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2900作文教学的创新意识之我见
作文教学的创新意识之我见
湖北省恩施市二中谭远敬
一、仿中求“创”。力求作文的真实性。
写作过程是一个由模仿——掌握——熟练——创造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安排的。每一组的课文都一定有为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而服务的范文。因此,老师上课总是要指导学生模仿着范文去写。而我认为范文只是引路不能把学生的思想局限在某篇范文里,应该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如有这样一个例子,老师教学生写这样一篇记叙文《记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老师给学生先念了一篇关于“记一位同学拾金不昧”的文章,然后要求学生去仿写。结果学生大多数都写的是“捡钱”。这样一来,让别人一看就感到学生在写假,弄成了似乎这世界上到处都有钱可捡,显得文章就乏味了。因此,老师在念范文的基础上应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我在教学生写一篇有关“我的故事”的文章时,我在给学生念范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序列化的组合,力求开拓学生视野,让文章富有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写“我的故事”分三部曲进行。即:孩提时代我的故事——现实中我的故事——我的未来幻想故事。这样,选材范围广了,给了学生充分创造思维的空间。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丰富了。于是有的以《我的童年》《幼稚的我》等为题,有的以《现实的 我》《我现在好难熬》等为题,有的则以《新塑的我》《我在太空中遨游》等为题。
二、同中求“异”。培养学生想象力。
当前,社会上批判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象力。因此,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l、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
2、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如指导《雨中的灯塔》(记一个在雨中搀扶倒在泥泞中的盲人)情境作文时我引导学生(1)由静态的画面中想象动态(看见一个人飞奔、搀扶等),(2)由外表想到内心(从盲人的面部表情想到其内心的感激之情),(3)由动作想象语言(雨中二人的对话,周围人们的称赞),(4)由平面的无声处想象立体声响(风声、脚步声、谈话声等),(5)由正面战士的部分情节想象前因后果(盲人因看不见,加上狂风暴雨,稀泥路滑而摔倒),(6)由特写式画面想象全景式的故事(雨中发现、搀扶、护送盲人回家、人们称赞的全过程)。这些情境,可以说是学生平时有所感知的,有着丰富的表象积累,一旦融情入境,便会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精妙的文章来。
三、意中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深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有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写作时的立意首先就要有新意。如一位同学写了篇《家乡的竹子》,记叙了家乡的房前屋后满是竹子,青枝绿叶,美化了环境,给家乡的人们作了很多贡献。尽管文中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但是这样的文章还是显得只是一般,比较平庸,缺乏让人领会的言外之意,神悟的弦外之音。
(作者工作单位:湖北恩施市二中)
第二篇:创新意识之我见
创新意识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中专家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创新意识地位:创新意识培养应贯穿数学教育始终。从“分析与解决问题”到“发现与提出问题”。根据年龄特点——在日常教与学中不断积累经验。“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
这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鼓励“质疑——发现和提出问题”。现实中为我们的孩子不会提问,缺乏问题意识。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课堂上创造宽松的适应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环境,给孩子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质疑。
二、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还课堂给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的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动手、合作互助、讨论、发现、交流、分析、思考、总结中积累经验,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三、老师要带头。
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教师要有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互教互助,大胆践行先进的教学模式。
第三篇:作文教学之我见.00
作文教学之我见
大理州巍山县五印乡中学
周国宾
[摘要]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要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强化积累、重视点拨、多元评价。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三个方面谈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见解 做法 [正文]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强化积累、重视点拨、多元评价。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三个方面谈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一、多项并举,强化积累。
写作要有丰富的语汇作为基础,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要有良好的语感,良好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写出连贯通顺的句子,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有丰富的素材可供挑选,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素材,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很多。
1、巧用“字词积累”,积累字词句。
教科书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字词积累”,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勾画出这些词语和使用这些词语的句子,借助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学习,弄清词语使用的妙处,品味作家遣词造句的魅力。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感悟(内容、方法、修辞、情感等),最后让学生抄一抄,写一写,读一读。
2、搜集学习内容,积累课文涉及的相关知识。
结合学习内容,搜集相关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作文素材。教学高士奇的《笑》时,可让同学课前搜集有关“笑”的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古诗词等,课上,让同学上台表演不同的笑,并畅谈自己的“笑”所表达的心情,让同学交流有关“笑”的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古诗词,交流“笑”的好处、弊端及有关“笑”的故事,在交流中积累“笑”的知识。教学《渡荆门送别》一诗时,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课上进行“对诗”活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从而积累有关月的知识。
3、结合“综合课”、“口语交际”进行积累。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条好途径。如结合“ 综合性学习:桥 ”,让学生广泛搜集关于桥的知识、图片、故事传说、文学作品、生活现象等资料,在班上交流后,由小组整理内容,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交流后小组整理内容如下: 桥的诗句
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漫》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枯藤老数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6、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桥的谚语
1、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2、船到桥头自然直。
3、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4、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多。
桥的成语 过河拆桥 鹊桥相会 过桥抽板 舌桥不下 遇水架桥 桥的歇后语
1、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7、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2、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8、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3、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9、近视眼过独木桥——放不开步子
4、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10、天上架桥——想到办不到
5、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11、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6、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桥的联想(1)沟通的桥
学会倾听,善于与人倾诉,懂得欣赏他人,与人保持联系。出门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打电话。电话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最便捷的途径。电话仿佛是在地球上的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2)成长的桥
我们需要学习,需要知识,需要长大,因而我们非常需要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在家庭,父母用他们的爱连成桥;在学校,老师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教会我们如何去学习知识。老师搭建了通向知识的桥。(3)友谊的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亲情,也需要友情,当然需要得到别人的友谊 同学相处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难得的友谊,我们彼此关心,彼此信任,度过的是一段岁月如金的日子。在人生道路上,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也是最真挚而难以忘怀的。(4)希望的桥
在人生道路上,学会友爱,学会帮助别人,那是一种幸福。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有些小朋友因为没有钱,或是没有条件,不能上学,也得不到知识。他们和学校之间像是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把他们和学校分割开了。如果我们支援他们一些钱,一些衣物,一些学习用具,再给他们建一些学校的话,就像是在这条大河上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
4、每日一题。
每日一题是教师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以弥补学生平时积累的不足。教师可以有计划的设计一些练习题,每天让学生做一题,通过做题进行积累。题型可以多样。
字词题,如: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避开xuān()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仿写题,如:(1)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②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2)、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情境题:如:请你以“假如我是„„”开头,写一段话或几行诗,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5、日记交流。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字数不限,要求写身边的事,每星期安排一次日记交流,对学生日记中的好语好句进行欣赏,对文中写出的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进行鼓励性评价,在鼓励中提高作文兴趣。
6、做读书读报摘记。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谈到积累写作素材时说:“于有心处积累,于无心处广蓄”。平时,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并要求学生作选择性的摘抄、粘贴、勾划、批注和点评。
二、重视点拨,降低难度。
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不是学生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部分学生对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怕”字。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先消除心理障碍,最佳的方法就是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通过集思广益、进行启发和点拨。一方面,教师要鼓励他们写实事,抒真情。告诉学生,写好作文并不难,并非高不可攀的事,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鼓励他们去掉“怕”的心理,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采用 “说文”训练的你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
所谓“说文”训练,就是组织学生针对作文要求进行“即席发言”。“说文”的内容包括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主题、说文章的体裁、说文章的构思、说文章的布局谋篇等。说文的形式可以个人说,可以小组选出代表说,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说。在学生说文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简短点拨与小结,同时,提醒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见解。“说文”训练由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缓解了学生“怕”的心理,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多元评价,提升兴趣。
1、评改
作文批改重在激励。作文批语首先要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优点,把学生作文中用得恰当、精妙的词句划出来,共性的问题在讲评时一并指出,个性的问题可以个别交流。作文批语的语言要活泼,倾注情感,富于文采。
2、评讲
学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仅急于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因此一般都爱听评讲。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评讲。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可以先挑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之后,将它们制成幻灯片,成功的习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借助多媒体进行评讲,由于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具体操作时,老师先声情并茂的朗读成功的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让学生对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问题的作品,可让学生先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处),再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活动,共同讨论如何加工润色就能使之变成一篇成功的佳作。这样,作文讲评课上,学生成了真正的参与者,避免了只带耳朵不动脑筋的被动局面。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弄清楚如何写好要写的作文,其间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其好处还在于:成功的作品被打入电脑,投影到屏幕上,而且还有自己的大名,小作者的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其他学生写好作文的欲望,调动了写作兴趣。作文讲评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大家分析评论,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好,应该如何写,使学生在评讲中得到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或让学生读范文,引导他们将范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分析,领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或由教师评讲前把初作本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对同学和老师批改的地方仔细琢磨,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选几个体会得深的学生做重点发言,并引导其余学生作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重视批改,扩大批改的效果,提高作文兴趣。
3、作文展示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应充分借用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如:让学生在班级里朗读自己的作文;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在班级或学校的墙报里;汇编班级学生的优秀作文选,让学生阅读、评析、收藏;向外推荐优秀的作文等,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启发和带动更多学生作文的热情和希望,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热爱作文。
强化积累、重视点拨、多元评价,这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切实加强这三方面的点拨和指导,学生才会对作文充满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意的文章。
第四篇: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本站推荐)
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 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高考趋势要求作文的创新,因此笔者就作文创新教学进行了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和课外阅读方面为作文的创新打下基础,然后再在培养创新思维(立意新),题目新,选材新,文体新等方面实现作文的创新。关键词:课程标准 创新作文 开放课堂 阅读积淀 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中作文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科”。然而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却已被搞得“面目全非” ,使本来极具活力 ,最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文课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教师只读范文的“范读课”。结果学生的作文思维狭窄、题材雷同、语言无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古今同腔,缺失了个性与真情。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能不能从理论上、模式上建构一个框架,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于是我结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观察、思考与实践,对创新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笔者认为,要实现作文的创新,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在以下几方面打好基础:
一、开放课堂,激发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谁也无法预料在倍感压抑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灵思不断,感悟无穷。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的。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一)平时上课可利用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演讲,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内容就以平时的生活经验,或观察所得,或读书心得为主,可以是当天新闻,道听途说,童年趣事,人物简介等等,每次两三个人,天天锻炼,日积月累,以养成会说话的习惯。
二)作文课堂上我的一些做法是:
1、活动作文:让学生学会观察。如片断训练:用150左右字描写同桌的肖像(可以写出其习惯表情),15分钟后上交,由老师选读,请大家猜猜写的谁。学生兴致高涨,边写边观察,非常认真。学生们为别人能从习作中猜出同桌而欣喜不已。
2、想象作文:通过教学情景的层层设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多媒体音乐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听乐曲所想到的;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场景;小说接龙,确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教师先写一段序幕,然后让学生续写;设计想象擂台赛,如根据“雨天、网吧、羽毛”几个词语进行想象作文等。
3、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的创作,确定一个对象,然后要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看看谁的语句最佳。此外,还有文章续写、改写、扩写等。
三)组织学生走出学校,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春游,野炊,扫墓,送温暖,献爱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以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以来,学生的作文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文章也有了真情实感和深刻思考。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贴近社会走进生活,有了丰厚的生活积淀,弄懂了人情世故,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郭沫若也说过“多体验……活用感官,尊重口语,常写日记,除此之外别无善法。”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用日记来记录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为创新作文积累素材。当然让学生写日记要进行适当引导:
1、关注自我与关注外部世界同步,提升人生境界。因为只关注自我日记涉及的内容便多是生活的肤之痛引起的苦闷、压抑、反叛等,涉及的情感又多是自视、自足、自怜、自赏、渴望、忧虑、欣赏、热爱、追求等,这样日记便成了单纯的自我表白,自我抚慰,极易落入个人狭小的圈子。多关注外部世界,有了思想与社会时事的碰撞,日记内容就不会没有思维内质,显得苍白无力;而是多了真切思考,真知灼见。
2、不要以小我而冷落了大我,注入些理性,充实精神。创新作文要特别注意注入理性,充实精神。如果能将单纯的自我表白提升到对平凡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留意感悟,提升到对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的议论品评,提升到对纷繁多彩的自然现象的深沉关注,这样的作文才有真正意义可言。比如:开窗户与改革开放,洗澡搓背与批评、自我批评,温室栽培与溺爱教育等。把自己的生活与社会紧紧联系起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境界就又高了一层。
三.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此可见,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所以在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的广泛阅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曾玉芹说:“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化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所以阅读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利于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也丰富了人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报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灵,增厚文化底蕴。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于漪所说:“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不仅要阅读,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包括以下方面:
1、作摘记: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神话、典故和史实等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
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
3、写心得:写出感想、收获或思考、评价。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上实现创新呢?具体地说,要指导学生在写作上实现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立意的创新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核心,因此立意的创新是作文创新的主要标志。立意的创新又源于思维的创新,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善于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诸方面的瞬间感受,深入挖掘,从更多更新的角度表现自己的思想。那么,怎样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方法:
一)逆向思维法,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比如,“滥竽充数”有的学生批评齐宣王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主张吃大锅饭”。又如“班门弄斧”可逆向思维“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不怕出丑,向行家学习,少走弯路,这是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出“心灵上实际体会到的一个或几个强烈的印象”(陀斯妥耶夫斯基语)。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二)侧向思维法,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比如有一次我出示一白一黑两围棋子,要求学生就此写篇作文,很多学生围绕“棋”说话,写棋人、棋事、棋艺、棋趣、棋德等等。但也有同学这样分析,从形状看,它如一个馒头,黑馒头象征贫困,白馒头象征富裕,我们要从黑馒头走向白馒头,建设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有独到之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思维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比如一次我布置学生以“0”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0”这一个简单符号,有的说它像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有的说它像一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说它像一轮红日;有的说它像妈妈滴滴的眼泪……不同的同学对“0”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题目要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近年高考作文中,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占有很大比重,拟题的意义更显得重要。要迅速拟出新颖、简洁、醒目、有文采的作文题可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拟题,如:《快乐存折》、《网络是把双刃剑》、《标点家会》、《门锁的承诺》、《坐着读书站着做人》、《我自信 我美丽》等。此外还可对大家熟悉和喜爱的作品、歌曲、古诗句以及名言俗语广告词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痛并快乐着》等。高考时拟一个亮丽的文题,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动,从而有利于作文的得分。
三、选材的创新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因此选材的创新也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实现选材上的创新呢?“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当今社会的新事物和新变化。当今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要引导学生注意去观察和描述这些新事物和新变化,才能写出新鲜的富有时代色彩的作文来。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各种热门的话题。如:环境保护、缅甸热带风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经常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题,并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写作。再次,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翻旧出新,即在问题材中去寻找尚未被别人关注的新观点。例如,写老师的作文题:可指导学生抛开老师在班级里,讲台上的题材不写,而去写老师们在社会中,在家庭里的各种活动。
四、文体的创新
“文无定法”写文章灵活多变,应指导学生在常规写法的基础上去求异、求变。即指导学生突破文体的局限,实现文体的创新。让学生抛开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用,而选用书信体、日记体、故事新编、童话、寓言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实现“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如写“奥运”为话题的作文,可以选用书信体,如让一个孩子向父母写一封信,恳求父母准许他去北京看奥运会;也可以写成故事新编,即让历史人物“复活”起来,走进奥运会;还可以写成散文诗,抒发一下由“申奥”成功所触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创新作文教学,要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新作文的写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生活材料变为课堂创新作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思考生活,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他们掌握作文创新的方法,最终实现作文的创新。
第五篇:开放式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开放式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中,笔者提出开放式作文训练的一些独到见解,以及多样训练、提倡创新、展示作品,形成竞争、留心生活、积累素材等方法。并且提出了开放式作文的批改、讲评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开放作文 作文创新
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夸大其辞,内容失真荒诞,生活积累少,思想深度不够,阅读面偏窄,缺乏技巧等问题。导致一提到作文,往往学生怕写,老师怕改。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我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尝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1.开放式的作文训练
(1)多样训练,提倡创新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要形式多样,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作文题目不必固定,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布置作文题。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时,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赛“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让学生多角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赛,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训练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这样的训练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拓展思维,又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再如,临近中考,离别在即,很多学生偷偷利用上课时间写纪念册留言。显然,严厉禁止不可行,于是,作文课上我请同学们推出几本文采颇佳的留言册,请留言的同学谈谈留言的初衷和感想,引导学生回顾了初中三年自己难忘的人和事,课后写成文章。因为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课上发言积极踊跃,课后习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可感。
(2)展示作品,形成竞争
习作发表,最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愉悦感,会更加热爱写作,乐于写作,这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教育规律。为此,我特别在黑板报设置了“佳作欣赏”,展示周记或作文训练中的优秀作品,每周更新一次。同时,鼓励学生向校刊《白沙》投稿。看到自己的习作荣登每月一期的《白沙》校刊,学生们引以为豪。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作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3)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思考人生,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思想的火花,这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只要胸中有物,源头有活水,学生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自然不会再将写作文视为一件苦差事。
2.开放式的作文批改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传统的作文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处于被批评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如能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和鉴赏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引导,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做好做足示范,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掌握作文批改的要求:一看思想内容。如中心是否明确,所选材料是否能为中心服务,详略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鲜明等。二看表达形式。如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简洁流畅生动等。有了明确的标准,评分就不会随意了。
为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组织学生批改的方法宜多样化:①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独立自改,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自改,力求悟出为文之道,有所提高;最后综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语。②分组互改,按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水平高的搭配水平低的,四人一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③组织学生集体改,即抽样批改,挑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好差兼有)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批改。学生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在各组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批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可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批改中出现的问题。
3.开放式的作文讲评
开放式的作文讲评的目标是及时仔细审阅整理,总结经验得失。作文训练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容易忽视的一环,就是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讲。作文讲评是作文批改的延续和发展。作文讲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明了自己作文和全班作文的情况,确实知道“不该怎样写”,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它既是本次作文的终结,又是下次作文的开启,它能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有帮助。
讲评中我力求典型讲评和学生讲评相结合。典型讲评用以指导全班,以优秀带动一般,对典型作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明优劣,明得失。学生讲评则可以让学生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优秀习作的作者现身说法,汇报自己的写作经过和心得体会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得失,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对于佳作交流的学生,每次要轮换,以此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写作中敷衍了事和抄袭现象少了,校刊《白沙》上习作发表数量显著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创新人格一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