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培训体会
学习先进经验
不断解放思想
努力促进虎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环县虎洞乡党委书记 杨贵银
(2012年10月)
10月中旬以来,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培训班,历时8天,听取了各位领导、资深专家学者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农业发展》、《群众工作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华西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的专题讲座和各地经验介绍,实地参观学习了上海浦东红刚青扁豆专业合作社、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现代农业园区、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江阴市乡镇企业发展等先进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既亲眼目睹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又在理论如何结合实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现结合虎洞乡实际简要谈几点体会: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出了许多好经验,受到全国各地 的普遍关注和推广。农业发展方面定位明确,充分认识到了大田作物的不可替代性,依托政策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农业生产园区,发挥品牌效应,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突破,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东部沿海地区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敢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发展,推进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二是农业产业开发走上了集约化生产的道路。通过公司十协会十农户和农民土地入股的办法,实现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吸引能人办企业,农业产业开发上不仅规模大,效益高,有力的提升了农户品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在农业产品开发上,政府对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支持力度大,私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借助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断更新发展理念,能够出现许多全国的“第一”和全国的“最大”,努力使产业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已基本全面实现了“小康”标准,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虎洞乡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虎洞乡地处环县中部,距环县35公里,总面积442.8平方公里,全乡有耕地12.7万亩,全部是旱地,其中耕地面积4万亩,所占比例仅为31%。2011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依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调整不够深入。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基本上都是以农户为单位开展生产,农业机械少,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较多,劳动力平均收入少。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的限制较多。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尤其是一些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还没有消除,农田、道路、水利建设滞后。二是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探索研究新发展方式的勇气,一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还没有得到普及推广。三是产业链条断,农民增收难。农业收入以初级产品出售为主,缺少精深加工,增收空间有限。
四、关于虎洞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如何追赶式、跨越式的发展,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我们的发展后劲依然很大。近期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客观方面要依托当地资源,做好项目储备和争取工作。按照“夯基础、促长远”的总体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两年内立争再新修梯田2万亩,实现梯田达标,使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旱作高效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主观方面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放手大胆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靠实工作责任,实行重奖重罚,形成你争我赶、时不我待的工作氛围。
三是产业发展方面要走好旱作高效农业、草畜产业、特色产业三条路子。
1、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利用充足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大力推广旱作高效农业,实施好地膜种粮工程,积极探索旱作农业提质增效的的新路子,进一步缩减农业劳动人口,减少农业生产力投入,解放出新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增收。
2、加快发展草畜产业,在各村扶持建设养殖企业,在农户普遍开展每户种植40亩紫花苜蓿、养40只良种羊、建设1座暖棚、建设1处青贮窖的“4411”工程,做大做强草畜产业。
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改造提升小麦、玉米等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马铃薯、荞麦、葵花等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良种植品种,打造小杂粮特色品牌。在沿川有条件的村开展大棚蔬菜、反季节水果种植等现代农业园建设方面的探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在对比中查找自身工作的差距,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启迪思路的目的。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运用到实践当中,为虎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XXX为团长,XX为副团长的XXX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借鉴和学习内地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成功经验,按照县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我们科干班学员到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考察学习,系统地开展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学习和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目的
通过此次考察和学习,切身感受中国革命发展的艰辛历程及内地经济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增强对“四个全面”的理解,找准我县经济发展与内地的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适合我县经济发展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快速适应“新常态”,推进我县经济平稳发展。
二、考察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了解江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及经验,参观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和经济强村--周庄镇三房巷村;学习义乌市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参观了义乌市小商品批发市场,深入地了解义乌市作为全国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潜力。
(一)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奠定了该地区发展现代
物流业的良好基础。目前,一大批世界500强物流企业集聚长三角地区发展。
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历史上就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的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l/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工业增加值。一是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产业,化学纤维、纺织服装、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皮革、仪器仪表、电子机械及器材、塑料制品、交通运输设备、通讯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均占30%以上。二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集中、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占全国的21.19%。三是我国国际化进程最为迅速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经济发展趋势,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客观规律看,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必然要向一些优势的地区集中;比较少的国土面积,实现产业的聚集,以创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大大提高全国资源的配置效率。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城镇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市场需求规模大、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等有利条件,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生产要素集结之地。通过规模收益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内在的消费拉动,促进人口聚集,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制造业结构的升级方向,将定位在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高附加值的原材料工业和轻纺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
中心,并拉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江阴的发展。江苏省江阴市,位于长江下游,是新兴的滨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市域面积9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2万,辖10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江阴自古钟灵毓秀,有7000年的人文史、5000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近现代以来,涌现了近百名大学校长、13位“两院”院士和40多位共和国将军,拥有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现代文学家刘半农、农民企业家农民思想家吴仁宝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2014年,江阴人民在占全国1/10000的土地上,以全国1/1000的人口,创造超过1/200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50的国家财政收入、超过1/100的上市公司(35家)以及1/50的中国500强企业(11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65元。
(三)义乌的发展情况。义乌地处浙江中部,1988年撤县建市,义乌率先全国创办小商品市场;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总结“义乌发展经验;2008年,义乌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2011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点获批,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的第10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行政区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及下属行政村715个、居委会53个和城镇社区39个;创办小商品市场至目前
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达200多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常驻外商1.3万,少数民族人口达到6万多人,在义乌这个城市里就有48个民族的人员在创业谋生。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演绎了一个被习近平同志誉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义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确定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多项贸易便利化政策相继出台,贸易展示、产业发展、交通物流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国际贸易体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义乌正日益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战略节点,成为市场转型带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
(四)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于1961年建村时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0人。自2001年6月,通过“一分五统”方式纳入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总人口超过3.5万人,面积超35平方公里,村民5万余人。每年可用资金在30亿元左右,华西村有自己的艺术团,村里有舞厅、影剧院、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公园等文化娱乐设施。华西村的经济支柱是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公司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是合作经济组织,于1994年组建集团公司,99年公司上市。村级销售收入540亿元,公有固定资产176.68亿元,中心村村民的私有资产总计有33.2亿元。五十多年来,华西在全国获得了多项第一,如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轿车
村、空调村、手机村、电脑村、别墅村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庄。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华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内外各界人士,称赞华西是“天下第一村”
三、主要认识和建议
1、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到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基础雄厚,辐射影响力强。保持长三角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我国“十三五”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整体目标的实现;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地区的集中,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一是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空间。二是大力提高研究开发投入,为长三角地区建立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三是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金融和财税支持。
2、城市发展的包容性强,个性独特。在江阴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就是“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一个典型,就是华西村的榜样力量和吴仁宝老书记的精神力量,以此作为激励江阴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支队伍,就是优秀企业家队伍,因为企业好,则江阴好,企业强则江阴强;一个环境,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注重营造一个最好的科学发展环境。
3、能够及时的抢抓发展机遇。江阴和义乌始终坚持在每一次大发展、大转折、大变革过程中抢抓大机遇,不失时
机地推动经济社会每隔几年上一个大台阶。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江阴紧紧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的机遇,统筹农工商关系,实现了由农业县到工业市的跨越。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到新世纪初,紧紧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的机遇,实现了由工业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紧紧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遇,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达标,迈上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义乌抢抓全国小商品市场到国际贸易市场的跨越。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余家生产企业、6000余个知名品牌在这里常年展示商品,是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走向中国的桥梁。发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优势,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推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占据全球小商品贸易“制高点”,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桥头堡”,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构建功能平台建设丝路新区,打造万国商城。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华西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代表,其做法和经验无疑是十分成功的,透过其成功的背后,对建设和促进我们和静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经济平稳发展,具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理念。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建设的干部队伍,尤其是要实施好“一把手”工程。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路子。三是要坚持主导工业。我县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学习华西,就是要把工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主导工业不动摇。四是要项目建设。项目是投资的平台载体,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国家投资,都是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实现的。五是要地坚持加大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不管是一、二、三产业还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都要尽可能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六是要坚持优化环境。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生产力,体现着实力。
近半个月的学习考察很快就结束了,但对我来说感触很深,收获很大。通过实地的现场参观教学,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差距。同时,在考察之中与其他学员能够互相关心、互相照顾,通过交流沟通,进一步增进了大家感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通过这种集体出行,使我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与大家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团队。我要通过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僵化思维模式,打破狭隘的局部利益思想观念,增强整体大局战略意识,发扬敢闯敢冒、敢想敢干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和静特色的发展路子。
第四篇:赴澳州培训学习的体会
赴澳州培训学习体会
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总行组织的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银行培训班。现场倾听了澳州各位专家学者主讲的《澳大利亚经济体制、政府结构及运作》、《金融体系—治理与风险管理》、《金融稳定与金融创新》、《国际金融产业发展》、《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趋势》等课程。其中,《金融体系—治理与风险管理》、《金融稳定与金融创新》两节课对我的启发较大,让我对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下面,就重点谈谈这两方面的认识与体会。
一、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探索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最大的差距应该就是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国外银行大多有准确的市场定位,业务经营、客户群体特色鲜明,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多。近年来,国内银行也开始尝试着精细化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市场定位,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努力增加各项业务收入,持续降低经营成本。
渤海银行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但由于我们一开始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反而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走在国内银行的前列。特别是近段时期,贷款规模收紧、宏观调控和监管要求趋紧、风险资产约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精细化管理,尽可能有效地使用资本,获得较高的回报率显得尤其重要。赵世刚行长在今年三季度经营形势分析会上指出,“要重视资本管理,努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增强盈利能力;实施积极有效的资本节约型发展 1
模式;加强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赵行长的讲话为我们精细化管理指明了方向。
对大连分行来说,第一、就是要在认真研究业务的基础上,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准确测算、分析各业务条线经济资本占用,及时下达经济资本预算,量化风险资产限额,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向分行各部门、分支行层层渗透,促进全行资源的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大连分行目前正加强资本流动性的控制管理和分析工作,财务部每日针对我行风险资产占用、存贷比考核情况进行监督和通报。又经常性的梳理金融资源的投入和回报情况,参照总行经济资本期望回报率作为标杆进行定量分析。这些工作表明,我们在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第二、我们要不断深化经济资本考核激励。积极传导总行考核导向,完善绩效指标设置,将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以及经济资本预算纳入机构、条线绩效考核体系。大连分行目前正运用经济资本理论开展绩效考核平台的研发工作。由科技部门牵头,批发银行、零售银行、人力、财务部门配合,拟以风险资产、综合收益为重要考核指标,最终解决每笔业务的产出与收益问题,从而正确引导绩效导向。这项工作预计2011年12月底完成。在这个平台研发成功后,绩效考核将真正实现与EVA、RAROC挂钩,真正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考核注重计划指标的问题,也较好地落实了总行经营管理转型工作。第三、加强对表外业务和产品的关注度,切实配合营销部门做好产品创新工作,重点扶持“资本节约型、高回报”业务。今年我们叙作信托受益权业务3笔,总金额14.8亿元;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韩国STX造船集团、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累
计批准授信额度27亿元,其中有20亿元的额度指定用于保函、保理、信用证等资本节约型业务。这些工作也是表明,我们在向精细化管理这个方向迈进。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当前,银行的经营环境很严峻,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迹象;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压力显著上升,钢铁、水泥、建材,以及进出口行业出现较大面积亏损;民间借贷与“担保圈”危机的负面新闻不断,中小企业、票据业务、汽车、造船、钢铁和玩具等行业风险也已开始显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风险管控的能力与水平,绝不能出现任何风险和案件。
1、牢固树立“风险为本、防控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为本”是“审慎经营”的必要前提,“防控为主”是“稳健发展”的内生要求。全行上下一定要树立“风险为本、防控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政策研判,加强风险的前瞻性分析,用政策制度来规范管理,用市场规律来指导经营。
2、加强对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理,防控系统性风险。一是高度关注存量房地产项目授信风险;二是高度关注政府融资平台;三是高度关注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要将产品管理和过程管理作为信用风险防控的主要手段,狠抓落实;四是高度关注中小企业授信风险,重点了解中小企业及其老板的“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押品、水表、电表、报表),杜绝盲目凭既往工作经验、凭直观印象与趋势判断;五是高度关注表外业务和非信贷生息资产业务风险。
3、加强对人的管控。要强化“防范操作风险13条”的落实,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敏感环节、敏感部位的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要求开展的大要案风险排查活动,认真制定排查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要加强对易发案件部位的检查和监督,重点是柜面业务、票据业务和贷款业务。特别是柜面业务是重中之重,要加大对账户开立、银企对帐、大额支付、网银等业务的日常检查和监督。严格检查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对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一定要严厉问责,更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操守教育,教育员工懂得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珍惜生活、提高做人的基本原则。
同时加强员工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适应岗位需要、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内控管理队伍,这样才能做到识别、计量、监测、缓释和控制业务经营中的各类风险。
以上是我参加总行培训学习的一点感悟。不足之处,请指正。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五篇: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XXX为团长,XX为副团长的XXX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苏州、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