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9:5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题报告》。

第一篇: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题报告

兰州市2010—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兰州市第八十四中学

苏旭升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城市生态平衡不断遭到破坏,城市中的原有的常见昆虫日益减少,城市学生由于条件限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环境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对昆虫了解甚少,有些初中学生对昆虫的认识,仅限苍蝇、蚊子等因城市污染所滋生的有害昆虫,就连蝴蝶、蜜蜂是昆虫都很少有人想起,因此,做一次有关兰州地区常见昆虫的探究学习,意义非常。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昆虫的发育过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有性生殖的教材内容,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同时,使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更亲切的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身心放松,增强了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城市生态平衡不断遭到破坏,城市中的原有的常见昆虫日益减少,城市学生由于条件限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环境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对昆虫了解甚少,有些初中学生对昆虫的认识,仅限苍蝇、蚊子等因城市污染所滋生的有害昆虫,就连蝴蝶、蜜蜂是昆虫都很少有人想起,因此,做一次有关兰州地区常见昆虫的探究学习,意义非常。

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虽然是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的一个纲。已经鉴定的却有80多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的四分之三。

昆虫与自然界其它生物及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根据需要把它门分为益虫(比如蜜蜂,蜻蜓等等)和害虫(比如蝗虫,跳蚤,臭虫,蟑螂)。有的昆虫可做药用(比如冬虫夏草),染料(比如洋红虫)。

研究昆虫的进化,生理,行为等等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的进化,地球的演变,设计新产品。昆虫有广阔的分布范围:空中,水面,水里,地面,地下都有其踪迹。为了生存,不同昆虫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环境(比如蚊子苍蝇,两对翅中的后翅变为平衡棒)并因此造成行为上的改变(比如社会性昆虫 蜜蜂等的“学习”本领)。我们研究蜻蜓的视觉以求全息照相术,研究它的飞行设计出直升飞机; 研究它们的神经反应系统想搞清怎么修复人类的神经损伤; 研究一些昆虫的消化机理,想设计可以高效分解纤维产生能量的机器以解决能源问题; 研究传毒机理,以防止,防治人类和农作物的病虫害; 等等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步骤 1.研究的对象

以兰州市区常见的昆虫为对象,分类归纳,对搜集的常见昆虫进行分类,区分出“有害”和“有益”。结合课本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了解各种昆虫的生殖方式,发育类型及其发育阶段。借助网络,搜集更多相关昆虫的资料,进一步说出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比如:食物、医疗、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作用。结合第十四章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写一篇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的文章,分别从昆虫的特征、分类、习性以及发育模式入手,对常见昆虫作一个全面总结,再从它们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环境之间入手,用辩证的眼光分析昆虫与我们的利弊以及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潜在价值!

2.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5)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与课题相关的生物技术,研究方法。具体做法是借助网络了解兰州市常见的昆虫,并对了解到的昆虫进行分类总结。学习常见昆虫的采集技巧与简单标本的制作方法。

(2)实施阶段:(2010.6-2010.8)常见昆虫的采集,简单制作标本,上网查阅昆虫的图片、资料介绍,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殖与发育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0.9-2010.1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的资料,对资料分类汇总、分析提炼、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昆虫的采集。由于城市环境的限制,不能带学生外出采集,于是分组课外采集,每组要求采集昆虫种类10种,每一种采集2-3只。采集方法推荐用网捕法,对采集的昆虫制作标本。

网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方法,进行网捕的工具是捕网。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捕到昆虫后,应及时取出装进毒瓶。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三角纸袋一般用来装鳞翅目昆虫,其他也可。用长方形纸裁成长宽比3:2的纸块,折叠方法如图。纸的材料要薄,最好用绘图纸或硫酸纸。另外有条件的可买三角包,专门装三角纸袋的。没有条件的装大蛇皮袋也行,不要压倒标本,袋里放樟脑防虫蛀。透明玻璃瓶将采集到的小型甲壳类昆虫放入,软木塞密封。

昆虫针:建议购买专业的昆虫针,有5种型号和粗细,1号最细,5号最粗,视虫子大小而选择针,大虫用粗针,小虫用细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等大蛾类用4号针或5号针。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整型时可用大头针固定。关于插针位置: 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昆虫,要将针向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些插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来。鞘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右侧鞘翅的左上角,使昆虫针正好穿过腹面的中后足之间,这样就不会破坏鞘翅目昆虫分类特征的基节窝。半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小盾片的中央偏右方,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腹面的口器槽 螳螂目和直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中胸基部土方偏右侧的位置上。膜翅目昆虫则要插在中胸的正中央部位 插针高度:虫到针的顶端约占针长的1/3。

第二阶段:分类汇总,经过三个月的采集,学生采集的昆虫种类约有20种,昆虫及图片主要有如下几种:

蜜蜂 家蚕 蜜蜂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蜜蜂除酿蜜之外,还可以生产蜂王浆、蜂蜡、蜂胶、蜂毒等产品,不仅直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还为医药工业和其他工业提供原料。蜜蜂采蜜时为农作物授粉,可提高产量,其价值更高。除此之外,多能的蜜蜂还被人们誉为“昆虫矿工”。

家蚕又叫桑蚕,是由野蚕(B.madarina Moore)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饲养所创造的物种,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蚕种)、幼虫(蚕)、蛹和成虫(蛾)四个发育阶段。

为了让蚕吐丝更多,抓住蚕产丝素、丝胶的五龄阶段,用保幼激素均匀喷布在蚕体上,就能延长蚕的生长期,使它更多吃一些桑叶,多产蚕丝。如果当时缺少桑叶、病害蔓延或劳力不足,要蚕提前化蛹,则可以用蜕皮激素喷洒桑叶来喂养四龄幼虫,即可缩短生长期,提前吐丝结茧。此外,还可以用人工饲料替代天然饲料,增加养蚕次数。

螳螂 蝴蝶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中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虫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7种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频和收敛作用。磷脂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及其他细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温、无毒,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之功能。主治遗尿、遗精、便频、肾虚腰痛、神经衰弱,也适用于妇女带下、经血不调等症。桑螵蛸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60-80元/千克。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药,即将螳螂的成虫干燥入药。螳螂有滋补强身、健肾益精、止搐定惊功能。主治体虚无力、阳痿遗精、小儿惊风抽搐、遗尿、痔疮及神经衰弱等症。临床应用主要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蝴蝶,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完全变态,即要经过四个阶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覆盖。腹部瘦长。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吸食花蜜或腐败液体;多数幼虫为植食性。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以杂草或野生植物为食。少部分种类的幼虫因取食农作物而成为害虫。还有极少种类的幼虫因吃蚜虫而成为益虫。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

苍蝇 蝗虫

苍蝇在生物学上,苍蝇属于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苍蝇具有一次交配可终身产卵的生理特点,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5-6次,每次产卵数约100-150粒,最多可达300粒左右。一年内可繁殖10-12代。苍蝇因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传播而危害人类,苍蝇的体表多毛,足部抓垫能分泌黏液,喜欢在人或畜的粪尿、痰、呕吐物以及尸体等处爬行觅食,极容易附着大量的病原体,如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肝炎杆菌、脊髓灰质炎病菌、甲肝病菌乙肝病菌,以及蛔虫卵等;又常在人体、食物、餐饮具上停留,停落时有搓足和刷身的习性,附着在它身上的病原体很快就污染食物和餐饮具.苍蝇吃东西时,先吐出嗉囊液,将食物溶解才能吸入,而且边吃、边吐、边拉;这样也就把原来吃进消化液中的病原体一起吐了出来,污染它吃过的食物,人再去吃这些食物和使用污染的餐饮具就会得病.霍乱、痢疾的流行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与苍蝇传播直接相关,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若没有它,人类将身陷腐臭之地。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它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幼虫)→ 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还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靠肺呼吸,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类(俗称“昆虫”)。

蝗虫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蝗虫,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

第三阶段:查找知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殖发育过程、阶段,发育类型,已经各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等等。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知识,能回答为什么昆虫的种类是动物界最多的,昆虫的适应能力为什么很强,昆虫的分布为什么最广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此方法可以从昆虫的特征入手,采集常见昆虫,上网或资料比对,得到昆虫相关资料。

2.文献研究法:对收集资料进行提炼、归纳并最终分类总结。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的情况,结合实际教学,对课本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补充,并应用于实际教学。

五.研究成效

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效。

第一,让学生明白了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生命。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有很多本来就难分好坏。首先,有害昆虫会侵害蔬菜、庄稼、林木、住所、食物、家具、衣物等,同时传播疾病、危害身体健康,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其次,有益昆虫又给我们带蜜糖、丝绸、药材、生活生产原料,同时还能帮助庄稼果木授粉及其进行生物防治工作。最后,每种昆虫好与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为人类提供科学研究,还能通过仿生学为我们做有用的发明创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害昆虫有危害我们的同时,除了搞高人的免疫力,促进植物共同进化外,还因为我们通过防治发展了一些科学与技术。

第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学会了如何捕捉昆虫以及简单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为今后学习生物学打下了基础。

六.反思和建议

对于生物这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能够让学生更多的走出学校,亲临自然界,感受自然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课堂学习不到的知识,更加热爱生命科学,增强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同时,孩子们通过对各种昆虫的了解也学会了用科学的价值观去看待生命,没有绝对有益或有害的昆虫,它们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和我们人类社会相依相存,不可分割。因此,组织此类活动,意义重大。建议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网络与生活》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实验记录 年 月 日

2011-2-23 目录: 开题报告表··················1 调查问卷分析·················1 心得体会···················4 结题报告···················1 成员自评,互评及导师评价···········4

课题名称

网络与生活

调查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同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调查内容

能够明确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与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对我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在提高学生思考方式、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树立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信念以及学会合作、交流等方面乃致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起到无法预测的促进作用。

调查对象

在校高中学生

调查时间、地点

2011-2-23——2011-6-29 校内 互联网

调查方法与手段

调查法、文献资料法

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组长 :李昂 王元戎 组员 :马廷辉 韩旭 导师 :王若仪

调查结果

一、同学们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同学们从2003年或2005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2000年以前占6.3%;2001年占14.0%;2003年占36.20%;2005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同学们在家里上网,31.5%的同学们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同学们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同学们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同学们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同学们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同学们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同学们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同学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同学们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结题报告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社会是进步的,发展的,前进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再前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文明进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更是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它更为我们

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增趣不少,它便是神通广大的电脑。

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今天电脑更是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网络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大的方便。你是不是想要找资料,想用时少,而资料全?你不用再埋头工作在图书馆里了,你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你要查询的资料,就可以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网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帮你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神奇呢?当你有什么烦恼的问题时,可千万别忘了它。喔!试试让网络来帮助你,相信它一定可以帮你排忧解难,成为你工作和学习的好助手。

网络不但可以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帮助你,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不能准时地收看到新闻,因此不能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你不用忧愁,网络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从此你不用在赶时间了,你只要简简单单地上网,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就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了。是不是很方便呢?你是不是一位大忙人,是不是没有时间烧饭和买东西,网络也可以帮你。你只要轻松地上网点击,上门服务肯定让你称心如意。

网络不仅有以上二个优点,它更是一个通讯的好工具。你是否有远在异地的好朋友,你是不是很想与他联系。网络可以帮你!你可以通过上网与他交谈,倾诉你的肺腑之言,仿佛你们就在面对面地聊天。无论你们相处多远,相信网络可以使你们感觉近在咫尺。如果你有许多话要说,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你也可以上网向一位你不认识的朋友说出你的心声,说不定你也会多一位好朋友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网络有许多优点,但是利用网络干坏事的事例还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网络散发病毒,破坏电脑的正常工作。对于这些,我们要严格地禁止,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人类。

网络,像一根很长的绳子,它把一个很大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你的梦想成真;网络,像一片汪洋大海,有无穷的奥秘等你去探索。

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方便,更加得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也希望网络能更好地服务人们,变得更多姿多彩。备注:网络的社会性作用

1.网络通过传播人类新文化和社会信仰促使社会成员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化活动。

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个人社会化也必然是贯穿于一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社会成员只有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生活。

由于网络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实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民族和地区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对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冲击。同时,网络技术本身也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因此,社会成员只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目标及行为模式,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化活动,才能适应随之而来的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否则个人将不可避免的“OUt”(落伍)了。2.网络所创造的“网络群体”环境,有助于社会成员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人类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成符合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以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传统的社会群体构成一般制约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因此,人际交往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以会面、书信和电话交流作为常用的交往方式。网络技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方便且

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使人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拓宽了社会环境。创新了社会关系。

人们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入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思想和感情也随着网络跨越时空地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网络社会关系逐步形成。由于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为媒介创造了一个大众可以任意选择并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社会交往环境,缓解了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因此,网络空间为个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虚拟社会”环境,有助于人们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社会交往,解决人际冲突,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在开心农场里,员工和领导是平等的“菜友”,员工可以去“偷”一下的领导菜地里的菜,想必领导也不会为此大动肝火,说不定还会很开心地帮你除草、杀虫。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塑造出一种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经济、政治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网络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网络整体环境良好,而且会越来越好。当今社会进入网络社会,计算机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从网上游戏到网络课堂,从网上购物到网上炒股,都可以在计算机前完成。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进入人们的生活。电脑录取新生的做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已经应用多年,从1996年广西高考初试网上录取,发展到2002年近1600所高校在网络录取320万新生。非典时期,网络保障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视频会议改变了面对面开会的传统习惯,及时方便。网络课堂进行高考辅导、答疑和试卷分析,中小学师生免费学习浏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网络影响广度的增大是以影响群体的增多为标志的,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接触和使用网络的个体本身的发展上,也反映出接触和使用网络的家庭的增多、不接触和使用网络者受网民的影响增多等方面。从网络影响深度来看,网络对人们的语言、价值观、行为方式、文化等深层次影响也在不断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修世界经济的格局以及产业的组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履行和技术深化上。它使得人们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有用的商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商品。从生产者角度来说,网络的应用养活了企业的监督成本,缩短了生产的决策者和生产人员之间的距离,并使企业管理模式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网络的应用,更有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使,通过网络,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公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有利于政府按照公民的要求为公民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使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数量逐渐减少,从而有助于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网络降低了政府运作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及时,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

—————节选于《光明日报》

第三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课题组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规划立项课题“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之一,项目编号:中语课字【2014】第01-112020号。在“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天津市蓟州教研室的指导下,由天津市蓟州燕山中学承担,从2014年11月向“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申请立项并获批,至2018年6月已完成课题的各项预设研究目标和任务。现申请结题,特将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课题的提出背景:为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挂的是“听、说、读、写”并举的牌匾,然而实质上是阅读教学扮演主要角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上也可看出作文教学的从属地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加之学生缺乏阅读量及用笔意识,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中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许多专家学者都深切体会到了“老师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这样一种观点,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讲解和反复的阅读训练并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教师只不过是做了教学参考和学生之间的传话机而已。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为前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许多让人遗憾的地方,将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按照考点分解成一道道练习题。于是,阅读教学发生了裂变,阅读课竟成了习题的演练场。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会解答练习题,并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正是如此的阅读教学失误,致使许多学生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这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直接割断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作文教学的滞后。而现在的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时效性,未能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了一片飘忽不定的云霞,虽美丽却无所依附,同时也使作文成了一池波光粼粼的湖水,虽清澈却毫无生气。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具体来说,读就是感悟、积累,是为写而作准备。写则是运用,是更深层次地阅读,这其实讲的就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对教师而言,教授阅读是手段,教授写作是目的,对学生来说,读就是学,写就是用,读与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学和用的关系,真正会阅读的人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大力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意识,注重其思维训练缺乏可操作性。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巧妙衔接,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适当练习。扩大课外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将知识、思维、过程和兴趣动力有机地整合,让学生将语言和思维合成一体,能够自由地书写自己的“心里话”。通过写作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传统中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2.写作学与写作心理学原理

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世界反应的产物,而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需经“物”—“意”—“文”的转化。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积累必要的素材,通过头脑必要的加工,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只有打通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活,构建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培养写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1、指导思想: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应遵循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同时,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针对作文教学有实效的教学理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2)全体性与关注个体差异原则

教师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中,首先应承认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其次要多关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发现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研究策略,才能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实践原则强调将研究融合于教学中,在理解课堂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4)独创性原则

在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感性感悟,理性思考,优化研究过程和方法,升华总结和经验。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根据目前“阅读与写作”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势利导,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现实的材料。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不断探索改进模式及方法,积累经验,形成理论,撰写相关论文。

(3).探索研究法:这主要由教师所用,教师大量阅读探究写作各种技法,以便让学生学习模仿。

(4).借鉴创新法:主要由学生运用,学生通过阅读,借鉴他人成功的写作技法,并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创新。(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经验论文,是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课题研究,将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才可以形成自己的语文教育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知识体系、教学设计等,应该指向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进而学会写作。

1、研究目标

(1)从学生层面上: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渗透到理想的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写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理想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强化学生的写作学习是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提高学生包括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在内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2)从教师层面上:本课题研究将提高教师对阅读课堂的把握和设计能力,同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以及提升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能力,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从学校层面上:期望教师在“新教育实验”这块沃土上,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运用语文读写同步教学的模式,较快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建构一种更适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融阅读与写作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我校理想的阅读教学课堂,创建我校的特色,促进我校的跨越式发展。

2、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主要是让学生从阅读迁移到写作,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借鉴写作技法,并进行创作,获得成就感,慢慢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创作。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实际情况;(2)、研究加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的可行性;(3)、研究文本阅读与作文的结合点,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

(4)、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研究步骤(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本课题共用大约四年的时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其具体步骤为: 第一阶段:2014至2015学研究准备阶段。(1)、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成立课题组,反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研讨教学实践,进一步审查课题方案;进行课题课题论证,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2)、调查访谈,形成报告。

(3)、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实验计划。

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并根据阶段实险目标和要求制定每阶段实验计划,开始启动实验。

第二阶段: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为实施阶段。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内容在相关班级实验,通过实践,以多种方式训练,多层次、多角度实施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学生的优秀写作汇编成册,教师教学心得及创新观念形成文字,以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展示。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17年10月到2018年6月为实验总结阶段。

把通过探索形成的课例、个案,上升到理论层次和高度,继续实验并推广已取得的成果,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4、研究对象:

天津市燕山中学全体学生和全体班主任

(五)研究成果和结论

一、中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挂的是“听、说、读、写”并举的牌匾,然而实质上是阅读教学扮演主要角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上也可看出作文教学的从属地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加之学生缺乏阅读量及用笔意识,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中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脱节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专家学者都深切体会到了“老师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这样一种观点,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讲解和反复的阅读训练并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教师只不过是做了教学参考和学生之间的传话机而已。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为前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许多让人遗憾的地方,将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按照考点分解成一道道练习题。于是,阅读教学发生了裂变,阅读课竟成了习题的演练场。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会解答练习题,并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正是如此的阅读教学失误,致使许多学生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这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直接割断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作文教学的滞后。对教师而言,教授阅读是手段,教授写作是目的,对学生来说,读就是学,写就是用,读与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学和用的关系,真正会阅读的人能做到学以致用。而现在的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时效性,未能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了一片飘忽不定的云霞,虽美丽却无所依附,同时也使作文成了一池波光粼粼的湖水,虽清澈却毫无生气。

(二)学生缺乏阅读量及用笔意识

学生在写作时,一是愁没东西可写,二是愁没词语可表达,三是愁表达不出来,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阅读量及用笔意识。阅读是对信息的接收, 是吸收知识与理解知识的过程,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课文及各种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为写作提供范例,是学生大量地吸收规范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途径。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大量地积累汉语的基本词汇,还可以密切接触并逐步掌握汉语各种句子结构,并且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会写作的表达形式以及表达方法。“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而80%的知识靠阅读得来”。学生阅读越多,其占有的材料就越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表达起来也就游刃有余。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中出现没东西可写,没词语可表达也表达不出来的主要原因可归咎于他们阅读量的贫乏,正是缺乏阅读量才阻碍了他们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写作成绩的提升。

写作是对信息的表达,是表达思想与运用知识的过程,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读学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阅读,从阅读中学写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练习写作,但是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很强,作文水平却是一般,作文成绩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练笔少,在阅读中得来的写作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运用,造成了读与写的分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这并不表示有了这个基础写作就没有问题了,这就如同有了足量的蔬菜不一定就能有美食一样。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要让写作训练“挤”入阅读课堂当中,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相互转化。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广泛的阅读,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适时的用笔,不断增强用笔意识,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学生才能实现从“惧文”到“爱文”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写作训练。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中“读写结合”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针对上文中提到的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的两大主要问题(即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脱节、学生缺乏阅读量及用笔意识),我们运用“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由读写教学一体化、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材教辅材料一体化三个维度出发,对解决以上问题的实施策略作了初步探索。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必须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广东省特级教师丁有宽针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设计,吴忠豪教授认为丁老师的这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理念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实践第一”思想,注重知识迁移应用,形成了全面的训练系统。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写作,主要的困难在于: 词汇量小, 内容空洞,结构混乱,思路不畅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善于挖掘写作内容的能力,引导他们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有意识地为习作表达尽可能多地提供材料。其次,在阅读课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接受和适应文章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普遍性的思维方式, 把阅读课中的课文讲解、运用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中得到启发。再次,结合阅读安排必要的课堂小练笔,及时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写作水平的提高,找到能发挥他们优势的广阔空间。例如,教师在教授记叙文时就可以做到“三启二引”。即启发学生围绕内容补充新的材料。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和描绘现实生活来表现一定的思想观点。如通过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认识,对课文的主题分别阐述自己新的观点。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写出立意新颖、别出心裁的文章来;启发学生学习选材的角度。如讲授《老王》一文时,让学生真正学会通过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来“折射”深刻的大道理,这样文章就会显得更加具体;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记叙文的过渡方法。过渡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可以不拘一格,但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记叙文时,能自觉地去发现课文中所使用的过渡方法,并在以后行文时要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在读记叙文后学习仿写,在仿写中得到提高。学会仿写是一种很好的读写结合的过程。只要用心地研读范文,做到举一反三,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范文的影响和启发,从而逐渐熟悉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必须相结合

知识就像广袤的森林,一本课本收集的文章只不过是森林里的一棵树,对小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广泛的阅读各类课外书籍,汲取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广泛阅读,以读促写,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而学生广泛阅读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课内阅读,另一个是课外阅读。教师应当尽心为学生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把两种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1.课内阅读,厚积薄发。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 如果我们能够重视课本,善用这些例子,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本中可以点燃学生创新火花之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讨多种写作方法,真正筑建起由读到写的平台,那么,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古人云:“为学之道厚积而薄发”,针对这种学习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开拓阅读渠道。中学语文课内阅读中有些篇目的节选很适合拓宽学生学习语言的渠道,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习作。如学了《与朱元思书》一课,可以让学生仿写自己的家乡风貌,学了《中国石拱桥》一课,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写景状物的习作。2.课外阅读,开拓思维。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发展和补充,是作文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提供内容更广、数量更多、题材更丰富的佳作范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的直观形式。例如,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描写了安利柯在充满“爱的教育”的学园和小伙伴们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学生们通过阅读,受到启发,原来这样有趣的故事也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没想到把它当成写作的素材,如果我们也能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就不会再因没有内容可写而发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有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写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都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以文字的形式把它们永久的记录下来。

《标准》要求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学与用相结合。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阅读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写作才能把阅读来的东西消融掉,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就是说,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互动的思维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阅读的实效,而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又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教材与教辅材料必须相结合

作文教学应从教材中挖掘宝贵的写作训练资源、多样的作文指导方法,从教材中渗透每个单元的重点读写训练目的和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教辅材料的写作信息,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确立主题, 理清思路,组织安排材料,从而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联结教材与教辅材料之间的纽带,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教材与教辅材料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与教辅材料资源,须从多方位入手,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学生学写作需要拥有一定量的词汇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所以首先要加强字词句的综合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以及教辅材料文章里的生字和生词,学生必须读准确、写正确,积极掌握大量的词汇,增加词汇储备,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准确、恰当地遣词造句。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抄、背诵,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理解和表现生活的,为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此外还可以增加复述训练的内容,创造性复述是把被动语言转化为主动语言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诗歌、散文,要熟读、背诵。对于故事性强的记叙文、说明文等,复述的效果就优于背诵。在复述过程中除了重视故事的情节外,要格外重视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模仿,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和习作方法加以运用,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源,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2.创新利用教材与教辅材料资源

创新利用教材与教辅材料资源,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创作思路。教材与教辅材料的课文中安排了许多古诗词篇目,它们的语言凝练,善于抒情,但是事件的情节却不完整。如果结合对诗意的理解,让学生把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则会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拓展空间。例如在教授《石壕吏》一诗后,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改写。学生不但创作兴趣浓厚,还实现了自由表达的愿望。作为练笔,改写是一个好办法,既解决了写作内容,又解决了写作形式。改写时,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方式,学生能用则用。但学生必须得把课文熟读,然后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由被动语言向主动语言的转化。这样不仅对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大有益处,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文本是一个召唤学生参与的空白结构,课程练笔要捕捉住这些空白结构中的有效练笔点,用以触动学生的真实思想。在一些文章中,作者常常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从而达到言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创造性的补写、续写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时,课文的重点、有特色的片断,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同时还要想象画面、欣赏语言,更要动笔练习仿写。仿写训练的角度是多样的,可仿过渡方式、仿修辞方法等,只有抓住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进行模仿并进行再创造,才能达到仿写训练的目的。如教授《故宫博物院》一课时,鼓励学生仿照文中利用方位词来表明游览地点的转换,写下自己的游览介绍,这样学生写出的游记不仅思路清晰还饱含着情感。学生在仿写的训练中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写作的思维活动空间。

本文从解决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的主要问题入手,运用“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对其实施策略作了初步探索。其实“读写结合”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同时还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时时训练的特点,这都属于语文的实践活动范畴。要想实现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才能更好地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六、思考与展望

(一)急需更新老师的观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我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社会和家长只关注学生成绩,许多教师还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题海战术"上。因此,作为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不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写作,能够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是在现代社会立足必需的一个能力。写作可以表达思想、思维、情感,可以贮存信息、传播信息和交流情感。写作力就是创作能力,是由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组合而成的综合素养,写作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感情、生活、工作、就业,甚至生存与发展。

(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

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他们只有在这一过程的经历中,才智才能够得到发展,才能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才能够产生探索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因此如何设计好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人生体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教学中第一重要的问题。要大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专题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保护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三)目前我们的参研课题已接近结题阶段,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提高改进之处,但对全校师生而言,我校的“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实际上是才开了个好头。我们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关于“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因此,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要继续走下去,走得更深入、更扎实。

七、主要参考文献:

[1]魏小娜《反思与聚焦:探寻我国阅读教学的本体》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3月)[2]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肖萍.《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4]田祥珍.《挖掘教材,拓展习作》[J].新作文,2006,(1-2):23-28.[5]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4-159.[6]崔峦.《求是 崇实 鼎新 》崔峦小学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28-336.[7]贾勇星.《论语文阅读对写作的作用》[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1.[8]骆奇.《提高写作能力》[J].新作文,2007,(6):21-24.八、附件

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论文:

焦连跃

《反弹琵琶巧立新意》市级二等奖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初中作文的探索与实践》 刘秀芬

《信息技术让作文课堂“活”起来》 宋丽莉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初探》区级认定教研成果 李红阳

《拒绝“套话作文”》

《寻找有效的写作途径》 孔伟伟

《着眼个性发展,张扬写作个性》 教学视频

《作文中的穿插描写》孔伟伟

《神奇的丝瓜》县级公开课 刘秀芬 《我的叔叔于勒》李红阳

县级三等奖

作文课教学设计

李红阳

《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孔伟伟

《作文讲评—— 记叙中融入描写》 宋丽莉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师作文辅导奖

刘秀芬

2010-2015“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获得县级一等奖2次,市级一、二、三等奖各1次;指导张义峰杜佳亮两名同学朗诵市级一奖,指导学生作文比赛获校级一等奖;个人3次获得市、县级优秀辅导教师奖。

2016.1天津市青少年“读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魅力”演讲大赛中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焦连跃

2016.1天津市青少年“读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魅力”演讲大赛中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宋丽莉

2010-2015“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获得县级一等奖6次,两次获得市级奖 两次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教师和县级优秀辅导教师 李红阳

县级优秀辅导教师奖

学生习作

指导教师宋丽莉

《迎全运 做文明有礼小公民》七一班周炟灿

区级一等奖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七一班 崔欣莹七一班

区级一等奖 《迎全运做文明有礼小公民》七一班周家荣

区级二等奖 《遇见另一个自己》闫金源

七年级二班 指导教师焦连跃

《读《中国当代十大科学家》有感》市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杨永淑

《我因您的蜕变而与众不同》高淼

区级二等奖 指导教师:李红阳

《有一种神奇令我着迷》杨晗

九年级二班 《永远别害怕挑战》王明新

九年级一班

第四篇: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xiexiebang推荐)

分子生物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DNA的鉴定;各种豆腐乳,酱油以及醋等调味品;更不用提我们每天吃的面粉,大米等。

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工业化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酒类和新型发酵产品以及酿造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7%。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领域中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例如,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生物催化剂。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技术在发酵生产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酶技术处理发酵原料,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如啤酒酿制过程,二是用酶来处理发酵菌种的代谢产物,缩短发酵过程,促进发酵风味的形成在食品发酵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剂的性能,缩短发酵周期,丰富发酵制品的种类。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生产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制品,而且在有利于加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生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相信会开发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发酵制品,使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2013级临床一班1301215张梦琪

第五篇:生活中的数学结题报告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小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七星一中 朱洪艳

一、问题的提出

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难以体现学生现实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中教师最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不够重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缺乏良好的数感。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常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因此,我寄希望于通过进行“生活中的数学”的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课题,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为基础,以教育学、心理学、有关新课程理论方面的专著为指导,着重依据三个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研究目标

⒈养成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问题紧密结合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教学起着调控作用,首先要从内心全面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大胆放开手脚去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要让教师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要融入生活问题中,让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的味道,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对调动学生学习新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枯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⒊通过深入开展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的研究,培养学生数学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猜测中学习数学,在探究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内容 ㈠课题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6年9月)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㈡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⒈挖掘生活问题数学化内容的途径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学习资源,他们或无形或有形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对于那些学生未曾遇到的或未意识到的数学现象而言,教师要能挖掘,如汽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城市所用的路程单位,卡车的载重量等;对于那些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常常发生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引导,如购买学习用品时人民币的处理,生活中随时可见的时间问题等。发掘运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材料能帮助学生凭借这些鲜活具体的事例感悟抽象的数学意义,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从而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对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发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从教材中挖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教师赋枯燥的内

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

⒉数学问题生活化形式的研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①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呆板,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②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想,对于“有价值的数学”应该理解为学生学习课堂数学后能在实践中或真正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运用,并提炼出有效的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③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扩大学生视野,让其成为蕴育知识的摇篮。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④撰写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让学生在课内产生的学习心得、猜想、灵感、疑惑变成课外研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正是这种所有发现的快乐,正是这种靠自己努力完成作业的快乐,乃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写数学小论文对培养学习兴趣、勇于探索、创新、求实精神、提高数学素养是有很大益处的。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⒈通过研究、实验,初步构建起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⒉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⑴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以前的课堂上,看到的只是学生们疑惑的目光,虽然,也有气氛活跃的场面,但那是学生对老师的人格魅力的敬佩,而非对知识的向往,在他们的心中对知识只有吸取,对老师的意见只有言听计从,对学习的回应也只有不断地听,写。而今,看到的不再是以前那个死气沉沉的课堂了,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洋溢青春气息的,散发求知欲望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和谐,相互成长的课堂。我们的学生也变了,他们对数学有了一种新的体验,不再感觉数学是一无是处了,不再认为学数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如今他们的感受是,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常常要依靠数学知识,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每天的数学课早一点到来,也希望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也希望同学能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有时我竟发现学生暗地里在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多,谁能解决的问题多。如今,你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到的学生不再是畏畏缩缩,而是一只只高举着,带有无数疑惑的小手,是一张张充满智慧的,散发朝气的小脸,是一双双兴奋的,带有成功喜悦的眼睛。

⑵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从我们对实验班实施的课堂观察情况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参与学习热情高。

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⑴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把生活中的信息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信息地收集与处理,把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数学问题也将随着提供信息的不同而灵活变化,正是这一循环、滚动的方式使学生信息量大增,处理能力不断增强。

⑵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学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所掌握的知识,减轻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和大量单一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减少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数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有益于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六、课题研究后的体会与反思 ⒈自身素质 面临挑战

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讲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课堂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教师实施课题的感悟能力。我校领导虽然已经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但还有个别教师的科研热情、水平不高,平时的上课还不尽人意,在推门听课中我们依然发现个别教师照本宣科,压抑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不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生活中,这是本课题深化研究中应给予继续努力的方面。

⒉教学模式是永恒的

教学模式是具有时空性的,它只体现出一特定时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理念的更新,旧制教学模式将不断淘汰,新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呈现。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究,推陈出新,不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⒊多元化的目标结构

由于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有时布置学生课外调查、小组合作等,把生生之间的互动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合作调查的过程中完成认知目标的同时,也追求情感领域目标的均衡。因为对学生而言,认知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强烈的心理需要,需要有勇于探究的态度,需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需要有人际交往的技能,需要对自己调查的资料和他人有恰当的评价。这些非认知品质对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合作时,必然对学生的上述品质给以关注,使认知、情感、人际交往技能等目标在教学中受到重视,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培养。形成多元化的目标结构。

⒋自主探究学习空间

本课题研究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立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活动设计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建构性。要从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以学生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信息实践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2009年7月

下载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州市常见昆虫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寝美”结题报告生活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活动 结题报告 活 动 名 称: 寝密无间 申 请 单 位: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活 动 时 间:2012年9月27日至10月23日 活 动 负 责 人:杭前文 联 系 方 式:150456388......

    “住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结题报告

    “住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班级;高二(2)班 课题组员:崔云鹏、杨浩、庹元杰、彭世宇、张成昊、陈一峰课题组长:张皓楠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

    《学生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级别:市级 类别:综合 主持人:李明月 成员:曹 伟、吴秀红、马雪凤、张桂敏、孟单位: 山东省阳谷县李台中学 2017.12 霞《学生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低碳生活与国民素质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低碳生活与国民素质》 课题成员:研究目的: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世界工......

    生活废水再利用装置的结题报告

    生活废水再利用装置的结题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干旱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住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结题报告(合集5篇)

    住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

    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10班袁彩指导老师:陈涛 一.摘要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2010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