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理学_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_免费
药学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生物利用度(F): 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
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
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使用某种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一种身体适应状态,一但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症。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是指用药后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有一种要周期地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舒适感或避免不适感。这两个术语已取代了习惯性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受体 recepto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到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激动药agonist:为既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能,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拮抗药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 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戒断症状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下进行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一旦停药,代谢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1.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机制的方式有哪些?答、(1)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去活性;2)改变膜的通透性;3)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4)主动外排作用;5)改变代谢途径。
2.如何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1)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滥用抗菌药物,凡属不用的尽量不用,单一药物有效的就不联合用药。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要够,疗程应切当。3)尽量避免预防性和局部用药。4)病因不明者,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5)对耐药菌株感染,应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或采用联合用药。6)避免长期低浓度用药
3.简述抗生素作用机理,1)抑制细菌胞壁合成,如内酰胺类抗生素。2)增加胞浆膜通透性,如多肽类中的多黏菌素B、黏菌素。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4)抑制核酸合成,如新生霉素。
4.试述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特点和应用。1)肾上腺素:具有扩张支气管、收缩小血管以及对抗组胺和变态反应物质释放所产生的症状等作用。一般只用于过敏性休克和急性支气管哮喘等急救。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具有抑制作用,还有消炎、抗毒素和抗休克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临床上常用于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等。但对急性过敏反应在应用前应先用肾上腺素。3)抗组胺药: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对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临床可用于病态反应性疾病、晕动病及呕吐
5.简述磺胺类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1)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次内服剂量加倍。2)动物用药期间应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排泄;幼畜和肉杂食兽使用磺胺类药时宜与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服;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K。3)钠盐注射对局部组织有很强的刺激性,宠物不宜肌内注射。4)磺胺类药物一般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以增强药6.试述肝素与华法林(香豆素)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具有抗凝作用;都可以防止血栓栓塞性的疾病;不良反应均易出血。不同点:肝素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机制是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Ⅲ,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自发性出血用鱼精蛋白解救。华法林口服有效,起效慢,维持时间长,机制是维生素K拮抗剂,只在体内有效,体外无效,自发性出血用维生素K解救。
7.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1。降低心肌耗氧量 a松弛平滑肌,小静脉舒张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b小动脉舒张,减轻左心室后负荷。2。改善缺血区心肌供血:a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枝循环b,舒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有利于血流从心外膜流向易缺血的心内膜。3。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抗血栓形成。
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理作用:①抗炎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③抗毒④抗休克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⑥其他作用有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临床应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②严重感染③休克④治疗炎症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眼科炎症;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⑥血液病;⑦皮肤病。不良反应: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②消化系统并发症④骨质疏松⑤延缓生长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⑦反跳现象。
9.青霉素G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临床用途: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革兰阴性球菌感染、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感染、放线菌感染不良反应:变态反应、赫氏反应、其他防治措施:(1)首先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3—10mg(2)无改善者30分钟后重复一次,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静滴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和H1受体阻断药并进行吸氧及急救措施10.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特点。
1。对革兰阳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强,但对革兰阴菌作用较强2.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有不同作用,3组织穿透力强,在脑脊液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4.几乎无肾毒性。
11.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是什么?1)早期用药 早期病灶内结核杆菌生长旺盛,对药物比较敏感。2)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产生。至少应两药合用。3)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4)适宜的剂量 用药剂量过大,不良反应多而严重,剂量过小,不仅难见成效,而且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失败。
12.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效,但不降低正常体温。机制:抑制丘脑下部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中枢调定点恢复正常,扩张体表
血管,增加出汗而退热。2.镇痛作用:对急性锐痛无效而对慢性钝痛有良效。机制: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也可能抑制皮质下中枢的疼痛刺激。其外周的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PG)的合成,降低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炎物质的敏感性。3.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地抑制炎症渗出,减少红肿热痛。机制: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PG)的合成。也可能与同时抑制某些细胞粘附分子的活性表达有关。4.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进而抑制TXA2的合13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应用是什么?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a镇痛b镇静和欣快感c抑制呼吸d镇咳 e其他中枢作用 缩瞳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血管扩张,血压降低3平滑肌的作用a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强持久b增强胆道平滑肌张力4.其他:免疫抑制临床应用有
1)镇痛。吗啡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并且持续时间长。2)镇静。吗啡可有效改善因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等不愉快情绪。3止咳。能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和咳嗽中枢活动,使呼吸减慢并产生镇咳作用;4止泻、通便。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有止泻和通便的作用。5治疗心源性哮喘
14.常见利尿药的分类、主要作用部位与作用机理①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机制: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②中效利尿药:主要主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远曲小管开始部位),如噻嗪类、氯噻酮等。机制: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③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机制:螺内酯竞争性拮抗醛固酮受体;氨苯蝶啶、阿米洛利阻滞Na+通道,抑制Nacl再吸收。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机制:影响胞内H+的形成从而影响H+-Na交换。
15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的不同,简述其分类及其代表药物1)利尿药:氢氯噻嗪;2)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等,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I)阻断药如氯沙坦;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4)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等5)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等;②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③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舍平等,④抗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等;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6)扩血管药:①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②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等;③其他扩血Ⅲ管药:吲哒帕胺等
1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1)钠通道阻滞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氟卡尼2)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普萘洛尔。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4)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17.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方式有哪些?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2.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制霉菌素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4.影响核酸代谢喹诺酮类(DNA)利福霉素类(RNA)5.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甲氧苄啶
18.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用途与不良反应?临床用途:替代疗法、治疗严重感染或防止炎症后遗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器官排斥反应、休克、血液病、局部反应 不良反应:1)长期大量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诱发糖尿病、诱发精神失常或癫痫发作)(2)停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禁忌症有: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病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等。
19强心苷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中毒防止方法?临床用途: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不良反应:1)心脏毒性反应2)神经系统反应3)消化系统反应4)中毒防治A.预防a.避免中毒的诱因b.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B.治疗a.快速型心律时常用氯化钾b.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给药方法:完全效量再用维持量、逐日恒量给药法
20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的不同,简述其分类及其代表药物1)利尿药:氢氯噻嗪;(2)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等,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I)阻断药如氯沙坦;(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4)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等(5)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等;②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③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舍平等,④抗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等;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6)扩血管药:①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②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等;③其他扩血Ⅲ管药:吲哒帕胺等 不良反应的种类: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停药反应、药物依赖
21各类癫痫首选药?单纯局限性发作:卡马西平精神运动性发作:卡马西平小发作:乙琥珀大发作:苯妥英钠 肌阵挛性发作:糖皮质激素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2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变态反应
23举出五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治疗心功能不全1)强心苷类。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和房室传导速度。
2)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3)利尿药。4)β受体阻断药。5)血管扩张药。
24试述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药理:普萘洛尔具有较强的β受体阻断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治疗量无膜稳定作用。1.抑制心脏:由于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血压降低;2.收缩血管:血管的β2受体也可被阻断,加上心脏被抑制反射性收缩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使冠脉血流和肝、肾及骨骼肌等血流量减少;3.阻断支气管β2受体,使其收缩,增加气道阻力,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发作;4.抑制脂肪和糖原分解,抑制肾素释放,抗血小板聚集。临应用;用于心率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25试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焦虑:为焦虑症的首选药;2.镇静催眠:用作麻醉前给药和复合麻醉的组成部分,用于失眠,以取代了巴比妥类;3.抗惊厥、抗癫痫:用于防治破伤风、子痫、高热药物引起的惊厥,静脉注射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4.中枢性肌肉松弛:用于中枢或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直和痉挛。
26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机制:新斯的明能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AchE),使乙酰胆碱(Ach)在突出间隙大量积聚,激动M和N受体,产生M样和N样作用。特点:
1.对骨骼肌作用最强,是因为它除抑制胆碱酯酶外,尚可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N2受体及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2.对胃肠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3.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解救非去极化型肌松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副作用较小,但过量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肌肉颤动和“胆碱能危象”等。大剂量可见中枢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惊厥、昏迷、语言不清、焦虑不安和恐惧等,甚至死亡。禁忌: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塞和支气管哮喘患者。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
1、*分权制: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机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3、*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来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4、公共问题: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的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6、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7、完全理性思维: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8、*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9、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0、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11、*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货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12、*公共政策: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
13、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14、*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
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15、集权制: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16、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7、头脑风暴法:是—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F*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18、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19、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已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20、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21、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2、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23、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24、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25、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26、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27、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28、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9、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30、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1、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32、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3、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4、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第二,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该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第三,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的分配和落实。
2、*简述追踪决策的主要特征。答: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3、*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答:(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
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衡量,人们会认识到执行政策有什么好处,不执行政策会带来什么麻烦。
(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
(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一般了解到一般了解,从一般了解不多到一般了解较多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政策的认识逐步加深,执行的自觉性也会不断提高。
4、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答:(1)知识化与信息化。(2)民主化。(3)科学化。(4)高效化。
5、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答:
1、整体性;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6、简述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具体内容。答:(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然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它资源量的要求等。
7、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况起来,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
答:
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
2、政府外部动力;
3、政府内部动力;
4、技术手段的完备。
8、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
答: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这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9、简析哪些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答:在通常的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10、*有人认为,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你如何理解此说法?
答:无为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
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
11、系统分析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答:
1、政策性指标;
2、技术性指标;
3、经济性指标;
4、社会性指标;
5、资源性指标;
6、时间性指标。
12、简述公共机构的特性。
答:(1)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2)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3)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13、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
答:(1)抵触型。(2)僵化型。(3)滞后型。(4)折扣型。(5)结构型
14、简述系统的基本属性。
答:(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15、*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
16、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答: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核心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17、影响我国政策环境的主要因素。答:(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
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答:(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9、简述实际工作中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
答: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
三是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为是,各行其是。
20、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答:
1、政策问题;
2、政策目标;
3、政策方案;
4、政策模型;
5、政策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
21、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答: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不足;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7、政策效果;
8、政策环境;
9、政策信息。
2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答: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他子系统的活动。对政策过程的监控,即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贯彻实施与评估,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
23、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
24、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答:主要包括:(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25、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2)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3)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26、简述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1)多样性。(2)动态性。(3)交叉性。(4)突发性。
27、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3)公共政策评价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
(4)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5)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因此,公共政策评价不仅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一环,也是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现实要求。
28、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2)绩效。即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
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3)效率。即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
(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公共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不一样。
(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具体地说,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公共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
(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8)社会发展总指标。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
29、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30、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是矛盾的吗?
答: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渐进思维具有条件性。当社会需要根本性变革时,渐进缓行似乎就不太适用了。因为这样会丧失许多机遇和造成更大的变革阻力。这时,剧烈的变革思维或称革命性思维就更加符合实际。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制定剧烈变革性的决策方案,有利于对问题的迅速解决。
渐进思维和剧烈变革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31、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整体性。(2)综合性。(3)最优化。(4)可行性。
32、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答:(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划分,确定各子系统。任一给定系统,都需要贯彻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
(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3)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决策领域。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为电子计算机进入公共政策部门提供了可能,使管理和政策逐步走向定量化、精确化和自动化。
(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
(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行。
33、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答:(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
34、系统分析流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1)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属性量化;(4)系统评价。
35、如何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公共政策? 答: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如应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价值准则,提出众多的可行方案或替代方案,一般了解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有应急的计划等等,以供决策时参考。这些作业内容都需要由系统分析工作来完成。因此,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36、简述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答:(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
(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
(3)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
(4)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
37、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答:(1)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2)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育质量的提高。
38、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39、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基本掌握:(1)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包括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2)公共机构的特性。
40、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答:(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41、如何基本掌握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民主化一直都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我们的基本掌握中,民主化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1)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2)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3)民主化也意味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
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并不单是指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它还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1)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化;(2)公共政策诸方法的科学化。
42、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 答:(1)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2)公共问题的本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和公共性。
(3)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
43、如何培育公共文化?
答:(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44、简述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答:(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民主化;(5)公共政策科学化。
45、简述如何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答:(1)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2)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3)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46、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①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②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③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分)(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2分)(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1分)(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1分)(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2.简述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
3.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含哪些步骤?(1)系统研究;(2分)(2)系统设计;(2分)(3)系统量化;(2分)(4)系统评价。
4.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1)弓i人案例分析,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2)引入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引入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育质量的提高。
论述题
1、试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答:(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以及相当大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重点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就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2)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①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在美国,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
②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
3、试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答:(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简答题)
4、试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答:(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5、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6、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
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
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
5、方案
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简答题)
7、试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答:所谓政策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1.导向功能
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定目标、确定方向。规定目标就是把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标的潮流,纳入明晰的、单面的、统一的、目标明确的轨道,使社会有序地发展。政策导向功能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任何政策,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还要使人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突出表现导向功能的政策有很多,如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引导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2.控制功能
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或是为了预防特定社会问题的发生;政策制定者在政策上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予以鼓励,对不希望发生的行为予以惩罚,从而达到对社会的控制。政策的控制功能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形式。实施政策的控制功能应特别注意对“度”的把握,这就要求注意发挥信息反馈系统的作用,及时动作,适时调整控制的方向和力度,使政策保持在发挥积极作用的状态上。政策控制功能的典型例子,如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通过发挥政策的控制功能把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率控制在一个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平上。
3.协调功能
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这些关系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组织(如各党派、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各种政治权力关系(如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各种经济关系(如生产与消费,消费与积累,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各经济法人之间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显然,这些性质各异、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不能靠长官意志或个人权威来协调的,而主要靠正确的政策。比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是协调执政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我国协调各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4.象征功能
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象征性功能不在于政策的实际作用,或者说制定者对它的期望并非如物质性政策那样,经过各种环节的实施,产生明显的实际效用。它仅仅在于影响公众的看法、观念或
思想意识。这方面的例子有在我国推广使用普通话的政策。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的国情决定了这项政策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的意义就在于它唯一所具备的象征功能表达了人们应当以此为努力方向的目标趋势。
8、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答:(1)效益标准。(2)方案协调性标准(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简答题)
9、试述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答: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员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党还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
10、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它除了具有一般国家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以外,还具有领导、组织经济的职能;与此相关,其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涉及范围甚广。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实际权力大,政策内容广、职能部门多。同时,作为一个大国,由于管理层次多,各地差别大,地方政府也拥有相当的权力。
①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
位
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授权立法、行政管理权、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等。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依法进行的;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
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②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
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在我国,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地方政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四个层级中,省、市、县三级政府管理的范围,特别是事权的范围,除军事、外交和戒严外,基本上与中央政府相似;政府的部门也基本与中央政府部门对应设置。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结构形式。一方面,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实行直接领导;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对地方政府的各工作部门也实行领导或业务指导。
12、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
答: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①职业团体。②群众团体。③工作团体。
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因而,它们的这类活动也是我国人民群众有组织地参与和影响我国政策制定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获取他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组织的意见。工、青、妇群众组织还通过建立自己的全国、地方和基层组织,把工作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基层单位中去,在不同的决策层次上参政议政,努力把普通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同时又团结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延伸。
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太成熟。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3、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我国持续20多年的深圳特区建设,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执行过程,就经历了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时期,传统习惯的阻力使人民对政策一般了解甚少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政策执行初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偶然失效时期,政策实行后,进入正常状态,人民对政策的基本掌握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人民从政策执行中得到了实惠,尽管还有失效,但失效率低;耗损失效时期,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上升。因此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政策。
14、简述史密斯模型。
答: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
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5、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
“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
基本方案有: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16、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答: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
政府要调整与创新的公共政策主要有:教育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能促使本国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17、你如何基本掌握燃油税的迟迟未出台?
答:开征燃油税是为一般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其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减
轻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理顺税费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燃油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油价居高和波动,导致燃油税实施条件的不确定。
18、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答:(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衡量,人们会认识到执行政策有什么好处,不执行政策会带来什么麻烦。
(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政策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人们自觉自愿而非被迫遵守。
(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过程。
19、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以研究取代吸务;第二,以好恶取代科学;第三,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第四,以形式取代实质;第五,人为制造信息障碍;第六,人才、经费的缺乏。
1.试论述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2)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3)效率。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人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8)社会发展总指标。(以上要点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1分)
2.试分析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
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5)公共政策的科学化走向。(以上要点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1分)
第三篇:教育技能(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班级文化:班级成员在实现班级由限制型向促进型、由被动适应型庭生活。
神财富总和。由时代型向未来型的转化。尊重的人;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目标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向主动创造型、20、潜能;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开设以讲授为主的心理辅导课程、有自己的特长;学生是知识意义的2、非正式组织:班级成员根据个人
6、怎样贯彻启发疏导原则:正面教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结合班级活主动构建者。
喜好和某些共同需要因素相互结育,晓之以理;因势利导,促进转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
8、教学过程中的四大要素:教师、合,源于班级成员个人属性层面的化;激励为主,动之以情。
人际关系形式。透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7、心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格
21、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9、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
神强。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3、班级互动:班级成员在一定的班教育、情绪教育、自我意识教育、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级生活场景中,按照既定的组织规个性教育。的过程。则或根据自己意愿来进行交互作用
8、班级危机管理有哪几各阶段:危
1、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哪些新观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并机预设、危机准备、危机确认、危念:教学行为: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受到思想教育等采用的一系列的教
为重视学生的学;教学方式:由授学行为方式。
4、因材施教原则:机控制、危机善后。
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时代特点/年
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教育方法:说受式变为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合10、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技能有:龄特征/个别差异/发展状况,向每个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范法、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角色:由观察指导技能、倾听指导技能、阅学生提出恰当的教育要求,有针对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契约法。
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传递者变为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读指导技能、思维指导技能、讨论性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个
10、班级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包括:者;学生地位:由被灌输的对象变指导技能、练习指导技能。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合作管理、为主动构建者;师生关系:由权威
11、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
尊重变为融洽、民主、和谐。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
5、以身作则原则:班主任在工作中学习组织管理模式。
要严格要求自己,自正其身,率先
11、在班级管理中,怎样实施自主
2、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式的构成要数,可设定:导入、语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管理: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奠定自的发展为本位,把学生身心全面发言、板书、教态、演示、讲解、提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我约束的基础;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为核心,从而问、反馈强化、结束、教学组织等
6、班级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发坚持自我管理;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十项教学技能。
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探索自我评价的途径;开展各项有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实际,忽视创
1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征:互促进,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7、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12、3、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遵循基本启发性、可接受性。
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局限思考,归罪于外,关注个别事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
13、教师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应遵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件,经验学习的错觉。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循的原则:语言准确,有科学性;
布局合理,有艺术性;重点突出,8、异质小组:在性别,成绩,13、班级考试纪律建设从那几个方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有互补的成员组成的小组。个性,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具面进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
4、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目前我国有计划性;书写规范,有示范性;化考试常规要求;建立考试作弊处对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基层次分明,有条理性;形式多样,本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大专以有启发性。
9、个别心理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罚制度。
我了解与改变的心理辅导方式。
独特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当事人自
14、班主任管理学生成绩要注意什上的教育,中学教育必须接受大学
14、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么:成绩要客观真实、成绩的目的本科以上教育,在学习期间必须学中的意义:通过语言直观培养学生在于促进发展、学生的成绩应该得习相关的理论、经过严格的教学技想象力;揭示事物的联系,本质规
从事教师工作。学生的思考;传递教学情感;在短1到尊重、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能训练,教育实习合格才能毕业,律;通过逻辑性的讲解,引导促进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价成绩。
人格模式。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完善
15、班主任如何才能写好学生的操
5、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制度的基本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行评语:全面了解,深入分析;抓含义:
15、常用的课堂导入法有:开门见
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路、借助实咧、审题入手、设疑激
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
16、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常用方法:
2、班主任工作的社会地位走向:班住特点,写出个性;循循善诱,语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规定的学山、以旧拓新、直观演示、实验引主任工作将更加瘦重视、班主任工重心长。强。是、突出重点、生动具体。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进一步加
16、班级总结的基本要求:实事求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趣、故事引入。
3、班级中学生的“生成”体现在哪
17、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积极推动作容和措施;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课堂观察法、课堂提问法、课堂考些方面:主体的自我生成、个人的用表现在:教育作用、凝聚作用、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察法、实践操作法。
整体生成、个体的社会生成。激励作用、规范作用。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
17、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学组
织原则:教书育人、尊重学生、重
4、班级组织的发展过程有那三个阶
18、班级文化的建设途径有:提高程。
合。段:孤立探索、群体分化、组织整学生的生命意识、确定健康的奋斗
6、教师专业具有双重学科性:教师视集体、灵活应变、沉着冷静、合目标、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创造既要掌握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要理民主。
掌握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
18、教学设计的四大要素为:教学
5、班主任传统角色要在哪些方面进和谐人际关系。
行转换:有单一型向多元型、由权
19、挖掘班级活动资源可从哪些方7目的、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策威性向对话性、面进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正确的学生观是:学生是需要受到略、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19、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具有哪
32、思维指导技能包括:排除心理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法制化的前提是依法管理教师队些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改障碍;指导思维的策略;创设问题入课题。
进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
熟练模式、反思性实践模式。伍,把住教师队伍关口,保证教师情景;优化思维品质;鼓励创造性
47、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导入队伍整体素质的法律手段;实施教
33、讨论指导技能包括:讨论前的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有利
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20、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有:技能思维; 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趣味性;导师资格制度是形成开放式教师培养
21、为什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准备;指导讨论的策略;性。
性;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我评价。
教师素质的核心。观念对教育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归纳总结与交流;学生对讨论的自
48、提问的作用:检查巩固知识,社会人员从教开辟一条渠道,吸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引优秀人才从教;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展的必然;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
34、练习指导技能包括:激发练习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培是推动教育人事改革、实施聘任制、兴趣;指导解题策略;培养创造性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调整整顿建设队伍的制度性措施,感情,促进教学和谐发展;获得反教师队伍;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全
社会尊重教师的标志,有利于体现
22、教育观念转变有以下方面:教地解决问题;反馈调整;学生对练力水平;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有利于解决不合格教师问题、优化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习的自我评价。观;课程观;评价观。
35、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馈信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23、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教学技语调;节奏;速度;响度;词汇;
49、提问的要求:清晰与连贯,停教师的职业特点,提高教师的社会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学技能是语法。顿与语速,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地位和待遇。
3、教师职业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
36、教态变化的作用:教育作用、询。
学技能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激励作用、启发作用、强化作用。50、提问的原则:要设计适应学生性、示范性、长期性。
础;改变了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培
37、教态变化的类型: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的问题;要注
4、适合做教师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特训方法。面部的表情;眼神的交流;适宜的意问题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并且表质: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喜欢并善
达简明易懂;把握提问时机;要注于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淡泊明
等以上的智商,但不必太高;善于
24、学习指导技能的分类依据:构停顿;声音的变化。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
38、板书的作用:增强语言教学效意启发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志,宁静致远,甘于清贫;具有中果,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揭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25、基本教学技能的分类原则:目知识的结构体系和内联系;突出教
51、反馈的条件:反馈必须及时,反思和探索别人的精神世界。的性;激发性;参与性;学难点、重点、关键点,帮助理解反馈必须准确,具有可观察变量,5、自我实现的教师除了专业高度发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和记忆;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具有可控制变量,能够排除干扰。展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努力:
26、教学技能培训的特点:培训目
39、板书的类型:提纲式;
52、强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做文化的人,做自我的人,做思考标明确、集中、便于掌握;便于提表格式;线索式;图示式;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巩固的人,做有为的人,做快乐的人。供鲜明具体的示范;使教师的培训板图。学生的优良行为。
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从艺徒式向科学化迈进;便于对教40、事实性知识的讲解类型:叙述
53、强化的类型:语言强化,活动的基本素质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学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性讲解;描述性讲解;强化,符号强化,接近强化与接触好的注意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
27、教学指导技能的作用:改变教解释性讲解
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法、演绎法。
础。强化。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较高师的教学观念;使学与教得到协调
41、概括性知识的讲解类型:归纳
54、结束的作用:对教学内容建立的创新素质。完整的印象,强调重点和关键;前
7、怎样提高教师的移情能力:充分
42、讲解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后联系,形成系统使新知识纳入原了解学生;经常反思假如我是学生;
发展;诉自己的情感、掌握与学生沟通对
话的技巧。的状况是最好的;知足常乐;强迫
28、学习指导的原则:明确指导目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明确概念有知识结构;拓展思维,促进思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向学生倾的;创设有利环境;加强元认知的的内涵;明确教学方法。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指导;循序渐进有计划的指导;因
43、讲解的原则:运用丰富实例,强化学习,检查教与学效果。
29、观察指导技能包括:创设良好点,抓住本质特征;面;深化;趣味;呼应。使学生充分感知;集中力量突出重
55、结束的要求:及时;简要;全
8、教室如何保持身心快乐:你现在观察环境;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加深理解记忆;同时显示多种事
56、教学组织的作用:组织和维持自己喜欢,你就会真的喜欢;做一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鼓励创造例,便于分化泛化;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个比较好的老师;不断拓展生活空性观察和观察质疑;学生观察的自及时巩固使用;教学方法多样,为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间;学会静思;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我评价。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创起来,努力使工作富有成效;看高
雅的书。30、倾听指导技能包括:端正听的44、演示技能的构成:心理准备;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法;回忆概括与交流;学生倾听的提示要点;核查理解。
自我评价。态度;激发听的兴趣;教给听的方出示媒体;介绍媒体;指导观察;
1、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
9、目前师德状况如何:体罚学生,备哪三个方面条件:接受教育学和令孩子身心受损;歧视差生,背离
45、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教育心理学培训并在统考中及格;教育宗旨;收受钱物,不良风气影
31、阅读指导技能包括:明确阅读情感;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体检合格; 响学生;忙于走穴,荒了课堂;言目的;调动阅读情绪;指导阅读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实施行出格,不能为人师表。法;提出阅读中思考的问题;解疑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
与交流;学生阅读的自我评价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使
10、怎样完善师德:学会关怀、宽
46、导入技能的构:集中注意;引教师的任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容学生、尽心尽责。
11、怎样养成专业化教师的个性品足常乐、安贫乐道、热爱生活;加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素。
质:立志做一名出色的教师,不断强学习,努力提高心理素质;树立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指导2008年6月25 日正式的中小学教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全面扎实的终身学习理念,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能力;运用系统师职业道德规范 有那些规范内容:专业能力,培养自信、执着、努力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善思的性格品质。自组织理论管理班级能力;转化问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2、教师资格:国家对准备进入教题学生的能力。
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
12、简述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31、教学评价能力的功能:诊断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的基本要求。
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
2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是能。
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的32、素质教育怎样走进课堂:建立
绪。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作用;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培养自学能力;促
13、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塑造一代新进生生互动;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确简明,富有示范性;通俗生动,人的思想品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
3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
富有幽默感;条理清晰,富有层次用;教师是人类的潜能的发掘者,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
感;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真诚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含蓄,富有启发性。的主观判断。
24、理想教师的基本特征:良好的34、人生境界:人的内在精神修养
14、形象;人格的魅力;广播的学识水所达到的水平。
保持和平的心态,降低对学生的期平;较强的综合能力;崇高的师爱
35、淡泊宁静:淡泊是一种人生态
望值,换一种方式来评价和看待学
25、怎样做到快乐教学:树立远大度,宁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生,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宽的教育理想;做研究型教师;创造
36、自我实现:实现理想,充分发
容学生的错误,向学生学习。性教学;以自然的心态对待学生,挥自己的潜能,对某一事业忘我献
身,将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15简述学科心理教育的基本思路:保持身心快乐。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解放学
26、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
37、想象:将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
生的思维和个性,体现自学、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互动、反思,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中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38、思维:指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及
训练学生相应的心理素质。学历标准,也有必要教育知识、教其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6、简述生生互动的功能:实现面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
3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
向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念。
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容和措施;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40、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
17、怎样实现生生互动:形成民主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41、移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
让学生自学;提有价值的问题;运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想,体验别人的情绪。
用恰当的反馈方式、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
1、教师应具备那些素质:思想品德
18、如何培养自我提问的能力:营断深化的过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综合素
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从意识知
27、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内涵:专业质,个性心理素质。
和不知入手训练学生提问,鼓励学知识(广博得人文知识、所教学科教师个人修养对学生有何重要性:
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在自学过程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教能激发学生潜能,中训练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教给学基本功、教学技巧、教学能力)能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的提问方法。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理想、专业师德修养有何功能:对教育工作的促进功能,19、简述无为教育的常用方法:垂情操);专业自我。
回、空白、宽容。范、倾听、激励、体验、对比、迂
28、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法:反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行思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定位自己为的引导功能,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20、的教育观;审视自己的师生观;改功能。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太高,教师本身进自己的教学观;开展行动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的具体要
职业的特点,当前的学生难教,教注重反思性写作。
压力,教师自身的原因。求: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的文化育改革给当前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29、如何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以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为手段提高自师德新领域包括:热爱学生,关心
21、教师怎样通过自我调适来维护我效能感;虚心向同行、学生;快乐工作,快乐教学;待人
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归因教育教学成败;宽容,包容学生;尊重家长,团结
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调控情绪;努力拼搏,树立自信;不断学习,协作。
合理宣泄;不断拓展生活空间;要加深知识沉淀。影响师德修养形成的因素:社会经
学会放弃;努力克服职业倦怠;知30、济关系的因素,社会精神文化的因
第四篇: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指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
3、药效学:指研究药物与机体作用和作用机制。
4、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5、兴奋作用:指功能活动加强的作用。
6、抑制作用:指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7、局部作用:指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8、吸收作用:指药物被吸收之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
9、选择作用:指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不明显。
10、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是出现的与用药目的不符的作用。
11、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反应。
12、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13、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
14、受体激活药:又称受体兴奋剂,指对受体具有亲和力又有在活性的药物。
15、受体阻断药:又称受体拮抗剂,指与受体具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6、极量:最大治疗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限度。
17、安全范围:指最小有限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18、LD50:指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药物剂量。
19、ED50:指半数动物出现疗效指标的药物剂量。20、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21、血浆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剂能被机体吸收的程度。
23、首次通关效应: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对即发生转化关系,促使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4、药物诱导剂:指凡能使肝药霉的活性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
25、药物抑制剂:指凡能使肝药霉的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26、药物消除:指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物活性消失的过程。
27、耐受性:指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8、耐药性:指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29、习惯性:指由于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30、成瘾性:连续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物质依赖性,当停药后会产生成断定装。
31、麻醉药品:指能使病人产生成瘾性是毒药或剧药。
32、毒药:指作用强大,毒性极大,极量与致死量很接近,超过极量即可能引起中毒或死亡的药物。
33、剧药:指作用强烈,毒性较大,极量与致死量比较接近,超过极量时,科研中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的药物。
34、麻醉药:指能引起麻醉状态的药物。
35、局部麻醉药:指能抑制周围神经系统功能而引起局部麻醉的药物。
36、全身麻醉药:指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引起全身麻醉状态的药物。
37、吸入麻醉药:指采用吸入法给药的挥发性液体或气体状态麻醉药。
38、静脉麻醉药:指由静脉给药的非挥发性的全麻药。
39、复合麻醉药:指为了克服全麻药的特点,使麻醉安全有效,而联合用药进行麻醉。
40、分离静脉:指感觉和意识的分离现象。
41、诱导麻醉:指为了缩短诱导期,用作用快的全麻药是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醉期。
42、基础麻醉:指使达到浅麻醉或深睡状态。
43、麻醉前给药:指为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药量或防止不良反应,而于麻醉前应用一定药物。
44、药物的基本作用: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45、药物效应:指机体对药物发生反应的能力。
46、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地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常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发反应。
第五篇: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1.药物(drug):凡能够影响生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在理论上说,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在药理学中,该词泛指以不同方式(有害的、有利的或其它的)改变活体组织(动物或植物)生物活性的任何物质,但一般仅指可产生有利作用的药理活性物质,主要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Drugs are the substances that bring about a change in biologic function through its chemical actions.It may be broadly defined as any chemical agent which affects living protoplasm , and few substances would escape inclusion by this definition.化学药物(drug):具有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化学药物。(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研究任何化学物质(包括药物)与生物系统(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或组织、细胞组、单一细胞或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
Pharmacology is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hemicals with living systems through chemical processes, especially by binding to regulatory molecules and activating or inhibiting normal body processes.The subject of pharmacology is a board one and embraces the knowledge of the source ,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 compounding , physiological actions , absorption , fate , and excretion , and therapeutic uses of drugs.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和病原体作用的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作用的“量”的规律的科学。是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Pharmacodynamics governs the concentration-effect part of the interaction.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s at its site(s)of ac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effect that is achieved.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也称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即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是将动力学原理应用于药物的一门科学,主要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随时间动态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就是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属于药理学与数学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等过程的动态规律,对指导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型,解释药物作用原理或个体差异等有重要作用。
Pharmacokinetics describes the fate of a drug(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dosage and the time-varying concentration of drug at its site(s)of action.5.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也叫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监察,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症、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症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Final release of a drug for general prescription use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 vigilant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program.This constitutes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the new drug under actual conditions of use in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s.6.离子障(ion trapping):也称离子陷阱、离子捕获。分子状态(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指有利于电离的状态,使以可扩散形式存在的物质的比例降低,而不利于弱电解质转运的现象,是药物进入体内房室的机制之一。
At steady state , an acidic drug will accumulate on the more basic side of the membrane and a basic drug on the more acidic side---a phenomenon termed ion trapping.7.吸收(absorption):广义上讲,吸收是指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在药理学中,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Absorption describes the rate at which a drug leaves its si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occurs.8.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又称首过效应、首过消除、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很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A drug can be metabolized in the gut wall(eg , by the CYP3A4 enzyme system)or even in the portal blood, but most commonly it is the liver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metabolism before the drug reaches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In addition, the liver can excrete the drug into the bile.Any of these sites can contribute to this reduction in bioavailability, and the overall process is known as first-pass loss or elimination.(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9.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Following absorption or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systemic blood , a drug distributes into interstitial and intracellular fluids.10.结合型药物(bound drug):大多数药物在血浆中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的结合而形成结合型药物。
11.游离型药物(free drug):血中没有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分布到其它体液房室中,药物作用的强度取决于游离药物浓度。
12.再分布(redistribution):又称重分布,药物自血液向器官组织分布时先分布到血流量丰富的器官,再根据全身的特点转移到特定的组织,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
药物在吸收后数分钟以及数小时处现,是初次分布的继续,药物被输送到肌肉、皮肤、脂肪及大多数脏器中,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Redistribution is a factor in terminating drug dffect primarily when a highly lipid-soluble drug that acts on the brain or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administered rapidly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r by inhala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3.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也可称为药物转化(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即药物代谢。
通常主要在肝脏进行,某些情况下也可在肺、肾、肠黏膜和其他组织进行。药物代谢涉及的化学反应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Ⅱ相反应即结合反应。
The metabolism of drugs and other xenobiotics into more hydrophilic metabolites is therefore essential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from the body and termination of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An altermative process that may lead to the termination or alteration of biologic activity is metabolism.The role metabolism may play in the inactivation of lipid-soluble drugs can be quite dramatic.14.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即CYP450):为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超家族,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包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细胞色素P450:是一个末端氧化酶,由于它处在还原形式(亚铁)时,与一氧化碳结合形成一种亚铁羰基加成物,在可见光45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故命名为细胞色素P-450。(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细胞色素P450: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中主要的氧化酶,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吸收光谱主峰在450nm,故名。(第三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存在于肝细胞和其他细胞内质网电子传递链中的一种细胞色素。这种色素是内质网所特有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缺少这种色素。细胞色素P450 是蛋白质与血红素的复合物,其环形结构中含有铁。还原型细胞色素P450在450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故而得名。(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一种特殊的血红蛋白,在还原状态下与CO结合,在450nm处有明显吸收,故将其称为P-450,P代表色素,450表示在450nm处有吸收。(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The name cytochrome P450 is derived from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his hemoprotein.in its reduced(ferrous)form , it binds carbon monoxide to give a complex that of the absorbs light maximally at 450nm.(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the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are a superfamily of heme-thiolate proteins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all living kingdoms.the enzymes ar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a plethora of chemically diverse ,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compounds , including drugs ,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 and other xenobiotic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5.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是指血浆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当血药浓度降低后,药物消除速率也按比例下降。(江明性第二版、第三版、第五版)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有时也称为恒比转运或消除。(竺心影第二版)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第四版)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药浓度降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减少。(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药物浓度的变化速率与药物浓度成比例。(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一级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对某类反应特征的一种定量表述。指反应系统中某种物质浓度的瞬时变化率为其初始浓度的函数,且该函数的指数为1的过程。(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一级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At normal dosage , most drugs are eliminated at a rate proportionate to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 this process is called first order kinetic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一级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the elimination of most drugs follows first-order kinetics , a constant fraction of drug in the body is eliminated per unit of time.(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6.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是指血浆药物按恒定速率进行消除,其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多数情况下这是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的缘故。(江明性第二版、第四版)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指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消除的药量恒定,也称恒量消除,其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竺心影第二版)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是指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无关,也称为定量消除。多数情况下,是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第三、五版)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无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药物自体内的消除速率不与药物浓度成比例,而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是恒定的,即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零级消除(zero-order elimination):血浆药物按恒定消除速度(恒量)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无关。(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If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is very high and normal metabolism is saturated , the rate of elimination may become fixed , and this process is called zero –order kinetic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a constant amount of drug is eliminated per unit of time.(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7.自身诱导: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它们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复应用后,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增高,其自身代谢也加快,这一作用称自身诱导。(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自身诱导(autoinduction):有些药物可刺激药酶对本身的代谢作用,使该药物代谢加速而称为自身诱导,是药物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自身诱导(autoinduction):即酶诱导作用,主要指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作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或化学物质,能增加肝药酶的合成,使肝药酶活性增加,从而使一些药物代谢速率加快。这种作用可被蛋白合成抑制剂阻断。(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8.排泄(excretion):药物在体内的最后过程,指药物以被动扩散或主动分泌的方式从各种排泄及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江明性第二版)
排泄(excretion):药物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后以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称为排泄。(竺心影第二版)
排泄(excretion):药物在体内的最后过程。(第三、四、五版)
排泄(excretion):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第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排泄(excretion):指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除到体外的过程。(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排泄(excretion):指母药经不可逆转运离开机体。(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排泄(excretion):指药物经排泄器官自体内排出。多数药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变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排出体外,部分药物则在体内未经变化直接以原形排出。(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排泄(excretion):药物以原形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排泄(excretion):drugs are eliminated from the body either unchanged by the process of excretion or converted to metabolites.excretory organs , the lung excluded , eliminate polar compounds more efficiently than substances with high lipid solubilit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9.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假设机体假设人体像房室,药物进入体内可分布于房室中,由于各药的分布情况不同,主要可分为一室模型及二室模型。(竺心影第二版)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其划分取决于药物转运速率的是否近似。(江明性第二版、第三版)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假设机体由几个互相连通的房室组成。这个房室不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房室,而是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第四、五版)
房室模型(compartmental model):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房室,房室被视为一个假设空间,它的划分与解剖学部位或生理学功能无关,只要体内某些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均被视为同一室。(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房室模型(the model of compartments):把药物在体内的处置状况按转运速度不同而分成若干个“房室”。在同一房室内的这部分区域与其它区域中的药物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即一个房室内的药物分布已经完成,而不同房室之间则继续转运、分布。(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房室模型(the model of compartments):将人体看作有一个中央室及若干个周边室组成的体系,房室概念实际上与解剖部位
及生理功能并无关系,只是代表药代动力学上的几个药物“储存库”药物在这些抽象房室之间迁移的驱动力是浓度差,最常见的是二室模型。(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与生理学上的体液房室概念不同,它没有实质的房室而只是抽象的概念,其划分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及(或)转化速率。(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房室(compartments):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把机体人为划分成的若干隔室。房室是组成药代动力学数学模型的一个基本单位。体内对药物摄取和消除速率相似的组织和器官均可归入一个房室,而不受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的限制。(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依据药物浓度—时间的转运规律,把动力学上一些可以加以区分的不同速度过程加以组合规定为隔室。按照这种格式概念建立起来的用以说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过程特征的模型叫隔室模型。(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considers the body as a single homogeneous compartment.in one-compartment model , all drug administration occurs directly into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drug is instantaneous throughout the volume.It alse has two-compartment model , etc.(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20.峰值时间(peak time,Tmax):即高峰时间,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最大浓度并显现最大效应的时间,峰的高度与剂量成正比。(江明性第二版)
药峰时间(peak time,Tmax):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竺心影第二版)
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从给药时至峰值浓度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第四、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峰值时间(peak time,Tmax):药物在吸收过程中达到最大浓度并显现最大效应的时间。(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峰值时间(peak time,Tmax):达到峰浓度所需的时间。(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1.药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在药-时曲线上,与药物剂量成正比。(竺心影第二版)
峰值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是指给药后能达到的最高血浆浓度,首次给药后的Cmax与连续多次给药后的Cmax不同。(江明性第二版)
峰值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在药-时曲线上,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的时间。(第四、五版)
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口服的药-时曲线的最高点称峰浓度。(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峰值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是指给药后能达到的最高血浆浓度。(第三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2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与吸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比例,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积分值。(第四、五版)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药时曲线所覆盖的面积称曲线下面积,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用数学方法求得,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表示在服用某一剂量后一定时间内吸收入血的药物相对量。(第三版)
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给药后药物血浆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下的面积。(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23.稳态浓度(steady – state concentration,Css):每次用药量与间隔时间内药物的消除量完全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血药浓度。(竺心影第二版)
稳态浓度(steady – state concentration,Css):连续多次给药后的Cmax,与给药间隔时间和单位时间内给药量有关。(江明性第二版、第三版)
稳态浓度(steady – state concentration,Css):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相等时的血药浓度。(第四版)
稳态浓度(steady – state concentration,Css):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渐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 state plasma-concentration,Css):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则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可以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该范围即称为稳态浓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 state plasma-concentration,Css):以固定速率或间隔给药时,药物清除速率与给药速率相等时的血药浓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 state plasma-concentration,Css):根据药代动力学规律,在以恒速恒量给药后,经过4~6个半衰期,由于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故血药浓度处于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此时的血药浓度即稳态血药浓度,又称坪值。(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随着药物不断滴入,达一定量时就建立稳态,只取决于滴速,达稳态的速度与滴注速度无关。多剂量给药时,随给药次数增多,学药浓度不断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学药浓度曲线不再增高,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的变化,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等于排出的速度,这时的血药浓度叫稳态浓度。(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稳态浓度(steady – state concentration,Css):a steady – state concentration eventually will be achieved when a drug is administered at a constant rate.at this point , drug dlimination will equal the rate of drug availabilit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24.半衰期(half life 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第二、三、四、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半衰期(half-life t1/2):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半衰期(half-life t1/2):指体内药物浓度(或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半衰期(half-life t1/2):is the time required to change the amount of drug in the body by half during elimination(or during a constant infusion).(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半衰期(half-life t1/2):The half-life is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r the amount of drug in the body to be reduced by 50%.(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25.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指所用药物剂量,按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血药浓度来估计体液的容积。(竺心影第二版)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按照血浆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江明性第二版)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指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按照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第三版)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指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第四、五版)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意指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具体的生理空间。(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一个理论容量,表示按所知血药浓度均匀分布全部药量所需的容积。(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通过药物在体内的总量及其血浆浓度计算出来的参数,它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体液容积,而并非药物在体内真正占有的体液容积,故称“表观”分布容积。(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药物在体内分布理论上所需要的体液容积(分布容积)往往大于或小于机体实际的体液总容积,故又将分布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他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例关系,可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中生物高分子的结合程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用血药浓度来估计体内药量的一个比例常数,是一个独立参数。不应看成一个特殊的生理空间,也不代表真正的容积。(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表观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Vd):relates the amount of drug in the body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C)in blood or plasma : Vd = Amount of drug in body /C.(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表观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Vd):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relates the amount of drug in the body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C)in the blood or plasma , depending upon the fluid measured.This volume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er to an identifiable physiological volume , but merely to the fluid volume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contain all of the drug in the body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s in the blood or plasma: V = Amount of drug in body /C.(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26.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又称生物有效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竺心影第二版)
生物可用度(bioavaiability):是指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它与药物作用的强度与速度有关。(江明性第二版)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是指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它与药物的作用强度与速度有关。(第三版)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和速度,用F表示:F = A / D×100%,D 为服药剂量,A 为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第四、五版)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即:生物利用度= A / D×100%
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是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是评价一种制剂的有效性的常用指标。(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是指药物吸收后达到其作用部位或与作用部位可接触的生物体液(如全身血液循环)的活性体药量。(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是指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一般用吸收百分率或分数表示。(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亦称生物可用度,生物有效度,能被吸收并经过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物在该药配方中所占的比率及速率。(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是指药物吸收进入大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新药开发与研究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药典及部颁标准收载的药物,改变剂型而不改变给药途径,测定生物利用度有更重要意义,可以免作临床验证。(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is defined as the fraction of unchanged drug reaching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by any rout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生物利用度(bioavaiability):Bioavaiability is a term used to indicate the fractional extent to which a dose of drug reaches its sites of action or a biological fluid from which the drug has access to its site of ac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27.绝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在体内的量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因静脉注射后的生物利用度应为100%,因此,如果以血管外给药的AUC和静脉注射的AUC进行比较,则可得该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 = AUC血管外给药 / AUC静脉给药 ×100%。(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被试口服制剂与其静脉注射剂的曲线下面积之比。(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绝对生物利用度:与静脉给药途径相比较而求得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称之为绝对生物利用度。(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ability):是以静脉注射制剂为参比标准,通常用于原料药与新剂型的研究。(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8.相对生物利用度:由于药物剂型不同,口服吸收率不同,故可以某一制剂为标准,与试药比较,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F = 试药AUC / 标准药AUC ×100%。(第四、五版)
相对生物利用度:如对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一种药物制剂(如不同剂型、不同药厂生产的相同剂型、同一药厂生产的同 一品种的不同批号等)的AUC与相同的标准制剂进行比较,则可得相对生物利用度:F = AUC受试制剂 / AUC标准制剂 ×100%。(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被试制剂与其参比制剂口服后的曲线下面积之比。(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相对生物利用度:被试制剂与一标准试剂的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ability):是剂型之间或同种剂型不同制剂之间的比较研究,一般是以吸收最好的剂型或制剂为参比标准。(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9.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如果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则它们在药学方面是等同的。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生物等效(bioequivalent):两个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等,称生物利用度。(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具有相同活性成分但配方不同的两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同,因而其生物活性也相同。(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制剂,他们吸收的速度与程度没有明显差别叫生物等效。当吸收速度的差别没有临床上的意义时,某些药物制剂其吸收程度相同而速度不同,也可认为生物等效。(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Drug produces are considered to be pharmaceutical quivalents if they contain the sam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re identical in strength or concentration , dosage form ,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30.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始作用。(江明性第二版、第三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竺心影第二版)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第四、五版)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第六版)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进入体内后和药物靶点(如受体或酶)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药物的作用或药物作用。(周宏灏药理学)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大分子组分相互作用的初始反应。(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31.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由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功能和状态的改变称为效应或药理学效应。(周宏灏药理学)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第四、五、六 版)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江明性第二版、第三版)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竺心影第二版)
效应(effect):受试对象对处理因素作出的反应。(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效应(effect):药物与大分子组分相互作用的结果。(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32.突击剂量(loading dose):是指首剂增大的剂量,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血浆稳态浓度,即立即使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所需的剂量。(江明性第二版)
负荷量(loading dose):为迅速产生药效,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浓度而首次服用的剂量。(竺心影第二版)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病情危重时为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在开始给药时给予的剂量。(第四、五版)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首次剂量加大,然后再给予维持剂量,使稳态治疗浓度(即事先为该病人设定的靶浓度)提前产生。(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指首剂增大的剂量,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即立即使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所需的剂量。(第三版)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为迅速达到生物相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最初给予的大剂量。在此剂量后继续给予较小的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在所需要的水平。(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When the time to reach steady state is appreciable , as it is for drugs with long half-lives , it may be desirable to administer a loading dose that promptly rai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 in plasma to the target concentration.(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The “loading dose” is one or a series of doses that may be given at the onset of therapy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the target concentration rapidl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33.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为了维持选定的稳态浓度或靶浓度,使进入体内药物速度等于体内消除药物的速度而计算出的用药量。(第四、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定时多次给药时的药量,即给药间隔时间药物的消除量。(江明性第二版)
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在负荷剂量后定时给予的一种较小剂量,以维持生物相中的有效药物浓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in most clinical situations , drugs are administered in such a way as to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of drug in the body , ie , just enough drug is given in each dose to replace the drug eliminated since the preceding dos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In most clinical situations , drugs are administered in a series of repetitive dose or as a continuous infusion to maintain a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of drug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apeutic window.(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34.兴奋(stimulation):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机能加强的称为兴奋。(竺心影第二版)
兴奋(excitation):药物的效应使机体原有器官功能水平的提高称为兴奋。(江明性第二版、第三、四、五、六版)
兴奋作用(excitation):为达到正常平衡,药物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使降低的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药物的兴奋作用。(周宏灏药理学)
兴奋(stimulation):机体机能活动的提高,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精神兴奋等。(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兴奋(stimulation):药物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提高,称为兴奋。(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35.抑制(inhibition):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机能减弱的称为抑制。(竺心影第二版)
抑制(inhibition):药物的效应使机体原有器官功能水平的降低称为兴奋。(江明性第二版、第三、四、五、六版)
抑制作用(inhibition):为达到正常平衡,药物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使增强的功能降低的作用称为药物的抑制作用。(周宏灏药理学)
抑制(inhibition):药物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降低,称为抑制兴奋。(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抑制(inhibition):许多化合物可抑制药物代谢酶,特别是P-450的活性,促进药物的代谢,这种现象称为抑制。(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36.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竺心影第二版)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江明性第二、三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治疗效应(therapeutic effect):简称疗效,药物作用机体产生的有利于机体的作用。(第四版)
治疗效应(therapeutic effect):简称疗效,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第五、六版)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中,凡符合用药目的,对疾病有治疗或预防意义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周宏灏药理学)
37.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针对病因加以治疗,也称治本。(竺心影第二版)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叫对因治疗,或曰治本。(江明性第二、三版、周宏灏药理学、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叫对因治疗,或称治本。(第四、五、六版)
38.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物改善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为治标。(竺心影第二版)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物改善症状的叫做对症治疗,或曰治标。(江明性第二版、第三、四、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物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治疗,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不可缺乏的一种治疗。(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39.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凡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也会引起一些对病人不利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竺心影第二版)
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不符合用药目的,甚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江明性第二、三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第四、五、六版)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发生在作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生理功能使用于人体的正常剂量时发生的有害的和非目的的的药物反应。(1991年WHO国际药物监测计划的定义)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或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在正常用量下所出现的不期望、有害的反应。(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一般是指在常用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的、预防之母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反应。(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药物作用可引起生理生化的紊乱或结构的变化等不利于患病机体,甚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通称为不良反应。(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ny drug , no matter how trivial its therapeutic actions , has the potential to do harm.Adverse reactions are a cost of modern medical therap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40.副反应(side effect):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竺心影第二版)
副反应(side reaction):。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江明性第二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副反应(side reaction):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涉及多个效应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它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第四、五、六版)
副反应(side reaction):也称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 目的无关的药理学作用所引起的反应。(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副反应(side effect):药物常用剂量引起的与药理学特性有关的但非用药目的的作用。(1991年WHO国际药物监测计划的定义)
副作用(side reaction):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对于病人可能带来痛苦或不适,一般都较轻微,多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第三版)
副反应(side effect):Side effects of drugs ususlly are nondeleterious , they include effects such as dry mouth occurring with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therap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41.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一般是超过极量时才发生。(竺心影第二版)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是药物过量时药理作用的延伸,是可预知的。(江明性第二、三版)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第四、五、六版)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也称毒性作用(toxic effect),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或组织病理变化。(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一般是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毒性反应(toxic effect): Toxic effects is a necessary prelude to their avoidance or , if they occur , to their rational and successful management.Toxic effects of drugs may be classified as pharmacological , pathological , or genotoxic.(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42.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为药物的三种特殊毒性,均为药物与遗传物质或与遗传物质在细胞的表达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致畸作用:某些药物在给予母体后,可穿透胎盘直接作用于胚胎(或胎儿),干扰了胚胎(或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使胎儿出生时具有某种永久性形态结构的异常,此作用称致畸作用。(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致癌作用:药物或化合物导致体细胞突变,在个体中形成恶性肿瘤的作用即为致癌作用。(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诱发癌变的作用。(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致畸作用:是指妊娠母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干扰了正常的胚胎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致畸(teratogenesis):物质引起胎儿畸形的性质。畸形不仅指器官系统的解剖与功能异常,也包括后代的行为异常和基因突变。(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致突变作用:药物作用于生殖细胞产生遗传机构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不影响生存,可以遗传到后代,体细胞发生改变不遗传给后代,只能引起当代形态生理上的变化。(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使生物细胞遗传物质异常,结果造成遗传组织持久性变化(突变)的作用。(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43.变态反应(allergy):是机体受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不正常免疫反应。(竺心影第二版)
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少数经过致敏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包括免疫学上的所有四型速发和迟发变态反应,这种反应和药物剂量无关,反应性质各人不同,不易预知。(江明性第二、三版)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十天左右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第四、五、六版)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是机体因事先致敏而对某药或结构与之相似的药物发生的一种不良反应,由免疫系统介导。(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不易预知的一种不良反应,也是机体接受药物后所发生的免疫病理反应。(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变态反应(allergy):指人体对多种物质自然发生的任何一种不利的或有害的反应。(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4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仍残留在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效应称后遗效应。(竺心影第二版、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江明性第二版、第三、四、五、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45.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第四、五、六版)
4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也称特异反应性(idiosyncrasy),是药物引起的一类遗传学性异常反应,发生在有遗传性药物代谢或反应变异的个体,特异质反应在性质上和药物在正常人中引起的反应可能相似,但这类反应可能表现为或者是对低剂量药物有极高的敏感性,或者是对大剂量药物极不敏感。(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第四、五、六版)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少数病人用药后出现的一些与常人完全不同的、又不是变态反应的特殊症状的反应,称为特异质反应。(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类型,置病人对某些药物可产生性质上异常的反应。(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Idiosyncrasy is defined as a genetically determined abnormal reactivity to a chemical.The observed response is qualitatively similar in all individuals , but the idiosyncratic response may take the form of extreme sensitivity to low doses or extreme insensitivity to high doses of chemical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47.剂量—效应关系(dose – 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第四、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量效关系(dose – effect relationship):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规律性变化叫做量效关系。(江 明性第二、三版)
量效关系(dose – response relationship):是定量地分析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竺心影第二版)
量效关系(dose – response relationship):药量与效应间的关系简称量效关系。(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量效关系(dose – response relationship):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或浓度成一定关系,即量效关系。(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48.量—效曲线(dose – effect curve)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第四、五、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量—效曲线(dose – effect curve):a depiction of the observed effect of a drug as a function of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receptor compartment.(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49.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其作用强度。(第二版)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可用数或量的分级表示者,叫做量反应。(第三版)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量反应。(第四、五版)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称为量反应(第六版)
量反应(quantitative response):药物所产生的效应可以计量,可用数或量表示,有可测定的数值,称量反应。(周宏灏药理学)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以连续量作为观察指标的生物反应。
(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是在个体上反应的效应强度,并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50.最小有效量(minmal effective dose):即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药物剂量从小至大增加到刚能产生效应时的剂量。(周宏灏药理学)
最小有效量(minmal effective dose):即阈剂量(threshold dose),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江明性第二、三版、第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51.最小有效浓度(min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第四、五版)
最小有效浓度(min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浓度。(第三、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最小有效浓度(min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能够获得适度治疗效应的最低药物浓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52.效能(efficacy):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周宏灏药理学)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efficacy)。(第六版)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时,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efficacy)。(第三、四、五版)
最大效应(maximal efficacy):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强度也相应增加(量变),直至达到最大效应,又称效能,至此若继续增加剂量就不再使效应进一步加强,却会招致毒性反应(质变)。(江明性第二版)
效能(efficacy):是药物在足量时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效能(efficacy):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最大效应,又称效能。(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效能(efficacy):激动剂占领受体部位,使组织产生反应的能力。(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效能(efficacy):Efficacy is the information encoded in a drug’s chemical structure that causes the receptor to change accordingly when the drug is bound.(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53.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um effect,EC50)是指能引起1/2最大效应的浓度。(第五、六版)
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um effect,EC50): EC50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 that produces 50% of maximal effect.(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54.效价强度(potency):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江明性第二版、周宏灏药理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等效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第五、六版)
效应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第四版)
效价强度(potency):指药物产生某一定强度的效应(一般指达到治疗有效的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效价(potency):又称效价单位,表示某药达到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效价(potency):Potency refers to the concentration(EC50)or dose(ED50)of a drug required to produce 50% of that drug’s maximal effect.(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效价(potency):Potency is more proper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in plasma to approximate more closely the situation in isolated systems in vitor and to avoid the complicating factors of pharmacokinetic variable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55.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观察的药理效应是阳性或阴性,也称全或无反应(all – or-non response)。(竺心影第二版)
质反应:药理效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表示者叫做质反应。(江明性第二版、第三、四、五版)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or all – or-non response):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第六版)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不能计量,仅有质的差别,只有“阳性”或“阴性”、“全”或“无”之分的反应称质反应。(周宏灏药理学)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只有“阳性”或“阴性”(如死亡或存活、有效或无效、某药理作用的出现或未出现等),只存在质的差别。(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在一群体,某一效应的出现,以阳性反应的出现频率或%表示。(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只能以两种对应状态中的一种状态存在的反应。(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since the defined effect is either present or absent.(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56.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也可用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表示,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反应(质反应)的剂量或浓度。(周宏灏药理学、第四版)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是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江明性第二版,第三、五、六版)
半数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是指能使50%个体产生阳性效果的剂量称半数效量。(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疗效的剂量,称为半数有效量。(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使一群动物中50%的动物有效的药物剂量,或称中值有效量。(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the dose at which 50% of individuals exhibit the specified quantal effect.(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The dose of a drug required to produce a specified effect in 50% of the population is 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 , abbreviated as the ED50.(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57.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第二、三、四、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以死亡为阳性效果时,使50%动物致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the dose required to produced a particular death in 50% of animals is called the median lethal dos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58.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等于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好。(竺心影第二版)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等于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仅适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江明性第二版)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D50 /ED50 或TC50 / 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第四版)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LD50 /ED50 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第三、五、六版,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治疗窗血药浓度的上限与下限的比值。(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One measure , which relates the dose of a drug required to produce a desired effect to that which produces an undesired effect , is the therapeutic index.in animal studies , the therapeutic index is usually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TD50 to the ED50 for some therapeutically relevant effect.(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he ratio of the LD50 to the ED50 is an indic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index , which is a statement of how selective the drug is in producing its desired versus its adverse effect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59.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ty):是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差距。(周宏灏药理学)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ty):ED95~ TD5之间的距离称为安全范围,其值越大越安全。(江明性第二版、第三、四版)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ty):=LD5 /ED95。(竺心影第二版)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ty):从ED95增至LD5所增加的剂量占ED95的百分数,也可用ED95~ TD5之间的距离来表示,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ty):It is between the dose that produces the desired(therapeutic)effect and the dose that produces undesired(toxic)effect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60.受体(receptor):是指首先与药物起反应的细胞成分,为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或脂蛋白)。(江明性第二版)受体(receptor):是指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或脂蛋白)。(第三版)
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第四版)
受体(recepto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第五、六版)
受体(receptor):是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实体,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受体(receptor):与药物相结合病发生效应的机体组分的大分子物质。(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受体(receptor):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叫做受体。(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浆上的构成细胞的大分子蛋白质,具有严格的立体专一性,具有能识别和结合特异分子的位点。(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受体(receptor):大分子复合物上的一些识别部位。其可选择性地与特定的神经递质、激素或激动药相结合并相互作用,最终激发细胞反应。(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受体(receptor):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等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部位。(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受体(receptor):The component of a cell or organism that interacts with a drug and initiates the chain of biochemical events leading to the drug’s observed effect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61.受体的二态学说(two state theory):认为受体存在两种状态,一是失活态(R),为无活性受体;另一是活化态(R*)为活性受体,两者呈动态平衡,即R
R*。(周宏灏药理学)
受体的二态模型学说(two state theory):受体蛋白有两种可以互变的构型状态:活动状态(active,Ra)与静息状态(inactive,Ri)。静息时(没有激动药存在时)平衡趋向Ri。平衡趋向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药物对Ra及 Ri亲和力的大小。(第六版)
二态模型(two state model):受体蛋白有两种可以互变的构型状态:活动状态(R)与静息状态(R*)。静息时平衡趋向R。(第四、五版)
二态模型学说(two model theory,变构学说):认为受体有两种构象状态:活化状态(R*)与失活状态(R),且可互变。(江明性第二、三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二态模型(two state model):受体存在活性状态R*与非活性状态R。两者均可与药物结合,而R*与R可相互转化。(杨造成药理学总论)
62.受点(receptor site):受体分子上只有某些活性基团能和药物结合,叫做受点。(江明性第二版)
受点(receptor site):一般受体可由一个或数个亚基组成,其分子上的某些立体构型,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准确地识别及结合其配体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被称为受点。(第五版)
受点(binding site):配体与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该部位叫做结合位点或受点。(第六版)
受点(binding site):生物活性物质与机体中特定部位结合,才能导致生物效应,这一特定的部位叫做受点。(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受点(receptor site):受体分子中能识别和结合特异分子的位点称为受点。(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受点(receptor site):受体分子中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并产生效应的结合点。(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63.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亲和力。(周宏灏药理学)
亲和力(affinity):药物结合到某一位点(包括特异受体)的倾向。在平衡状态,可通过亲和力常数测定亲和力,该常数是解离常数的倒数。(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亲和力(affinity):药物与受体结合的强度称亲和力。(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亲和力(affinity):The chemical forces that cause the drug to associate with the receptor.(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64.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α):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第六版)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α):是决定药物与受体结合时产生效应大小的性质。(第五版)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相应生理效应的能力叫做内在活性。(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α):某药最大效应与完全激动剂的最大效应之比为内在活性。(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α)触发药物效应的强弱。(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65.激动剂(agonist):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凡能引起受体兴奋,能发挥最大效应的称为激动剂。(竺心影第二版)
激动药(agonist):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江明性第二、三版)
激动药(agonist):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第四版)
激动药(agonist):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第五、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激动药(agonist):对其特异性受体有很强的内在活性,因而能有效激活受体,产生激动效应。(周宏灏药理学)
受体激动药(agonist):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叫做受体激动药。(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激动剂(agonist):作用于受体,引起生物效应的物质。这种效应可能是细胞活性某一特定表现的增强或减弱。(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激动剂(agonist):many drugs and endogenous chemical siginals ,such as hormones ,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receptor macromolecules as agonists;ie , they change the function of a macromolecule as a more or less direct result of binding to it.(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激动剂(agonist):Drugs that bind to physiological receptors and mimic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the endogeous signaling compounds are termed agonist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66.拮抗剂(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抑制或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称为拮抗剂或阻断药。(竺心影第二版)
对抗药(antagonist):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缺乏内在活性。(江明性第二版)
拮抗药(antagonist):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第四版)
拮抗药(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第三、五、六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拮抗药(antagonist):对其特异性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本身并不产生效应,但可阻断激动药的效应。(周宏灏药理学)
受体拮抗药(antagonist):没有内在活性的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配体叫做受体拮抗药。(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拮抗药(antagonist):抵消或阻碍其他药物或内源性化学物质发挥作用的药物。(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拮抗药(antagonist):bind to receptors without directly altering their function.(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拮抗药(antagonist):Drugs bind to receptors without regulatory effect , but their binding blocks the binding of the endogenous agonist.Such compounds , which may still produce useful effects by inhibiting the action of an agonist(e.g.,by competition for agonist binding sites), are termed antagonist.(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67.竞争性拮抗剂(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拮抗作用是可逆的。(第二、四、六版)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和激动药相互竞争与相同受体的结合,此结合是可逆的,其效应决定于两者的浓度与亲和力。(第三版)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激动药并用时,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结合,降低亲和力,而不降低内在活性。(第五版)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作用于同一受体的激动药和拮抗药同时存在时,出现竞争性拮抗作用的拮抗药称为竞争性拮抗药。(周宏灏药理学)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被受体识别,与受体有亲和力,能以和激动药类似的方式与受体相结合,但其内在活性为0,不能产生生理效应,却能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受体可逆性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以阻止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的药物。(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In the presence of a fixed concentration of agonist ,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 competitive antagonist progressively inhibit the agonist response completely.(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A drug that lacks intrinsic efficacy but retains affinity competes with the agonist for the binding site.(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68.非竞争性拮抗剂(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激动剂与拮抗剂不是作用于同一受体,而是作用于不同受体部位,非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结合后妨碍了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竺心影第二版)
非竞争性对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虽非与激动药争夺相同的受体,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却能改变效应器的反应性。(江明性第二、三版)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分解很慢或是不可逆转,使能与药物结合的受体数量减少。(第四版)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内在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第五、六版)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作用于同一受体的激动药和拮抗药同时存在时,出现非竞争性拮抗作用的拮抗药称为非竞争性拮抗药。(周宏灏药理学)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不可逆,或者能引起受体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能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而且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地克服此种干扰,因此,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非竞争性拮抗剂(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作用于不同受体不同部位而又能使激动剂药效减弱的药物称为非竞争性拮抗剂。(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非竞争性拮抗剂(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作用部位与激动剂不同而抑制激动剂作用的拮抗剂。这种拮抗剂不与受体的识别部位结合,而与受体蛋白上的毗邻部位,即变构部位呈可逆或不可逆结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非竞争性拮抗剂(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An antagonist may dissociate so slowly from the receptor as to be essentially irreversible in its action.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 the maximal response to the agonist will be depressed at some antagonist concentrations.Operationally , this is referred to as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 alth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 really cannot be unequivocally inferred from the effect.(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69.依赖性(dependence):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种。(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依赖性(dependence):习惯性及成瘾性都有主观表现需要连续用药,统称依赖性。(第四、五版)
依赖性(dependence):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如果停药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候群,从而病人强烈要求继续服用以避免因停药而引起的不适,这种现象称药物依赖性。(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和(或)身体状态,总是以强迫性继续应用这种药物以体验其精神作用和避免缺乏该药的不适感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特征,不一定同时存在耐受性。(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依赖性(dependence):Dependence is a biologic phenomenon often associated with “drug abus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A cluster of symptoms indicating that the individual continues use of the substance despite significant substance-related problem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70.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也称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具有耐受性证据或停药症状。(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也称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过去称为成瘾(addiction),不仅有强迫性的要求继续用药,以满足其特殊的欣快效应的行为,而且在停止用药时会出现特有的戒断综合征,使用者极感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也称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将使机体产生一种适应状态,这时必须有足量药物维持,才能使机体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若突然断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也称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由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使得当中断用药时产生一种强烈的身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症状,表现为身体和精神方面一系列特有的症状,使人非常痛苦和难于忍受,有时甚至有生命威胁。(杨藻宸药理学总论、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身体依赖性(physiologic dependence):Physiologic dependence is present when withdrawl of the drug produces symptoms and signs that are frequently the opposite of those sought by the user.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body adjusts to a new level of homeostasis during the period of drug use and reacts in opposite fashion when the new equilibrium is disturbed.(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Physical dependence is a state that develops as a result of the adaptation(tolerance)produced by a resetting of homeostatic mechanisms in response to repeated drug use.(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71.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停药症状的一种依赖性。(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用药者有强烈的连续用药欲望和强迫的用药行为,但停止用药时一般没有戒断综合征。(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这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用药者产生一种追求用药的强烈欲念,这种欲念强迫用药者不顾一切地去不断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它和用药者的用药行为共同主宰着用药者的日常活动。它在断药后无明显戒断症状。(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人们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以便获得满足感或避免不适感,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药物依赖性的一种类型,表现为突然停药后,用药者主观上感觉不适,对药物有强烈渴求,但不一定伴有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 dependence):Psychologic dependence is manifested by compulsive drug-seeking behavior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uses the drug repetitively for personal satisfaction , often in the face of known risks to health.(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72.安慰剂(placebo):不含活性的药物。(江明性第二、三版)
安慰剂(placebo):是不具药理活性的剂型。(第四、五版)
安慰剂(placebo):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从广义上还包括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安慰剂(placebo):是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试验药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物。(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安慰剂(placebo):是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物。(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安慰剂(placebo):无药理活性的物质。(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安慰剂(placebo):一种无药理活性的物质或制剂,如淀粉、乳糖片等,用以满足病人心理上对药物治疗的需求。安慰剂无论在外观、数量、色觉、味觉等方面均应与试药一样,且最好也具有试药的副作用。(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安慰剂(placebo):The placebo is an inert material ,with exactly the same physical apperance , odor , consistency , etc , as the active dosage form.(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安慰剂(placebo):Placebo identified specifically with administration of an inert substance in the guise of medica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73.药物反应种族差异(racial differences in drug response):不同种族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食物来源和习惯,这些对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作用靶点的敏感性都有显著影响,导致一些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存在种族差异。(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药物反应种族差异(racial differences in drug response):种族因素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效应有很大的影响,种族因素是指一个人群的遗传和生理特征(内源性)及文化和环境(外源性)特征有关的因素。外源性种族因素是与病人生活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有关的因素,主要由文化和行为决定,很少由遗传决定;内源性种族因素是与个体有关的因素。(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74.耐受性(tolerance):在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效渐减弱,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称为耐受性。(竺心影第二版)
耐受性(tolerance):在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产生,必须逐渐增
加药物剂量才能保持药效不减。(江明性第二版)
耐受性(tolerance):在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程度较快速耐受性轻也慢,不致反应消失,增加剂量可保持药
效不减。这种现象叫做耐受性。(第四、五版)
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要达
到原来反应必须增加剂量。(第六版)
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增加
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再次连续用药又可发
生。(周宏灏药理学)
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 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徐叔云临床药理学
第二版)
耐受性(tolerance):多数依赖性药物在反复用药过程中机体将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用药者必须加大剂量才能获得原有的欣快效应。(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耐受性(tolerance):当反复用药之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减弱,这种现象称耐受性。(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耐受性(tolerance):在连续用药后产生的药物反应性降低,叫做耐受性。(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耐受性(tolerance):反复用药之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现象。(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耐受性(tolerance):Tolerance signifies a decreased response to the effects of the drug , necessitating ever larger doses to achieve the same effect.Toleranc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henomenon of physiologic dependenc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耐受性(tolerance):Tolerance is the most common response to repetitive use of the same drug and can be defined as the reduction in the response to the drug after repeated administration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75.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耐受性,称为快速耐受性。(第二版、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在短期内连续注射数次后立即发
生耐药现象叫做快速耐受性。(第三版)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
递减直至消失。(第四、五版)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机体仅在应用很少几个剂量后就
产生耐受性称快速耐受性。(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少数药物在连续用药时很快产生
耐受,称快速耐受性。(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耐受性的发生一般须反复用药一
个时期,但也有在很短时间内甚至在第二次用药时,机体就已
产生耐受性,此现象称快速耐受性。(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又称急性耐受性,由于在短时间 内反复应用某种药物,机体便对该药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刘
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When responsiveness diminishes rapidl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 drug , the response is said to be subject to tachyphylaxi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The term acute tolerance refers to
rapid tolerance developing with repeated use on a single occasion such as in a ‘binge’.(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76.习惯性(habituation):精神上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中断给时会出现主观不适感觉。(竺心影第二版)
习惯性(habituation):精神上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中断给药时
会出现主观不适感觉,渴望再次用药。(江明性第二、三版)
习惯性(habituation):有些药物在产生耐受性后如果停药病人
会发生主观不适感觉,精神上需要再次连续用药。(第四、五
版)
习惯性(habituation):连续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称为习惯性。(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习惯性(habituation):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的某种程度的依赖性。(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77.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是指对一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后
再应用同一类药物(即使是第一次使用)时也会产生耐受性。(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交叉耐受性(cross-tolerance):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亦可能表现出对其他化学结构类似或作用机制类似的同类药物敏感性降低。(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有时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此种现象称为交叉耐受性。(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的现象。(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Cross-tolerance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opioids , ie, patients tolerant to morphine are also tolerant to other agonist opioid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Cross-tolerance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repeated use of drugs in a given category confers tolerance not only to the drug being used but also to other drugs in the same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categor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78.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性,也称抗药性。(第四、五版)
耐药性(resistance):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称耐药性。(江明性第二、三版)
抗药性(resistance):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时,此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消失,通常称为抗药性。(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抗药性(resistance):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微生物或原虫)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叫耐药性。(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抗药性(drug resistance):又称耐药性,一般指生物细胞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无效,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79.停药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或称停药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症状,精神和躯体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症状,这类病人停药时必须逐渐减量。(周宏灏药理学)
停药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或称停药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
发生停药症状。(第六版)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个体戒除已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后出现的一组异常症状和体征。(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The appearance of a withdrawal syndrome when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 is terminated is the only actual evidence of physical dependence.withdrawal signs and symptoms occur when drug administration in a physically dependent person is abruptly terminated.Withdrawal symptoms have at least two origins :(1)removal of the drug of dependence , and(2)central nervous system hyperarousal due to readaptation to the absence of the drug of dependence.(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80.递质(transmitter):也称介质,神经冲动达到传出神经末梢时,从末梢释放出的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江明性第二版)
递质(transmitter):神经冲动突触传递靠的化学传递物。(竺心影第二版)
递质(transmitter):当神经冲动达到神经末梢时,在突触部位从末梢释放出的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第四版)
81.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由于服用药物而造成的新的疾病。(第三版)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难恢复的较严重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病。(第四版)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是由药物引起的人体器官、组织等的功能或结构损害,并有临床过程的疾病,其实质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周宏灏药理学)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由于药物应用的不合理而造成的疾病叫做药源性疾病。(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由于服用药物而造成的新的疾病,其与药物副作用及与急性毒性不同,一般指带有损害性、不易恢复、危害性较大的慢性毒性反应。(刘善慧英汉药流学辞典)
82.补充疗法(supplement therapy)或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或 substitution therapy):有时药物的治疗是用以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缺乏,既不直接针对原发病因,也不直接改善症状,这类治疗称为补充疗法。(周宏灏药理学)
补充治疗(supplement therapy):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称为补充治疗。可纠正原发病因,但引起缺乏症的原发病灶并未除去。(第三版)
补充疗法(supplement therapy)或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给予补充,称为补充疗法,可纠正原发病因,但引起缺乏症的原发病灶并未除去。(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补充疗法(supplement therapy):用外源性物质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的疗法。(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83.A型反应(type A reaction):有些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直接关系,称为A 型反应。严重程度直接与所用药物的剂量成比例,故可根据病人的需要和耐受程度调整剂量而能得到防治。(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A型反应:(量变型异常)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杨藻宸药理学总论)84.B 型反应(type B reaction):某些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被称为B 型反应。较少见,由病人的敏感性增高所引起,通常表现为对药物反应发生质的改变。(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B 型反应:质变型异常,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的毒理学筛选难以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85.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指治疗浓度的范围,即介于最小有效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周宏灏药理学)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这是根据药物毒效及药效的量效曲线提出的量化安全性指标。窗口的大小即治疗浓度的范围。(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使大多数病人产生理想治疗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范围。(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Therapeutic window associated with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 minimum of toxicit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86.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产生最大效应时常有90%~95%的受体并未被占领,这些受体称为储备受体。(第三版)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活性高的药物只需与一部分受体结合就能发挥最大效应,剩余下未结合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第四版)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药物发挥作用时无需占领全部受体,未被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周宏灏药理学、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又称备用受体,空闲受体,对高活性、高效能的激动剂而言,在没有占领全部受体时就可以产生最大效应。这些未被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receptors are said to be “spare” for a given pharmacologic response when the maximal response can be elicited by an agonist at a concentration that dose not result in occupancy of the full complement of available receptor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87.向下调节(down regulation):长期使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叫做向下调节。(第三版)
向下调节(down regulation):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可被细胞内吞而数目减少,这一现象称为受体数目的向下调节。(第四版)
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受体脱敏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称为向下调节。(第五、六版)
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受体数量可因药物的反复应用而改变,连续应用激动药可使受体数量减少,称向下调节,也称脱敏或不应性。(周宏灏药理学)
向下调节(下调,down regulation):受体激动药的浓度增高时,受体的数目会适度减少,这叫做向下调节。(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浓度过高、作用过强或长期激动受体,受体数目可减少,称向下调节。(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Down-regulation , which is produced by agonist-induced decreases in receptor biosynthesis and increases in receptor internalization and degradation , usually occurs over hours to day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Continued stimulation of cells with agonists generally results in a state of desensitization(also referred to as refractoriness or down-regulation , such that the effect that follows continued or subsequent exposure to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drug is diminished.(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脱敏:受体的下行性调整是受体效应的减弱,过度下行性调整就引起“脱敏现象”。(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受体脱敏:由于受体原因而产生的耐受性称为受体脱敏。(第四版)
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是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既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第五、六版)
脱敏(desensitization):给已被某种物质(变应原)致敏的机体连续、小量、多次注射变应原,使机体的速发型超敏感性(Ⅰ型反应)降低,以减少再次遇到变应原时发生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变应原加油包水乳化佐剂同时注射,也能达到脱敏效果。(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88.向上调节(up-regulation):连续应用拮抗药后受体会向上调节。(第三、四版)
向上调节(up-regulation):受体增敏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称为向上调节。(第五、六版)
向上调节(up-regulation):受体数量可因药物的反复应用而改变,连续应用拮抗药可使受体数量增加,称向上调节。(周宏灏药理学)
向上调节(上调,up regulation):受体激动药的浓度低于正常,或者,受体被拮抗药阻断或因其他原因被抑制时,受体的数目会适度增多,这叫做向上调节。(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向上调节(up-regulation):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浓度过低、作用过弱或长期拮抗受体,受体数目可增加,称向上调节。(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89.PD2:表示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常用药效学参数,大小与亲和力的高低呈正相关。(周宏灏药理学)
PD2:即亲和指数,药物与受体结合50%的浓度的负对数值。反映了亲和力。(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PD2:产生二分之一最大反应的激动剂浓度的负对数,即pD2=-log[D]max/2.PD2是激动剂与其受体亲和力的尺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90.PA2:拮抗参数,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浓度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第六版)
PA2:拮抗药使2倍激动药产生原浓度激动药的效应时,该拮抗药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即为PA2。(周宏灏药理学)
PA2:拮抗指数,拮抗剂对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为拮抗指数,反映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PA2:拮抗参数,使激动剂浓度增加到2倍而效应仍保留在原水平的阻断剂克分子浓度的负对数。(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PA2:拮抗参数,使激动剂的效价强度降低2倍的拮抗剂克分子浓度的负对数。(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91.离子通道受体(ion channel receptor):也称直接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是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由单一肽链反复4次穿透细胞膜形成1个亚单位,并由4~5个亚单位组成穿透穿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受体开放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第四、五版)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由配体结合部位及离子通道部位两部分组成,当配体与其结合后,受体变构使通道开放或关闭,改变细胞膜离子流动状态,从而传递信息。(第六版)
离子通道受体(ion channel receptor):也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是存在于快反应细胞膜上的由4~5个亚单位组成穿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每一亚单位为反复4次跨膜的肽链。(周宏灏药理学)
离子通道受体(ion channel receptor):是一种膜受体,他们分子结构相近,具有特异药物结合位点,可分为两种类型。由内源性配体控制的称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由跨膜电位改变控制的称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曾苏手性药物与手性药理学)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Many of the most useful drugs in clinical medicine act by mimicking or blocking the actions of endogenous ligands that regulate the flow of ions through plasma membrance channel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 Receptors for several neurotransmitters form agonist-regulated , ion-selective channels in the plasma membrane , termed ligand-gated ion channels , which convey their signals by altering the cell’s membrane potential or ionic composi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2.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数目多,结构相似,都为单一肽链形成7个α螺旋结构来回穿透细胞膜,N端在细胞外,C端在细胞内。(第四、五版)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是一类由GTP结合调节蛋白组成的受体超家族,可将配体带来的信号传送至效应器蛋白,产生生物效应。(第六版)
G 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是一类超家族受体。该类受体结构相似,均为由350~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7次反复跨过细胞膜的α螺旋结构,N端在细胞外,C端在细胞内,因氨基酸组成不同而导致对配体的特异性。(周宏灏药理学)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是一类大的受体家族,包括神经递质受体等,这些受体与配体作用时有显著的立体选择性,不同的受体类型、受体亚型,占优势的对映体可能相差甚远。(曾苏手性药物与手性药理学)
G 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A large family of receptors use distinct hetero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s , known as G proteins , as transducers to convey signals to their effector proteins ,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include those for many bougenic amines , eicosanoids , and other lipid signaling molecules as well as numerous peptide and protein ligand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3.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linked receptor):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有一段与配体结合区,中段穿透细胞膜,胞内区段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第四、五版)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yrosine-protein kinase receptor):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称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第六版)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linked receptor):均具有内在酪氨酸激酶活性,因为是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故又称生长因子受体。(周宏灏药理学)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linked receptor):This class of receptor molecules mediates the first steps in signaling by insulin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and many other trophic hormones.These receptors are polypeptides consisting of an extracellular hormone-binding domain and a cytoplasmic enzyme domain , which may be a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 a serine kinase , or a guanylyl cyclas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94.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存在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内。未活化的受体常与蛋白质复合物相结合,复合物可能含有热休克蛋白或其他抑制性蛋白,覆盖受体上识别特异DNA碱基的部位。(周宏灏药理学)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Several biologic signals are sufficiently lipid-soluble to 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act on intracellular receptors.One of these is a gas , nitric oxide(NO).(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95.增敏作用(sensitization):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称为增敏。(竺心影第二版)
增敏(hypersensitization)长期降低对受体的激动作用会导致受体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这种现象称为增敏。(周宏灏药理学)
增敏作用(sensitization):Sensitization refers to an increase in response with repetition of the same dose of the drug.(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6.同源性脱敏(homologous desensitization):脱敏只发生在被作用的受体,其他受体不受影响,这种情况称为同源性脱敏。(周宏灏药理学)
同源性脱敏(homologous desensitization):Feedback inhibition of signaling may be limited to output only from the stimulated receptor , a situation known as homologous desensitiza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7.异源性脱敏(heterologous desensitization):如果受体一旦发生脱敏,其他具有相同信号通路的所有受体都可能发生,则为异源性脱敏。(周宏灏药理学)
异源性脱敏(heterologous desensitization):Attenuation also may extend to the action of all receptors that share a common signaling pathway , heterologous desensitiza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8.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pharmacokinetic variation):影响药物在机体产生药理作用和效应的因素会引起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发生变异,导致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不同,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pharmacokinetic variation): For a given drug , there may be wide variation in its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mong individuals.For some drugs , this variability may account for one-half or more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eventual response.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se differences depends in part on the drug itself and on its usual route of elimination.(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9.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pharmacodynamic variation):影响药物在机体内产生药理作用和效应的因素,会引起机体不同部位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pharmacodynamic variation):Considerable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 to drugs remains af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in plasma has been adjusted to a target value;for some drugs , this pharmacodynamic variability accounts for much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responsiveness among patient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0.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对具体病人来说,药理效应有一定甚至是非常明显的差异,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的差异,称为个体差异。(江明性第二版)
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这两方面的变异,均能导致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量”的不同,有时出现质的差异。(第六版)
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产生的作用大小或是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但有时药物作用出现质的差异,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反应,统称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周宏灏药理学)
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个体之间药物反应的差异。在量的方面,表现为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在质的方面,表现为对药物反应的性质不同。(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当给与相同剂量的同种药物时,常可因人而异出现药理效应的显著性不同,遗传、疾病程度以及许多的后天因素都可引起。(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Therapists of every type have long recognized and acknowledged that individual patients show wide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the same drug or treatment method.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dentifying the sources of variabilit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10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应用,可出现机体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竺心影第二版)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对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及作用原理的干扰而影响药物的效应或产生毒性,是临床联合用药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江明性第二版)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第三、四、五版)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从而使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发生变化。(第六版)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称为药物相互作用。(周宏灏药理学)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它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作用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两种药物竞争性的与血浆蛋白、受体的同一部位或活性中心结合,两者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药物相互作用。(曾苏手性药物与手性药理学)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many substances , by viture of their relatively high lipophilicity are retained not only at the active site of the enzyme but remain nonspecifically bound to the lipid membrane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Drug-drug interactions are one of the many factors that can alter the patient’s response to therapy.A potential drug interaction refers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one drug may alter the intensi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other drug given concurrently.(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2.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是一种孟德尔单基因性状,由同一正常人群中的同一基因位点上具有多种等位基因引起,并由此导致多种表型,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周宏灏药理学)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drug oxidations involve specific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 such genetic variations can also occur at other site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103.灰婴综合征:是由于肝脏的结合代谢能力低下导致氯霉素在组织中蓄积而产生很高的药物浓度所致。(周宏灏药理学)
灰婴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用氯霉素后不能形成葡萄糖醛酸酯排泄所致。(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灰婴综合征(gray syndrome of the new born):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用氯霉素过量(每日量超过100mg/kg或血浓度超过100ug/ml时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呕吐、拒食、规则快速呼吸、腹胀、紫绀、绿色溏便,可因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灰婴综合征(gray baby syndrome): Newborn infants lack an effective glucuronic acid conjugation mechanism for the degradation and detaxification of chloramphenicol.Consequently , when infants are given dosages above 50mg/kg/d , the drug may accumulate , resulting in the gray baby syndrome , with vomiting , flaccidity , hypothermia , gray color , shock , and collaspse.(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104.清除率(clearance,CL):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物全部清除干净。(第三版)
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因为它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故实际上是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又因为是根据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的,也称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第六版、周宏灏药理学)
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是肝肾等的药物清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消除干净。(第四、五版)
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时间内药物被从中消除的体液的容积。(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时间内被完全消除了某物质的血液或血浆容量。(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清除率(clearance,CL):is defined as the rate of elimination of creatinine in the urine relative to its serum concentration.(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清除率(clearance,CL):A measure of the body’s efficiency in eliminating drug.(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5.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以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竺心影第二版)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药理学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药理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指导性意见的一门新兴学科。(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人体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科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致力于阐明人体生命现象和规律、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规律及人体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提供药物治疗学理论基础、提高疾病治疗水平的医学学科。(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
106.摄取1(uptake1):突触前膜将递质摄取入神经末梢的方式称摄取1,是一种主动转运机制,也称胺泵(amine pump),能逆浓度差而摄取去甲肾上腺素。(江明性第二版、第四、五、六版)
摄取1(uptake1):指神经组织对儿茶酚胺的摄取,故也称神经摄取。(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摄取1(uptake1):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NA迅速被突触前膜摄取入神经末梢内,并再摄取入囊泡中贮存,这种摄取称为摄取1。(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
摄取1(uptake1):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突触,尤其在其神经末梢部位,存在一种低阈值、可饱和的主动摄取过程。(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摄取1(uptake1):Termination of noradrenergic transmission results from several processes , including simple diffusion away from the site(with eventual metabolism in the plasma or liver)and reuptake into the nerve terminal, the phenomenon is known as uptake1.(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摄取1(uptake1):The meuronal uptake process has been termed uptake1.(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7.摄取2(uptake2):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也能摄取去甲肾上腺素,称为摄取2。(江明性第二版、第四、五、六版)
摄取2(uptake2):非神经组织对儿茶酚胺的摄取。(杨藻宸药理学总论、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辞典)
摄取2(uptake2):指效应器细胞而非神经元摄取去甲肾上腺素及某些其它胺类的过程。(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摄取2(uptake2):Termination of noradrenergic transmission results from simple diffusion away from the site(with eventual metabolism in the plasma or liver)and reuptake into perisynaptic glia or smooth muscle cells , the phenomenon is known as uptake2.(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摄取2(uptake2):There also is an extraneuronal amine transport system , termed uptake2 ,which exihibits a low affinity for norepinephrine , a somewhat higher affinity for epinephrine , and a still higher affinity for isoproterenol.This uptake process is ubiquitous and is present in glial , hepatic , myocardial , and other cells.(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8.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最早发现的第二信使是环磷腺苷。(第四、五版)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最早发现的第二信使是环磷腺苷。(第六版)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在受体激动和细胞反应之间所有的中介因子。包括:Camp系统、第二信使联合体(包括三磷酸肌醇、Ca2+和甘油二酯)、Cgmp。(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Many extracellular ligands act by increasing the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s of second messengers such as cyclic adenosine-3`,5`-monophosphate(cAMP), calcium ion , or the phosphoinositides.(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The proximal cellular effector protein is an enzyme or transport protein that creates , moves , or degrades a small molecule metabolite or ion known as a second messenger.(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9.遗传药理学(genetic pharmacology):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的药理学分支学科。(第五版)
遗传药理学(genetic pharmacology):是研究遗传在药物处置和效应中的应用,以阐明人体对外源性物质反应个体差异的原因。(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遗传药理学(genetic pharmacology):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是药理学和遗传学的边缘性学科。(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遗传药理学(genetic pharmacology):是在遗传生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生化药理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杨藻宸药理学总论)
药理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是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的学科。(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遗传药理学(genetic pharmacology):是在遗传生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生化药理学和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主要研究药物毒性反应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用以指导未来药物合成和临床应用。(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
110.共同传递(cotransmission)神经元贮有二种或三种递质供释放的现象称为共同传递。(第四、五、六版)
111.量子化释放(quantal release):囊泡为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的单元,静息时即有少量囊泡释放ACH,此时可见终板电位,但由于幅度较小,故不引起动作电位,而每个囊泡释放的ACH量即为一个“量子”。(第五、六版)
量子化释放(quantal release):骨骼肌或平滑肌细胞有自发性小终板电位或接头电位,其电位幅度有分极现象,因此提出量子化释放的概念。每一量子相当于一个囊泡的释放量。(第四版)
112.第一信使:是指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物质,其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受体而引起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从而调节细胞功能。(第六版)
113.第三信使:是指负责细胞核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包括生长因子、转化因子等。(第六版)
114.前体药(pro-drug):根据在体内可以经过代谢生成具有药理活性产物的原则设计的体外本身无活性的药物叫做前体药。(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前药(prodrug):指本身无活性,但经体内生物转化后其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和治疗作用的一些药物。(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前药(pro-drug):系指用化学方法由有活性原药转变成无活性衍生物,它在体内经酶或非酶解作用释出原药而发挥疗效。(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115.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表示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第三版)
消除速率常数:即任何时刻在单位时间内血浆中药物被消除的分数是常数。(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速率的一个常数。(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代表体内各种途径消除药物的总和,包括尿排泄,胆汁排泄、生物转化,肺排泄等各种消除途径。(魏树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16.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的一门药理学分支。(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时间药理学:研究人体内节律对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就是研究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的昼夜节律。(金有豫林志彬医用药理学基础)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根据时间生物学原理,研究药物作用的时间属性和药物对生物时间结构影响的科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17.阿托品化:是阿托品轻度过量时的表现,其指标是:瞳孔较前散大、轻度烦躁、颜面潮红、干燥、腺体分泌减少、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增快、昏迷病人开始苏醒等。每个体阿托品化所需剂量不一,应密切观察病情,正确判断,预防阿托品过量中毒。(徐叔云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18.药典(pharmacopoeia):记载药品标准或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供应、使用与检验的依据,一般由专门的委员会组织编写,由政府颁布施行。(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词典)
119.药学(pharmacy):研究药物的合成、制备、保存和调剂的科学。(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药学(pharmacy):是研究药物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
120.pKa:弱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有时也不严格地泛指一种物质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pKa:The pKa is that pH at wh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ionized and un-ioniaed forms are equal.(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pKa:The pKa is the pH at which half of the drug(weak electrolyte)is in its ionized form.(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1.分布速率常数(distribution rate constant):药物在学降雨各组织间可逆性转运的速率常数。(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22.软药(soft drugs):指那些较少引起依赖性(可能有情绪依赖性而没有或很少有躯体依赖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剂、安定药、苯丙胺类、大麻、致幻剂、酒及烟等。(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软药(soft drugs):本身就具活性,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后可按预知方式(如酶水解)和可控速率(如改变分子结构上的基团)经一步代谢转化成无活性的产物,不仅缩短了药物在体内的过程,而且避免了有毒的活性中间体的形成,使毒性和活性得以分开,提高了治疗指数。(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123.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指能够与受体结合,但却产生与激动剂相反的效应的化合物。(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Those that stabilize the receptor in its inactive conformation are termed inverse agonist.(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4.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某种病原体对某中抗菌药获得耐药性之后,对另一些抗菌药也同样具有耐药性的现象。(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25.调节麻痹(paralysis of accommodation):指由于眼睫状肌松弛而使悬韧带保持紧张,使晶状体变为扁平,折光度降低,只适于看远物而看近物模糊不清的状态。(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26.调节痉挛(spasm of accomdation):由于眼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结果使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只适合视近物,而远物则难以成像于视网膜上,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的状态。(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27.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是指由医生的诊疗活动所引起的与病人原有疾病无关的疾病。(第三版)
128.反跳(rebound):指原已被控制的症状和体征在停药后再次出现,甚至程度有所加重的现象。(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29.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物质分离的平衡常数,例如弱酸或弱碱的离子化常数。(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药物的解离常数是影响离子键结合的因素之一,具有相同的解离度,作用与相同受体的化合物,多呈现类似的生物活性。(彭司勋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130.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存在于组织中或至少能从组织中提取的具有明显药理活性,而在该组织中又不具有神经递质或内分泌激素功能的一些物质。(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31.内在拟交感活性(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用以说明某些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剂动剂活性的一个术语。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拮抗剂是部分激动药。(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
132.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指给予α-受体拮抗剂后,原先升压剂量的肾上腺素却使血压下降的现象。(刘善慧英汉药理学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