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19-05-13 20:0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篇: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八步区仁义镇龙珠小学陈纪悌

论文提要:小学作文教学纲要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在教学中队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有真情实感,培养诚实的品德;

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德教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与作文的紧密关系。纵观古今中外的一些不朽之作,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就不会有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生命意义”激人奋进的议论;如果曹操没有统一河山的雄心壮志,就不可能有《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和热烈情怀的表露;如果毛泽东没有建立新中国的雄韬伟略,就不可能产生《沁园春·雪》中品评古今人物,展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不可争辩的事实,数不胜数。并且小学作文教学纲要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思想教育,这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一、作文有真情实感,培养诚实的品德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应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

如何能培养学生写真的良好的文风呢?

1、让学生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一元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样处理这一元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真一元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又向售票员多买了一张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不应该,但如果交给售票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能用它来买张车票,才算真正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类似的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体,所以就照搬过来了。像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老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说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些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是学生逐渐养成写真情实事的好习惯。

2、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形式写自己的话,强调真实感,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写”。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

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的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而又不至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同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饭》、《第一次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乳糖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就是提出要求由学生自主命题。这样能使学生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写作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出真实感。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32名学生竟有12名写拾到钱交给老师,10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大多是照搬的,没有生活的真实感。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到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就是抓住这个机遇积极

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就是在指导学生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往往只有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又比如在《给爷爷(奶奶)打分》或《给外公(外婆)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上述要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目,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平时在家照顾孩子的一般是老人,孩子对他们更了解〕不料这次作文在班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老人核对,老人们大都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老人简直不相信是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爷爷,您大概忘记了,又一次我向奶奶要零钱花,奶奶不但不给,还批评

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着奶奶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奶奶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爷爷,可是我只能给您打75分,而奶奶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同学不同程度地指出爷爷或奶奶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有位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觉察,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以后还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而全面观察的取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政治色彩,如何观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持否定态度。我认为不应该将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生活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极好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今年我给毕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邪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在深圳打了10年的工,掌管的是单位重要物质部门,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都说他是单位的积极分子,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打工的叔叔们有很多发了财,可爸爸还是原来的他,听妈妈说是因为爸爸不喜欢贪小便宜。”抓住这个细节,我在班级进行了公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贪小便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以权谋私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

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那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听法制讲座、英模作报告,到“五保村”、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就能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2、班主任教学参考

3、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第二篇:张玲玲-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贯穿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贯穿思想品德教育

文化基础部 张玲玲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创造的体育文化的传递过程。体育教学承担着提高人才素质的使命,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首先能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其次它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道德品质等。国家教委颁发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体育教师制定每一节体育课的具体任务时,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体育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寓道德品质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报告、个别谈话等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育,而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检验,这些都是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利条件。

1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1政治思想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1.2道德行为方面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文明行为、爱护公物、勤劳诚实、公正无私、谦虚谨慎、有礼貌、有集体主义精神。

1.3个人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勇敢顽强、机智、坚毅、竞争拼搏、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

1.4人际关系方面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等。

1.5体育精神方面胜不骄、败不馁、讲文明、讲礼貌、尊重裁

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2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1崇拜效应法崇拜是人对人的尊敬、钦佩、羡慕及至仿效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人格是学生效仿的重要内容;高雅的情趣、稳健的性格、得体的举止等,都会使学生产生仰慕感;广博的知识会引起学生的仰慕感;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是赢得学生信服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只有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权威。

2.2结合教材特点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强,有的则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不同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等品质,但由于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品德方面也有侧重。基础理论教材一般有的思想性,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讲清体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身体好与学习好、思想好的关系,再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大部分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情节、主题思想、竞赛方法和比赛规则。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中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物、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等方面的教育,培养顽强拼搏,争取胜利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3利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可用整体表扬、局部表扬、横向表扬、典型表扬、促进表扬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上课铃一响,全班同学立即集合,队伍快、静、齐、思想集中、精神饱满,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在讲解时有干扰情况,多数学生不受干扰,教师应加以肯定的表扬;对本年级的各班或本班的各锻炼小组,通过横向比较,对学生锻炼态度,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加以肯定的表扬;对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及勤学苦练的作风、顽强拼搏精神等,加以肯定的表扬;对体育后进生,取得点滴

进步,加以肯定的表扬;教师对它们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对学生学习和锻炼时,思想不端正,态度不认真,甚至违反纪律的行为等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姑息、迁就。总之,教师抓住各个环节及时采取激励、表扬、批评等方法帮助学生磨练意志,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4运用规范指导所谓“规范指导”就是利用制度和规则,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道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在一定规则要求下进行的。那些具体规定能使学生明确行为的是非界线,为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打下基础。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丧失意识,导致教育活动的失败。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从而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

2.5运用实践、组织教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且在实际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寓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与生命的关系和“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了解德、智、体、美和辩证关系,懂得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支柱。教师合理地选择运用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及发展学生体力和智力的需要,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在运用和选择组织教法时也要认真研究组织教法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程度,同一教法,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其教育效果也有不同。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呢?要做到四项教育和四心:

2.5.1四项教育

2.5.1.1加强唯物辩证体育观的教育教育应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组织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示教材的原理,明确活动的性质。

2.5.1.2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思想情操的教育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集体感的身体教育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要求学生按照集体的共同义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之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需要,并使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人与人之问正常关系,以及在运动场上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所感知,且在运动实践中得到体验。

2.5.1.3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体育教学是一项严格组织纪律的集体活动,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严格的课堂常规,有条不紊的身体练习,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克服松懈散漫的作风。

2.5.1.4加强审美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寓乐于教”,主要是靠优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等为素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作为一位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忠诚社会主义的体育教育事业,端正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还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视徒为已,诲人不倦;通晓业务,端正教风;精心传技,教书育人;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2.5.2四心

2.5.2.1诚心,就是以学生要有诚心诚意。

2.5.2.2热心,就是对学生要满腔热情。

2.5.2.3关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处处关心学生。

2.5.2.4耐心,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不急不躁。

在体育教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之间才能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在情绪、态度、思想及行为等方面就可达到一致性。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堂体育课就能解决的。但是,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有计划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管教管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

学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同时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寓德育教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利用名人故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让学生讲故事,而讲故事是一种形象而生动的讲解方法。尤其名人的故事,学习了许多名人的传记,比如《“布衣总统”孙中山》,孙中山虽是总统身份,却过着平民的生活,他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 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思想,他的故事教会我们生活要懂得节俭,在为人处事方面还要注意对人民主平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爱国英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名垂千古,学习诗句的同时还感受他的爱国魂,让学生懂得做人不要忘本,学会感恩,学会爱家,爱学校,爱故乡,爱祖国,通过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并付之于行动。

二、通过作文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写作文,内容多样,读后感就是其中之一。读 后感,“感”是重点、是关键。因此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读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思想行为谈谈读了文章后的感受,篇幅可长可短。如阅读了《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后,学生能抓住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乐观主义精神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很深入地谈了乐观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学生们谈到了现实生活中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父

亲的勤劳、坚强、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亲严厉,这 次学习让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感谢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在背景和人物介绍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讲授每篇课文都有必要对写作背景和主要的人物作介绍,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如我讲老舍《济南的冬天》,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作者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 静。”可见,作者内心郁闷,郁结之深且难以释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一时迷惑不解。这时需要插入一些写作背景作解释。由于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 地,因而朱自清陷入苦闷彷徨当中。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革命者要走出他们的革命道路确实不简单,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刚刚建立在他们的无私奉献的基础上,我们应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应该向学习他们,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还要求学生明白这些思想品德,并付之于行动中去。通过自我实践 自我完善。

实践出真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乃至一时难以收效的东西,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到社会上体验。为此,我利用自己身为班主任,负责班级思想德育教育工作之便,利用节假日,倡导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唱歌,打扫卫生;教师节向老师送贺卡;向贫困学生献爱心,„„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写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馈到教学中,通过评比表彰,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作用。

五、通过朗读,进行思想情操教育

叶圣陶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以激昂,委婉处还他以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收获。名家的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少了语音这个重要的表情要素,再好的文字表达功能也是静止有限的,只有好的文字再加上恰当的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字加上这些情态才能活起来。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情操感染,一种精神享受,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会真正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我试图不断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不过想象与实际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我还是努力地去探索,尝试。

六、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深化思想。

通 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品 德。课外阅读是学生吸收社会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式,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高尚的品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名著。如华罗 庚、罗曼·罗兰等名人的传记和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文学名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订阅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书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以便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思想境界。除了开展课外阅读外,还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走进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智慧,德育也是一样.被重视、被尊重、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用爱去感染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能在教坛上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五里甸子学校 付祖奎 2012-11-5

第四篇:剪纸贯穿于教学

剪 纸 贯 穿 于 教 学 中

张爱粉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通过剪纸学习活动,把剪纸作为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表现形式,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剪纸活动还适合于个别化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真正体现出针对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现在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

一、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呢?

二、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的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剪纸活动中,我还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如在练习剪三角形、正方形时,当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能拼成小房子后,还应激发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三、创设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四、组织有序的剪纸过程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

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幼儿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练出了一双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我还发现,剪纸还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

(1)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幼儿主动探索欲望。

幼儿剪纸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幼儿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他们就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剪纸增添了内驱力。

(2)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个系列的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的其它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

(3)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做事习惯。

在剪纸过程中,也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

(4)促进了幼儿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我们觉得剪纸艺术是一门艺术,让幼儿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与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主要凭借,还包含着思想政治、道德情感等因素。所以运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品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如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人格、积极的进取精神、酷爱自由的思想、勇于抗暴的品格等。语文教材本身确实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它有其自身特点,教学过程中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因此,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点滴渗透,才能把思品教育落到实处。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平常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写出来求同仁指导。

一、朗读、吟诵中诱发,动情励志

语文思想教育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吟诵,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如一些诗歌散文,语言文字本身优美简炼,极富情感,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去唤起学生的共振共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绘声绘色、传情传神的语言,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作品由事入景、由景入情、由情化理,文中写喜时则万物俱明,写悲时则诸景皆黯,触景生情,缘物抒情,不仅因景生情,而且寓情于景,字字皆景而声声有情,文章大量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这些句子工于对仗,协和音律;文中第四段的“明”、“惊”、“顷”、“青”、“金”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象品龙井那样去品味语言,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获得与作者同步的美的享受和感情的陶冶。声情并茂的诵读、讲解之后,再抓住作品中能表现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提出“身处社会主义时代的我们应怎样去认识和借鉴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的问题,并适时请学生谈理想、谈信念、谈人生,激发他们走出自我,胸怀天下,树立强我中华的远大理想。这样,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无声的春雨滋润心田,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这样的课还有很多,如朱自清的《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

二、辨词析句中灌输,正确导向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文章的思想意义和给人的启迪作用是通过词语和句子的逻辑组合来表现的,特别是有些词语,其自身并不见明显的思想性,可是当它处于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会顿然生色,意味无穷。教学中可抓住某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深入辨析,来挖掘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义,然后正确导向,让学生从中得到教益。如我教学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时,就先引导学生这样辨词析句:上阕先

描写北方展现在眼前的雪景,“冰封”、“雪飘”写实,“千里”、“万里”又超出了视野,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展现出北方的具体景观,“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皆反映了北国的风貌,这不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吗?“欲”字把山人格化了,使人产生一种祖国壮美的自豪感。当时中国革命正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抗日的烽火四起,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化静为动,赋予群山以强烈的性格、自豪的感情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吗?结局双关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前十句写景之后,连用三个句子虚写,“红装素裹”把江山喻为少女,写出了她的勃勃生机,美丽动人。“分外妖娆”结束上阕,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强烈地表达了热爱祖国的心情。诵读时,可读出诗人极目大好河山的喜悦和骄傲之情。

总之,全诗字字洋溢着热爱河山的豪情,催人奋发上进,句句表现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义精神,给人力量,鼓舞斗志,通过辨词析句,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可以说对学生的灵魂和人格进行了新的造就。

三、读写训练中比较,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写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读写训练过程中。因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育人的枢纽,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借分析和评价作品说理育人时,力求渗而有度,透而有力,使学生“闻而知味,吃而识道”。比如教学日本小说家星新一的《喂,出来》时,后面有一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我就因材施教,让学生针对自己找差距,谈

体会。如平常乱扔垃圾了吗?善待自然了吗?自然界又是给我们怎样的回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又使他们明辨了是非、善恶与美丑,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学语文教材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做到善备、深备、精备教材和学生,着眼于语文训练的综合性和目标性等多元化特点,有机、有度、适时地寓德育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科学性,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下载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蔺慧 摘要 :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教育过程重理性教育,轻情感体验,反映到德育教育观上,也是重理性道德的灌输,轻教育过程中的“情”的教......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合集]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当前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如何全面认识体育教学的......

    思想品德教育258

    思想品德教育 《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孩子热爱家乡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是养育自己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

    思想品德教育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分析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找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我们从事学生思......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阜阳十六中学 蒋雅莎2011年—2012年整个一学年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我本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班的思品品德教学工作。忙忙碌碌转眼间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四个多月的教学工作,也有颇多感触,现总结如下: 一......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阜阳十六中学 蒋雅莎 2011年—2012年整个一学年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我本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