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实践活动中快乐习作
在实践活动中快乐习作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想应该这样来做:
一、培养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写作的兴趣。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
。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位幼儿园的教师给学生上的人生第一课,当时学生兴趣盎然,激情满怀.这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你们家中都有谁?
2、谁能把他们画下来?这时学生都拿出笔和纸把他们画了下来。然后老师找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封面,把这些画装订了起来,并写上姓名、出版单位,接着老师就告诉同学们这是他们写的第一本书.老师还说他们还小,只能写小书,将来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我相信孩子们听了这话后,肯定没有认为写书难的,并且认为自己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伟大的人物。这是幼儿园老师给学生上的一次 “灌输”课。我们在习作前,为什么不给学生来一次思想“灌输”呢?
二、联系生活,挖掘素材,唤起灵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创造自身语言。
1、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在劳动中学做一件家务: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等。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次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可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指导观察,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气息。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等。冬天来了,可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天下大雪了,我们师生可到外面打雪仗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内心充实了,怎愁无话可说?
三、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良好语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日记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日记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写日记兴趣----良好的日记习惯。
对于学生“日记兴趣”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充实学生生活,丰富日记源头。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日记活动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可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再次,就是反复激励,增强写日记的自信心和对日记活动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课例”的作用。
语文课本上的“课例”,绝大部分选自名家之作。无论内容的选择,还是表达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例”的作用。在写法上多给予指导,让学生真的有所领悟,有所受益。在语言上,对于准确的词、生动的句子、精彩的片段,我们要让学生注意积累。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学生的梦幻是在语言世界里产生的,我们引导学生想象,要将想象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学了《穷人》一课后,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渔夫、桑娜的勤劳和善良,甚至被他们那种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优秀品质所打动,我们可鼓励学生续编故事。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唤起了学生的同情心,我们可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五、抓住一切可以展示学生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需要及时鼓励。“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我们可通过校园佳作宣传窗、学校广播站、校刊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将优秀作文读给父母听,获取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的作文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作文当成一件乐事,就能越写越好。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作文教学的空间是不可限量的,让我们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他们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在言语的世界里沉潜往复,使学生的作文兴趣浓郁,更好地提高作文能力。
第二篇:在体验中享受习作的快乐
在体验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新课标提倡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其实,学习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作文教学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
一、感悟生活,体验积累的快乐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作文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比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观察中,开展一些“买一次东西砍一次价”、“我长大了”
等实践活动,以丰富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例如:黎佳乐在习作《我的第一次》中写到她是一个不爱说话又胆子很小的女孩,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买东西,可是今天爸爸妈妈却对我说:“佳乐你今天给我们下楼去买包子好吗?”听完这话后我很想告诉爸爸妈妈我不行,可是……(因为这对于一个胆小又不爱说话的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最后我还是答应了爸爸妈妈并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楼去买包子,来到店里看见人很多这时我的心更乱了,就像怀里的小兔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我刚想说阿姨我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这时我听见心里的我再说:“佳乐你能做到,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我又一次来到店里鼓足勇气说:“阿姨我买两笼……纯肉的包子,”说完这句话后我深深的吐了一口气,阿姨笑嘻嘻的对我说:“小朋友你等一会,我去给你装。”拿上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从心底里为自己鼓掌。通过这篇孩子的习作我仿佛看到当时那一幕场景,这就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所以这篇作文生动、淋漓尽致。在后面一次我和她妈妈谈起这篇习作时,她妈妈说她当时一直就跟在后面,作文中写到的正是她当时所做的。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我认为加强对生活活动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习作的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感悟生活,体验探究的魅力
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指导学生探究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写一写“可爱的小白兔”等等;这样的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春天来了,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到郊外去“找春
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和冬天有什么区别;再感受一下春天,在郊外放放风筝;然后再回到课堂,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得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的迎春花开了,有粉的、白的;有的说柳树姑娘的纸条抽出了新芽;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来看看美丽的世界!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最后做一做,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用美丽的语言来描述春天;通过这种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三、感悟生活,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例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家人等,把自己心里话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表述自己的心声。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扩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感情,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学生才能热爱作文渴望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第三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力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扶持服务,切实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需要强化政策扶持,创造宽松环境。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规划长期化。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扶持重点,确保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信贷政策灵活化。鼓励银行降低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的门槛,及时满足龙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龙头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积极予以支持。对企业申请贷款,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同时政府部门可牵头成立担保公司,为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投资支持多元化。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在类的各种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基地投放。招商政策优惠化,完善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软环境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产品的竞争力。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把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标准化组织生产。重视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尽可能多地取得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通行证。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健全完善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创名优品牌和产品,对已获得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搞好深度开发,包装出新,提高档次,形成规模。
加快“特色基地建设”,提升企业的“带动能力”。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片、特色产业乡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品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养业结构,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品种结构上,重点建设优质稻米、花卉苗木、蔬菜、茶叶、中药材、果林、海珍品等商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品质,形成规模连片生产,建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产业。在区域布局上,丘陵山区以大樱桃、茶叶、黄桃、板栗等林果产业为重点,平原腹地以优质稻米、花卉苗木、蔬菜等产业为重点,沿海滩涂以海参、贝类、紫菜等海珍品产业为重点,从而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带,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第一车间”。(江苏赣榆学习实践办)
第四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紧紧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握正确方向。审计署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实践表明,按照中央的正确决策以及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就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有效防止走过场和出偏差,就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必须坚持加强理论武装,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有效途径。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坚持将学习贯彻始终,特别是下大力气组织了集中学习培训。党员干部普遍反映,通过学习理论,总结实践,深入思考,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更清了,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实践证明,只有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才能使各项事业不断创新,永葆活力。
三是必须坚持着眼于推进事业科学发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要求。但具体到审计机关,是以“我”为本、以我们这个小团体为本,着力解决本机关干部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问题为出发点,还是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以解决影响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为出发点,是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抉择的问题。署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整改措施,都是着眼于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单位也是着眼于解决思想观念、工作发展、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广大党员干部更为注重的是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是审计职责的有效履行,事业发展了,人民群众就会赞成,就能满意。四是必须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署党组全面负责,基层党组织具体实施,指导检查组加强督促检查,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是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组织保证。特别是抽调专人做好署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工作,发挥了较好的指导协调作用。实践证明,这种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逐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保证了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提高了各级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政治教育一旦与单位实际工作脱离,就可能形成“两张皮”,形式再好,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更不会得到党员干部的认可。我署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坚决贯彻中央的要求,从启动制定总体方案,到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都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实践证明,由于坚持了紧密结合审计中心工作,科学审计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广大审计人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实践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第五篇: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推荐]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巡回宣讲、分片交流、外出观摩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的学习教育,着力提升素质,转变观念,强化能力,助推发展。
集中培训换脑子。围绕解放思想,转变党员干部发展观念,开展集中培训。利用两天时间,分班次、分类别,对各参学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念和服务发展能力。
巡回宣讲照镜子。由县委党校优秀教师、涉农部门骨干、优秀基层干部组成学习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和参学单位进行巡回宣讲。在宣讲科学发展观理论、涉农政策法规的同时,着重由农村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讲述各自在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相互比对,明确差距,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截至目前,宣讲团已深入基层开展宣讲32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4300多人次。
分片交流找点子。开展互动交流,寻求和借鉴发展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按照产业类型、行业归属、职业特点等,通过座谈会、交流会、联谊会等形式,开展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开展各类交流学习活动80多场次,参与党员群众1500多人次。
外出观摩明路子。组织外出学习参观,不断明晰工作思路。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组织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和办公室人员,赴渭城区渭城镇、宝鸡市千阳县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实践活动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各乡镇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致富带头人,赴礼泉、高陵、泾阳、渭南等地观摩学习苹果、葡萄和石榴产业种植、奶牛和肉猪规模养殖、蔬菜高新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不断拓宽党员群众发展视野。
寓教于乐有法子。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了科学发展观宣传画和宣传手册10000多份,发放到群众手中,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倡导群众参与,全县形成了14个民间文艺演出组织,通过歌舞、相声、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义务宣传科学发展观、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