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城市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长宁县自1998年以来,依托大竹海,挥动大手笔,全力以赴打造生态园林旅游县城。通过八年的苦心经营,县城建设经历了从环境整治、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城市美化、品位提升的演进过程,面积从2平方公里增至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原来的2万人增加到5万余人。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初步建成“城在竹中,竹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旅游县城,成为了“四川省首批文明县城”、“四川省卫生县城”,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已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走出了一条“以城聚财,以城兴城,滚动开发,强势崛起”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一、大气魄、大决心、大手笔——开拓创新争一流
(一)准确定位,优势在规划中确立好范文版权所有
长宁县审视既不临海也不沿边的丘陵山区县城现状,立足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宜人、交通区位便捷的独特优势,将城市的发展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以规划确立发展优势,以优势赢取发展先机,全力打造宜宾后花园,精心构筑川南最佳人居之都。
一是坚持规划的独特性,不贪大求洋。在规划时,充分结合自身的城市现状、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及经济实力,突出本地的旅游和生态资源优势,立足于把县城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川南精品旅游小城。注重体现区域风貌特点,在建筑形态上,尽量体现川南民居风格;在色彩上多采用浅绿、浅蓝为主的冷色调,使之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协调共生。
二是坚持规划的系统性,不破坏生态。为突出旅游县城生态特色,在规划中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坚决不准开挖城区内已规划为绿地的山头,坚决不准占用城区内河道,坚决不准破坏城区内珍贵树种。做到规划让位于生态,让位于生态自然,严防因规划不当造成生态破坏。
三是坚持规划的严肃性,不随便更改。严格执行规划,从总规开始,依次执行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规,最后到单体建筑的修建方案,必须环环扣紧,不能随意改变。所有的单体建筑,必须出效果图,体现川南区域风貌,使建筑形态和色彩与周围环境和谐共融洽。
(二)市场运作,资本在经营中激活
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财政投入犹如杯水车薪。长宁县为突破这个“瓶颈”,大胆探索,创新经营,着力于以城生财、以城聚财,广辟渠道,为县城建设融集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第一,突破三大“围城”,充分激活城市资本。
一是突破思想围城。资源不等于优势,如果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转化,就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益。长宁将城市土地和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建设资金。二是突破体制围城。长宁改变传统体制下政府“出资、建设、管理、运营”的统揽模式,实行“政府主导、社会投入、企业参与”的市场化动作模式。近年来县城街道的市政工程建设,基本都是由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一并承担。三是突破资源围城。长宁县在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城市街道冠名权、公用设施冠名权、出租车经营权、户外广告权等无形资源,通过精心策划包装后进行公开竞卖。2004年,仅拍卖县城三轮车营运权就收益500万元。
第二,采取两种运作模式,大量集聚建设资金。
一是成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对城区内凡能收购储备的所有土地全部进入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然后实施“土地经营”,进行市场运作,转化为土地资本,并调控好城市用地数量,实现城市土地的使用节约化、利用高效化、效益最大化。二是成立一泓国有资产有限公司。将机关、事业单位可经营的国有资产全部划入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和运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并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融资,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通过挖掘、激活城市资源,创新城建投入运行机制,为城市建设和管理集聚了大量的资金。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自我积累、自我滚动、良性互动发展。
(三)打造精品,景观在建设中构筑
第一,整治两大城市溪河,建立城市亲水系统。
为净化县城水域环境,拓展城市滨水空间,建立城市亲水系统,增加城市的优美灵气,对县城呈“t”字型架构的淯江河、碧玉溪进行了改头换面的整治。
碧玉溪整治一期工程就需资金1300万元。为解决资金问题,采取了“财政挤一点、单位筹一点、个人捐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宣传、动员及社会捐资达400多万元。实施雨污分流法共整治河堤3000多米,对沿河两岸进行全部绿化,终于使得碧玉溪美景重开、生态复归、妩媚再现,成为县城最诱人的去处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淯江河(县城段)整治与旧城改造和淯江西路的开发一并进行,目的是把这条河打造成为长宁的“秦淮河”、“塞纳河”,使之成为县城的一大旅游景观和休闲娱乐集中区。该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达1400万元,共修建了河堤2000米,并在下游修建了一个低水坝,筑河成湖,提升了2米水位,大大
拓展了县城的滨水空间,提升了整个县城的优美灵气。
第二,打造三条景观大道,构筑城市环线骨架。
长宁着眼于县城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逐年增加的趋势,先后大气魄、高标准、大手笔打造竹都大道、淯江西路和宜长路县城段三条景观大道,构成了“宜长路——竹都大道——淯江西路”三角形环线骨架,使之成了展示长宁开放、大气、充满
生机和活力的形象窗口。
第三,实施四大整片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一是实施旧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将1.5平方公里的旧城按照川南民居风格进行全面改造,共拆迁房屋20多万平方米,修建房屋30万平方米,新建街道25条5000米,不花政府一分钱,旧城陋区换新颜。二是开发城北新区,建设竹海新城。县财政注资成立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已改制),融资开发城北新区,拓展城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建成了新的商贸文化中心。三是开发城西新区,建设生态商住区。利用城西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紧靠宜长路的地理条件,引进成都、宜宾等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了30多万平方米的生态商宅区。四是开发淯江东路,建设安宁古镇。在淯江东路规划城市用地800多亩,拟建设安宁古镇,以传承长宁县城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再现安宁桥古镇风貌,使之成为长宁县城的第一景观和新的旅游娱乐支撑中心。目前已进入开发准备阶段。
第四,塑造五大特色街道,丰富城市游购内涵。
一是结合旧城改造把光明街建成川南民居风味小吃一条街,主要经营长宁的地方风味小吃;二是在紧靠宜长路县城段景观大道处打造了竹文化竹商品一条街,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竹工艺旅游小商品。三是将胜利街建成古玩一条街,为古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交换平台。四是在淯江西路建设啤酒美食长廊,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品赏美酒、欣赏夜色,感受水景的好地方。五是精心打造向阳商业街,形成长宁的“春熙路”,引进知名商业品牌,以满足游客的高端需求。
第五,营造六大精品小区,提升城市人居质量。
为改变“街道 门市 住房”的居住现状,提升人居环境,长宁县禁止在县城进行联建房建设和单位集资建房,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引进浙江、成都、宜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房地产,先后建成了淯江花园、仁和家园、天和明珠、竹都名居、碧水苑、椰风苑等六大中高档生态住宅小区,多座精品楼盘,彻底改变了长宁居住格局,提升了整个县城的人居质量。
第六,建设七大特色广场,增大城市休闲空间。
狠抓公共绿地建设,合理布局休闲广场,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较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已先后建成了竹海广场、竹韵广场、淯江广场、玉溪广场、富源广场、鲤鱼湾广场、培风广场等。尤其是在宜长路县城入口处的竹海广场,投资总额近600万元,目标是打造成县城具有第一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景观,充分展现富有浓郁竹海风情特色的竹生态、竹景观、竹文化、竹魅力。通过广场建设,既释放了城市空间,又形成了绿化景观,使县城显得开朗、秀气、宜人。目前,市规建局已推荐申报省级园林县城。
第七,配套八大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不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严格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实行“供水、供电、供气、闭路、通讯、排污、公厕、环卫”设施“八统一”、“八同步”。先后实施了县城管网改造工程,投资2千余万元将县城的管网全部下地。争取国债项目建设了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处理中心,实现了城市垃圾即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得到了省发改委的充分肯定,认为是全省目前建设管理得最好的垃圾处理厂之一。
(四)建管并重,形象在创卫中树立
坚持建管并重,以“创卫”为抓手,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环境。
第一,实施四个率先,一举成功创建“省卫”。
1999年,长宁县在全市实施了四个“率先”:一是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中将爱卫办从卫生部门独立出来,单独成立正科级机构。二是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中成立城镇管理办公室,与爱卫办合署办公,并将城关镇的环卫所、规建局的园林管理所和碧玉溪管理所划归城管办统一管理。三是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中成立联合执法大队,从交警、运管、工商、文体、卫生、环监、城监七部门抽调人员专人组成联合执法大队,整合执法力量,避免多头执法,办事效率低、力度不够等弊端(注:2003年因依法行政的需要,解散了联合执法大队,专门成立了城管执法大队)。四是率先在全市各区县中制定并实施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城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有效机制和有力的措施,长宁县城的卫生状况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根本改变,一举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
第二,强化四项机制,全力以赴争创“国卫”。
在省级卫生县城不断巩固的基础上,2005年又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卫生县城。通过进一步深化创“省卫”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分线分片负责制、定期交帐制、“一票否决”制等四项制度,创国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现正待国家爱卫办考核命名。
(五)提升品位,魅力在特色中彰显
长宁在构建城市主体的同时,大力塑造城市风貌、突出个性特色,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把县城的形象做美、品味做高、功能做优。
第一,实施三化工程,打造整体与细部的新景观。
一是实施全方位绿化。建设县城周围5000亩绿色生态屏障工程,营造城市生态大环境。以观赏竹、奇石、花草三结合,实施了节点绿化、街道绿化、河道绿化、广场绿化、小区绿化,大力推进庭院、墙院、楼顶立体绿化,狠抓“拆墙透绿、拆围建绿”工程,使之与公共绿地连接起来,形成城市生态绿化系统。二是实施全方位亮化。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了各种体现竹景观、蕴含竹文化的节能灯具,对县城街道、河道、广场、桥梁、楼体、店面和标志性建筑进行全面妆点亮化,通过亮山、亮水、亮节点、亮建筑、亮门店,以达到内光外透、显山露水、轮廓清晰、色彩丰富、风格多样的目的。三是实施全方位美化。大力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努力消除破烂建筑。对县城三条较为陈旧的主要街道——竹海路、城中路、安宁路按照川南古典民居风格进行风貌整治。对店名店招、灯箱广告、橱窗进行换档升级,推行精美大幅广告,不断提升城市的美感和观赏度。
第二,整合七大要素,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是突出特色餐饮,着力打造了淯江西路特色餐饮一条街。二是提升住宿档次,对县城几家大型的宾馆饭店按照三星、四星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了接待能力。打造了7个星级旅游厕所。三是改善交通条件,改造和淘汰了低档次的出租车,推出中档出租车。四是丰富游购内容,大力开发了竹荪、竹笋、竹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建设了电影院、文化体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设施。五是招商引资引进了歌城、迪吧、桑拿浴、洗脚房等娱乐休闲项目。好范文版权所有
(六)重视民生,拆迁在和谐中推进
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注民生。一是在城镇规划区内征地涉及拆迁农房安置的,除按规定充分赔偿外,还依照被拆迁农房的人口结构,采取统一划地安置方式让被拆迁农民自行修建,政府负责安置地点的土地赔付、场地平整、道路绿化亮化和市政管网建设,并减免其安置房屋修建中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二是在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面,除按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及时足额补偿外,对大量困难的公房拆迁户采取由政府出资修建公房回迁房和廉租房的模式进行安置,规划安置小区,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400多套回迁房,安置了400多户公房回迁户,旧城改造以来的公房回迁户已全部安置完毕,回迁安置率达100,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三是切实做好城市拆迁安置中的社会保障工作,将所有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将所有符合失业保险条件的及时纳入失业保险范畴。长宁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二、新面貌、新特色、新魅力——旧貌新颜展巨变
第一,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与1997年相比,长宁县城的面积拓宽了1倍多,达到了4.5平方公里。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闭路、通讯、排污、公厕、环卫等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以环卫设施为例,从1998年装运垃圾的“板板车”、“农用贺运车”到现在的“压缩式、封闭式”的专用环保垃圾车,取消了县城的垃圾收集站,定时清运,日产日清。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县城生态环境良好,绿化覆盖率达到32,人均绿地达到31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第二,城市品位显著提高
一是具有独特的观赏品位。县城街道整洁有序,建筑风貌独特,旧城仿古,新区现代,滨水空间生动优美,城市绿化富有特色。街道、河道、广场、小区绿林环绕,绿线穿插,绿星散布。城周小山满眼苍翠,一片郁葱。放眼整座城市,呈现出一幅青山绿水翠竹交融的美丽风景。二是具有独特的休闲品位。可以在淯江边观水看天,喝茶闲聊,可以到特色商品街物购赏景、体验风情;可以逛一逛城市夜景,尝一尝风味小吃,泡一泡各式小酒吧。整座小城散发出一种宁静优雅的休闲味道。三是具有独特的饮食品位。有蜀南竹海独具特色的全竹宴、全竹席,有富有浓郁乡土特色的竹海凉糕、淯江河鲜、苦笋炖土鸡,有本地的名小吃、品牌火锅、知名中餐,充分让游客吃出品味、吃出文化。四是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城内大量竹生态、竹景观、竹建筑、竹商品、竹食品、竹工具,让游客时时处处都体验到竹景观和竹内涵,尽情领略竹的韵味、竹的魅力、竹的风情。
第三,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长宁通过城市的打造,提升了以环境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带动和辐射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拉动了gdp的大幅增长。2005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1.12亿元,其中城建投资3亿元,占27%,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二是带动了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拉动了城市消费,吸引了更多的人员就业。2005年,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达到5.98万人,占全县就业人数23;三是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吸引了部分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到长宁投资,开发出了大量低、中、高档住房,吸引了县内各乡镇乃至宜宾、巡场等地的居民到我县购房置业,城市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
第四,干群精神生机勃发
长宁县经营城市的探索和实践,促使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在苦干实干中得到升华,精神状态生机勃发,广大干部风正心齐,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不等、不靠,创造条件共谋发展,开拓创新。广大群众以建好城市为荣,以管好城市为荣。在旧城改造中拆迁了近3千余户,绝大多数群众积极配合、主动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旧城才得以在短短几年中脱胎换骨、展现新颜。
三、强作风、强实干、强品牌——风正心齐促发展
体会一:定位决定特色。抓好城市发展,准确定位是前提。如果定位不准,方向错位,这座城市就没有特色。城市没有特色,就不会有创造力和吸引力,没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就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和创出城市品牌。
体会二:经营决定成败。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资金制约是城市发展的最大难题。以“经营”的理念和手段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城市经营路子,是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选择。
体会三:民生决定稳定。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只有把民生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和维护好他们的居住、就业、社保等问题,才能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体会四:品位决定形象。一个城市要打造出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必须找准优势、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美好形象、展现独特魅力,才能吸引投资、刺激消费、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思考建议
一、决策审批走程序,依法行政要公正。
城市管理发展至今,其职能不断增加,体制、机制、法制、编制等方面渐趋完善,决策审批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使城市管理有了一个新的面貌。然而我们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关系决策、领导决策等不规范现象。要想根本改变这种局面,一是要领导率先垂范,树立“规则第一”的办事原则,一切决策按规则办事,依靠基层,依靠专家,看似低效而正确的决策要比貌似高效而有问题的决策高效的多;二是要规范决策程序和管理体制,关键在于畅通、科学以及权责明确。在执法实践中依法行政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执法过程中标准掌握不好,不清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尺度把握不准;处罚标准不一等现象,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还不相适应。所以,要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我们必须解放陈旧的思想观念,克服上述问题,通过制订规范性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执法案例检查、评选办案能手等途径和方法,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
二、安全生产是保证,工程质量是根基。
在城市建设中,会有以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以经费紧缺、人力不足、条件有限为借口,污染环境、干扰市民;为赶工期,为节省一点儿建设资金而降低质量要求;建筑通病屡现不止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法制意识不强,以及市场竞争激烈、无序竞争等。作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人员要提高执法监督效能和加强执行力,严肃查处建设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受理各类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投诉,有效解决投诉问题。质量是一切的保证,要使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评说,我们在日常工作执法中就要加强管理,加大处罚力度。
三、加强学习,解决管理质量不高的问题。
城市管理者是在一线从事执法工作的,代表政府的形象,所以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学习是全面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要强化学习意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和引导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全面完善干部队伍的管理;二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条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城市管理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政府依法行政的形象,公平、公正、公开是我们执法工作的主旋律。
第三篇:我市城市建设管理的思考建议
现就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建设。严把土地出让关,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区内零星住宅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开发率;建立合理有序的经济适用房分配制度和住房困难户廉租房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要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坚决纠正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三、要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用设施管理权的经营,如道路、公交车、广告牌等等。探索建立卫生保洁、灯光夜景、物业管理审批制度,对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单位新建办公楼的卫生保洁设施、灯光夜景工程和物业管理进行立项审批,对违规建设的不予立项或验收报备。
四、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开发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社区文化。建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我市城市文化开发活动。
五、要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加快特色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文化成果、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对外影响力的经济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展示富于地方特色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
六、要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加快公园广场、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生态旅游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文化体育场馆等城市文化体育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四篇: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建设管理》
第一部分 城市建设经济管理
一.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社区、居住社区与城市居住区的概念,社区的基本构成 要素,社区的类型,城市社区的特点,社区建设与管理,社会发展理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城市管理中的社会学思维,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特征和 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二.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城市经济学的特征,供需理论及其应用,城市规模与城市经 济增长,城市土地经济特性和土地制度改革,城市交通的供求特征及政策调控,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特征与经营,外部性经济问题和城市公共经济问题,城市公共 财政,城市产业发展问题,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趋势。
三.建筑工程与技术经济:现金流量,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价值工程理论,项目融资方式,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方法,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相关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及其计算方法。
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和调 整方法,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定额计价的基本方法,工程量清单计 价方法,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建设工程索赔的依据与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第二部分 城市建设管理法规
一.城市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区范围与划定,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构成与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内容,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二.城市建筑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的规定,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范围、程序和管理,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工作任务和内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
三.城市房地产管理: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内容,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与划拨及相关政策,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程序,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房屋租赁管理的基本内容,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的内容,物业管理概念和基本内容。
四.城市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城市绿化规划原则与指标,城市绿化的建设要求,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环境监督管理要求,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要求,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基本规定,城市市容管理基本要求。
五.城建管理与依法行政:城市建设管理领域内依法行政,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的分类与成立的条件,行政许可设定范围与程序,行政处罚的种类与程序,行政复议的范围、管辖与程序,行政诉讼的原则、受案范围及主要程序。
第三部分 城市建设管理相关专业知识
一.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作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项目建设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原则。
二.建筑学基本知识:中国建筑的主要分类与特征,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住宅建筑、工业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场地规划控制要点,场地空间布局,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物的组成构件,建筑项目策划的程序与内容。
三.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系统构成,市政公用设施的性质和作用,城市用水分类,主要给水设施布 局原则与要求,城市水源保护,城市排水工程的内容,排水体制的选择,污水量预测与污水处理,城市电源的类型,城市用电负荷预测与计算,城市供电网络,燃气 种类,城市燃气输配设施,城市电信工程,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城市工程管线分类、特征与布置原则,城市消防工程设施的设置要求,城市灾害的种类与防灾减灾 系统构成。
四.城市道路和交通管理:我国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选择与组合原则,城市综合交通的组 成,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结构,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上海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基本内容,上海市陆上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上 海市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的基本特征、基本任务与设施的内容,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的分类与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技术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
五.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环 境问题的类型,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内容、程序与基本方法,城市主要污染源类型及特点,城市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途径,生态工程 基本知识,环境规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基本内涵,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六.信息网络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数据 来源与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构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电子政务 在城市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五篇:抓好城市建设管理
抓好城市建设管理 服务“双百”城市建设
3月12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加才率队调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强调,切实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积极主动服务“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当天,刘加才一行先后深入区国土房管局、区规划局、区市政园林局、区城乡建委等部门实地调研。每到一地,他都认真听取各部门负责人介绍,与各部门职工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及建议意见。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部门尽心尽力,工作成效显著。”在区城乡建委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刘加才详细听取工作汇报后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部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针对下一步工作,刘加才强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是“双百”大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努力增强服务“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能力;要认真履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高度重视解决好制约“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要强化管理,完善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适应“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需求;要按照“专项治理”的要求,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抓好工程建设领域中突出问题治理;要策划包装好项目,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清正廉洁干事创业,齐心协力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为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创造条件,为江津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刘加才还针对各部门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
座谈会上,区规划局、区国土房管局、区城乡建委、区市政园林局分别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及今年的工作打算。
区领导张德华、肖文军、吴晓琳、杜长志及区级有关部门和街道负责人参加调研或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