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Node B9311调测步骤(总结版)[定稿]
Node B9311调测步骤:
1.2.3.4.5.准备:加电、硬件准备、软件准备 修改电脑与地区设置:英语(美国),重启电脑 设置电脑IP:223.254.254.1子网掩码:255.255.240.0 关闭电脑防火墙 连接Node B CCM板(XCCM 板调测网线插PI口,ICCM插P2口)调测接口,打开IE浏览(注意:需要装有JAVA软件),进入TIL
6.下载新版本软件到CCM板卡,路径为“TOOL→software Upgrade→New Software Download”,选择FILEO_<版本号>,4分钟结束
7.重启Node B激活软件,重启路径为“TOOL→software Upgrade→activation and iBTS rest”.8.关闭TIL界面,关闭IE浏览器,重启好后重新打开IE,重新登录TIL
9.保存I&C参数,路径为“I&C→save I&C parameters”,文件名为old_(serial number.til.(site name))
10.修改I&C参数
(1— PCM参数)传输类型:PCM type—E1
(2— PCM参数)E1阻抗:E1 adaptation—E1 120ohms
(3— PCM参数)LPPCM是否选用:protected mode-no
(4— Address参数)是否使用DHCP自动分配IP:Existence of DHCP server—no(5— Address参数)填写Node B IP地址:BTS IP address—“CIQ”
(6— Address参数)填写OMC-B IP地址:OMC-B IP address—“CIQ”(7— Address参数)填写Node B子网掩码:Sub-network mask—“CIQ”(8— BTS参数)选择Node B类型:BTS packaging Indoor2
(9— BTS参数)填写Node B名字:Ru name—“CIQ”
(10— BTS参数)Node B ID: Serial number—“CIQ”
(11— PCM&IMA参数)选择是否使用IMA:IMA usage—根据CIQ表格进行选择(12— PCM&IMA参数)PCM carrying OAM—“CIQ”
注:ATM参数全部默认,如果是D2U 9326+934型基站,修改以下项目(13—RRH参数)选择RRH类型:RRH type—CPRI_RRH
修改好后所有的I&C参数后,按下按钮“send to iBTS”,是参数保存
11.重启Node B(连接重启),使新的I&C参数生效,路径为“TOOL→Ibts reset →reset in connected mode”.12.重新登录TIL,保存I&C参数,路径为:“I&C→save I&C parameters”,名字为new_(serial number).til(site.name))
13.保存MCA文件,路径为”I&C→MCA recovery tools”,出现对话框,首先选择”Prepare MCA file on CCM board”,再选择“Save MCA file on local disk”
14.如果小区有负载连接天馈,作小区模拟发射测试:
(1)让基站进入维护状态,路径为“Maintenance →Maintenance Mode→Enable
(2)在TRM板卡上右击选择RF TX cabling,弹出“TX radio cabling display”对话框,选择窗口中的2100,点击Build&display cabling,出现RF TX Cabling Representation界面
(3)让基站推出维护状态,路径为:“Maintenance→Maintenance Mode→Disable.15.调测完毕。
第二篇:OTN安装调测培训总结
华为OTN设备安装调测培训总结
培训时间:2012.12.10—2012.12.21 培训地点:广东移动深圳分公司 培训讲师:华为大学 李恺明
一、主要的学习内容有:
1.OptiX OSN 6800/8800 系统概述和硬件。
主要介绍了WDM原理和OTN的硬件结构、各单板的性能。还详细介绍了支路单元与线路单元的业务承载、工作方式、保护模式。使我对各板块功能和性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2.Optix OSN 6800/8800设备组网与系统应用。
主要介绍华为OTN的系统组成和功能特性,以及OTN的典型应用模式和组网能力。详细讲解了四种站点类型,各个站点、业务、网络层如何进行互联。
3.Optix OSN 6800/8800设备信号流。
主要介绍四种站点类型的信号流、业务信号流、告警信号流、ECC信号流。系统地介绍了板块间、站点间的互联方式,全面地分析了波分设备的整个工作流程。
4.Optix OSN 6800/8800光功率计算。
主要介绍在设备信号流中,各参考点之间的关系和光功率中常用的一些指标要求。详细讲解了每个参考点的光功率计算方法,对以后调测OTN设备起到很大的帮助。
5.Optix OSN 6800/8800设备侧日常维护。主要介绍波分设备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通过对单板进行更换和讲述设备日常维护项目,让我对设备的维护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规范了维护工作中的一些细节。
7、Optix OSN 6800/8800设备调测。
主要介绍调测前的准备和调测内容,并对单站光纤连接、组网、告警性能、时钟性能、保护功能、网管功能、远程维护功能进行测试,对整个网元光功率、平坦度、信噪比进行调测,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8、Optix OSN 6800/8800系统常用指标测试。
主要介绍测试前的准备工作,详细讲述主信道各类单板的主要特性、光监控信道的特性、系统误码的测试过程。对波分设备验收时,常用指标的测试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9、Optix OSN 6800/8800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主要通过介绍一些故障定位的方法和通过一些典型的故障来阐述常用故障定位的方法应用,从而提高维护工作中定位故障的效率。详细讲解了中断类和误码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和处理步骤,让我对故障处理有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10、OTN硬件安装随工。
到基站现场,独立完成1个单站的设备的硬件检查、单板及光模块的更换,熟悉站点的业务信号流。制作单板及尾纤标签。
11、OTN软件调测。
在华为大学实验室,根据设计文档,完成业务配置、系统调测。并在网管上完成光纤连接、拓扑信息、业务的调度、开通和核对。
二、培训心得
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现在OTN设备的应用逐渐增加,包括承载在OTN上的大颗粒业务如GE电路的开通,OTN设备的下沉等,加强学习OTN的知识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次OTN设备安装调测培训中,主要从WDM 原理,OptiX OSN 6800/8800 系统硬件、设备组网与应用、电层调度方案、现场安装调测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消除了我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上的疑惑,让我对OTN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培训主要通过先理论后实操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加快速直观的熟悉设备,了解相关原理和知识,达到了所需的学习要求。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老师面对系统硬件授课,让我发现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弥补自身的一些学习不足,使我更好的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并且熟悉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加深了对OTN的了解,对我日后设备的维护和监控工作带来了正确维护思路和一定的技术提高。培训非常有效。在以后OTN的电路调度和维护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联系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启发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OTN维护工作有以下一些想法:
1、设备验收方面(1)把在TOM板各口备注业务名称,作为工程验收规范之一。这是为了消除客户端TOM口的尾纤标签脱落的隐患,提高维护效率。(2)严格把关标签的贴法和尾纤的布放。因为在培训中发现很多尾纤脱落和粘贴不标准的现象,导致无法查找业务来源。而尾纤的布放不标准,导致尾纤寿命减少,设备频繁出现告警。
2、设备维护方面
(1)熟悉组网的结构和多与数据室沟通,可以提高业务侧故障定位效率。由于波分设备主要承载大颗粒业务,客户端设备主要由数据室管理,与数据室多交流沟通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在日常维护中除了处理重要告警,也要查看次要告警。因为次要告警的出现,说明设备存在着故障隐患,必须对次要告警进行分析,消除隐患。
(3)定期查看放大板OBU光功率是否在标称值处,若偏离太远,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由于光缆割接会导致波分传输光功率偏离标称值,若长期不管,会导致多处业务板ND2、NS2出现收光过高过低告警,严重的还会出现业务倒换告警。那时必须对整个环进行优化,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平时光缆割接完后,必须查看放大板光功率,消除隐患。
第三篇:贝尔-eNodeB安装调测总结
eNodeB调测步骤
肖注:结合衢州,丽水现场经验,对此文档进行适当修改,仅供参考使用,这个文档是在LR13.1版本基础上修改的,适用于LR13.1版本。
1、用网线连接本地电脑和eCCM-U板卡的以太网口, 一般建议电脑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如果BBU不能给电脑自动分配IP地址的话,对电脑IP地址手动设置成192.168.10.2,掩码255.255.255.0,网关不设。
肖注:现在基站版本是LR13.1,有配套的NEM软件,以前的NEM就不要再使用了。
在安装NEM.LR13.1_D1.18 时,建议使用默认选项,自动安装在C:盘下,这样后面
的批处理脚本TLA13.1-UDO.bat就不需要人工修改路径了
Host:192.168.10.1 User Name:initial_nem Password:Vq,A=V8o;#
root 密码是#edcVfr4%t 对基站人工启动的命令为:lecreboot
2、点击脚本TLA13.1-UDO.bat,打开NEM,首次进入eNB会出现下图,点击OK确认即可。
在当前NEM版本上,登陆时,需要等待至少3分钟才能正常进入NEM界面使用,在下面步骤操作中,系统反应都比较慢,请一定有耐心。
3、进入NEM第一步先获得操作权限
在目前LR13.1版本上,有个bug,在下载软件前,需要先运行一个JAVA的脚本文件。
3.1 打开如下所示窗口
3.2 将“quick fix.zip”的文件放在电脑桌面上,解压开,直接双击 ”run.bat “的脚本即可,系统自动reboot。
修改成功后,如下图所示
4、然后开始下载软件,点击“SW Replacement”后选择软件包路径,等进度条变成100%后,File Name下会出现5个文件。
大约需要7分钟
肖注:在下载之前,确保BBU到RRU的光纤连接正确,RRU侧使用CPRI-PRIM端口,根据衢州经验,端口接错的话,会导致在下载软件时,RRH那个文件不能出现。
点击SW Replacement,根据提示导入软件版本,进入相应文件路径,要求该路径不能包含中文字符,点击下拉框,选择 “Files Containing “#DI_enb4ft”, 进行过滤,便会出现需要导入的软件名称,选中即可。
软件导入完毕后,点击activate进行激活,基站自动重启
肖注: 在LR13.版本上完成下载后,点击activate,系统自动重启,重启后,登陆NEM
会需要等待较长时间,请耐心等待。
如果你用的是普通网线来登陆eNB的话,activate显示重启后需要 拔掉网线,耐心等待GPS SYNC灯显示黄色后,再插入网线。
如果在这里能判断基站已经重启成功,但电脑还是无法自动获得IP地址的话,那就手动设置成192.168.10.2 255.255.255.0 来登陆eNB也是可以的。
5、查看是否出现5个文件,如果出现的话,这步可不做,如果acitivate重启后等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依旧只有3个文件的话,可选择此步来尝试一下:
Set Code Server,点击“Set Code Server”后选择正确的文件路径,等待大约15分钟File Name列表下一共出现5个文件。
肖注:这个set code server 步骤估计是TDD项目调测的现场经验,如果只出现3个文件的话,需要使用Set Code Server 来重新产生出另外2个文件。但根据衢州丽水现场经验,在FDD项目中,如果C板,B板,RRU都正常的话,这5个文件会一次性出来的。
当然如果不出的话,也可以考虑set code server 试一下。
6、导入WO文件,点击“Commission Wizard”选项后,点击“import”在路径中选择正确的database文件,之后eNB会自动重启。
肖注: 在这里选择import 导入WO文件后,根据提示,直接选择 Finish,之后基站自动重启。
在LR13.1版本上,WO一旦导入完毕后,Finish按钮点击不了,eNB便会自动重启,######以上6步为导入软件和WO文件
##
######下面为检查eNB是否工作正常
#### 确认硬件全部起来!
7、解锁模块,等到模块都解锁了如下图,继续下一步。
肖注: 衢州丽水FDD项目中,软件加载完毕基站重启后,除CELL外,下面这些单元都会
自动解锁。
8、传完database之后核对IP 地址、Vlan地址,然后修改天线端口表,如下图:
肖注:在现在的FDD项目中,WO文件已经包含了天线端口等参数,就无需再人工修改了。
9、最后解锁cell和eNBA,解锁成功后,此步骤完成。
在LR13.1版本中,在第7步中便已经可以解锁cell,应该不用再到这里来操作了。
肖注:点击设置图标(齿轮图样),到 “Cell Data View”中去解锁CELL。
10.最后检查相关项目,确认无误,释放权限Configuration-----Release Configuration Rights。
安装调测结束
二、eNodeB站点安装规范
1、RRH的安装方式:抱杆、对墙。
空间要求:
RRH的上方需要保持20cm的空间位置 RRH的下方需要保持50cm的空间位置 RRH的左、右侧需要保持20cm的空间位置 RRH的正面需要保持80cm的空间位置
RRH要求按照正确的位置竖立安装
2、BBU安装方式:放在19英寸网络柜横向安装、BBU放置在MBI机架内、对墙竖向安装。注意:室外安装一定要 安装SDP-DC、SDP-AC防雷箱。且浪涌端子相连,设备端连设备,且要靠近设备!防雷箱到设备,距离不超过3M
3、BBU空间要求:
a)BBU为左右通风的结构
b)BBU左右面要预留4厘米的空间
c)BBU正面要保持至少7厘米的电源弯曲半径
d)BBU正面要预留不小于31厘米的空间,以便于插拔板卡
4、RH的接地线要求规范:
RRH的接电缆采用16平方黄绿线 RRH侧采用双孔铜鼻子
接地线的另一端接到就近的接
地排上.注意两点: A)接地线的长度,尽可能的越短越好
B)接地线和接地排之间要用螺丝和螺母进行紧固
C)接地铜牌要做防锈处理
D)接地点不能重叠接线
5、RRH的光纤要求:
RRH选用专用的是室外光纤
光纤连接到RRH后需要套上专用的防护套管
6、BBU的电源模块RUC和电缆连接
BBU采用直流供电
BBU电源线线经为3*4平方毫米 其中蓝色为-48V;棕色为正极;
黄绿色为保护地线
7、BBU的接地线连接
BBU子框左侧有个接地点需要连接接地线到机房的接地铜牌上 接地线采用16平方黄绿线
8、GPS安装要求
GPS天线应该安装在较开阔的位置,保证周围不能有较大的遮挡物(如树木。铁塔。楼房等
为了保证GPS信号接受强度,尽量远离2米内的金属物 尽量将GPS安装在安装地点的南面
尽量将GPS安装在其他发射和接收设备的附近,避免其他发射天线的辐射对准GPS天线
两个GPS天线安装要要保持2米以上的间距,防止相互干扰
9、GPS馈线要求:
GPS馈线长度在100之内,使用1/2馈线 超过100米,使用7/8馈线
馈线要安装2个避雷器,一个就近安装在BBU侧面,一个安装在馈线进入机房的位置
馈线室外需要做好接地措施
安装之前站址机房勘查要完成以下信息的确认:
1、BBU安装方式
2、BBU到传输设备/ODF的光纤长度和接头类型
a)直连或者ODF转接
b)ODF光纤接头类型(LC SC 头)
c)电缆长度
3、BBU和RRU的光纤连接方式
a)直连或者ODF转接
b)ODF光纤接头类型
c)光纤长度
RRU的勘查要求
确定RRU的安装位置
a)室内或室外
b)对墙或者抱杆 确定RRH的电源方式
a)直流供电
b)交流供电
(直流超过100米,改为交流供电)
确定RRH和天线之间的jumper cable的长度
GPS勘查要去
确定GPS放置的位置
确定GPS到室内BBU的馈线长度
第四篇:基站板件及调测总结(王金华)
基站板件及调测总结
我们现网基站大体可分为宏站和微站两类。
宏站又可分为DE34(IntraTalk)和EDGE(UltraSite),即我们称为的三代站和四代站,以及后来的FLEXI EDGE站。微站又可分为METROSITE和CONNECTSITE(10W),METROSITE分为1W和5W。UltraSite分为indoor(室内)和outdoor(室外),功率为40W。一、三代站DE34(IntraTalk)板件介绍和调测:
(一)板件介绍:板件定义都以柜/层/槽来定义。比如第2块载波定义应该为12/3/2。
1、机柜:
主柜Basic Cabinet中风扇供电是由各层PSU提供;扩展柜Extension Cabinet中风扇供电是由第一个PSU提供。
主柜与扩展柜之间连线:三根外部告警线(651、751、851)从扩展柜连过来接在主柜的外部告警接口上;时钟线一共有四根,2M和13M要分清楚连接,只连接2M扩展柜TRX起不来,只连接13M扩展柜TRX能起来但没有用户,不使用的时候,两端的始终连线必须用终结器进行终结;主柜与扩展柜之间还有一根BUS线需要连接,不用的 时候也要用终结器进行终结。
背板跳线:按照左边为0右边为1从下往上数的原则来插背板跳线,当然得把板件序号转换为二进制,比如:第一块载波是00001,第二块载波是00010等;而RTCC单元第一、二、三块序号分别为00、01、02。
2、BCFA(主控板):
功能:Self test(自测试)、MMI interface(MMI口)、Downloadable SW(软件下载)、Redundant unit(冗余单元)、Display(显示)和Synchronizable OCXO(同步)。
3、TRU(传输板):
功能:提供A-bis接口;话务和信令时隙分配。
4、TRX(载波):
模块结构:TX part、RX part、TRX loop part和Baseband part。
5、合路器:
合路器分为RTCC(窄带天线耦合单元)和AFE(宽带天线耦合单元)。
功能:对发射信号合路功能;对接收信号双工滤波分路功能。
6、接收单元(RMU):
RMU通常与RTCC配合使用。
功能: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对滤波完的信号进行放大送到各个载波中处理。
7、CCF(风扇单元):
功能:CCFA和CCFE是基站散热系统主要部分,对各板件进行散热;风扇工作控制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BCFA来控制风扇运转;一种是永久转动。
8、PSU/CSU(电源单元):给载波、合路器和风扇等各板件提供电源。
(二)调测:
三代站的开通调测分为两步:
1、控制板设置(所需软件操作MMI)
2、传输板设置(所需操作软件DYNAMGR)。
控制板设置可分为:BTS硬件数据的建立和发送到基站和对BTS的各项操作。
HW数据库操作中我们主要用到的操作有:Create Indoor HW database(创建硬件数据库)和Open an existing HW database(打开已有的硬件数据库)。
在创建硬件数据库中我们主要需操作的有四步:
1、General(概要)
2、Configuration(配置)
3、Units(单元)
4、TRX Settings(载波板设置)
注意:General主要描述基站基本信息,便于其他人员了解基站基本信息;合路器单元为RTC;扇区数可根据BTS实际有几扇区更改;每扇区载波号可根据BTS实际使用的载波更改;电源板分为PSU(给控制层供电)和CSU(给公共层供电);电源板类型为PSUA(DC)直流,CSU数为1不变,CCF数:有扩展柜为4、4块TRX为3、2块TRX为2;载波逻辑地址和硬件地址必须相同;RTC调谐腔设置为载波板连接到RTC的6个调谐腔的实际位置。
硬件数据库做完后请保存该硬件数据库,所保存文件名有固定格式:xxxxxxOM.sss,其中6个x为任意输入,但位数必须为6;sss为基站配置便于管理。如站号为1234的S543基站可保存为:HH1234OM.543。
保存完硬件数据库后需把该硬件数据库下载到基站,所下载的硬件数据库为已创建并保存到硬盘的硬件数据库,硬件数据库下载完毕后必须重启基站。点击Upload HW DB from BTS后基站会把它正在使用的硬件数据库上传到硬盘上,我们可通过硬件数据库操作软件打开该文件,并通过前面所述进行必要的修改、保存和重新下载到基站。对基站的一些简单操作:Reset BCF OMU:重启BCF板的OMU(操作管理单元)单元,基站不中断、Reset Site:重启基站,基站中断、Sector(扇区)—Reset:重启某个扇区、TRX —Reset:重启某个载波。二、四代站EDGE(UltraSite)板件介绍和调测:
(一)板件介绍:板件定义都以柜/层/槽来定义。比如第2块载波定义应该为5/2/2。
1、BOIA(主控单元):
功能:BTS初始化和自检;配置;O&M(操作与维护功能);软件下载与存储;主时钟功能;定时功能;内外部告警的收集和管理;通过传输单元向BSC发送信息;机柜及各单元控制。
2、PWSX(电源单元):
功能:将输入的交流或直流转换成不同单元所需直流电;监控输入电压,若超出范围则向BOIA发出输入告警;监控输出电压和电流,若任何输出电压低于限定值则向BOIA发出输出告警;监控输出电压,若输出电压超过限定过压保护值,断开输出电压并向BOIA发出告警;监控自身温度(内部温度)。PWSX分为PWSA(交流供电单元)和PWSB(直流供电单元)。PWSA输入电压为230VAC(184-276VAC),该单元的设计支持分相或单相操作,最大持续输出功率为2250W;PWSB输入电压为-48VDC(-(36-60VDC)),该单元有反极性保护,若输入电压发生反极性,保险丝将短路,最大持续输出功率为600W。
3、BB2X(基带单元):
功能:执行话音信道及数据信道的数字信号处理;管理话音功能的信令;使用从BOIA处下载的软件;按照BOIA的参数设定定时;支持RF跳频和BB跳频。
4、TSXX(载波单元)功能:实现对一个载波的 RF调制解调和放大;处理上行链路信号(MS到BTS)和下行链路信号(BTS到MS)
对不同频带分为:GSM900 TSGX、GSM1800 TSDX、GSM1900 TSPX、EDGE TSEX。
5、M2XA/M6XA(接收单元):
功能:区分主接收(RX)和分集接收(DRX)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供给TSXX。
常用有两种类型:M2XA(两路合路)和M6XA(六路合路)。根据不同频带分为:GSM900 M2LA、M6LA;GSM1800 M2HA、M6HA。
6、WCXX(宽带合路器单元):与DVXX合用
功能:合成来自两个TSXX单元的发送(TX)信号,并将合成信号提供给DVXX单元的TX端口。根据不同频带分为:GSM900 WCGX、GSM1800 WCDX、GSM1900 WCPX。
7、DVXX(对偶变量双工滤波器单元):
功能:将发送(TX)和接收(RX)信号组合进一个天线;使用可变增益LNA(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接收信号。
8、RTXX(远程协调合路器单元):
功能:BSC处自动调节,无需现场访问;双工操作是标准功能部件(分区的RX和TX分支集成到一个天线);通过D2总线向BOIA发送监控告警;SW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可以远程获得单元的HW和SW版本信息;RTXX在双工滤波器的RX分支内包含一个高和低增益LNA;RTXX包含一个RX滤波器及一个高和低增益LNA链用于分集接收(DRX)机;支持非跳频和BB跳频模式。
(二)、调测:当然进入基站时应该给门禁、BTS监控等打电话告知事情缘由。给机房打电话对通传输。并把通知机房传输安防顺序以及硬件数据库和时隙表违反常规的地方,以致机房数据跟BTS数据保持一致。而且在调测前必须准备好调测线和调测软件以及软件包,注意调测软件和基站数据包要对应,否则无法做commissioning。
1、PC连接到BTS,打开调测软件Nokia BTS Manager设置文件保存路径:如下图(因PC没有连接BTS所以软件显示跟连接到BTS有所差异)
2、上传基站引导文件。
3、创建硬件数据库Send to BTS(发送硬件数据库到BTS):如下图(我以GSM900,S444,开EDGE为例)
4、传输板设置:(1)、打开端口:如下图
(2)、同步设置:如下图
(3)、配置时隙表:如下图
添加监控:如下图
(注意:一定要点击Activate激活Copy的表)
5、检查时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若没在正常范围内则重新设置。
6、解集成和集成(Commisioning),保存文件,连接传输重启BOIA。
7、载波测试(TRX test)
8、打电话给机房起站后截图(截取硬件数据库主界面图和时隙表)和保存site information。
9、基站工作正常后,确无问题后清洁现场,打开空调,关好门窗。
10、给门禁、BTS监控、机房打电话后离开基站。
三、FLEXI EDGE 板件介绍和调测:
(一)板件介绍:
FCIA(室内机柜)、FMFA(底座)、EMHA(3U子框),安装一块载波和一块合路器或安装一块EMSA、EMTA(2U子框)安装一块载波、FMHA(3U外罩)、FMTA(2U外罩)、FPMA(交流转直流装载箱)、FPAA(交流转直流模块)、ESMA(系统模块)、ESEA(扩展子系统模块)、FSU(光电转换模块)、GSM900:EXGA(载波)、ERGA(合路器)、EWGB(WBC宽带合路器);GSM1800:EXDA(载波)、ERDA(合路器)、EWDB(WBC宽带合路器)。FIEA(直通头传输板(75欧))、FIPA(直通头传输板(75欧))、ESFA(12M 同步线)、FSEB(外部告警盒)。
(二)FLEXI(机柜)安装注意事项:
1、机柜安装
机柜的安装都是在机柜底部最外面四个孔打膨胀螺丝,固定机柜后,先放接地线,机柜顶部的前面与走线架对齐。
2、机柜板件托板安装/背母螺丝:
开始安装板件前必须先安装板件托板。目前云南到货只有ERGA板件和ESMA,没有扩展系统模块ESEA所以单扇区最大只能做O8的配置,板件必需从机柜2U往下安装,不然在同一柜内无法安装8+8+8的配置,一个机柜总的是36U,三个8的配置单扇区是9U,我们不管是做3个4还是3个6,都按三个8的来安装托板便于后期扩容。每块托板的位置是:(2U/4U/7U/9U/12U/14U/16U/19U/21U/23U/25U/28U/30U)第30U的位置放第二个系统模块。上背母螺丝2U是从2U托板平空两个孔开始背母螺丝与背母螺丝之间隔一个孔的位置。
3、机柜内走线:
因1/2跳线的弯度不能太小,考虑走线不能交叉,要把BTS机柜前面顶部跟走线架对齐安装,具体的布线:跳线就从机柜前面一个孔下,电源线从后面下,为了避免机柜口处伤到电源线和跳线,在近孔处裹上胶带。
4、告警盒接地可用短接线转接到机柜顶部接地螺丝。
(三)FLEXI(堆叠式)安装注意事项:
1、堆叠式FLEXI框架的安装:
通常要安装垂直走线架便于走线,但是FMFA不要离垂直走线架太近,因为EXGA的BUS线和POWER需要从子框的侧边上走。侧面离垂直走线架距离在20公分左右;与其他机柜相比,底座要向后移动5公分安装,这样盖上前面的罩子后正面才与其他机柜对齐。每层的接地只需每个子框接地即可;不需要每个板件都接地。
2、交流转直流模块FPAA的安装: FLEXI基站可以装在室内也可以装在室外但有的室外没有直流电源我们就必须用交流转直流模块FPAA整个模块是3U。
(四)调测 :进入基站时应该给门禁、BTS监控等打电话告知事情缘由。给机房打电话对通传输。并把通知机房传输安防顺序以及硬件数据库和时隙表违反常规的地方,以致机房数据跟BTS数据保持一致。而且在调测前必须准备好调测线(直连网线)和调测软件以及软件包。注意调测软件和基站数据包要对应,否则无法做commissioning。PC连接到BTS后应该设置PC的IP地址: 本地连接上的IP:192.168.255.132 子网掩码:255.255.255.128 默认网关:192.168.255.129
1、PC连接到FLEXI EDGE BTS,打开调测软件Version 1.1,如下图
2、设置时钟。
3、上传软件包(BTS引导文件)BTS_1110。
4、解集成/集成(Commissioning)如下图,下图是在没有连接到BTS时的状态,所以跟连接到BTS时有一定差别。可以重新创建SCF,也可以用现成的SCF,来作一定修改即可(但保存路径必须全为英文)。我以GSM900,S444,开EDGE为例。
5、手动配置硬件数据库:
ERGA连线设置:如下图
6、手动配置传输文件:如下图
打开端口:如下图
设置同步:如下图
配置时隙表:如下图
添加监控:如下图
注意:务必点击Create。
7、Send SCF,保存文件,完成后查看硬件连线。
8、载波测试(TRX test)
9、打电话给机房起站后截图(截取硬件数据库主界面图和时隙表)和保存site information。
10、基站工作正常后,确无问题后清洁现场,打开空调,关好门窗。
11、给门禁、BTS监控、机房打电话后离开基站。
王金华
2008年6月14日
第五篇: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设计测试案例的时候,需要有清晰的测试思路,对要测试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测试,覆盖哪些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测试用例编写者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流程,而且要对被测软件的设计、功能规格说明、用户试用场景以及程序/模块的结构都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测试用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测试需求分析
从软件需求文档中,找出待测试软件/模块的需求,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整理成为测试需求,清楚被测试对象具有哪些功能。测试需求的特点是:包含软件需求,具有可测试性。测试需求应该在软件需求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或细分,方便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中的测试集与测试需求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集对应一个测试需求。
2、业务流程分析
软件测试,不单纯是基于功能的黑盒测试,还需要对软件的内部处理逻辑进行测试。为了不遗漏测试点,需要清楚的了解软件产品的业务流程。建议在做复杂的测试用例设计前,先画出软件的业务流程。如果设计文档中已经有业务流程设计,可以从测试角度对现有流程进行补充。如果无法从设计中得到业务流程,测试工程师应通过阅读设计文档,与开发人员交流,最终画出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可以帮助理解软件的处理逻辑和数据流向,从而指导测试用例的设计。
从业务流程上,应得到以下信息:
A、主流程是什么
B、条件备选流程是什么
C、数据流向是什么
D、关键的判断条件是什么
3、测试用例设计
完成了测试需求分析和软件流程分析后,开始着手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设计的类型包括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在用例设计中,除了功能测试用例外,应尽量考虑边界、异常、性能的情况,以便发现更多的隐藏问题。
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划分、因果图分析和错误猜测,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多重条件覆盖。在这里主要讨论黑盒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可以使用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结合前面的需求分析和软件流程分析进行设计:
功能测试:测试某个功能是否满足需求的定义,功能是否正确,完备。
适合的技术:由业务需求和设计说明导出的功能测试、等价类划分
边界测试:对某个功能的边界情况进行测试。
适合的技术:边界值划分
异常测试:对某些功能来说,其边界情况无法简单的了解或某些操作不完全是正确的但又是
可能发生的,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书写相关的异常测试。
适合的技术:由业务需求和设计说明导出的特殊业务流程、错误猜测法、边界值
分析、内部边界值测试。
性能测试: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在需求中所规定达到的性能,性能主要包括了解程序的内外部
性能因素。内部性能因素包括测试环境的配置,系统资源使用状况;外部因素包
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适合的技术:业务需求和设计说明导出的测试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又称强度测试,主要是检查系统运行环境在极限情况下软件运行的能力,比如说给一个相当大的负荷或网络流量给应用软件兼容测试:测试软件产品在不
同的平台,不同的工具,相同工具的不同版本下功能的兼容性。
4、测试用例评审
测试用例设计完成后,为了确认测试过程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的测试点,需要进行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用例评审一般是由测试leader安排,参加的人员包括:测试用例设计者、测试leader、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其它相关开发测试工程师。测试用例评审完毕,测试工程师根据评审结果,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并记录修改日志。
5、测试用例更新完善
测试用例编写完成之后需要不断完善,软件产品新增功能或更新需求后,测试用例必须配套修改更新;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设计测试用例时考虑不周,需要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完善;在软件交付使用后客户反馈的软件缺陷,而缺陷又是因测试用例存在漏洞造成,也需要对测试用例进行完善。一般小的修改完善可在原测试用例文档上修改,但文档要有更改记录。软件的版本升级更新,测试用例一般也应随之编制升级更新版本。测试用例是“活”的,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更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