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范文)

时间:2019-05-13 02:5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范文)》。

第一篇: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范文)

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

摘要: 垄断和倾销是不同的概念,垄断是指利用自己在行业中的支配地位,压制、限制其他竞争对手,但他自己仍然是盈利的,其价格一般高于成本;而倾销则不同,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且反倾销一般是进口国对于出口国的,反垄断则国内也可以。反倾销与反垄断本来是针对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的价格歧视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实现贸易的公平化。依据它们的原理和规则来看,无论在反倾销和反垄断的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在其实际执行的结果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共同点和相异点。关键词: 倾销反倾销反垄断法

一、倾销与反倾销的一般分析

在经济学上,倾销意味着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而且这种价格差异不是由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正常竞争造成的,而是一种人为的价格歧视。这种价格歧视往往以垄断本国市场,占领外国市场为目的,违背了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出口国和进口国其他生产商带来损害。但是,并不是现实中的所有的价格歧视都会影响自由和公平的贸易。

反倾销的立论依据是所谓的“倾销有害论”,即认为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它会对国际市场造成干扰和破坏,影响经济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佳配置,还会对他国的生产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允许使用的控制进口措施中,反倾销措施是少数可供单边使用的手段之一。其初衷是要消除或抵消国际贸易中人为的不正当的价格歧视,以实现贸易的公平化。本来,在这个限度内实施反倾销措施是正当合理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反倾销就演变成贸易保护的工具,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关税壁垒,具有反竞争的性质。

二、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反倾销制度与反垄断法的协调

由于打着反对不公平竞争、保护进口国产业不受损害的旗号,加之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大量操作技巧,而且可单边有选择地自动实施,因此反倾销措施成了当前许多国家极力寻求使用的贸易武器,造成了自由竞争的严重扭曲。基于此,现行反倾销制度的合理性遭受了普遍的质疑。

不仅在国际层面上发生反倾销制度与反垄断法的协调问题,而且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部市场上也会发生这两者的协调问题,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在各成员方内部市场上同样存在着。实施反倾销制度,无论是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还是实施价格承诺,都会使得国内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价格竞争受到限制,如果反倾销措施被滥用,那么这种损害竞争的情况就更加严重。因此,在同时实行反倾销制度和反垄断法的国家或地区,就面临着如何在内部市场上协调这种冲突的问题,主要是反垄断法如何看待和处理有关企业在实施反倾销过程中的相关行为问题。而且,从紧迫性和可行性方面来看,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部的这种协调更为明显。

在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执法的实务上,就曾有上游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而下游企业则向“公平交易委员会”检举该上游企业违反公平交易法的情形。该案最后的结论虽然认为上游企业并未违反公平交易法,但“公平交易委员会”并没有因为反倾销税属于其他法律的规定而拒绝对该案进行实体调查。该委员会也曾对于企业是否构成反倾销法授权范围外的反竞争行为所进行的实体调查,这都显示在台湾公平交易法确有介入反倾销税相关行为的空间。此外,“公平交易委员会”认为,主管机关拒绝反倾销税的申请,并不当然会因而使申请人被认为违反公平交易法,但是若申请人藉由反倾销之名,而实际从事反倾销制度范围以外的其他反竞争行为,则有公平交易法介入的机会。

以上这种协调内部市场上反倾销制度和反垄断法的基本立场和做法,比较恰当地把握了这两种制度在国内层面的本质要求,较好地兼顾了各自的基本功能,值得借鉴。

三、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

反垄断法与民商法制度之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私人所有权制度和合同自由原则制度的关系。私人所有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制度。如果一个国家可以随意没收私人财产,如果一个人的财产可以随意遭他人抢劫,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创造财富,国家和社会就不会得到发展。合同自由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如果市场上如果没有竞争,合同自由原则不可能得以实现。

垄断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合谋性协议和协同行动,或通过滥用经济优势地位排斥或控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济活动,在某一领域或流通领域内实质上限制竞争的行为。是指各国反垄断法中规定的、垄断主体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法律意义上的垄断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违法性和危害性。独占垄断也称为完全垄断,它是指一家企业对整个行业的生产、销售和价格有完全的排他性的控制能力,即在该企业所在的行业内,不存在任何竞争。这是典型意义上的垄断,也为各国法律所严格规制。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生产、销售某种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状况。每个企业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实施了排他性的控制,但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联合垄断是指多个相互间有竞争关系并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一定的形式,联合控制某一产业的市场或销售的状态。当时正在实行计划经济,把竞争视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认为竞争对社会生产力会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的破坏,“竞争”一词被带上了资本注意意识形态的色彩。

一般来说,反对垄断、规制集中是从保护市场竞争结构方面考虑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而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外资并购,而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外资并购或以其他方式参与国内经营者的集中进行规制是从保护产业利益角度考虑国家经济利益,属于投资法律的范畴。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二者都是一国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我国形势和现实对策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黄文俊律师认为,这是我们加入WTO应对不足的表现。把狼放进来了,却没有带上皮鞭,让他们在羊群里胡作非为。黄文俊说,入世后跨国公司迅速在中国攻城拔寨,占据市场垄断地位,打乱了原来关于反垄断法出台的如意算盘。原来的计划是将180家大型国有企业合并至30到50家,组成联合舰队,在规模上可以与国际巨头抗衡时,再推出反垄断法,否则合并行为会与法律抵触。在我们一厢情愿的整合自己的时候,跨国公司以惊人的速度杀进来了。他们通过合并企业、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在产品价格和数量上建立核心卡特尔等一系列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国内企业,确立霸主地位。

跨国公司心里很清楚,他们在中国这一系列做法在本国都是不可想象的,一定会受到反垄断法律的制裁。黄文俊每年都要接受大量的跨国公司咨询,如何规避我国现行的关于反垄断的法律。跨国公司“精明”的利用了中国企业组建联合舰队的时机,趁着反垄断法尚未出台,攫取最大利益。等到反垄断法真正出来时,中国的广阔市场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行为,伤害的不仅仅是本土零售业。我国要加快完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出资人主导的体制与机制。在培育和发展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国有企业出资人要保持对资产的高度敏感,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完善“投资人主导”机制与体制,充分发挥出资人在企业重组兼并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法则,推进优势企业之间合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垄断与倾销现象是当今经济社会产生的市场现象,自中国加入WOT后,迎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同时也会承受经济大潮中的经济风险,在认清反垄断与反倾销的概念后我们才能攻城拔寨,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托马斯·曼:《英国的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蒋小红:《欧共体非市场经济反倾销规则研究》

覃有土常茜奕《论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

王晓晔《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多元化的难题》

第二篇:第五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五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垄断的概念

法律上的垄断概念,是指经营者以独占、通过合谋性协议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等方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

二、反垄断法的概念

是指在维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一)调整对象

主要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此外,反垄断法结合我国实际,将具有行政垄断性质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也纳入了其调整范围。

(二)调整范围

反垄断法有两方面排除适用:

1、经营者依照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

2、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第二节垄断行为

一、垄断协议

(一)定义

(二)垄断协议的主要表现形式

1、横向垄断

2、纵向垄断

(三)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协议的规制

1、对横向垄断协议,主要的禁止情形有: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联合抵制交易。

2、对纵向垄断协议,主要的禁止情形有: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此外,《反垄断法》还有对行业协会行为的规制,专门规定了“行政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

3、豁免

(1)为改进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的;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4)为实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了。

其中,(1)—(5)项要取得豁免,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是指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凭借这种市场优势排除竞争或对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不公平交易的竞争行为。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和认定

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主要依据下列因素:

(1)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

(2)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

(3)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

(4)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

(5)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

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还可以依据下列情形推定:

(1)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

(2)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的;

(3)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的。

在(2)、(3)项情形中,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

(二)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

1、垄断价格

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掠夺性定价

3、拒绝交易

4、强制交易

5、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6、差别待遇

7、其他

三、经营者集中

(一)概念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以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形成的企业间资产、营业和人员的整合。

(二)经营者集中的形式

1、经营者合并

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三)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和审查

经营者集中应当及时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提出申报,并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初步审查和进一步审查。经过审查,会产生两种决定:一是禁止集中;二是不予禁止。

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一)概念

是指拥有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以及其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二)表现形式

1、强制交易

2、地区封锁

3、强制经营者实施危害竞争的垄断行为

4、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五、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1)阻碍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实施的审查和调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2)反垄断执法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

第三篇:论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与商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异同

试论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与商业保险法律制

度的异同

【摘要】: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与商业保险法律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本文就此对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和商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异同展开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异同

1、前言

1.1背景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作为社会发展的“安全阀门”,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推进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项带有国际性的制度,也成为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手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还有许多的劳动力没有得到就业,一部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解决不了,目前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文件本身的效力等级不高,各种保险制度之间缺乏协调,覆盖对象范围不一,对各种单项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金来源、保险待遇、保险管理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我们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同时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颁布在社会保障法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构建开放而健全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社会保险法律制度问世以来,商业保险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各行其道、各司其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虽有对立的时候,但从未完全替代。下面以隶属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商业保险机构举办的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对象的人身保险业务,诸如人寿保险、年金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为例,说明两者的共性与差异。

2、共性与差异分析

2.1、二者的共性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与商业保险法律制度在保障对象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并且以人的生、老、病、死、伤、残作为保险责任。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商业保险法律制度作为对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与商业保险法律制度互助互济、分担风险、保险人民生活安定,维持经济繁荣的作用。

从保险技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两者的运作机理亦相似。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产生晚于商业保险法律制度,它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与商业保险法律制度类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借鉴了商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大数法则”或“平均数法则”,将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纳入一个责任共同体之中。另外,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和商业保险法律制度中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需要充足的基金作为后盾。商业保险和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收取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将大量资金统一管理,整体运作。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时,对其进行赔付。商业保险公司必须遵循稳健经营的原则,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维护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社会保险也是一样,无论其资金来源是个人、单位还是国家财政拨款,都需要相关机构妥善管理,合理运作,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2.2、二者的差异

可以说,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虽然沿用了商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机理,但是二者亦有本质的区别。

2.2.1、基本性质和原则不同

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和劳动政策的法律制度,其基本属性是社会福利性质,即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它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商业保险法律制度是在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完全自愿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相互自由选择而结成的互利关系的制度,法律只对这种关系加以保护而不能强制其发生,其基本属性是一种纯粹商业性的经营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是现代劳动者应享受的一项公民权利,而强制缴纳保险费与参加社会劳动则是公民享受此项权利时所应尽的义务。但劳动贡献的大小或个人缴费的多少,与保险待遇没有严格的对等关系,而且保险费的征收,不依据保险项目风险大小,而是依据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而定。商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权利与义务严格对等的等价交换,多投多保,少投少保, 不投不保。

2.2.2、目标取向不同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它首先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其目标是维护社会安定和社会公平,体现的是国家的社会政策而非经济政策。其实施范围由法律严格界定,其实施手段具有强制性,它以国家财政作为经济后盾,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或由政府设立专门的事业机构来统一实施,从而具有非赢利的性质。而商业保险法律制度中的商业保险是商业性质的保险公司经营的一项险种。这一经营活动是在保险者与被保险者双方按照自愿的原则签定契约的情况下来实现的,参加保险完全取决于被保险人的个人意愿,商业性人身保险作为一项金融业务,具有以赢利为目的的并趋于利润最大化的性质。

2.2.3、保险费负担不同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中的社会保险保险费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施,通过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个人负担多少,不是根据将来给付的需要,而是决定于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而商业保险中的人身保险的保险金全要有投保人承担,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实行“多投多保,少投少保”原则,保险费率的高低,由危险决定,危险大的保险费率就高。

2.2.4、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规定社会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对社会保

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但不承担直接的经济责任。

2.2.5、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确立水平,既要考虑劳动者的原有生活水平以及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还要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而进行调整,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以此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商业保险的给付一般是一次性的,并且给付水平的确定只考虑被保险人缴费额的多少,而不考虑其它因素。社会保险的补偿是通过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来实现的。商业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缺少服务的内容。

2.2.6、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

商业保险对于一些社会性风险,诸如通货膨胀、战争、大的地震、由于宏观决策失误而引起的经济衰退以及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不稳定。相比之下,政府作为政权主体,拥有任何商业性机构都不具备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换言之,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一是政府有权征税以实现对社会性风险的保险。二是政府能使几代人共担风险。三是政府可以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指数化调整。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险还没有普及到全社会的劳动者。那些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公民,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以在更大程度上分散风险损失。对于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职工,积极开展商业性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满足其多层次的需要。

2.2.7、兴办单位不同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中的社会保险一般由国家设立专门社会保险机构统一管理,根据国家统一立法规定统一项目、费率和给付标准及办法等。而商业保险法律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则是按企业原则经营管理,国家对它征税,只有对它所在经营的社会保险部分不征税,商业保险公司是金融性企业。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商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虽然存在着不同,但二者不是对立的不可相容的, 而是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只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劳动者如有资金实力,完全可以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后,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并在遭受风险时候同时从社会保障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获得补偿。两者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完善。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社会保障机制还很不健全,要实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协调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根本上都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生活安全。它们在经营形式、经营机制上存在众多不同,但并非相互矛盾,也不是互相替代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我们应当从全局出发,社会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应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 张士昌.略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5

[2] 夏舟.新型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J].经济研究,2007,3

[3] 邓俊豪、彭礼定.向专业化迈进:人寿保险业在中国的下一步[J].财经,2007,11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对改进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也相应逐年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造成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调节力度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制本身不完善以及个人所得税征管手段乏力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制度的混乱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所得税以其聚财和调节个人收入的独特功能而备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青睐,较好地征收个人所得税既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又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因此,跟上世界个人所得税改革潮流,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已成为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法律制度

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全世界22个发达国家中,17个国家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不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5个国家(法国、奥地利、冰岛、葡萄牙、挪威)中,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最低的也在14%以上,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相继展开了以所得税为核心的大规模税法改革。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比较一致的:在世界范围内扭转了所得税税率多年来不断增高的趋势。我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颁布施行,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同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了适用于我国公民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及《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至此,在对个人所得征税方面,“一部法律、两个行政法规”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这些法律法规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些法律法规的不足也就越来越明显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标志着个人所得税法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主要变化包括:扩大了个人所得税法的适用范围、引入征税的“居民”概念、调整了应税项目、税负比以前有所降低等。《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至今已经实施了7年,而正是这7年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分层最剧烈的阶段,新问题不断出现。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尊重,提高公民依法办事的积极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各项所得分类征收,扣除标准

各不相同。这种模式尽管便于操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难以体现纵向公平的原则;所得按月、按次分项计征,为高收入者通过分解收入来减轻税负提供可乘之机,容易引发避税行为,导致税款流失;费用扣除不尽合理。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定额扣除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对不同纳税人采用单一的费用扣除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家庭人口数量、赡养人口多少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差异,尤其是教育制度、住房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个人负担相关费用的差异,造成税负不平衡;分类制与源泉扣缴制度相联系,纳税人主动申报的不多,不利于公民纳税意识的加强。

2.税源隐蔽分散,难以监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加,收入结构日趋复杂。收入的多渠道、多形式,加上以现金支付为主,无帐簿、凭证可查,增加了税务部门对其监控的难度。目前个人收入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大量的应税收入流失。

3.征管手段落后,影响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我国目前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4.处罚难以从重从严。西方国家普遍严格执法、严厉惩处。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法对偷逃税行为处罚过轻。同时,在税收征管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往往以补代罚、以罚代刑,致使税法威慑力不强,难以起到惩戒作用。

5.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缺陷。首先,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规定采用分类所得税模式,对税法列举的11类应税所得,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不同的计税方法、不同的纳税期限征收个人所得税。此课税模式虽便于征管,但无法遵循量能负担原则,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过分倚重源泉扣缴方法,忽视个人申报方法的有效利用,导致大量没有源泉扣税的应税所得逃避了义务。再次,现行个人所得税缺乏个人应税所得跟踪制度,导致税务隐匿的个人应税所得核查不力,高收入者逃避个人所得税较为普遍。最后,无法纳入前10项的应税项目全放在“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此项目没有明确费用扣除额,税负最重,无操作的可行性。加上中国企业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多本账、设立小金库等现象较多,名目繁多的工资表外收入接近甚至超过工资表内收入。在账面上长期不分配利润,暗地里却通过借款、私费公报等方式转移为个人收入,形成不合理的高收入。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逐步扩大税基,调整费用扣除内容和标准。从效率观点看,税基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个人获取各类所得的经济行为。税基过窄或存在大量税收优惠,必然改变个人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进而产生个人经济行为的替代效应。这一方面改变劳动资源配置,扭曲资本流向;另一方面,个人为实现这种转化需要付出代价,政府为了防止这种转化同样需要付出代价,进而增加经济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降低制度效率。因此,广泛税基的建立才是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理想状态。建议进一步拓宽个人所得税税基,将附加福利、股票转让所得等列入征税范

围,增强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防止制度效率的降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费用扣除内容和标准决定着税基。

解决税基隐性问题。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低效,其主要原因是税基隐性问题。为此,应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使个人收入显形化。这些措施包括:改革结算体系,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强制推行非货币化个人收入结算制度,对储蓄存款、有价证券等实行实名制,并争取银行的支持和配合,加强现金管理。经济条件较成熟的地区,可以在股票、房地产等领域尽量推行票据化,减少现金交易,向经济往来票据化过渡;建立规范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界定清楚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堵住一部分人偷税的渠道。这也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财产税、遗产继承税、赠与税等税种的控制,防止一部分人将收入进行分解和分散。

引入税收指数化条款,建立弹性税制。为消除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影响,应实行税收指数化。根据通货膨胀情况,相应调整费用扣除额和税率表中的应税所得额级距,再按适用税率计税,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通货膨胀导致的税率攀升,抵消通货膨胀对税收公平的消极影响。

改革征管方式,提高征管水平。改革征管方式。首先要切实落实代扣代缴制度,加强源泉控制。出台《扣缴义务人申报条例》,明确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责任,规定激励和处罚措施,调动扣缴义务人的积极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代扣代缴单位的宣传、培训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其次,扩大和完善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在扣缴义务人和个人自行申报之间建立起交叉稽核制度,实行纳税人和支付所得的单位双向申报制度,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入库。提高征管水平。首先,加强征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其次,建立健全现代化征管手段。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并在一定范围内联网,建立协税互税网络,使得个人收入资料稽核现代化、专门化。再次,推进税务代理制度的实行,建立独立于税务机关之外的合格的代理人队伍,发挥其办税公正性,提高办税效率和质量。

普遍推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建立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我们发现,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面,几乎都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我国在进一步推行这项制度时,应结合实际,分步进行。首先,应加强源泉扣缴制度的实施力度。对未按税法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严惩,并将其通过公共媒介曝光,以此逐步培养公众依法纳税的良好意识。其次,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自行申报制度。

将个人所得税定为中央税或共享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从理论上讲,在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时,应遵循效率原则、适应原则和公平原则。所谓效率原则就是在判断一个税种应划归中央还是地方或共享,应以征收效率的高低为依据。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个人所得,但个人所得的所在地会随着纳税人的流动而难以固定。所谓适应原则是指税基广的税种应定为中央税,税基窄的税种定为地方税。从目前看,尽管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例不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法的完善,征管力度的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必将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建议将个人所得税划为中央税。所谓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征管权的划分应以是否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为准。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可以调节社会分配的税种,它是为使全国居民公平地负担税收而设置的。若由地方政府征收,就难以达到公平的目的。

因为它可能导致同一收入的两个人因居住地不同而税负不同。

提高免征额。1994年我国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时,把免征额确定在800元,确实能起到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但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为9300元,月均780元左右,是1994年3倍多,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已涉及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而从征收数额看,来自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在全部税额中所占比例较低,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意义不大,却加重了工薪阶层的税收,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引进“负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不完全是由个人所得税来实现的,当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低于免征点时而是由支出来实现的。因此,西方实行高福利制度就是采用转向支出的办法调节收入,此时税收是为支出聚财。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我国可以引进“负所得税”的概念,对低收入者进行所得税的返还,通过税收政策来贯彻社会保障的政策,通过税收政策较强的时效性弥补财政政策对低收入者进行社会保障补助的不足,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老百姓的纳税心理会更平衡。

加强执法力度。对偷逃税行为从严处罚,建立一支具有权威的、拥有相应技术手段的税务监察稽核队伍,并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在处理违章违法行为方面的某些权利。对一些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的偷逃税行为,除了经济上重罚之外,还应给以刑事制裁。

第五篇: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适用于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是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纳税人的税款征收方式是()。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2.根据规定,邮寄申报以下列()为实际申报日期。A.到达的邮戳日期 B.寄出地的邮政局邮戳日期 C.税务机关实际收到的日期 D.填制纳税申报表的日期 3.普通发票的联次不包括()。A.存根联 B.发票联 C.记账联 D.抵扣联

4.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A.7 B.10 C.15 D.30 5.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年所得()万以上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A.8 B.10 C.12 D.15 6.企业按月或按季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A.5 B.7 C.10 D.15 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依据外国法律法规成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属于()。A.外资企业 B.合资企业 C.居民企业 D.非居民企业

8.根据营业税的规定,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内申报纳税。A.5日 B.10日 C.15日 D.1个月

9.根据营业税的规定,下列属于营业税税目的是()。A.修理业 B.交通运输业 C.进口货物 D.加工业

10.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在零售环节缴纳消费税的是()。A.高档手表 B.鞭炮 C.成品油 D.钻石

11.下列不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是()。

A.生产销售卷烟的烟厂

B.进口化妆品的企业

C.委托加工木质一次性筷子的个体工商户

D.生产销售电视机的单位

12.下列各项中,按从价从量复合计征消费税的是()。

A.汽车轮胎

B.化妆品

C.白酒

D.珠宝玉石

13.下列关于增值税纳税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进口货物,应当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D.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14.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价值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增值税划分为不同类型。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实行()。A.消费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生产型增值税

D.实耗型增值税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的是()。

A.纳税期限

B.纳税义务人

C.征税人

D.税率

16.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

A.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B.税收实体法和税收行政法规

C.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

D.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17.下列税收与税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没有关系

B.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C.税收是税法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D.税法以税收为其依据和保障

18.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契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企业所得税

19.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收益性

D.强制性

20.()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A.税收

B.税法

C.支付结算

D.国家预算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纳税申报方式的有()。

A.上门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申报

D.网上申报

2.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款征收的方式的有()。

A.查账征收

B.定期定额征收 C.代扣代缴

D.代收代缴

3.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的有()。

A.受聘税务顾问

B.办理发票领购手续

C.制作涉税文书

D.扣缴税款报告

4.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机关采取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有()。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纳税人存款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拍卖所扣押的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D.扣押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财产

5.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有()。

A.年所得12万元以上

B.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C.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

D.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6.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B.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D.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7.下列符合营业税纳税地点有关规定的有()。

A.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在土地所在地纳税

B.企业从事运输业务的,在其机构所在地纳税

C.企业提供应税劳务的,在其机构所在地纳税

D.企业销售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纳税

8.下列关于营业税的税率表述正确的有()。

A.建筑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业的税率为3% B.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税率为5% C.金融保险业的税率为8% D.娱乐业的税率为5%~20%

9.根据营业税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营业税纳税人的有()。

A.转让专利权的企业

B.提供文化体育业的单位

C.提供修理修配劳务的个人

D.销售卡车的车厂

10.下列有关消费税纳税地点确认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销售应税消费品,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服纳税

B.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或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C.委托个人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服纳税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有()。

A.生产销售小汽车的汽车厂

B.委托加工实木地板的个体工商户

C.进口卷烟的外贸公司

D.委托加工酒精的工厂

12.下列各项中,实行复合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有()。

A.白酒

B.实木地板

C.卷烟

D.黄酒

13.下列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B.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C.采取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D.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14.下列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及相关规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

B.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C.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D.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一律为3%

15.根据扣除项目中对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的处理方式不同,增值税分为()。

A.生产型增值税

B.消费型增值税

C.利润型增值税

D.收入型增值税

16.计税依据也称计税标准,可以分为()。

A.从价计征

B.从量计征

C.复合计征

D.核定计征

17.下列属于税收实体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8.关于税法与税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B.税收必须以税法为其依据和保障

C.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

D.税法对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和税收目的的有效实现起着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19.某大型超市在缴纳的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税务局征收的有()。A.增值税

B.房产税

C.营业税

D.车船税

20.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税收作用的有()。

A.组织财政收入

B.调节经济

C.维护国家政权

D.维护国家利益

三、判断题 1.对于设置了账簿的企业,税务机关只能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征收税款。()

Y.对

N.错

2.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Y.对

N.错

3.代扣代缴是负有收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代收代缴的方式。即由与纳税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个人向纳税人收取款项时,依照税收的规定收取税款。()

Y.对

N.错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不得转借、转让发票;但根据需要可以代开。()

Y.对

N.错

5.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的税款,其应纳税款仍然由纳税人缴纳,扣缴义务人应承担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到5倍的罚款。()

Y.对

N.错

6.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其实际税率为14%。()

Y.对

N.错

7.企业某一纳税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的所得弥补,下一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10年。()

Y.对

N.错

8.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Y.对

N.错

9.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营业税税款。()

Y.对

N.错 10.营业税是指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利润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Y.对

N.错

11.消费税纳税人包括: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Y.对

N.错

12.在从量定额征收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确定不同的单位税额,以应税消费品的数量为基数乘以单位税额计算应纳税额。()

Y.对

N.错

13.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Y.对

N.错

14.一般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时限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滞后,但可以提前。()

Y.对

N.错

15.在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确定不同的比例税率,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为基数乘以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Y.对

N.错

16.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仅包括双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Y.对

N.错

17.税法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税收则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Y.对

N.错

18.工商税类是指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

Y.对

N.错

19.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

Y.对

N.错

20.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Y.对

N.错

下载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异同(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其他主体法律才制度 一、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1.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对符合个人独资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2.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社会保险概述 社会保险是与劳动风险相对应的饿概念。简言之,即对劳动风险的社会保障。是指为了确保劳动者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国家和社会对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

    德国法律制度

    德国法律制度德国的法律,就传统而论,属于大陆法系,不论在公法和私法方面都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但也保存了若干日耳曼法的特点。它的全部法律以制定法为主,不仅有体系严整的各种......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七章 证券法律制度[案情]1990年6月,某电器公司组建成为股份制企业,成立了“意达”股份有限公司,开 始公开发行股票。经批准,“意达”股可以上市交易。1990年10月,甲在证券......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四、自我检测 一、判断题 (共5题,3分/题,共15分。正确选A,错误选B。) 1.物业管理是物管公司对小区物业的管理。( ) 2.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意可以拒绝交物......

    企业法律制度

    第二章 企业法律制度 一、企业 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营利组织。 企业法:凡是把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就构成企业法。 包括:企业的设立、企业的登记、注......

    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是指由......

    会计法律制度(本站推荐)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规章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