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友人对博物馆开馆的祝辞
首先,请让我代表日本群马县教育委员会,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开馆,表示衷心的祝贺,国外友人对博物馆开馆的祝辞。
贵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自人类迎来文明曙光以后,在悠久而光辉的历史上,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以贵国为师,受到贵国文化很大影响创造了自我发展的历史。
雄冠于世界的贵国文化,特别是十三王朝相继繁荣的贵省文化,不单单是历史的遗留,它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财产,现在仍然不失其灿烂光辉,范文《国外友人对博物馆开馆的祝辞》。
我想,将这些历史瑰宝向国内外展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开馆,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1987年得到贵省巨大支援的“中国陕西省文物展”取得巨大成功,对于本县来说不胜喜悦,深得群马县民的喜爱。
我衷心祝愿傲视世界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断发展,更加繁荣。
谨此祝贺!
日本国群马县教育委员会
教育长
坂西辉雄
1991
5.24
第二篇:国外友人对博物馆开馆的祝辞
首先,请让我代表日本群马县教育委员会,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开馆,表示衷心的祝贺。贵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自人类迎来文明曙光以后,在悠久而光辉的历史上,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以贵国为师,受到贵国文化很大影响创造了自我发展的历史。雄冠于世界的贵国文化,特别是十三王朝相继繁荣的贵省文化,不单单是历史的遗留,它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财产,现在仍然不失其灿烂光辉。我想,将这些历史瑰宝向国内外展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开馆,恰逢其时,意义深远。1987年得到贵省巨大支援的“中国陕西省文物展”取得巨大成功,对于本县来说不胜喜悦,深得群马县民的喜爱。我衷心祝愿傲视世界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断发展,更加繁荣。谨此祝贺!日本国群马县教育委员会教育长 坂西辉雄1991 5.24
第三篇:欢送国外友人致辞
欢送国外友人致辞
[致 辞 人] 公司领导
[致辞背景] 在国外友人欢送会上致欢送辞 x x先生:
再过半个小时,您就要启程回国了。我代表x x集团公司,并受x x副部长之托,向您及您率领的代表团全体成员表示最热烈的欢送!
我十分高兴地看到,近一个星期以来,我们双方本着互惠互让的原则,经过多次会谈,达成了四个实质性协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此,我们对您在洽谈中表现出的诚意合作态度,深表感谢!我衷心地希望您和您的同事们今后一如既往,为进一步发展我们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不懈努力!
我们期待着您和您的同事们再来这里访问。
谨致最良好的祝愿!
第四篇:阆中市博物馆开馆典礼致辞
阆中市博物馆开馆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承载着各级领导的重托,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望,承载着几代“巴人”的梦想,今天,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阆中市博物馆开馆庆典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阆中市委市政府对阆中市博物馆的隆重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前来参加开馆庆典活动的各级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阆中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地感谢!
文物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凝固和文明的体现。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弘扬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阆中市博物馆作为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建设工程,自2009年5月开工以来,历经两年多的建设时间,累计投资达3700多万元。阆中市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标志着我市馆藏文物和藏品保存环境标准化
建设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把我市建设成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为繁荣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事业,进一步弘扬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塑造阆中古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新形象,促进对外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志们、朋友们,阆中市博物馆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大众、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它倾注了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全市人民的美好夙愿。希望文化旅游部门进一步规划建设好相关配套工程,加强工作指导和管理,抓好文物资源研究和开发,提高博物馆利用率,努力把博物馆建成全国一流的标准化、现代化博物馆,使之成为我市的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为我市对外宣传促销的新窗口。我们也衷心期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阆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指导阆中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以文化旅游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推动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新春愉快、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举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举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现场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张佐教授主持发布会
2016年8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美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清华美院院长晓波、副院长张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原副院长卢新华、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馆长范宝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黄一等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出图文献研究中心刘国忠教授等策展顾问出席会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副馆长杨冬江分别就博物馆总体情况、开馆首展情况进行了发布。发布会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张佐主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致辞
邓卫在致辞中表示,相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首展的这些展览既能使大家感受到文明发展的辉煌景象、艺术繁荣的蓬勃生机,也能感受到清华大学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相信艺术博物馆将为清华大学的艺术学科建设、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教授介绍艺术绍博物馆情况
冯远阐述了清华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策略,即“四个追求”——经典品格追求、学术价值追求、创新意识追求、人性化服务追求;“三个面向”——面向清华大学的师生、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国际;“两手策略”——既收藏、研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的经典艺术,也关注、接纳和传播当下、当代的创新成果。清华艺术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为宗旨,彰显特色、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介绍艺术博物馆总体情况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杨冬江为教授与会嘉宾介绍首展情况
在随后的媒体提问环节,记者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教授回答记者提
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嘉宾
发布会现场嘉宾
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筑外观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建成,寄托着几代清华人为传承民族艺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好心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最早雏形是1926年由清华国学院和历史系共同创办的考古陈列室,用于存放教学和研究使用的考古文物;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大学后,艺术博物馆项目开始启动;2003年确定由瑞士设计师马里奥•博塔担纲建筑设计;2013年,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用于艺术博物馆建设;2016年4月落成竣工,并将于9月1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一座崭新的艺术殿堂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场馆建筑占地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高校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博物馆。场馆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先进、合理、适用的原则,满足藏品和展品的陈列与展示、安全收藏与保护、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业务的需要;空间设计和配套设施符合各项工艺要求,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这也是一座智能化建筑,各类各级系统完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展厅共分四层:一至三层为临时展厅,主要展出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展览。四层为常设展厅,主要展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精品馆藏。本馆现有藏品一万三千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绝大多数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收藏,以及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捐赠。博物馆还设有观众服务台、导览设备、咖啡厅、艺术品店等辅助设施,努力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舒适优雅的观展环境。门票价格也非常亲民,普通门票20元/人,特展门票60元/人。另有各种优惠政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场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场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场馆
开馆首展精彩纷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开馆首展,共七个板块11个展览,分别是:“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学院传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清华藏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营造ˋ中华--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思贤师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首展的看点亮点颇多,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迹将首次登录中国,这是这些手稿在意大利境外的最大规模展出。同时,清华藏珍将分别展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书画、丝绣、瓷器、家具精品,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展出商周青铜器精品。其他展览也将从不同方面展示清华大学在历史、艺术、营建学科的突出成就。
展览策划注重历史与人文、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展品中既有公元前13世纪(商代中期)的“饕餮纹鼎、饕餮纹斝、饕餮纹钺(“清华藏珍”展),也有2016年的现代艺术新作《鉎命》、《南极大陆:再循环 3》、《大脑动画》(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这些作品穿越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长河,在同一个展馆中遥相辉映。战国时期的“清华简”与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达•芬奇的手稿真迹同台生辉,让中西方文明跨越历史与时空的界限与今人对话。“营造ˋ中华”与“清华藏珍”将中华建筑艺术的瑰丽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灿烂展现的淋漓尽致。温情的清华学人手札、经典的美院前辈画作,以及清华美院教师艺术作品,让观众从书信、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去体味清华大学深厚的文脉传承与扎实的艺术传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力图通过展品所呈现的印记使观众能追溯到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寓于平凡点滴的光辉片段,感受到文明发展的辉煌景象和科学进步的蓬勃生机。它不仅是清华园中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为广大师生、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灿烂历史文明和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