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的基本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 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利益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围绕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的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形成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
事实求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程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 实事
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持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第二篇: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
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受了三大历史关头的考验。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政治、思想及其混乱,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拒绝了“文化大革命”的老路,又反对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的思潮,拒绝了以纠正“文化大革命”为借口否定社会主义的邪路,勇敢地面对现实,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肯定成绩,重新奋起,开辟了一条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外的政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极清醒的头脑,领导我们党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新路不动摇。第三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从十五大前后开始。邓小平逝世后中国的转向一时间议论纷纷,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知道意义、理论精髓和根本问题、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时代精神和革命风格,并进一步展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突破了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从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这一传统观念。邓小平不仅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了建立新体制的许多重要原则和构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并对建立这个新体制作了深入的论述和全面部署。
(一)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考过程
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的思考过程:
1、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多国的失败,足以说明必须对该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
2、社会主义各国对新的道路的探索都指向了市场经济,引起了邓小平对人类已形成的关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的反思,他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一家独有,而是有很强的兼容性,能为社会主义所用;
3、基于对我国改革在经济、政治和思想观念上的多重任务之间相互关系的战略性思考,邓小平认为用市场经济来统领这三方面的改革,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因而较容易形成改革的良性推进;
4、邓小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的深入思考,促使他选用了市场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邓小平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还考虑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任何伟大理论的产生,都是创造者对世界某一事物长期观察并思考的结果。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时,邓小平创立该理论与他一生的种种经历有关,如留法勤工俭学、莫斯科的大学系统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等,从而大大拓宽了对该理论的研究空间。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过程,从提出、充实到完善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
2、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一阶段邓小平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在结合中应以计划经济为主,并在第二阶段强调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转变为强调以市场经济为主。
三、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我们党顺应世界历史潮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开放性特征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当代世界就其经济内容而言是开放的世界或开放的经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实
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自给自足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中,经济交往的规模和程度十分有限,交换在经济生活中还不占重要地位。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才居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
会分工的扩大,进而形成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又加深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如同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二)根据经济体制创新的需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任务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企业的财产制度和组织形式,从而以规范化的公司制形式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根本性的改造,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实现企业改革的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对内对外开放,逐步地拆除地区间和国际间的各种市场藩篱和贸易壁垒,促使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促进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的战略部署,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实行一系列更为开放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面临着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产品出口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指导,以积极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两制”则是要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两制”,“一国”就无以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与“两制”是一个整体,是并行不悖的。否定了“一国”,国家就会走向分裂;否定了“两制”,国家就会导致战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一种新思维,旨在把台港澳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把国际上通用的“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国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的一个新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学习体会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把握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一百年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努力构建社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等等,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我们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时、提到姓“资”与姓“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我们何不先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行业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它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尊重客观规律。正是以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进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与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过程中,强调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并把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从本本出发,反对思想僵化;实事求足,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解放思想,同时解放思想也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二者具有一致性。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思想不解放,就会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就会教条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一切照抄照搬,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等于脱离实际一味蛮干,也不等于不求实效、追求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脱离社会土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因此,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而不能对立起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它不仅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首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通过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在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对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禁锢,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破除‚左‛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作出新的科学概括,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会有我国改革和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也不可能形成来源于实践并进而指 1 导实践的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的探索(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作过若干科学的预测,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国家开始消亡;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等等。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预测是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作出的,是一种科学的预测。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社会特征的概括舍弃了各种具体条件和因素。是对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的理论抽象。(2)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也对社会主义的特征进行了探索,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高度集权、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为特点的‚苏联模式‛。在其后的一段时期里,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走了一段弯路。由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照搬苏联模式,使得我们把社会主义仅仅理解成为共有制和按劳分配,并在实践上。一度人为地拔高生产关系,热衷于‚一大二公‛,结果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 ‚文化大革命‛十年**结束之后,在解放思想、拔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不断思考和反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范畴。1980年5月,邓小平首次论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l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大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的雏形。后来,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l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这个首要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解放。(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使之能够回答和解决新情况下的新问 2 题。(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前3 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的。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明确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邓小平在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澄清了人们对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种种模糊认识,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倾向,树立了正确观点,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l98O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l985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两大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l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个方面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体系。(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本。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并且最终能够代替资本主义,根本还在于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足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但这还不足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全部,要完整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必须指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终极目的和结果的问题,因为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也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除了它允许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外,还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民富裕,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共同富裕,所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什么意义。(3)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既讲了根本任务,又讲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前者是后者韵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和归宿,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开来。但两个方面存在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就只能是建立在贫穷基础上的平均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1)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即价值目标。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上,能否达到这两方面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过去脱离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纯而又纯的所有制,突出阶级斗争,从而在实践中犯了种种空想错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生产力,把解放生产力、发 3 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基础的地位,这既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讲社会主义总是从静念的、僵化的角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静止抽象的、纯而又纯的观念,这种做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没有把它限定在静态僵化的定义中,而是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五个动词动念的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足个逐步实现的过程。(5)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过程中,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的过程。他在阐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时,把这个战略步骤用分三个阶段实现的三个阶段性的目标来表述,更加具体地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贡献,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其理论意义表现在:(1)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邓小平以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对社会主义有许多光辉的论断,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没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科学的揭示和概括,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第一次在社会主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这些最基本的内涵作出了理论的概括。(2)这一论断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人民的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突出了生产力的基本地位和人民的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脱离社会主义目标的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观念,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在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第一次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和创新。
其实践意义在于:(1)这一论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坚持生产力标准的自觉性,坚定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决心。(2)这一论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认识,增强了我们不断进行改革的自觉性和信念。(3)这一论断为我们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方向。在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际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以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以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4)这一论断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系列模糊观念,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
教训的重要方面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历史,我们3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失误,甚至出现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失误,有的是经济上的,有的是政治上的,有的是文化上的。但归根到底都有一个思想认识和理论的根源,这就是邓小平所揭示的,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我们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三纯‛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但是认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还 4 不够高,而不是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党的工作重点不是放在发展生产力上,而是:
(1)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无视我国既落后又极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片面地追求公有制的纯洁性,把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排斥,甚至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搞‚穷过渡‛、‚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人为地拔高公有化程序,‚一大二公三纯‛成为我们生产关系变革的模式。
(2)总是不断强化计划经济。有时看到中央集权过多影响地方积极性,就下放一部分权力,但一下放又认为分散主义抬头,就再集权,‚条条‛与‚块块‛的集权和放权经历了多次反复,核心问题就是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进而维护‚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是着眼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注意到,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还不可能立即消亡。但是又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会导致资本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土义经济,对此大加批判和限制,并错误地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固有属性,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完全无视和抹杀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3)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阶级斗争、群众运动、‚高指标、高速度‛,‚抓革命、促生产‛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主要手段;在政治上,就是不断强化阶级斗争,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甚至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这些错误的理论和口号下,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的社会主义中国,把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缺点的批评、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某些政策的不同看法,统统看作是阶级斗争,甚至是敌我矛盾,导致了一系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4)在分配领域搞平均主义,‚一平二调三共产‛的分配方式一度盛行。这些错误做法极大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发生扭曲和变形,也使我国处于20年的停滞和徘徊之中。至于那种‚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谬绝伦的说法,更是丑化了社会主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发生这些失误的时候,当时都认为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就是搞‚文化大革命‛,也说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新阶段。
以上这些对社会主义的种种不科学认识,主要的问题是: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论社会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种种空想的界线;盲目反资批资,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训的认识 对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走的弯路和沉痛教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l978年3O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我们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理论根源首先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解不正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解的失误直接导致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政策。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批判了‚四人帮‛的荒谬观点,破除和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理解,主要 5 有以下六点:
第一,过去笼统地认为我国已经进入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邓小平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社会主义还不够格的实际出发,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也就是,我国目前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二,批判并抛弃了穷社会主义。邓小平一再指出,‚四人帮‛提倡穷社会主义,是荒谬的。他一再阐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第三,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分析了我国社会和党内的现实状况后指出,我们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l981年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土要矛盾。这就彻底否定了长期存在的认为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始终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认为社会主义是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矛盾的社会的不科学观点。
第四,改变了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越大越公越纯越是社会主义的观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偏重于从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理解社会主义。开始时,搞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几乎将一切小生产、小私有制都变成了公有制,搞了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以后搞人民公社,又提出所有制的‚一大二公‛。这样,就形成了认为‚一大二公三纯‛才是社会主义的不科学观点。邓小平的著作和党的一系列文献否定了这种思想观点,并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和完善,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第五,改变了认为只有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邓小平阐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六,克服了认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观念。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第五篇:基本问题精选
1、学校周边环境如何?
答:学校的成都校区位于成都高新西区,成都母亲河府南河源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18公里,紧邻地铁2号线、羊西线(蜀西路)、西华大道(沙西线)枢纽、老成灌路、金丰高架快速路、成都至都江堰轻轨等交通干线。这里高等院校林立,周围有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有远近闻名的清真美食、散落于民间的大千墨宝;还有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云集的成都现代工业港。
学校的眉山校区,地处“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眉山市。校园与眉山市区一桥相连,交通便利,有四条快速公路及高铁与成都市中心相连。这里处在“成都-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国际旅游线上,是旅游的好去处,也是最宜于读书、生活、成才、就业的好地方。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市城区距成都70余公里,距峨眉山80余公里,距乐山大佛60余公里;北临成都双流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余公里。著名景点有:三苏祠,瓦屋山,黑龙滩,彭祖山等。
2、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如何?
答: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校内设有综合实验大楼,艺术大楼、教学楼群、行政楼、实训楼、多个食堂、学生公寓楼群(公寓每间住宿6人,内有衣柜、电脑学习桌、宽带网络接口、阳台、独立卫生间、电风扇、热水系统、饮用水直供系统等);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图书馆、标准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学校还设有超市、生活服务小区、洗衣房、医务室、邮局代办点、自动提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这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学校各专业学费的收费标准如何?
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新生报到入学时须缴清学费和住宿费,方能注册。学校学费收费标准为:理工类本专科(含外语、广告类)每生12000元/年、文
史类本专科每生11000元/年、艺术类本专科每生15000元/年。未经学校批准而不缴纳学费的新生不予注册。
4、纸质档案是由学生自己带来,还是学校去提取?答:学生档案问题,按照学生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执行。有两种提取方式:一是由学生自己凭入学通知书到当地招办提取,然后带到学校;二是由当地招办统一邮寄到学校。
5、学生毕业时是否可以报考研究生?
答:当然可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报考任何高校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校鼓励支持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学校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考研自习室,为这部分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每届毕业生中,都有许多同学考上了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同学赴英、韩、日、泰等国攻读硕士研究生。
6、请问专科层次学生进校后有无“专升本”?
答:有“专升本”。三种渠道:(1)专科毕业生在毕业的当年,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可升到我校相关的本科专业继续学习;(2)我校继续教育中心举办有自考本科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在校期间可套读自考本科相关专业;(3)参加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深造,取得本科及硕士文凭。
7、请问学生进校后可以转专业吗?
答:按照我校2014年招生章程的规定,新生报到入学后,在同层次同科类的前提下,提供一次调换专业的机会,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根据教育部对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的规定,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8、如何填报贵校志愿?填报了志愿录取希望有多大? 答: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志愿填报步骤,在相应批次填报我校即可,其中院校代码、招生专业代码及招生计划数以各省级招办公布为准。根据我校往年录取情况,建议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同时选择专业服从调配,这样填报志愿录取希望会更大。学生进校后还可根据自身需求申请调整专业。
9、听说学校新建了眉山校区,请问今年的新生都是
到眉山新校区就读吗?
答: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划和要求,学校在“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眉山市岷东新区征地1000亩,新建了眉山新校区,将于201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根据学校的安排,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四个学院的本、专科新生将在眉山新校区就读,其余五个学院的新生仍然在成都校区就读。2014年具体到眉山新校区就读的本科专业有13个: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广告学、学前教育、英语、日语,专科专业有10个:工程造价、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文秘、社区管理与服务、商务英语、应用英语。
10、请问学校今年招生新增加了哪些专业? 答: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大了专业设置和建设工作的力度,经四川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批准,2014年我校新增专业7个,其中本科专业3个:人力资源管理、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专科专业4个:会计、财务管理、应用英语、工程造价。这些新批准设置的专业将于2014年开始招生。
11、学生毕业后如何就业?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如何?
答:学校设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该中心从新生进校开始至毕业,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推荐、服务工作,每个学生均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能力档案。学校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多种类型双选会,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毕业生由学校推荐,双向选择,与本校有人才培养协议的众多知名企业将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十三年办学硕果累累,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9%。中央电视台CCTV-
4、《中国教育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及校地企合作创新的模式进行
了报道。2013年,我校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12、学校是否招收文艺、体育特长学生?
答:我校十分重视招收这类学生。对文艺、体育有特长考生,凡投档中的这类考生,可按照我校录取规则优先录取。
13、学校位置在哪里?
答:学校拥有“天府之国”成都、“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眉山两个校区,人杰地灵、环境优美,生活、交通便捷。其中成都校区位于成都市郫县团结镇学院街65号,邮政编码:611745;眉山校区位于眉山市眉州大道岷东段1号,邮政编码:620036。
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什么?
答: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招生、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应用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