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全国二等奖)

时间:2019-05-13 20: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全国二等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全国二等奖)》。

第一篇: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全国二等奖)

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

韦幼愿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劲,应该积极倡导。”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来,我以学生自编作文选为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会反思,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尝试反思改进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果把学生自编作文选看作是其中的一朵浪花,那么透过这朵浪花,我们将会看到综合性学习这个充满魅力的瑰丽世界。

一、初次尝试,“不识庐山真面目”

近三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最初看到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实践活动——“选编自己的作文选”及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评议学生自编作文选时,我疑惑过:让小学生自己编作文选,这行吗?在犹豫中我还是迈出了第一步,我首先找来几本作文选,让学生参考,并告诉他们编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选应设计封面、封底、目录,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按日期、按校内、校外等形式分类。刚开始时,学生兴致比较高,这毕竟是一项他们没有经历过的活动,但渐渐地,他们的热情消减了,后来,只有一些优生坚持到期末,有一部分学生干脆不编写了。原因何在呢?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反复的思考,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我本人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太理解,在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选之前,没有考虑到应该如何围绕这个课题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路不明确,操作过程不具体,分工不到位,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学生编写作文选的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兴味索然,操作茫然,收效甚微。

反思这次综合性学习,我认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思路,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写活动计划”,并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帮助者,合作者,当问题出现时,应从“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出发,及时调整,增加、改变、发展原有的设计。一句话,要想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有效地开展,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多方指引,“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及教学反思,第二年当我再次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选时,这一次我心中早有计划,首先我表扬学生上一学期自己编的迎国庆小报、环保手抄报;接着我向他们展示了上一届学生自编的几本优秀作文选,让“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自编作文选的强烈欲望;然后我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推选出得力的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编写编辑计划;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或走向书店,或打开电脑,或采访家长、亲人、朋友,从各渠道获取编辑作文选的信息。由于准备充分,这次学生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封面设计个性化,作文选材生活化,作文选的名字新颖。从《蓝天作文选》《2004年新版作文选》《写作风铃》《七彩虹》《阳光洒满心田》《欢欢作文选》等作文封面中可以略见一斑。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自编作文选的成功与乐趣,在语文活动课中,我让学生谈谈自编作文选的体会,给予适当的表扬及鼓励,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情感的体验。我还请他们设计了“获等奖”“自我评价”“好朋友评价”“家长评价”“老师的评价”,多方面让他们体会编作文选的苦和乐。在学期末,我又在课堂中展示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成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选多向互动的交际情境中总结出编辑作文选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议,大家认识到一本优秀作文选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作文选的名字新颖;

2、封面设计独特;

3、目录(分类)明确;

4、内容丰富;

5、书写认真或打印排版优美;

6、文本中的插画、花边的设计优美。接着,让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各小组推选出来的作文选,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设计奖,并当堂发奖。

反思本次活动,我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有三个方面: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能从“引导者”“组织者”的角度出发,在开展活动之前做到心中有计划,并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手抄报为引子,借助同龄同学所编辑的作文选激起学生亲身体验的强烈欲望。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自编作文选的价值,师生共同体验编辑的成功与愉悦。

2、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方式中,锻炼了组织、协调、合作能力,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全心参与。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好朋友评价”“家长评价”“老师的评价”等,多角度、多层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创造者体验到自己动手的自豪,体验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继续编辑作文选的欲望,引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养成编作文选的良好习惯。

不足之处:在语文资源开发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更好地利用自编作文选让学生品味中华的文化气息,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逐步完善,“万紫千红春满园”

时间匆匆,又一年过去。今年我在指导学生自编作文选之前,内心有了更好的计划。首先继续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利于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设计中做到“物以类聚”,我引导他们,按目录版块的不同进行分组。为了让学生编出更有个性、内容更丰富的作文选,我请小组长带领组员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各类儿童读物,如《儿童大世界》《少先队员》《读写算》等。调查后小组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要编一本作文选,既要做到封面设计有个性特点,作文选名字新颖,目录版块分明,更重要的是内容丰富,有吸引力。

为了让学生编出的作文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为了使他们越编越有激情,越编越想编,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体会语文学习无穷的魅力。我从十一、二册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入手,开展“趣联妙对”“漫游诗词王国”“歇后语擂台赛”“成语大观园”“名言名句伴我行”等活动,激发

学生搜集与积累的欲望,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文字融进自编作文选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每篇作文后面的空白处或每一类作文后面设计“ 诗词欣赏”,“趣联巧对”“春联集锦”“美文欣赏”“脑力冲浪”“我问你答”“开心一刻”等栏目,丰富学生自编作文选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辑习惯,我开设了“好朋友的话”这个栏目,让学生自己邀请一位或多位好朋友为他的习作进行点评,互相夸夸好朋友。每两周展示一次学生编辑成果,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把每次评出来的优秀作文选摆放在图书角,供大家学习。我还从学生编辑的作文选中选出优秀的作文,推荐到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及学校《优秀学生作文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良好的习惯得到培养。

一个学期进去了,我看到了学生精心的插图、工整的笔迹,富有个性的作文选名字,封面设计上自豪而丰趣的语言,作文选里精彩的栏目,我感到无限的喜悦。请看《心灵七彩桥》,封面上弯弯的七彩桥上写着“七彩桥带你走进美妙的作文乐园”。打开扉页,是工工整整的栏目:春色满园、小荷尖尖、万花筒、趣联妙对、作文金钥匙、校园内外。难道这不是同学们创造的结晶吗?

我惊喜地发觉,自编作文选好像是一股清泉,带动了全班的学习风气。图书角的图书成为学生的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书香满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由于有了积累,写起习作常有好词佳句。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更加多姿多彩,带有个性、充满生活的气息。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每个人都有了成功感,自豪感。可以说,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锻练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了协作、创新的班级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亲自去参与这项活动,他们的体会更深刻了。

三年来三次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选,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朦朦胧胧,到深深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后来调动全员全情参与,出现了“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我深有感触:

1、综合性学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及教育能力。在课改环境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如 “蜜蜂采蜜”般地吸收百科知识;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

2、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综合性体现,我们既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关注差异,尊重自主,让综合性学习成为放飞学生个性的朗朗晴空,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

3、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要肯定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表扬学生的进步,优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取长补短。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无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适应新课改,推动新课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要读好“知识”这本书,二要读好“学生”这部书,三要读好“自己”这部书。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勇于思考,善于反思。只有教师真挚地投入到学习主体的角色来,才能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成长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拓展学生“语文——生活”视界的窗口!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语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4)《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此论文于2006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二篇:六年级综合性学习:《我们一起去看海》学生自编诗歌

我们一起去看海

廖思琳

啊,我们一起去看海

松软的海滩

在脚下展开

海的怀抱的如此的舒适

我们在你的怀抱中玩耍

欢笑声溅起了阵阵浪花

潮起潮落都有着一首动听的歌曲

去看海,一路唱着你那的歌声

去看海,一路有着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海浪亲吻着我的脚踝

大海 啊,你终于展开了你的胸怀

海的 心胸是如此的宽大

奔腾的海水

包容了我们的身躯

大海啊,你终于张开了你的怀抱

第三篇: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探求、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人任知识。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教学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1、从古代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及其发展历史,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古代社会古人生存状态。

(1)从古代诗歌看古代交通工具(马、车、舟、轿);

(2)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道路(陆路、海路、栈道);

(3)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

(4)从古代诗歌看民间通讯;

(5)从古代诗歌看古人的出行观念;

(6)从古代诗歌看古代战争。

(7)查找资料,了解古代交通发展的历程。

(8).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减轻劳动负担,发明了各种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能够得到很多的启发。从古代诗歌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认识当时社会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从传统文化活力中得到力量。

3.课题介绍: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的参考。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精髓,而且深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本课题研究,通过古代诗歌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资源准备

1.推荐书籍:

(1)唐宋诗词鉴赏方面的书籍。

(2)《中国交通史》(白寿彜著)

(3)《中国古代交通》(赵去旗著)

(4)《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三、探究活动

1.围绕三个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1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状况;第2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情况;第3组负责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温习以前所学过的古诗中有关交通的内容,搜集阅读材料中有关古代交通的信息以及涉及古代交通的诗歌。

3.采取讨论的方式,对古代产生众多的送别诗进行探索。

4.每组组长在班上进行专题发言。

5.将探究的成果写成小论文,与同学、老师交流。

四、有关资料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

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2.中国古代出行交通素描

我国古代的出行交通工具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为了出行方便,就已经学会了制造和利用代步工具了。传说黄帝之时,曾“刳木为舟”,即用一个大原木从中剖开制独木小舟以济深行远。

传说,中国最早的的车子是由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创造的。从《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记载可见,夏代之时已经出现了适应于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据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即训练牛马等家畜以驾辕驱车。到商汤之时,已将马车作为战车用于征伐阵战,商汤正是凭借着这一先进于夏王朝的坚船利炮,“革车三百乘”,一举打败了夏桀王,而建立了商王朝。从甲骨文内容来看,除了用于征战以外,商代的车子也用于商王及贵族们的出行和田猎。从商代晚期殷墟遗址已经发现了的车马坑来看,车子已有复杂的构造和精美的装饰,当时已由发达的车马制造业。从甲骨文“舟”字等字形来看,商代已经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发展史的一大进步。

3、古代的道路

道路——径、途、道、路、阡、陌。

①.《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②.《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

③.《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④.《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与李白,王维等交往颇深。753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

4.古代交通

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车、马、牛、舟、船、轿。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船(不用解释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马(此诗是说给杨贵妃火速运荔枝的事,其间大部分交通当然需要嘛,不然荔枝就不新鲜了)

其日牛马嘶《孔雀东南飞》—牛车(车自古就有。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但到了东汉后期,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驴(诗里如是写着,既然杜甫骑驴,自然是交通工具)

无数铃声遥过碛《凉州词》—骆驼(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自“铃声”看出。)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2、《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上面给你列了马和船了,这个是车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诗歌是一定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诗歌往往能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古代的交通都是采用原始、粗糙落后的工具,因此,信息交流很困难,人们的交往很受局限。古代落后的交通:道路的曲折、工具的原始、设施的简陋,因此出行艰难,使人们出行时弥漫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之情,也产生了很多的送别诗。一部古代的交通史,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部文化史。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古代交通情况的信息,初中学生也储备了一定的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那么,该如何从古代诗歌中了解到古代交通的状况呢?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课内: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8、《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9、《早发白帝城》 白居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2、《渔家傲》 李清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

1、《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老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分析:

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也很落后。可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一种是马,一种是船。这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打不发达就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5.有关送别的古诗标题

①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②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名氏《送别》

⑦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⑧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⑨唐?高适《别董大》

⑩唐?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五、试题样式

(一)主题探究。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成果。(提示: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

材料一:

过清华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材料二: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材料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究结果:1.

2.3.

(二)写出有关涉及古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古诗句四句。

(三)写出古诗中有名的送别诗四句。

中考连接:

[05四川省眉山市]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

(2)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

(一)1.交通设施:馆驿。交通工具:马。2.交通道路:路。交通工具:马;马车。3.交通工具:船。民间通信。

(二)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④行道迟迟,载渴栽饥。

(三)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05四川省眉山市](1)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2)选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以从思想感情、修辞、炼字或者根据自己的联想、想像来谈,2分),表达有个性(1分)。)

教案示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现代交通。资料内容包括,陆路:立交桥、地铁、高速公路;水路:海底隧道、气艇、游轮等;空中:飞机。

2、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现代交通的特点吗?(要点提示:发达、神速、便利、安全等等)

3、请同学们欣赏剪辑的《杨贵妃》电视片段。

狂奔的马,累死的人,荔枝飞到长安城。有诗为证: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而今这“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通水果——荔枝,在古代为什么被看作是帝王穷奢极欲的见证呢?这,都是古代交通不便惹的祸。我们从古诗词中发现了古代交通有哪些形式呢?

二、展示收集资料,交流提取信息

1、学生将课前已准备的资料、信息展示。以“我从某某古诗中看到了古代交通(道路、工具、设施、海陆——)”为话题谈谈对古代交通的了解。

2、自由选读补充信息。

(1)从《蜀道难》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的道路之一——栈道(多媒体出示古代的栈道图,学生讲解)。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用夸张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蜀道的重重艰辛。从成都到西安的2000多里,秦岭、巴山两大山系及其支脉横亘其间。古蜀栈道穿越秦岭、巴山间,开辟于悬崖峭壁旁,依附于悬崖峭壁,云缠雾绕;凌踞于急流湍河,如鸟欲飞。两千多里的蜀道,有三分之二是在山岭河谷中,全部栈道到底有多长,今天已经很难得出具体的数字。它们一段又一段,沿着山壁河谷伸向远方,给人无限遐想。蜀中有一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所以,历代文人用“飞阁”“云栈”命名蜀道,“栈道连天”来形容蜀道是很贴切的。栈道的结构十分科学,其修筑过程又十分艰巨。栈道的凿孔、架梁、立柱、铺板等工序,几乎全部是在绝壁上凌空作业,在今人看起来一个很简单的工序,那时候也许要花费很大气力的。在生产力低下、工具落后的古代,能在悬崖峭壁间修建一条蜀道,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我们今天是难以想像的。栈道作为一种特有的道路形式,被后世视为奇迹,将蜀道与长城、运河媲美,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不能不被祖先们的勤劳和智慧折服。

(2)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及古代民间通信

馆驿是一条短巷,巷内设有一座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住宿及更换马匹的馆舍(犹今之政府招待所),故名馆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驿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绎站网,制订了邮驿律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规定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到了唐代,邮驿大大发展,全国共有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行程也有具体规定,并订有考绩和视察制度,驿使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驿卷”或“信牌”等身份证件。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脾三百里。实行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到了元代,将邮驿改称为驿站。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得秋字》: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3)出示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图,并伴以相应的诗歌。

这里可要求学生穿插大量的送别诗,课内的、课外的,忆读、朗读。从诗词中找寻交通信息: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放映资料片:我国古代航海记载,感受海上行船的危险。

古代,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低下,横渡大海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试想,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不是艰险至极吗?你看,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感觉,把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忧虑直接传达给了读者。这样的行程安全系数有多大呢?

3质疑解惑:你对古代交通还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想了解什么?

三、合作探究,加工信息

1、自主选择话题后,同一话题的同学组成一小组,组上成员互相交流资料,围绕主题有秩序的发言,并推荐一位同学做好发言记录。

2、组上成员展开讨论,对众多资料进行筛选,去粗留精,材料一定要为主题服务。

3、老师到各小组听取学生的讨论,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并指导学生整理、提炼搜集的材料。提醒每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聆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4、各组共同撰写小论文。要求要有题目。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论点——论证论点——结论来布局。论据为你搜集到的能证明你观点的古诗。

四、成果展示,共同评价

1、口头展示,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发现、探究的主题。可朗读所撰写的小论文,也可采用演讲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汇报形式。

学生互相评价。评价标准:观点是否明确;材料是否为观点服务;所选用的诗歌是否恰当;是否有说服力。

2、书面展示,评价。将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以手抄报形式、板报形式展示出来。

3、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要点提示: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4、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成立一个兴趣小组。

(2)根据一个主题,确定研究课题(感兴趣的、有点认识基础的)。

(3)作好计划,分工明确。

(4)搜集、整理资料。

(5)集体研究:交流、汇集、删选资料,深入探究。

(6)撰写论文,成果展示。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从歌词到语文学习

歌词中的语文有很多,如果每一首歌都去认真分析一番,那么我肯定就会沉没在这片汪洋大海中„„所以我重点研究了一番关于五月天的歌词(非常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然后选取几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词择其有益特色加以探究,并与课文紧密联系,将他们语文中的具体运用相结合,希望歌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之一。语感培养:

每当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流行歌曲便不绝于耳。处在花季的中学生总是走在流行音乐的前沿。时尚的随身听带在身边,哼唱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的旋律,歌词里抒发着他们或喜或悲的感情。其实,好的歌词就是好的诗,所以,我们唱歌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学诗,可以确信:能写出好的歌词的人语文能力一定也不弱。对古诗的涵咏也在现代歌曲的反复吟唱中被演绎着。我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歌曲,耳濡目染的歌词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歌词也是包罗万象的,折射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歌词自身也蕴含着诗歌的特质,那么,我们就可以唱歌学语文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对学习语文是大有裨益的。

细细探究起来,歌词何以能有助于语文学习呢?尽管歌词与诗歌有所不同,但歌词具有诗歌的特质(如语言、音韵、抒情性等),从经典歌词中学到的语言、艺术技巧等也大体与诗歌相当。加之人们自己对喜爱的歌词经常哼唱或受其熏染,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内化。如果我们单从写作角度看,歌词的节奏美、境界美等体现的写作美学,以及它的时空情绪、价值取向等所体现的写作文化都是与中学写作教学是一致的、同质的。可见,利用歌词来学习是行得通的。

下面是歌例子:

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

——《记事本》作词周传雄陈信荣

句式整齐,“了”表示着都是过去了的爱的经历,加之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那一段不能自拔的爱无语的表达出来。

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歌词中也包含了大量的这些技巧 比如:

比兴: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好汉歌》作词易茗

慢镜头: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

象征:

他总是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有时候沉默冰冷有时候温柔腼腆 任谁都不会是他爱情的主人 靠近时缠绵缠绵离开时敷衍敷衍 他总是忽热忽冷忽近忽远 他可以一成不变也可以瞬息万变,但是他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

——《波斯猫》作词武雄

比兴的手法在《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中使用了,我们使用的却不多,要么就是过于做作。《暗香》的开头,不用“凋谢”一词,我们看到的是花凋零的一瞬,被放大,如慢镜头般的播放慢慢的无声的落下,意境烘托出凄美的感伤。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口气读完,也很能体会到黄河之水的源远流长,这诗句本身就有黄河奔流的气势。

《波斯猫》猫和人已融为一体,写猫即写人,象征手法运用得相当纯熟。我们学过茅盾的《白杨树》就是象征手法的典范。可以把这些歌词加以比较和融会贯通。

我们写父母亲情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少有能令人感动的。谁都想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可是写起来却不知道从何写起。其实想要写好很简单 诀窍就是:把爱写具体。通过典型细节来展现父母的爱。那入学的书包,沏好的热茶,那“一声长叹,半壶老酒”,那“一袋闷烟”,无不是父母的爱的凝聚,具体的东西我们容易感受到。我们知道小说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这无庸多言,其实散文中也比比皆是,哪怕是古代散文。如《春天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伟大的决策形象而具体的表现了出来。《同桌的你》中的“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点滴的小事中浓缩着同桌情谊。这典型的细节需要深入而细致的观察和体验生活。

文学即人学,它来源于生活,歌词中的具体细节与我们更加接近,是课文的左证,也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

——《城里的月光》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童年》

高中学生写作文,大都处在写实的层次上,愿意写人记事,写虚并不强。其实,如果能将虚实熟练运用是语言运用能力高超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虚而实是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長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作词叶佳修 “旧日宫墙,寻常巷陌”在诉说着水浒故事,从字面上,都可以想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很有怀古的气息。那“边声”“大风”更是古韵犹存。“秦时明月汉时关”既有古诗相应,又增强汉气派。《外婆的澎湖湾》的结尾分明有唐诗元曲的影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词性意象的排列。却使我们自然的组合成童年时澎湖湾的美丽景色。这样的歌词,越读越有诗意同古今的韵味。

下面是我对五月天歌词的“研究”:

中文歌,歌词是很总要的,这一点和欧美重视节奏有很大差别,关于这一点,听过爱情买卖的人都懂。陈信宏,阿信,他的作词风格 绝对是台湾学生乐队大潮中 最亮丽的一笔。专业一点说:他的作词风格叫: 日系物语式+台客(台湾,客家)本土式。比如早期的(《反而》)里有一句:“想要执着,反而磋跎,越是等候,反而越是错过;”,写得就很飘渺。还有(疯狂世界)里有一句:“想了你一整夜,再也想不起你的脸;你是一种感觉,写在夏夜晚风里面。”这些青春只字片语直接又准确,而且充满了野性和张力。所以五月天影响了一批后来者,比如说苏打绿,(最重要的是)同时也影响了我们对于“学生乐队”内涵的审美定义及其标准。

首先说说他们每场演唱会必唱的曲目——《恋爱ing》,光听副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首歌还蛮傻的,就是一帮人在台上不断地大叫,happy呀,love之类的,还说这真的就是恋爱ing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副歌前面还有几句:“陪你熬夜聊天到爆肝也没关系 陪你逛街逛成扁平足也没关系 超感谢你让我重生整个orz 让我重新认识嘿 l-o-v-e”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开篇点题,同时又极有气势,为全篇奠定了活力。第二段就写得更好了:“你是空气但是好闻胜过了空气 你是阳光但是却能照进半夜里 水能载舟也能煮粥喂饱了生命 你就是维他命。”用了比喻,把爱情比作空气,阳光和维他命,这三样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但爱情又胜过了他们比喻精准又恰当。特别推荐 水能载舟也能煮粥喂饱了生命 这句,颠覆传统,打破思维定势,极具创新精神,看得出阿信 有写高考满分作文的潜力。

再说句八卦的,这篇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文不加点的佳作,其实它的创作时间只有两分半钟。

再说说一首大受好评的歌《如烟》,关于这首歌 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他的 哪一句,真的是太经典了,比如:“ 有没有那么一滴眼泪

能洗掉后悔

化成大雨降落在 回不去的街

再给我一次机会

将故事改写

还欠了他一生的 一句抱歉”“为何人生最后会像

一张纸屑

还不如一片花瓣

曾经鲜艳”。这首歌从一个死去的人的灵魂的角度来写。歌曲表现了人生的后悔,人生中许多事情也许在我们死后会记起,才希望从头再来。所以,每次听完都会问自己 是否可以去,珍惜现在的一生。正如歌词所说的:来自漆黑,又回归漆黑。下次,又会是谁呢? 所以说,岁月如烟,往事如烟,最后连我们,都仅仅是一阵烟。还有一点,这首歌从头到尾歌词都没有半句互相重复。阿信作了很大胆的尝试,因为流行乐 多半都希望

能尽量让歌迷 容易记住,他却刻意反其道而行之,不过也只有这种写词的方式,才能把这个庞大的命题描绘出来。总之超赞,力推这首歌。

最后推荐一首阿信帮梁静茹写的 丝路 :

如果流浪是你的天赋 那么你一定是我最美的追逐

如果爱情是你的游牧

拥有过是不是该满足

谁带我踏上孤独的丝路

追逐你的脚步

谁带我离开孤独的丝路

感受你的温度

我将眼泪流成天山上面的湖

让你疲倦时能够扎营停驻

羌笛声胡旋舞为你笑为你哭

爱上你的全部放弃我的全部

爱上了你之后我开始领悟

陪你走了一段最唯美的国度

爱上了你之后我从来不哭

谁是谁的幸福 我从来不在乎 谁是谁的旅途

我只要你记住

星星就是穷人的珍珠

你的笑支撑着我虔诚的最初

狂风沙是我单薄衣服 穿越过亚细亚的迷雾 羌笛声 胡旋舞 为你笑 为你哭(ho~为你哭)hey 爱上你的全部 放弃我的全部(我的全部)云破日出

你是那道光束

带着平凡的我走过奇迹旅途

最后说句最重要的,我们是用歌词来学习语文,而不是学习歌词。歌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尽管它与语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歌词不是语文,鉴别出对语文学习有利的成分加以利用即可,万不可为学歌词而学歌词,当“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不把泛语文非语文的当作语文来对待。所以用歌词时尽量与课内的相似相关内容紧密联系。对所选歌词只取其最有特色的一点来学习。

我发现,歌词是个大世界,我们可以借助歌词的熏陶学到许多语文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身处其中,只要我们留心就能把语文延伸到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第五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学生)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学生)

一、基本情况

你的性别:男□女□

你所在学校:

你所在班级:

二、调查问卷(在括号里打√)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理解。

a理解并能说出大概意思()

b大概知道意思但理解不到位()

c说不出概念,也不很清楚()

二、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做了什么?(可多项选择)a查资料()

b调查访问()

c实验、撰写报告()

三、你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否重要?

a很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说说理由(四、喜欢上语文综合学习课吗?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说说理由(五、综合性学习对自己学习有没有帮助?

a有很大帮助()

b一般()

c没有帮助()

如果有,请说出有什么帮助()))

下载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全国二等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全国二等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