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

时间:2019-05-13 02:5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

罗忠敏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一贯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艰辛探索,勇于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回顾和研究党的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战略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反腐倡廉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战略思想。

(一)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党坚持反腐倡廉的根本出发点。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庄严地宣布,我们“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这一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党反腐倡廉的根本出发点。

民主革命时期,党高度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家喻户晓。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也是党的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后如何拒腐防变进行了探索。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八大要求全党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

(二)民主是反腐倡廉的新路。在延安,毛泽东提出:“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既是反腐败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权力正确运作的需要,它体现了民主政治与廉洁政治相统一的正确思路。

(三)依靠群众,严惩腐败。为了防止脱离群众,建国初期,我们党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先后担任过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虽然对革命有功,但因堕落为大贪污犯,被判处死刑。“三反”运动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有效清除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才能有力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四)注重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显著特点。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党的思想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员的世界观问题。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具有理想信念,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拒腐防变。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战略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立足改革开放的大

局,根据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

(一)反腐倡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针对一些人借口抓经济而忽视反腐败斗争的现象,尖锐地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这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把加强反腐倡廉的问题及时地提到全党同志面前。

(二)坚持“两手抓”、“长期抓”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对比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鲜明,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两个文明都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反腐败要靠法制、靠制度。邓小平指出,搞法制靠得住些,要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还提出,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四)搞好党风,加强教育,完善监督。邓小平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首先必须搞好党风,要从党内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从具体事件抓起。要加强思想教育,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邓小平还指出,党要接受监督,要有专门机构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严格维护党的纪律,对违纪违法案件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查处。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战略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新时期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政治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反腐倡廉关系到党心民心向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江泽民提出全党要正确认识党处于执政地位,特别是长期执政及其带来的影响这一重要问题,深刻指出反腐败关系党心民心,民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的兴衰存亡。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二)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要健康发展并取得胜利,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立正确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领导体制,才能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反对腐败。我们党的一切重大决策和部署,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不竭的力量来实现的。我们党只有依靠自身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反腐败斗争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江泽民指出,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他提出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一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本思路。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战略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使反腐倡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部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从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部署反腐倡廉建设,提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他还创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重

大命题,强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任务,这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发展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只有抓好从严惩治,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为注重预防创造条件。只有抓好预防,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成果,有效解决腐败问题。

(三)提出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惩防腐败体系的框架内,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严格依纪依法办案,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四)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胡锦涛指出,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融入党和国家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之中,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些重要战略思想有力地指导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

回顾90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来看待、来抓落实。这些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继续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行动指南。(罗忠敏作者系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建党90年:反腐决心从未改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中,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坚持反腐败始终不渝。

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开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和工作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重视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纪依法有序开展;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转自《检察日报》)

第二篇: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二五”军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

遵循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密切相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特别是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方针。这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起着选择路线方向、抓住关键问题、确定动力机制的重要作用。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与党的要求相符合,与国家发展同脉动。“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胡主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形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出发,着眼不断增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的确定,时间衔接、思想一致、内容契合、功能互动,是同一主旋律在不同领域的生动体现。

2、主题和主线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与主线并列使用的情况下,具体分析二者的关系,可以看出:主题强调的是基本方针,主线强调的是基本途径;主题规定了发展过程的主导价值,主线规定了发展过程的主导机制;主题的性质决定了主线的样式,主线的确立保证了主题的贯彻;没有主题,主线就缺少灵魂,没有主线,主题就只能悬置。

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水平,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就是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战略部署对于军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自觉运用科技进步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规律,把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以信息为主导、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增长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官兵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转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上来,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促进军事斗争准备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来衡量和检验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建设成效,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切实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和军队保障方式。

3、主题和主线是把握趋势、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基本遵循。

经济社会主题是执政党根据对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分析判断而确定出来的。确立科学发展这一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就能够着力解决阻碍发展的矛盾问题,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贯彻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实现科学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军队建设环境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阶段,着眼履行军队历史使命要求,针对军事能力与军事任务还不相适应的问题,确定的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主题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确立的主要原则,是奋斗的主要目标。确立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表明,面对更趋复杂的安全和发展外部环境,面对更加艰巨的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使命,我军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着力解决影响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按照主题要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线,是确立科学发展主题并使之进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必然要求,是对战斗力要素及其结合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正确反映,是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战斗力关键因素和基本形态的准确把握。确立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主线表明,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主要趋势,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增加人员规模和一般技术武器装备数量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必须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切实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

4、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与主线的战略思想,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坚持科学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十二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主题和主线的确立,使我们对以往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战略方针有了更为自觉的认识。牢牢把握这一主题和主线,就能够在诸多目标当中明确主要目标,在诸多“招数”当中抓住主要“招数”,在诸多问题当中把握主要问题,在诸多方针当中服务主要方针,确保在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平稳快速发展,取得切实成效。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将有力推动有效履行使命能力的提高。从能力的生成机制看,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能力要以资源为基础,一般来说,可支配资源越多,能力基础越厚实。但如果资源分配使用不合理,没有真正主要用在能力建设上,资源也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是硬件的能力、武器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软件的能力、编制体制的能力。如果编制臃肿、体制繁琐,武器装备的效能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围绕提高有效履行使命能力,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才能增强军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让有限的军费转化为更大的战斗力。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将有力推动我军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自己。科学发展是贯穿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主题,也是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就能够从国家安全发展的大局出发搞好军队建设的战略筹划,积极主动地把风险挑战转化为军队改革发展的动力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发展环境、空间和条件。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将有力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当前,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主要不是在数量规模上做文章,而重点是要解决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调整和优化军队组织形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方面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保证,一方面又需要依靠科学发展观指导,依靠符合科学发展的改革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既勇于迈出改革步伐,又坚持科学慎重态度;立足军队改革发展全局,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保持稳定、提高战斗力三者关系,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风险和代价,掌控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节奏。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是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战斗力高低强弱的决定性因素,战斗力要素的内涵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然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否则,维持原有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势必迟滞拖延军事能力的提高,难以有效履行军队使命,“该出手时出不了手”。战斗力生成模式涉及到军队的技术结构、组织形态、人员素质等,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实质上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促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各领域的整体提升。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是解决我军建设两个“不相适应”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信息化建设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存在着影响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矛盾和问题,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战斗力生成模式尚未完成转变所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依靠模式转型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军事能力。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贯彻这一主线,才能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推进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统筹谋划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体系配套,不断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

5、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实践中坚持好这一主题、贯穿好这一主线的前提。

主题决定主线,主线深化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指导原则,决定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的基本遵循,决定了以什么主线建设军队。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战斗力作为军队发挥功能的基石,必须不断提高更新,用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赋予战斗力以新质,用系统优化的科学标准构建新型战斗力生成模式,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引导我军战斗力建设,科学发展主题决定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主线。确立主题,还要有主线与之相配合,主线具有独特作用。在2005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思想。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对这一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已成为实践的逻辑与思想的逻辑的必然要求。主线作为基本方法,是使主题向实践深化的基本途径;主线作为关键问题,是使主题向实质深化的焦点所在;主线作为贯穿线索,是使主题向各领域深化的中介条件。切实增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紧迫感,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主线,贯穿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和各领域,正是科学发展主题的深化。

主题是主线的出发点,主线是主题的落脚点。确立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主题,就要继续回答和解决依靠什么主要方式、通过什么主要途径,把科学发展落在实处、变为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主要矛盾的问题。可以说,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是形成主线的出发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推进主题的落脚点。没有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缺少目标牵引;没有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科学发展就很难落到实处。战斗力生成模式既是科学发展的落脚点,同时也是科学发展主题的生长点。正是基于对我军战斗力建设的基础与现状的全面了解,基于对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组织形态新特点新规律的深刻认知,才能够从具体到普遍,提炼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纲领。

主题为主线确立标准,主线为主题提供支撑。主题既提供目标导向,也提供价值导向、标准导向。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只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有正确的方向、科学的内涵、强大的动力,才能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确立目标、标准和牵引。战斗力生成模式怎样转变、转变成效怎样检验,都要符合科学发展主题要求,都要保证增强军事斗争准备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抓好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的融合集成,着力培育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主线既体现和实践着主题,也证明和支持着主题。贯穿主线就是坚持主题的实际证明,就是支持主题的重要活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速度、进度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确证着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国防和军队建设就有了发展的重点、建设的抓手、工作的聚焦,就能够获得支撑、力量和保障。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成效越为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就越为扎实。

6、主题已确定,主线已明确。进入“十二五”时期,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主题与主线的统一。

坚持主题与主线的统一,就要切实体现在“五个更加注重”上。“五个更加注重”突出了贯彻主题主线的着力点,从不同方面加强了主题与主线的统一。更加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贯彻主题主线的思想政治要求,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了贯彻主题主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注重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是贯彻主题主线的军事职能要求,军事斗争准备蕴含了贯彻主题主线的指向性和迫切性;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是贯彻主题主线的动力机制要求,改革创新促进了贯彻主题主线的进展和深化;更加注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贯彻主题主线的治军方针要求,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供了贯彻主题主线的法制基础和纪律保障;更加注重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是贯彻主题主线的质量效益要求,质量效益确立了贯彻主题主线的价值准则和检验标准。

坚持主题与主线的统一,就要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保证。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都要以构建相适应相符合的体制机制为任务,同时也要以提供相适应相符合的体制机制为条件。是否科学发展,能否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定的体制机制的产物。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保证科学发展和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体制机制问题,如领导管理体制机制、联合作战体制机制、作战力量结构编成、教育训练体制机制、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后勤保障政策制度等,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运作方式,实现从要素到体系、从实体到信息、从硬件到软件、从分散到联合的能力跃升。

第三篇: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思考

对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马雅伦

2007年08月09日10: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提 要]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是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治国理政的最新指导思想;其最具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至少有八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主题;贯穿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活的灵魂和精髓,就是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其名称应当冠之为“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思想的名称,有抽象和具体之分与广义和狭义之别。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重大战略思想

基本问题

思考

思考之一、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地位问题。

笔者认为,一事物在整个事物中的地位,是由该事物在整个事物中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的。一事物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该事物在整个事物中就处于最高和最核心的地位。理论的地位也不例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指导十六大以来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各方面建设实践中起了决定性方向性的先导作用,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已经和正在努力把人与物、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的运行发展往和谐的良好状态调整。在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积累和逐渐暴露出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和正在逐步化解。十六大以来的成功建设实践证明,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是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治国理政的最新指导思想。把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正式确立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最新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和宪法,是建设实践的新呼唤、是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思考之二、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其最具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2006年8月15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客观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学好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就是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取得的重要成果。今后,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笔者认为,要搞清楚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最具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必须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这一段讲话精神为依据。以此为依据,笔者认为,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其最具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至少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

3、反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政治的和谐的观念形态文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六)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八)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完善社会管理。

思考之三、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其主题层面的内容是什么?

笔者认为,党的指导思想,就其主题层面的内容而言,一般是指的社会理论,包括党欲创立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反映该社会经济政治的观念形态文化。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其主题层面的内容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在社会理论层面最具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在其主题层面的内容;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精华;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华彩乐章;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最新的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理论、建设反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之和谐的观念形态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之于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就如同科学社会主义之于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之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胡锦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会整体运行发展状态后,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考虑,对党的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究竟应该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整体运行关系调控在什么样的状态?怎样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整体运行关系调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状态?”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领导的中国社会和体制变革面临的新的首要基本问题。

笔者认为,指导思想这种最高层面的理论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创新社会理论,特别是要创新人类社会赖以维持运行发展的制度体制机制等规则理论。因为这一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人类社会赖以维持良性运行的制度体制机制等规则理论的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着眼于对维持人类社会良性运行的根本性制度规则理论的发展创新,以期让绝大多数劳动者能够在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体制机制等规则下,心情舒畅的愉快劳动,幸福快乐的生活,自由全面的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深谙马克思主义这个精义,遂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胡锦涛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创新党的指导思想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创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思想这种最高层面的理论创新,如果在作为主题层面的社会理论,特别是社会制度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其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涵就会略逊一筹。既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党的社会理论的重大创新,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理所当然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在主题层面的内容,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中处于主题性地位。

思考之

四、贯穿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活的灵魂和精髓是什么?

笔者认为,贯穿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活的灵魂和精髓,就是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思考之五、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冠名问题。

笔者认为,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其名称应当称为“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在灵魂和精髓层面的内容,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同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主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的内涵,集中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发展观率先从方法论的最高层面创造性的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领导的中国社会和体制变革面临的一系列关键而又重大的新的基本问题,诸如“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究竟应该谋求构建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和世界发展状态?”等等。对这一新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回答很明确,即“新的历史起点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谋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世纪新阶段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谋求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可见,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是指的广义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只指狭义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调整人与物、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工业与农业、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等诸多重大关系的运行状态来谈发展问题的,所以,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首先直接涉及调整和改革国内各群体之间获取经济等各种利益的体制机制等规则,通过规则的调整和改革,使各群体同甘共苦、共建共享。所以,科学发展观完全可以涵盖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的所有内容,应当把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思想冠名为科学发展观。制度体制等规则是社会制度理论范畴的内容,社会制度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之社会理论关键而又核心的内容。科学发展观从方法论的灵魂和精髓层面体现出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以及大爱情怀,使其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具体名称,当之无愧!

思考之

六、党的指导思想的名称,有无抽象和具体之分与广义和狭义之别?

笔者认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名称,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广义和狭义之别。抽象或广义的名称,应当统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体或狭义的名称,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抽象或广义的名称,比较适用于研究;具体或狭义的名称,则比较适用于直接指导实践。就是说,用于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名称可以是抽象的。比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用于直接指导实践的指导思想的名称,则必须是具体的。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直接指导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具有阶段性和与独创性或集成创新的特点;用于研究用的指导思想,则具有超阶段性和概括性特点。具体的直接指导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方法论层面蕴涵和反映着抽象的指导思想,抽象的指导思想则在形式和内容各个方面涵盖着具体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统一的,在方法论上一脉相承,在具体内容上又有各自独创性和中国化的内容。

笔者认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形状,犹如一串彩珠。总名称总范畴总概念,可以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子名称子范畴子概念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连接贯通这串彩珠的金丝线,就是作为方法论的活的灵魂和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等。子名称子范畴子概念,首先表明了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的内容和名称形成发展的具体性和阶段性;同时表明历届领导集体和核心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的理论贡献。学习研究和表述中究竟是使用具体的子名称子范畴子概念呢,还是使用抽象的总名称总范畴总概念呢,要视具体研究对象及其涉及的相关问题而定。

理论的功能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尽管其结构框架设计独特,文字表述美妙动人,也只能供酒足饭饱又有闲情逸致的人把玩,是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理论。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具体的指导思想越来越多,表述越来越来长而担心。作为实践先导的具体指导思想,只要能解决国强民富问题、能解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问题、能解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则长长一串,颗颗璀璨,多多益善。

(责任编辑:赵晶)

第四篇: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

丁楣柱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思想,立即在全党和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响应,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广大人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视野开阔,改革的观念、法制的观念、民主的观念、科学的观念、经营的观念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群中,也出现了道德失范、信用失守、荣辱混淆、法纪松弛的现象。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显得十分的必要,重要和紧迫。“八荣八耻”正是适应这种需要适时提出的。

2、“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进而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除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了“五个统筹”,准备宏厚的物资力量外,还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精神支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八荣八耻”正是适应这种需要适时提出的。

3、“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发展要科学,社会要和谐,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念,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肯定是难以实现的。有了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就有了实现的精神指导和思想支撑。“八荣八耻”正式适应这种现实需要而适时提出的。

所以说,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具有科学的深刻的理论内涵

1、“八荣八耻”荣辱观是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提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五爱”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是对上述提法的继承和发展。“八荣八耻”中的前四个荣就是前四个爱,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对“爱社会主义”的内容,联系现实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又提出了四个荣,即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样就形成了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的发展也在于不仅从正面提出了坚持什么,而且一 一对应,从反面提出了反对什么,更具备了战斗性。不仅有八荣,而且有八耻,是非界限十分明确,便于理解,便于实行。上边对“八荣”的内容都已讲到了,对应的“八耻”也一目了然,这八耻是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2、“八荣八耻”构成了一个科学的荣辱观体系。

这八个荣辱中,前两个是讲目的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目的。第三第四个荣耻是讲手段的,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我们必须应用的基本手段。第五至第八“四个荣耻”是讲信条的,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我们坚持的精神信念。这八个荣耻是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的。只有树立了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信念,才能更好地运用崇尚科学,辛勤劳动的基本手段。只有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根本目的。

“八荣八耻”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了集体主义的原则,与资本注意的荣辱观划清了界限。“八荣八耻”规范了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是非观的基本内容,使人们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怎么做是光荣的,怎么做是可耻的。“八荣八耻”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构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

三、“八荣八耻”荣辱观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品质

“八荣八耻”荣辱观不尚空谈,重在实践,重在落实,重在行动。每一个公民都要以这“八荣八耻”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言行,衡量自己的言行。为了更好地树立“八荣八耻”,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要慎独、慎始、慎微。

2、必须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共产党员做起。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八荣八耻”做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未成年人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一定要把“八荣八耻”的内容进学校、进课堂、进幼儿园,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4、必须建立全党抓、全国抓、全社会抓的科学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农村、厂矿、商店、机关、学校、军队,各级各部门各系统一齐动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领导组织机制,切实把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5、必须抓好舆论宣传,动员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电影、广告、黑板报、宣传栏等一切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内容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6、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各种实际存在的问题,立说立行,立即行动。

只要广大干部群众真正动员起来,行动起来,人人都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八个光荣”,坚决杜绝“八个耻辱”,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进而转化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祖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良好作用。

第五篇:十七大报告:重大的战略思想 创新的科学理论

十七大报告:重大的战略思想 创新的科学理论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从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进一步强调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这是我们党对当代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新要求,是党的十七大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一切科学的理论,无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总能反映时代的问题,回应人民的呼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位,为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十七大报告全面回答了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性问题。报告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指出了经济、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指出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针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新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

回首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历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对于这些根本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努力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实践、引领时代变革。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推动发展的新飞跃,开拓发展的新境界,我们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光辉业绩。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11月05日

下载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反腐倡廉重大战略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摘 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坚持“生命线”地位......

    论中国共产党与反腐倡廉

    论中国共产党与反腐倡廉 所谓反腐倡廉,腐,为腐朽腐败;而廉,为廉洁廉明。这个词不是建党以后才有的,这件事更是不新鲜。人类的进步发展一直伴随着腐败这一议题,无论哪种经济体制社......

    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作为(汇编)

    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作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80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

    反腐倡廉重大制度执行情况工作汇报

    某某直属库反腐倡廉重大制度执行情况工作汇报 (2012年8月2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 2009年5月成立某某直属库以来,在总公司、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心得[合集]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心得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的出台,有利于提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制......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2011-05-15 13:59 中共党史重要会议汇总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的中心......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研究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研究 一、党建立初期的反腐倡廉思想 党的反腐倡廉思想萌发于建党初期。1921年7月,党的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在规定党的性质和奋斗......

    五年来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及对下一步工作建议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在省纪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纪委和各级纪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