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时间:2019-05-13 20:0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第一篇: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写下了大量文章,收在这论集里的就有一百多篇。凡是关心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论集。这本论集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到现在还有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因为里头论述的都是语文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论集里的文章,涉及的面很宽,性质也多种多样,有商讨语文教育的理论原则的,也有只谈论一篇文章或者评议一两个词语的。最重要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圣陶先生扼要地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并且在好些处别的地方加以申说。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说到教育的意义,就牵涉到内容问题了。……笃信固有道德的,爱把圣贤之书教学生诵读,关切我国现状的,爱把抗战文章作为补充教材,都是重视内容也就是重视教育意义的例子。这是应当的,无可非议的。不过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有道德,等等,而竟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要达到这样地步,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学科以外的一切训练也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当其任的惟一学科。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思想教育,过分强调感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显然是背离了学科的性质,最终无法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我想:不但是过去,就是现在,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总要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一节课里,总要有复习、学生提问、板书、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总要有录像、课件,否则就算不上是优质课,本来教学是为了学生学,结果,我们在教学中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把该要学的知识技能学到,学得容易还是困难,学得轻松还是辛苦,而是过分关注教师在上课时是否已经达到了某个指标,把学生放在一边了,忘在一边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为教育而教育,应此,我不断地告诫自

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驱除程式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因人制宜,因文制宜。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现在也有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升学考试。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只要平时学得扎实,作得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推广开来说,人生一辈子总在面临考试,单就作文而言,刚才说的写封信打个报告之类其实也是考试,不过通常叫作„考验‟不叫作„考试‟罢了。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这种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而执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现在还大有人在,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评价老师的最重要的依据。因为这样,不少老师还对教学内容进行擅自取舍,要考试的多讲多练,不考试的内容不提也不练。我想这才是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是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作文批改问题,现在,有很多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是全批全改,除了总批还有微批,可说是修改的细致入微,学生只要按老师修改的照抄一遍,就是修改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学生修改作文全被老师包揽了。这样做老师辛苦,学生也不见长进。由此看来,教学方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在这本论文集里多次出现,例如:“„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又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我近

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要求学生预习,给以必要的指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主要指语文方面,不是内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如此等等。这一切,作者在《精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以及别的篇章里都有详细的论述。这样教学,当然比逐句讲解吃力,但是这才是教学的正经道路。正如圣陶先生所说,“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

论集里边谈到的问题很多,有很多好见解,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借阅读这本论集的机会来对照检查我们自己的工作。有许多现在还常常有争论的问题,事实上圣陶先生多年前已经遇到,并且提出了他的看法。

其实语文教学创新不是凭空提出新思想,新操作就能成的,是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地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实践反思总结和理论提升,发现了存在问题,改进了,就是创新。所以我说凡是关心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第二篇: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感想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感想

我没有读过有关语文教育方面的经典论著,由于自己的懒散,以及工作的关系,对语文教育最初的那点情感也渐渐远去。这学期,我从网上购买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决定好好研读以弥补我这方面的欠缺。

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了全部是叶圣陶几十年教育工作的点滴收获,他把自己所有的收获用一句句精美的语言来诠释,让我佩服不已。

“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的确,回想起2010年的第一次接触一年级,让我至今都有些畏惧。大多数孩子且不说读书写字的习惯,就连上课坐姿都会让你哭笑不得。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我惊奇地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夸一夸”、“奖一奖”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效果甚佳。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诱导。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学习变得更加兴奋了,模仿坐姿抬头挺胸看黑板,模仿读书双手捧起认真仔细,模仿写字端坐的姿势,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了模仿的行列。久而久之这种模仿就成了习惯,教学任务就在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变轻松了。因为有了切切实实的实践,所以我非常赞同叶圣陶的观点:”即使把养成好习惯放在各类教育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为过,因为好习惯属于“为人”的范畴,而“为人”比“为

学”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这句话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叶圣陶真不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他用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语敲醒了多少个教师的心灵,循循善诱以身示范的作用是我的切身感受。我不喜欢学生把零食带进校园,首先我会带头做到这一点,所以我的课堂也就没有千篇一律的“不许偷吃零食!”我不喜欢学生给老师起外号,首先我自己就不会自命不凡地给学生送名称,我不喜欢学生无故迟到,首先我会身正为范。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当我们不经意间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湖面就会泛起层层涟漪。所以,我们能责怪学生吗?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留下师德,多一点赞美,多一点宽容,那么同样学生也就会像一面镜子又把它折射回我们身上,他们就会昂起头看你,让你偶尔也会听到心花怒放的声音。

一名老师能够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从处理学生大量的问题中总结教育经验,从借鉴和实践中能够掌握教育学生的一般规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不仅让我收获了教育知识,而且让我收获了教育常识,我会汲取这份收获,更好地谱写我的漫漫教学路。

第三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读书笔记

《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

——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第一是在语文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序第2页第二段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序第2页第二段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求模仿一套程式。——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序第3页第二段

教亦多术也,运用在人乎,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

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序第7页教学十二韵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 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谈学习国文第2页第四段

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谈学习国文第3页第二段 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谈学习国文第4页第三段

要考查这一项预习的成绩怎样,得在上课时候指名通读。全班学生也可以借此对勘,订正自己的错误。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吟诵白话必须按照国语的语音,国语的语音运用得到家,才是白话的最好吟诵。至于宣读,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现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这两种读法,宣读是基本的一种。所以,上课时候指名通读,应该用宣读。——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通读全文第6页第三段

通读全文,在知道文章的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 弄清楚不可。——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认识生字生语 第6页第三段

生字生语必须依据本文,寻求那个字语的确切意义;又必须依据与本文相类和不相类的若干例子,发现那个字语正当用法。至于生字生语的挑选,为了防止学生或许会有遗漏,不妨由教师先行尽量提示,指明这一些字语是必须弄清楚的。这样,学生预习才不至于是徒劳,写下来的笔记也不至于是循例的具文。——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认识生字生语第8页第二段

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认识生字生语第10页第二段

所谓精心撰写也不须求其过高过深,只要写下来的东西真是他们自己参考与思索得来的结果,就好了。参考要有途径,思索要有方法,这不单是知识方面的事,而且是习惯方面的事。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训练与指导。——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认识生字生语第11页第一段

得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听取人家的话,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比勘自己与人家的意见,这些都要历练。如果没有历练,虽然胸中仿佛有一点准备,临到讨论是不一定敢于发表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认识生字生语第12页第一段

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 学习方法。

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情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生应做的练习工作第13页第二段

吟诵的语调,有客观的规律。语调的差别,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三类。高低是从声

带的张弛而来的分别。令学生吟诵,要是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情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抱着这样享受的态度是吟诵最易得益的途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生应做的练习工作第14-15页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

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参读的文章既与精读文章相关,怎样剖析,怎样处理,已经在课内受到了训练,求其敏捷当然是可能的。这种相关文章可以从古今“类选”“类纂”一类的书本里去找。——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生应做的练习工作第15页 第三段

学生应对老师的考问是很通常的事。但是对于应对考问的态度未必一致。有尽其所知所

能,认真对待的;有不负责任,敷衍应对的;有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只着眼与分数的多少的。把所知所能尽量拿出来,教师就有了确实的凭据,知道哪一方面已经可以了,哪一方面还得督促。——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生应做的练习工作第17页 第二段

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17页 第二段

分量太多,时间不够,学生阅读势必粗略,甚而至于忽略;或者有始无终,没有读到完

篇就丢开;这就会养成不良习惯,为终身之累。所以漫无计算是要不得的。与其贪多务广,以致发生流弊,不如预作精密估计,务使在短少时间之内把指定的教材读完,而且把应做的工作都做到家,绝不草率从事,借此养成阅读的优良习惯,来得有益得多。略读的分量不宜过多,必须顾到学生能用上的时间;多多阅读固宜奖励,但是得为时间所许可,故以利用暑假寒假最为适当。——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22页 第一段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已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学生受

了这样的熏陶,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23页 第二段

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性质。目录的作用当然还有,可以类推,不再详说。教师指导的时候,务须相机提示,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目录。——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24页 第二段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第一,须顾到学生的能力。第二,须顾到图书馆的设备。第三,指定了参考书籍,教师的事情并不就此完毕。一方面要他们练习参考一方面又要他们不致茫无头绪,提不起兴趣;惟有如上所说相机帮助他们,才可以做到。——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25页 第二段

有些书籍,阅读它的目的在从中吸取知识,增加自身经验;那就需要运用思考与判断,认清全书的要点,不歪曲也不遗漏,才得如愿。必须随时运用思考与判断,接着择要记忆,才合于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方法。——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28页 第二段

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作为阅读的标的,辨识的头绪,或者初读的时候提出一些,重读时候另外又提出一些。——叶圣陶教育科学出

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32页 第二段

笔记大概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碎屑的摘录;一部分是完整的心得——说得堂皇一点,就是“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对于初学,当然不能求其周密深至;但是敷衍赛责的弊端必须从开头就戒除,每抄一条,每写一段,总得让他们说得出个所以然。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作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无论应付实务或研究学问,都可以从笔记方面得到许多益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33页 第二段

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近于标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略读知道举隅》前言第35页 第二段

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

是文化价值。古书具有文化价值,让学生读写古书,了解“固有文化”,实在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重要之点在乎真个做到“了解”,囫囵吞枣与“了解”,却是两回事。装进空箱子就算了事,那是把囫囵吞枣认作“了解”,自然发生流弊。一个人要达到清彻通达的境界,当然与整个生活都有关系;可是就读书言读书,必须阅读方法到家,才可以真个了解,才可以清彻通达。——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第45页 第二段

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越

深,体味得越切,才有得益。——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读《经典常谈》第48页 第二段

如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的,“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

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读《经典常谈》第48页 第三段

阅读有时候不至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

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品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再说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增进写作的能力,固然是事实,但是一目数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要在写作上得到益处,非慢慢咬嚼不可。不过讲读不该逐句讲解,更不该信口开河,得切实计划,细心启发,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才能有合乎课程标准的效率。——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读《国文教学》序第54页 第三段

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

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第56页 第二段

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要达到这样地步,仅仅读一

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学科以外的一切训练也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当其任的唯一学科。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第56页 第三,四段

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

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第58页 第二段

他们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

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论国文精读执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第67页 第二段

就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那个目标来说,所谓欣赏,第一步还在透彻了整篇文章,没有一

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这一步做到了,然后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的经营功力。体会而有所得,那踌躇满志,与作者完成一篇作品的时候不相上下;这就是欣赏,这就是有了欣赏的能力。而所谓体会,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在求其综合;体会决不是冥心盲索、信口乱说的事。这种能力的培植全在随时的指点与诱导。正如看图画听音乐一样,起初没有门径,只看见一堆形象,只听见一串声音,必得受了内行家的指点与诱导,才渐渐懂得怎么看,怎么听;懂得怎么看怎么听,这就有了欣赏图画与音乐的能力。——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论国文精读执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第69页 第二段

逐句讲解是最省事的办法;如果指导学生预习,主持课间讨论,教师就麻烦得多。但是

专用逐句讲解的办法达不到国文教学的目标,如前面所说;教师为忠于职责忠于学生,自该不怕麻烦,让学生在听讲之外,多做些事,多得些实益。教师自己,在可省的时候正不妨省一些讲解的辛劳,腾出工夫来给学生指导,与学生讨论,也就绰有余裕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论国文精读执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第73页 第二段

国文一科所担负的大概是这样:在固有文化的记录之中(文字的记录并不就等于固有文

化),有一部分运用文学的式的,须由国文一科训练学生和它们接触,得到了解它们的能力。因为文学和其他艺术制作一样,内容和形式分不开来,要了解他就得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会有所得;如果不面对它本身,而只凭“提要”“释义”的方法来了解它,那就无论如何膈膜一层,得不到真正的了解。——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第74页 第二段

教学语体的时候,语言思想的训练就有了具体的凭借;学习语体达到相当程度的时候,语言思想至少不至有粗疏或错误的毛病,同时就得到了人几交通(吸收和发表)的一种切要技能。语体必须切实教学,就是如此。——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第78页 第三段

再就教师方面说,因为把课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

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第83页 第二段

有些国文教师喜欢称赞选文。未讲以前,先来一阵称赞,讲过以后,又是一阵称赞,而

所用的称赞语无非一些形容词或形容语,如“好”,“美”,“明彻”,“典丽橘皇”,“雅洁高古”“运思入妙”,“出人意表”,“情文相生”,“气完神足”之类。有些国文教师喜欢出议论题教学生作。

有些国文教师看学生所写的文章,只觉得它不通,勾掉愈多,愈感觉满意。这种观点发

展到极点,于是整段勾掉的也有,全篇不要的也有。勾掉之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就把练习本发还学生。

有些国文教师看学生所写的文章,不问那个地方该用句号或该用读号,都打一个圈,表

示眼光没有在任何地方跳过。圈下去圈下去圈到完毕,事情也完毕了。或者还加一个批语在后头,如“清顺”,“畅达”,“意不完足”,“语有疵病”之类。——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国文教师第93、94页

可是一般的见解,文学创造是天才与努力的乘积,并不是人人能够着手的。说人人要用

本国文字叙述说理表情达意,这是大家承认的;说人要有文学创造的能力,就好比说人人要有图画创作音乐创作的才能,怎么能成为站得住的标准?其实推求起来,这里的“新文学'就是语体文。——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学一年级国文第100页 第一段

那转化的功夫就是讲解。讲解其实就是翻译。不过就习惯说,翻译是把外国语文化为本

国语文,与讲解不一样。但是,现在学校里测验学生文言阅读的程度,往往选一段文言,让学生“翻译为口语”。这个“翻译”显然就是“讲解”。——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学一年级国文第114页 第二段

认定目标学习国文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能力的事必

须继续不断下地做下去,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所以学习国文必须多多阅读,多多写作,并且随时要求阅读得精审,写作得适当。——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学国文学习方法第120页 第一段

靠自己的力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给讲

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词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学国文学习方法第121页 第四段

阅读摘要总之,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遗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什么。必须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进一步加以批评,说他说得对不对,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学国文学习方法第124页 第六段

字怎么写,人人有自由。但是写出字来让别人头痛,未免自由过分了。写字务恳为看的人着想。分别言之,就是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起什么稿子要为商量这份稿子的人着想,写的稿子准备付印付排的要为打字员排字工人着想。为看的人着想,是人与人的协作,对工作和交际有莫大好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改变字风 第132页 第二段

所谓端正的字,说得具体些,无非个个字笔画清楚,间架匀称,整幅字行款整齐而已。工作上和交际上有这样的需要,所以人人要写这样的字。并不要求什么碑神帖意,钟王欧颜。那是艺术方面的事,有爱好有兴趣的人尽不妨努力追求,可不是人人所必需。既然如此,习字的范本不一定要出于名家之手,凡是笔画清楚,间架匀称,行款整齐的,都可以作范本,楷体签字印的书也可以作范本。——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改变字风 第133页 第二段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象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

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认真学习语文 第137页 第二段

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

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认真学习语文 第138页 第二段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

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认真学习语文 第140页 第三段

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

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老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善语文教学

第149页 第三段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

贷。个人研究总不及集体研究,学校里已经恢复了教研组,集体研究就很方便。几个学校的教研组互相联系,交流研究和实践的结果,那是集思广益的好途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善语文教学 第151页 第二段

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的在考试,总要作得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现在也

有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升学考试。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只要平时学得扎实,作得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推广开来说,人生一辈子总在面临考试,单就作文而言,刚才说的写封信打个报告之类其实也是考试,不过通常叫作“考验”不叫作“考试”罢了。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这种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善语文教学 第154页 第三段

我对朱先生和自己的这样考虑——就是经典训练师中等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想

有所修正了。第一,直接接触这些经典,不仅语言文字上的隔阂不少,风俗习惯典章制度上的疙瘩更多,马马虎虎地读吧,徒然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它极少一部分吧,莫说初中,高重阶段恐怕也难以办到。因此,我想中学阶段只能间接接触,就是说阅读《经典常谈》这样的书就可以了。第二,当时所谓国文课就是现在的语文课,现在我想,就说跟经典间接接触,也不光是语文课的事,至少历史课也应当分担责任,因为经典是文化遗产,历史课当然不能忽略文化遗产。第三,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文史哲的学生就必需有计划地直接跟经典接触,阅读某些经典的全部和另外一些经典的一部分。那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读,得到比较深入的理解。——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重印《经典常读》序 第162页 第四段

我们编这部读本,第一,希望切合读者的生活与程度。就积极方面说,足以表现现代精

神的,与现代青年生活有关涉的,为现代青年所能了解,所能接受的,才入选。第二,希望读者读了这部读本,自己去读成本的书,所以一部分的材料是从成本的书中节录出来的。自修国文不能单靠一种读本,要多看成本的书才容易见功效。第三,既称读本,文字形式上应该相当完整,所选文篇如有疏漏之处,我们都加上修润的功夫。——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序第188页 第三段

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的培养他们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

情意的知能。——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序第199页 第三段

入选的作品须是提倡为群众服务的,表现群众的生活跟斗争的,充满着向上的精神,洋

溢着将健康的情感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第205页 第二段

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了一种经验,一种意思,觉得它和寻常的经

验、寻常的意思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亲切,值得写下来,作为生活的标记,备将来需要的时候查考。——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第224第二段

写文章不是生活上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

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大的坏影响。——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第225第四段

文章的内容本来是各色各样的。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桩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

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叶圣陶教

育科学出版社文章例话(选录)第234第四段

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事情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见、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文章例话(选录)第238第三段

所以,写文章把自己的见闻告诉大家,倘若能够捉住当时的感觉,顺次写下来,就使人家如临其境。倘若用前一种方法,先作一番分析整理的工夫,然后逐项写下来,那只能使人家知道一个大概,说不到如临其境。

教科书里的文章,注重在教人家记忆、理解,大多用前一种方法。至于文艺,注重在教

人家感动,欣赏,适宜用后一种方法。——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文章例话(选录)第255、256 第三段

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效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采取走马看花的态度的,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文艺作品的鉴赏第260、261 第三段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文艺作品的鉴赏第265 第二段

文艺阅读者最需要看得批评文章是切切实实按照作品说话的那一种。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看法,为什么;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样明白地说明,当然适于作为参考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文艺作品的鉴赏第269 第二段

这篇文章,就立意说,代表着我国古来传统的也就是正统的历史观念。就结构说,开头提出“盛衰”,以后再次一“盛”一“衰”的作为照应,极类似后来的八股文体。又具有音节声调之美,那也是八股文体竭力追求的。因此,这篇文章被历来选家看中了,一定要把它收在选本里头。——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读《五代史•伶官传叙》 第299 第四段

至于出于虚构的小说,其中的对话与整个故事一样,全凭作者创造。创造的标的无非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脾气,习惯等等,无非要使全篇的题旨显示得又具体又生动。如果随便写些不要不紧的可有可无的对话,那就不是小说的能手,那小说决不是好小说。——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读《史记•叔孙通传》 第326 第三段

第四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阅读笔记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阅读笔记

南市中学 朱跃光

1.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2.语文教师:有些国文教师以为教学国文就是把文章一句一句讲明,而讲明就是把纸面的文句翻译成口头的语言。有些国文教师喜欢发挥,可是发挥不一定集中在所讲的那篇文章。有些国文教师忧世的心情很切,把学生的一切道德训练都担在自己肩膀上。有些国文教师喜欢称赞选文,未讲以前,先来一阵称赞,讲过以后,又是一阵称赞,而所用的称赞语无非一些形容词或形容语,如“好”,“美”,“流利”,“明彻”,“典丽矞皇”,“雅洁高古”,“运思人妙”,“出人意表”,“情文相生”,“气完神足”之类。有些国文教师喜欢出议论题教学生作。有些国文教师看学生所写的文章,只觉得它不通,勾掉愈多,愈感觉满意。这种观念发展到极点,于是整段勾掉的也有,全篇不要的也有。有些国文教师看学生所写的文章,不问那个地方该用句号或该用读号,都打一个圈,表示眼光并没有在任何地方跳过。

3、关于“美读”:说理的文章大概只需论理地读,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宛处还他个委宛,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赏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4、学语文目的: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思维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必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

5、语文基本功:大体上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识字写字。一个字往往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要知道得多些,个个字掌握得恰当,识字方面还得下工夫。第二,用字用词。用词要用的正确、贴切,就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第三,辨析句子。句子是由许多词组成德,许多词当中由主要的部分和附加的部分,读句子,写句子,要分清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还要辨明附加部分跟只要部分是什么关系。读一个句子,写一句话,要能马上抓住主要的部分,能弄清楚其他的部分跟主要的部分的关系,这就是基本功。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好的文章要多读,读到能背。一边想,一边读,有好处。这好处就是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好像跟作者的想法合在一起了,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运用就从而提高不少。长的文章可以挑选出精彩的段落来多读,读到能背。读的时候不要勉强做作,要读得自然流畅。第四,文章结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绝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怎样写下去,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总起来一句话,许多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

6、语文教学诗: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同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一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常谈贡同辈,见浅意殷勤。前途愿共勉,服务为新民。

7、关于“习惯”: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8、课堂讨论: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但是讨论要进行得有意义,第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准备得充分,如果准备不充分,往往会与虚应故事的集会一样,或是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了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教师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只得不再要学生发表什么,只得自己一个人滔滔汩汩地讲下去。这就完全不合讨论的宗旨了。第二还得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听取人家的话,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比勘自己的与人家的意见,这些都要历练的。

9、关于“吟诵”: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从前书塾里读书,学生为了要早一点到教师跟前去背诵,往往把字句勉强记住。这样强记的办法是要不得的,不久连字句都忘记了,还哪里说得上体会?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10、关于“略读”: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11、阅读方法:各种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不能一样。但是就一般说,总得像精读时候的阅读那样,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应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以检验解答的对不对;如果实在无法解答。那就迳看注释或参考书。不了解的处所都弄清楚了,又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全书的各篇或各章各节,都该照此办法。

小说或剧本,一般读者往往只注意它的故事;故事变化曲折,就感到兴趣,读过以后,也只记住它的故事。其实凡是好的小说和剧本,故事仅是迹象,凭着那迹象,作者发挥他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判,那些才是精魂。阅读小说或剧本而只注意它的故事,专取迹象,抛弃精魂,决非正当方法。在国文课内,要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尤其不应如此。精魂就寄托在迹象之中,对于故事自不可忽略;但是故事的变化曲折所以如此而不如彼,都与作者发挥他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批判有关,这一层更须注意。初学者还没有素养,一时无从着手;全仗教师给他们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穿凿附会固然要不得,粗疏忽略同样要不得。凭着故事的情节,逐一追求作者要说而没有明白说出来的意思,才会与作者的精神相通,才是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正当方法。

12、问题指导: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如读一个人的传记,这个人的学问、事业怎样呢?或读一处地方游记,那地方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形怎样呢?都是最浅近的倒子。心中存在着这些问题或题目,阅读就有了标的,辨识就有了头绪。又如阅读《爱的教育》,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或题目:作为书中主人翁的那个小学生安利柯,他的父亲常常勉励他,教训他,父亲希望他成个怎样的人呢?书中写若干小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品性习惯各异,品性习惯受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呢?书中很有使人感动的地方,为什么能使人感动呢?诸如此类,难以说尽。又如阅读《孟子》,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或题目:孟子主张“民为贵”,书中哪些篇章发挥这个意思呢?孟子的理想中,把政治分为王道的与霸道的两种,两种的区别怎样呢?孟子认为“王政”并不难行,他的论据又是什么呢?诸如此类,难以说尽。这些是比较深一点的。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卞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作为阅读的标的,辨识的头绪,或者初读时候提出一些,重读时候另外又提出一些。教学生略读,当然希望学生也能如此;但是学习习惯未成,功力未到,恐怕他们提不出什么,只随随便便地胡读一阵了事,就有给他们提示问题的必要。对于一部书,可提出的问题或题目,往往如前面说的,难以说尽。提得太深了,学生无力应付;提得太多了,学生又无暇兼顾。因此,宜取学生能力所及的,分量多少又得顾到他们的自修时间。凡所提示的问题或题目,不只教他们“神游冥想”,以求解答;还要让他们利用所有的凭借,就是序目、注释、批评、及其他参考书。在教师揭示之外,学生如能自己提出,当然大可奖励。但是提得有无价值,得当不得当,还须由教师注意与指导。为养成学生的互助习惯与切磋精神起见,也可分组研究;令每组解答一个同题或题目,到上课时候报告给大家知道,再听同学与教师的批判。

以上说的,都是教师给学生的事前指导。以后就是学生的事情了——按照教师所指导的去阅读,去参考,去研究。在这一段过程中,学生应该随时作笔记。说起笔记,现在一般学生似乎还不很明白它的作用;只因教师吩咐要作笔记,他们就在空白本子胡乱写上一些文字交卷。这种观念必须纠正。要让他们认清,笔记不是教师向他们要的赋税,而是他们读书学习不能不写的一种记录。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时触发的片段意思,都足以供排比贯穿之用,怎能不记录?极关重要的解释与批评,特别欣赏的几句或一节,就在他日还值得一再检览,怎能不记录?研究有得,成了完整的理解与认识,若不写下来,也许不久又忘了,怎能不记录?这种记录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自己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从上面的话看,笔记大概该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碎屑的摘录;一部分是完整的心得——说得堂皇一点,就是“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对于初学,当然不能求其周密深至;但是敷衍塞责的弊病必须从开头就戒除,每抄一条,每写一段,总得让他们说得出个所以然。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作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无论应付实务或研究学问,都可以从笔记方面得到许多助益。而在上课讨论的时候,这种笔记就是参加讨论的准备;有了准备,自不致茫然无从开口,或临时信口乱说了。

学生课外阅读之后,在课内报告并讨论阅读一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作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前面已经说过。那时候教师所处的地位与应取的态度,《精读指导举隅》曾经提到,不再多说。现在要说的是成绩考查的事。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总之,教师在指导方面多尽一分力,无论优等的次等的学生必可在阅读方面多得一分成绩。单是考查,给分数,填表格,没有多大意义;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

以上说的成绩,大概指了解,领会以及研究心得而言。还有一项,就是阅读的速度。处于事务纷繁的现代,读书迟缓,实际上很吃亏;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算是成绩好,不然就差。不用说,阅读必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能精细正确了,是否敏捷迅速却是判定成绩应该注意的。

15、作文训练: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呢?一方面为要练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另一方面也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与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才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根据这一层,作文题最好适合学生的经验与思想,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不宜使他们高攀,作一些非中学生能够下手的题目。至于认为练习作文在应付将来的入学考试,可以说完全没有明了练习作文的本旨。现在高中与大学的入学考试,国文题目往往有不很适合投考学生的经验与思想的,是事实。然而这是高中与大学方面的不对,他们应当改善。为了他们的不对,却化费了初中高中练习作文的全部工夫去迁就他们,这成什么话呢?

第五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000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000字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追逐知识的身影,他们沉思、伫立,燃烧自己、传递真知,叶圣陶先生就是其中一抹高大的身影。

我对叶圣陶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当我是一名师范生时,叶圣陶先生是我汲取“营养”的不竭甘泉;当我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后,叶圣陶先生是我景仰的高度;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者,叶圣陶先生的思想主张更是我前进的方向。因此,即使我从未见过先生,先生在我心中却莫名亲切。

这个暑假,我又一次走进了叶圣陶先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先生的谆谆教诲。为我们架起桥梁的,是先生的著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初读此书,一股浓郁的质朴气息扑面而来,先生的文章,明白如话,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把自己的亲身经验一点一滴轻轻诉说。读罢此书,我更是被先生对教育的赤子之心所打动,生于苏州的先生,骨子里浸润着谦谦君子的温润,不仅自己走得平和且坚定,而且竭尽所能地带动社会和他人。合上书本,我呆坐许久,脑中、心中汇聚了诸多感悟和思考,一颗稚嫩的心也从中得到滋养。

这本书中的文章,涉及的面很宽,有商讨语文教育的理论原则的,也有只谈论一篇文章或者评议一两个词语、某一句话的;有对教师谈写作和修改文章的,也有对学生谈改正字风和端正文风的。这些文章,虽然大部分写于解放以前,可先生看得透彻、想得长远,因此绝大部分依然富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什么叫语文?我相信,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有过这个疑问。我也无数次问过自己,简简单单的问题,似乎很难说明白。而叶圣陶先生甘为人梯,用他几十年的经验,道出了语文的真谛,“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涵义呀!

是的,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作,教语文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可是,反观我们当今的教育现状,真正教给学生的又是什么呢?是一堆堆写不完的作业,一张张做不完的试卷,一道道背不完的答题技巧归纳……孩子们的目光从充满神采变得空洞呆滞,课堂上不再愿意主动积极发言,作业时不再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创意的答案。孩子们不是在学有所用,不是在为以后脱离教师和学校的环境做准备,这究竟有多悲哀,多令人心痛!

叶圣陶先生给语文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理念,这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甘露一般滴入我的心中,缱绻洇开,引起了我的无尽反思。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时时注意,处处留心,致力于习惯的培养,艰巨却很有必要。当这样的教师也许麻烦些,但为了学生的教师,一定不应怕麻烦,因为这些“麻烦”于学生而言,是一生的受用。

来者可追,从今为始我一定在教育工作中提起警觉心来,同时,也一定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为枕边书,时时温习,潜心研究,借阅读这本集子的机会来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并积极把先生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此外,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阅读这本书,愿书中频出的金句点亮我,也点亮你。

下载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800字(推荐阅读)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800字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叶......

    读《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读《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单位:福兴乡中学 姓名:张书东 这个暑假,读了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论集》,深刻地认识、了解并领略了一位杰出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于漪老师的风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 第一部分:通论 一、什么是“语文” ●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润物无声:从教到不教的艺术 ——学习叶圣陶教育理论的一点体会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影响越来越深广,其科学性、先......

    读叶圣陶有感

    读后感 黄婷婷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今年暑期,拿到了一本大师背影书系悦读版《叶圣陶教育名篇》,虽不是一口气读完,但其中很多篇让我感触颇深,却又有很多地方不能读懂,满......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董菊初一、个性特色 任何科研成果的获得,不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虽然受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的限制,但都离不开研究者个人的努力......

    叶圣陶教育名言范文

    叶圣陶教育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

    叶圣陶教育理念

    叶圣陶教育理念之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与实践 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显然以教师的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