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点医疗机构制度
紫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职责
1、接受卫生局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双重管理,严格执行其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明确一名院长专抓此项工作,并配备专人负责住院参合人员医药费用的审核、报销工作。
3、确保参合者的利益,为参合对象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4、严格掌握诊疗原则,坚持合理用药,执行基本用药目录范围。
5、各项收费标准执行国家规定,严格控制开大方、乱检查、乱收费等不合理现象。
6、严格审核住院参合人员的相关证件,严禁假冒顶替。
7、对参合人员的住院医药费,逐日汇总有关资料和费用,专人管理,单独建账。
8、医院内部管理要与合作医疗衔接,并为合作医疗提供原始真实数据,杜绝违规现象发生。
9、患者出院时按政策规定由合作医疗专职人员及时核算出个人自付金额及统筹基金应予报销数额,并先行垫付资金支付给患者。
10、定点医院要指定专人定期与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进行垫付补偿金的结算。
11、负责按月将在本院住院参合农民,并享受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情况在医院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12、不断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13、监督并指导参合人员的就医程序,主动接受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14、为住院的参合人员建立正式病历,并按有关要求做到书写规范。
紫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窗口工作人员守则
一、合作医疗窗口工作人员要服从领导,服从分配,任劳任怨,努力工作,爱岗敬业。
二、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所填的合作医疗证、表簿卡册,必须做到清晰、准确、平衡,杜绝漏填。家庭帐户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大病统筹必须做到月结,并及时核销。
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服务标准,杜绝分解收费,乱收费,以及不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的现象发生。
四、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不允许推诿病人或随意转诊,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
五、杜绝不验证、不登记而发生补偿医疗费用,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
六、严禁同临床医生违反合作医疗规定,开人情方、大处方、假处方,严禁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或与患者联手造假,将自费药品、保健药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串换成基本用药予以报销。
七、严格监管,严禁采用“挂床”住院,并将费用列入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严禁未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而发生医疗费用。
八、严禁贪污、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防止因违反管理规定而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
九、严禁伪造、编造、故意销毁有关帐册材料,禁止虚报冒支合作医疗基金。
十、认真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合疗工作的指导,加强自我约束,保证服务质量。
紫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1、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合作医疗的规章制度;
2、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参合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协助合疗办共同做好合作医疗的管理工作;
3、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参合病人就诊时应认真进行身份和合作医疗证的识别,不能连手造假;
5、参合人员首次就诊建立门诊病历,就诊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交参合人员保存备查;
6、严格掌握参合人员的住院标准,不能随意放宽住院标准,不能拒收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合人员;
7、及时为符合出院条件的参合人员办理出院手续,不能拖延住院时间;
8、为参合人员提供超出合作医疗支付的医疗服务时,应征得参合人员和家属的同意;
9、为符合转诊条件的参合人员办理转诊手续;
10、对违反合作医疗有关规定,经多次教育不改的,取消其合作医疗处方权,并建议定点医疗机构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篇: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定点医疗
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字号:大 中 小] 2014-03-14 阅读次数:789 来源:
关于印发《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卫生工作办公室,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港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市直各医疗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政策体系建设,规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经研究制定了《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
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政策体系建设,规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定点医疗机构审批与管理,建立统一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更好地满足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确定,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审查和确定的原则是:坚持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兼顾专科与综合、中医与西医,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卫生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的政策制定、规划设置、资格审定、监督考核等工作;负责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各医疗机构以及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医疗机构,进行定点医疗机构的审定管理工作。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本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医疗机构,申请定点医疗机构的初步考察和组织上报,并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加强对协议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及医疗费审核结算等工作。
第五条 医疗机构有多个执业地点的,各执业地点应单独申请定点资格。第二章 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定
第六条 以下类别的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驻临沂医疗机构,执业时间满一年以上,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
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
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所)、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学校(厂、矿)卫生所或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七条 申请定点医疗机构的条件
(一)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收费许可证》;
(三)药品使用符合《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药房通过《山东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确认。
(四)卫生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数量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配置要求。专职医师至少配备2名,护士至少配备1名,其中1名医师应为中级以上职称,医师的执业地点必须在本医疗机构,执业时间至少1名医师在岗;
(五)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完善的医疗服务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服务规范,药占比控制合理;
(六)严格执行物价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经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
(七)从业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八条 医疗机构申请定点资格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和《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三份;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的证明材料,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上一业务收支情况、药占比(一级医院≤65%,二级医院≤55%,三级医院≤50%)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次均门诊费用,住院人数、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等);
(四)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申报上月社会保险缴费单原件和复印件;劳动合同签订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职工花名册;卫生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统计表(同时报电子版卫生技术人员花名册);
(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确认材料;
(六)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部门提供的无违法违规证明材料;
(七)医疗机构内部各项服务管理制度;
(八)单位所处地理方位图及房契或租房协议;
(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
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审定一次,申请人可于每年6月底(其中2012申请要于10月底)前10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在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结论,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审批期限的,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
(一)申请受理。符合定点资格和条件的医疗机构,申请人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申请,并按规定提交有关资料。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已受理;申请材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申请人补正材料的时限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逾期未按要求补正材料的按不予受理处理。
(二)现场审查。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的申请及提报的各项材料,对其进行初审,初审符合条件的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审查。其中申请县(区)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各县(区)要在受理材料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审查其是否具备定点资格,具备定点资格的请将审查意见连同申报材料一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抽查复审。
(三)资格审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资料和现场审查的基础上,综合参保人员需求和临床诊疗需要,以及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意见,对医疗机构进行定点资格审定。
(四)网上公示。对拟确定为定点的医疗机构,分别在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限为7日。
(五)确认定点。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虽有异议经复查符合条件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其为市、县(区)定点医疗机构,颁发标牌和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不具备定点资格的,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通知申请单位。
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和资格证书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制作,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颁发。定点医疗机构要将标牌悬挂在显要位置,以告知参保人员选择就医。
第十条 门诊特殊疾病定点医疗机构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单位合理确定。
第三章 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管辖内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审核结算、费用控制、违约处理等内容的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有效期一年。
定点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应当承担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与医疗保险管理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和医疗保险专(兼)职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要熟悉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保证医疗保险有关业务的正常运作。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和药品保障,并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报有关统计数据、诊疗资料及收费明细清单等(包括电子数据)。
第十四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保险政策落实管理、日常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按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审核结算医疗费用。
第十五条 参保人员可在全市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住院治疗必须在签订住院服务协议的医院诊疗。
定点专科医院只能收治该专科疾病的患者,为参保人员提供就医服务。
学校(厂、矿)卫生所(医务室),只能为本学校(厂、矿)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类别、等级、诊疗科目、经营性质、服务对象、所有制形式、床位数等项目以及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应当在主管部门批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变更证明原件及《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变更申请表》,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变更事宜。
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申请定点资格。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定点资格,终止医疗服务协议,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收回原定点标牌和定点资格证书,两年内不准申报定点资格。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被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或过期失效的;
(二)在规定时间内未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歇业6个月以上或停业的;
(四)定点医疗机构或内部科室对外承包的;
(五)未按要求参加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或经考核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六)违反医疗保险管理规定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七)未按要求悬挂定点医疗机构标牌的;
(八)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行为的。
第四章 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第十八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疗保险政策和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次检查结果均作为考核的评分依据。
第十九条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进行考核,每进行一次,采取年终考核和日常管理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定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好的定点医疗机构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成绩差的定点医疗机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0月31日。施行前市、县(区)已批准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符合标准备案认可制。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自查并在30日内提交有关材料,按管辖权限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初步审查。各县区要将审查意见连同定点医疗机构自查有关材料一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科,市直定点医疗机构直接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科。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从相关科室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组织人员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后确定定点资格。
经审查暂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标准的,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进行整改,整改限期半年,整改期内继续享受原定点资格。整改期满后复查仍达不到市级统筹定点医疗机构规定标准的,取消原定点资格。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2、《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变更申请表》
2012年10月10日印发
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变更申请表
第三篇:如何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区的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区政府在2009年8月12日下午,召开了全区医保管理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副区长周爱群、政协副主席刘明,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区劳动保障局、社保分局、卫生局、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全区各医保定点医疗负责人,市劳动保障局局长林征、副局长关志峰到会并作指示。
一、客观通报前阶段全区医保定点机构医专项检查情况
7月10-16日,劳动保障、社保、卫生部门组织了我区医疗、药剂、财务、信息等专家40多人,组成医保管理组、医疗质量组和财务信息组,对全区医保定点医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执行情况和《服务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定点医院对医疗保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识到随着医保面的扩大,医院发展的契机和危机并存,变最初的被动管理为现在的主动管理,从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入手,加强内部医保工作管理和考核,普遍提高了对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力度,医疗服务行为不断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在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定点医院存在需要改善和加强管理的地方:一是个别医院对医保工作不够重视;二是部分医院对医保政策宣传不够全面。三是部分定合理用药控制有松懈;四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部分民营医院降低入院标准,把较轻症病人收住入院;五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和合理用药问题有待提高。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专项检查情况,结合行业管理要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四项管理制度。一是设立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医保管理部门,并设专职人员负责医保的全面管理工作;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完善医保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建立医保管理目标责任制;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建立医保政策落实的监控制度,把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行政查房和日常医护质控体系,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四是完善奖罚制度,规范医保行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违反医保的行为纳入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范畴,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合理费用及违规情况与科室质控挂钩,医务人员违规行为要与其奖金、晋升、聘任挂钩。
二、勇于面对问题,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
伦教医院医保事件后,区政府就如何吸取经验教训和防范类似事件发生多次组织劳动保障、社保、卫生等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由各主管部门推出了包括“一改革、三完善”和加强定点医院内部管理的新规定。
(一)改革结算办法,把“平均定额”改为“总额预付,定额管理”
针对目前住院结算存在的漏洞,区社保部门从合理确定定额标准、住院人次,并据此确定医疗费用总量,用总量控制医疗费用。实行月度暂结、总结算的办法。这种结算办法有以下特点:一是总量确定比较合理。考虑了医院的实际,也参照了近几年的历史数据;二是考虑了医院发展的需要。设定了一个基本合理的增幅上限,留给了医院一定的发展空间;三是可操作性更强。新的结算办法实行定人次、定费用、定总量的“三定”办法,“三定”以后,日常检查对“人次”,违规处罚用“定额”,费用控制靠“总量”,操作性更强;四是“老实人”不吃亏。由于原有制度有缺陷、管理不到位,有人投机取巧、钻空子,“老实人”经常吃亏。新的结算办法和管理制度出台后,对那些打擦边球的人进行重点防范和监控,“老实人”不会再吃亏。
(二)完善服务协议管理 服务协议是监督管理定点医院行为的重要约束性文书。与“一改革”相配套的第一个“完善”就是完善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书的有关规定。新的协议条款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体现了“总额预付,定额管理”的要求。在医疗费用结算方面,实行总量控制、月度费用暂结的制度;在管理方面,坚持日常监督管理、违规扣除定额的约束机制。
二是提高了违约成本。对一些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除了处罚违约金外,还将影响到医院下一个的总量;对多次违规的,将在媒体上曝光,直至停止服务协议。
三是责任追究到人。对于某些涉嫌“骗保”的行为,将当事人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全区形成抓好医疗保险工作的强大合力
周爱群副区长指出,区委、区政府已将民生工程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各镇(街)和有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政府的医保这项民生政策顺利实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镇(街)、各政府部门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具体分管和承办人,自我加压,积极推进,确保每一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考核,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各政府部门要对照各自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仔细分析本地、本部门在落实医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医保这项民生工程办成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医保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要全程跟踪医保政策落实情况,对每项工作、每一阶段、每一步骤的进展情况,都要认真督查,全面掌握,及时调整。区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重点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镇(街)和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和效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要形成强大合力。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必须树立全区 “一盘棋”的思想,按照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同时发动群众参与,加强自律,营造全社会支持推进医保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最后,周爱群副区长提到扎实推医保工作是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务必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真心为民,投入真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切实改善好民生、构建好和谐顺德!
论加强定点管理 控制医保费用
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医疗机构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和配合需要定点医疗机构对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了解和认同。从浦口的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八年来的情况看,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互为支持与配合经历了一个曲折磨合的过程。如何在贯彻好医保政策的同时,处理好医、保、患三方的利益,同时又能将医保费用降低,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命题。
1、定点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区目前有三级定点医疗机构11家,二级定点医疗机构5家,一级定点医疗机构22家,联网的20家,尚有18家定点医疗机构没有联网,其中主要是市区的三级医院,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与市区三级医院的联网工作。我们在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严格执行三个目录,进一步细化定点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不断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
改进费用结算方式,大力推进联网刷卡结算,简化就医报销程序,方便参保人员。在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准入、退出和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以协议管理为基础,以控制费用为目的,以平时检查为监督,以考评为目标,及时沟通有关政策和信息,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不断规范医院的服务行为。
2、强化医疗保险管理服务
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关键在医院如何作为,要管好医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医院的医务人员都知晓医保政策,自觉遵守。同时把参保人员的呼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及时反馈给医院,让医院换位思考,从中体恤百姓的疾苦。围绕“诚信医疗,优质服务”等方面的要求,督促医院加强医保服务与管理,兼顾医保患三方的利益。二是找准加强定点医院管理的切入点。各定点医院配备专兼职医保管理人员,确定一名院领导分管医保工作,充分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不断完善费用管理与结算方式.实行考评和平时稽查制度,不断促进定点医院的优质服务和规范管理。
三是强化定点协议管理,不断规范医保服务行为.医保部门与定点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权利义务、管理措施、服务质量、奖惩规定等都通过《定点协议》的行式予以明确,并在服务实际中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定点协议》的内容,不断约束规范双方的行为。
四是建好医保网络平台。从2000年12月医保刚启动时的手工操作到2001年七月的医保网络系统初建,到现在的医保网络系统不断完善,我们现有联网的定点医院20家,联网的定点药店7家,医保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医保病人的就医情况、治疗情况、费用控制情况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监控,增强了动态管理,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及医保部门的管理.同时我们还依托浦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网站及时将医保政策、药品价格等及时在网上公布,让定点医院和参保人员互相监督。
3、定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医院方面,一是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以药养医,以药补医“,超范围检查,开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对医保病人过度服务较为普遍.医患联手套取医保基金,部分参保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与医生的关系,开假处方、假病历、冒名住院和挂床住院等手段,套取统筹基金;二是一些小医院为多收病人,迎合患者要求,以药易药、以药易物时有发生,非基本医疗用药不告知.还有一些医保不支付的情况,如交通事故、自杀等,经医生伪造病历,医患双方达成默契来套取医保基金,严重危胁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三是医务人员对医保费用控制要求抵触较大,总是以病人要求的,有需求就应该提供报务为由搪塞.医疗费用是否能报销,是否增大病人的负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情况恰恰相反,而是把矛盾全部推给了医保部门;四是有的医院采取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把费用转嫁到病人头上,增加病人和医保的负担。
在管理方面,医保部门与各定点医院只是合作关系,没有隶属关系,合不合作,主动权在医院。因而,管理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医院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且涉及卫生、药监、物价等多部门,只靠一个医保部门很难管理。
随着医保的不断深入,监管工作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参保人数迅猛增加,而医保监管人员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面对临床中不断出现的新病种,面对定点医院不断变换的违规方式,医疗审核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医疗费用增长控制起来很难,每年人均住院费用增长大大高于基金收入的增长幅度.尤其是特殊医用材料和一些药品的虚高价格,药品流通环节的层层回扣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更加重了医保部门和病人的负担,使医保基金面临巨大的风险压力。社区卫生服务率低变相提高了医保患者的费用和基金的支出.社区卫生服务应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承担者,它的特点是可以及时、方便、经济地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合理有效地使用医疗资源。然而我们区的一些乡镇卫生院和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对医保服务明显滞后,发展极不平衡,人员不足,资金紧缺,设备落后,医保联网都不能顺利做到,致使参保人员小病也要到二、三级医院就医,也变相的增加了医保费用的支出。
医院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联合交叉检查的深入进行,各大小医院的违规问题一一浮现,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超限用药
根据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规定,在目录中有部分药品限定适应症,参保患者只有在适应症范围内使用才能够医保记账,范围外使用由参保患者自费,医院记账是违反规定的。专项检查中发现限制用药的使用问题较多。如:一患者住院诊断为右输尿管结石,使用人生长激素记账。医保目录中此药限内分泌主治医生以上开处方,用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替代疗法,该患者住院期间用此药记账是违反医疗保险规定的。
2、对持他人医疗证门诊或住院检查治疗管理不到位
在市属综合和专科医院、区属医院都查出过持他人医疗卡住院、门诊做特检、门诊治疗、门诊血透的情况。这说明医院在参保人就医管理方面仍有疏漏。南山区人民医院在参保人住院程序上管理比较好,为防止冒名住院的发生,从入院登记处医疗卡扫描传输到病房,到出院时医生再次核实住院人身份后医生签名,然后才能记账,做到每一环节有人负责。
3、挂床住院
住院期间患者不在医院,这种情况在各医院普遍存在。监督员到一市属医院和区属医院康复科核查医保住院病人,连续几天到病房检查,人都不在医院,但自费病人的在床人数就比较多。《深圳市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规定,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法应在门诊进行。但在联合交叉检查中发现,这类参保病人收入院治疗的很多,值得引起各医院的注意。
4、将可以门诊检查治疗的参保人收入院治疗
根据实际检查情况看,轻病入院情况仍然存在。这次专项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一区级医院有13份病历属于轻病入院,事后经过反复讨论,检查人员仍一致认定有6份病历属于轻病入院。对此,社保部门将按照协议书的规定进行处理。这方面的情况应引起定点医疗机构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参保人要求住院的,医生应该遵循医疗原则,病情需要才收入院,病情不需要不能收入院,不能将应该门诊个人帐户支付的医疗费用转嫁到住院共济基金支付。
5、住院病人到门诊做特检
医保政策规定:参保患者住院期间作的各种基本医疗范围内的检查项目,都应记入住院费用中。但有医院为了控制住院平均费用,将应该记入住院费用的特检项目,让患者门诊记帐。这样做损害了参保人的利益,因为门诊和住院做特检个人自付比例不同,住院自付10%(退休5%),门诊自付20%。
6、非医保支付项目记账
根据《深圳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政府第125号令)第三十九条:交通事故、其他责任事故、他人侵害行为造成伤害的、自杀、自伤等,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即发生的医疗费用应全部自费。但本次检查中发现有些医院没有对这类住院病例进行很好的管理,将不应记账的费用医保记账。对这些病例发生的记账费用将根据协议书予以追回,医院还要支付违约金。例如:一患者在一区级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右小腿刀伤。医疗费用总计4953.80元,记账3676.99元。这一病例应该自费。
7、将属于生育医疗保险的费用记入基本医疗保险
将应该记入生育医疗保险的费用记入基本医疗保险,会损害参保人的利益,因为应记入生育医疗保险的基本医疗费用全部记账,参保患者不自付,而记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医疗费用有10%的自付。一患者在一区属医院剖腹产,医院将其费用记入基本医疗保险,可记账的316.56元由患者自付了,这也损害了该患者的合法权益。
8、将未参加生育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的分娩费用记入基本医疗保险
一患者在一区属医院分娩,医院将其医疗费用记入基本医疗保险,经核实患者未参加生育医疗保险。按规定,未参加生育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分娩的费用应由个人自费,该医院将其费用记入基本医疗保险,属于违规。
9、处方管理不严格
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仍然没有使用《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格式的处方。而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在使用新格式的处方时,有部分处方没有写“诊断”,有的处方用药量也超过了《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同时,分解处方的现象仍然存在。
10、医疗收费不合理
从检查病历反映的情况看,较突出、较普遍的是收费问题:收费项目与病历医嘱项目不相符、病历医嘱没有记录但有收费、病历医嘱记录收费项目的数量与实际记账数量不相符、有收费但病历中没有检查或报告单、重复收费、超物价标准收费、医嘱已取消的项目仍然收费、提高护理等级收费等。例如:
第四篇: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
江苏省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申请单位
申请时间
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表用钢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楚,内容真实。
二、“医院等级”一栏由医院填写,其他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填写。
三、“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一栏是指医疗机构内部设立或指定的负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管理的部门。
四、“申请内容”一栏由医疗机构填写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意向。
五、最后一栏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填写。
六、医疗机构向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本申请书时,要附以下材料:
1.执业许可证副本; 2.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3.上一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
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以及可承担医疗保险服务的能力;
4.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的证明材料;
5.药品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篇: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大同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1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推进全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进程,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关于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指导意见》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确定的,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原则是:为参合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方便参合农民就医;有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竞争,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同区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
第二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条件
第五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
第六条 申请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自愿的办法,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应符合《黑龙江省村卫生所建设指导标准》的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认症、处理简单伤病的能力。
(二)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应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科室完整、具备急诊急救及常见病的诊治能力。
(三)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应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要求的综合(以下均指中西医、民族医)或专科医疗机构,科系完整,具备急诊急救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负责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
第三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批
第七条 资格申报。申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医疗机构,应填写由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上一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次诊疗医药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平均住院医药费等);
(三)医院的基本状况、性质、法人代表、床位数、人员结构、医护比例、专科特色,房屋面积,设备设施。
第八条 资格审核。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由医疗、管理、财务等专家构成的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评审组,对医疗机构的申请和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资格审核和实地考核。根据评审组的审核结果,确定入围的定点医疗机构。第九条 逐级备案。对已入围的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逐级备案,区级拟批准的定点医疗机构要先向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征求意见,并在省、市两级备案。
第十条 签订协议。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措施、优惠政策、处罚等,并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和违约责任,原则上协议有效期为1年。
第十一条 悬挂标识。已签定协议的医疗机构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管理机构负责向社会公示,公示后无其它异议的医疗机构为正式定点医疗机构,并悬挂“定点医疗机构”标识。
第四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第十二条 日常管理
(一)挂牌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悬挂定点医疗机构标识,设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医及医药费报销流程,设有独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窗口。大厅设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板、参合农民常用药品价格、常用诊疗项目等公示板。
(二)配备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内部要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共同做好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1、工作职责。
(1)审查本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医疗服务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按要求做好各项登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以下简称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病案要单独分类管理;(3)对区域内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初步审核和补偿资金的垫付及相关优惠正常的补偿。
(4)负责对参合患者出院时提供相关的医疗文件;
(5)负责月或季报表的填写及相关信息、数据的上报工作;(6)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相关知识的培训;(7)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参合患者入院后,对就诊人员必须核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身份证及相关证件,做到人、卡相符,对冒名就医的,医务人员有权扣留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由定点医疗机构上缴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职能科室要跟踪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情况,查处违规现象。
(三)实施“协议制”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参合患者,医疗机构要与参合患者签署就医协议,协议的宗旨是让参合患者在熟悉,了解补偿方案、报销比例及目录内用药的前提下就医。
(四)实施“清单制”,定点医疗机构要实施“一日清单制”,要将参合患者每日住院的费用清单告知参合患者,并由参合患者签字后生效。
(五)实施“垫付制”,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进行初步审核,按照补偿方案计算补偿的费用,并直接支付参合患者的补偿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要将垫付的资金票据定期到区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统一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的票据由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再通过银行支付到定点医疗机构的账户上。
(六)实施“一卡制”。参合患者在区域内就诊要实行“一卡通”,即参合患者凭合作医疗卡可在区域内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七)严格物价。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省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标准。
(八)让利农民。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参加合作医疗患者提供部分检查和治疗项目减免政策和优惠待遇,让利于参合农民。
(九)加强培训。要加强对本院内直接为参合农民提供医疗、护理和辅助检查等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和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
(十)和谐发展。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下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积极推进区、乡、村卫生服务的纵向合作,提高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促进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和谐发展。
第十三条 就医管理
(一)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热情接待参合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掌握参合患者的入、出院指征,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卫生部及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二)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合理检查的原则,对参合患者科学合理的进行辅助检查与治疗,能用简单仪器的不用复杂仪器,能做单项检查的不做多项检查,严禁过度检查和重复检查。控制使用CT、MRI等大型医疗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并确保阳性率达70%以上。
(三)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主要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主;市、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应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特殊情况必须使用《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外的药品时,要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并由家属签字同意,同时由患者家属门诊自行买药,定点医疗机构要自觉控制“自费药品的使用。
(四)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应当遵循“梯次给药”的原则,使用同类药品时,应当由低到高,逐步选用。抗菌药物要按照分级使用的原则,优先使用一线药物,确因病情需要,再选用二、三线药物。
(五)积极推广和使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优势。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服务中积极推广和使用中医适宜技术为参合患者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
(六)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省卫生厅制定的“大额医疗费用申报制”。要求成立组织,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控费措施,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不乱收费,多收费,严格遵守大额费用申报制。大额费用申报的额度: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超过4000元、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超过1000元时,必须向新农合管理机构进行申报,新农合管理机构将对大额患者进行跟踪核查。在此之后的治疗中,达到本数额的倍数必须再次申报。医疗机构如果不进行申报,那么超出规定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付。不得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为范围内项目,更不允许分解到其他项目中。
(七)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登记管理制度,规范门诊和住院病历书写。住院病历首页要有患者的联系电话、亲属电话;初步诊断和确定诊断要明确;住院费用要准确详实;要有长期、临时医嘱及护理记录。
第十四条 转诊管理
(一)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无需转诊,参合人员可在县区域内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一卡通”制度。经同意转诊到上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可自主选择省级和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出省患者需由省内定点的三级医院签署转诊证明,省外及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在各统筹地区内应为同一补偿比例。未经转诊或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农民起付线500元,15%的比例补偿,2万元封顶。
(二)需要向市以上医疗机构转诊的范围:
1、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无法确诊的疾病;
2、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无条件治疗的疾病;
3、危、重、急病人需转往上级定点医院救治的。
市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接受经区级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授权的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及急诊入院的参合患者,转诊的病人应由定点医疗机构上报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备案。
(三)需要续补转诊手续的范围:
1、危、重、急病人直接入住市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救治的;
2、在区外务工的参合农民因病入院的;
以上两种患者在入院后,要有家属在5日内同参合地区合作医疗管理部门或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取得联系,由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告知相关要求,以便事后报销。
第十五条 补偿管理
(一)区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要全部实行垫付制。逐步推进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制的进程,有条件的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也可以同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达成协议,开展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的补偿工作。
(二)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对于定点医疗机构支付给患者的不合理补助资金,一经核实,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负责。
第五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考评
第十六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逐步建立社会评议监督制度。
第十七条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评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不定期抽查要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投诉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
第六章 罚则
第十八条 对违规及考核不合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协议处罚、限期整改、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罚。
协议处罚:是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管理机构同定点医疗机构签署的协议对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
限期整改:对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限定整改日期,并经检查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收治新农合患者; 取消定点资格:取消资格期间不能收治新农合患者,被取消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2年内不能申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任何定点资格,需在处罚期满检查合格后才能重新申请。
第十九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管理机构视情节轻重给予协议处罚、限期改正、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理,对单位领导和当事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将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医疗费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
(二)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予支付的费用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
(三)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规定和诊疗规定的;
(四)违反收费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和不执行药品价格政策的;
(五)以造假方式等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
(六)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二十一条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对全区范围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或抽查,对问题严重的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进行处罚。
第七章 定点医疗机构的标识
第二十一条 全省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采取统一标识,省、市、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标识为60×40cm²的铜制牌匾,村级为40×20cm²的铜制牌匾。定点医疗机构需将牌匾悬挂于本机构外部最明显的地方,便于参合农民监督。定点医疗机构被取缔后由同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予以收回。
第八章 其它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区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