家认为本店客流不大,人气不够,而大部分餐饮单位生意好,甚至需排队等候,即存在“餐饮火爆、商业冷清”的现象。
图1 我市商业综合体基本经营情况
3.地理位臵优越为主要优势,其他优势不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商家认为综合体地理位臵优越与否,是否能够带来大量客流是影响本店经营状况好坏的最主要因素,而商场知名度、自身经营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价格对销量并无很大影响。相对于不在综合体内经营的单位,客流量大和消费环境好是两个最大优势,其他方面则不存在明显竞争力。
4.商户规模较小,交易分散
就调查结果看,346家零售单位中,除购物中心及少数其他零售企业外,95%的单位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不到200万元;225家餐饮单位中,72%的单位上半年营业收入不到100万元。虽总体营业收入可观,但就单个商家而言,规模普遍较小,交易较为分散。
5.餐饮网络销售普遍,零售单位较少触网
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销售已逐渐向各行业渗透。通过对综合体内商家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餐饮单位都已加入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且通过这些互联网平台的下单量大,不仅促进了销售,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零售单位中,除少数认为电商对自身影响不大或者通过已淘宝、天猫、微店等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外,大部分商家认为电商对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冲击,使传统的实体市场萎缩,但目前并没有开展电商业务。
三、我市商业综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科学规划
空间布局不均衡,城区内大型商业业态密集,总体水平相对较高,而其他区域商业网点规模较小,大型业态缺乏,功能组合落后。目前,我市商业综合体主要集中在昆山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其他区镇除花桥经济开发区和张浦镇外都还没有。另外,综合体开发模式单一,定位不清,差异化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商业综合体无论在行业构成还是品牌入驻上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2.配套环境不够成熟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应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匹配。调查发现,不少商户反映综合体内停车位不足,周边也没有近距离的公共停车场,影响了客流的聚集。同时,周边休闲、游乐设施不足,综合体显得较为孤立,影响长远发展。
3.综合体品质不高
普遍而言,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比较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存在前期规划仓促、开发周期短、后期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一方面,公共卫生、休憩等硬件设施有待完善;更重要的是软环境方面存在很多欠缺,如文化内涵不够,管理运营以及品牌塑造能力不足、商家与综合体管理机构的配合不充分、缺少与周边区域的互动等等,从而降低了城市综合体应该具有的综合价值,制约了升值空间,导致经济资源难以聚集甚至有所流失。
四、促进措施
1.合理规划,明确自身定位
随着近几年大量项目建成齐聚亮相,我市商业综合体逐步壮大,未来竞争也将比较激烈,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要想取得成功,长远发展,必须进行合理规划,一是要明确目标群体及商圈范围,二是要有区别于其他综合体的经营特色,三是要清楚自身建筑特色对综合体发展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找准自身定位,避免照搬其他综合体模式,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否则容易引起不良竞争,影响综合体的招商和未来发展,进而影响全市整体的经济发展。
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商业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协调研究,加快完善周边基础设施,畅通道路交通网络、加快停车场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交通、环境等因素对商业综合体发展造成的障碍和制约,以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综合体发展。在良好的环境中种下“梧桐树”,以便招来“金凤凰”。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商业综合体和入驻商家是利益共同体,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加强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引领综合体发展,吸引企业入驻。通过高档、中档不同层次品牌的结合,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增强综合体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4.创新经营管理制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入驻,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个别达到统计限上标准的外,更多的是未达到限上标准的经营单位及个体户,在现有统计制度下,没有达到限上标准的单位经营情况无法直接在限上统计数据中体现,只能通过限下抽样推算。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经营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又能够符合统计制度的要求,使统计数据更准确地反映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
商业综合体发展的成功要素
选址、业态组合及营运策略已成为商业综合体开发的三大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商业综合体开发的成功之匙。
选址是综合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该项目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选择区位时一定要统筹规划。莱坊董事及上海研究及咨询部主管杨悦晨认为:“尽管中央商务区的风险较小,但选址时考虑到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亦可选择农村或者工业城市进行开发。”
综合开发区的成功与否仍取决于各个业态的组合,目前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包括四大核心业态: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以及酒店式公寓。其中写字楼、购物中心及酒店三者的业态协同性最优,是商业综合体开发最普遍的组合。从开发商的角度而言,项目选址、风险偏好以及项目体量大小等考量因素会成为决定商业综合体开发业态组合的关键。
在开发过程中,不少开发商面临项目营运策略的选择。莱坊建议,一般情况下,若非资金处于紧缺状态,开发商可将综合体项目保留只租不售作为公司长期的投资。
城市商业综合体,特指位于城市市区中心或主要商业区的商业综合体,集社区公寓、开放式步行街、主题性封闭式的MALL、零售主力店、酒店、写字楼等 为一体,综合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规模和体量可大可小。
城市商业综合体把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功能的社会生活空间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与用地及建筑空间的共同作 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满足人们对于居住、消费、环保、休闲等多方面和谐统一的需求。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提高,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现代生活方式和商业资源向郊区和二三线城市渗透、扩展,如何建设合理规划的现代化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摆在实业界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策划和运营,有几点体会: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首先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随着城市居住格局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无论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需要合理布局的商业网点配套,需要适合商业环境的新的商业物业内容,政府规划部 门首先在用地上,应该充分预留商业用地,并科学规划用地内容和控制性规划要点。
由于城市商业综合体首先是房地产建设项目,如何引导或影响政府利用土地及空间,实现商业资源与城市功能的重新配臵,达到集约目的,是发展商和运营商 应该积极有为的工作。
发展商和运营商应积极为政府相关规划提供有效建议,使建设项目的功能直接被接纳到城市功能规划中,使政府能够更多了解城市实际需求,达到发展规划与 资源配臵的更好结合。特别是要充分帮助政府解决急难的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商业中心”区块二级用地开发问题,对于缓解城市居住、交通、环境与治安等压 力都是可以得到政府积极支持的,用地和规划上也可获得优惠便利的政策条件。
二、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的关键原则
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实际也是城市局部升级的时间安排,或在空间上的再次开发利用。牵涉到土地的一级整理、二级开发,系统性强,工程巨大,包容内容 复杂,更牵涉到城市居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项目用地的选择、项目前期的策划定位、项目的统筹运营必须坚持四大原则:
符合“刚性规划”的原则:
城市商业综合体复合了交通、居住、商业、生活娱乐等各种生活形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体,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需要将项目建筑功能和商业功能融入城市发展 规划中,引导和主导一个城市或城区的功能定位,如商业网点配套、街区产业复兴、文化特色构成、城市交通组织及市政配套、景观,等等,一旦落地难以更改,其 商业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编制必须以所在地城镇建设规划、人口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以实际街区或项目用地进行策划,用科学分析的数据和策划报 审,突出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目标的完美结合,实行城市再造与城市文化内涵的融合,获得用地和技术经济指标上的批准,获得开发报建过程的通畅。
2、符合“以商定产”的原则:
城市商业综合体,一般是城市区域重点的商业中心枢纽设施或居住区重要的配套商业设施,也是对旧的街区商业的扬弃、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需要全面进行商业 资源、形态和业态的调查和引进,外埠同类项目的借鉴,达到重新整合、优化配臵商业资源,提高投产物业资产利用价值的目的。特别是主力店、国内外一线二线的 商业品牌资源、具备主题商业价值的新的消费形态,需要在建筑设计前就落实主力店商家的各项工程技术要求和商业规范,落实商业业态匹配的空间营造和商铺分 割,使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符合整体商业规划目的。如果不熟悉商业资源和商业发展趋势,就是盲人摸象,结果自然可知。因此,建筑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商圈、社区市场调研和商业规划定位。
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商业综合体最终是为城市居民、消费者和旅游者服务的,无论建筑体的公共空间和内部空间,都是高度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在建筑规划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空间 设计、景观设计、绿化、区间布局及流线设计、交通组织、环保、市政配套及安全等等方面都有硬性指标,而这些硬性的指标却是为“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服务 的,深度设计上却是消费行为科学的软性沟稽。既要方便集客和商户经营,又要方便行人、残障人出行,有利于人流、车流、商流的安全回流和疏散,同时又要增强 社会公众参与性,给百姓创造更好的景观文化休闲空间,具备“细节到一厘米”的物业品质,形成消费者的精神共鸣和文化认知。
符合“投资共赢”的原则:
城市商业综合体,包括了购物、休闲、办公、居住、旅游、停车等多种功能,包括主力店、独立街铺、酒店、写字楼、特色商业街、公寓、高尚住宅、大型购 物中心、环境及市政配套等等物业设施,投资非常巨大,各类物业投资回报方式和周期多样化。在项目产品规划投产前,需要将概念性规划设计与项目可行性财务分 析,以及投资开发周期、物业租售留回报方式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进行项目规模、产品内容、布局、体量的配臵,满足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组合,满足项目实际 的资金筹措和回收。
三、把项目开发的程序做对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和投产是投资商、发展商和运营商,以及相关服务机构、零售商、供应商,等等,高度协同的社会化劳动,作为投资商、发展商和运营商担当着统筹项目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
由于一些发展商自认为是“老板”,做事拍脑袋,或者财力不足盲目投资,或者专业能力局限,造成项目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特别是产品规划和硬件投产方面的问题,给项目带来的损失相当巨大。所以,有钱有权不等于你有专业能力,也不等于你可以忽视商业地产的专业规范。
项目的操作应该以“格物致知、专业管控”的态度去进行,项目的投资运营、开发运营和商业运营都应该进行集中的计划统筹,按照设定的程序,一环扣一环衔接实施。
二三线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的要点
1、做对投资运营的程序。
土地成本、开发成本、运营成本都需要产品实现和变现,才能收回。而投资回报的方式依赖于不同项目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资产属性,租售留需反复测算论证。因此,投 资前的项目产品论证和概念性规划设计,实际已经决定了项目投资的成败。好的项目产品规划设计,结合了商业、建筑、文化、投资、政府、银行、消费者等,多方 面的认同,可以在项目投产前就赢得投资机构和个人的认可和投入,使得发展商可以通过自筹资金、合资合作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施工单位代建等多种方式 建立良性投资组合,实现滚动开发,也可以在项目投产后较容易实现产品现货变现,盘活现金流,甚至成为资本市场的上好产品。
2、做对开发运营的程序。
城市商业综合体,往往是销售型物业和持有型物业相结合进行产品总成,开发程序就要结合本地的情况设定,在规划报建、工程报建、市政报建方面,一般可以通过大 盘住宅和写字楼的先期投产,提前收回项目投资,而将配臵好的商业综合体部分实现“订单式”定制分配,对于不便分割的大型商场实施商家定制或机构持有,或经 营权租赁,对于独立商铺或街铺,则可进行封顶后的预售,包括返租销售。工程管理也是决定项目产品质量的关键,特别是扩初设计不细节和工艺程序的失败也将直 接导致产品无法使用。
做对商业运营的程序。
城市商业综合体归根到底还是活的商业内容,构成一座活的城市生命体,提供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消费之用。一个新生的物种需要土壤、水分、阳光,需要面临竞争的物 种,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一定是以其他旧事物的牺牲和代价为转换,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自我增殖和更新的能力。因此,必须统一商业规划和运营管理,项目要具备 独立的营招合一的运营管理机制。项目的成功投产,需要严格按照商业运营的要求和意见,进行工程界面、主力店入驻界面、商户组合及商装界面、物业安防界面、开业营销界面等工作的统筹,达到投产后的可持续经营,实现稳场和旺场的不同阶段目的。总之,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要符合具体的城市、区域的现实发展需要,在现有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上实现项目产品合理、符合投资目的、建设周期短、与居住社区和 城市商业格局匹配的预期建设目标,住宅产品和商铺产品能够保证收回投资,并持有部分经营性物业,形成稳场和旺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这要求投资发展商具备必 要的专业能力和眼光,需要专业的运营商全程专业管理,需要各类节点服务商提供专业经验和技术规范!
我想先说问题的提出,是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休闲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这两年我们在河北、内蒙、山西、辽宁、山东、湖南等地也有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实践经过不完全统计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大家讨论。有些数据在统计当中比较难得到,所以说是不完全统计,供大家参考使用。
商业地产(专题阅读)的概念大家都清楚,为什么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在三四线商业地产设计当中,融资的问题比一二线城市更困难。也就是说国际通行的商业地产隶属于不动产范畴,简单说就是自持物业,作为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应该遵循不卖的原则。但实际上我们通过设计实践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第二个就性质,商业地产具有金融产品的性质,依靠物业升值和租金作为资本积累的途径,对于住宅地产有很大的不同,大家做商业地产设计的时候不是建筑师想怎么样做都可以,一定要按照资本运营的规律来做。中国商业地产的现状一方面是被片面地过度集中在以零售商业为依托的开发建筑商。商业建筑很容易引起大家跟商场、商店的联系。就我们建设部和商业建设专业委员会的建议应该归类于非住宅类地产。我们忽视了商业地产其他领域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在以零售商业为依托的商业地产开发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说唱两张皮的现象。我是做实际设计的,我的发言可能更具体,更容易反映一线的实际情况。
一是 中国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许多商业地产开发商做不到一平米不卖。现实中商业地产开发建设中,卖商铺,卖商场,卖写字类,甚至卖酒店的企业企图和交易实实在在比较普遍地存在。我说的比较普遍包括现在国内大家公认为做得非常好的领军开发商是一样的。
二是传统开发商做住宅开发的惯性导致了做商业地产开发中带有销售商业的色彩是一种直接和看得见的现象。
三是在中国融资的困境是许多开发商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卖掉是无奈的选择。商业地产没钱根本就没得做,要想做就必须想办法弄钱。谈得不管怎么样冠冕堂皇就是钱,住宅有一个好处一卖就是钱,没有卖不掉的住宅但是有卖不掉的商业。商业地产短期难见效,我了解的情况和我接触的情况卖商业是为了保持利润率,一边股价保值。
商业地产的复杂性、技术难度、安全感等诸多因素不是许多开发商可以想像和承受的,卖商业是许多开发商一开始就制定的开发计划。
也接触过房地产的基金,比如说我们在内蒙做的项目,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好说不好做,好看不好使的现象,国际基金机构运作的要求和国内的理念、运行模式还相差比较远,谈得多,成的少,这也是现实。
第四个我想把成功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自持物业和销售物业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混合开发的规模大约在40万到60万还有更大的,自持物业比例是
住宅规模大约占总开发的60%到50%,是全部销售。商业规模占总开发量的40%左右,还有低一点的,其中销售占20%,自持占20%,销售的物业大部分是以写字楼和公寓为代表,也有其他的。自持大多是以零售业为主。还有以酒店业为主,因为酒店很难卖。结论大约是自持规模占整个开发的规模20%左右,有的可能在25%,有的略高一点,大项目自持比例相对小,小项目自持比例相对高,这是大的规律。混合开发净利润大约控制在20%左右,这是一个粗略的统计,每个开发商自己的做法不一样,与自持物业开发成本大体对应,开发建设资金大体可以平衡,投资风险比较小。我接触的很多开发商定位的时候就说卖多少,留多少,卖来的钱能够沉淀到自持这一块平衡就行了。通过自持物业,实物抵押作为再融资手段这是很多成功的开发商做的,也是目前我们国内商业地产比较成功的一条路。
第三篇: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该社区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华办事处东南处,属于南阳市老城区。
周围有福音堂等宗教建筑,也有第二实验幼儿园、南阳经济贸易学校等市级和省级学校,还有南阳府衙和南阳范蠡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建筑,还有大型商场:鸿德购物公园等现代商业建筑。
可见这片社区处于南阳的中心位置。而目前南阳市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不被代替,就必须对该处社区进行改造。
解放南路传统商业街构成是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的市井生活区。
建筑分析:
主要由三个小区和几座独立住房为主同时还保留了不少清代时的民房。
但年久失修,房屋质量差,各种生活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恶劣。部分房屋设计不合理,比如高低建筑之间间距不合理造成屋内光线不好,室内潮湿阴暗。
三个小区内建筑都为三层,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缺乏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绿化也比较单调,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小区内给排水管线、电力电缆等线网也是乱七八糟。
两三座独立住房相对来说条件比较好。
临着解放路的临街商铺年代都不一样,有清代保留下来的“下铺上屋”的木构架建筑,也有建国后建的砖石结构住房,大多数为二层建筑,只有一两个是一层的。由于年代不一,建筑风格不统一,房屋质量不好,室内环境不好,导致这片商铺的商业性质不强。(主要是第三产业:饭店和修车,三金等)
该地块由于时间比较久,所以内部有很多没人住,没人管理的木构架建筑。导致整个社区看起来脏乱。
景观分析:
小区内部虽然有一些简单的绿化景观,沿路也有一些绿化,但是都缺乏整体性,而且景观效果也不是非常显著。
问卷分析:
总共分发了五十份,有一份未收回,四十九分回收。总共有100户左右。具有可信度。
根据公共设施问题调查,发现该处设施并不齐全,停车场、休闲广场、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桶、路灯等均缺失。
根据居住环境问题调查,发现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认为路面脏乱,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认为建筑不美观,有百分之二十二的人认为管道堵塞,而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认为屋顶渗漏。
根据出行方式问题调查,发现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认为是步行和自行车,而只有百分之四的人选择私家车,有百分之十一的人选择公交车。
通过邻里关系调研发现大家之间都是相互认识的,而且关系一般,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比较忙很少交流,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来促进彼此的交流。
通过主要娱乐方式调研发现由于该处位于老城区地段,用地比较紧张,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老社区缺少活力,人们主要通过在家看电视来打发空闲时间,还有三分之一人主要通过逛街,三分之一通过和邻居打扑克、下棋等来打发时间。
第四篇:现状分析
5.1重庆保税港发展现状
5.1.1加强港口基础建设,打造口岸物流中心
重庆江北寸滩港区,是重庆市倾力打造的最大港口。重庆市正在以寸滩
港为口岸物流辐射中心,发展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2003年6月,作为打
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占地650亩、总投资17.4亿元的寸滩港
工程正式启动。寸滩港主要由集装箱港区和物流园区组成。建设规划分为三
期,一期工程主要用于集装箱的装卸,三期工程功能定位为与保税港区相适
应的外贸集装箱装卸、堆存及围绕集装箱延伸的掏、装箱增值物流服务。
2006年1月,寸滩港一期建成投产,拥有两个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
个汽车滚装码头,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8万标箱。寸滩二期工程占地约880
亩,于2007年9月24日开建,总工期42个月,设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42
万标箱,杂货件80万吨,滚装车辆15万辆。预计2011年建成后,寸滩港年吞吐集装箱将达100万标箱,汽车30万辆。寸滩三期工程规划建设泊位4个,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56万标箱。届时,寸滩港区9个泊位设计年集装箱通过
能力为126万标箱,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189万标箱。目前,重庆市已启
动了寸滩港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1亿元,将新建3个3000吨级集装箱
泊位和1个滚装码头。
除了港口本身的2700亩,寸滩港区还将出口加工区等周边区域划入港区
经济发展范围,面积近6平方公里,而与港区规划同步的周边配套规划也在逐步完善。从五里店到桂花湾立交,江北将打造18公里长的现代物流带。整
个物流带将包括物流配送、中介,以及加工行业等,围绕寸滩港形成物流产
业聚集地。现有的渝长路和海尔路均为6车道,宽度不能满足建成后的寸滩
港需要。重庆市政府规划拓宽渝长路东环一黑石子段(渝邻高速在黑石子立交
与渝长高速相接),改为8车道;通过增设匝道的方式,连接渝长路与金渝大
道,将渝长路与寸滩港区和物流园区的联系由2个通道变为3个:拓宽海尔
路至8车道。规划预留寸滩港铁路专线。由渝怀铁路向港区引入联络线,在物流园内布置铁路装卸线,方便铁水连通。目前,世界前20家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全部入驻重庆。全球航运物流大王马士基(中国)公司已与重庆港物流
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该公司在西部的集装箱将全部进入寸滩港中转。
5.1.2叠加保税物流功能,促进物流体系成形
重庆出口加工区于200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平
方公里,围网封关运行面积0.4平方公里,2002年8月28日正式封关运行。
加工区总投资2.2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共设监管仓库
1040平方米,配有5564平方米的海关查验场;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2.8万平
方米;卡口总建筑面积为130平方米,配有对进出卡口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监
控的设施;区内有专供监管的巡逻道2579米及围网2547米。加工区海关实
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放行,24小时通关服务的新通关模式。
落户企业可享有海关提供的简单、快捷的通关便利,还享有出口加工区和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区内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完
一切进出口手续。出口加工区设立初期,加工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在海关监管层面相比优 势明显,国务院各部委出台的多项管理政策、法规对加工区的顺利启动也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全国大通关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其他一系列促
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工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淡化,甚至在某些方
面还不如加工区外。如:加工区内生产的产品内销部分要按制成品价值补缴
关税和增值税(区外加工贸易产品内销按进口原材料价值补税),未经实质性
加工不得出区,监管运输成本高以及内资企业无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
惠问题等,使内地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7个出口加工区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重庆成为
西南地区首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出口加工区,同时也是重庆市及中国
西南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区域。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加速了重庆的产业升
级,提高了生产型服务业的比重。依靠引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但完善了重庆的口岸功能,而且巩固和扩大了重庆作为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重庆出口加工区保税
物流功能拓展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入驻生产型企业3家、物流企业6
家。据重庆海关统计分析,截至2007年9月底,重庆出口加工区共实现保税
物流入区1.44亿美元,其中进口货物入区2400万美元,出口货物入区1.2
亿美元;实现进出口1.12亿美元,在库存储3200万美元。海关共接单4 512
票,同比增长6.4倍,共监管进出境货物5.98万吨,货值1.35亿美元,同
比分别增长4.38倍和7.1倍婚。
5.1.3现代制造业发展成熟,产业基础坚实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位于渝北主城区,与空港园区毗邻。十二家国内航空
公司云集机场,开辟了连接日本、泰国和全国二十七座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66万吨14。
渝北是重庆乃至中国西鄂地区的水陆空枢纽中心。空港园区距西南地区
最大的龙头寺铁路编组站12公里,距长江上游晟大的寸滩深水港13公里,距往来旅客最集中的重庆汽车北站12公里,规划中的市轻轨3号线直达园区。
园区干道与渝邻、渝涪、渝黔、渝合以及机场高速路、金开大道、市二环等
高等级公路外引内联,形成了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
空港工业园自2002年成立以来,工业总产值从零增长到100亿元,前四
年平均增速超过50%,去年增速超过100%。已引进各类项目212个,包括知
名的工业投资商德国博世、美国科勒、中国长安、中国万向,地产投资商深
圳桃源居.研发机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等等。2006年,园区的工业生产总
值为55亿元,全口径税收为4亿元,2007年预计工业生产总值将达80亿元,全口径税收将达6亿元5。园区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以交通运输设各制造为
主的现代制造业已经发展成熟:以长安轿车、银翔摩托车和恒通客车为主的整车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以万向钱潮、联合汽车电子、台湾元创、光大产业、翎雁模具、长安金陵等企业为主的汽车配件产业逐步完善。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现代物流等一批潜力产业也在快速成长壮大中。目前园区共有300
多家企业,其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博世和美国科勒,有全国最大的微车
企业长安汽车集团,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动力汽车制造商恒通客车公司等。
5.2重庆保税港现有发展模式评价
作为创新型的内陆保税港,重庆保税港的发展现状基本符合本文第四章
提出的重庆保税港的发展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出口加工为导向
保税港区将原有的出口加工区划入规划统一管理,把出口加工作为基础
功能定位。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和资源储备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在保税港发展初期,应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升设港地的国际
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为建设国际商贸枢纽打下坚持基础。
㈢以物流中转为重点
保税港区加大物流体系建设,打造西部物流中心。重庆保税港的总体发 展模式具有鹿特丹模式的特点,利用作为西部运输枢纽和桥头堡的特点,发 展以物流转运为主的保税港区,降低西部内外贸的物流成本,带动重庆周边 省市的经济发展。
㈢以“区港一体化"为目标
保税港由寸滩港、空港和出口加工区组成,有利于加快“区港~体化’’的进程。重庆保税港采取“河港+空港”、“一区双功能”的模式,有助于消除 港区内的物流活动在行政区划方面的分割,使得区港内的物流可以在更大的 空间和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港口的运输功能和出口加工区的贸易、物流 功能一体化的格局。
第五篇:厦门房价分析
02-10] 厦门今后一年房价分析
我是一个坚定的房价看跌者,为此我于去年底卖掉住的房子,准备租房一年再换一套。以下分析:
一、从经济大环境来说,厦门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的港口城市,主要受外部的经济环境影响,现在国家推动的内需对厦门受益很小,如果说整个国家经济在年底会好起来,那么厦门至少会延后3个月,当我们在码头看到集装箱货柜爆满,工厂大批招人时,就是厦门经济好转时,那时离房价的底部不远。
二、房屋的成交量:(1)二手房成交量,这要自己到闽南大厦实地考察,不要听中介业务员忽悠。怎么看?每天中午11点半到二手房交易中心看电子排号,排到多少就是成交多少,只多不少,那是拿房产证去排号的,做不了假。2月6日整个上午成交量24套,要知道07年高峰时每天成交量3、4百套,而现在在售的二手房至少10000套。(2)新房成交量,确实春节前后交易量放大,但是要分析都是哪些楼盘成交量放大:乐活小镇、双桥明珠、芸溪居、海投房产、禹州大学城,这些都是在灌口、海沧、同安总价30万左右极其偏远的地方,在低价促销的情况下取得的,扣除低价促销楼盘,剩下的每天成交量不到30套,仍还是08年上、中期楼市极其低冷的成交量。至今天2月9日厦门在售楼房31,471 套,面积3,847,869。在没有一套新房入市,没有保障性住房交付的情况下,如整年保持春节期间的促销力度,每天成交100套的情况下整整一年才能消化库存房源,如没有促销,3年才能消化库存房源。同时注意现在厦门市在售的新房平均面积122平,怎么卖???
三、潜在购买者的下降:现在经济形势很不好,预期的购买者延后,现在在厦门稍微像样的房子总价至少50万,这样的房子一般老百姓要奋斗多少年,经济条件较好的已经买房,经济条件一般的,实在需要的刚性需求者已经趁春节期间的促销得到满足,后面的房子卖给谁??
所以2009年房价降5、6万根本不是我的目标,肯定不会心动,我的目标是10万以上。拿10万给KFS,他们会笑你傻;给父母,可以报答养育之恩;旅游,我可以绕地球几圈;家用,可以买一部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