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体系理论概论考试小条1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4俩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两个宣言书:1978年2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那次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年初他发表的南方谈话时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宣言书。5新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6主要矛盾及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7一大到四大轨迹: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2,4最重要)
8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级特殊色优点:
1、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形成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2、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3、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9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只能够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0总路线和对象:1984年,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11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12统一战线的俩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13 三大优良作风及其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的作风。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对资本主义改造方针:一,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1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出现的一些事物和偏差,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17“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18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答到共同富裕。
1、发展才是硬道理,2、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队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
还处于初级阶段。这里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握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3“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24一个中心俩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5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作用:实事雄辩证明,改革开放式绝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之一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可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6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7“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2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29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0新旧民族主义之关系新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心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以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真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以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主为重点,解决还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5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名词解释1东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中大理论正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四马分肥: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邓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毛思想在心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9三个代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心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论述题:1科学发展观的的形成内容及指导意义: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职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循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采用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历史经验(在简答题部分)
3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内和国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改变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不是否定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作用。(在简答部分)
选择题:第一章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是毛泽送思想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东思想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6,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7、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8、历史任务: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9、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0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当得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3,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职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14,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1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为指导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三章1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1927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1984年,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5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7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毛泽东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争和战略问题》
8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9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的策略总方针: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0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11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12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第四章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主要的经济成分3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第五章1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同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第六章1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七章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在农村拉开序幕。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我国走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是从1978年。5我国正式加入WTO时2001年12月。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体系理论概论考试要点1
选择题: 第一章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是毛泽送思想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东思想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6,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7、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8、历史任务: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9、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10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当得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13,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职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14,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1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为指导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三章
1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1927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3,1984年,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5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6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7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毛泽东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争和战略问题》 8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的策略总方针: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0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11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12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第4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主要的经济成分3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第五章
1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同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第六章
1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七章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在农村拉开序幕。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3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我国走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是从1978年。
5我国正式加入WTO时2001年12月。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体系理论概论考试要点论述题1
1科学发展观的的形成内容及指导意义: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职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循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采用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历史经验(在简答题部分)3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内和国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改变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不是否定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作用。(在简答部分)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本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4.土地革命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主要内容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起始时间
8.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
9.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1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13.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4.“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15.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6.“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
20.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2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5.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内容。
26.“一纲四目”的内容
27.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四个基本点
(本学期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精髓(P1.46)
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精髓:实事求是
2、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内容(P207)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基本路线(P137.147)
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三,特指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新世纪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
1.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5、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重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三个代表”思想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6、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P168)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3.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P255.261)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工作布局(P211.212)
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工作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鼠疫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P3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基本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必要性:首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需要。
其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再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
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重要性: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适应经济环境和体制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解决了几亿人、十几亿人口的温饱,实现了总体达小康。但不可否认,多年来积累的许多突出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关口的重大战略决策。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核心在以人为本,难点和重点在可持续发展,基本支撑在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建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基本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基本思路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努力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的共同建设。
1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32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奉行不结盟政策,是我国外交的的宗旨。)
1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及其现实意义(P50)
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
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现实意义:实事求是”有两层意思,相当于认识的两个阶段: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要求。这是承认和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实事求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主观符合客观的能动的反映论的观点。其他如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观点,对事物作辩证分析的辩证思维也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关。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统一于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派生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即从“实事”中“求是”,反对否认客观事物存在、一切从先验论出发的唯心主义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但是,创新和发展,决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能超越客观的历史规律,决不能违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既得到了继承,又得到了发展,先后出现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样两种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
(P52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156)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4、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新的社会阶层(P336)
依靠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5、“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的的形成与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16、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238)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7、科教兴国战略(P264)
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过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根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
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251)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论述20、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4)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一要务: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2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意义(P203)
内涵: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意义: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
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