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3 02: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县域经济在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衡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来,衡阳市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1、县域城市化率提高。2006年,全市县域总人口634.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9%,其中城镇人口176.7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65.8%,县域城镇化率为27.85%,较“十五”初的2000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2、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6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525.4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2%,较2000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50.8亿元,占全市的95.37%,第二产业205.52亿元,占全市的75.5%,第三产业169.1亿元,占全市的69.9%。县域一产业占全市比重较“十五”2000年略有下降,二、三产业分别提高6.8和6.4个百分点,县域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3、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近几年,随着衡阳市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深入,县域逐步形成了大农业产业带即:以衡南县、衡阳县、耒阳市为重点的100万亩高档优质稻产业带;以322国道沿线为重点的年出栏100万头良种猪产业带;以常宁市、耒阳市为重点的100万亩有机油茶产业带;以衡阳县、衡南县为中心的60万亩双低油菜产业带;以紫色页岩地区为重点的芦竹、龙须草等造纸原料产业带;以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部分乡镇为中心的30万亩黄花菜产业带;以衡山县、祁东县为核心的10万亩席草产业带。这些产业带采取公司联基地带农户运作模式,也培养了一批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黄花集团、金拓天、金雁米业、爱平集团、新五丰、巨东勤业、怡农生态等。

4、工业化进程加快。由于衡阳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县市依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区以设备制造、精细化工、原材料加工为主;耒阳以能源、建材为主;衡东以钨冶炼、禽蛋食品加工为主;常宁、衡南以有色冶炼、化工为主;祁东以黄花、香芋、席草加工为主;衡山以造纸等为主的区域工业发展格局。到2006年底止,衡阳市县域规上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67个。

二、县域之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1、县域之间综合指标差距扩大

2000年,县域经济总量为252.68亿元,总量最大的是耒阳市(49.04亿元),最小的是衡山县(16.95亿元),县域经济总量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32.06亿元;GDP增幅最高的是祁东县,同比增长10.0%,最低的是衡山县,同比增长7.0%,增幅极差为3.0个百分点。2006年,县域经济总量为525.42亿元,总量最大的是耒阳市(114.79亿元),最低的是衡山县(33.37亿元),县域经济总量极差为81.42亿元,较2000年极差翻了一番多。

2000年,衡阳市县域人均GDP4178元,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县有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四县,其中最高的是衡南县(4418元),最低的是衡阳县(3869元),人均GDP极差为549元;2006年,县域人均GDP9131元,比“十五”初的2000年翻了一番多,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县有衡南县、衡东县、耒阳市,其中最高的是耒阳市(10507元),最低的是衡阳县(8068元),人均GDP极差为2439元,是2000年的4.47倍。

2、县域之间可用财力分布不均匀

由于衡阳市各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差异也比较明显。2000年,县域可用财力8.34亿元,最高的是耒阳市1.63亿元,最低的是衡山县0.55亿元,两者相差1.08亿元,反映地区差异的差异系数为21.9%;2006年县域可用财力15.26亿元,最高的是耒阳市4.26亿元,最低的是衡山县1.17亿元,两者相差3.09亿元,反映地区差异的差异系数为29.7%,从2000年到2006年,差异系数扩大了7.8个百分点。

另外,2000年,衡阳市县域可用财力排名前三名的是耒阳市、祁东县、衡南县分别为1.63亿元、1.39亿元、1.33亿元,前三名的县可用财力之和占到县域可用财力的52.2%;2006年,县域可用财力排前三名的是耒阳、祁东、常宁,分别为4.26亿元、2.09亿元、2.00亿元,这三个县可用财力之和占到县域可用财力的54.7%,前三名县可用财力占全部县域可用财力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自2000年来,衡阳市各县可用财力增量最大的是耒阳市,增加2.63亿元,其次是祁东县,增加0.75亿元,第三是常宁市,增加0.73亿元。显然,衡阳市县域之间可用财力差距正逐年拉大,向少数县集中,呈偏态分布。

3、县域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平衡

县域人口中大部分农村人口,县域人均收入高低主要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2000年,衡阳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597元,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有衡山县(2709元)、衡东县(2685元),分别高出平均水平112元、88元;2006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有耒阳市(4382元)、衡山县(4351元)、衡东县(4317元)、祁东县(4277元),分别高出平均水平117元、86元、52元、12元。2000年-200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最多的是耒阳市,增加1792元,其次是祁东县,增加1688元,第三是衡东县,增加1659元。

上述情况表明,县域经济自2000年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部分县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增强,现在已有耒阳、常宁两市达到强县标准,进入全省强县考核范围,但是县与县之间的经济实力、可用财力、农民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县域发展不平衡。

三、发展县域经济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农村与城镇统筹,全面发展的原则。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衔接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重视县城、中心城镇和广大乡村的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互动机制,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目前,衡阳市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对照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的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应“三化”并举,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城镇与农村同步、“三化”并进呢?应该坚持“三个不动摇”,即:一是突出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大力提速工业化进程。按照提升传统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引导新兴产业的思路,在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园区工业、扶持骨干企业上下功夫;二是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通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协会式服务等方式,在壮大产业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三是突出城镇的载体地位不动摇,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的要求,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民入城门槛、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上下功夫。

(二)、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撑,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衡阳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发展中也有很多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共同关注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呢?我个人认为:一是转变发展理念,彻底改变重产品粗加工、轻产品精加工,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重末端治理、轻污染预防的倾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开发、引进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实现梯极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三是加快结构调整,工业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农业方面,大力抓好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沼气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三)、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部欠发达地区国民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衡阳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速度不快,整体效益还不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一是转变管理模式,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从传统的资本拉动型、外延扩张型、管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型中走出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内涵提升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来;二是加大投入,通过吸引外资、集聚内资,实施有市场前景的规模化投入;三是加速扩张,通过提升技术、优化结构,实现有区域特色的内涵式扩张;四是加强管理,通过培养人才、创新机制,实行有现代理念的集约型管理

四、壮大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托资源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发展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面对市场需求多样,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衡阳市县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有限的结构调整,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大胆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国际化、现代化的农业新路子。一是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势产业带,围绕粮食、生猪、湘黄鸡、林草、蔬菜、油菜、烟草、油茶、饲料等产业链建设,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强带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兼顾生产、生态、生活三方面,建设有效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要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将乡村的道路、沟渠、绿化、耕地、住房、水电等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继续支持农村电网改造,保护基本农田,搞好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狠抓农产品的转化和深加工增值。衡阳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农产品加工依然十分薄弱,要在农产品加工上做文章,重点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稻米、油料、茶叶、饲料、肉类、水产品、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和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大、高、外、新”方向发展,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区域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大户牵头、农民参与的产业协会;依托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依托现有经济服务和发展功能较强的农村基础组织,扶持发展以基层组织为主导,农民参与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农民进城的政策保障。坚决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审批、登记项目,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通过强化劳务合同管理、招聘招考、适当扩大城镇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的范围等方式促进劳动力转化和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鼓励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引导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业,增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2、推进“三化”进程,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县域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就衡阳市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充分发挥衡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市场纽带、龙头带动等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现代化的市场经营、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同最原始的家庭经营、手工劳动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这样,龙头企业本身直接推动了工业化,而富起来的农民一部分进城成为市民,一部分留下来搞规模经营,这样,衡阳市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材城市化就会迈进一大步。二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工业兴市”战略,打造工业衡阳,对指导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通过发展县域工业,带动县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建筑业等各业发展,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可更多的培植财源,提高财政实力。三是推进“小城镇”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小城镇化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推进小城镇化道路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要科学规划小城镇的性质和功能,正确规划小城镇的经济格局,注意服从经济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管理体制,消除一些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再次要积极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小城镇的辐射功能。

3、壮大县域民营经济,培育本地区有特色的经济发展增长点。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经济对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和保持和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民营经济。从2006年衡阳市经济普查资料来看,衡阳市国有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不到7%,民营经济已成为衡阳市经济的主体,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目前,市、县两级除了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民营经济队伍外,还要根据本地区的独有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来培植本地区特有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管哪种形式,不管归谁所有,不管公有私有,只要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就不限制所有制形式,不限制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不限制发展比例。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尽快成长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4、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栽好了梧桐树,才会引得凤凰来。外商到县域来投资主要是看当地环境、资源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所以,县级政府部门应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宣传资源优势方面下功夫,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基础越好,外资到位越好,县域经济发展就越有后劲。

第二篇:商丘市经济发展及对策分析

商丘经济发展及对策分析

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类

摘要:商丘作为豫东地区经济中心,在中原崛起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党和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使商丘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努力克服不足,探讨新的发展路子,将有利于商丘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字:商丘市;经济发展;对策

Shangqiu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Abstract: Eastern regional economic center shangqiu as in the rising of central China,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in shangqiu lead the baishan people unite and striv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makes shangqiu economy well developed.But, in developing also some problems.Therefore,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inquires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h, will benefit shangqiu economy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Keywords:Shangqiu;economic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引言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素有“豫东门户”之称。下辖六县二区一市,人口约800万,面积约10704km2[1]。商丘历史悠久,名胜众多,资源丰富。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105国道与310国道均在市区交汇,形成了起东连西、起南贯北的黄金交通枢纽。华东第二通道商丘至杭州铁路的开通,连霍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用,使商丘成为我国集铁路、公路为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占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目前,商丘已初步形成了煤及煤化工、铝及铝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农业大市商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市。1 商丘经济发展的成就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商丘市经济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09年,商丘市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6.2∶44.7∶29.1。即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快步提升,经济结构逐步改善,工业经济对全市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以2009年为例):

1.1农业方面

2009年,尽管商丘的农业生产遭遇了两场严峻的考验,但全年粮食产量610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全年肉类总产量50.9万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产量26.7万吨,增长5.4%;水产品产量7.6万吨,增长7.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9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26.5万台、38万台;农村用电量16.4亿千瓦小时,增长11.6%。近年来,商丘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粮食核心示范区,提出商丘的粮食产量到2010年达到120亿斤,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都有新的发展[6]。

1.2工业方面

2009年,商丘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61.7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88亿元,较上年增长13%,实现利润80.4亿元,增长10%[6]。河南煤化集团和神火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分别占据第68位和335位,占河南上榜总数的1/8。据统计,2009年,商丘市围绕煤及煤化工、铝及铝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7个。商丘市还以1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积极推进关联企业、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在规模上、结构上、质量上、效益上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已建成投产企业449家,在建企业166家。

1.3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方面

2009年,王公庄绘画产业年收入达32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28%,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夏邑县火店乡有19个行政村从事宫灯、中国结、刺绣等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并打入东南亚市场,年销售额达2.5亿元。著名的“书法村”永城市茴村,全村1000多人从事书法产业,有6名中国书协会员、8名省书协会员,90次荣获国家书法大奖,12次走出国门入选国际书展并获奖。目

前,商丘市已建成15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81.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旅游收入12.99亿元,增长14.6%。同时,商丘市把文化与旅游联姻,重点规划建设了商丘文化商业步行街、商丘古玩城、华商文化广场、民权县王公庄画虎专业村、商丘豫剧院等10个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同时向外推出了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区、永城民俗文化大观园等40余项文化招商项目。目前,商丘古城南湖游乐场、商丘古玩城、古陶瓷博物馆、永城民俗大观园已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正加紧兴建。文化与旅游联姻,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4]。

1.4交通与邮电业方面

2009年,全市交通系统积极推进交通改革,县乡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2226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6公里。全年公里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479698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6%;游客周转量完成683710万人公里,增长18.5%;货运量13979万吨,增长19.4%;客运量10652万人次,增长20.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4亿元,增长23.8%;电信业总量78.1亿元,增长16.9%。年末公用电话交换机总量121.8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87万户[6]。商丘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商丘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无论是区域格局,还是发展质量,均不容过分乐观,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2.1工业化进程缓慢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在第一产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优质高效农业占据比重相对较小,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极大影响。另外,工业化水平低。突出表现为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设施严重落后,工业主体以县(区)属中小企业居多,传统工业比重大、发展后劲不足。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较差,很难从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工业劳动者[5]。

2.2农民收入增长滞缓

近年来,由于商丘市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品价格低迷,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农民致富信息不畅,导致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加之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农民收入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增长呈现滞缓状

态。

2.3财政构成不合理

商丘的经济版图格局是,以居中的柘城为界,东南三县强,而西部三县弱。一个永城集中了商丘工业的精华,2009年占了整个商丘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同时,睢县、宁陵等四五个县年财政收入均不到1亿元,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长期依靠单一企业财政收入对可持续发展及产业化升级、城市品位、均衡发展不利[3]。

2.4招商引资吸纳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数量少、规模小,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引进较少。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招商引资程度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短缺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差,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较大限度地影响到商丘市的经济发展。

2.5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

商丘市的对外贸易额近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规模仍然较小。在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偏大,中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商品居多,缺少品牌产品;另外商品出口方向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贝宁、巴基斯坦、印度等。在贸易保护日益盛行的国际贸易市场上,这种相对集中的出口方式势必不利于风险的分散[2]。[3]商丘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工业化进程

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商丘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推进煤电、煤层气开发和电源项目建设,打造商丘能源基地;加快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铝板带、铝箔坯料、轮毂等项目建设,打造商丘铝深加工基地;进一步拉长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牧饲养及肉奶加工、食用菌、林果及加工、林板浆纸一体化、棉纺业产业链条,打造商丘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醋酸、乙二醇、醇醚、中石油商丘千万吨炼油厂等项目建设,打造商丘化工基地。加快专用汽车、特种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设,打造商丘机械制造业基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以科技为导向,要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特别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技术向生产力转换。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素质为目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最终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改善人才环境,特别要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千方百计的吸引高素质人才,以科学的机制用好人才,走科技兴商、人才兴商之路[4]。

3.3制定正确的招商引资策略

首先,要加快商丘市城市品牌的塑造。其次,要按照长期的产业优势确定人才培养战略。投资商对于城市劳动力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商丘市政府不能只简单地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而选择企业,应该找准本地长期的优势产业并据此来进行人才培训,以满足未来投资企业所需,实现投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把招商引资的范围扩大。根据商丘市的历史文化优势和经济特色,将招商引资的对象圈定几个层次,除了美日欧及我国的港澳台外,还有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国外的跨国集团、国内的500强企业等,都可以是招商引资的对象。同时要注意提高政府许诺优惠政策的诚信度,降低厂商投资的风险。但也要防止少数厂商利用优惠政策扰乱本地区市场或者进行欺诈活动[2]。

3.4定位好旅游城市的发展

商丘旅游业起步较晚,要避免走弯路,重点要在“唯一性”上下工夫。要突出商丘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芒砀山汉墓群、明清古城、阏伯台等古迹和汉化、商文化、火文化的深厚内涵确定商丘城市旅游的比较优势。对商丘市旅游发展准确定位,既考虑到自身在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也考虑到与边地区及城市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扬长避短。同时加大市场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4]。

3.5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

有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商杭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连霍高速、济广高速、105国道、310国道等在商丘市区纵横交汇,交通便利,北通京津,南达广深,西接兰新,东抵沪苏,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在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构筑区域内完善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商丘的经济带来收益。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丘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高,存在一些问题;但商丘的发展是迅速的,特别是近几年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证明了商丘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商丘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如果,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总结以往经验,商丘经济等各项事业必会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立.商丘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2(8):14.[2]冯慧.加快发展商丘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J].市场研究,2003(8):35—36.[3]徐志辉,孟桂英,雷新超.商丘资源状况与经济研究 [J].商丘师范学院学

报,2000(1):7—8.[4]冯兰,周鸿飞.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9,13(9):113—114.[5]李雪苑.对商丘经济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14):167

—168.[6] 刘晓亭.2009年商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view/c6450523331126edbfla104.hfml.

第三篇: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胡主席及各位领导:

您们对衡阳的发展一直非常关心,这次又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前来视察指导,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中共衡阳市委、市政府和710万衡阳人民,对胡主席及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和防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取得了抗 击非典和发展经济的双胜利。全市经济建设正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年初预期。1至7月份,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243.73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12.85亿元,增长16.8%。其他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来势较好。

下面,我侧重就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0 年到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分别达到22%、14.5%和21.9%,大大快于国有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7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良好,产销两 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6.89亿元,同比增长12.76%;其中工业增加值63.76亿元,增长15.13%,全市民营规模企业达278个,新增 71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8.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4亿元,利用境外资金3200万美元,实际到位2426万美元,新增招商引资项目76个,其 中独资项目23个,合资项目51个,兼并项目2个。出口创汇实现5.21亿元,增长22%。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7.5 万户,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增长21.9%,占全市GDP的44.9%。民营企业对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度分别为36.4%、58.6%和 78.6%。实现工商税收5.2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39.8%。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效益最好的新的增长点。三是民营经济 工业化趋势明显。2002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35015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85%。完成总产值23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值的58.6%,完成增加值 66.6亿元,增长18.4%,占工业增加值的52.3%。2002年全市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07家,在2001年基础上增加了37家。今年将新增 规模民营企业90家以上。工业园区建设也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各类工业园区22个,入园工业企业362个,去年园区工业产值25.9亿元,完成 利税9180万元。四是民营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企校所联姻,科技创新能力日渐提高,规模不断壮大,迅速崛起了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在全市现有32家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21家是民营企业。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860个,获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110余项,获科博会金奖 12个、银奖13个,中大高科、超牌化工、大地科研所等一批民营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高。五 是块状聚集发展明显。我市各地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块状经济特色,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区域性格局。如祁东的黄土铺 镇的薯粉加工、衡阳宗库的家具加工、衡南硫市镇的小农机加工、衡山长江乡的竹木制品加工等,都是几

十、上百家私营业主共同生产,优势明显。总之,我市民营 经济正在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近几年来,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把民营经济当作区域经济的重中 之重来抓。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组织2批共130余人赴国内民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上 海、山东、广东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坚定了信心,达成了共识,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市于今 年6月13日至15日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全体市委常委、副市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主管乡镇民营经济工作 副县市区长,县市区乡镇企业局长,市直47个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十分务实,用二天半时间参观了全市各县市区29家民营新扩改企业,半天时间讨论 各县市区书记发言,半天大会报告,市长贺仁雨,主管副书记谢青生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传达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总结了前段工作,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加 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要求,全面部署了工作。确立以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典型示范触动大,实事求是效果好。会议确定了“发展县域经济主体是民营 ”、“建设小康衡阳民营是主力”的思想,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 施。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如9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今年又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 重点龙头企业若干规定》,调剂了3000余万元,对首批1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重点扶持。市人大作出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议》。为贯彻落实 省委7号文件精神,我们正加紧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拟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税费减免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黄花集团是全国首批151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进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里决定以最优惠的价格为其提供150亩土地,并从农 业发展基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该公司技术改造贴息和种苗基地建设。今年7月份,黄花集团投资1.4亿元的速冻保鲜黄花菜和冻干黄花菜深加工生产线正式竣工 投产,预计明年创产值将突破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花菜加工基地。

(三)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为 实现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兼并、合资、购买国有及集体企业,支持民营 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及集体企业存量资产,开发新产品,扩大规模,加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崇业集团兼并处于停产状态的国企衡阳互感器厂,组成了崇业互感 器有限公司,安置了220名职工。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吸纳较多原国有企业职工,这些人员迅速成为企业的管理和生产骨干。频临倒闭的集体企业市消防安全器材厂 被买断后改组为民营企业,产值由上年160多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200万元,税收由过去不到20万元增加到近200万元,职工平均收入比改制前翻了 一番。

(四)引导民营经济向园区集聚发展。全市现有省级民营工业园区2个,市级15个。部分工业园初步成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各类园区集中了300多家民营企业,园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耒阳东江工业园今年引进湘安公司,到位资金3000万元,总投入预计1.1亿 元,10月份可投产,年生产能力达4亿元。西渡工业园、洪丰工业园、松柏工业园等都有一批新项目入园。市政府在市区规划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州加工 制造工业园、大浦化工工业园,拟成立专门班子来抓,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五)切实维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近几年,各级都在努 力营造对民营企业主高

看一等、厚爱一层的氛围,高规格的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民营企业家参加,部分民营企业家还被聘为县乡镇政府经济顾问,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全市有177名民营企业家当选为国、省、市、县四级人大代表或省、市、县政协委员,占企业家总数的70.7%,其中国代表2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3 人。为提高企业家素质,每年都选送一批企业家赴中央党校和省委学习深造。特邀魏杰、樊钢、王东京、陈晓红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先后来衡为企业家讲学,企业家 的政治思想、政策法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六)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市、县两级政府普遍成立了政务服 务中心和财务核算中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审批项目1446项,将服务环境列入政府对部门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设立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服务中 心,开设了投诉专线和专门信箱,2年来共受理案件283起,查处案件162起,38名当事人和领导干部受到查处,民营企业普遍认为近一、二年的经济发展环 境有大的改善。百信集团、博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地企业相继落户衡阳,台商朱克伟、永州人士欧阳斌来衡创办衡阳投资2.2亿元建设5万平方米的现代商业 中心——晶珠置业有限公司,已到位资金1亿元。一批迁出衡阳的企业如衡东30多户鞋业批发商又相继回家乡创业。

二、当前我市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虽然进步较大、发展较快,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相对滞后。就是思想不够解放,认识深度不够,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缺乏真正的理解,有的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发展往往是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 要,忙起来不要;个别职能部门抱着旧的框框不放,居高临下,给民营经济的发展设置障碍;一些民营企业主小富即安,不求进取,谨小慎微,不敢冒尖等等。

第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各级虽然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落实得不够好,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与其它经济成份同等的国民待遇,民营企 业的准入条件比较苛刻,一些领域仍然禁止民营企业和民资进入,不少重点项目招投标不是依据资质而是看“身份”把民营企业拒之门外。一些特殊商品民营企业没 有出口配额,民营企业中的员工子女入托就学需缴纳额外费用,民营企业财产和其他权益不能得到同等的保护。

第三,融资渠道不畅。绝大多 数民营企业自身积累不够,实力不强,扩大再生产的愿望难以实现。民间资本进入工业企业的兴趣不高,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掌控较严、手续较繁、额度较小、成本 较高,许多企业望尘莫及,信誉贷款、担保贷款、流动资产抵押贷款等业务没有很好开展起来,企业融资普遍困难,造成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如期上马,一些好的产品 不能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人才资源缺乏。由于政策上、机制上、待遇上的一些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上的人才找 不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找不到实用的人才。由于人才奇缺,许多民营企业家已感到力不从心。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2% 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环境有待改善。一些职能部门受利益驱动,不按政策办事,“四乱”现象和索拿卡

要行为时有发生,抬高了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成本。

三、下阶段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设想

下阶段,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四句话,即:明确方向,加强引导,降低门槛,强化服务。

所谓“明确方向”,就是对民营经济坚持放手发展的方针,不限发展机制、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民营优势制 造企业和民营服务企业,大幅度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县市区要让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体、财政收入支柱。

所谓“注重引导”,就是要引导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改制相结合,实行体制创新,走改革兴业的路子;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办工厂、办实体,走以工兴业的路子;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提升产业,走科技兴业的路子。

所谓“降低门槛”,就是坚持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经营。从政策上进一步确定和维护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降低民营企业的注册条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

所谓“强化服务”,就是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要多理解、多帮助、多服务。

具体来讲,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发展衡阳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希望在招商引资,出路在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将不断深化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寻 找民营经济的差距和潜力,不断加大民营经济宣传力度,真正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大事来抓。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的要求,积极 探索,思新求变,敢想、敢试、敢干,在实践中趟路子,在创新中找办法。尤其要在放宽准入条件、提供土地优惠、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政府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责成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制订具体措施,作出相应承诺,切实搞好服务,形成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合力。

(二)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我们感到,发展民营经济关键要搞好区域化布局,建设好工业园区这个载体,发挥民营经济集聚效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 点抓好现有工业园区建设,尽快启动城区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搞好科学规划和定位,组建专门班子,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招商引资,抓好重点项目,促使其尽快成 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县市区重点建设好一个规划科学、设施配套、政策优惠、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工业园区。

(三)进一步发展优 势产业。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的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能够起支柱作用的年销售收入5—10亿元的骨干企业。我们坚持主攻工业的思路不动 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加快我市有一定优势的农副产品

加工业、机械电器业、新型材料业和精细化工业等四大产业的改造提升步伐。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我们打算积极推进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对今年已确定重 点扶持的1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是督促资金的到位和加快项目的实施,实行跟踪考核,力求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企 业科技含量。大力推进人才战略,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学、上市场招聘、在当地办班、上岗前培训等内引外联的途径,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和一支 懂管理善经营的经营者队伍。要加快改制步伐,全面完成乡村集体企业的产权置换,引导、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双赢”。我们将进一步引 导民营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从创业期的经验式管理、家长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鼓励民营企业从技术模仿向创造核心技术、实施名牌战略转变,提高企 业竞争能力。

(五)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都要将民营经济列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调度和考评,定期研究民营经济 工作,完善领导干部挂点帮扶骨干民营企业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财务核算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建设,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工 业园区推行“多家费、一家收、分户拨”的办法,尽量降低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成本;要加大整治力度,遏制“四乱”行为,净化企业周边环境,严厉查处违纪 违规个案,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一个好平台,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四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下载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

    云浮市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

    云浮市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 (惠州学院旅游系地理科学) 摘 要: 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珠三角地区向外辐射第二圈层——环珠三角地区,具 有直接承担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本......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本站推荐]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一、“十三五”时期生态建设和“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近年来,xx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

    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与对策

    蓄势待发跨越争先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

    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5篇范例]

    文章标题: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我是1998年底调临西镇工作的,先后分管乡镇企业、招商兴市和财税工作。下面将自己对临西镇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向领导做一......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仁风镇镇长毕义忠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

    镇域经济发展信息(推荐阅读)

    助力实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 保障改善民生五月的界河镇,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投资1.2 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滕州市政工程保障基地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