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死亡事件的探讨

时间:2019-05-13 02: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死亡事件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死亡事件的探讨》。

第一篇:大学生死亡事件的探讨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学生自杀、大学生犯罪已经悄悄地走进我们这个不堪重负的社会!在我看来,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能使人感到灰暗和迷茫的,学业压力、毕业就业压力,不成熟的感情困扰,同一时候压在一个根本没有抵抗压力能力的学生身上,这情何以堪呀!”@追梦之路2013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五一”小长假本是欢乐的节日,有人却选择在这一天前结束生命。4月30日清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内,一名女研究生从宿舍窗口跳下,不幸身亡。“五一”前夕,中山大学一名学生在校园溺水身亡,初步判定为自杀。据中山大学介绍,出事学生是该校海洋学院学生凌某。据知情人透露,凌某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多门课程未能通过,需要补考。在遗书中凌某表现得非常迷茫:“学习成绩好又怎样?还不是一样工作难找。”而在去年12月底,同样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沕水湖,也发生了一起学生自杀身亡案件。两次自杀事件相隔不到4个月时间。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高校接连出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继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室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学生因为口角纠纷将室友挥刀捅死…高校校园命案频发,人们在震惊和惋惜同时,再次激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

最近几年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各种过多的压力而退学的,自杀的,杀人的时有发生。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如此的脆弱?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不堪重负以至于走向毁灭?人们急切呼唤:我们的校园心灵“牧羊人”在哪里?

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8%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只有6.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中国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全国大学生中,有高达25.4%的人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调查: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正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进了“象牙塔”更感到压力山大

在一般人眼中,刚刚经历过紧张高考而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应该像生活在“象牙塔”中的骄子,快乐健康、无忧无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轻松活泼的群体,同样面临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一些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人更是陷入迷茫状态。纵身跳湖自杀的凌某就是一个“象牙塔”里的迷茫者。据知情人透露,中学成绩优秀的他,上大学之后没有了目标迷上了网络游戏,到了大学二年级很多科都跟不上了,有多门课程未能通过,需要补考。学校在上学期通知其父母到学校进行沟通,希望凌某暂时休学,但其父母没有同意。继续学业的凌某,仍然有一些课程未能通过。“想想学得异常辛苦的功课,以后还不是一样工作难找”,于是他依旧沉迷于网络。出事当晚的学校监控视频显示,凌晨,凌某在校外上网后,返回学校沕水湖时选择了自杀。

“以前以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没有太大的压力了。但进入大学后,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真的很迷茫。”暨南大学文学院张敏对记者说。确实,上大学前大家目标十分明确,一切服从这个目标,所以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哪怕是放弃最喜欢的游戏,也无怨无悔,苦战备考劲头十足。“但一旦考上了大学才发现实现理想也是很渺茫的,反而没有目标了,就变得苦闷迷茫,找不到发展方向,很苦恼。”张敏说。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张敏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度陷入了苦闷。她告诉记者,进了大学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还力求把自己变成全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习很多功课,去拿到各种证书来应对就业。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结果是学什么都不专,搞得人焦虑异常。比如说很多人想想毕业工作越来越难找,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又选了第二学位,造成新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但找工作时才发现,花了好大力气学的第二专业学位竟然也没什么用,好工作还是要靠关系”。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各种开销也逐渐上涨,谈恋爱,过生日,租房子,交际应酬…这些费用的增加让很多学生非常发愁。不久前,河北省某高校一女生从12层的高楼飘然而坠,她在遗书中写道,家里本就贫困不堪,刚刚又遭遇极大变故,自己实在不能担负起振兴家庭的责任,唯有一死才会得到解脱。据了解,对生活感觉有压力的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许多偏远山区农村的家庭往往因为供一个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这样的孩子上学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如何生存,如何筹集学费。所有的课余时间也都用在了打工挣钱上。虽然助学贷款能解决一些问题,可还贷的压力又成了新的生活压力。

就业压力让大学生苦不堪言

毕业生的心理压力确实比一般学生要大,就业市场上的艰难、考研道路中的迷惘以及遭遇分离考验的爱情,是毕业生最大的三个心病。

最近复旦大学研究生在即将毕业前因桶装水纠纷而毒杀室友事件让社会震动。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建社告诉记者,这种因小事引起的恶性事件,很多发生在即将毕业的前夕,此时就业和前途的焦虑,往往让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容易走向极端。

记者近日在广州部分高校采访中了解到,就业、考研和爱情是毕业生最大的三个心病。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即将毕业的小李,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的他对得意之人充满了一股莫名的仇恨。他说,“我看到那些因为家庭背景好轻易就找到好工作的人恨不得抽他两巴掌。”

不久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大学演讲时说,自己来自内蒙古一个小城市,11岁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成功证明完全可靠自己的奋斗而不“拼爹”。他的演讲却激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反感,网络上谩骂声四起。有人质问:如果你今天还是上北广,你能保证你没有一个好爹就能进央视吗?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心理科的李斌医师分析认为,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十年寒窗,渴望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落差很大,很容易颓废、暴躁或抑郁,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困难之一。@王卜也在微博上说:“最近细看复旦投毒案两位主角的微博,很感慨。他们都是有想法有才华的学生,对专业热爱,对病人也有同情心,是好医生的苗子。可是一个为房价上涨忧心,一个为家庭的贫困生活纠结,曾想改行去咨询公司。目前高企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已很难让年轻的医学生安心追梦。更容易让人遇到事情矛盾激化。” 据了解,因为就业压力还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继续读硕士博士,为了考研,很多学生是在毕业前一两年就开始准备了,各种考研培训班到处都是,既要付出时间还要付出金钱。记者在华南师范大学采访时,6名参加考研的学生用“煎熬”一词形容自己当时的心理处境,“每一天都在希望与失望中痛苦不堪。”社会对学历的要求驱使多数本科生考研,未确定结果前还得找工作,遇到满意的单位签也不是,不签也不是,这种两难境地深深折磨着许多毕业生。大学生活中的爱情也许是甜蜜的,但毕业时面临的分分合合却是现实和残酷的。记者所在媒体有四名实习的毕业生,他们的恋人全部在外地工作或学习,一位男生告诉记者,虽然和女朋友说好要通过各自努力争取以后在一起,但对将来其实谁心里也没有底。潜在的或实际的分手威胁时刻在侵扰着一部分毕业生的生活。

校园呼唤心灵“牧羊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评价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各种观念的碰撞、各种文化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都使大学生感到困惑、混乱、矛盾、茫然、紧张、不知所措。此时,他们亟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泥沙俱下的大众传媒内容,鱼龙混杂的网

络信息,都给大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冲击,暗中潜滋学生不健康的心灵”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建社说。在他看来,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心理的发展正在完善过程中,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处于家庭和社会二者若即若离的关系中,对社会问题异常敏感。

“观念动荡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贫困学生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从不同方面向学生压过来。”谢建社教授进一步分析,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上述原因如块块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又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死死缠住,在这种负担下,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当心灵被压得扭曲变形时,就容易走上了偏邪的心理历程。

因此,当“恶性事件”在大学层出不穷时,不少学者呼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曾说,“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样进行引导。这样即使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遭到挫败也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平衡。”

更多的心理学者更关注大学生心理的“病根”。经过接触许多心理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认为问题并不完全出自大学,“病根”从中学甚至童年时期就已种下。“现在的教育追求的都是一个维度的教育,即知识技能。”沈家宏认为,太过追求智商,就会忽略情商的培养,阻碍人的发展。在沈家宏看来“现在的家庭,物质给得太多,精神需求给得太少。学校则是知识教育给得太多,素质教育给得太少”。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过早承载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中学只负责应试,将价值观培养的任务都交给大学。“比如,不少学生已将好成绩当作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甚至是获取父母关爱的手段,到了大学,一旦在学业上遇到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了,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着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未来。学生心理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管齐下,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都应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心灵„牧羊人‟”沈家宏说。价值观培养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早在2010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在批评教育功利化倾向时作如上表述,深表对学生德行培养缺位的担忧。近期大学校园内发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证明了他的担忧。而更让人忧心的是大学生则陷入了集体迷茫。“一切围绕功利目标转,从这种教育体系走出的学生,会在人格、身心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关注并强化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这些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教育,教育就是失败的。确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比知识获取更加重要。教育只有以核心价值观凝神铸魂,才能真正立德树人,培养身心健康、品质高尚的有用之才,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紧张生活,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情感生活的不如意,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组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迷失方向。然而,现实生活中,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一再被忽视,认为是虚的东西。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联系父母与孩子的纽带,只剩下学习。家长关心的只有孩子的学习,哪怕有对孩子身体和心理关心,其最后的落脚点,依旧是“担心会影响学习”,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在我们学校老师的眼中,学生的分数胜过一切。所有的教育,都围绕分数而展开。我们把教育作为竞争的工具,培养出大量嫉妒心极强的人。而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功能——使人性更美好,使人格更完善,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有专家指出,学校里的德育和美育,已经技术化、片面化,就事论事。德育被简单地等同于

一些形式上的礼节;美育则更简单,变成一种技能,变成看戏、看演出、看展览等等这些业余爱好,根本没有真正进和到德育和美育核心,没有真正让人精神面貌发生改变,让大家爱生命、爱生活、爱人类、爱社会。

第二篇:溺水死亡事件情况报告

联络镇人民政府

关于高滩水库两名学生溺亡的报告

2014年6月7日下午,两名学生(陈春蓉、女,刘俊、男)在我区联络镇高滩下堰水库溺水死亡。事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联络镇政府、学校、学生、死者家属代表及区级相关部门参加调查,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6月6日,自贡市二十五中学校陈春蓉、刘俊、殷德友、甘永杰、包秀莲和明禹轩等6名学生(初一年级5名、初三年级1名,均为未成年人)商定于次日(6月7日、星期六)到高滩水库旁玩耍。6月7日下午1时许,6人在联络中心校门口集合,随后步行到高滩水库旁玩耍。下午3时许,途经高滩下堰水库(小地名:苍半头)时陈春蓉陈称热,到水库边石头上洗脚,同行的同学让其小心点,陈春蓉称马上起来,在起来的瞬间,由于石头上有青苔,陈春蓉滑入水库。同行的同学刘俊(会游泳)就立即跳入水库救人。刘俊跳下水后,被陈春蓉抱住,二人在水中挣扎。同行的其他同学立即找来一竹棍让落水同学抓住,但竹棍太短,未够着,同行同学又到几米远外山坡上折树枝,返回后,见落水二人已经沉入水中。随即,同行的包秀莲、明禹轩到间隔150余米远的水管所找人帮忙,另两名同学留在现场。约十分钟后,包秀莲、明禹轩找 1

到在高滩上堰水库钓鱼的陈利君等二人返回落水点。陈利君等两人见溺水时间过长,且自己水性不好无法施救,即拨打110报警。同时,明禹轩电话通知同学张某某,让其通知陈春蓉家属,张某某又叫在街上居住的同学明某某到联络街上茶馆里找到陈春蓉父母。10多分钟后,陈春蓉父母等人赶到现场开始打捞。

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彭行在下午3:24分接到了自贡市110指挥中心的电话,立即与报案人取得了联系,考虑到进入水库库区的道路狭窄,彭行搭乘了一辆摩托车赶往出事地点,10分钟左右到达现场,见几名群众正在下水打捞,随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维护现场秩序,参与组织打捞。两轮司机李伯良立即参与打捞,几分钟后,陈春蓉被打捞上岸,陈春蓉家属及乡村医生李发友当即采取急救措施,三四分钟后刘俊被打捞上岸,帮忙救助的群众罗明益对其实施胸部按压急救达10余分钟,但无任何反应。随后,陈春蓉被其父母用两轮摩托车送往镇卫生院抢救。派出所干警同中心村主任明相涛等将刘俊抬到了200多米远的库坝公路边上,要求现场围观的摩托车、三轮车和轿车司机帮忙将刘俊送到医院抢救,但均被以“不拉死人”为由遭到拒绝。之后,再次返回现场的两轮司机罗明益才将刘俊送往镇卫生院。

联络镇政府值班人员在下午4时许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分别赶赴溺水现场和镇卫生院组织抢救。联络镇卫生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120的急救医生实施急救无果,医院急诊急救登记记录:“陈春蓉,16:15时背入我院求救,患儿无意识,双侧瞳孔散

大,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无搏动,呼吸消失,心跳消失”,“抢救至16:45患者仍无呼吸心跳,双侧瞳孔散大不同圆,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无搏动,心电图监测无反映,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刘俊,16:40时送来我院,双侧瞳孔已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生命特征未测得”,“经抢救仍未测得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无反应,于17:10宣布死亡”。

二、我镇所做的工作

两名学生死亡后,联络镇政府立即组织村、组、学校及机关工作人员到死者家里进行慰问和帮助处理善后事宜,当晚,镇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镇党委立即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郭万超为组长的6.7溺亡2名中学生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一是要求各学校、村、社区举一返三,全面加强安全防范和宣传教育工作。二是会同教育部门正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特别是对涉事学生的心理疏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是通知我镇的常年法律顾问来我镇就溺水死亡学生刘俊是否等评上“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分析。四是安排人员做好溺水死亡学生家属的安抚工作。

三、事态的扩展

在6月8日上午10时许,镇政府接到反映,部分中学生要到派出所了解情况,镇政府立即召集镇上相关领导、派出所、25中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明确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安抚好学生的情绪,派出所要讲明事情发生的经过,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向区上汇报,然而在下午1

点过,有几名中学生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干警彭行出面介绍事发当天的经过情况,学生不愿意听情绪十分激动,最后彭行就回办公室去了,最后集聚了二三十名学生到派出所示威,并扬言要阻断公路或越级上访,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镇村干部在镇长邹家柱的带领下随同学生在公路上步行几公里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想把学生劝返回镇上座谈。一二十名学生根本不听劝阻,待区上领导来了,学生才同意返回镇上座谈,随后镇政府安排车子沿途将学生接回学校,随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宇通,区委常委、副区长易冬,副区长、沿滩公安局局长吴胜国,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陈志及区教育局的主要领导立即分析工作,研究工作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并到各班的教室向学生讲明情况,针对学生的质疑,明确表态由区上成立联合调查组,组织开展调查。待联合调查组调查的情况向学生和社会公布。学生同意区上领导的意见。眼见事态已经平息。然而在晚上8点左右,镇党委、镇政府正准备召开镇村干部会时,溺亡学生陈春蓉的家属邀约刘俊的家属到镇上要求镇政府交出处警干警,他们要看一眼,认识一下,镇党委书记郭万超、镇长邹家柱、派出所所长徐碧银出面解释,并讲了区上的安排,他们都不听,还以现场跳楼相逼威胁,最后处警干警彭行从派出所过来介绍事发经过和到现场时自己所做的工作,并作出承诺,如自己在处警过程中有失误和违规违纪行为,甘愿接受组织的处理。镇党委书记郭万超和镇长邹家柱有分别的介绍情况、讲区上的安排、阐明镇上的态度后,他们才相继离去。

四、工作的艰辛

在区委政法委肖宇通书记的主持下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成立以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志为组长,由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沿滩公安分局、区教育局、联络镇党委、自贡第二十五中学负责人、二十五中教师代表、溺水死亡学生家属代表、学生代表29人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参加对事情发生的经过进行全程公开、透明的调查,如派出所或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有不作为的问题,绝不姑息,坚决处理。于2014年6月9日上午,调查组正式开展调查,通过3天的调查对整个事情的经过得出了结论,还原事实的真相,事情发生的经过与前面的基本情况完全一致。然而区调查组正在调查期间6月11日),社会上传出谣言说刘俊家里面要为刘俊开追掉会,刘俊生前的一些同学要去参加,许多居住在街上的居民要去看热闹,镇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信息后立即安排人员到途径刘俊家的路上辟谣,因为前去看热闹的多数是老年人,当天又在下雨,将看热闹的群众劝返回来,一些不相信的去后看见没有要开追掉会的迹象,返回后还帮助做工作。于2014年6月12日上午区联合调查组将调查的情况和结果向学生和家属公布,并在当天在自贡今日晚报等报刊上刊登。

五、工作的进展

镇党委、镇政府对高度重视,镇党委在6月8日晚充实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派出所干警为成员的联络镇6.7溺亡2名中学生应急工

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整个过程的发生进行了全盘的分析,认为许多事情是溺亡学生陈春蓉的亲属造成的,一方面镇应急小组安排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于6月8日晚上找到陈春蓉的家属做工作,陈春蓉的父亲表态当即否认此事,又于6月9日晚驻村干部以到陈家安慰的形式再次讲明镇党委的态度,希望家属及亲属的配合、支持,同时镇党委书记郭万超、镇长邹家柱将陈春蓉的父亲请到镇上做工作,讲明镇上的态度,希望陈家配合工作,陈春蓉的父亲当即表态,绝对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看到事情还在进一步的恶化,外面谣言不断,镇党委书记、郭万超、镇长邹家柱于2014年6月11日下午把陈春蓉的父亲请到镇上就发生的问题给予分析,讲明问题已造成的严重性,如不出面辟谣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等,陈春蓉的父亲也有更新的认识,主动提出他去约溺亡学生刘俊的家属交换意见,他们交换意见后,第二天谣言就少得多了,工作开展的野顺利多了。另一方面安排镇村干部做家属的安抚工作,再一方面积极向区上报刘俊同学勇于献身的“见义勇为“行为。溺水死亡学生陈春蓉的遗体于2014年6月8日下午安葬。由于当时刘俊的家属思想上存有顾虑,一直将尸体冷冻在家里。镇应急小组安排人员给刘家沟通做工作,要求尽快将尸体处理,讲明尸体放在家里一是给你家在经济上造成浪费,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二是镇党委、政府正在申报”见义勇为“的材料,并于6月13日下午将镇党委会研究的意见进行了转告,刘俊的父亲讲对于尸体怎样处理回家商量后回话,并明确表态,尸体会尽快处理,也不愿意继续保存在家里面,通过镇村

两级努力的工作,加之刘俊家属看到了申报”见义勇为“行为的公示后,刘俊的父亲毅然决定将刘俊的尸体做捐献,于2014年6月15日,刘俊的家属通过志愿者联系到了成都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并同时向镇党委书记郭万超报告全家商量处理刘俊尸体的真实想法,由成都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于2014年6月16日下午接受了刘俊的尸体。

我镇党委政府为表彰刘俊勇于献身,弘扬正气的精神,给予2万元的奖励;同时考虑刘俊的家庭经济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还有70多高龄的爷爷奶奶,给予1万元的救助;并借支2万元给刘俊的父母做刘俊的后事处理。

六、镇党委政府的反思

通过6.7中学生溺水死亡事情后,我镇党委政府认真总结深刻吸取6.7中学生溺水死亡的惨痛教训,一是继续强化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加大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二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各分管领导、各部门、各村(社区)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及隐患的治理;三是镇党政办要利用广播、橱窗等宣传工具随时更新安全宣传的内容。杜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2014年6月17日

第三篇:2015产妇死亡事件心得体会

2015产妇死亡事件心得体会

产妇死亡事件心得体会,14年8月10号下午,在湘潭妇幼,一位产妇产后死亡,是医院的责任,还是家属的责任,网友很多观点,以下是第一公文网整理针对此事件的体会

产妇死亡事件心得体会

10日下午,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张姓产妇,在做剖腹产手术时,因术后大出血死亡。“我们认为她是非正常死亡,医院存在很大责任,如果发现及时不至于死亡,也不至于隐瞒我们这么久。”张女士的家属认为,医生在抢救方面存在问题。但医院方面表示孕妇是羊水栓塞发病比较急,导致抢救无效死亡

产妇的丈夫,先是得到了孩子,转瞬又失去了妻子,那种悲喜两重天的心理煎熬,不是外人所能体会的。导致悲剧发生的,到底是医疗事故,还是意外情况,现在医院和产妇家属各执一词,在权威机构做出鉴定结果之前,我们也无法妄下结论。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很有必要讨论一下医患双方的“态度问题”,甚至可以说,正是医患双方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态度出现了问题,才导致矛盾愈演愈烈,冲突越来越大。

先说医院方面,不管这是医疗事故还是意外情况,都不该出现医护人员把已经死亡的产妇扔在手术台上而消失无踪的情况。事实上,正是医护人员这种逃避的态度,才让死者家属怒不可遏,也成为他们到医院门口拉横幅,讨说法的直接理由。产妇死亡已经是既定事实,医护人员在抢救无效的情况下,应该努力和死者家属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避而不见的态度,反而给人留下一种做了亏心事,所以不敢面对死者家属的印象,自然会激起死者家属更大的质疑和愤怒。(本篇文章转载/fanwen/1566/)

但是作为家属,事情之后,有人爆料是因为婆婆与男方为了生二胎才如此,不将一个十月怀胎的他*的生命无不顾,试问男方家属有没有想过亲生妈妈离去,失去母爱的小孩的一生呢

通过此事件,作为个人,还是要在生产前签署全权委托书,保障自己的安全,以及小孩的安全,同时既然是去医院生产,你都不相信医院,那么怎么可以安心的生产呢,对于医院方面,同样也要以一个优良的态度面对病人的生死,这是一个相互的问题,必须相互的理解才可以更加促进医患关系

医疗事件错综复杂,责任认定需慎之又慎。不能因“死者为大”,就不分青红皂白推定医者过错;医方也不能凭借专业知识,“店大欺客”垄断解释权,推卸责任。就事论事,避免过度延伸事实、渲染情绪,才有可能清晰地发现事件的走势与脉络,给医患双方一个公正的评判。

以上这篇是产妇死亡事件心得体会。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第四篇: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处

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调处

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经三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并解决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共10起,涉及赔偿金额270余万元。对于三江镇4.49万的常住人口来讲,绝对数量不算多,但是必须看到,几乎每起非正常死亡都带有“闹丧”的苗头,若处臵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何及时妥善地调处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必须引起基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特点

1、责任认定不易。在这10起事件中,涉及交通事故的5起;涉及生产安全2起;基本不涉及他人过错责任的意外死亡有3起。从责任上看,有的是双方均存在一定的责任,有的是单方面的责任,也有的无责任人。交通事故责任由交警部门认定相对较易,往往因肇事方经济赔偿额度的大小产生纠纷;安全生产事故、工伤事故的纠纷起因除了赔偿金额,还有因不规范用工(如农村建房等承揽关系),涉及包工头与房东之间的责任划分。发生死亡意外后,责任判定越是不易,事发前协定越是模糊,引起当事双方矛盾分歧也就越大,调处难度自然上升。

2、矛盾易于激化。非正常死亡事件事发突然,死亡事件一旦发生,死者方亲属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向事发地点聚集,少则十多人,多则早百人。就赔偿利益诉求问题,死者家属方多数存在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或者“不闹少赔、多闹多赔”的思想。赔偿协商一有分歧,死者家属方就以抬尸体闹丧要挟对方、向政府部门施加压力。在此过程中纠集社会人员甚至黑恶势力参与也不少见,一般性的非正常死亡赔偿纠纷升格激化为群体性冲突,导致

1打砸抢事件的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影响群众的安全感,社会影响恶劣。

涉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演化为群体事件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外来打工者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不把声势搞大就容易被当地人欺负,当地政府也不会帮忙。如在一起猝死事件中,死者家属方谈判开始就扬言要在第二天召集五百名老乡围堵企业大门,借此向政府、企业施加压力。

3、调处难度大。非正常死亡事件解决过程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往往呈现“事发—谈赔偿(谈不拢)—纠纷(死者家属方闹事)—政府、调委会介入,召集当事双方协调—平息”的过程。伴随着事情解决的进程,经常是合情(理)的与不合法的情况交织在一起,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情况交织在一起,个人行为和以亲属为纽带的组织活动交织在一起,如不很好地加以引导、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容易引发信访、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从实际解决经验看,介入时间越早预防和处臵效率越高,处理层面越低预防和处理难度越低,就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最佳模式。一些原本由村调委会一级层面可以处臵的纠纷,一旦发展到镇、市级层面,时间持久,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激化,调处难度更大。

4、死亡赔偿金漫天要价。由于近来死亡赔偿金额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死者家属方普遍存在对比甚至攀比的心理,首次谈判提出的赔偿数目往往畸高。出于对亲友突然离世的事实从感情上难以接受,对对方的愤恨难以平息,有时在经济赔偿之外还带有苛刻的或者带有人身侮辱性质的条件。一些条件于情于法都无法自圆其说,导致赔偿方产生反感“法律之内该赔多少我赔多少,其他不谈了”。结果就是矛盾激化为双方冲突,由普通民事赔偿演化成为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加大。

二、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理难的成因分析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有些群众特别是来自内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属,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律会对弱势群体网开一面,或者“闹的人多了,法不责众”。对此类人的协商往往也较困难,因为他们较难认同法律规定的责任划分,抱定“我家人都死了,还谈什么责任”之类的思想。

2、群众乃至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即使在有群体性事件苗头出现时,会认为“毕竟有人家家里死了人,本身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闹一闹也不是没道理”。在这当口处理闹事者,怕会把自己推向群众的对立面,怕火上浇油。力主“让赔偿方多出点钱消消晦气算了,和谐为重”,这样的思想常常占据主导地位。

3、赔偿方赔偿能力不足。赔偿方或由于本身经济水平不高,或由于本人也在事故中受伤导致生活困难,或由于未投保、保额不足等种种原因,导致赔付能力不足。由此使得赔偿协商迟迟未能达成,或者赔偿协议商定却无法得到履行。

4、司法程序时间长,诉讼成本高。普通农村群众对于赔偿案件走司法程序仍有畏难心理,觉得“打官司打下来,打赢也要费太多的精力”。事实上,也存在司法程序手续多,时间长,对当事人来说是件成本和诉讼成本均较高的事实。

三、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稳控处理的建议

1、明确责任,加强维稳工作机制建设

维稳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要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把预防处臵群体性事件与各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的政绩相挂钩。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各部门都要建立必要的联席会议制度,定

期分析预防不稳定因素的动态,研究对策,制定、完善工作预案,提高预防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维稳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基层政法综治干部素质、密切干群关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一是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建立维稳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动态。二是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实行规范化台帐管理。三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制度,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防范网络,努力使矛盾纠纷得到就地化解和稳控。四是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群众来信来访的登记、查办、督办、结案、反馈等各项制度,使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五是落实问责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工作不力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要坚决实行维稳责任追究。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一方面增强公民民主与法制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矛盾,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守法。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能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要结合普法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与家庭、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绝不允许为了个人利益而藐视法制,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同时,要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及时打击借群体性事件乘机进行违法犯罪的个人和组织,公开揭露组织、策划、煽动闹事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危害,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3、明确依法处理的思路,正确对待和慎重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

面对非正常死亡事件及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定要明确依法处理的思路。这个依法处理包含两层含义:既要程序合法,处理的工作程序、职责认定有明确依据;又要实体合法,对闹丧群体性事件实质内容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法定职能部门有明确的认定,所涉及的职能部门有公安、司法、卫生医疗、民政等。总之,对于任何各类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化解,都应该明确这一思路,充分体现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应对的本质要求。

4、明确临场处臵责任,合理合法地处臵非正常死亡事件。一是及时确定适当的临场处臵人员,选择业务和心理素质较强、头脑清醒的干部负责临场处臵工作,以便能在现场迅速把握控制局势,正确解释相关法律和政策,耐心细致答复闹丧群体提出的问题。二是坚持“教育争取大多数、孤立打击极少数”的原则,查处首要、骨干分子。群体性事件虽然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在发展过程中极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在事前教育、事中化解的同时,要对极少数性质已经转化、严重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三是公安机关要及时组织足够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必要时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密录、密拍,防止少数不法分子借机滋事并利于事后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司法部门积极主动地深入矛盾,不是回避矛盾,快速启动司法调处功能程序,第一时间就进入司法受理纠纷、矛盾调处常态,确立司法调解工作的主动地位,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受理、早调解、早平息。四是落实事后安抚工作,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切实做好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矛盾化解工作,尽最大可能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第五篇:试论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试论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论文摘要: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在大学校园里聚众实施的、有一定组织目的的、对教学管理秩序和社会基本价值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集群行为。近几年,由于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的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类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多样性、突发性和预谋性交叉、行为非暴力性、社会联动性的特点。在处理高校群体性事件时要注意反应迅速、领导靠前、信息公开并积极寻求政府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在依法处理的同时还要平衡各方利益。

论文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意外死亡;应急处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宁静的高校校园也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变得复杂多变。近几年,由于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的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确处理高校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类型

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集群行为。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指出:集群行为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测、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将其定义为由部分公众参与形成的,有一定组织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活动,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的行为。

高校群体性事件则是在大学校园里聚众实施的、有一定组织目的的、对教学管理秩序和社会基本价值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集群行为。其特征有以下三点。

第一,发生在高等院校内。高校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元素,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导致高校出现众多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正是社会矛盾在高校激化的反映。

第二,是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目的性的群体行为。高校群体性事件往往由人为因素引起,涉及一定的利益诉求,在经济或政治利益的驱动下,行为人会组织、发动高校师生或一定的社会群众参与其中。

第三,从行为后果上看,主要是对校园的安全稳定产生严重威胁。行为人采取围堵学校办公大楼、阻止学生上课、破坏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或者进行示威、游行、抗议、声讨等体制外方式来实现其利益要求,不仅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立,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极大冲击。

目前的高校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基于社会热点和国际问题引发的政治类群体性事件

高校学生具有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参与国家大事的强烈愿望,但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政治辨别力不强,这种矛盾的存在往往使高校学生的政治参与发生偏差,甚至演变为带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群体性事件。比如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而进行的游行活动;2005年3、4月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爆发的一系列反日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化激发了高校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但要警惕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对我国展开和平演变,人为地放大中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矛盾,使其成为颠覆人民政权的借口。

2.基于学生需求不能充分满足的利益类群体性事件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学生缴费上学,高校与学生形成契约关系,一些高校不能兑现招生时的承诺,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方案、后勤服务等提出的要求,由此发生利益冲突,引发群体性事件。如一些高校曾发生过由于教师教学质量或学校生活条件不能达到要求,学生集体发难要求退费的纠纷。还有如2006 年10 月21 日,江西民办高校赣江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预科学生因学籍与学制问题与校方产生意见分歧,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数百名学生聚集在一起,打砸学校教学楼、宿舍、食堂,砸坏汽车,焚烧窗帘被服。

3.基于高校突发事故引发的复合类群体事件

高校突发事故指高校中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并严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生活、教学和科研秩序,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应对的紧急事件。从性质上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主要集中在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尤其是学生意外死亡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意外死亡,是指突发疾病或非因疾病原因造成的车祸、工伤、自杀以及其他意外原因所致的死亡,其中自杀是大学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形式。据一项确切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历史顶峰。有关数据也表明,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但心智并不成熟,如对突发事故的处置和善后工作不满,容易激愤,产生过激行为,并可能在学生大众中形成认同感,引发群体性事件,往往表现为在学生被杀或遭遇交通事故后,其他学生情绪激动要求严惩凶手或肇事者;或是学生自杀或猝死后,死者家属不满学校处理方式和结果,从而煽动众人向学校施压,讨要说法,实践中尤以后一种表现形式居多。这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更多的社会因素参杂其中。大学生背负全家的寄托,父母对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学生意外死亡,对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管学校是否承担责任,对未来的不可预期(无人养老)、悲痛的心情无处发泄、“越闹越有”的社会示范使得一些学生家长通过聚众、施压的手段质疑学校的安全管理隐患或索要最大化的利益补偿。

二、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的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在相对独立的大学校园,所牵涉的利益关系不像社会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那样复杂,而是特定利益关系人对突发事故的利益追逐,其参与人员特定,大致分为三类。

(1)高校学生。身边的同学、朋友或老乡突发意外,对高校学生的情绪影响较大,他们容易受外来因素干扰,产生认知偏差和过激行为。在群体性事件中,高校学生极易被煽动而举行罢课、游行、示威等活动,需要学生辅导员或老师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2)近亲属。近亲属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关系到自身的切实利益。高校学生意外死亡后,直系亲属和非直系亲属分别关注的是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如果事实清楚、责任明晰,特别是当学校要承担责任时,直系亲属就能在将来的继承中获取利益;而非直系亲属则希望把事情闹大,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就会在群体性事件中推波助澜。即使按照法律规定,学校并无责任,双方也会就补偿问题进行谈判。为取得谈判的砝码,亲属也会煽动众人,给高校施加压力。

(3)社会闲杂人等。一类是受雇于群体性事件的利益关系人,他们能从中获得直接利益;另一类是社会闲散人员,他们身上潜藏着各种社会矛盾,有着从众心理,喜欢凑热闹和

实施集群行为。在高校所在地务工的老乡,基于地缘关系,容易情绪激动、参与其中;还有职业“学闹”,往往也会闻风而动,甚至主动要求加入,更使事态复杂化。

2.突发性和预谋性交叉

大学生意外死亡,本身具有突发性。但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学生的骚动和集体不满,进而在他人的怂恿、组织下采取集体行动。情绪激动的众亲属如果对责任承担和赔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也会预谋扩大事态,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

3.行为非暴力性

高校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行为虽然偏激,但受到校规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约束,多采用示威、游行、抗议、声讨等文明方式。学生亲属和其他闲杂人员与高校并无积蓄矛盾,只是由于突发事故或安全隐患所致矛盾,暴力倾向不明显,破坏程度低。

4.社会联动性

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一言一行都备受社会的关注,高校群体性事件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办学环境的不断开放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强烈愿望,促使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另一方面,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希望得到社会认可,也会向社会散布信息,以达到得到公众支持和扩大影响的目的。

三、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这一类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在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求快速反应,以情入手,尽快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和事件的局面。接到大学生意外死亡报告之后,辅导员及相关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防止事态蔓延并将事件及初步调查情况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报告;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工作组;领导现场指挥,调动校内一切有利于化解参与者情绪的资源,做好稳定事件相关人员情绪、防止事态恶化的工作。

第二阶段,待事件稍趋稳定之后,与相关人员谈话,分析事件性质,明确相关责任,做到以理服人。具体步骤有,首先启动工作组,分工负责家长接待、信息沟通、安全保卫、事件跟踪处理等;其次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以正视听,防止以讹传讹,并做好舆论导向工作,防止媒体对事件进行夸大或扭曲报道;再次根据事件性质向家长通报事件起因和初步鉴定结果,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最后要做好家长的情绪安抚工作,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家长的感情和意愿以稳定其情绪。

第三阶段,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依法谈判协商,化解矛盾。学校根据事件的性质认定和划分责任,做好家长(或学生)的解释及协商处理工作,并签署协议书,必要时还可进行公证。

在大学生意外死亡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1.反映迅速,领导靠前指挥

高校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学校党委、行政和有关职能部门、院(系)单位就要高度重视,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迅速决策,果断处置,及时解决,避免事态恶化。发现聚集行动,要做到抢占先机,立即组织力量做工作,力求把聚集群体化解在始发阶段,不使其发展扩大。处置行动迟缓,必然会引来更多的参与者和围观者,从众人数越多,聚集规模越大,处置事件的难度就越大。学校领导必须迅速到达第一线,这样既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又能形成现场的指挥中心,稳定群众情绪。

2.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尤其是争取政府和新闻媒体的配合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对参与的学生亲属及社会闲杂人员,除了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外,还可以向学生家长所在地政府及公安部门寻求支持,请他们提供相关信息或协助进行说

服工作。当地政府部门往往更熟悉参与人员的具体情况,劝服的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好。高校管理者平时要多保持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良好沟通与协调,争取广泛支持,发挥政府、社会和高校联动的综合优势,减少危机发生时及时处理的障碍,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的情绪引导得好,会向着有利方面发展;引导得不好,则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学校要保持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合作,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3.信息公开,实事求是

高校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尤其是发生重大事故灾难、刑事案件、公共安全事故以后,掌握事件真相的高校党委、行政在新闻处理上必须做到及时、高效,把舆论的主动权握在手里,否则一些闲散人员就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导致学校形象遭受损害。掌握信息是实施舆论引导最基础性的工作,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处理信息系统,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监测、上报、预测、分析、发布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客观、透明、全面地对突发事件予以披露,澄清事实真相,尽量做到既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对称,又避免危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现象,以稳定社会公众情绪,凝聚社会力量。

4.依法处理,违法必究

国家法律法规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依据和最高准则。高校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办事,坚持用法律来制约非法聚集群体。当势态发展难以控制且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发生严重破坏公共利益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时,高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就必须旗帜鲜明、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请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充分发挥执法机关的震慑力,给聚集群体造成心理压力,使其明白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容许的,都必须负法律责任。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还要认真做好证据保留工作。当事件演化到发展阶段时,要组织现场观察并联络工作组成员,利用录音、录像、拍照和收集传单资料、现场交谈等手段对事件及演化过程不失时机地调查取证,为事后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调查取证的重点是,事件全貌及整个演化过程、升级发展过程、事件原因、组织指挥人物、重点活动骨干、实施过激行为的手段、造成严重危害校园公共安全秩序的后果等。[5]

5.善后安抚,平衡各方利益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缩影,是学生利益受损的结果,更是各方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处理此类事件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促使各方达成对彼此利益的认同。在处理由学生意外死亡引发的高校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处理好学生家长与学校双方的利益关系。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针对学生意外死亡,学校要与学生家长或亲属商谈死亡学生丧葬等具体事宜。即使学校无责任,但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也应给予学生家长及其亲属适当的经济补助,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更应该多予补助;如果学校有责任,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对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的不合理要求,学校也有权拒绝。总之,处理此类事件,既要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又要维护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

总之,在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既要坚决果断,又要扎实稳妥;既要从早从快,又要依法办事;既要立足于缓解矛盾,又要着力于平息事态。高校要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除了加强外部社会环境建设,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环境建设,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下载大学生死亡事件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死亡事件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周巷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

    关于谢志刚死亡事件的调查报告

    2010年11月初,本溪市检查院接到辽宁省人民检查院大要案指挥中心移交的举报人张立科实名举报谢志刚及其妻子王丽受贿问题的有关材料,市检察院立即开展调查工作,关于谢志刚死亡事......

    积极探索依法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工作新机制

    积极探索依法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工作新机制商南县位于陕西东南部,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3.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万人,是典型的山......

    云南大理学生打架斗殴事件致1人死亡

    云南大理学生打架斗殴事件致1人死亡 2014-05-13 13:34:18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李银发) 记者从大理州永平县政府新闻办获悉,2014年5月12日12时40分左右,永平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

    昆明事件大学生心得体会

    昆明事件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日,本应宁静祥和的夜晚被打断,昆明火车站发生令人惊讶和愤怒的暴力袭击恐怖事件,国际恐怖组织名录上登记在册的东突恐怖分子手持利刃见人就砍,无辜......

    维稳文章——浅谈人民调解员如何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

    浅谈如何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 非正常死亡是与自然死亡相对应的概念,即由于外界原因而导致的死亡,如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不是正常规律导致的死亡。据统计,去......

    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应急处置(小编整理)

    浅谈农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应急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一直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一个难点。2007年以来,兴化市临城镇党委、政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