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建设优质高效洗煤厂

时间:2019-05-13 02: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建设优质高效洗煤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建设优质高效洗煤厂》。

第一篇: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建设优质高效洗煤厂

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 创建优质高效选煤厂

摘要:介绍了渡市选煤发电厂通过对洗煤、浮选、循环水、尾煤系统的大力技改,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加强了生产现场的管理,实现了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生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技改、重介、煤泥水、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渡市选煤发电厂是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投产的年设计能力45万吨的选煤厂,工艺为跳汰—浮选。通过渡市人不断的摸索和改造后,年处理能力在2006年时达到了90万吨。但随着各煤矿机采、综采工艺的应用,也直接导致了原煤煤质急剧下降,矸石含量大幅增加,最终导致精煤回收率下降,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此时跳汰洗煤工艺已不能适应煤质的变化,亟待解决。因公司主产煤种属1/3焦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粘结性能好等多种优质炼焦精煤特性,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稀缺冶金煤种,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成为必然选择。选煤厂立足于生产实际,坚持科学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造工艺系统,优化选煤工艺,在2009年改造完成,改造后年处理能力达到了100万吨,工艺采用预先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分选—浮选联合流程。生产的主产品“达竹牌”8—13级冶练精煤连续9届18年荣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实施四大关键环节改造,老厂、新厂谱新篇

渡市选煤发电厂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生产现场进行了重介工艺系统、浮选工艺系统、循环水系统、尾煤回收系统等四大关键环节的改造,不但扩大了年处理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精煤产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1.1 重介工艺改造,扩能增效新举措

重介工艺具有处理量大、工艺简单、易操作、单位处理量占用空间小等特点。渡市洗煤发电厂在跳汰工艺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实施了重介工艺改造。工艺为预先脱泥+50-0.5mm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5-0 mm直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重介主体设备采用的是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生产的3NWX1100/780A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原煤靠旋流器空气柱的真空作用无压进入旋流器,减少安装空间,物料无过粉碎现象,同时采用预先脱泥,减少系统中的泥含量。利用一套介质系统一次实现两个密度级的分选,同时分选出精煤、中煤、矸石三种产品,工艺系统简单投资费用低。且具有分选精度高,分选效率好,参数易控制等多方面优点。2008年底重介系统改造完成,标志着重介选煤技术在渡市选煤发电厂正式应用,在2009年与2008年原煤煤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比,2009年的精煤产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

1.2 浮选工艺改造,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充分利用可用空间,浮选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由于系统年处理量的增大,且考虑一定的富余量,原来的两台XJM—S8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将其中一台浮选机换成单槽

3容积12M的XJM—S12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这类浮选机采用“假底底吸,周边溢流”的入料方式,集直流式入料和自吸式入料的优点与一体,既克服了直流式入料矿浆易发生短路的现象,又克服了自吸式入料矿浆通过量小的缺点,槽内矿浆为“W”型立体循环,气泡在槽内分布均匀,独特的空气流道,大大提高矿浆矿化几率,提高浮选速度,每一槽均设有加药点,可实现分室加药。降低了药剂用量,提高了浮选效率,增大了处理能力。

由于机械化开采的应用,原煤中煤泥含量增加,浮选量增大,且细颗粒增多,脱水更困难。浮选精矿原来采用圆盘过滤机处理,精煤水分在24%左右,因而造成外销精煤水分偏高,给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圆盘过滤机的过滤推动力是真空度,即过滤机是靠负压工作的,其压力上限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制约,过滤推动力最大约0.1Mp,不能满足产品水分要求。降低浮选精煤的水分成为必然。加大资金投入将圆盘过滤机换成GPJ120/3-c型加压过滤机,总

2过滤面积120m,加压仓压力可在0.15~0.35Mp之间调节,脱水效率明显提高。因加压过滤

机是靠正压工作的,在机器强度允许下其压力可达到1Mp甚至更高;浮选精煤水分降低4个百分点,满足了产品水分要求,减少了运输成本。

1.3 尾煤系统工艺改造,节本降耗添效益

在跳汰改重介后,其尾煤工艺流程图如图一所示。主洗厂房的尾煤包括浮选尾矿、中煤旋流器组溢流、高频筛筛下水和矸石旋流器组溢流四部分。这些尾煤先进入尾煤池,再通过泵打到1#和3#沉淀塔,沉淀后的溢流水再到2#沉淀塔进行沉淀。2#沉淀塔的溢流到循环池做为循环水,底流与1#、3#沉淀塔的底流一样,通过一台隔膜式快开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后作为尾煤产品,尾煤通过汽车外排。经过长期检测发现1#和3#沉淀塔的溢流水浓度在5g/l左右,完全符合主洗用水要求,其溢流水再通过2#沉淀塔的处理就没有必要,因此2#沉淀塔在循环水澄清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尾煤量大,在正常的生产中,一台隔膜式快开压滤机不能及时的把尾煤压完,因此压滤司机不得不在正常的班次后额外的增加中磁尾桶 矸磁尾桶絮凝剂

浮选尾矿

图1尾煤系统改造前工艺流程

时间来专门压料,这样就增加压滤司机的劳动时间。改造后工艺流程为图2所示,通过利用之前未起作用的2#沉淀塔,再添加一台泵及一组旋流器组,组成粗煤泥回收系统。浮选尾矿和中煤旋流器组溢流先到2#沉淀塔沉淀,溢流到尾煤池,底流通过泵打到粗煤泥旋流器组

进行分级。粗煤泥旋流器组的底流与矸石旋流器组的底流一样到高频筛进行脱水,得到的粗颗粒与矸石混合,溢流和高频筛的筛下水进入尾煤池。尾煤池中的煤泥水通过泵打到1#和3#沉淀塔进行沉淀,溢流直接到循环池为循环水,底流通过一台隔膜式快开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后作为尾煤产品。改造后尾煤量减少,汽车外排尾煤运费和占用的土地面积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隔膜式快开压滤机在正常生产中就能及时的处理完煤泥,因此压滤司机就不用在正常的班次之外来加班,从而减少压滤司机的劳动时间;尾煤量减少对絮凝剂的需要量就减少,加药司机加药的时间就可以间隔长点,减少劳动强度。

图2尾煤系统改造后工艺流程 1.4 煤泥水回收系统改造,闭路循环零排放

在跳汰洗煤期间,车间所有的斗子放料、捞坑放料、循环池放水、冲地用水等全部归流到703集中水池,在生产系统需要用水的时候再通过703集中水泵、622中煤筛、627深锥浓缩泵等进行回收,同时将703集中水池的物料作为中煤产品经622中煤筛脱水后直接进仓。在实施了洗煤重介工艺改造后,622中煤筛和627深锥泵不再使用,只是在回收703集中水池的时候才开车使用,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既增加了电耗,又增加了职工的巡检范围。对其进行改造成为必然,因703集中水池的物料在回收后是作为中煤产品转运进仓,水流是进入尾煤系统的,那么就可以利用现行洗煤工艺系统将703集中水池的物料直接打到528中煤直线振动脱介筛上或打到547中煤磁尾桶里,这样就保证了703集中水池的物料和水流走向和原来一致,通过对生产现场反复观察后我们发现,622中煤筛的位置比528中煤直线振动脱介筛的位置低了12米,这段高差再加上703泵到622中煤筛的高差已经超过了703泵的扬程高度,而547中磁尾桶和622中煤筛的位置基本上在同一地平上,为了利用好现在有703泵,减少设备费用支出,所以就直接将原接入到622中煤筛的管路改接到547中煤磁尾桶,这样就不再使用622中煤筛和627深锥浓缩池。改造后集中水池的水流不溢流入河污染环境,实现了零排放,同时停用622和627电耗也降低不少,为厂节约了成本。提升管理、节本将耗,创建优质高效选煤厂

2.1控制成本-降低介耗

介质损耗是选煤厂原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是重介选煤厂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分为管理介耗和技术介耗。由于在介质转运添加,现场跑、冒、滴、漏而造成的介质损失为管理介耗;由于产品带介高、磁选机效果差造成的损失为技术介耗。渡市选美发电厂在重介改造投产初期介耗为1.87kg/t原煤,虽然低于设计的2.0kg/t原煤,但是比同期管理先进的选煤厂还有一定距离。在2009年4月份周边各矿陆续进行了机械化改造,在原煤灰份明显增加,内灰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精煤产率大幅下降,介耗突破2.00kg/t原煤,达到2.17kg/t,严重影响选煤厂的经济效益。我厂高度重视,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从管理和技术工艺方面着手,从根源上解决高介耗的问题。经仔细查找和认真分析,在介质的选择、运输、添加和现场的跑冒滴漏等管理方面造成的介耗较低。主要介耗产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煤中细粒含量增加,导致合介系统粘度增加,分流增大而造成介耗升高;二是原煤斜板沉淀池沉淀效果太好,底流中小于0.25mm的细粒含量占入料中小于0.25mm的96.11%,从而导致高灰细粒含量进入三产品旋流器的量增多,影响分选效果,;三是弧形筛,直线振动筛,磁选机等设备的安装和管理效果不佳而造成的介质损耗。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一是拆除部分斜板,并只使用沉淀面积的1/4,减少斜板桶的沉淀面积;二是将原煤泥振动弧形筛下水接入斜板桶溢流圈直接进入浮选,而不再回到斜板桶内圈形成高灰细粒成份的循环积聚。四是增加原煤脱泥筛上的冲水量,保证脱泥效果。三是通过调整弧形脱介筛的角度、弧形筛筛面调头翻转,使其筛口一直能形成物料堆积改善弧形筛的脱介效果,对弧形筛筛口接入直线振动脱介筛尾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并对脱介筛的筛板进行了改造和更换,调整直线筛上喷水位置和水压改善直线筛的脱介效果;四是改善磁选机的工作效率,严格控制入料量和浓度,在介质清扫胶皮上新增一排喷水(清水)清扫介质,提高磁选机的回收效果。在完成对原煤脱泥、精煤脱介、磁选介质回收、介质运输添加等子系统的改造和完善后,产品带介有了明显的降低,粘度也控制在27%-33%,已经由设计的2.00kg/t(原煤)降低至目前的1.20kg/t(原煤),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厂经济效益,为我厂创建全国同类型一流煤炭企业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2.2 控制成本-节约用电

电耗是选煤厂的一个重要原材料指标,电耗的高低直接影响车间的经济效益,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就如同人体内血液,只有血液流通了各器官才能发挥其效果,是厂能正常生产的大动脉。我厂加强管理,做到人走电断、能停不开,在某设备出现故障需停车处理时,加强对设备开停的管理,若处理时间长则规定暂停其他不相关的设备,严禁出现开空车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电耗。同时加强技改、淘汰低效率高电耗的设备设施,更换节能节电的设备实施。如生产现场原来的照明设施均为白炽灯,电耗高,发热量大且照明范围窄,不利于节能生产。我厂于2009年将原白炽灯更换为更节能的以冷光源为主的新型LED节能灯,光源耗能少,反光率高,防水并耐高低温,高湿性能好,使用寿命更长,照射范围更广等优点。一度为车间节约电耗10%左右。又如通过对煤泥水回收系统的改造,622中煤筛和627深锥浓缩池不再使用,从而降低了电耗。

2.3 控制成本-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介洗煤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介质.我厂经改造后的处理能力达100万吨/年,大量循环水若不加以循环利用将是不可想象的水量消耗,而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我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从而避免了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减少了水量损失,从而只需对产品带走的水量进行补加以保持整个系统的水量平衡.我厂严格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用水管理和技术改造,取消可以省去的喷水环节如浮选精矿槽喷水,精煤泥弧形筛筛上喷水及煤泥池喷水,减少某些岗位的冲地水,禁止一些区域的冲水有效地降低了水耗,节约了成本。

3结论

渡市选煤发电厂通过对选煤、浮选、循环水、尾煤系统、介耗、电耗、水耗等方面的深挖改造,老厂换新装,新厂添光彩,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每年入洗原煤均在100万吨以上,主导精煤灰分10%以下,质量指标控制稳定,介耗平均1.1Kg/吨原煤,电耗8.14KWh/吨原煤,初步实现了优质高效生产,形成了工艺先进、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管理科学、和谐稳定的新思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匡亚莉.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5

[2] 王祖瑞等.重介质选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3] 蔡璋.洗选煤与选矿.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4] 李寻.选煤厂生产技术管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5] 胡为柏.浮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6] 郝凤印.选煤手册工艺与设备.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5

[7] 孙玉波.重力选矿.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8] 陈清如等.筛分和重选理论及其应用的新进展.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强化软环境建设 搞好优质高效服务

强化软环境建设 搞好优质高效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镇民政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全县开展的“软环境建设年”集中整治活动中,着力打造诚信品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优化环境作出新贡献

1、制定全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计划,指导协调村居不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保障对象为城乡居民中家庭人均月收入达不到县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我镇常住居民。由个人申请,通过村居委会上报乡镇审核、调查、公示、汇总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实行月审核、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制度。坚决做到该项工作在阳光下操作。

3、保障金的发放,做到政策、对象、金额三公开,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1、切实做好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把好事办好。

2、坚持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及时拨发救灾款物,组织接收救灾捐赠款物,确保“四不”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优抚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

1、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等法规政策,按规定实行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做好义务兵优待工作,并实施分等优待和奖励优待。义务兵及其他优抚对象的优待面、优待标准,按县政府文件规定执行。

2、帮助解决优抚对象实际困难,根据上级规定及时调整一至四级革命伤残军人护理费标准,六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实行公费医疗。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帮助在乡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解“三难”。

四、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件,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对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扶)养人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孤儿,在吃、穿、住、医、葬等五个方面给予保障。

2、五保供养实行乡镇统筹。供养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35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3、贯彻落实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创办等级敬老院。

五、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积极推进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1、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好《老年人优待证》的登记发放工作。

2、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创办社区服务示范街道、示范居委会活动,发展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3、依法承办、新办、变更福利企业审验、发证,组织开展全县福利企业年检、抽查验证工作。

4、继续开展电脑社会福利彩票销售工作,筹集福利事业发展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今后我镇民政工作将继续遵造“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高效、公开、规范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树立务实、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机关形象,实现开拓进取、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第三篇: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 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 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 李尔林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从长宁县实际情况看,农业产业带建设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路径。

一、长宁县农业产业带发展现状

近年来,长宁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带的建设。

(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逐渐形成。得益于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主导产业逐步朝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演变。正形成三大特色产业带:以沿江乡镇为中心,发展“宜字头”优质水稻、油菜等,形成了江南优质粮油产业带,面积达到28万亩;以铜鼓乡、花滩镇为中心,重点发展了优质生猪、蛋鸡等,形成了优质畜禽产业带;以梅硐、双河、龙头、竹海为中心,建设 万亩生态竹林,巩固了退耕还林,并建设了以双河镇为中心的竹笋加工区和以龙头镇为中心的竹木加工集中区,形成竹生态林业产业带,面积达到10万亩。

(二)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围绕产业发展,各种类型的产业化经营实体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继发育起来,有的已初具规模并取得较好的效益。2008年,全县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3家,其中市级9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6.2亿元,其中销售超亿元的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了1 :4。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建立,拥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先后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入社社员1.73万户,带动农户8.06万户,专合组织成员比一般农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成为产业化链条上连接农户与企业、农户和市场的充满活力的新主体。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基本形成。

(三)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夯实市场竞争的基础;通过农业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打造知名品牌,全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有 4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有1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品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产品共注册商标100余件,其中有农副产品商标33件,“竹海”(酒)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4件被认定为市知名商标,“众望”、“竹海风韵”等商标正在申报宜宾市知名商标,农业商标每年保持新增注册10件以上。

二、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启示

通过近年来探索,我县不断研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加深了我们对农业产业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以下5点启示。

(一)必须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地理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发挥资源特色优势是基础,发挥组织和市场优势是关键,发挥科技进步是核心。为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从本地的资源禀赋出发,因地制宜,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取得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也正是从本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和种质资源出发,竹木、生猪、粮油等产业才能在我县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在不败之地。

(二)必须坚持产业化整体开发。产业带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有适当的种养殖规模,还要有一定的加工、流通等产后环节的强有力支撑。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讲求规模和量的扩张,注重发展规模生产基地,也要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更要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业带发展的配套体系,产生整体开发的效应,有序促进产业带的健康发展。

(三)必须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农业产业带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市场的竞争力上。没有竞争力,也就得不到市场份额,也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培育和发展产业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着眼于市场细分,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如:花滩镇康利达鸡蛋通过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进入了城市超市。

(四)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产业的培育和产业带的发展,不可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要有选择、有重点的推进。要从自身的立地条件出发,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培育,才能把产业做强做优。我县已规划了农业产业带,近年来,重点发展竹类、生猪、粮油等产业,并以整合支农资金为着力点,集中力量打造三大产业带,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发挥特色园区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基地带农户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五)必须坚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农业产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增加对产业发展的多方面投入,来增加产业发展的后劲。近年来,从中央到基层,都基本按照“三高”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在县上确定新农村示范村方面,采取了竞争立项、以奖代补的方式;科技力量不断增强。2006年至2008年,县农口部门从农科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全部是学士以上学位。通过多方投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充分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后加工流通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压力。如我县柑橘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2008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但直到目前,县内仍无一家水果加工企业;农业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如农业风险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连结机制不完善,产业内的无序竞争现象较为普遍。

三、进一步采取更为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带建设要按照依靠科技,建设示范基地;规模种植,打造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创建农产品品牌;信息化管理,拓展农业功能;产业化经营,龙头专合的总体思路,注重生产与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进一步提升农业内涵和发展水平,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结构。

大力推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进程,始终是农业产业带建设的重点。一要强优势。从我县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抓起,以粮油、生猪、竹木、烟草、竹荪为重点,把优势做大、做强。二要拓功能。认真借鉴成都五朵金花和国色天香的成功经验,通过基地改建、文化挖掘、设施改造等途径,大力拓展农业生态功能,使之成为集观光、体验生活、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好去处,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充分利用蜀南竹海竹林、佛来山果林等休闲场所,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县内外城镇居民提供调节生活节奏、寄托闲情逸致、提高生活质量的休闲观光空间,增加农业从旅游业上带来的收益。三要巧布局。要对全县各村的资源、环境等比较分析,以“特色+规模+优质”为取向,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要素集聚,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打造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带。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4-5个产业布局明晰、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业区域化生产新格局。

(二)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某一项农业技术难题的突破,往往会使相关农产品获得跨越式发展。我县烟草产业的恢复性生产就得益于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水稻高产得益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为此,需要将竹类生态、生猪、竹荪等优势产业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一一排列出来,依靠自身科研推广力量,广泛借助外力,集中加以攻克,以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采取“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按照“执行一个标准、确定一个主体、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的要求,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统一供应生产投入品、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产销衔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示范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与培育农业品牌结合起来,继续鼓励和支持盛园食品、康利达、君富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品牌效应促进生产和销售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产业带的健康发展。

(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龙头,提高产业发展的紧密度带动力。

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然规模小、层次低、带动力不强的现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把培育龙头作为今后农业产业带建设必须抓好的主攻方向。要注重工业发展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做强做大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特别要引进生猪、水果等加工企业,弥补优势产业的加工空白区,进一步培育博融、富贵成等竹木精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使它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水平、新档次。要继续通过支农资金整合、购机补贴等政策导向和订单农业发展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其对产业带建设的带动能力。要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增强其服务能力,把产业协会真正办成服务企业、联系政府的中介组织,促使合作社真正走上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发挥中介组织在产业带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产后保障。

总结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市场需求的约束作用越来越突出,产后保障一直是农业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强化产后保障,在保鲜、贮藏、加工方面求突破的同时,必须全面推进农产品物流创新。要建立长宁农业网络服务平台,全面把握市场趋势,关注其他地区相关产业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细分市场,确定我县农业的市场定位和主攻区域。要以城市农业、加工农业甚至是出口农业为导向,继续开发特色优势产品,适应不同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需要,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扭转自供自给的局限;要千方百计发展订单生产或者期货市场,扭转传统营销方式——攻现销现卖的局限,使市场范围和领域全面拓宽。要大力发展现代市场营销业,建设县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借助西博会等机会参与举办展览、展销活动,加强农产品推广工作。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带健康发展。一要制定全县农业产业规划。要加强与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研究制定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指导,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产业的保护。二要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要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攻关、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探索BOT等模式在农村运作,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农业产业带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投入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常规媒介,推动市场信息进村入户、进企业,指导农民调整结构,拓展农产品市场。发挥农科教结合优势,把生态农业技术和节本增效实用技术作为当前技术推广的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四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风险保障体系。要继续推进玉米、油菜、生猪、母猪、烟草等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工作,切实化解和降低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

第四篇:更新理念抓建设优质高效创品牌

====文化建设案例

报送单位:四川====局====处

案例名称:更新理念抓建设优质高效创品牌

====文化的精髓就是====精神,====精神是====发展的灵魂。优质高效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就是“追求高效与卓越,把优质高效贯穿于每一项日常管理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价值,以效率促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四川====局====处秉承国家局====文化核心价值观理念,自觉结合单位自身的价值理念、工作性质特点、标准和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创新形式、采用各项措施,通过培育健康积极的职工精神,抓单位工作作风建设,创新各类文化建设宣传载体等,逐步形成了具有====处特色以及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处各项工作优质高效的完成,促进了单位的和谐、健康发展。

健全制度、规范扎实,抓好优质管理工作。单位规范扎实的管理要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单位制度建设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单位文化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举措。====处通过以下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规范了各项管理工作,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容:一是建立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分级领导逐级管理的责任制,细化了岗位责任书。二是在遵守国家====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建章立制、1细化措施,细化完善了国家====油及经营中油料的存储、运输、保管、资金运作等管理制度。三是制定了统一着装、统一上岗证、统一标识、规范用语、推行文明用语、制度上墙,绿化环境、整顿内务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塑造了====处====油库及其加油站在当地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四是完善了单位财务审批签字“一支笔”、财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五是建立了职工培训教育激励机制,搭建职工施展才能的平台,努力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文化建设注重把单位管理理念较好地溶入到了每个工作环节中,具体体现在====主业中把好了“四关”:一是严把“质量关”。不论====油料进出库及公司客户每次提油均要当场取样化验,保证不合格的油料不入库、不出库。二是严守“数量关”。不克扣客户一斤一两,也不让国家====受点滴损失。三是严遵“信用关”。履行职责,发挥====职能,兑现承诺、履行合约不打折扣;无论是白天黑夜,严寒酷暑,还是假日休息,只要有国家、社会及客户需要,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油料及时收储或发出。四是严控“安全关”。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观念,遵纪守法,严格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油料的绝对安全,保护客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带出优秀职工队伍。“好的职工队伍要靠领导带”,====处党委和领导在====文化中加强了正气建设和作风建设。如: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带头干,当好表率,领导亲自深入现场抓布置、抓检查、抓落实;在“5.12”抗震救灾中,处领导不顾余震危险亲自下竖井、进涵洞带领职工及施工人员抢架紧急出库抢险救灾的输油管道,还顶酷暑、冒大雨,始终坚守在临时居住抗震棚施工现场,亲自指挥抢运设备设施;在近年来改扩建工程建设中遇到新课题、新问题时,处领导带头学习,大兴“学习之风”,促使工程管理人员逐渐懂得了油库建设规范和施工管理知识,同时还积极根据====处油库管理实际,按照安全、实用、耐用、规范、节约、方便管理量等要求,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优化设计,如,仅调整库区消防水池施工场地标高一项就为国家节约工程建设投资400多万元,以实行行动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 的创建。

积极创新各种文化建设载体抓好单位干部的团队建设,具体有:一是处领导利用会议、个别座谈等方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导向,树立良好的“处风”,对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不守纪律、劳动态度不端正的职工进行教育和疏导;对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的干部职工给予公开表扬。二是通过创立单位内部刊物《半月信息》、在处局域网建立《职工学习营地》,每年底进行《工作图片回顾展》等及时通报、传达处内各项信息,促使全处职工的思想统一和单位的政令畅通,使全处的各项制度规范变成了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的“无声命令”。

面对考验、积极应对,优质高效完成任务。由于====处日常规范的管理和领导的率先垂范,树立单位的正风正气,为单位的良好发展打牢了扎实的基础工作,因此,不论是在油料集中出库、设备维修、油罐清洗、设备拆卸和安改监管等艰苦危险作业中,还是在经营、安全的日常工作中,====处干部职工均表现出====战士过硬的道德品质

和工作作风。如: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处领导沉着冷静,反应迅速,正确指挥,取得抗震救灾胜利:一是在灾后不到10分种,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廖中权处长亲自组织干部职工分区分组进行救援避险,及时处置,抓好自救,确保了人员及====物资安全;二是积极搭建处临时办公点和职工食宿站,恢复办公生活秩序;三是在上级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组织搭建多处抗震棚,筹备食品、药品和应急物品等,妥善解决了职工过渡安置问题;四是认真贯彻上级准备应急出库的指示,组织人员不分昼夜,奋战3天3夜抢架油料出库临时越野输油管线2500米,接着,组织职工分两班24小时作业,奋战近20天,圆满完成用于抗震救灾的1.8万吨====油料出库任务。在出库作业的同时,又组织和率领职工30余人经过 10天的倾力赶建,在江油市郊建成了20幢可容纳400余人、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避震居住区——“国储爱心家园”,解决好了438处和255处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及家属的过渡安置问题,随后,又带领职工帮助兄弟单位438处搭建机关抗震棚400余平方米,后又主动派职工和武警帮助其突击完成收储抗震帐篷2万多套任务等。

又如:在同年“9.24特大洪灾”中,====处的马角、二郎庙加油站被淹没约2米。灾情初期,廖中权处长亲自带领相关人员深夜冒着倾盆大雨和被雷击的危险驾车赶到库区及加油站指挥抢运财产、封堵油罐、疏散人员,通宵巡逻检查;灾后第二天,又组织人员连续3天清铲淤泥、抢修设备,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

再如:由于今年我处改扩建工程使我处库存量比改扩建工程前增加了4倍,随着工程的竣工、库区投入生产后为支援地方政府抗击“玉树震灾”、“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的紧急出库任务及四代业务的增加,工作量相应增大了4倍,而职工人数并未增加的条件,全处上下在处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协调配合、轮班作业、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的库区进出库任务,创下我处进出库任务量的新高。

情系职工、细致入微,营造优良文化氛围。处党委和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温暖和关心送到了干部职工心坎上,如:寒冬腊月,处领导率先给干部职工配发保暖衣、毛皮鞋,并到现场慰问;在炎热夏季,处领导主动想到给干部职工工作场所安装空调,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费等;在2008年全国闹金融危机,物价飞涨时,处领导积极想办法给予干部职工力所能及的生活补贴等。具体地,还细化了一系列职工福利管理细则,如:《福利费管理实施办法》、《职工基本医疗制度》、以及各项津补贴发放制度等,不断改善了职工福利待遇。单位组织和领导实实在在的、细致入微的关心深深温暖着干部职工的心,牢牢地凝聚着干部职工的心,极大地激发使全体干部职工爱单位、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干部职工把各自岗位的责任使命变成了自己“无悔的追求”。

简评:单位文化是单位活力的内在源泉,是单位对外形象的鲜明旗帜,是单位对自身的一种定位,是外部环境了解单位的窗口。该处近年来,始终重视====文化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文化在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提升组织凝聚力,提升单位品牌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单位的和谐、长足发展。

第五篇:第三篇——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

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

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今天在陕西杨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布开幕,并在2009杨凌国际合作周开幕式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上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陕西省省长袁纯清致辞。

刘延东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将科学技术、先进设备和科学管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解决我国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供求的双重约束,必须推动农业转向创新驱动,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刘延东强调,建设现代农业,要围绕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农民急需的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培育科技型农业企业,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增强农业科技发展的活力。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大批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她表示,中国欢迎农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农业高科技企业走出去,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万钢在讲话中表示,农高会正是从杨凌农业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出发,不断创新办会形式,丰富展会内涵,扩大国际交流,提高展会层次,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和产品推广、涉农领域投资与合作、农业信息发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众多的科研机构、大学、涉农企业、投资公司和农民朋友加强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促进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日报 2009-11-2 第1版

下载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建设优质高效洗煤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挖潜能 大力技改建设优质高效洗煤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