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进厂 受伤维权难
农民工受伤维权难
我叫薛二憨,今年57岁,是土沟乡铺路村的一个土农民,常年种几十亩地为生。2011年娶二媳妇子家里塌了几万块饥荒,种地实在是没法还钱,我和老婆子商量俩口子出来打工挣几个钱还债。2012年3月份,我进了河曲县沙坪煤矿的洗煤厂,寻了个打扫卫生的营生,挣钱养家糊口。
我在洗煤厂具体做的是扫路的营生,一个月挣将近一千五百元,省吃俭用想三五年还完债,就松口气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3年3月3日,我像平常一样打扫卫生。扫完后,沙坪洗煤厂外媒站装载机准备倒垃圾,我就在旁边帮忙。再平常不过的事,可是突然间装载机开着就朝我的前胸碾过来了。我躲闪不及,结果我眼前一黑,醒来胳膊就血肉模糊了。带班人员和装载车司机当即把我送到了河曲县人民医院,伤口在河曲县县医院缝合。
万幸,我还活着,如果装载机再往里挤一点,挤着胸脯就没命了。你说好端端的装载机怎么就开到人身上了,咋就停不了呢?装载车司机说是装载机刹车不管用了。哎,原来这不是天灾,是人祸啊。晋神沙坪矿那是咱河曲数一数二的单位,洗煤厂规模也不小了。我想不通,装载车刹车失灵,怎么还能继续作业呢?
我在县医院急诊科输液几天,胳膊上的皮肤是好了点,可是还肿着,皮麻的没啥感觉。这才反应过来,情况不好。河曲县医院急诊科大夫初步判断疑似神经损伤,建议我到上级医院治疗。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检查,专家说至少需要近两年时间用药治疗。沙坪洗煤厂的领导对我的病情漠不关心。每次药用完后,总会断药。我打电话曾跟那里的相关领导要过药,起初刘小平、李学斌等领导推诿说,要向领导汇报,可是连续等了一个星期也杳无音讯。再到后来干脆电话也打不通了。我只好找到厂里,几经周折好不容易见到杨晓东厂长,他却说那药无法报销,药费他负担不起,便走了。我没办法只好拖着病胳膊等个说法,第二天等来的是劳务派遣的李连恒。在他的协调下,任国鹏答应继续配合治疗。我重新回到医院等待。又等了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厂里派人送到一包药,县医院的医生建议不要随便用,说不是治疗神经损伤的药。我再次去洗煤厂,找到了副厂长任国鹏。他找了一个叫做吕广林的人进行协调,厂里勉强再次同意配合治疗。可是,回到医院后厂里变卦了,左等右等又无音讯。我再次去洗煤厂,厂长提前安排了保安,拦着我不让进办公室,他本人却说有事顾不上和我说话,坐车离开。后来河曲法律援助所的张青山、白三林介入,在他们的协调下好不容易要了一个疗程的医药,并说厂里想一次性了结此事。药用完后,又不能续上也没有厂里的任何消息。手头困难,没办法,我只好再次找厂里。就这样我到厂里不下十几次,每次到了厂里,杨晓东厂长要么让我找任国鹏后,他自己离开,然后任国鹏说自己是副厂长管不了这事;要么派保安拦着我,厂长说有事顾不上便扬长而去。每次要到药的人总是第三方介入的人。我的胳膊就这样耽搁着,被碰五个月,治疗两个月左右。我的病就这样断断续续艰难地看着,生活费更只能是东借西借。我的胳膊什么时候才能康复?我的胳膊还能好起来吗?我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啊?我是多么担心、害怕自己的胳膊就这样子拿不起来啊……
这么大厂子,找个负责人真是难啊。农民工在厂里做营生,出了事想维权真是难啊。杨晓东厂长,他是一厂之主,在我心目中可算得上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啊!可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不负责、无担当,遇事逃避。洗煤厂在我心里头是个大摊子了,可是安全问题怎么这么频繁呢?就不能好哈管好安全吗?出了问题难道就可以不负责任吗?
第二篇:农民工如何维权
农民工如何维权
近年来武汉市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武汉市司法局与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司法局签订了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协议,并根据需要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部门、建设部门、工会等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农民工工作和生活集聚地、大型企业等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咨询点,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热线,方便农民工就近快捷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无论是我市赴外地务工的农民兄弟还是外地来我市务工的农民兄弟,我们都将一如既往、竭尽所能地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努力做到应援尽援。
一、什么是农民工?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只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常见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有哪些? 1.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
2.强行加班加点,却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3.用人单位没有为就业者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具和劳动动保护设施;
4.女工和未成年工得不到特殊劳动保护;
5.务工者患职业病、因工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后,用人单位逃避责任;
6.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 7.用人单位收取抵押金,扣押进城就业者有效证件; 8.随意辞退或开除务工者;9.不签书面劳务协议或劳务合同等。
三、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应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1.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属于《法律援助条 例》规定的案件范围、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和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2.经济困难标准,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县(市、区)公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以内执行。
3.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
4.申请法律援助时,应提交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的有效身份证明。如果在法律援助期间需要到外地打工的,可以委托亲友代办力理,同时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委托手续。
5.与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材料。
四、国家采取哪些揩施解决农民工请不起律师的向题? 《国务院关回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将完善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要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应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调解及民间调解活动。
五、农名工该如何维权?
1、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应当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拖欠工资的相关证据前往工作地点所在地的劳动局进行调解或劳动监察;
2、对于单位未提供相应劳动防护用具和劳动动保护设施的应当向工作所在地的劳动局进行举报;
3、对于务工者患职业病、因工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后,用人单位逃避责任的,应当首先明确是否为劳动关系。如果是劳动关系则应向社保局提起工伤认定和工伤鉴定程序,并根据结果向单位索赔;如果是劳务关系则应在医疗期结束后向法医鉴定部门申请伤残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向单位索赔。
第三篇:农民工维权告示牌
农民工维权告示牌 项目全体农民工:
为保障你在本项目劳动期间的合法权益,帮助你依法有序维权,现将有关情况告示如下:
◆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主要内容:
1、建筑领域直接招用农民工的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提倡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建筑领域直接招用农民工的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必须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劳动保障法规定足额支付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拒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以及未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工资。请你及时向企业劳动管理员劳资管理员反应情况,由其协商解决,同时也可以向项目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特别提醒!
为了有效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你应妥善保管各种有效证据,如劳动合同、协议、工作证件、工资结算单据等。
项目劳动监督员;电话; 项目劳资管理员:电话: 建设单位工监督员:电话: 劳动监察机构;电话:
第四篇:工会调研论文(破解农民工“维权难”的几点思考)
破解农民工“维权难”的几点思考
“农民工”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它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工权益是指农民工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应享有的权力和应得到的利益,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等方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民工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农民工在社会架构中的弱势地位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改变,绝大部分农民工只能选择从事收入低、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的工作,并且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的维权之路步履维艰。
一、寻根究源,农民工维权难题与时俱生
农民工问题是现代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东南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形成一个特殊的团体--农民工。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民工改变了城市工业化劳动力欠缺的现象,从而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他们在到城市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没有摆脱“农民的帽子”。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劳动就业权、子女的受教育权等仍然没有脱离二元城乡体制的束缚,而使农民工处于农村与城市的边缘、社会的边缘。
二、深入剖析,找准农民工维权难题的几大成因
(一)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而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正是产生农民工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批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农村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发达区。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过于集中,劳动力供大于求这就直接造成了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平等。
(二)法律保护的缺失导致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然而,健全农民工法律保护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下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司法程序繁琐、维权成本过高等现实又客观存在,使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三)制度存在滞后性、不完善性。户籍制度是农民工问题的根源所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结构,最具代表意义的便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以农养城”的方针。但是,这导致了大城市与小农村的贫富差距,农民地位低下。户籍制度使国民产生了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之分,这使得农民被牢牢的控制在土地上而无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迁徙,户籍制度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进城之后,农民工的权利也因此而得不到的切实的保障,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相反是无尽的歧视。
(四)农民工自身原因。一是教育水平虽有提高,但大部分农民工的教育水平仍处在初级教育水平;二是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极其缺乏,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三是他们经济收入很低,只能生活在城市的最下层。农民工在经济上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没有能力维护自身的权益。
(五)社会成员的偏见。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语言差异,长期从事脏、累、差的工作,受到城市的漠视、歧视:。一些城市居民无视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歧视农民工,唯恐避之不及;用人单位凭借自身的强势地位,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增加他们的劳动强度,拖延甚至克扣工资,对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新闻舆论导向对农民工存在一定偏见。
三、多措并举,切实破解农民工维权难题
(一)树立正确的维权理念,打牢思想认识基础。要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离不开正确的维权理念作为内在支撑。一是依法维权的理念。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农民工维权问题,只有在法律和法治的框架内,从立法、普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努力,才能使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实现。二是主动维权的理念。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是以救世主的姿态给予他们恩赐,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地解决农民工维权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仅体现在个案维权和事后维权上,还应体现在农民工权益的建设上;三是有效维权的理念。农民工维权,不是一个政治口号,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着力解决农民工社会地位与政策待遇上的问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具体工作,切切实实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
依法维权、主动维权和有效维权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依法维权是是根本,主动维权和有效维权都必须在依法的前提下进行;主动维权是过程,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依法维权和有效维权的内在要求;有效维权是结果,是依法维权和主动维权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维权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二)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连续实施的五年普法规划,经过20年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差仍然是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农民工普法上,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农民工普法的异地协作机制。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开展普法往往存在农民工输出地“管不着”、输入地“管不好”的问题。这迫切需要农民工的输入地与输出地加强协调配合,定期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成普法合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一是印发宣传单、小册子,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宣传;二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进行宣传,扩大普法的覆盖面;三是通过开展法律咨询、专家答疑等形式,帮助解决农民工维权中的个案问题;四是在农民工聚集区开办法制宣传栏,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引导农民工自觉学法用法;五是通过农民工身边的维权案例来进行宣传,增强普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六是在农民工集中区域,对某些有一定文化素质、热心维权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培训,使之成为法律明白人,帮助其他农民工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学法用法的辐射效应。
3、切实增强普法的实效性。任何内容的普法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才能反映出来,要力戒普法工作存在的雷声大、雨点小,重造势、轻效果的倾向,不断增强农民工普法的实效性。要通过普法,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农民工通过合法的渠道和途径来反映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切实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并建立起完善的评估和考评机制,使农民工普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依法治理,促进用工单位和执法单位依法办事。
1、积极引导用工单位依法办事。一方面,要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主动遵守和执行国家关于农民工劳动合同、工资、工伤、保险等方面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针对用工单位存在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起“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制度体系,对违法者坚决予以惩处和打击,为农民工维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有关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农民工维权效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障农民工的知情权。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采取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事制等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方便农民工维权。
3、提升维权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工作,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农民工维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各有关单位实行微机联网,保持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以利于提高执法单位办事效率,为农民工维权创造便利条件,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更快更好的保障。
(四)做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工“打官司难”的问题。
1、强化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建设。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是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其组织建设,努力适应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需要。
2、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提高法律援助供给能力。一方面要降低法律援助的准入门槛,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另一方面对法律援助服务要高标准,严要求,细化办案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完善办案质量管理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质量,使受援人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3、加强经费保障,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落实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切实加强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一是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的最低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法律援助制度正常运行;二是通过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基金、募集社会捐助资金等渠道,分担政府经费的不足;三是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人员加入法律援助队伍,为农民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作为法律援助经费不足的补充;四是通过发行法律援助彩票筹集法律援助经费。
(五)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依据。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其实质是农民工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法律上的权利问题。农民工维权难的根源不仅在于我国长期存在着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源于对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上的缺位。农民权益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还停留在政策层面上,法律上的保护措施还很不够。现行法律中,还没有一部关于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一些与进城务工人员有关的法规或司法解释中,明显带有计划经济时代或城乡二元化的烙印,这种现象必须改观,要适应新形势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要求,对现行某些法律法规进行废、改、立,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农民工维权法律体系。
第五篇:技校生在京实习受伤花费10多万遭遇维权难
技校生在京实习受伤花费10多万遭遇维权难
“如有哪家律师事务所愿意帮我讨回这些医疗费,我将为这家公司义务工作两年,洗衣做饭扫地都不嫌弃。”近日,一篇题为“三一重工:一个技校实习生的 悲惨遭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开来。发帖人名叫邓振国,2009年9月在北京三一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三一”)实习工作中受伤,后花费10多万医疗 费,公司以“实习生”之名拒赔。
尽管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尚未出台相应规定,还没有完善的实习生权益法律保障体系,身份模糊的实习生在工伤、酬薪 等维权路上常陷法律盲区。但是,湘潭大学法学教授欧爱民指出,邓振国与三一重工的关系“应该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就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将之在工作上 所受的伤害认定为工伤”。(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因此,当事人邓振国有多条途径可以维权。欧爱民建议,尽快将实习生纳入劳动关 系范畴。
实习生工作中受伤花费10多万
邓振国,湖南潇湘技师学院07级数控专业的一名学生。
经公司层层筛选,通过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规体检,2009年7月,邓振国和另外10多名同学一起到北京三一电气有限公司实习。
2009年9月7日,邓振国与北京三一签订实习协议,后被派往沈阳三一重装工作。2009年9月13日中午约1点半左右,邓振国在上班途中 搬运中型工件(约80斤左右的实心钢材)时不慎把腰扭伤。两年间共花费十多万元医疗费,几年后还要支付几万元取钉费。事后,邓振国及其亲属数十次电话找北 京三一有关负责人沟通,却被公司以“实习生”之名拒赔。
“难道一个实习生在公司受伤就不能得到最基本的医疗费赔偿吗?”采访中,邓振国屡次愁苦思索。让邓振国更为心寒的是,在他受伤后,公司立即 断然安排他结束实习。目前,他尚未办理手续。用他自己的话说,欠了一身债、下半生的大部分工作也因此耽搁,他理应拿到合理的医疗补偿费。
记者在邓振国与北京三一签署的《实习协议》上看到这样一行字样:第十一项 乙方在实习期间出现意外,如果是由于乙方自己的原因,由乙方本人负责;如果是甲方的原因,双方协商解决。
2009年9月18日,邓振国向公司递交请假条,“本人因在工作中把腰扭伤,经医院检查,本人有腰椎盘突出和椎管狭窄,须及时治疗,外出湖南省永州市。”该请假条已经部门领导同意并签字。
2010年1月23日,赵红远(邓振国实习期间北京三一的负责人)给邓振国发送短信,劝其办理离职手续,并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这里还有你第一个月的工资,虽然你没上几天班,但我还是给你满勤。我也希望你能报销一部分。” 2010年10月19日,三一重工长沙总公司董事长信箱收到邓振国发送的书信(内容大致同于帖子),并给其简短回复:已开始着手处理此事。
邓振国的堂姐邓女士回忆,2011年初,大约农历十二月中旬,北京三一人力资源部主管刘文强曾主动给她打了电话,其大意是,公司总经理已经 签字,公司方愿意承担邓振国一半医疗费用。待双方签好协议后,邓振国即可获取6万元赔偿金。2011年农历正月十五过后,邓女士再次致电北京三一,刘文强 竟以“情况发生变化”否定之前的“承诺”。
“我和他们任何人都沟通不上,最上层就只联系到北京公司人力资源部宋部长,但是她多次因工作忙,不予受理。就这样,我们被当成皮球,来回踢了一年。”(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邓女士声称,邓家为此事已身心俱疲。
在邓女士提供的手机录音中,刘文强声称她的行为属“变相威胁”,他建议邓家走正规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我只想为弟弟讨回他的医疗费。除此以外,别无他念。”邓女士无奈叹息,她不明白为何他们的维权会被公司定性为变相威胁。
据知,签订实习协议时,公司方为所有实习生都购买了意外保险。目前,邓振国仅收到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生命园支行打入卡上的22140元。
“如今,家里欠债10多万,母亲身患胆结石急需做手术又无钱住院治疗。我不能干重活,术后留下的病根常发作。公司一直没有给出满意答复,更未支付一分钱医疗费。”邓女士告诉记者,历经此事后,曾经阳光开朗的邓振国明显消沉了许多。
公司校方各执一词
2011年3月29日,《法制周报》记者致电北京三一,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刘文强表示,公司方曾多次和邓振国所在学校沟通:“去年10月 份,我们还和校方沟通,校方的意思是,邓振国的事情发生在三一,与他们并无关联。”然而,湖南潇湘技师学院的校长冯友名告诉记者,北京三一从未联系过校方 协商邓振国的事情。
刘文强声称,他了解邓振国在公司受伤事实,虽无法鉴定是否属工伤,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讲,他对此深表同情;但是,站在公司角度而言,他不希望此事被曝光。
“大家都会同情弱势群体。”刘文强连连叹气,后透露内心担忧,并提议,“一方面,校方、公司方、邓振国本人三方可坐下来协商此事;另一方面,受害者应通过正常法律途径索取赔偿。” 出事时身份是学生,可出事地点却在实习单位;因工作受伤,却又不被承认是单位的员工,发生在各地的实习生受伤事件此起彼伏。
一个叫小敏的女大学生,2010年7月份毕业,后被学校安排到一家皮鞋厂实习。一次意外,手指被夹进机器严重受损,共用去3000多元治疗费,都是家里支付的。事后,小敏家人找厂家要求报销医疗费,厂家以“她是实习生”一口回绝赔偿。
据了解,1996年劳动部颁发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其中第六十一条提到:到参加工伤保险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 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赔偿。这条规定事实上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受伤看成工伤。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代替了原先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该条例未提及实习期间受伤学生的权益追索。
法学专家指出,我国现行法律对实习生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规定,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与做法,各个省份的规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增加了实习生维权的难度与不确定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明确将实习生纳入劳动关系的范畴。”湘潭大学法学教授欧爱民建议,在此之前,为切实保障广大实习学生 的合法权益,实习生应与实习单位签署一份较为完善的实习协议,对实习报酬、工作时间、加班报酬、实习过程中发生伤亡的处理、以及未依约支付实习报酬的违约 责任、发生纠纷后的处理等进行明确约定。
专家:实习生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上班时,因为工作意外受伤,这算是工伤。”此说法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受伤的人是名实习生,并非正式员工,这伤还能否算工伤?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分析,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是否属于劳动关系,法律没有强制性地予以定性。通常都要根据双方实际约定的合同内容 来判定,该关系是否受劳动法调整。但是针对本案所发生的人身损害事件,单位肯定是难逃其责。因为如果他们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 定,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而即使劳动关系不成立,那么依据《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害人也可以雇工或者是 帮工的身份,要求单位给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则认为,实习生虽然没有和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但如果符合如下三种条件,就应该判定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存在事 实的劳动关系:一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且属于用人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劳动服务;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从属关系,即劳动者的劳动服务行为是 在用人单位的安排、管理和监督之下进行的;三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邓振国与三一重工的关系完全符合上述三点,应该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就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将之在工作上所受的伤害认定为工伤。”欧爱民表示。
欧爱民提议,当事人首先应从事故单位取得工伤认定书,如果单位拒绝认定工伤,就应申请认定工伤,由劳动部门认定是否构成工伤,并安排劳动鉴 定委员会对伤情进行鉴定级别。(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根据鉴定的工伤级别,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赔偿。如果劳动部门不予认定工 伤的,可以申请复议,在复议后如还是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另外,在劳动部门不认定为工伤时,当事人还可以选择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按照一般民事侵 权案件处理。也就是说,一旦工伤索赔道路不通,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要求工厂进行侵权赔偿。
“如果上述两条维权道路不通,当事人还可以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要求学校进行赔偿。”在欧爱民看来,当事人邓振国有多条途径可以维权。
大学生实习期间受伤算工伤?
据有关调查机构统计,全国每年有1000万以上的职教学生在企业实习,有将近30%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权益该如何保障呢?大学生实习期间受伤算工伤?可以接受工伤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只有属于工伤事故范围的职工,才能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请求。其中,“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而劳动者又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能力、能独立自主地选择用人单位并建立身份隶属关系、服从用人单位的组织管理、以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的自然人。按这个标准,受伤的当事人的身份仍是学生而不是劳动者。所以,其在实习期间因工作造成的人身伤害,无法认定为工伤。
但是,实习生不适用工伤并不意味着“伤了白伤”,受害人仍可以人身损害赔偿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生实习期间,由公司对学生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公司是受益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形成了雇佣关系,所以,受伤的学生应该向公司主张赔偿。而学校对王磊于实习过程中所受伤害,在主观上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学生单位实习受伤谁负责 小张系某职业学校的学生,2010年11月,在学习的最后一学年,学校推荐小张到我市某化工公司实习。2011年2月,小张工作时不慎腰部严重受伤,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费2万余元。在要求学校赔偿时,学校认为小张是为化工公司工作时受伤,公司是利益接受者,因此应由其赔偿;小张找化工公司要求赔偿时,公司认为小张不是公司员工,公司只是提供实习场地,小张应到学校要求赔偿。在追要赔偿未果后,小张到寿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认定工伤。
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工作人员指出,本案要点是学生实习期间的身份界定以及在实习工作中受伤,能否要求认定工伤并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首先,在校实习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不受《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在校实习生的身份是学生,学生实习是为了熟练掌握某些技能和印证某些理论而在校外积累实践经验。而《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要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其主体必须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可见在校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在身份认定上,在校生并不是劳动者,自然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之调整。
其次,在校实习生受伤不能认定为工伤,不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996年10月1日施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实习期间受伤学生的权益追索曾做出过相关规定,但其后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此未作规定。于是,在校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处于“真空”状态。根据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在校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身份隶属关系,双方之间不存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因此,在校生在实习工作中受伤的,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进而不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学生实习期间遭遇意外风险应由谁承担?对此,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明确规定,职业学校或者学校和实习企业协议后,由企业为实习和教学实训的职业学校学生投保实习学生责任保险,防范和化解实习学生的责任风险,保障广大实习学生的权益,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小张是经学校推荐后到实习单位受到伤害的,故应依据学校、实习单位和小张三方在人身损害事故中的过错大小或原因按比例确定各自承担的赔偿数额。
因此,小张实习期间身体受到了伤害,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但可按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小张某可以人身损害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获得民事赔偿。
(寿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董军)
在校大学生单位实习受伤不属工伤 作者:孙婕 尹敬静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34 评论:0 更新日期:2012年01月12日
案情回放
张某系天津某大学在校学生。2010年6月,张某经学校推荐到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具体从事住宅楼装修的辅助性工作,实习期为半年。同年8 月,张某在装修过程中不慎受伤,双方就赔偿事宜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后,张某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后经劳动部门做出了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张某认为 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工伤,并要求公司赔偿医疗费等各项损失6万余元。
仲裁委认为,张某系在校生,不符合就业条件,不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双方之间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故驳回了张某的仲裁申请。无奈 之下,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张某基于学校的安排到该装饰公司实习,是其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张某与该装饰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也未建立 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身份隶属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张某在实习单位虽然是因实习受伤,但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其所受损害 应按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最终,法院判决该装饰公司向张某赔偿人身损害赔偿金共计56000元。
法律评析
击水律师事务所卢彦民律师认为: 本案值得评析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在校实习生是否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二、在校实习生在工作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是否能进行工伤认定?
三、公司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还是侵权赔偿责任?
四、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本案的关键,是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的身份界定以及在实习工作中受伤,能否要求认定工伤并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首先,在校实习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不受《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在校实习生的身份是学生,学生实习是为了熟练掌握某些技能和印证某些理论而在校外积累实践经验。而《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 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要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其主体必须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而《劳动部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可见在校 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在身份认定上,在校生并不是劳动者,自然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之调整。
其次,在校实习生受伤不能认定为工伤,不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代替了原先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但《工伤保险条例》并没有规定实习期间受伤 学生的权益追索保护的相关规定。于是,在校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处在“真空”状态。根据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在校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意义 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身份隶属关系,双方之间不存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因此,在校生在实习工作中受 伤的,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进而不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再次,在校实习生可以按照一般人身损害侵权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
工伤待遇针对的是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由于在校大学生是以学习为主,不是以实习获取劳动报酬为生,因而不具备《劳动法》规定的独立劳动者身份。因此,对于不视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实习期的在校大学生,工作期间发生伤亡事故,不适用有关工伤的规定。
卢彦民律师认为,在校实习生不具备独立劳动者身份。实习单位为用工单位,而非用人单位,其与在校实习学生不构成劳动关系而仅为劳务关系。实习单 位安排在校实习生从事相应的工作,致使在校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损害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符合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在校实习生维权只能 通过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关键看学校自身是否存在过错。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其主要考虑当事各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 赔偿责任,不论劳动者有无过错,用人单位都全额赔偿。而在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中,学生就要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只能得到部分赔偿。根 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 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学生是经学校推荐的,在实习单位受到伤害的,则应依据学校、实习单 位和在校实习生三方在人身损害事故中的过错大小或原因按比例确定各自承担的赔偿数额。
综上所述,张某作为在校实习学生,其与公司之间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其受伤当然也不属于工伤,其损害应按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张某可以 人身损害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获得民事赔偿。但从程序上来说,人身损害赔偿不需要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大学生实习受伤不算工伤!
发表时间:2012-02-10 17:21:02 阅读次数: 13
所属分类:劳动纠纷
■提醒
实习协议不等于劳动合同
劳动部门特别提醒,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与就业有关、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但就业协议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仅是体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就业意向的契约,主要作为毕业生人事关系接转和户籍迁移的依据。而劳动合同主要规定着劳资双方在劳动时间、岗位、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依据。因此,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时,都应当与用人单位签署有效的合同。
30%大学生实习期受伤害
■调查
30%大学生实习期受伤害
据了解,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为工科理科学生。在他们的实习或者兼职的过程中,常存在安全隐患。有调查显示:将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生问题,大学生就会面临赔偿责任不明、企业学校推诿、自身权益很难保障的困境。
时下很多职业学校按照教学安排,学生最后一年一般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完全按正常生产进行管理,面临着与其他劳动者一样的工伤风险。更有甚者,有个别学校违规与“缺工”企业联手,以“实习”为名把学生当作了廉价劳动力,出现有学生工作中致病的严重后果。而由于学生不属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结果,在实习单位发生意外,明明与工作有关,却不能按工伤处理,只能走民事途径,这方面纠纷不断,学生正当权益难维护。
实习生“工伤”可起诉
■解决
实习生“工伤”可起诉
针对未毕业的实习大学生到底该如何维权的问题,劳动部门的专家解释说,实习生不属于《劳动合同法》上所指的劳动者范围,因此,实习大学生在工作中受伤,劳动保障部门一般不予认定为工伤。但学生与使用单位之间已形成劳务关系,实习单位有义务给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实习场地,因此,若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受伤,可起诉到法院,要求实习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可见,学生打工受到伤害时,有权依据上述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在赔偿项目上,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除误工费外,医疗费、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等均属于赔偿范围。
应出台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
■建议
应出台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
打了多年劳动争议官司的江苏金路律师事务所徐军律师告诉记者,每年他至少接到10多起大学生、职校生实习期间因受伤索偿无门的案件。他指出,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或者兼职时应签订合同或者协议,对意外伤害进行事先约定。他说,如果用人单位实在不愿签,大学生又很珍惜这个机会,也要注意保存曾经在这个单位工作过的证据,包括证人、工作服、工资条、重要对话的录音等等,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实习生如何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发布时间:2012-01-17 10:17:03 来源:www.xiexiebang.com 编辑:zhzeg 金策网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遭遇人身伤害的案件,认定实习生实习期间受伤不算工伤,但由于实习单位过错,一审判决实习用人单位的上级法人单位向实习生廖尚军赔偿6.5万余元。此案一审判决后在广大市民和在校学生中引起反响。
随着假期的来临,利用空闲时间到一些用人单位实习的在校学生越来越多。但由于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并未就实习生伤亡事故认定及处理作出明确规 定,实习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也没有建立起事实或者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受劳动法调整,实习生在劳动中受到伤害,很难按照劳动法或者工伤保险条 例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要求。那么作为实习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实习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该由谁来负责?广大实习学生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呢?
实习汽修意外遭遇车祸
今年23岁的廖尚军是成都交通学校2001级学生。经学校推荐,他于2003年9月到四川汽车运输成都公司第四分公司参加汽车维修实习。2003年12月26日下午3时左右,汽运四分公司职工何林驾驶公司客车倒车时,将廖尚军撞倒致伤。直至2004年6月底汽运四分公司负担了廖的全部医疗 费用2.6万余元。
七级伤残法院认定不算工伤
事发后,成都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廖的伤残等级为7级。廖以工伤待遇争议为由向成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以双方未形成劳动关系不属劳动争议为由决定终止审理。廖不服,向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审理认为,廖与汽运四分公司并无劳动关系,因而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受劳动法调整,作为仍是交通学校学生的廖不能享受工伤待遇,但根据其受伤时 仍有效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到参加了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职业学校学生发生伤亡事故,可以参照该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 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而非工伤待遇。
法院还认为,由于实习单位未给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实习场地,未尽到安全警示及防范义务,因此由其上级法人单位四川汽车运输成都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律师支招实习生如何维权
现实中,我国各类院校的学生在正式工作前,大多有一个实习过程。那么,怎样才能维护学生实习受伤后的合法权益呢?
法学硕士、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江敏说,在校学生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他和用人单位之间也没有建立起事实或者法律上的劳动关系,所以实习生在劳动中受到伤害,很难按照劳动法或者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要求。
≥介绍,劳动部1996年10月1日试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曾明确规定实习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待遇,但随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旧的试行办法已失效,而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并未就实习生伤亡事故认定及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江敏律师建议,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和实习生所在学校最好事先对此类问题作出明确约定,这样才有利于解决可能发生的纠纷。她同时呼吁,希望我国有关立法及时对此类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切实保障广大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
邮件字号:
市长信箱[2011]4405 发布单位:
璧山县政府 来信内容:
实习生受工伤了谁来负责?
我是一个还没领导毕业证的技校学什么,但是在拿到毕业证前要实习1年半。但是我就在着实习期间上班,手指被卡断了,后来接好了,但是公司陪我的钱还不够我付医药费。更不要说赔偿我的事情了。他们给我的理由我很难理解。实习生和正式工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就没有工伤保险。他们只给我买了个商业保险。我上网查文件说《民事法》和《工伤保险法》有冲突不能给实习生买工伤保险。但是实习生上班时受了工伤谁又来负责?学校吗?学校的理由是实习期间不再校内。所以和他们没关系。两个法律的冲突难道就没办法解决吗?难道实习生受工伤就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吗?为什么没有对实习生这一块的安全进行一个规定?哪怕他就算陪不了多少。但是治疗费都没有给齐。这也太不公平了。。我希望能有一个对实习生受工伤的文件。。
办理单位: 县人社局
办理结果:
来信人:
你好,来信收悉,回复如下:
根据劳社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之规定,劳动者必须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你的实习单位并未向你支付报酬,所以并不存在认定为工伤须具有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的前提条件。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4】211号)第十七条更是明确规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不适用《条例》和《实施办法》。根据《重庆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7号)第三条第(六)项之规定: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不适用本办法。综上,你的伤害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来计算工伤待遇,你们的争议也不是劳动争议。
你所受伤害不得通过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处理,但是可以普通民事侵权纠纷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的有关规定:你作为学校尚未毕业的在校生,学校有义务为你们安排实习活动,并尽到保护你们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同时,接受实习的单位也应当保护你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但不幸的是你同样受到了人身损害。民事侵权一般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即根据各自的过错划分责任。因此,你的学校和接收实习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对你所受损害承当责任。建议你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实习单位给你购买了商业保险,你所受伤害应当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应当依法理赔,建议你向保险公司索赔。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也可以直接致电县人社局社会保险科,联系电话:85282085.此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