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行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2:5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垄断行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垄断行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的应用》。

第一篇:反垄断行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的应用

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

民五庭

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通常认为,这是法院受理反垄断民事诉讼最为直接的法律依据。但由于反垄断法在法律性质上与一般民法有所不同,法律施行过程中由行政机关依职权执法的特点明显,故而对于法院受理此类民事诉讼是否须以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终结为前提,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是否能对垄断行为直接进行认定等涉及反垄断行政执法部门与法院职权分工和程序衔接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有一些争议。

我们认为,从法解释学的角度来看,该规定文义是明确的,“垄断行为”只是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而非案件受理条件。依该规定,法院可以也应当直接受理垄断行为而引发的民事损害赔偿诉讼,自无疑义。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通知》中,关于“当事人因垄断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和反垄断法规定的受理条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并依法审判”的规定,是完全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的。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私人直接诉讼和公共执行并存的双轨执法体制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公共执行与民事诉讼并重的二元执行体制的建立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的参与反垄断法实施的权利,拓宽了利益诉求的渠道,创造了各种条件发挥私人主体在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私人诉讼,因反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可以获得赔偿从而实现正义的矫正,因违法行为人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产生威慑效果,同时填补了执行

缺口,处理公共执行未处理的案件而有效弥补公共执行的不足。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各国反垄断法的执行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采一元执行体制的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私人诉讼在反垄断法执行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立法或司法判决等多种途径从多个方面促进反垄断法的私人诉讼。反垄断法的私人诉讼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必然选择,开始成为这些国家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元执行体制逐渐成为主流的反垄断法执行体制。而国际竞争网络卡特尔工作组在调查了世界上32个国家的反垄断法后也发现,只有4个国家的法律规定竞争主管机关或竞争法庭认定违法行为是允许提出赔偿请求的先决条件,其他的国家均采用直接模式进行私人诉讼。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探讨反垄断法民事诉讼与行政执法的协调与衔接,不是聚焦于是否应当或者可以采用双轨制的执法体制,而是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具体规定,对民事诉讼立案与行政执法程序的协调、民事诉讼程序与行政执法程序的协调、民事诉讼事实认定与行政认定的冲突与协调等方面作简要剖析,以期能够廓清司法介入反垄断实践的基本界线,为法院处理因垄断行为而引发的民事纠纷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一、反垄断民事诉讼立案与行政执法程序的协调

我们认为,对反垄断民事诉讼,应将其视为实现反垄断法律目的的一种利用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从而易于发现违法行为信息的优势机制。从这种机制对竞争秩序维护的意义上来考虑,不应要求个人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必须以取得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认定违法的决定为前提。此外,反垄断法草案曾规定了行政裁决是提起民事诉讼前置条件,但是正式稿时却去掉了这条规定,因此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不需要以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认定为前提应是反垄断立法的本意。接下来,依照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进行的程度,分别对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立案作分析:

对经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的行为,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赔偿诉讼的,法院显然应当受理。这已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对未经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认定的涉嫌垄断的行为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是否受理,我们认为,应当依不同的垄断行为区分对待。就具体的涉嫌垄断的行为来说,反垄断法第三条规定了三种垄断行为: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非法的经营者集中。对于非法的经营者集中行为,由于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一旦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经营者必须向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申报,由反垄断执法机构来审核决定是否准予集中。如对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作出的上述决定不服,反垄断法第五十三条第一款也明确规定了救济途径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经营者集中行为是否为非法的垄断行为必须由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来进行判断,当事人不能对一个尚未有定论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由此可见,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未经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的反垄断民事诉讼主要是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两种行为。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形值得关注。我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这是我国采纳的在美国和欧盟取得了较大成功的“宽恕制度”。宽恕制度是反垄断公共执行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有力制度,指行政执法机构对于实施了违反反垄断法的经营者在自我揭发违法行为时给予其一定责任的豁免。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自我揭发的经营者只能获得反垄断执法机构减轻或者免除行政处罚,并非减免其民事责任。当法院面对此类针对行政执法机构给予责任豁免的经营者的民事诉讼时,是否应当受理?我们认为,国家不能替代个人作出任何放弃追究民事责任的权利,从这个层面来说,当事人的诉权不能随意剥夺,法院在这种情形下应当受理。潜在的后继诉讼风险对宽恕制度的障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避免。后继诉讼风险的根源在于私人可以根据行政执法机构公布的豁免公告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初步证据来起诉,如果反垄断行政执法机关在资料的获取机制上作出一定限制,使私人无法获得经营者自我揭发的材料,则可以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此外,法院在损害赔偿额度的裁量上也应考虑被诉实行非法垄断的经营者是否存在自我揭发行为,保护经营者申请宽恕的积极性。

对于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正在进行当中,尚未有确定结论时,当事人又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情形,法院是否受理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法院应在立案时对是否针对同一事实已提起反垄断行政审

查申请进行核实,如发现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已经启动,基于节约社会成本的考虑,法院不应当受理。这也是避免与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冲突的一劳永逸的方法,实践中也便于操作。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我国反垄断法没有行政执法程序前置的明确规定,因此不应对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提起作过多限制,毕竟,当事人的诉权应当得到保护,不应随意剥夺。

二、反垄断民事诉讼程序与行政执法程序的协调

由于反垄断民事、行政双轨救济机制的并存,当事人在对反垄断行为寻求救济时可能择一而行,也可能先后启动两种救济程序。例如,对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正在调查的涉嫌垄断的行为,当事人又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或者在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之后,又再向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举报,申请调查。这时就会出现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竞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民事诉讼是否应当中止?法院是否有义务等待行政执法机关的决定?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本案的审理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情况下,民事诉讼程序应当中止。鉴于我国反垄断法并未明文规定行政程序前置,因此,并非所有出现与行政执法程序竞合时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都应当中止审理。我们认为,处理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竞合问题时应视个案具体分析,总的原则应当是比较两种程序各自开展的程度。对一些行政程序刚开始启动,且案情简单、显而易见、完全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垄断行为,当事人又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受到损害,法院不应中止民事诉讼程序。而对一些比较复杂、需要细致的经济分析才能判断行为是否违法,而行政执法机关对相关情况已经作了深入调查,即将得出确定的结论时,为节约社会成本,避免执法冲突,法院应该考虑等行政决定作出后再恢复民事诉讼程序。对于反垄断行政裁决,当事人还有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这两条救济途径,民事诉讼程序的中止并不会妨害到当事人寻求救济的权利。此时,法院可以就此通知反垄断执法机关,与之加强沟通,可以要求反垄断执法机关就本法的适用或其他必要事项提供意见。同时,反垄断执法机关也可以主动就案件有关反垄断法的适用或其他必要事项陈述意见。

三、反垄断民事诉讼事实认定与行政认定的冲突与协调

如前所述,民事诉讼与行政执法是两条基本并行的救济程序,由于认定的机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对同一行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认定。接下来主要讨论的是:当事人在取得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作出的违法决定后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法院可否作出与行政决定不同的认定?

对于当事人在取得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作出的违法决定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情况,从原则上说,法院当然可以作出与行政决定不同的认定,这不论从人的认知能力(法官的认知能力与行政官员是相同的)还是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法院也应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决定予以充分的尊重。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作出与行政机关认定相悖的判决。当然,反垄断司法审查应当独立于行政程序之外,法院对反垄断民事诉讼涉及的事实享有独立审查的权力。对行政执法中认定的事实,在民事程序上是否直接予以认定,还应该视个案而定。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情况可以作出与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相反的认定:(1)事实认定缺乏实质性证据;(2)适用法律错误;(3)当事人提供的新证据足以推翻原来认定的事实,且该证据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无正当理由不采用或当事人在行政执法中非因主观过错没有提交。

第二篇:论反垄断与经济民主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论反垄断与经济民主

论反垄断与经济民主

作 者

朱春燕

摘 要:

经济民主以经济自由和经济平等为主要内容,要求市场参与者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垄断不可避免地产生,为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反垄断对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反垄断以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作为其主要内容,经济民主需要反垄断的规制,反垄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民主,反垄断与经济民主是对立统一的。关键词: 垄断 反垄断 经济民主 对立统一

一、垄断及反垄断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学领域,垄断是指少数大公司、企业或者若干企业的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它们控制一个甚至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在该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取得统治地位,操纵这些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某些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以保证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在法律领域,垄断是在市场运行过程中,限制和排斥或控制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的,具有违法性和社会危险性特征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而言:

(一)垄断是一种排斥和控制竞争活动的经济力量,这是垄断最基本的性质。

所谓排斥,是指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垄断者使其他企业公司和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从而把他们从市场上驱逐出去的行为。所谓控制,是指垄断者对其他企业公司和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约束,剥夺他

1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的行为。垄断的排斥和控制力量,给竞争者进入市场造成困难,所以垄断必然削弱竞争的火力和效率。从这一角度讲,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是自由竞争和经济民主的否定和破坏力量。

(二)垄断代表的是一种根据某种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的社会力量,是一种有组织的联合力量。

垄断者往往采取合谋性协议,形成协议垄断的垄断形式,安排和协同行动,形成联合力量,对局外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以实现其稳定的经济统治。

(三)垄断者谋取经济利益,是依靠对市场的操纵和独占实现的。

垄断者通过滥用市场有利地位和过度集中的经济力量,以独占或操纵市场,形成滥用经济优势地位的垄断形式,获取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存在加深了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且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功能的发挥和健康发展,削弱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垄断以市场的独占地位为标志,它的弊病显而易见,它排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为了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反垄断势在必行。“反垄断是对市场上可能产生的垄断进行控制,以及对市场上现有的垄断进行监督,防止它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①(王保树:《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针对垄断以上的三个特征和性质,反垄断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是禁止卡特尔,即禁止企业通过订立协议的方式而排除和限制其他竞争者;第二是控制企业合并,即对企业的合并和联合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防止某些企业通过合并来限制排斥其他竞争者;第三是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力量,“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合法方式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原则上可以与其他企业相同的方式参与经济交往。即是说,它们有权要求交易自由,特别是合同自由。然而,如果它们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反竞争的行为方式,那就是滥用了这种自由。私法自由的合法基础是竞争,如果竞争被排除了,自由就失去了其合法性。”①(王保树:《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因此,禁止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当然成为反垄断的主要内容之一,这被称为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之一。

当然,如果行政主体滥用和超越行政权利,限制、妨碍或排斥市场竞争者,包括不适当地参与市场交易,破坏公平竞争,也包括在行使规制市场职能时不适当地限制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相对上述的经济性垄断,这种限制行为被称为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必然侵害了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权,也必然破坏民主统一的市场经济。为

了市场经济的统一和经济民主,反垄断的主要内容也当然应该包括行政性垄断。

二、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经济的就是竞争性经济。没有竞争,市场就没有活力。竞争机制崇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即竞争会淘汰失败者,壮大优胜者,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力趋于集中在某些优胜的大企业手中。但是,“如果少数人手中的经济实力显著集中,它便具有威胁民主社会的危险性。”②([美] 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18页)可实行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企业经济力的集中,这就需要运用民主的方法、民主的原则来对企业的这种经济力集中加以制约。“如在经济领域内民主受到排斥,在其他领域内民主会更易于受到限制或排斥。”③(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3页)于是,市场经济对民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民主由政治领域向非政治领域延伸。换言之,经济的民主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本质上市场经济就是民主经济。可是,何为经济民主?

“经济民主是民主从政治领域向非政治领域延伸,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④(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79页)在政治领域,“少数服从多数,并保护少数”是民主的基本内涵。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建立在自由表达意见的基础上,“保护少数”意味着平等对待,可以说,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的两大支柱。美国李普森教授也认为,民主程度就是尽可能使其人民同时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最多的平等的政治制度。自由是民主的积极方面,体现着民主化的程度。民主化程度越高,自由的享有也就愈充分;平等是民主的消极方面,它说明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在享受自由的时候不得牺牲他人的平等。同样,经济民主也以经济自由和经济平等为其主要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经济自由是指竞争者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不受他人强制,但是在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只顾及无限的追求自己利益时,优胜劣汰,企业经济力将会过度地集中在某些优胜的大企业手中,完全的自由便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经济平等的存在就顺应而出。在尊重自由竞争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平等利益,以此来限制企业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和维持有序的市场秩序。因此,经济民主是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民主,它既强调市场经济对竞争者自由竞争的保护,又对经济力过度集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这一点上,经济民主与反垄断不谋而合。

三、反垄断与经济民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一)反垄断是对经济民主的有限限制

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经济自由是经济民主的主要内容之一。经济自由是指经济活动,包括投资、就业、消费等不受他人强制。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竞争者而言,就是要求能够最大限度追求利益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日渐显露,经济力开始向少数大资本企业集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便形成了典型意义上的经济垄断。如此看来,垄断似乎是经济自由发展的必然,是自由竞争的结果。“然而,垄断是竞争天敌。”①(种明钊主编:《竞争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页)垄断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无法竞争,市场失灵,而且更深层次而言,它破坏和制约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届时,如果放任垄断,那么何来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和经济的民主?换言之,经济自由并不意味着经济活动不受限制,不受限制的经济自由势必导致经济自由本身的破坏,更不可能实现经济民主。因此,为了保护经济民主,利用反垄断对经济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经济民主的市场要求与反垄断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的1.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之一是反对来自政府的不适当强制,包括不适当地参与市场交易,破坏公平竞争,也包括在行使规制市场职能时不适当地限制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行政权力是否支配和左右经济生活,它的行使是否受到必要的控制,经济个体是否存在着自由生存空间是衡量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经济民主的要素之一。行政权力支配经济生活表现在垄断形式上就是行政性垄断,这是反垄断的重要核心之一。在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的环境下,无经济民主而言。

2.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之二是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之间竞争主体的多元性。某一个行业、某一种产品或服务领域是否有相当数量的同业竞争者,即竞争主体是否呈现多元化是衡量经济生活中是否存在经济民主的又一要素。经济民主的这种要求表现在反垄断上就是对于企业联合垄断形式的限制,市场竞争中垄断者往往采取协议的方式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形成协议垄断的垄断形式,安排和协同行动,形成联合力量,对其他参与者的经济活动加以限制。禁止限制性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即指经营者通过合同、决议或者协调一致的行为,共同实施的划分市场、限制价格或产量等反竞争的行为。保持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竞争的多元化,就必须依靠反垄断的力量。“没有这种竞争的多元化,就会形成规模垄断,破坏经济民主。”②(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80页)

3.经济民主在市场领域的要求和体现之三是反对经营者经济力的过度集中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尤其反对经营者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消费者进行各种限制和强制。“如果除了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法则之外,还存在着人为的市场拒斥与排挤,就表明经济生活中缺乏民主。”③(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80页)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是否能够与大企业平等竞争,是否存在着市场进退的自由是衡量经济民主的又一表现。“垄断形式是不民主的,因为它们在冲击着较小的竞争者,冲击着它们所服务的人民。”④([美] 罗斯福:《罗斯福选集》,关在汉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1页)反对经营者经济力的过度集中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这一要求在反垄断中的表现就是对于某些大企业经济力过度集中的制约,防止大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的利益。

(三)反垄断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民主

运用反垄断法来实现经济民主的设想,源于罗斯福1938年提交议会的反垄断咨文。该咨文是鉴于以30年代危机时期美国产业复兴法的违宪判决为中心的当时的经验而提出的。“意在对经济力过度集中置之不顾,正是对美国传统民主的破坏,而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因而,提出了为确保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民主,必须排除经济力的集中,活跃竞争的主张。”⑤([日] 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这种经济民主的设想,在二战以后,成了反垄断法以国际规模广泛出现的理论基础,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中的条文清楚地表明以经济民主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之一。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的《关于私人垄断和确保公平交易的法律》第1条中即规定:“本法的目的是通过禁止私人垄断、不正当地限制交易和不公平交易方法,防止事业支配力量过分集中„„促进国民经济的民主和健全的发展。”

纵观各国的反垄断立法,立法者的意图都是通过限制生产和资本的过度集中,使市场向多数企业开放,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免受各种不正当的限制,实现市场经济的真正民主。

反垄断的宗旨是反对垄断,反对限制竞争,保护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保护参与经济交往的一般企业的经济行为自由,保护一般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保护这两方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免遭享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垄断企业和寡占企业的侵害。反垄断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防止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维护自由公正的竞争机制,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必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真正的经济民主,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三篇:25公平竞争与反垄断

申论热点:公平竞争与反垄断

反垄断问题,这其中涉及的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公平竞争.最近,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反垄断法草案》,并第一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作为市场经济的宪章性规范,《反垄断法》缘何迟迟难以出台,在历经十年的起草后,才于今年由国务院讨论通过,首次交给全国人大审议?如果申论考试以“反垄断”作为考核点,其考查的第一个问题就可能是《反垄断法》一直难以出台的原因及其所面临的难题.一、反垄断法的起草历程

1994年,由商务部负责起草和调研工作,被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1998年,再次被列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将该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2004年,国务院将该法列入立法计划。

2005年2月,《反垄断法》又一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计划。

2005年12月,商务部称《反垄断法》修改审查已获较大进展。

2006年3月,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

2006年06月0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讨论并通过《反垄断法》草案。

2006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开始首次审议反垄断法草案,标志反垄断法开始进入立法程序。

二、我国反垄断立法执法面临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性垄断开始出现,经济性垄断案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对市场竞争的危害更加严重。国家工商总局调研显示,在华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地位,有的还占据绝对垄断地位,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在我国也时有发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跨国公司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进行限制竞争的行为。对这些问题目前还缺少有效应对的法律措施。

二是,假冒伪劣、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与垄断行为,特别是行政性垄断行为交织在一起。在工商系统查处的限制竞争案件中,商业贿赂行为往往相伴而生,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与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有密切关系。因此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工作要针对我国国情,研究有效的执法体制和方式。

三是,进一步衔接反垄断行政执法与司法工作,共同维护竞争秩序。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执法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来开展的,但由于行政执法机关手段有限,对一些垄断行为的制止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影响了对反竞争行为的有效制止和规范。

四是,执法机关过于分散,在执法体制上存在多头执法、分散执法的现象。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的一项调查显示,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外,目前我国有权负责竞争执法的部门有十几家。这种多头执法、行业主管部门执法的体制,造成执法尺度标准不一,执法效果受到影响。

三、反垄断法对于公平竞争的意义

一、制定反垄断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平竞争的需要。当前经济生活中垄断现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垄断行为,如订立协议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二是实行国家管制或带有自然垄断特点的领域和行业利用行政权力并通过市场方式形成垄断。此外,地区封锁或保护现象也很严重。垄断行为会压抑经济发展的活力,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抑制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制定反垄断法是促进企业尽快形成规模经济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企业未形成规模经济与一些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市场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除了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发展规模经济,尽快提高竞争力外,就是通过制定反垄断法,促进和保障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同时防止企业形成较大规模后产生垄断窒息竞争,进而促进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之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现行法律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制定反垄断法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

四、制定反垄断法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需要。从国际上看,通过反垄断法确定一国竞争政策的做法相当普遍。反垄断法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被称为“经济基本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制定了反垄断法。

第四篇:2014年工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计划

2014年工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计划 2014年,竞争执法与打击传销工作总体要求是:按照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和自治区工商局确定的重点工作, 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和开拓创新,突出抓好查办案件和宣传教育工作,依法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履职尽责。

一、大力推进反垄断执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

(一)加强反垄断案件查处工作。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以查办重大案件为突破口,整合执法资源,集中力量查处损害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大案件。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以公用企业和行业协会为重点,多渠道发现反垄断案件线索,争取集中力量查处反垄断案件,力争在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查处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二)加强对重点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市场竞争状态调查,掌握、分析市场主体发展中在市场竞争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查处、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依据。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物业公司等公用企业及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监管,严格查处各种限制竞争行为。组织开展大型零售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不公平交易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三)积极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力度,西夏分局将对辖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开展调研,探索商业秘密行政执法的工作机制和有效措施。关注商业秘密侵权频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实现查办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新突破,填补商业秘密保护领域执法空白。

(四)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为竞争执法工作的重点工作,围绕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源开发与经销、房地产、医疗、旅游、教育等重点,加大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力度,认真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力争通过案件查办,规范、引导经营者进行公平有效的竞争。加强与西夏区检察院、纪检等部门联系,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努力查办一批社会影响大的案件。

(五)坚决打击假冒侵权、傍名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落地查处。围绕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查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家用电子电器、日用百货、酒类及其他食品、建筑装修装饰材料、商品上发生的“傍名牌”行为。及时查处虚假宣传、违法有奖销售、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注重实体经济监管与电子商务监管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利用网络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落地查处。有效拓宽各地案件线索来源渠道,推动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

(六)积极开展竞争执法工作宣传。2014年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20周年,各工商所及相关科室要积极运用宣传媒体,加大对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的宣传报道。定期曝光典型案件,提升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工商机关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权威形象。

二、继续深化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工作

(一)进一步推动打击传销领导机制建设。认真履行打传办“牵头抓总”职责,争取地方区委、政府对打击传销工作的高度重视,完善地方政府负责的打击传销领导机制、部门(地区)协作机制、社会治理机制。要与公安机关积极联系,在打击“拉人头”传销工作上形成“公安机关负责打击行动牵头、工商部门负责宣传防范教育牵头”的共识。重点地区要推动建立打击传销工作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的打击传销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情况沟通,提高部门协作效能。

(二)继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集中力量,以查办大要案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各工商所要加强对为传销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案件查处,特别是对长期为传销活动提供“聚集上课”场所的租赁业主要依法予以严惩,对多次为传销人员租赁住房的出租屋主要依法实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三)扎实做好“创建无传销社区(村)”和“防止传销进校园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重点地区要在传销人员重点居住区域开展“创建”工作,务求在打击的同时,抓好防范,防止传销反弹。一般地区和无传销地区要在近年“创建”基础上,积极开展“无传销县(市、区)”创建活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协作,在大学、职业学校做好“防止传销进校园”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传销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防止和减少学生参与传销活动。

(四)进一步完善立体式宣传格局。当前,要充分认识打击传销工作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按照“劝返+惩治”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资源,把握宣传时机、内容和重点区域,加大力度,注重实效,扩大覆盖面,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宣传格局。

(五)妥善处理传销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要保持高度敏感,建立快速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有关信息的分析研判,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及早发现,积极预防,努力把引发社会问题的苗头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积极配合信访部门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传销受害人员解救和参与传销人员的疏导、教育、遣返等善后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加强打击网络传销力度和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各工商所要注意对打着“资本运作”、“股权投资”、“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直销经营”等幌子的网络传销违法行为的线索收集,加强对查处网络传销案件的研究,密切与公安机关、人民银行、通信等部门的协作,提高打击网络传销的执法效果,坚决遏制网络传销蔓延势头。各工商所要继续强化打击传销信息录入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传销动态。

(七)加强对直销经营活动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直销监管资料;组织开展直销企业专项检查,加大对直销企业违法违规的监管力度;适时召开直销企业约见提示会议,引导督促企业健全制度,加大对直销企业的行政指导力度;加强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的调查研究,组织直销企业开展打击传销志愿者活动,倡议、指导开展捐赠助学等公益项目。

三、积极开展经济检查工作

(一)加大流通领域不合格商品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成品油、建筑材料、电工电料等影响群众人身安全和消费者关注热点领域的商品质量检测,加大流通领域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查处力度,加大违法者信息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使违法者在经济和社会信用等方面付出必要代价,切实达到“查办一个案件,规范一种行为”的目标。

(二)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协作配合意识,大力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和深化网上“扫黄打非”工作。各工商所要密切配合文化、公安等部门,对印刷企业集中、潜在风险较大的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严查处印刷非法出版物的企业,坚决取缔非法印刷窝点,持续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认真做好经济检查其他工作。加强贩卖走私电子产品、冻品、成品油、食糖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提高流通领域进口商品监管效能;加强对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监管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铁路护路工作;依据《军服管理条例》的规定,积极查处关于军服的违法案件;依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规定,积极查处有关案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做好处置非法集资、禁毒、反假币、反洗钱、打击发票违法、商用密码保护等工作,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五篇: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题网络培训班考试试题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题网络培训班考试试题

单选:

1、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有(C)种。A、1 B、2 C、3 D、4

2、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施的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D)A、对外地商品收取歧视性费用 B、对本地商品流出本地市场设置关卡

C、对外地商品流入本地市场设置关卡 D、对不冋商品规定不冋的技术要求

3、国际上反垄断法律制度始于1890年(D)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A、英国 B、德国 C、欧盟 D、美国

4、关于“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中“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错误的是:(B)A、企业名称包括字号 B、企业名称应当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 C、企业名称应当具有一定知名度 D、姓名包括笔名和艺名

5、《反垄断法》实施以来,总局出台了5个《反垄断法》配套规章,其中包括(B)个程序规章。A、1 B、2 C、3 D、4

6、、在市交通局的组织协调下,某市两家主要长途客运公司就运输路线、车票定价等达成了垄断协议。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工商机关应该适用哪部规章规定的程序?(A)A、对交通局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竟争行为程序规定》,对客运公司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B、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都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竟争行为程序规定》

C、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都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D、对交通局和客运公司既可以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竟争行为程序规定》,也可以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不享有的职权是:(A)A、行政处分权 B、复制权 C、检查财物权 D、询问权

8、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B)A、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9、下列关于商品可替代性的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产品具有的物理性能相差很大,以至于它们实际上不具有相同的使用目的,那么就不能被视为彼此具有可替代性。

B、如果同一市场上的两种商品是相互可替代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势不会影响另一种商品的价格。

C、需求的交叉弹性越髙就越容易显示供应者处于支配地位。D、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对于商品可替代性分析没有影响。

10、行政机关在组织招投标活动中,应当依法进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A、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关招标信息 B、对外地投标人设定高于本地投标人的资质要求 C、根据自身需要,设定评审标准 D、根据自身需要,设定投标人投标资质

11、下列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宗旨的是:(D)A、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B、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D、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利益

12、对于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监督检査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B、监督检査部门应当没收非法所得 C、监督检査部门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D、监督检査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3、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最早始于(A)。A、美国 B、欧盟 C、日本 D、英国

14、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的有:(C)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 C、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虚假宣传 D、公用企业限制竞争

15、案例分析:A区政府通过竞标,将下辖某夜市的啤酒经营权授于B品牌经销商,并要求市场内所有小吃摊位均不得销售除 B品牌之外的其他啤酒。A区政府的行为属于(A)A、指定交易 B、限制招标投标

C、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 D、限制商品在地区间自由流通

16、对于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侵权物品和销售者,下列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D)A、收激并销毁或者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毀尚未使用的侵权的包装和装潢。B、责令并监督侵权人消除现存商品上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C、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印制侵权的商品包装和装潢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D、直接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毁侵权物品。

17、(B)可以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案件作出处理。

A、县级以上工商局 B、直辖市工商局 C、地市级工商局 D、计划单列市工商局

18、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进行搭售的行为,有权处理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B)

A、商务部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及会 D、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19、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对垄断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时候,确定具体金额应当依据(A)

A、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 B、违法者的主观意图 C、违法者的资产规模 D、违法行为单位的性质

20、在对羽绒服、电风扇等使用期限、季节性、流行时尚性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的商品的相关市场进行界定时,考虑相关市场时应充分考虑(B)A、技术性因素 B、时间性因素 C、周期性因素 D、流转性因素

21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相关市场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品(地域)的()程度

A、可流通 B、可交换 C、可辨认 D、可替代 答案:D

22、垄断协议的组织者主动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C)。

A、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不予以处罚 C、依法处罚 D、依椐自甴裁量权酌情处理

23、某市建工局为了改变当地混凝土市场竟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小的现状,组织本市主要混凝土加工企业召开会议,要求达成“自律协议”,约定当地所有混凝土加工企业统一定价、按比例分配业务,对不遵守约定的企业进行罚款,主管部门还要进行批评教育。该协议尚未实施即被举报到当地工商机关。对该市建工局及参与达成协议的企业,工商部门应当如何处理?(D)A、对建工局和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予以罚款

B、建议市政府依法处理建工局及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 C、要求建工局和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停止违法行为

D、对参与达成垄断协议的企业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议市政府依法处理建工局的违法行为

24、垄断协议按照缔结者之间是否具有竞争关系国外往往将其分为(B)。A、原材料市场分割协议和销售市场分割协议 B、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C、维持最低转售价协议和固定转售价协议 D、固定商品价格协议和变更商品价格协议

25、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A)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C、拒绝交易行为 D、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

26、(A)是反垄断领域一个重要概念,在反垄断执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无论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还是卡特尔协议行为、控制经营者集中等,都涉及到它。

A、相关市场界定 B、宽大制度 C、承诺制度 D、豁免制度

27、“梦特娇”和“花图形”是法国博内特里塞文奧勒有限公司的知名商标。上海某公司在服装商品上注册了由“梅蒸”中文文字、拼音字母“Meizheng”和花瓣图形组合而成的商标。在生产销售时,某公司将上装的衣领标、衬内标注“梦特娇·梅蒸”标志,上装的左胸标有“梅蒸”拼音字母与花辮图形标志,且将“梅蒸”拼音字母的颜色选择为服装衣料的颜色,将 花辦的颜色突出。与法国博内特里塞文奧勒有限公司注册在同类服装上的“梦特娇”文字注册商标和“花图形”商标相比,“梅蒸”商标中的花瓣图形与“花图形”中的花瓣相同,仅 缺少了花辮下面的叶和茎,足以使消费者混淆误认。关于某公司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不属于“傍名牌”行为,因为某公司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B、属于“傍名牌”行为,其将注册商标变形使用,已不属于《商标法》保护的范围。

C、不属于“傍名牌”行为,属于《商标法》所指的使用不当行为。D、不属于“傍名牌”行为,因为汉字“梅蒸”和“梦特娇”完全不近似,不会造成混淆。

28、下列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是:(D)。

A、经营者违反商业道德 B、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C、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 D、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的是(B)。

A、只限家族内部直系亲属知悉的某祖传中医秘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B、某公司将某产品设计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保护,但被相关公众通过反向工程获得。C、某著名连锁经营快餐店的店堂首饰等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D、某著名歌唱演员的艺名

30、在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时,最主要的是要确定商品的可替代性,而且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A)

A、用户或者消费者的看法 B、销售者对于商品的偏好 C、市场流动性的强弱 D、商品价格的高低

多选:

1、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涉嫌垄新,应当考虑(ABC)A、促进竞争的效果和反竞争效果 B、消费者是否能够分享由此产生的福利 C、是否对竞争格局产生不利影响 D、是否对其竞争对手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工商机关对“傍名牌”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有:(BC)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

D、故意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情形

3、国家工商总局或者授权的省工商局在反垄断调查中对下列行为可以进行处罚。(ABCD)

A、不完全提供有关材料 B、超过规定时限提供有关材料 C、提供虚假材料、信息 D、以上情形同时存在

4、科学合理地界定相关市场具有哪些重要作用?(ABCD)

A、有利于判定经营者的市场份额 B、有利于分析经营者的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C、有利于判断经营者行为是否违法 D、有利于判定市场集中度

5、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具有实施以下行为(ABCD)的能力

A、能够随意提高或者降低商品销售价格 B、能够阻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C、能够任意决定减少商品的销售数量 D、能够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6、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国家工商总局负责(ABC)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价格垄断行为除外)。

A、垄断协议 B、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竟争 D、经营者集中控制

7、、《反垄断法》第五章列举的应当予以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包括:(ABCD)A、指定交易 B、限制商品在地区间自由流通

C、排斥或者限制招标投标 D、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

8、下列制度属于《反垄断法》特有的制度。(ABC)A、垄断协议宽大制度 B、豁免制度 C、经营者承诺制度 D、调查制度

9、下列有关相关市场界定一般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CD)A、商品之间的“紧密的相互替代性”是界定相关产品市场的基本原则

B、商品之间的可替代性越高,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就越弱,就越不可能属于同一相关市场

C、一般来说,其他经营者的转产成本越低,提供紧密替代商品越迅速,则供给可替代程度就越低

D、一般来说,在消费者特别偏爱某种商品的情况下,这种商品的可替代性就会增强,从而

10、负责查处垄断协议行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AC)。A、囯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B、商务部

C、囯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D、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11、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ABC)A、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D、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12、目前,世界各国竞争主管机关判定垄断协议行为时往往运用(ABC).A、消费者保护原则 B、本身违法原则 C、合理原则 D、结构主义

13、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市场包括:

A、相关商品市场 B、相关地域市场 C、相关技术市场 D、相关时间市场 答案:ABCD

14、关于商标侵权案件的非法经营额计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如果侵权产品既有标价,又有实际销售价格,应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非法经营额。

B、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无法査清的,可以认定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按照法定赔偿额10万元以下处罚。

C、非法经营额就是销售金额。D、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侵权产品的标价计算非法经营额。

15、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其形式包括排除、限制竞争的(AC)。A、协议 B、决定 C、其他协同行为 D、经营者集中

16、相关市场是分析界定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垄断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通常需要界定(AC)

A、相关商品市场 B、相关上游市场 C、相关地域市场 D、相关下游市场

17、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对其(ABC)。

A、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对由请适用宽大制度的,考虑其认错情况,减轻或免除对该协会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D、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注销登记

18我国在进行相关市场界定的过程中,可参照适用的法律规范包括(A、D)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B、《审计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

19、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符合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ABD)

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C、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其中有两个经营者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5的,不应当推定该两个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20、在一个垄断案件调查中,反垄断执法机构需要认定某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下列因素中,哪些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了解的因素?(ABCD)A、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超过5O% B、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非常困难 C、该经营者是下游经营者的主要供货商 D、该经营者具有非常雄厚的财力

判断题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差别大,且由于交通的欠发达和行政垄断导致的地区封锁等因素,加剧了地区市场的差异,因而在我国的相关市场界定中,地域市场的因素尤为重要。(√)

2、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为了保障对外贸易中的正当利益,彼此对商品出口价格协调一致的行为,可以适用我囯《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3、处理在先企业字号与在后注册商标的冲突,一般是向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申请程序,待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对注册商标的合法性作出裁定后再进一步处理案件。(√)

4、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只能发生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X)

5、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包括立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x)

6、反垄断法不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

7、从世界范围看,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与反垄断执法一样,行政执法活动在反垄断法的实施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8、在反垄断法的实施中,界定相关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工作,每一个反垄断法案件都需要界定相关市场。(╳)

9、判断商标是否相同近似、是否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近似,应以特定领域专业从业人员的角度来判断。(X)

10、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11、违法所得的认定原则是以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当事人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适当的合理支出。(V)

12、对《反垄断法》第五章没有明确规定,但又确属于滥用行政权力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可以依据《反垄断法》 总则中的原则性规定,予以处理。(V)

13、消费者的偏好只对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有影响,对界定相关地域市场没有影响。(╳)

14、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V)15根据《反垄断法》,行政机关指定交易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的,应当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罚。(V)

16、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违法者实施同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该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是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对所有违法行为人的罚款之和不应当超过20万元。(X)

17、经营者被行政机关强制从事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对其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x)

18、对垄断行为的认定要作效果分析,仅仅是行为判断是不够的。(√)

19、国家工商总局对省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x)20、反垄断法禁止企业具响市场支配地位。(╳)

下载反垄断行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垄断行反垄断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的协调与衔接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