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同一个主题doc

时间:2019-05-13 03: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同一个主题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同一个主题doc》。

第一篇: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同一个主题doc

小说《陆犯焉识》与电影《归来》的同一个主题

2014-5-27

【提要】:小说《陆犯焉识》歪曲51-65年之间的历史,电影《归来》歪曲66-76年之间的历史,否定和妖魔化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是他们共同的主题。戳穿披着爱情外衣的骗子,还原历史真相是极其必要的。

50年代初期的历史是:王震部队进新疆,18军张国华进军西藏,大西南剿匪,青海西宁人民政权刚建立。解放海南岛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50-52年镇压反革命运动。57年反右派,57年开始实行劳教制度。66年文革。陆焉识的故事基本集中在51-65年之间,与文革不沾边。而在影片《归来》中却把故事情节集中在1973年以后,用一个50年代虚构的反革命分子的故事来否定文革,岂不是笑话吗?再说一个反革命分子是那么容易就当上了,是因为出身不好就能当上的吗?旧社会过来的人都与旧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当时统计解放初期的北京等名牌大学,工农子弟仅占百分之二十多,大多数都有出身不好的家庭背景,但是并没有几个被打成反革命的。

“五十年代初,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

这是小说开篇简介的一段文字,陆焉识到底违反了镇反的哪些个条款,犯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被作者有意回避了,事实上在镇反条例(二十条)里就根本没有规定依据出身和性格这两条来定罪的,而是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小说用了一些模糊的字眼,轻描淡写地说到了陆焉识犯罪的原因,什么引起出身、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好像是很随意得来的,像一个路过的穷汉子偶遇公主招亲,绣楼抛彩,偶获意外因缘那样巧合,天上飞来的一顶帽子,以此反衬,镇反运动就是那样的肆意妄为,乱伤无辜。一方面说明作者故意所为,另一方面,说明对于50年代初的镇反历史毫无所知,所以才会有闪烁其词,欲盖弥彰,随意捏造,胡编胡写。50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除个别冤假错案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反革命都是自愿申请的。所谓不谙世事,当然也有对的一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由阶级本性决定,过着资产阶级少爷的生活,接受西方式的教育,回国后又不转变立场,逆流而动,甘当反革命派,绝不是不是什么张扬激越的外向性格问题。反革命也有性格内敛的,表面上温文儒雅,骨子里反人民,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新生政权。如果仅仅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不用开办什么精神病医院了,那里的病人没有几个是谙熟世间之事的!所以在文字表面上,对于当代青少年也有一定的欺骗性,他们很容易相信那个时候的反革命是很容易就当上了的,只要那时侯的共产党一高兴,乱地鸳鸯谱,葫芦僧,卖葫芦药,说不定谁就是反革命了,听起来简直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好一个红色恐怖呀,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激发仇恨心理。但是,不论怎么捏造他们悲惨的生活也比长征路上的红军日子好,毕竟还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有一日三餐吧!还能有闲心构思着四十八万字的手稿。经过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教育改造过的那些战犯,罪行都比一般的反革命分子要大得多,严重的多,他们都知道感恩戴德,也基本能够实事求是,几乎没听见过哪个战犯出来以后还在扒瞎撒谎的,倒是能看到一些战犯的悔过和谢罪的自述。小说的作者带着深厚的资产阶级感情和坚定的资产阶级立场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阶级仇恨的。作者是用心的,虽然文字功底有限,也毕竟不能成为什么名著,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也没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具有一定煽动性和破坏性也是不可低估的。

小说开头的第一段文字,采取了人兽互拟的修辞手法,拟人于兽,意在人不如兽,拟人于狼,意在人不如狼。捏造和篡改历史史实,以和谐安宁自由反衬不安宁不自由,以狼比喻人民解放军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暗喻暴风雨的来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的一块地方。但是又完全不顾历史事实,西宁,历史上的那块土地并不安宁,那是清宁二马,马步芳、马鸿逵横行肆虐的地方,各族人民长期饱受马匪的欺压摧残,他们还是疯狂屠杀红军长征西路军战士的刽子手,血债累累,有多少年轻的红军战士惨死的马匪的屠刀下,对人民犯下了多少不可饶恕的罪行。在作者的笔下毫无马匪帮的踪影,只有宁静、安宁和谐自由的大自然和悠闲的马群羊群,一个和谐自由的世界。

“那时候这里的马、羊、狼还不知道大物们叫做汽车。接着,大群的着衣冠的直立兽来了。

于是,在这大荒草漠上,在马群羊群狼群之间,添出了人群。人肩膀上那根东西是不好惹的,叫做枪。枪响了。马群羊群狼群懵懂僵立,看着倒下的同类,还没有认识到寒冷疾风冰霜都不再能呵护它们,因为一群无法和它们相克相生的生命驻扎下来了。”

西北地区,历史上也曾战乱不断,历朝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没有没放弃对那里的管理。千百年的狼们,都没有达到目的,言外之意终于有一天来了比原始野生的豺狼更狠毒的衣冠禽兽。衣冠兽暗指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并且把他们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划归同类,但是更凶猛残暴,是他们制造了阴森恐怖,带来杀戮,暴力恐怖,这里从此就是一个杀人场的环境,简直是一个德国纳粹的奥斯威辛的再版。这一切完全是在编造故事,愚弄天下。这和当年赫鲁小夫编造故事污蔑斯大林的手法如出一辙,并无新意,和那些传世的经典名篇佳作相比,就显得构思简单,语言干瘪,枯燥乏味,文学艺术性也很低劣,还不及初中生的日记体的作文习作有文采。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一本破落户的豆腐帐,只有露骨的撒谎与捏造,与其说是一部小说还不如说是一本政治白皮书,反人民革命的政治报告书,用现在的话来形容《陆犯焉识》就是一堆垃圾。作者12岁参军当文艺兵,肢体语言要比同龄人丰富些这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毕竟不是从12岁就读诗经,读楚辞,读红楼梦什么的,博大精深的祖国语言文字,岂能靠短期培训就能迅速丰富起来的?况且已经出国十余年了,还会写几个汉字都值得怀疑了,所以,即便是大器晚成,也同样显得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归来》与《陆犯焉识》相比一个比一个更反动,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反对人民革命的。只是方式和曾度上有区别。影片《归来》在时间上,在细节上的改动都很大,尤其是在对于女儿丹丹的处理上,原作是48年才出国留学的,学医学的。回国后还上了防治血吸虫的科教影片与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6-30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还能联系在一起,而影片《归来》中丹丹是学舞蹈的,后来又成为一个纺织工,到78年高考才上了大学的,把出国留学的时间挪到了改开以后。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事实,毛泽东时代许多出国留学人员还是踊跃报效祖国的,出去的也会自愿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而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在九十年代出去甘做外国人的,这本身是就有讽刺意味。

作者是92年定居美国,到了西方的自由世界,理解并且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意识,所以开篇就连用了三个自由,幸好远离祖国已经十余年,还没有什么新的流行当下的法制观念和价值观,否则,还不知创作什么爷爷奶奶样的作品来。

“据说那片大草地上的马群曾经是自由的。黄羊也是自由的。狼们妄想了千万年,都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无垠的绿色起伏连绵,形成了绿色大漠,千古一贯地荒着,荒得丰美仙灵,蓄意以它的寒冷多霜疾风呵护经它苛刻挑剔过的花草树木,群马群羊群狼,以及一切相克相生、还报更迭的生命。”

影片《归来》与小说《陆犯焉识》在婚姻观念上是有差异的。在小说中,冯婉喻的婚姻是封建的,不自由的,冯婉喻是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她的婆母本是姑做婆,为了姑姑自己在陆家的地位,而牺牲了自己亲侄女。侄女也没有什么地位,也只能是混到个被人申出二个手指的地位,可以说也谈不到爱情的高度。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家庭还算健全的,生了一男一女,总算儿女双全了。可是到了新社会,由于政治原因,家庭也不健全了。而在影片《归来》中,家庭也是不健全的,同样也是政治原因造成的,因为文革等,到了最后爱情连同记忆一起都被剥夺了,可能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因此,无论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冯婉喻这位女主角来说,都有不公平之处,但新社会比旧社会更坏,新社会剥夺了她的一切。连起来看导演的主题思想就在这里。前三十年斗争的焦点就是《归来》现在依然是,就是妄图回归到1949年以前,回归到满清甚至更早些时候。

小说中:“在陆焉识被判处死刑之后,她得到噩耗瞒着3个孩子去监狱探望焉识,回到家就把陆家的房子抵押了,买了一份份礼物,一家家去送。也许是她送礼送出了成果,也许归功于焉识在监狱袜子厂搞的革新,焉识的死刑被缓到两年之后。婉喻的心定下来,两年时间,够她提着礼物走门串户,也够她在一家家客厅里静坐了。婉喻求情也是静静的,厚礼往茶几或方桌上一供,首长大人,您看着办吧。”

从法治观念来讲,在小说《陆犯焉识》中,冯婉喻为了帮助丈夫减刑,到处送礼,“一份份礼物,一家家去送礼”,但是没有叙述得更具体,都送到谁的手里了?而在影片中《归来》中则属于知情不举,甚至涉嫌包庇。在作为教师的她来说至少是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可能触犯了教师法。然而不论为了婚姻还是爱

情都可以置法律于不顾。这两方面看都是告诉青年一代的人们为了一己的私利要勇于违法。而实际上在整个毛泽东时代,贪赃枉法,贪赃卖法的是极其罕见的,一个反革命家属的礼能送得出去吗?别说政法干部不能收,就是一般普通干部也不敢收,用现在社会风气衡量那时人的觉悟是大错特错的。而在现实中则是司空见惯的。在演艺圈里就流行这样的风气。小说中的冯婉喻是逆来顺受的,是主动地接受了那份封建包庇婚姻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而且一直在坚守着家庭,这主要是反衬社会对一个家庭带来的灾难。而影片也是一样的意思。怎么能说《归来》是在演绎一部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呢?他们既不是自由恋爱的,也根本就没有什么爱情基础,不属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也不像梁祝恋、宝黛恋,那样纯情浪漫,更不像恩格斯所说的是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爱情,顶多属于同命相怜。他们都是披着爱情的外衣在搞翻案,这样容易为一些人所接受,本质上是在否定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直接目标是毛泽东,根本目的是回归资本主义制度。

在小说中,陆焉识他的女儿在电话中告诫他自首是唯一出路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也是明智的,而在文革中的女儿为了争角色而举报父亲这就不是什么理由。因为文革中人们根本就没有竞争的观念,竞争的引入始于84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用女儿的行为来否定文革也是没有多大力度的。如果说由于竞争导致了子不隐父,只能说明资本主义竞争导致人性扭曲,与文革无关。客观上起到了夸奖文革谩骂腐败的作用。“就在那一刹那间,他拿定了主意。他要去自首。他盘算着应该怎样往下进行他的计划;他的自首发生在什么时候对他的妻子、孩子们最有利。见一面婉喻是必须的。不见他可太亏了,太虚于此行,虚于一生了。自首之后,他的一生就了结了。”小说中陆犯是在西宁自首的,这是比较客观的描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而在原作中越狱是蓄谋已久的事,从61年起就有所图谋,经过两年的准备63年才实施,“我祖父陆焉识是从1963年11月16日开始做逃犯的。”这不是逃跑,而是越狱行为,是不是有组织的,是不是领头的,小说中也没有详细交代清楚,总之是跟一群逃犯一起的越狱行动,是应该加刑的。而影片《归来》中陆焉识的逃跑是借机会在农场转场途中,故意降低了犯罪的程度,有预谋的变成了随机的,偶然发生的了,把犯罪行为辩解成一时糊涂,就应该算作过失性的错误吗?就不算犯罪了吗?。虽然逃跑和越狱是性质不同的,但都是抗拒法律的行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也是不允许的,现在的有些人不是天天嘴里喊法制吗,终究,法不容情。

——————————————————————————————————————————————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来源:人民网

(一九五○年十月十日)

为了打击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和彻底消灭蒋介石残余匪帮,为了保证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巩固与发展中国人民的胜利,“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估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必须对于一切“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分子,“予以严厉制裁”;“必须坚决地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全党和全国人民-----------------------------1950年7月23日,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一

切反革命活动必须及时地采取严厉的镇压。解放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国人大网(1951年2月9日政务院第七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2月20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条的规定,为惩治反革命罪犯,镇压反革命活动,巩固

人民民主专政,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以推翻人民民主政权,破坏人民民主事业为目的之各种反革命罪犯,皆依本条例治罪。

第三条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第四条策动、勾引、收买公职人员、武装部队或民兵进行叛变,其首要分子或率队叛变者,处死刑或无

期徒刑。

其他参与策动、勾引、收买或叛变者,处十年以下徒刑;其情节重大者,加重处刑。

第五条持械聚众叛乱的主谋者、指挥者及其他罪恶重大者处死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处五年以上徒刑。

第六条进行下列间谍或资敌行为之一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较轻者处五年以上徒刑:

(一)为国内外敌人窃取、刺探国家机密或供给情报者;

(二)为敌机、敌舰指示轰击目标者;

(三)为国内外敌人供给武器军火或其他军用物资者。

第七条参加反革命特务或间谍组织,有下列情节之一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较轻者处五年以上

徒刑:

(一)受国内外敌人派遣潜伏活动者;

(二)解放后组织或参加反革命特务或间谍组织者;

(三)解放前组织或领导反革命特务或间谍组织,及其他罪恶重大,解放后无立功赎罪表现者;

(四)解放前参加反革命特务或间谍组织,解放后继续参加反革命活动者;

(五)向人民政府登记、自首后继续参加反革命活动者;

(六)经人民政府教育释放仍继续与反革命特务、间谍联系或进行反革命活动者。

第八条利用封建会门,进行反革命活动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上徒刑。

第九条以反革命为目的,策谋或执行下列破坏、杀害行为之一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较轻者处五

年以上徒刑:

(一)抢劫、破坏军事设施、工厂、矿场、森林、农场、堤坝、交通、银行、仓库、防险设备或其他重要

公私财物者;

(二)投放毒物、散播病菌或以其他方法,引起人、畜或农作物之重大灾害者;

(三)受国内外敌人指使扰乱市场或破坏金融者;

(四)袭击或杀、伤公职人员或人民者;

(五)假借军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名义,伪造公文证件,从事反革命活动者。

第十条以反革命为目的,有下列挑拨、煽惑行为之一者,处三年以上徒刑;其情节重大者处死刑或无期

徒刑:

(一)煽动群众抗拒、破坏人民政府征粮、征税、公役、兵役或其他政令之实施者;

(二)挑拨离间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或人民与政府间的团结者;

(三)进行反革命宣传鼓动、制造和散布谣言者。

第十一条以反革命为目的偷越国境者,处五年以上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第十二条聚众劫狱或暴动越狱,其组织者、主谋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上徒刑。第十三条窝藏、包庇反革命罪犯者,处十年以下徒刑;其情节重大者,处十年以上徒刑、无期徒刑或死

刑。

第十四条凡犯本条例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酌情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刑:

(一)自动向人民政府真诚自首悔过者;

(二)在揭发、检举前或以后真诚悔过立功赎罪者;

(三)被反革命分子胁迫、欺骗,确非自愿者;

(四)解放前反革命罪行并不重大,解放后又确已悔改并与反革命组织断绝联系者。

第十五条凡犯多种罪者,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者外,应在总和刑以下,多种刑中的最高刑以上酌情定

刑。

第十六条以反革命为目的之其他罪犯未经本条例规定者,得比照本条例类似之罪处刑。

第十七条犯本条例之罪者,得剥夺其政治权利,并得没收其财产之全部或一部。

第十八条本条例施行以前的反革命罪犯,亦适用本条例之规定。

第十九条对反革命罪犯,任何人均有向人民政府揭发、密告之权,但不得挟嫌诬告。

第二十条犯本条例之罪者,在军事管制时期内由各地军区司令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或剿匪指挥机关所组

织之军事法庭依照本条例审判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中国人大网

(1951年2月9日政务院第七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条的规定,为惩治反革命罪犯,镇压反革命活动,巩

固人民民主专政,特制定本条例。

-------------------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1957年8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

1957年8月3日国务院公布)

----------------------

中共中央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

----------------------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实施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废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中央司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3月起,各地基本停止适用劳动教养,《决定》提出废止劳教制度。

2014-5-28

第二篇: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

未赶上影片《归来》的上映,在一天突发奇想买了一堆小说中包含了影片的原着《陆犯焉识》。

是在出差归来的时候初读,然后在昨晚看完了整个小说。

在焉识最后选择带着婉喻骨灰盒离开那个已经不属于他的家时,心里还是莫名的同情这个老者。

如今的他与当年才高八斗、会四国语言的留美博士,风流倜傥,韩念痕、望达这样的女子为她倾倒的那个人,那样集所有优势为一身的人,在孩子面前是显得多么的多余与谈之色变。不得不承认,在那样的年代,但凡是被定义为反革命的家属,是要被一直斗争的。斗争到你比人低了很多级,斗争到焉识的儿子无法娶到自己满心欢喜的姑娘,因为他的老头子的成分不好,终而牵连了整个家庭。所以在这个家里,除了婉喻,他的妻子,是一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期盼他的归来,相比其他成员,虽然在看书的时候,我也生生的厌恶作为子女,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一名老者,对待他们的父亲,但是转念想来,也许就是这样的亲情带着埋怨,因为他们父亲,造成母亲的辛劳,造成整个家庭的不幸,才使得孩子的怨念对他是真实反应出来的。

朋友说,这部小说离我们太远了,他的厚重与悲凉应该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们无法体会的。但我却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小的时候,奶奶会常常和我说起爷爷,那个在我4岁的时候就去世,在他年满60岁,没有享受过一天国家给老年人应有的退休政策而退休的老人。我的印象应该是模糊的,但因为一直在奶奶身边长大,所以每天睡觉前奶奶的话题总是围绕着爷爷。那个她很崇拜也很怀念的人,是她共度一生的人。奶奶的描述是零散的,作者描述婉喻对焉识的字里行间却透露着难以名状的崇敬和爱慕,我想在那个年代但凡是嫁给陆焉识这样的女子都会有的心情吧。爷爷远没有焉识的才情,但在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对于奶奶这个从私塾先生教出来的女子也该算是崇拜之至了吧,她和我说起的恋爱,是那个带她去看电影的爷爷,两个人的距离能隔着一条马路那么远。她说起当时的情景,我仿佛能够看见一个走在前时不时回头看一下远远跟在身后的少女。我不知道在当年包办婚姻体制下的爷爷是怎样看待他和奶奶的爱情的,会不会也如焉识一般不认同那就是爱情。有的时候奶奶说到兴奋的时候会告诉我,爷爷的大学里的某个家族挺显赫的官员的女儿,也就是爷爷的女同学看上了爷爷,总是送他笔记本之类,但最后爷爷还是选择了奶奶,那眼里看得出满满的得意。我问奶奶,对方好看吗?奶奶说看过照片,可漂亮了。那么言下之意,再漂亮也敌不过奶奶,因为最后她们是在一起的。每到这里,我总是会打趣得逗奶奶,我要是爷爷,肯定和你分手,找漂亮女同学了。奶奶总是笑得灿烂,然后朴实的说了一句,估计你爷爷是怕逆了家里的意思,就不给他再念书了。多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要是在现代人的眼里,不吵个你死我活,就是要分道扬镳了。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我想我更能体会婉喻的平静、隐忍,甚至认为焉识是一直深爱他的。是啊,他不知道焉识在内心深处的望达和念痕,不知道他做了多少风流的事情,不知道他厌恶包办体质的婚姻,不知道他有多么的渴望自由,他看到的是焉识的每一封封来信,一个顾家的男人,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一个让他焉识在与不在都有理想信念支撑这个家的男人。我有时候在想,爷爷那个时候应该会为女同学心动,呵呵,不过那又算得了什么。是啊,那又算得了什么。

焉识说过婉喻是他寡淡的开始,却又是他二十年漫长回忆里完美的归宿。如果不经历劫难,也许他自己根本无法看到婉喻的坚韧与自己的内心。是的,谁能受得起这样一直的不离不弃。奶奶告诉我,在爷爷也被定义过反革命的日子里,他们被抄过家,爷爷五年的牢狱之灾,使得爷爷整个人瘦骨嶙峋。作为家属的他们也日常被各种看不起,以及各种我们这个年代人看不到的折腾。那个时候,有人自寻短见,有人带着孩子改嫁,奶奶骄傲于她的坚持,这一切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是个要强的老太太也同样源于她对爷爷以及这个家庭满满的爱。“你们可以不孝敬我,但是不能对不起你们的妈。”这句话奶奶只说给了我听,因为我是她的忠实听众,她告诉我那是爷爷出来的时候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在说那句话时,她满是皱纹的眼角都是满满的甜蜜,偶尔也会有一两滴眼泪在眼眶里。我在想,五年尚且如此,那婉喻与焉识的二十年呢?二十年情何以堪?那不是二十年,那该是一辈子的许诺和陪伴吧。所以,焉识被放出来后,哪怕这个家庭对他有所嫌弃,哪怕婉喻到老得了失忆症,他其实也只为他一个人回来。

合上书的时候,我不禁在想,以前人的爱情是怎样的?焉识与每个与她有过纠葛的女子而言,他是幸运的,因为一个个都是深爱他的女子。婉喻是不幸的,在年轻的时候焉识没有发自内心的对他热恋。婉喻也是幸运的,在年老失忆的时候这个老头子一直陪伴到人生的最后一程,让她的小女儿都甚至羡慕嫉妒。她有幸做他的妻子,能够彻彻底底的等他归来,相比其他女子,虽是得到过他热恋的甜蜜,但也只能守着回忆,去在心里担心和挂念着她们曾经爱过的焉识吧。现在我或许明白他们的小女儿为什么那么羡慕嫉妒他母亲的爱情了,就像我小的时候羡慕嫉妒奶奶有一个爷爷,然后把爷爷定义成自己的择偶标准一样,然后发现爷爷是个梦,是个属于奶奶的梦,我高攀不来,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坎坷,才有那样的美好,才有那样的福气。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福气的,他焉识饥饿一场、遭罪一场、生死一场,才领略了这真正的福气。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福气。你我,艳羡不来……

第三篇:《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1

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总是充满了悲欢离合,曾经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偏偏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随着时间流逝和命运的起伏,他总算认识到真正爱的人,真正想陪伴在身边的人是那个一直在身后默默付出的人。不怪陆焉识,人总是不能清楚的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遇到冯婉瑜这样的女人是他的幸运,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像冯婉瑜这样等一个人。试想,如果没有冯婉瑜的爱,在历次运动中也许老陆早就扛不住了,人崩溃总是由内而外的,唯有在外有牵挂的人才会不管多难也要活下去。珍惜身边人,珍惜枕边人,日子很短也很长,无论在外面是多么的风光,只有回到家面对冷锅冷灶的时候才知道家庭幸福的可贵。

作者直叙穿插倒叙的风格,别出心裁,但对于我这种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人来讲,有时候真的有点阅读困难。只能每次坚持读完一章再停下来,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棒的书,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作者没有怀着恶习去写谁,即便是冯子烨,读后我也没法对他恨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历史背景下,任何人物的命运都是不由自己主掌的,冯子烨有自己的伤心事,即便是他不原谅老头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陆犯焉识》读后感2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陆犯焉识》读后感3

陆犯焉识》与《归来》在我这儿有一段小小的纠结:先出现的是《陆犯焉识》,因为当时在读《巨流河》,我就将这本先放着;然后看到电影《归来》,发现前者竟是原著,虽则电影有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很动人,但是却消磨了我读《陆犯焉识》的欲望--实在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勾起我与他或她相处一段时间的渴望。

直到秋天的某个下午,我坐在飘窗上喝着茶,看着窗外齐楼的树顶变换斑斓的色彩,我从床头翻出这本书,开始慢慢地看,严歌苓的语言是我喜欢的,干净、温厚又带着苍凉。历史风云可以在她的笔下凝聚成生活琐碎的场面,磅礴自然可以转变成纤细的盆景,内心的波涛可以化为某个电光般的眼神--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应该是消瘦、沉思,还该有一头细碎的白发。偶然看到她在《锵锵三人行》里做嘉宾,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卷发,白皙的皮肤,柔美的声音--我没想到她原来是那么美丽、温婉。

故事徐徐展开,被唤作“老几”的政治犯陆焉识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装结巴,沉默,警惕……一切为了“活着”。死亡成了家常便饭,活着成为最艰难的事,但还有比活着更艰难却又不可放弃的事--那就是内心对爱的体验。

那么多的寂寞,在寂寞包裹中陆焉识开始回望冯婉喻这个他一直忽视和拒绝的女人。她的惊艳的眼波,她的隐忍,她的感激,她的等待——他一直在拒绝着这个“硬塞给他的”女人,而现在这个女人的一切给了他死寂的生活里最好的精神营养,成为了让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

为了去看一眼冯婉喻,告诉她他想对她说的话,“老几”成了逃犯,冒死前行,看起来诡计多端,实则是被心中的渴望所逼生出的计策。等到他费劲千辛万苦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买菜挤车跟丹珏、学锋她们一起吃饭,他觉得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了,于是选择了自首。

又是更漫长的等待,等待中冯婉喻的爱足够陆焉识慢慢品味了,他像一头牛,不自觉地吞咽下金黄的温暖的稻草,然后在寂寞的冬夜慢慢反刍,将每一根稻草里泥土的味道流水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都咀嚼一遍,甚至不放过每一个褶皱每一粒虫斑。

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际遇也总是给人缺憾。陆焉识平反归来,可是冯婉喻却失忆了--这不是命运的玩笑吗?可是,这应该是命运最善意的玩笑吧?失忆的老年的冯婉喻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就是等待她的陆焉识。纯粹的等待,纯粹的爱和一个纯粹的人。

我一直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但是对待书中结尾的遗憾,我却深深喜欢,真的,没有比这样的缺憾更美丽的结局了。

合上书,再回想一下《归来》,发现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过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害我差点错过了这本好书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4

在这本《陆犯焉识》中,我看到了陆焉识的浪子回头,但没有看到冯婉喻的变化。

冯婉喻,自始至终,对陆焉识有着几乎信仰一般的爱。在他心中,自己与孩子都远比不上丈夫——他带着孩子省吃俭用,却用半个月的工资给丈夫买螃蟹;他不容许旁人说陆焉识的坏话,即使他当时有些神志不清,即使说那话的人是他的儿子。我看他对待陆焉识,就像是在敬神。陆焉识尽可以对他粗暴,对他冷漠,他已经在心里为陆焉识找好了借口——他的陆焉识是完美无瑕的。

在这本书的后半段,冯婉喻极其粗暴地对待想要包办父母的大女儿。我阴谋论一下,他是不是几十年前就想这么对包办他婚姻的姑妈了,然而直到现在,没有了礼仪的束缚,他才这么肆意地做了。冯婉喻真的爱陆焉识这个人吗?如果是,他为何对包办婚姻有这么强烈的怨恨,为什么对陆焉识本来不爱他没有丝毫的反应?我想六年的时光和陆焉识回国后的态度足以让他认识到这一点。

因而,我倾向于认为,冯婉喻爱的是一个他理想中的陆焉识,一个爱他的好丈夫,也许是现实中的陆焉识留美时产生的。现实中陆焉识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冯婉喻理解为是爱他的表现,因为“陆焉识”是不会不爱他的。如果连对方反馈的爱都没有——尽管我觉得这可能是他想象的——他还有什么理由这样无怨无悔地对陆焉识好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5

当孩提时的陆焉识挺身而出把即将被送回娘家恩娘冯仪芳留在陆家时,就注定了他与冯婉喻一生一世的苦难因缘。

放荡不羁的才子陆焉识虽然不情愿娶冯婉喻,但终因抵挡不住恩娘的眼泪而不得不屈服于娘;而自幼倾心于陆焉识的冯婉喻满心欢喜的嫁入陆家,对新婚后即刻出国的陆焉识毫无怨言,满怀期盼地在家中苦苦等待。四年后陆焉识博士学成归来。

已掌握多种外语的陆焉识回国后在与婉喻共同生活上的'几年里虽然与她共同孕育了一儿两女,但在内心深处也并没有完全接纳冯婉喻,恩娘与婉喻的“争风吃醋”,处处都要占婉喻的上风。(也恰恰因为有了恩娘这个主角夹杂其中,婉喻误将陆焉识对自己的冷淡理解为时陆焉识的不得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婉喻地陆焉识的深爱。)

这时的冯婉喻是个可怜的女人,让人同情。之后,连他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罪行让他获刑十五年,因他的伶牙俐齿他不断被加刑,直至死刑。钟情于她的冯婉喻得知后,为能给他减刑不惜出卖自己,最终使他的刑期改为无期,而这直到冯婉喻死了陆焉识都不明白。

但陆焉识明白冯婉喻是深爱着她的。他是在高墙内、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冯婉喻从不失约的探监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醒悟到的。为了爱,他不惜冒真生命危险越狱,潜逃回家准备向冯婉喻表白;为了爱,他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来到冯婉喻的身边,默默地跟随,默默地注视,然后默默地离开;为了爱,他毅然自首又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那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地方,承受这非人的待遇。

这次回去,他开始提心吊胆的熬着每一个日子。他不想自己在劳改期间因死于自杀或是因逃跑被击了毙而连累冯婉喻,连累孩子们,因此他务必学会与管教们“斗智斗勇”。之后他最后想明白了,对妻儿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与冯婉喻离婚,他忍痛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被特赦陆焉识,几经周折最后回到了家,但年过七旬的冯婉喻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已经不认识他陆焉识了。再相聚后的四年里陆焉识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冯婉喻,他陪伴冯婉喻一齐等待着冯婉喻心中陆焉识,直到冯婉喻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时那刻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是心无旁骛的;冯婉喻陆焉识的爱是始终如一的,是坚毅执着的。他们对这份爱的执着,他们对这份爱的坚守让人感动。这时的冯婉喻是幸福的女人,令人羡慕。

《陆犯焉识》读后感6

《陆犯焉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一起买的。寒假里完完整整的,就算是看了这一本书。

其实买书回来时,两本书都先让同事看了。看《十三钗》的大叔不断地感慨电影不如原著好;而看《陆》的大姐没有评论过太多,只是因为我与某领导在公开场合强硬对白时,说“你也学学人家陆焉识,为了保护自己装结巴都能装二十年,你倒好,压了两天火了,最后还是爆了。”她顺便叹息了一下陆焉识和冯婉喻最后的可惋结局。

也就是这个冯婉喻,成了我读后最大的感慨。她是最幸运的人,无论陆焉识是否爱他,她的一生都是平顺的,平安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她与生俱来的那种平静,静的让人佩服。她又是我所喜欢的上海女人,委婉雅致却不失力量--陆焉识由死刑变成无期,是她毅然出卖了自己换回来的结果。

当然,这是陆焉识一辈子都不知道的现实。

跟着作者一点一点进入那个时代,画面在服刑农场与旧上海之间缓缓切换,我一直就假想着这是严歌苓本人家庭发生的事情。那个时代该有多少的荒谬呀,谁都有可能瞬间失去一切,没有预兆没有来头,无缘无故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且没有谁能够保护你,比荒谬更多的是无奈。

而留洋的博士陆焉识的脑筋一直没有转过来,下场可想而知。对于他这样“不识时务”的人,进监狱判无期好像真的是迟早的事情,能够活下来才是奇迹。20年的囚徒生涯,让一个留洋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的“狱油子”。监狱是能改变人的,文人风骨,自尊,在监狱里都一文不值,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老几装结巴,贿赂邓指,不救梁葫芦,都是为了生存。此时的陆焉识和玩世不恭的陆博士天壤之别,判若两人。他在农场又满怀了厚重的希望,看电影上的女儿,逃跑探望妻子最后一面,他谋划着并付出着,一路是常人无法面对也走不过的艰辛。这一段一段的时间过去了,正当自己觉得要被执行时,他被释放了。

他学术上没有建树又做了时代的牺牲品,只有妻子婉喻的爱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当他日益感觉到他对阿妮头的这种厚重的爱情时,绝望和无处逃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也是这份厚重,伴随着他陪伴了失去记忆的冯婉喻四年,直至妻子终老。

那么,有多少婚姻都是没有爱的悲剧。陆焉识起初那样的风流倜傥,从国外到国内的拈花惹草,而又有几花几草能够像阿妮头一样平静,一样自我安顿,一样不患得失,一样无怨无悔?如果没有那场大灾难,陆焉识是否一辈子都无法触及心底深处对于阿妮头的爱,无法感受无法回报?人呀,总是在失去之后总是在失意之时,才能领略那份纯朴和厚重,这是生命的戏耍。

作者让我们我们目睹了那个农场的黑暗和不堪,却又让我们在最后邓指的三儿子放弃外面的世界回到农场时,恍然。在那个时代的农场的外面的世界,是否有更多的不堪入目,有更多的蛇龙混杂,有更多的无法面对?陆犯焉识也回去了,带着婉喻的骨灰。

也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二十年的囚徒生涯也是一种幸运。

《陆犯焉识》读后感7

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内心是有一些感动的。

这篇小说最让我感动之处之一在于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陆焉识早年生活如此优裕,才学卓越,风度翩翩,却没有摆脱那个年代的厄运。但是在遭受了那么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境遇,各种非人的待遇和磨难后,历经万难,为了达到自己心里的一些念想,能在西部那些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韧的活下来,活的甚至不如一条狗,不要说有任何尊严,就连生命都随时都有可能不保,他却能奇迹般的生存下来。感动之二为他晚年的爱情执着。他一直敷衍了那么多年的婉瑜,在他做犯人的这些年她在他的生命里渐渐的明亮起来,直至最后在他心里变成了一颗珍珠,他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爱的就是身边不甚其烦的妻子,只是因为她不是他自己选的,所以在那些家庭生活中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敷衍她。他一生最向往的就是自由。却在最后明白了虽不是自己的选择,但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婉瑜那样爱他。感动三,婉瑜的爱,没有谁比她更爱陆焉识了。一辈子的爱,在为他生儿育女中,在每月准时的探监中,在那些她为他准备的探监食品中,在为救他性命而献身的时刻……她是如此的伟大,优雅而隐忍的女性,却在她最爱的丈夫回来时已经变得失忆,是不敢相认吗?或是已经爱到骨髓里,爱到和自己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不能接受任何别的人是她的焉识吗?

关于其他方面,人性的描写,亲情,友情,在文字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众生相,深刻悲凉。

今天把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看了一遍,没有小说那么丰富,但是演员把一些很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了,很是感动,有些场景结合小说,会显得更为深沉,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总是显得那么单薄,无法抗拒,唯有坚定的怀着某种信念,才能让自己苦难的生存下去,是磨难,是痛苦,生命显得如此苍凉,但无论怎样,总还是有那么一丝温暖,只是片刻也好。

《陆犯焉识》读后感8

正文(必曾经看过很多反思文革的小说,残酷如血的《血色黄昏》,嬉笑怒骂的《哎,我的沧桑五十年》,在这方面有贾先生的《古炉》,刘心武的《钟鼓楼》等。但是《陆犯焉》依然写出了自己的味道。

张艺谋根这部小说改编的《归来》肯定对于文革要趋之若鹜。虽然很想看到一部狠狠揭露文革的电影,有时只有直面历史才是大无畏。现在出版业慢慢在文革方面放开了手脚,影视业却依旧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相信不是特别研究这段历史的年轻人,对于文革可能只是觉得它不对,害死了一些人。但是这是不对的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文革这段历史,那些文章里,那些血与泪里才是血淋淋的历史。喷气式,阴阳头,跪砖头,戴高帽,文攻武斗大批斗。千夫所指的骂你,根据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小人得志,老师,教授,政府官员。越是有头脸的人物越是跌落在尘土里,永世难以翻身。一个人掌握一个村子的命运,一句话毁灭一个家庭。小说里陆焉6为了看一场有她女儿镜头的电影,花了怎样的代价。用手表,用积攒多年的钱财,用生命只看到了五分钟的画面,听到了一句话。但是他无怨无悔。

陆焉识在无期的劳动改造中慢慢发现了妻子的好,想念那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在看了女儿的电影以后,他再也压抑不住对亲人的思念。开始了第一次的逃亡,拼尽全力看了家人一眼,然后自首再次接受改造。因为一个政治逃犯只能给一个家庭带来灭亡。儿子的婚姻,妻子的工作,女儿的不理解。陆焉识都默默承受。在脑海里整理自己的散文,自己写给妻子的家书是他唯一的乐趣。

当四人帮倒台,陆焉识能够回到家里。又是一段磨难的开始。文革以后家人该怎样相处,文革完成的伤疤该怎么办。家破人亡以后谁来补偿。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一直做的不好。偏偏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足。知足者常乐。能活着或许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我愿有一天这个国家可以直视这段历史,能拍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或许更多,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唯有了解才能心生敬畏。

《陆犯焉识》读后感9

这本看得有点久,也看得有点断断续续,所以对故事也就看了个大概,决定周末把电影看了。

不过真的很感动,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好几处看得我想落泪。

全书仿佛在写两个人。前半生的浪荡恣意,骨子里的倔强使得这个陆焉识不愿意接受妻子,或者说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爱上了她。后半生的牢狱生涯里,他不再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成为沉默的结巴老几。他文雅的名字和满腹的渊识被简单的编号埋没,他成为大荒漠中一根枯黄但隐隐生长的草。

而婉瑜,用尽自己的一生去爱陆焉识的婉瑜,到死也为他辩解的婉瑜,就这样离开了。不公平,她为这个男人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可却没有真正享受到这份迟到了半个世纪的感情。

不过我始终还是看得太散,很多细节处没有深究,姑且先放一点印象深刻的文字吧。

「她是一个容易掌控的人,水一样的透明无形,谁都可以浸染,可以用不同形状的花瓶,水晶杯,玉钵,烂泥坛给她塑形」

「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国人最要紧的是发明这种机器那种机器,中国人呢,最要紧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这个学问,你在中国就是个没用场的人」

「妻子悄悄问:“他回来了吗?”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她。“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哦。路很远的。”婉喻最后这句话是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

《陆犯焉识》读后感10

在不忍释卷的同时,脑海中一直过着画面。两天时间看完了严歌苓写的三十六万五千字的小说《《陆犯焉识》》。当看到一半时我己为书评取好了题目“人性的韧度”。

人性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人性的韧度如同坐标系,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到底能延伸到什么刻度,这也是永恒的话题。小说选取了四个极端的环境来展示人性的韧度。我们知道只有用极端这个平台才能将事物的特质完全暴露。而我们的历史是完全符合极端这个词的所有含义的。

从抗日战争前小布尔桥亚氛围中营造的风流倜傥的浊世翩翩佳公子到抗日战争中坚持品格、德义而坐牢的卫道士式的绅士是第一次蜕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半理想半现实主义者到解放后入狱二十年劳改中的蟑螂式生存者是第二次蜕变,从政府特赦出狱后的不适应者到最后归属时的领悟者是第三次蜕变。三次蜕变四个场景,我们看到了在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中,人性象过山车一样从正无穷向负无穷飞速滑落的过程。好在,最后回归了原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感悟。因为这部小说交织了爱恨情仇的所有元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直觉,深刻刻画了历史大变革中各种人物的面貌,画出了一幅生动而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图。通过个体人物的命运在极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度,镜像印射了这个种族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技法是高超的,意识流的写法在时空交错中呈现出一种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让人的情感冷热交替,在冰火两重天里感悟极致。我想这可能得益于旅美作家的身份和好莱坞专业编剧的职业训练。

如果说有缺点,我觉得是主角陆焉识出狱回上海后的生活叙述得有些罗嗦,可以精简一些。

这本小说好看,耐看,值得看,看后忘不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读者对作者最好的褒奖了吧。

【《陆犯焉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1.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

2.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750字

3.《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精选读后感

4.《物语终焉》500字读后感

5.心不在焉成语

6.习焉弗察成语

7.古道焉在诗歌

8.心不在焉造句举例

9.议论文:识物与识人

第四篇:《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

读《陆犯焉识》还是因为那部电影《归来》。比起电影的视觉冲击,我更想读一读那个畸形的年代。那是个信任缺失的年代,是个道德沦丧的年代,是个父子反目成仇的年代,总之你能想象到的坏都在那个时代里,但是我却从一个老无期的心理品味着一种纯粹、荡气回肠的浓浓的爱。那是那个时代所不能拥有的,因此这种爱也带着缺失,畸形的成长。

作者严歌苓我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百度认识她以后,却发现原来这么熟悉,她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我们熟悉的李小璐成名作《天浴》、闫妮的成名作《金陵十三钗》、刘若英成名作《少女小渔》,以及由孙丽主演的电视剧《小姨多鹤》,多以女性视角来描写平凡女子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因此,让我在读这本书前,对这本书有了几许期待。

该部小说开篇描写的在莽莽草原上,尔虞我诈、整日为吃饱饭发愁的犯人们的生活场景,真真应了那句“与大自然斗、与虎豹豺狼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读着读着,我仿佛陷入了他们的生活中,描写很真实,笔触自然,那种相互猜忌、信任与生存之间来回博弈,让你感到了悲哀。主人公老几,曾经风流倜傥,一代佳人,落得个如此下场,不禁感慨多多,但是老几像被磨平了的鹅卵石般,不卑不亢,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婉瑜和丹钰,唯有这份牵挂,让他有了生活的希望,活了下来。

读了整本书以后,我常常想,性格不仅是跟随者DNA先天决定的,也是被环境渐渐磨砺出来的。婉瑜的爱是将焉识放到神的位置供奉着崇拜的,因此几十年的分离,对她来讲,并不是坏事,一个旧社会的女子,她身上有太多的好品质,爱丈夫、爱孩子,用尽办法尽量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他的孩子们,被整怕了,说话办事小心翼翼,尤其是她的儿子,尽显上海小男人本色,完全不顾及自己父亲的感受,一生以父亲为耻,认定了自己是被父亲拖累的,拖累了他的前途,拖累了他的爱情,拖累了他的一生,因此他对父亲无爱;焉识的爱是大爱,本书最感动我的还是焉识的爱,由对封建婚姻的抵制演变成对婉瑜的无爱,再到经历了种种磨难后自我心灵的救赎,发现了对婉瑜不可磨灭的爱,以至于当他自由以后,回到婉瑜身边,婉瑜已经认不清焉识而内心滋生出来的内疚之爱,焉识全都品尝了一遍。

婉瑜与焉识的爱,没有得到他们的孩子的理解,只有一个小破孩他们的孙女能理解,我相信能得到所有读者的理解和感动。文章的结尾依旧是耐人寻味的,焉识离开了被生活算计的丹钰家里,他不想给孩子们再添麻烦,他走了,带走了婉瑜的骨灰,一个人消失了,我觉得他一定回到了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大荒草漠上去了,带着他的爱人,过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生活。

整篇文章有太多令我感动的场景,焉识逃狱出来只为见婉瑜一面,在完全准备后为了不给婉瑜他们一家再添麻烦,而是偷偷的当做路人甲似的欣赏一家人的生活,放佛自己就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一般;当你读着读着,却发现这一切没有逃过婉瑜之眼,原来一切她都是晓得的,她知道他在那,在蛋糕房外,在阳春面摊边上,她没有挑破这层窗户纸,她让他见到了他的爱人和子女,两个人是默契的再见面啊。

当人只剩下生存需求的时候,学术、成就那些都是一纸空谈,那时候人们最纯粹的想法就是你的家人,那是浓缩于整个身体里的爱,那是忍受所有痛苦都要挺下来的信念,而当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焉识没有想到,他还是来晚了,但是他依旧满足了,他没能让婉瑜知道他的爱,但是他让她尝到了爱的滋味,由此他所受到的痛苦全都不值得一提了。他就是这么想的,肯定是这么想的。

第五篇:陆犯焉识读后感

在不忍释卷的同时,脑海中一直过着画面。两天时间看完了严歌苓写的三十六万五千字的小说《《陆犯焉识》》。当看到一半时我己为书评取好了题目“人性的韧度”。

人性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人性的韧度如同坐标系,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到底能延伸到什么刻度,这也是永恒的话题。小说选取了四个极端的环境来展示人性的韧度。我们知道只有用极端这个平台才能将事物的特质完全暴露。而我们的历史是完全符合极端这个词的所有含义的。

从抗日战争前小布尔桥亚氛围中营造的风流倜傥的浊世翩翩佳公子到抗日战争中坚持品格、德义而坐牢的卫道士式的绅士是第一次蜕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半理想半现实主义者到解放后入狱二十年劳改中的蟑螂式生存者是第二次蜕变,从政府特赦出狱后的不适应者到最后归属时的领悟者是第三次蜕变。三次蜕变四个场景,我们看到了在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中,人性象过山车一样从正无穷向负无穷飞速滑落的过程。好在,最后回归了原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感悟。因为这部小说交织了爱恨情仇的所有元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直觉,深刻刻画了历史大变革中各种人物的面貌,画出了一幅生动而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图。通过个体人物的命运在极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度,镜像印射了这个种族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技法是高超的,意识流的写法在时空交错中呈现出一种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让人的情感冷热交替,在冰火两重天里感悟极致。我想这可能得益于旅美作家的身份和好莱坞专业编剧的职业训练。

如果说有缺点,我觉得是主角陆焉识出狱回上海后的生活叙述得有些罗嗦,可以精简一些。

这本小说好看,耐看,值得看,看后忘不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读者对作者最好的褒奖了吧。

下载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同一个主题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说《陆犯焉识》和影片《归来》的同一个主题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归来》《陆犯焉识》影评书评优秀文

    《归来》优秀影评/《陆犯焉识》优秀书评选登(2014.06.11)团圆——《归来》观后感 高一19班龙恬羽《归来》与《陆犯焉识》是截然不同的。自我走进影院,就再也不能忽视二者的差别......

    《陆犯焉识》观感(精选5篇)

    陆犯焉识今天去办事,要等一个多钟,闲着无事,想到现有wifi的便利,不由自主的打开手机,翻来翻去,因新发现手机的视频功能,忍不住又翻看新电影,发现了陈道明先生主演的《归来》,原剧《陆......

    陆犯焉识读后感800字

    陆犯焉识读后感800字范文生命和等待——《陆犯焉识》读后感故事走过漫长的五十余年,焉识从提篮桥监狱辗转来到大西北的某片草漠。他从监狱逃出了回到上海,被释放了回到上海,最......

    读陆犯焉识有感

    读陆犯焉识有感1 年代久远的爱情,飘荡到现在,仍然在充满爱的现代人的心里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浪潮,即便现在的爱情早已改头换面。陆家作为一个深受政治迫害的家庭的缩影,冯婉瑜作......

    读陆犯焉识有感

    读陆犯焉识有感昨天读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终于让自己跟随书中的陆焉识,走完了他坎坷多舛、悲情沉重的一生。其实读到......

    观陆犯焉识有感

    观陆犯焉识有感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起文学和电影的关系,这次的《归来》和《陆犯焉识》非常典型,让我忍不住多唠叨一些。无论电影还是原着在各自领域中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都各自体......

    读《陆犯焉识》有感

    中国式的幸福---读《陆犯焉识》有感前天好友推荐了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推荐理由是她今年看过的众多小说中形象最为深刻的两部之一,读完之后感觉很心酸,为人性和人的命运......

    陆犯焉识读后感(共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陆犯焉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