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五大基地
打造五大基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2011年3月份,市委提出了以“三化融合”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就干什么,让能干什么的地方就干什么,还强调了县干什么、镇干什么、村干什么的工作经验;以“三化融合”来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对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腰古镇根据自身定位,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实践,全力推进“三化融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近段时间,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对我镇“三化融合”开展的情况作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化”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抓特色农业,通过实施“抓产业、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策略,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是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先进发展模式,实现土地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化生产。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农民人均收入7127元,同比增长7.5%)。目前全镇已形成永昌村委(双稳村)、旺村村委、黄岗塱村委和水东村委四个大规模的蔬菜基地。直至今年,全镇蔬菜基地发展到5400亩,产量达9180吨、产值2319万元。
二是专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明显。目前,全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个,分别是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腰古兴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蔬菜流通协会。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里面充当“市场导向”的作用,是广大农民甚至乎农业企业的指南针和导航器,能及
时、准确的向农民和企业反馈最新的市场供需、物价等重要信息,有效地减少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不畅的问题,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尤为突出。至今,全镇共培植丰兴、泰和等7间农业龙头企业。他们通过整合人力、集中农田、发展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目前全镇冬种面积发展到9290亩,品种有马铃薯、叶菜、水果番茄等,年产值达2700多万元,平均每亩可为农民增收10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冬种的积极性。同时,我镇还积极利用毗邻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的地域优势,引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搞综合养殖。全镇养鸡专业户现已发展到430户,肉鸡年产量860万只;发展养鸭专业户50户,肉鸭年产量50万只;发展猪场80个,肉猪年产出栏量达4万头;发展鱼塘3000亩,年产量3000吨。
(二)工业发展现状
去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0.2亿元,比2005年(下同)增长75.3%,年均增长11.8%。其中,工业产业增加值6.13亿元,增长84.6%,年均增长13.1%。工业发展增长势头明显。
近年来,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石材行业发展较为迅猛。现有石材企业6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英皇石材、亚洲石材、志旺石材、希利顿砂岩邓。同时,努力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作,初步建立产业转移基地,承接了辉鹏陶瓷、全国著名品牌钻石陶瓷等大型企业,从而促进了腰古经济的发展。
今年,又成功引进了投资额为2.5亿元的天池国际环保石材项目和投资额为2.5亿元的科力佳电子设备生产线项目,并计划引进全国四大石材企业之一的环球国际石材项目等。目前腰古工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
(三)小城镇建设现状
圩镇建设情况:腰古镇中心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建设街道有府前路、镇屏路、文昌路、文华路、西堤路等十多条,建设巷道有人民巷、卫生巷、农民巷等6条。圩镇人口发展到近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3000多人,流动人口近2000人。圩镇拥有卫生院、中小学校、幼儿园、交管站、食品站、邮政、信社、电信等单位,并建有肉菜市场一家,商场一家以及各类商铺多家。每逢赶集日,圩镇呈现一片热闹的场景。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对腰古中学校舍进行修缮,并新建了一幢两层400多平方米的师生饭堂,内设乒乓球室和师生娱乐室,此外还争取香港烛光基金会支持40万元兴建一幢三层十二室新教学楼。争取外出乡贤和旅居港澳地区的同胞分别为腰古中心小学、联强小学、城头小学、永昌小学等捐建教学楼和捐赠电脑、课桌、学习用品等大批教育教学设备,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2010年,全镇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100%,镇区幼儿园和农村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分别达90%和7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80%。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腰古卫生院新兴建了一幢楼高四层、面积3050平方米的住院部大楼,增设病床50多张,群众就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10年,借“三网融合”之机,通过引进一套60多万元的远程医疗诊断设备,与市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解决群众出行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又成功建立与广州三九脑科医院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该院设备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将镇卫生院打造成粤西地区一流的基层卫生院。2011年,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8335人,覆盖率达99.8%。
文化建设情况:
腰古社区以“海纳百川造和谐、崇尚礼仪建文明”为理念,全力打造和谐文明社区。近年来,通过努力,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街道管理变得有秩序,文体娱乐有了好去处。每逢重要节日,社区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增加节日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
每年都会举行书画展,届时来自云城、新兴、肇庆等地的书画大师都会应邀出席,妙笔生辉。正因为这样,今年来“六好社区”、“一流社区”、“平安社区”等荣誉熠熠生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二、“三化融合”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区域优势:
我镇地处肇庆市、云浮市、新兴县三地的交汇点(离三地城区的距离均为30多公里),是云浮市的“东大门”,是连接肇庆、佛山、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重要窗口,大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方便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和交流。
(二)交通条件:
国道324线、省道267线、三茂铁路、小夏线、董朝线经过我镇,在镇内编制成“两线带多线”交通网络,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对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发展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农业发展:
作为区乃至市的农业重镇,腰古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生产,多元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上有了优势,发展上就有底气。
三、实现“三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化融合”水平较低。就我镇而言,工业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够新型。传统工业还是占据多数,这些工业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且效益较低。农业只是实现了初步现代化,但是由于土地集中率还是偏低,因此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还没有出现;城镇
化建设方面统筹做得不够,有时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出现,阻碍了城镇化的加快推进。
二是“三化融合”面临传统观念的挑战。“三化融合”面临挑战的传统观念是什么。经调研和分析,我总结了几点:一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仍然存在,很多农民群众缺乏开放性,满足于现状。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还在;二是“土地就是命根”的观念依然很深,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宁愿闲置土地也不肯转让出来,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三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观念,影响了部分企业主见异求变的积极性,他们只求有固定的利润不求通过产业升级来取得利润最大化。
四、实现“三化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
腰古镇将充分结合自己实际,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全力打造五大基地”为重要抓手,全面实现“三化融合”。
一是打造城郊型“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方面要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保障;再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培育“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综合种养基地、冬种马铃薯基地。全力打造城郊型“三高”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情招商、以商引商”等创新方式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今后将重点引进一些投入产出大、拉动力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到我镇投资发展。打造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引进更多先进高效的工业项目,逐渐淘汰落后的工业项目,是我镇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三是打造以砂岩、文化石、马赛克为特色的石材基地,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我镇将以石材企业门面整治为契机,全面提升我镇石材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树形象、提档次、增规模、升级别。并通过举办或参加石材文化节、石材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腰古“砂岩、文化石、马赛克”专业镇的形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四是打造小城镇建设示范基地,实现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市“创建宜居城镇试点镇”,腰古将不遗余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抓好各项在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落实,还要积极向上级申请完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方面要全力推进“以奖代补”项目、名镇名村建设项目及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关于惠民惠农政策和措施,逐渐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计划建设宜居城镇、建设房地产、商贸企业、农贸市场等,吸引农村村民集聚到城镇,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城镇面积,扩大城镇规模,集聚资源优势,以此将腰古建设成为城镇示范基地。
五是打造仓储物流基地,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区交通和仓储地已不能够适应急速膨胀的物流需求,充分利用腰古交通条件和地处三地中心的优势,发展规模面积约1000亩仓储物流基地,包括建设石材物流园及其它工业产品的仓储地和物流园。腰古仓储物流基地将发挥其承载全区乃至全市石材物流压力的作用,让石材流转提速,加快经济发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
远期目标已经明确、美丽蓝图已经勾画,腰古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全力打造五大基地,促进“三化融合”,逐渐实现城乡统筹。
第二篇:五大工程打造
村民自治
近日,博爱县苏家作乡200多名育龄群众主动与当地村委会签订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自觉自愿履行计划生育责任。该乡计生办主任毋银玲告诉笔者,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程,初步实现了计划生育由“治民”向“民治”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今年全乡康检率较上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8.02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平衡。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就是要还权于民,变‘治民’为‘民治’,让群众参与讨论、制定、表决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村规民约,放手发动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真正体现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将过去‘要我计划生育’变为‘我要计划生育’。”博爱县人口和计生委主任刘孝平说。
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广泛开展创建计划生育“自治、自主、自觉”模式示范镇、村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建立起了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由计生协会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两委会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
壮大村级协会队伍 搭建群众参与自治平台
该县许良镇按照“组织更完善、网络更健全、队伍更整齐、功能更强化”的目标,对村级计生协会进行了整顿评估,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委会主任任协会会长—村计生管理员兼任协会秘书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兼任协会会员小组长的协会网络建设,建立了村协会会长—理事—会员小组长—育龄群众的层层联系制度,使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协会层层反馈到村委会。目前,该镇村级计生协会会员已发展到5000多人,会员小组达450个,会员联系户8540户。
该县孝敬镇着力加强计生协会建设,在各村选配1名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协会专职副会长,配强一支乐于奉献、群众信赖的协会小组长,培养了一批计生协会骨干会员,为群众自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该镇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让群众在计划生育事务中做到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监督,初步形成了村两委会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搞自治的管理新格局。
明确群众合法权益 逐步提高群众自治水平
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章程》、《民约》和《计划生育服务协议》,是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关键,也是规范依法管理服务和群众婚育行为的准则。该县寨豁乡在指导各村制定《章程》、《民约》时,取消了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一些霸王条款和不切合实际的内容,使群众认识到在执行计生政策中不仅要履行义务,还能充分享有权益,调动了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同时,该乡还把村委会和育龄群众在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章程》、《民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服务协议的形式具体确定下来,实行合同管理,使村干部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服务的观念,让群众感受到实行自治的好处,自觉执行计生政策。许良镇吕店村变合同管理为双向承诺,村委会与育龄夫妻签订双向承诺书,并向育龄夫妻承诺政策宣传、优惠政策落实和服务事项;育龄夫妻向村委会承诺应履行的计划生育各项义务,杜绝了“硬性规定”和“一厢情愿”的不合理现象,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群众真正从过去的被动受管变为主动参与,逐步提高群众的自治水平。
实施利益导向工程 夯实群众自治基础
经济与计划生育同步发展,是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之路和必由之路。该县金城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旋律,抓住广大农民想富、盼富、求富的心理,把生产、生育、生活结合起来,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小康工程,先后建成了西金城村饲养基地、东良仕粉末冶金基地等5个计划生育小康工程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育龄群众致富,使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过去的“要我参与”变成了“我要参与”,在全乡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计生新格局。近年来,该县共创建了68个标准高、效益好的计划生育小康工程基地,帮助计划生育群众开展特色蔬菜、食用菌和水果等种植业,使全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王晓波 毕丽娟
第三篇:打造纺织出口基地
纺织产业是南充市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南充纺织产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和市委、市政府“全力抓产业,重点抓工业”的战略决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设“中国绸都”为契机,突出“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的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大纺织”意识,着力在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
链的延伸和扩展、产业链的内部协作配套上求突破,加强纺织原料基地的建设,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开发、引进、生产丝纺服装中、高端产品,增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业集群度、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出口基地”的要求,按照省商务厅拟定的全省出口基地建设规划,南充市嘉陵工业园区突出纺织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积极打造全省纺织出口基地,推进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扩大出口规模。
一、围绕一个中心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产业的区域聚集、产业链延伸为基本形式,加强培育,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培育和壮大嘉陵工业园纺织出口基地,通过推动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南充市出口产业、出口企业,把四川南充经济开发区嘉陵工业园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纺织生产、出口基地。
二、抓好两条产业链。
充分发挥纺织原料优势,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填充发展服装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扩展延伸茧丝绸产业链、棉纺织产业链两条产业链。
(一)茧丝绸产业链:要充分利用“中国绸都”品牌,夯实蚕茧原料基础,主动承接产业结构转移,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丝绸产品自主设计水平,着力解决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难题,促进产业发展。
(二)棉麻纺织产业链:要加强棉麻生产基地建设,为下游产业奠定原料基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麻纺织设备。
三、突出三大优势。
(一)原料优势。南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栽桑养蚕和棉、麻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全市有40个蚕桑示范基地乡镇、100个主产乡镇、1000个专业合作社、5万个专重户栽桑养蚕,年发种34万张、产茧1050万公斤。目前在南部、西充有7个棉花基地乡镇,细绒棉质量接近山东、新疆棉,棉农每种一亩棉比种粮收入高300元左右,而且用棉企业每吨可节约运输成本400元左右。
(二)科技优势。现有专门从事本行业科研和教学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省属重点中专蚕丝学校(服装艺术学校)、四川省蚕桑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重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从事丝绸科研、服装设计、教学的专业科教、技术人员近千人,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依格尔和长叶纺织等生产企业年开发新品种10多个,丝绸面料的研发能力居全国前列。
(三)劳动力成本优势。南充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富余劳动力达150多万人。大量的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出路,劳动力成本仅为浙江同类企业的50%。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适宜纺织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四、做强四户龙头企业。
四川依格尔纺织品公司具有全省唯一的特宽幅电子大提花剑杆织机和特宽型炼染后整理设备,研制出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真丝绸和床上用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
南充市长叶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交织绸类、重磅真丝绸,产品天然、环保、舒适、高档、新奇,主要销往欧美市场。
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较强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全国真蜡行业中品种最多的领头企业,新开发出双面发丝纹布和带蜡印花纹布两个新品种,生产的蜡印染布全部出口非洲国家。
四川顺成丝绸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合作研制的重磅真丝及其系列制品,纤维脱胶均匀、植物组织丰满、挺而不硬、垂而不重、弹性适度、手感舒适,具有仿毛丝光处理的理想效果和性能,出口商品受到外商好评。
对园区出口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通过向上级部门申报外经贸财政扶持项目争取资金补助。
五、落实五项支持措施。
(一)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强基地。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是确保整个园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
是以“东桑西移”工程和蚕桑“百万工程”为契机,努力抓好嘉陵省级蚕桑基地县(市、区)和基地乡(镇)、村建设,努力提高蚕桑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水平。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方格簇、大蚕省力化饲养等实用新技术在蚕业上的广泛应用,促进科技养蚕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努力发展生态蚕桑业,推动蚕桑业走向循环经济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大力发
展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促进蚕桑资源的整合和茧丝绸协调发展。鼓励、支持本市丝绸企业和外地企业在南充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公司(业主)+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链,通过对蚕桑的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和定向收购,建立起以利益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实现企业(业主)与蚕农的“双赢”,形成互动发展。
(二)鼓励基地企业自主创新,创立品牌。产品的品牌是构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新是产品永恒的生命力。一是着力改进创新手段,通过省市财力的支持,采取股份制形式合作,依托南充市较多的科研院所和配套齐全的工业体系,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瞄准世界纺织工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重点研发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把传统产品做优做精,把拳头产品做大做强。紧紧抓住南充市依格尔床上用品和嘉美印染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主导产品,积极实施质量创优工程,使产品质量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提高,打造知名品牌。积极申报争取南充市部分丝绸产品尽快获得国家高档丝绸标志使用权,为争创“四川名牌”、“中国名牌”创造条件。
(三)帮助基地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建立目标市场开拓机制,着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结合纺织产业特点细分、锁定目标市场,对传统市场不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同时,有重点、有步骤的开拓和发展非洲、中东、俄罗斯、巴西等经济保持较好增长的国家和区域市场,努力培育外贸增量。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在认真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西博会等国内展销会的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到国外参加知名参销会。用好用够国家、省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鼓励和动员更多企业参展参会抢抓出口订单,加大境外市场开拓力度。
(四)多渠道解决资金困难。进一步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紧密合作,不断完善银政、银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是与各商业银行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协作机制,多层面为园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二是提供商务信息,采取多种形式,为金融部门定期提供园区企业出口运行态势和有关信息,为其引荐优质客户,达到银企“联姻”,实现“双赢”。三是帮助园区出口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协调企业贷款问题,培训企业金融知识,推荐金融新品种。
(五)分工合作,搞好服务。强化商务、财政、税务、海关、外管、检验检疫等涉外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健全不定期的会商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出口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商务部门积极帮助园区出口企业争取各项国家、省市级扶持资金。税务部门在退税指标的分配上向园区企业倾斜并做好各项退税服务工作。检验检疫推进实施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鼓励符合条件园区出口企业申请绿色通道待遇。海关积极落实“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应转尽转”等通关便利措施,为园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外汇管理部门对园区企业实行网上核销,按企业出口实际需要发放出口收汇核销单。
打造纺织出口基地--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第四篇:宝安打造五大文化产业集群
宝安打造五大文化产业集群
创意设计印刷包装玩具礼品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
记者昨日从宝安区文化局采访获悉,未来5年,宝安在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文化的产业化与产业的文化化高度融合的同时,将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意设计、印刷包装、玩具礼品、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五大文化产业集群。
到2010年,全区可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10%左右,人均文化
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明显提高。
创意设计产业促“宝安制造”向“宝安创造”转轨
作为宝安重点培育的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以“创意科技、集聚人才、创造品牌、提升产业”为主题,列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攻方向,以此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促进全区工业由“宝安制造”向“宝安创造”转变。力争到2010年,全区创意设计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以上,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延伸产业效益。
创意设计产业采取三管齐下的推进策略: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优势集聚、市场环境优化等办法,结合旧城、旧厂房、旧屋村改造,在全区建设若干个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形成创意产业群、孵化器、创意设计基地,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既重点抓好印刷包装、玩具礼品、动漫制作、建筑装潢、媒体影视、出版发行等创意设计园区建设,又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服装、模具、汽车、电子、钟表、珠宝等重点工业行业的专业创意设计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二是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形成创意研发设计的浓厚氛围,使宝安成为吸引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与设计师前来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创意仓库,形成创意人才集聚、创意成果丰富的创意设计产业基地。三是以创意设计产品展示交流、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为创意设计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创意设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印刷包装产业构筑全国重要印刷生产基地
名列文化产业中“做大做强”战略地位的印刷包装产业,以“总部基地、优势集聚、拓展研发、推动创新”为主题,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作为产业发展指导,通过高新技术与印刷产业的融合,实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从而推动印刷包装业的快速升级,提升印刷包装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循环经济效益,使宝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印刷基地之一,到2010年全区印刷包装业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
印刷包装在产业推进策略上打出了“五张牌”:产业创意上,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在中心区建设国际印刷包装产业创意园,以科技研发、软件开发为核心,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平台,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大型及高科技型印刷包装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汇聚国内外知名印刷包装企业总部等落户宝安,形成总部经济高地。印刷包装物流上,规划建立物流园区,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印刷包装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产业集聚上,在印刷包装集中的街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厂房改造等建设印刷包装高科技集聚工业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使印刷质量、印刷价格、环保指标、科技水平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宝安建成规模化的现代印刷生产基地、先进的印刷技术研发转化基地、科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推广基地。印刷包装服务上,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三方联动”,为企业提供信息网络、检测认证、成果推广、对外贸易等服务,提高印刷包装行业竞争能力。印刷文化博览上,以图片、三维、实景、实物、互动等手段建设印刷行业的活体博物馆,普及印刷科技,弘扬印刷文化,巩固宝安印刷优势产业地位。
玩具礼品产业上档次上规模出品牌增实力
同样位居“做大做强”之列的玩具礼品产业,以“研发创业、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创造快乐”为主题,通过开展创意研发,提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提升玩具礼品业的附加值,实现上档次、上规模、出品牌、增实力。全区到2010年,完成玩具礼品产业结构调整,玩具礼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玩具礼品产业采取“三个齐步走”的推进策略。即一方面在研发设计上发挥区、街道两级的积极性,建立一批融研发设计、展示交流、成果推广为一体的高科技、原创性、标准化、系列化的研发设计平台,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研发能力的优势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全区玩具礼品业向技术密集型、科技带动型产业发展的示范区。一方面在产业集聚上,通过实体园区和虚拟园区等各种形式,整合产业资源,培育骨干企业,带动一般企业,淘汰过时企业,形成健康发展态势,将宝安建成全国重要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在玩具礼品博览上,通过建设玩具世界、玩具礼品博览馆、车模、船模、玩具的互动场所等,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提供公益性服务,建设玩具礼品博览公园,使之成为宝安文化生活的一座新地标。此外在玩具礼品交易上,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玩具礼品产业交易平台,提供检测认证等各项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文化服务产业服务制造业创意研发辐射周边
在五大文化产业集群中致力于“稳步提升”的文化服务产业,以“打造核心,提炼特色,树立品牌,广泛辐射”为主题,以发展为制造业创意研发服务的产业门类为突破点,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服务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的文化服务网络,形成立足宝安、辐射周边的文化服务产业。全区到2010年,文化服务产业的产值达到50亿元。
文化服务产业的推进策略为“八举共擎”:一是创业投资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资本落户宝安,为宝安企业提供战略规划、资金筹措、市场开拓、转型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二是信息服务,使之成为宝安产业升级和品牌产业信息化的助手和导航员;三是会展服务,设立适应宝安产业发展的“文博会”专业会场,充分利用“文博会”的平台,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四是技术服务,如多媒体加工制作、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转化等;五是法律服务,包括专利的申报、版权的保护、开发、转让,以及公证、律师服务等;六是中介和行业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开办文化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服务组织,以文化经纪为核心为工业企业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七是文化产品交易服务,建立现代化配套设施和交易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八是技能型人才培训,开发技能培训产业,营造仿真的产业环境,以实训方式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
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做活资源文章促进优质发展
和文化服务产业一样处于“稳步提升”地位的文化休闲娱乐产业,以“打造大平台,提升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充分利用宝安历史、民俗、文博、自然景观等丰富资源,以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培训、网络服务等为重点板块,把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博、自然景观等资源开发成为文化旅游产品和大众娱乐服务项目,带动旅游、餐饮、休闲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区文化娱乐和休闲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文化休闲娱乐产业的推进策略主要是做活做优“七篇文章”:文艺演出方面,整合全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演出业规模发展和从公益性走向产业化;节庆文化方面,精心打造金蚝节、荔枝节、外来青工文化节等重点节庆,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效应;网络文化方面,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电影院建设和网络多功能开发利用,发挥网络文化的产业化效益;文化娱乐方面,开辟高雅艺术与大众娱乐相融合的娱乐场馆,发展大型文化娱乐企业,兴办综合型和大众性的娱乐超市,培养文化消费习惯;文化艺术品方面,重点发展书法、美术、摄影、奇石和各类工艺美术品,建设书法美术家之村、艺术家创作设计室和民间工艺屋、陈列馆等,形成具有宝安特色的艺术品产业;文化旅游方面,将全区文物资源有效链接形成独特的旅游项目,兴建文化艺术品销售一条街、民俗休闲观光一条街等,实现历史文化、群众文化、特色文化、精品文化等产业化。休闲文化方面,开发建设集郊游、度假、健身、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休闲文化产业网络,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推动产业发展。
第五篇:揭秘打造 “十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第一名的五大创新决策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揭秘打造 “十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第一名的五大创新决策
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11月21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经各省、区、市推荐和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并于2017年11月14日至18日公示无异议,确定推出以下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山东省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旅游区
江苏省苏州隆力奇养生小镇
福建省漳州片仔癀中药工业园
内蒙古自治区伊利集团·乳都科技示范园
云南省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山西省汾酒文化景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景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一重工业旅游区
辽宁省大连市海盐世界公园
安徽省合肥市荣事达工业旅游基地。
下面就向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这个山东省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旅游区。1987年,烟台成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2008年,展示“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葡萄酒风情的标志性景观——张裕国际葡萄酒城落成并开放,它由张裕卡斯特酒庄、酒城之窗、葡萄公园等部分组成,是亚洲首座葡萄酒主题乐园。
从葡萄酒产业到酒庄工业旅游,张裕的起步较早。十多年前,经借鉴国外先进工业旅游理念设计,张裕国际酒文化博物馆及张裕卡斯特酒庄开业,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葡萄酒工业旅游路线。
在之后的发展中,张裕在开拓葡萄酒市场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广酒庄旅游,国内投巨资建成了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新疆张裕巴保男爵酒庄、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辽宁张裕黄金冰谷冰酒酒庄以及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打造了一条自西向东的葡萄与葡萄酒主题文化旅游线路。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张裕陕西瑞纳城堡酒庄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家葡萄酒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地下有一座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迹”的百年地下大酒窖,目前这座博物馆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以上。
张裕今天的发展,已令世界瞩目,从前期单一的葡萄酒业务到后来八大酒庄设计建造,再到后期酒庄旅游整个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发展打开了市场缺口,一发不可收拾。张裕酒庄文化旅游区位居10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榜首,当之无愧!下面就一起来挖掘挖掘助推张裕荣登榜首的几大法宝:
1.廿年磨一剑,剑剑封喉
从1999年张裕烟台卡斯特到如今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在访遍世界工业旅游项目,在借鉴全球工业旅游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助推张裕陕西瑞纳城堡成为全国22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之一。
2.持续创新,推进中国工业旅游腾飞
国内做工业旅游的企业多如牛毛,但知名的却凤毛棱角。坚持持续创新,为张裕打造的十大工业旅游项目个个成功,不断的刷新游客的认知,让充满好奇的游客对工业生产有了全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又全新的认识。通过剖开发酵罐,让游客了解葡萄酒发酵的过程;通过打造各类DIY,让游客亲眼见证自己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震撼的过山车参观厂房,让游客体验生产线的庞大......凡此种种,都是持续创新的结果。
3.一体化专业服务,全产业链流畅执行
通过对工业旅游的了解,来自二十年的全球持续考察。同时对设计的把控,来自国内外专业认证人士的不懈奋斗,一级建筑设计师、一级规划师、一级结构工程师.....从规划到设计全部由国内外顶级专业设计师担纲完成。酒庄设计更是集合了顶级市场调研团队,超强运营指导团队,为企业提供从光地到项目落地实施全产业链服务,助推国内工业旅游飞速发展。一举拿下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全国最美酒庄等头衔。
4.工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让游客不能自拔的体验。
3D展示、声光电处理、世界级视野、创新型体验,让游客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不断发出各种感叹。“妈妈,我这是到欧洲了吗?”“原来葡萄酒是这样酿造的啊!”“体验完各种味觉感触后,我才发现葡萄酒竟然有这么多的香味!” “要不是来张裕参观,我枉为葡萄酒爱好者!”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厂房,竟然需要坐过山车才能参观!”
5.众口难调?打造“所有人”都喜爱的项目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企业通过工业旅游获得了直接的收益和潜在的广告宣传效果,将企业从单独的生产基地转变为企业的产销和市场运营基地。游客满足了好奇心,了解了产品的历史文化和生产过程,体验了产品,心满意足的带着自己的喜爱的产品回家,让游客不知不觉就记住了企业,在内心深处打下了企业深深的烙印。将工业旅游项目打造成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旅游项目,符合国家和国际趋势,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
这就是蓝裕文化:打造张裕酒庄设计,工业旅游项目屡获国家荣誉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