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3 03:3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

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DNA的鉴定;各种豆腐乳,酱油以及醋等调味品;更不用提我们每天吃的面粉,大米等。

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工业化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酒类和新型发酵产品以及酿造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7%。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领域中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例如,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生物催化剂。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技术在发酵生产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酶技术处理发酵原料,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如啤酒酿制过程,二是用酶来处理发酵菌种的代谢产物,缩短发酵过程,促进发酵风味的形成在食品发酵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剂的性能,缩短发酵周期,丰富发酵制品的种类。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生产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制品,而且在有利于加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生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相信会开发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发酵制品,使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2013级临床一班1301215张梦琪

第二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江西农业大学的重点建设和优势学科之一。

硕士点有导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是一支以博士、硕士学历教师为主要骨干,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以科技部、农业部、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依托,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备的现代仪器设备,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点项目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达1000余万元,主要以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酶)、抗体、新活性物质为对象,进行结构与功能、代谢、生物信息的研究方向。培养熟练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具备进一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同时具备较扎实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专业人才。8年来共培养6届毕业生88人,发表论文共16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4篇。在植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生殖生物化学、植物资源利用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第三篇: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人类的生活演进,除了思想观念之外,物质的发明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自从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石器开始,材料就和人类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再经过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而到高温超导体出现的今日,材料无不日新月异地被发明与改革。人们也因为材料的进步而改善了生活的状况。

农业时期,科技不发达,一切以手工做事。渐渐地,机械的发展使人类有更快速、简便的制造工具。工业时期,机械取代了手工,劳力需求也减少;到了现在,劳力密集转换成技术密集,民生消费产品,尤其在娱乐生活方面更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在这一连串产业型态的转变下,材料的发展便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显示出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材料的沿革与发展

从历史上的旧石器演进到新石器,再由新石器进步到现今高度科技发达的世界,材料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发明中,亦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所以,可藉由某一时期所用的材料去判断那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形或者是人类生活的状况。而在今日的社会,材料科学的发展更显出其重要性。例如现今大楼中,纷纷要求「防火」建材,可知材料科学亦在人类生活的安全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又如电子组件的演进,从体积非常大的真空管、晶体管进步到集成电路(IC化),不仅为现代的科技另造高峰,同时也使得电器用品趋于小型化、轻巧化、功能强、易于携带等种种好处。所以说人类的生活确实是与材料科学有关。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许多新科技发展的材料愈来愈常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用到的种种物品皆是由许多不同材料所组成,可能是传统的,也可能是新研发出来的。但不论是何种材料,其优缺点、好与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除了日常生活,在国防或科技方面,材料科学亦为一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另外在医学工程及环境保护上,材料科学的发展亦对其有极大的助益。至于在航天科技及信息网络的应用上,材料科学的发展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致而言,材料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分离型:材料单纯而简单,可直接视为单一材料,只对本身的特性加以应用,而材料的组成只有一种,不掺杂任何材料,即金属是金属,陶瓷就是陶瓷。

(二)混合型: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料所组成,应用彼此间特性的相结合而发展出的新产品。

(三)融合型:是由多种材质合成在一起,已经不能分辨异种物质的材料,是一创造发明出的新材料。

由于材料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应用更是处处可见材料的踪影,而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是深远。所以,材料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已,它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密不可分。

应用方面 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对于人类的生活影响也非常深远。举凡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乐、医疗、通讯以至军事国防及太空发展……等等,无一不与材料有关。以下便逐一分类说明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层面:

(一)在日常生活方面:

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等用品和我们所使用的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如衣服的制造原料原本是取之于天然的丝棉,但是由于耐龙、特多龙及人造纤维的发明使得衣服的质料愈加地舒适与保暖。在房屋建筑上,防火建材的研发使得我们住得更安心,另外建筑物的防震设计越来越坚固,使得我们生命获得更好的保障。碳纤维材质应用于制造脚踏车,使原本已趋向夕阳工业的脚踏车工业又变得缤纷灿烂;而未来磁浮列车的开发可让我们的交通更安全与快速。在娱乐方面,视听产品光盘CD(Compact Disc)、影碟LD(Laser Disc)等不断地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享受。

(二)在家电用品方面:

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使电子材料从原本体积大的真空管时代经过了晶体管到现在的集成电路(IC化)时代,不但使体积大大地缩小,附加的功能也跟随之提高。轻薄化、小型化、速度快及易于携带等功能,改善了以前笨重、功能少且不易搬运等问题。如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由原本体积庞大到要一个房子才容纳得下,进展到可放置于桌上的个人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且功能更强,执行速度更快。又如电饭锅、洗衣机都有Fuzzy的功能,使用的过程更加人性化。音响设备,如收音机、随身听的发明,使得我们易于携带且不再局限于只能在室内使用。液晶显示材料的发展增加了视觉的效果。而可录式CD材料的研发,因其具有高密度、低损耗等优点,所以广受开发制造。

(三)在通讯方面:

由于科技及信息快速地进步发展,信息的获得可藉各种通讯设备来传达,如卫星通讯、网络联机、无线与有线通讯及光纤通讯的开发应用皆使信息传播得更快速、更精确。而这些皆有赖于材料适当地开发及运用。

(四)在医疗方面:

人类生、老、病、死少不了就医及身体健康的维护,因此各种生化、生医仪器及传感器便因应而生,如检测人体内之血液,血压,pH值……等。另外激光技术应用于医学上的切割、开刀手术;陶瓷做的假牙、人工骨、人工关节及齿列矫正的材料皆有进展。而由于传感器应用于医学上的侦测,能使病人的检测更便捷、更精准以提高医疗效果,另外也由于材料的改进发明使得人工义肢、器官等更能与人体适应使病人感到更舒适,同时也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五)在环境保护方面:

由于人口与日俱增,可用的土地及资源有限,为了要让地球生生不息,就必须发展环境材料及污染传感器以维护环境品质。环境材料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或可分解使用的具有优异使用性能的新型材料。所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更是值得开发,如再生纸,铝制汽车……等。至于环境品质检测上,如气体传感器可用来测定有毒气体和汽机车废气排放量及工厂的排气,另外水质污染传感器及噪音分贝机的发明,都能使我们迅速得知周遭环境的品质。如去年日本地铁的毒气事件中,若事先有装设气体传感器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了。

(六)在能源方面:

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发现,使得人类的能源问题暂时获得解决。但许多发展中国家正相继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遽增,由此造成的资源能源短缺问题会日益严重。预计到二十一世纪末,将会出现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枯竭。而如何去找寻一个替代品是目前相当重要的课题,所以现在正极力开发运用太阳能、水力、风力来发电以获得能源。而太阳电池便是利用非晶硅之类的材料做成的,太阳光电能所提供的不仅是能源,并且对环保颇有贡献,在有限的传统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开发并使用无污染的太阳光电能乃势在必行。

(七)在军事国防方面:

军事武器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如何发展出更安全、更快速、更精确的武器,是国防科技的重点。而国防利技的发展已使得战争不再像以前的肉搏战了。如红外线光罩的发明,因其能避免受空气中水分子、一氧化碳的吸附,以及受悬浮粒子的撞击而损耗,所以更能精准侦测以防卫国家。而在雷达侦测方面,更为国家安全提供很好的预警。

(八)在太空发展方面:

飞机的发明使得我们往来各地更加便捷,而航天飞机的发明使我们能对外层空间加以探测,卫星的发展更为地球表面的探测以及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很好的中继站。而这些都是由于材料发展的结果,如铝合金、钛合金的轻巧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已都应用于航天工业上。

结语

总之,材料科学应用的范围实在太多了,从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到军事国防,无不与材料发生关系。而除了上述的应用之外,目前更积极研发新材料,如高温超导材料、钻石膜材料以及附有人工智能的材料,而新材料势必将主导未来的世界。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是具前瞻性的,是走在时代的尖端,它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的未来生活画出蓝图,使人类的生活品质不断地提升。所以说材料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甚巨,以前如此,未来更是如此。

第四篇:我们与生活美文

人一直都是日子的主角,这也为什么我的标题叫做“咱们”与日子,而不是“日子”与咱们。

已然人是日子的主角,那么当然是人影响日子,而不是日子影响咱们。人是怎么影响日子的呢?最底子的仍是人的一种状况。很多人或许会说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其实之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个误解,原因是我没有理解透什么叫做“唯心主义者”

这个周末,我闲来无事,看到公寓的卫生间很脏,而且玻璃窗上结了很多蜘蛛网。于是就拿起布擦了起来,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也就一点点不觉得麻烦很疲惫。舍友见到就就在一旁劝阻到:哎呀,别擦了,这本来就是一个简陋的地方,又不是咱们家,何必费时费力呢。关于舍友说出这种话,我感觉又惊奇又无奈。当然,这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主意。搬到一个生疏的地方,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条件又欠好,自己肯定不会情愿去处理。可是反过来想一想,这是自己住的地方,自己都不想办法去让这个地方越来越好,那么你的日子怎么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咱们仅仅习气把自己放在一个很舒适的日子状况里,在这基础上去组织自己的日子,然后说自己活得很精致。可是当到了一个糟糕的状况时,却不情愿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延伸,直到自己腐烂。

命运有时坎坷的组织并不是故意刁难,她仅仅想让你学会怎么去保卫自己的日子。日子的实质就是自己的状况和感受,如果感觉是苦的,那么苦的味道自然会渗透到日子的方方面面。

第五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50学时)

一、前言

本课程面向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学时50,学分3,属于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首先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及基因组织包括DNA结构、复制、突变、修复和重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着重涉及当今分子生物学应用技术即分子克隆工具酶、电泳技术、载体、DNA及RNA制备、构建DNA文库、遗传转化、基因表达、PCR、RFLP、RAPD,还介绍了蛋白质合成及分析。旨在使研究生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问题提供知识和技术。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因概念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与演变、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的复制、基因表达(在转录、翻译水平)的基本原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模式、基因发生突变与交换及DNA遗传多型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原理。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P.C.Turner,A.G.McLennan,A.D.Bates&M.R.H.White 1999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黄翠芬 1987 遗传工程理论和方法 科学出版社 盛祖嘉等 1988 分子遗传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齐义鹏 1989 基因工程原理和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 吴乃虎 1991 基因工程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金冬雁 黎孟枫等译 1992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 谢友菊 1992 遗传工程概论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阎隆飞、张玉麟 1993 分子生物学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阎隆飞、张玉麟 1997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徐洵、刘震乾 1993 DNA重组技术 科学出版社 卢圣栋 1993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德葆 徐平1994 重组DNA原理和方法 淅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志贤 1995 现代生物化学理论与研究技术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林万明等 1995 PCR技术操作和应用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 金冬雁 1996 英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词汇 科学出版社 1998 基因及其操作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冬雁等 1996 核酸和蛋白的化学合成与序列分析 科学出版社 夏其昌 1997 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与进展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名词室 1997 英汉生物学词汇(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朱玉贤等 1997 现代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瞿礼嘉等 1998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Robert.F.Weaver 2000 分子生物学(in English)科学出版社 Sambrook J.等 1982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iry Manual 1989(2nd edition)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Turner等 1999 分子生物学(in English)科学出版社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细胞与大分子(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和大分子的分类及用以分析的一些方法。

2、要点: 第一节 细胞分类

1.真细菌 2.古细菌 3.真核生物 4.分化 第二节 亚细胞器

1.细胞核 2.线粒体与叶绿体 3.内质网 4.微体 5.细胞器的分离 第三节 生物大分子

1.蛋白质和核酸 2.多糖 3.脂类 4.复杂大分子 第四节 大分子的组装

1.蛋白质复合体 2.核蛋白 3.膜

4.非共价相互作用

第二章 原核与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DNA如何整合进原核和真核生物复杂的基因组中。

2、要点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1.大肠杆菌染色体 2.DNA结构域 3.基因组超螺旋 4.DNA结合蛋白 第二节 染色质结构

1.染色质 2.组蛋白 3.核小体 4.H1的功能 5.连接DNA 6.30nm纤丝 7.高级结构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1.有丝分裂染色体 2.着丝粒 3.端粒 4.间期染色体 5.异染色质 6.常染色质 7.DNaseⅠ超敏性 8.CpG甲基化 9.组蛋白变异体和修饰 第四节 基因组复杂度

1.非编码DNA 2.复性动力学 3.单一序列DNA 4.串联基因簇 5.分散重复DNA 6.卫星DNA 7.遗传多态性 第五节 遗传信息流

1.中心法则 2.原核基因表达 3.真核基因表达

第三章 DNA复制(4学时)

1、目的要求:重点掌握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的区别。

2、要点:

第一节 DNA复制概述

1.半保留机制

2.复制子、复制起点与终点 3.半不连续复制 4.RNA引导 第二节 细菌的DNA复制

1.实验系统 2.起始 3.解旋 4.延伸 5.终止与分离 第三节 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4个时期 3.检验点及其调控

4.细胞周期蛋白和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的激酶 5.E2F和RB的调控

6.细胞周期的激活、抑制与癌症 第四节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1.实验系统 2.起始点与起始 3.复制叉 4.核基质 5.端粒的复制

第四章 DNA损伤、修复与重组(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导致DNA损伤的因素,掌握基因诱变、DNA重组和DNA修复的概念和方法。

2、要点: 第一节 诱变

1.突变 2.复制忠实性 3.物理诱变剂 4.化学诱变剂 5.直接诱变 6.间接诱变 第二节 DNA损伤

1.DNA损伤 2.氧化性损伤 3.烷基化 4.聚化加合物 第三节 DNA修复

1.光复活 2.烷基转移酶 3.切除修复 4.错配修复 5.遗传性的修复缺陷 第四节 重组

1.同源重组 2.位点特异性重组 3.转座作用

第五章 基因操作(4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现有的对DNA进行操作的技术,学习用简单的DNA克隆策略图说明问题。

2、要点:

第一节 DNA克隆概述

1.DNA克隆 2.宿主和载体 3.亚克隆 4.DNA文库 5.筛选文库 6.克隆分析 第二节 质粒DNA的制备

1.载体质粒 2.质粒的小量制备 3.碱裂解 4.酚抽提 5.乙醇沉淀 6.氯化铯梯度 第三节 限制酶与电泳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2.识别序列 3.黏末端 4.限制性酶解 5.琼脂糖凝胶电泳 6.DNA片段的分离

第四节 连接、转化与重组体分析

1.DNA连接 2.重组DNA分子 3.碱性磷酸酶 4.转化 5.筛选 6.转化率 7.筛选转化子 8.转化子的增殖与保存 9.凝胶分析 10.插入片段定向

第六章 克隆载体(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常用的适合于各种用途的克隆载体。

2、要点:

第一节 质粒载体的设计

1.连接产物 2.双抗生素抗性 3.蓝—白颜色筛选 4.多克隆位点 5.已克隆插入片段的转录 6.表达载体 第二节 噬菌体载体

1.λ噬菌体 2.λ置换型载体 3.包装与侵染 4.噬菌斑的形成 5.λ溶原体 6.M13噬菌体载体 7.克隆到M13 8.质粒—M13杂合载体 第三节 黏粒、YAC与BAC 1.大片段DNA的克隆 2.黏粒载体 3.YAC载体

4.用酿酒酵母的筛选 5.BAC载体 第四节 真核生物载体

1.克隆到真核生物 2.转染真核细胞 3.穿梭载体 4.酵母附加型质粒 5.根癌农杆菌Ti质粒 6.杆状病毒 7.哺乳动物病毒载体 8.直接基因转移

第七章 基因文库与筛选(4学时)

1、目的要求:介绍用DNA文库来分离筛选新的基因序列的过程与方法。

2、要点:

第一节 基因组文库

1.具代表性的基因文库 2.文库大小 3.基因组DNA 4.载体 第二节 cDNA文库

1.mRNA分离、纯化与分级分离 2.cDNA的合成 3.cDNA末端的处理 4.与载体的连接 第三节 筛选流程

1.筛选 2.菌落及噬菌斑杂交 3.表达筛选 4.杂交扣留与释放 5.染色体步移

第八章 克隆DNA的分析与应用(2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涉及DNA测序和克隆序列分析方面的一些更加复杂和详细的方法,熟练掌握PCR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2、要点:

第一节 克隆的鉴定

1.鉴定 2.限制图谱 3.部分酶解 4.核酸标记 5.DNA和RNA杂交 第二节 核酸测序

1.DNA测序 2.RNA测序 3.序列数据库 4.序列分析 5.基因组测序计划 第三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

1.PCR 2.PCR循环 3.模板 4.引物 5.酶

6.PCR的条件优化 7.PCR派生技术 第四节 克隆基因的组构

1.组构

2.在基因组DNA上定位cDNA 3.S1核酸酶作图 4.引物延伸 5.凝胶阻滞 6.DNaseⅠ足迹法 7.报道基因 第五节 克隆基因的诱变

1.缺失突变 2.定点诱变 3.PCR诱变 第六节 克隆技术的应用

1.应用 2.重组蛋白 3.遗传修饰生物体 4.DNA指纹分析 5.医学诊断 6.基因治疗

第九章

原核生物的转录(3学时)

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原理、过程。

2、要点:

第一节 转录的基本原则

1.转录概述 2.起始 3.延伸 4.终止

第二节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1.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2.α亚基 3.β亚基 4.β’亚基 5.σ因子 第三节 大肠杆菌σ70启动子

1.启动子序列 2.启动子大小 3.-10序列 4.-35序列 5.转录起始点 6.启动子效率

第四节 转录的起始、延伸与终止

1.启动子结合 2.DNA解旋 3.RNA链起始点 4.RNA链延伸 5.RNA链终止 6.依赖ρ的转录终止

第十章

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3学时)

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一些被细菌用来调控特定基因表达的精细机制。

2、要点:

第一节 乳糖操纵子

1.操纵子 2.乳糖操纵子 3.乳糖阻抑物 4.诱导 5.cAMP受体蛋白 第二节 色氨酸操纵子

1.色氨酸操纵子 2.色氨酸阻抑物 3.弱化子 4.前导RNA结构 5.前导肽 6.弱化作用 7.弱化的重要性

第三节 不同σ因子对转录的调节

1.σ因子 2.启动子识别 3.热休克

4.枯草杆菌的孢子形成 5.噬菌体σ因子

第十一章

真核生物的转录(2学时)

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要点:

第一节 三种RNA聚合酶:性质与功能

1.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2.RNA聚合酶亚基 3.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活性 4.RNA聚合酶Ⅱ的CTD 第二节 RNA聚合酶Ⅰ基因:核糖体重复

1.核糖体RNA基因 2.核仁的作用 3.RNA聚合酶Ⅰ启动子 4.上游结合因子 5.选择因子1 6.TBP与TAF1 7.其他rRNA基因

第三节 RNA聚合酶Ⅲ基因:5S基因与tRNA基因的转录

1.RNA聚合酶Ⅲ 2.tRNA基因 3.5S rRNA基因

4.可变的RNA聚合酶Ⅲ启动子 5.RNA聚合酶Ⅲ的终止

第四节 RNA聚合酶Ⅱ基因:启动子与增强子

1.RNA聚合酶Ⅱ 2.启动子 3.上游调控元件 4.增强子

第五节 通用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的起始

1.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转录因子 2.TFⅡD 3.TBP 4.TFⅡA 5.TFⅡB与RNA酶的结合 6.RNA聚合酶进入之后的结合因子 7.TFⅡH作用下的CTD磷酸化 8.起始转录复合体

第十二章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一些重要的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调控的例子。

2、要点:

第一节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

1.转录因子结构域结构 2.DNA结合结构域 3.二聚体结构域 4.转录激活结构域 5.阻抑物结构域 6.转录调控的对象 第二节 转录调控举例

1.组成性转录:SP1 2.激素调控:类固醇激素受体 3.磷酸化调控:STAT蛋白 4.转录延伸:HIV Tat 5.细胞决定:myoD 6.胚胎发育:同源域蛋白

第十三章 RNA加工与核糖核蛋白复合体(4学时)

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从新生RNA到成熟RNA分子的加工过程。

2、要点:

第一节 rRNA加工与核糖体

1.RNA的加工类型 2.原核生物的rRNA加工 3.真核生物的rRNA加工 4.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及其研究 5.原核生物的核糖体 6.真核生物的核糖体

第二节 tRNA的加工、RNA酶P和核酶

1.原核生物的tRNA加工 2.真核生物的tRNA加工 3.核糖核酸酶P 4.核酶

第三节 mRNA加工、hnRNP和snRNP 1.mRNA的加工 2.hnRNP 3.snRNP颗粒 4.5’端加帽 5.3’端剪切及加尾 6.剪接

7.前mRNA的甲基化 第四节 可变mRNA加工

1.可变加工 2.可变poly(A)位点 3.可变剪接 4.RNA编辑

第十四章

遗传密码与tRNA(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以及t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2、要点: 第一节 遗传密码

1.特性 2.破译 3.特征 4.突变的效应 5.通用性 6.可读框 7.重叠基因

第二节 tRNA的结构与功能

1.tRNA的一级结构 2.tRNA的二级结构 3.tRNA的三级结构 4.tRNA功能 5.tRNA的氨酰化 6.氨酰tRNA合成酶 7.校正

第十五章

蛋白质合成(4学时)

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RNA通过遗传密码翻译成成熟蛋白质序列的过程。

2、要点: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概述

1.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2.摆动现象 3.核糖体结合位点 4.多聚核糖体 5.起始tRNA 第二节 蛋白质合成机制 1.基本过程 2.起始 3.延伸 4.终止

第三节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1.基本过程 2.扫描 3.起始 4.延伸 5.终止

第四节 翻译调控与翻译后加工

1.翻译调控 2.多蛋白 3.蛋白质定位 4.蛋白质修饰 5.蛋白质降解

第十六章

噬菌体与真核生物病毒(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重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病毒,了解它们对我们理解分子信息处理所作的贡献。

2、要点: 第一节 病毒简介

1.病毒 2.病毒基因组 3.复制策略 4.病毒毒性 第二节 噬菌体

1.一般特性

2.裂解性与溶源性侵染 3.噬菌体M13 4.λ噬菌体 5.转座噬菌体 第三节 DNA病毒

1.DNA病毒基因组:复制与转录 2.较小DNA病毒 3.较大DNA病毒 4.单纯疱疹病毒-1 第四节 RNA病毒

1.RNA病毒基因组的一般特性 2.病毒的反转录 3.反转录病毒 4.致癌性反转录病毒

5.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表达 6.反转录病毒的突变率

第十七章

肿瘤病毒与癌基因(2学时)

1、目的要求:从病毒的研究的进展以及分子生物学其他领域的知识累积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

2、要点:

第一节 肿瘤病毒中的癌基因

1.癌症 2.癌基因

3.致癌性反转录病毒 4.癌基因的分离 第二节 癌基因的分类

1.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2.核癌基因 3.癌基因间的协同作用 第三节 肿瘤抑制基因

1.概述

2.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证据 3.RB1基因 4.P53基因 第四节 凋亡

1.凋亡

2.损伤或危险性细胞的清除 3.凋亡过程中细胞变化 4.线虫中的凋亡作用 5.哺乳动物中的凋亡 6.凋亡在疾病和癌症中的作用福建农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本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80学时 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是两门新兴的学科,无论对基础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实践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这两门学科的重要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掌握和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必要条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不仅是生物化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技能为主要目标,力图最大限度地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接触和掌握从事生物技术研究所必要的实验手段。通过有限的实验室实践,涵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各个方面的实验内容,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以蛋白质(含酶)、核酸及脂类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为重点,兼及这些内容的定性和基团鉴定,以及糖类.维生素的实验。本课程的实验安排考虑到与化学基础和后继的专业实验的衔接,尽量避免重复。在实验项目安排方面,主要涉及提取、透析、冻干、层析、电泳、分光、离心、浓缩、PCR、分子杂交和基因表达等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时间安排上,针对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尽量安排每一个实验可以在2-3小时内完成,在课程结束前,适当安排少量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手段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80学时,实验技术原理采取以学生自习为主,课堂进行提要式的提示讲解和必要的答疑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本课程强调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主要课时安排学生实验,以便尽量提高学时利用率。为了节省基础设施投资,提高仪器利用率,本课程采取开放式集中实验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实施实验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准备,拟好实验方案,经任课教师认可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课堂讲授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0。

我们在课程成绩评定上,不以一次考试定音的传统考试方式,而强调平时和考试并重,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理论30%,实验技能考试30%,平时观察和记录40%)。

三、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1 绪论(3学时)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原理(自学)2.1 样品处理 2.1.1 透析

2.1.2 薄膜浓缩与冷冻干燥 2.2 层析技术 2.3 电泳技术 2.4 光谱技术 2.5 离心技术 2.6 PCR技术 3 学生实验

3.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3学时)

了解层析技术的一般原理、分类及应用范围,重点掌握纸层层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用以分离游离氨基酸组分。3.2 多糖的薄层层析分离(5学时)

了解薄层层析的一般原理,掌握多糖的水解方法和硅胶G薄层层析的基本技术及其在可溶性糖分离鉴定中的应用。

3.3 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8学时)

通过采用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学习和掌握凝胶柱层析法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4 大蒜细胞SOD的提取与分离(6学时)

通过大蒜细胞SOD的提取与分离,学习和掌握蛋白质和酶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5 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8学时)

通过利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实验,掌握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和方法。3.6 酵母RNA的提取与分离(8学时)

通过采用苯酚溶液提取法提取酵母RNA,采用地衣酚显色法测定RNA含量,学习和掌握RNA的分离与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7 植物DNA的提取与测定(8学时)

通过采用SDS提取法提取花椰菜DNA,采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采用琼 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学习和掌握RNA的分离与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8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3学时)

通过本实验,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法和技术。3.9 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8学时)

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3.10

DNA重组(2学时)

通过本实验学会重组DNA连接以及鉴定重组子的方法。3.11

DNA序列测定——银染色法(8学时)

通过本实验,掌握银染测序法。3.12 PCR基因扩增(6学时)

通过本实验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4 实验技能考试(2学时)和实验基础理论考试(2学时)

四、参考文献

张立名,王贤舜: 现代生物化学分析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

王重庆等: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3

张龙翔等: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二版。

赵亚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5

欧阳平凯: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6 魏群: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7 杨安钢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8 郭勇:现代生化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下载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分子生物学与实验

    1. 简述动物组织蛋白质,DNA ,RNA提取的大致过程及原理。 答:共同的第一步都是取动物组织进行清洗剪碎,然后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破碎。 DNA的提取: 通过匀浆、离心得到细胞核组分,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当前自然科学中发展最快、实践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你同意哪种观点和解释?我的观点却是:只有生活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工作好了才能更好的生活,......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谈谈写作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我们平时的写作素材又是从哪里来的?写作与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要回答......

    浅谈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人生简单的说就是工作与生活的集合,谁也离不开工作与生活这两大主线。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事关我们每个人的......

    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2随笔 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他们致力于文本生活化、课堂生活化的......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作家要想创造一部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作文亦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姓名:罗盛 班级:化学制药0822 学号:3332008021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