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XXX为团长,XX为副团长的XXX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XXX为团长,XX为副团长的XXX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第三篇:高中考察团赴胶东学习考察报告
高中考察团赴胶东考察报告
8月16日至8月21日,在教育局韩局长﹑教研室许主任率领下,由我县五处高中的业务校长组成的教育考察团对昌乐二中、寿光现代中学、烟台二中、威海一中等胶东几处名校进行了考察。几天下来,我们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这几处中学,办学理念先进、管理体制高效、办学条件优越、教研活动活跃、常规教学落实到位﹑教学成果显著。我们每到一处,都与校长﹑师生座谈,深入课堂听课,参观校园文化。他们能够在教育上处于领跑地位,总的来说,有以下共同做法。
一、狠抓制度建设
“领跑的学校”都有一流的管理机制,他们在管理上都制定了周密﹑科学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学校到教研,从老师的集体备课到学生的日常管理,都有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例如,昌乐二中引进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与学校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中,将量化的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和个人,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把管理权和评价权下放到各部门,增强教职工遵守制度的意识和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自觉性。不用校长每事亲自过问,各类管理人员分工 1
明确、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恪尽职守、井井有条。其他几所名校也采取了比较先进的管理制度,这是管理好一个学校的保障。
二、落实常规教学
寿光现代中学今年高考一次上线1580人,是潍坊市上线最多的学校,比第二名多68人。在谈到成绩取得的原因时,该校桑校长说,我们也没有什么法宝,只不过是常规教学落实到位.从集体备课、上课、自习辅导到学案编写、配餐作业、单元过关测试、月考等等,一切常规都按部就班。但是,关键是他们能够落实,并且有专门的部门去检查落实情况,把检查结果作为考评教师的依据之一。学生学习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也是注意基础,尊重差异,让学生主动学习,多元发展。昌乐二中的办公楼上就写着这么两句话:“将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学校成立了“贯标办”,由业务副校长负责,对贯彻标准情况进行检查。
三、注重教研教改
一位老教育家说过,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厚的智力背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气氛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寿光现代中学、烟台二中、威海一中教研中加强了集体备课,每周都有两次的集体备课,并且校长等领导干
部都要参加,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为了落实集体备课,他们实行教学成绩备课组捆绑制度,增强了备课组的协作意识。他们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几种课型的研究,如何使课堂效率更高,对新教材研究多种版本的不同,各地市选修内容不同,他们研其具共同点。
昌乐二中经过认真教研,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化“诱思探究式”教学,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为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倡导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学生互议。他们还总结出了“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八环节学习法。目前,他们的“诱思探究”教改实验和“八环节教学法”已在省市推广。
四、突显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学校在对榜样宣传上大做文章。烟台二中每年都把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照片、座右铭等贴入玻璃橱窗,时刻激励着莘莘学子;昌乐二中每学期都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他们每年还评选出青年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名师等几个层次的优秀教师,张贴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进行大力宣传。通过榜
样的激励,为学校教学工作打造了一批具有上进事业心、博大爱心、坚强意志、豁达胸怀以及认真态度等优秀品质的强大师资队伍。
五、建设校园文化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这几处名校用文化建设诗意的校园环境。用文化提升师生的素养,用文化提升管理的品位,用文化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寿光现代中学校园的道路,用的是“北大路、清华路、星海路、行知路、亚萍路”等来命名,每条道路上都有一些名人塑像及他们的名言,有司马迁、李时珍、牛顿、诺贝尔、达尔文等,特别是在学校的显要位置建立了一个没有塑像的“现在中学未来名人座”,富有创意。用名人、名言、名校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埋下奋发上进、实现自己的理想的种子。
六、加强教师思想建设
这些学校非常注重打造学习型的事业团体。他们认为,只有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才会有出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昌乐二中提出了“我们为什么工作,工作是为了活的更好”、“学习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不敬业的人,没有人品”、“把敬业修炼成一种希望”等口号。为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他们实施文化富脑工程,成功组织了两次“更新教
育观念”报告会,让教师读了十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教师如何面对变化,《把信交给加细亚》说明不计报酬,《卖产品不如卖自己》让教师明白只要有宗教般虔诚的态度,没有办不好的事等等。举办读书会、辩论会净化了教师的心灵,督促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争当专家型教师,不做墨守成规的教师匠。
除了以上几点,这些学校都非常重视基础(他们从小学就开始非常重视基础);重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学校都严格实行划范围招生,合理分配生源,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
七、关于高三的备考复习
由于08年高考方案没有最后定下来,所以关于明年高考如何考,现在的高三如何组织复习,选修可如何选,综合实践的科目怎样把握这些问题,我们认真听取了各校的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高考的重点是语、数、英,应当加强这几科的复习。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先复习必修,然后复习选修。第一轮复习的时间长一些,要到明年二月底,复习方式主要是围绕课标和大纲,以课本为依托,并参考其他版本的课本。理科以章节为顺序进行复习,个别问题适当打乱章节顺序;文科以模块为依据,打乱顺序的很少。这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做的题目不应太难。综合实践科目他们都在高
一、高二时开了课,所以第一轮复习不再复习,让学生以一本资料为主,自己复习。
第二轮复习,教师对知识点合并和重组,形成专题,要覆盖三个年级的知识点,要注意情境题的渗透。让学生自己发现体系,不只是做题。教师要组题,资料当拐棍来用。在这轮复习中,要适当插入综合实践科目。综合实践科目不是一节一节去复习,而是通过做题组的形式来复习。
在复习完必修后再复习选修,一般是在年后。让老师考虑选哪些内容复习,同时也尊重学生意见,实行走班制。
此次东行考察,亲身体验并学习了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和这几处名校建立了联系,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更便捷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信息。希望我们的考察制度化,定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7年8月26日
第四篇:农业考察团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学习考察报告
开拓新思路 谋求新跨越
以现代农业大发展助推农业做大做强
——****县农业考察团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学习考察报告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县第十三届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精神,用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指导工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农业
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带领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有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农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企业的经理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就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带着问题,虚心请教,求取真经,看一路、学一路、议一路,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之足、发展水平之高、发展规模之大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每一位成员为之震撼。通过考察,洗脑清脑,明确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主要经验
(一)农业园区谋划起点高,建设规模大。2008年以来,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目标,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以设施蔬菜、小麦良种、苗木花卉、经济林果、食用菌、奶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为主的八类产业。园区建设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的原则,突出“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一轴”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一心”是指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八园”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目前,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万亩5460多座,塑料大棚1.2万多亩,精品苗木和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到2.7万余亩,规模化、标准化奶肉牛、生猪养殖场分别达到3处和15处,全区奶肉牛存栏1.8万头,生猪存栏4.9万头。
(二)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健全。一是完善技术服务和培训机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名专家教授成立了专家团队,选聘69名农民技术员,组成园区技术服务队。开展设施农业和林果业生产等专题培训47场次,受训群众5000多人次。建立生猪实训基地、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农民创业基地等一批创业实训基地。二是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开通杨凌12316语音查询服务系统,建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106个,实施了“三电合一”、“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农产品物流储运体系。在园区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16处,建设大型农资和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举办“杨凌瓜果蔬菜节”,在杨凌农业信息网站设置“网上展厅”,促进了农产品供需双方对接。四是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园区水、电、路及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新修水泥主干路 40公里,沙石生产路38公里,新打、修复机井112眼,埋设输水暗管171公里,建成2处雨水收集示范点,架设变压器81台,配套高压输变电线路20公里,新建产地市场12处。成立了园区水电维修队,建立了水电维修网点,及时解决园区生产建设中的水电问题,确保园区生产顺利开展;成立了园区环卫队,负责园区道路、绿化苗木的管护及园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保持园区环境整洁。
(三)体制机制新、运行效果好。建设好园区农民的组织管理和土地的集中管理是前提,如果不能把单个的农户集中管理,把分散的土地连片使用,园区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们成立了2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2000多户,仅园区设施农业基地就有121个合作社;另外还成立了区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和大寨、五泉、揉谷三个镇土地流转办公室,组建土地银行36家,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入园企业1.5万亩,核心园区2300亩),涉及大寨乡、五泉镇、揉谷乡3个乡镇、33个行政村、8000余农户。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协调银行、保险等机构在全区开展银保富,实施蔬菜大棚农业保险,全区大棚参保率达到62.6%以上。
(四)生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严。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建立了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灾害天气预警、设施农业现代化监测、测报、信息处理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及病虫监测等体系。二是确定天和园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锦田合作社作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配备了二维码打印机及检测设备。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检测站为依托的检测、溯源、专家咨询公共服务点,为园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三是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发放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记录本,并培训专职操作人员,开展了产品溯源和农残检验工作,进一步推广了“三型五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四是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13个;推广多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亩,推广秸秆反
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光控温控、沼肥综合利用、抗TY病毒病防治等新技术近4000亩,推广名优新特品种20多个。
(五)农业产业链条健全,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一轴、一心、八园”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到市场对接的现代农
业产业链条。围绕产业示范,先后引进入园企业60家,其中:标准化示范园35家,孵化园23家,国际合作园2家,合同引资12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约8亿元。设施蔬菜、小麦良种繁育、苗木及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都是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采用“公司(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运行和发展。
二、主要启示
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把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是他们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推进、大胆创新实践,敢于自我突破的结果。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创新,是农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只有观念更新,工作才能创新。杨凌发展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胆闯、大胆干,才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大有作为。杨凌把现代农业发展始终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去定位,目标是全国现代农业看杨凌,以大气魄来确立目标,引领农业的超常发展。他们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搭建起平台。为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组建了“土地银行”。面对目标任务,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行,怎样能干成;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这样不行,这样会出问题。当前,我们看到优势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后,更不能只争论、不行动,必须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出大举措,跨步向前,实现突围,在不可为处谱写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实现农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有实无名的状况,必须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打造农业特色、凸显农业亮点。杨凌坚持将资本驱动、资源驱动、技术驱动有机结合,不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低水平建设,而是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棚菜、果品规模种植带,集中建设农业示范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中了解到,杨凌园区设施农业基地有120余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大中棚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农资供应等产中、产后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凌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涉及绿色果蔬培植、林业、畜牧业;农业科技推广企业2家;农业生产资料企业13家,涉及种苗培育、农产品营销、农资。实现了规模农业、集约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效益农业的相互融合。
3、“三化”互动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三化”即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按照 “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原则,杨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截至目前,八类产业累计建成5万余亩。其中,建成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建成苹果、猕猴桃、核桃以及抗干旱观赏植物等种苗繁育基地2000多亩,带动农户繁育种苗2000亩。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1500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占地1661亩,已存栏母猪2600头。引进了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秦川牛养殖繁育基地(占地1019亩,计划投资1.2亿元)、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产业示范园(占地1122亩,计划投资1.6亿元)和杨凌澳源牧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养殖(占地691亩,计划投资8700万元)等3个基地。发展小麦良种3000亩,辐射带动区外发展7000亩。引进今日花卉公司占地328亩,已建成并开始育苗。建成年产1000吨杏鲍菇鲜品的工厂化生产线和年产8000吨的食用菌阴阳棚20座,带动农户发展阴阳棚60座;建成年产2000吨的杏鲍菇栽培工厂一座,带动农户建设120座食用菌中棚。企业带动,农户实施促进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对产业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一方面,我县还处于以农户为主导的发展状态,成方连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刚刚起步,带动能力不强。同时,标准化程度低、品牌不响也制约了农业特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大力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聚集、滋养和滋生,以做足规模基础、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区域特色。
4、创新体制活机制,是农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体制机制决定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杨凌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推进园区建设上,杨凌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程、具体责任人员、倒排工期、倒推进度,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建设。
在促进规模发展,推进土地流转上,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方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占地15万亩。园区规划涉及四乡一镇70多个村的土地,要实现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2009年以来,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变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提出了通过组建“土地银行”,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起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对土地银行的定性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储、出租、转包等中介服务。主要职责:一是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存地”;二是将土地银行的“存地”对外租赁,即“贷地”;三是收取和兑现地租;四是协调流转中的相关问题,调解纠纷等。在管理服务方面,逐步健全了区有中心、乡镇有办公室、村有土地银行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区上成立了土地服务流转中心和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全区土地银行的业务指导、规范管理,以及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工作。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土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集中保管土地银行的档案资料,监督管理土地银行的土地租金,调解土地流转矛盾和纠纷。同时,区财政给土地银行每年补助运行经费1万元,支持土地银行正常运转,开展工作。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我县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反思,我们认为,农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上、思想上、体制机制和工作魄力上。
我县是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发展环境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我县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产业扶贫政策持续深入开展。省市明确了“一产抓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这些都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越条件。二是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土地流转加快,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品过的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我县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为蔬菜生产优势区,被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县,林果生产优势区,棉花生产优势区。“十二五”期间,粮食核心区、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新一轮扶贫攻坚、农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借鉴先进经验,在发展中努力克服和解决农业资源供应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部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谋求跨越发展,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这次考察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就是如何解放思想?怎样使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让解放思想的行动真正转化为现实成果。一是走出去解放思想。各乡镇、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察学习,用生动鲜活的发展事实教育广大干部开拓眼界、开阔思维。二是真抓实干解放思想。分析****农业发展实际,找准农业发展的着力点,通过解放思想,把各项决策、方针、政策更加科学的执行好,落实到农业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实践创新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创新,激励干事创业,催生发展新活力。
2、大力推进农业转型。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实现农业由大作强,规模、品牌和市场是瓶颈制约,为此要以这三个方面为突破口,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坚韧的干劲扫除障碍,放宽思路、放开手脚打好农业转型攻坚战,真正使****农业出亮点、出品位。
一是抓规模扩张,促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果品三大产业,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立足县域发展特色,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外情,确保发展战略科学、清晰,前景明朗。围绕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一条思路抓到底,落实不断档。要选准县域发展的突破口,确保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实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要做足规模优势,我县许多农产品比如西瓜、樱桃西红柿、梨等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和品质优势,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典型示范,全面带动”的措施,选择种植养殖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以规模筑市场,向规模要效益,形成规模效应,做到每个主导产业、规模种养项目都有示范试验基地,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生产。
二是抓企业培育,促产业链延伸。农产品能否顺利走向市场,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低。要继续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能人带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一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引进培强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带动“一村一业”发展。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二要建立一批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现有各类特色产业加工作坊进行整合兼并升级,培育和延伸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依托益彰食品等企业,逐步扩大基地辐射面,做大蔬菜等特色加工业,延伸果菜加工产业链,整合现有杂粮、食品加工品牌和生产企业,培育开发系列品牌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延伸杂粮、食品加工产业链。三要发育一批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一村一业、一屯一品”的发展机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要搞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通过试种筛选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加强同农林研究所等科研场所的合作,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抓产品提品质,促品牌创建。品牌不仅是广大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种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附加值的综合体现。发展“一村一一品”,目的就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产品的畅销带动产业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全面实施创品牌工程。一要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注重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和推介力度强化宣传指导,筑牢品牌理念。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我县在市场有较大知名度的品牌农产品“漫河西瓜”,要继续通过举办如西瓜节等大型活动,打响牌子,不断扩大影响面。二要积极培植载体,奠定品牌基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单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这种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企业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把农产品加工列入其业务范畴,这就为农业产品打响品牌战略提供了便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在立足做强现有企业,扶持壮大益彰食品等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创办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三要实施有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表现出品牌不名、有牌无品;同品异名、一卵多生;缺乏规划、管理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业品牌管理体系问题。就我县而言,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每个农产品都注册商标,更不要一个产品注册数个商标,如漫河西瓜、伊强牌西红柿等就要分别以一个品牌出去,集中全力打造一个品牌。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做大农业品牌,挖掘品牌潜能,搞好产品整合。同时,漫河西瓜、中捷果品已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载体,在深加工产业方面挖掘潜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开发果汁等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品牌效益。
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农业发展区域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用大气魄、大视野、大力度,推动农业大发展。一是要大气魄规划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环京津区域为先导,紧紧围绕蔬菜、果品等特色产业,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一批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独具魅力的农业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天然的生态环保基地,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发挥扶贫资金、农业技术、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要在项目引进上要有大视野,促进农业多元化投资。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为在家创业农民提供相应政策及资金扶持。同时,瞄准国内外市场、拥有资本、拥有名牌的名企、大商、大型超市、市场,积极对接,引进项目,逐步形成“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三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大规模、集中连片、沿路成方连片流转,加大流转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入驻。加速培育一批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开展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4、大力推进农业各项工作落实。先进地区好的做法,我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做到。一是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拼搏奉献,创新实干,闯出新天地,打开新局面。二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农业各项工作中,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机遇面前不迟疑。三是进一步浓厚“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加强农业工作调度和督导,加强观摩拉练,促进各项工作在比中干,在干中学,确保圆满完成农业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农业跨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党政考察团赴灵宝 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党政考察团赴灵宝 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月18至21日,县委办公室一行18人赴*省灵宝市、陕西省延安市进行考察学习。在灵宝,考察了农业产业化、市政建设和市委办公室;在延安,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革命旧址,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考 察 篇
一、灵宝: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一朵奇葩
灵宝市位于***省西部,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2006年,灵宝苹果种植面积60余万亩,品种120余个,被国家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产品远销东欧、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在灵宝期间,我们主要考察了被国家科技部定为科技富民强市项目的“4000亩精品苹果示范园”,聆听了灵宝市委办领导关于近年来依靠科技发展苹果产业的经验介绍。其主要特点是:
(一)政府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委、市政府采取“选取试点、精品带动”的方法,全力实施4000亩精品果品示范基地建设及SOD饮料开发项目,在财力和物资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相关部门认识统一,大开绿灯。市科技富民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整日奔波于山间果林和饮料企业,向果农讲解党的富民政策,为果品饮料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协助开拓果品市场。
(二)科技支撑,以先进科技促进产业发展。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2005年成功提取了SOD酶,并注册了SOD苹果、POD功能果和SHS优质果商标,组成27个技术服务队,进农户,入果园,市电视台制作60多部科技片,在电视台长期播放,全面推广新技术。
(三)开拓创新,抓转化加工提高效益。实行“聘请一位首席专家,巩固一块示范基地,建立一所培训学校,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管理模式,投入3200万元,建成了17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开发了SOD果品饮料,项目投入批量生产9个月,新增销售收入1566万元,新增利税470万元。亩产苹果2012公斤。
二、灵宝市委办:党委办公室效能建设的一个典型
2001年以来,灵宝市委办以“锤炼素质,精心辅政”为宗旨,抓学习,抓管理,抓重点,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信息、督查工作在三门峡市党委系统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抓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走出去学与请进来学相结合、书本上学与实践中学相结合、按需施教与学历深造相结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为市委当参谋的能力;学习电脑等实用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公文写作,提高文字材料水平。采取“三查一看”积分考核办法,查学习计划,查学习笔记、查学习记录、看学习效果,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
(二)抓管理,严格行为规范。一是狠抓制度建设。出台了《灵宝市委办公室规范化管理工作规则》,对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目标要求、工作程序、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做到了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完善考核办法。坚持上班签到,工作逐日登记,考核同步实施。科员的工作由科长考核,科长的工作由副主任考核。三是全面集中整顿。进一步明确办公室服务宗旨,从衣着、形态、言语、待人、办事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转变作风,提高效率。
(三)抓重点,力求取得突破。一是提升调研层次。认真撰写调查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方向性、前瞻性、借鉴性文字材料。二是提高信息水平。重在求真、求实、求准、求深,广泛搜集全市上下、省内外、国内外信息,提高信息功能。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查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四是提高办会质量。精心组织会议,狠抓会议落实,保证了市委领导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大事、干实事。
三、延安: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一个示范
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210.7万。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延安办公时间长达13年,可以说,延安的每一道山梁,每一座窑洞,都镌刻着中国革命的一段历史。延安矿产、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立足实际,依托资源,实施“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发展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53亿元,财政总收入148亿元,树立了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榜样。
(一)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发展石油和旅游产业。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市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允许和鼓励陕北搞石油开发的机遇,加快石油开发,石油工业已占该市财政收入的90%。该市还充分利用“两圣两黄”(圣地延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高原风情)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近年来,每年旅游人数超过 500 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超过 20 亿元。2005年被授予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
(二)改善生态,关注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70亿元,在全省率先对中小学生全部实施“两免一补”,解决了21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全面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村干部补贴、贫困学生救助、弱势和困难群ti救济等制度。
(三)以民为本,加大投入,建设秀美和谐新延安。近年来,该市投入巨资新建、改建公路1万多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28公里,等级公路3300多公里,通村油路、砂石路7700公里,全面实现了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砂石路目标。全市新增移动电话16.7万户、固定电话11.8万户、互联网1.3万户。解决了3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12个县城供水问题。建成了王窑水库引水工程、天然气输配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功能日趋完善,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陕西省卫生城市”等荣誉。
启 示 篇
一、借鉴灵宝发展特色农业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我县与灵宝同属豫西山区,必须紧紧围绕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实现产业富民战略目标。一是明确思路。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我县土壤、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重点培育烟叶、花生、大蒜、黑色作物等优势特色农业。二是选准载体。抓好乡镇长工程,围绕特色产业,确定优势项目,发展龙头企业,形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生产格局。三是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引导、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
二、学习灵宝市委办先进经验,切实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
搞好“三个服务”是县委办公室的首要职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我县工业兴县、产业富民战略中,必须更好地履行县委办公室服务职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设学习型机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德才兼备、文武兼修。二是建设服务型机关。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做到全程服务、超前服务、深层服务。积极探索和完善创新服务的长效机制,做到各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运转。三是建设务实型机关。弘扬务实正气,锤炼扎实作风,发扬团队精神,营造和衷共济、齐心协作的干事创业氛围。四是建设廉洁型机关。严格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组织机密,使县委办公室成为县委领导真正可以倚重的智囊团体,可以放心的坚强堡垒。
三、发扬延安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素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在延安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反差。在延安这个最艰难、最困苦的环境中,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步一步地由小变大、由弱到强,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时刻以延安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把实现“工业兴县、产业富民”战略目标落实到行动上。
这次灵宝、延安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两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借鉴,我们将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