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
江苏仪征周正华
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三四十首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古诗。在古诗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加强观察、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且切实可行。
一、诵读古诗,提高观察能力
第七册有首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不就是观察吗?我们反复诵读这两句诗,它正是讲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横、侧、远、近、高、低”,观察要有顺序,这就是观察的顺序。观察时有顺序,写作才有条理。“各不同”是变幻多姿的庐山的特点吧。观察要抓住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像什么,避免“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观察时还要想象,想象使观察到的事物更具体丰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还要解决观察点的问题。“身在庐山中”自然“不识庐山”,可观察就是要“识得庐山真面目”。李白那首气势磅礴的《望庐山瀑布》是“遥看”所得。我们要将“面面观”与“最佳视角观察”结合起来,做到全面细致。
二、品读古诗,加强想象能力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想象的佳句。在欣赏古诗的时候,充分理解其中的想象,将有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
白居易的《暮江吟》也是一首充满想象的歌咏傍晚江景的古诗。看到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的江水,十分明丽,作者想象为“一道残阳铺水中”。一个“铺”字展示了作者的想象才能,残阳、半绿、半红,我们好像来到了深秋的江边。
“铺水中”、“似珍珠”、“似弓”,诗人充分运用了他丰富的表象,由江水到草木上的露珠,到空中的明月,冲破了空间的阻隔,纵横驰骋,展开想象: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光中闪闪发亮。大自然的美景呈现在眼前,真情呼之即出: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可怜)啊!
三、赏析古诗,训练思维能力
形象性是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思维的形象性是指思维通过形象表现出来。如教学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我们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这样的情境:在徐公店旁有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路旁有一块开满黄花的菜地,为了不让牲口糟蹋,主人用竹篾筑上了一道篱笆。这时树梢的桃花、梨花已谢了,树叶却才冒出小芽。有一个五六岁的儿童在路边玩,看到一只停在小草上的黄色蝴蝶,就用手一扑,没有抓住却把它惊飞起来。小孩紧跟着追上去,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分辨不出哪是蝴蝶了,小孩只好回头又去玩耍。我们还可以充分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启发学生根据诗情画意构图。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也是一首形象性很强的古诗。游园未遇主人,“小扣柴扉久不开”。如果正逢主人在家,且主人欣然应允,得以入园观景,呈现在诗人眼前的会是一番什么景色?请同学以《游园》为体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抓住重点景物写具体。这样既巩固了写作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诗人以“一枝红杏出墙来”而领略“满园春色”,以一斑而窥全豹,实在是生花妙笔。我们能否用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写一篇记叙文?这样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在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技能。
在古诗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吸收其精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的心理能力,促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 要:《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笔的积极性。写作,应该是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应该是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灵感,解放独特的个性,激扬生命的活力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词汇;阅读;素材;写作
学生初写作文多数表示不喜欢,甚至害怕。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见题无从下手或者无话可写,所以作文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沉重负担。为了改善小学生作文难的情况,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积累词汇,进而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词汇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加强学生的阅读,收集词汇,着重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的训练。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的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就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二、重视学生阅读量,拓宽写作题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下笔才能洋洋洒洒,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说写结合,用好素材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外衣,口语训练,是语文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说话的内容也广阔起来,语文故事,人物传记,历史事件,天文地理等都有,而且说话也有条理多了。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大庭广众场合的讲话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辩力和分析力。最重要的,是它对学生写作文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了。
写作中除了引导学生说写结合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应当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中,只有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这个年龄段,兴趣很容易发生改变,因此怎样才能让他们保持对写作的兴趣呢?首先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就是让他们感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人欣赏,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一些写得好的作文,老师应该极力向报社推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过,毕竟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并不多,那怎样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这种自豪感呢?这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个人博客,因此,我就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作文博客,把写得好的作文放到网上去。这方法同样让学生为之感到自豪,更增加他们写作的热情,更加喜欢写作。同时,还鼓励学生到博客上去留言,对发表的作文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还能指出不足之处。这不仅以新事物吸引学生,还让他们在发表观点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练笔,一举两得。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叶圣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三篇:古诗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古诗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两市镇三完小 张丽娟
语感著名专家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的困难之处,也在于他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王尚文语)。而古诗是祖国文化艺术长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哲理深刻,音韵和谐,是语感培养的宝贵资源。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古诗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点滴做法。
一、在朗读中触发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读中培养语感。我采取范读、齐读、诵读、配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触发学生的语感。
1、在读中体会音韵感。古诗讲究韵律,读来琅琅上口,通过朗读,能充分体会到其中的音韵美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声,目察其形,心通其意,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教师在指导朗读中要抓住音韵的平仄、节奏、停顿、重音、韵脚等的特点,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充分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感,为深入感悟古诗的内蕴打下基础。
2、在读中体悟情味感。诗言志。志即情感、态度、胸襟、气度、爱憎、情趣等。教师要在读中触发学生的情味感,让学生的心靠近诗人的心,让学生的情感融进诗人的情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何等坚强不屈的意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么积极乐观的胸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充满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诗人历经人生风雨的经验总结,对后人几多谆谆劝勉……不同的诗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在读的训练中把握它,理解它,表现它。
二、在品味中体悟语感。
古诗语言凝练,一字一句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含义。教学时应该把这些精美的语言瑰宝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诗人运用语言文字的高超本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僧敲月下门”的“敲”,是品味古诗用词的典范。我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感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与“寒”的意思,我先让学生回忆了《飞夺泸定桥》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节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录象,充分体验环境之险、水势之恶、敌人之凶、战争之酷,这一切作者就用一个“寒”字高度概括。但红军是坚强的,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你听,金沙江翻腾的江水拍打两岸,似乎给我们送来了阵阵掌声;太阳温暖的照 在耸入云端的山崖,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的未来就在眼前。此时此刻,作者感慨万千,激情澎湃,对牺牲了的战友的崇敬,对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作者把千言万语浓缩在一个“暖”字里面!通过对“寒”与“暖”的对比品味,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语义感的训练得到落实。
三、在想象中深化语感。
语感与想象是紧密联系着的,加强想象的训练也是获得语感的重要方法。而诗歌离不开想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作者“心骛八极,神游万里”,在神奇的想象中创造出瑰丽的诗句。在古诗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深化语感的培养。例如教学《锄禾》时,让学生想象农民为一粒粮食所付出的艰辛。从播种、锄草、施肥、杀虫、收获到饭桌,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多少汗水、多少心血,让学生深深的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通过想象,把诗歌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体会到诗的情意,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获得丰富的语感。
四、在意境中增强语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是主观的情思(意)与客观的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它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古诗讲究意境,我国古 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在教学古诗时可通过图画、音乐、多媒体、语言描述等手段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去认识、鉴赏、创造古诗的意境美,陶冶情操,增强语感。例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我运用课件显示春天的美好景物,然后用配乐的描述性语言再创春天的美好情境。“是啊,春天的太阳温暖的普照大地,在融融的春光中,大地雪融冰消了;在暖暖的和风中,小草快乐的舒茎展叶。没有春晖的深情抚爱,哪有小草的茁壮成长?没有母亲的细心呵护,哪有儿女的幸福温馨?”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内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到诗歌运用比喻手法的特殊效果。
总之,古诗教学是语感训练的可贵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古诗教学的特点,把学生的语感培养抓好抓实。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积累词汇,摘录佳句,促进写作
写作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必需材料。作文就像建造房子,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而英语写作没有相当的英语词汇量,作文是无法进行的。
(一)在游戏中积累丰富的词汇
一个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下笔如涌泉。写过英语作文的同学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想写一些比较实用或者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词语时,那些单词或词汇总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写却怎么也拼不出来。特别是在参加考试的时候,对于一些印象模糊的词汇我们往往都会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我们只能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因此说,培养小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积累丰富的词汇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学生积累了词汇之后,要让他们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这样才能让他们能持之以恒。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的机会进行开展一些活动,如词汇接力赛,单词串句游戏等,并每次都累计比赛积分,到每月底评出两个“lucky star”。游戏不断地创新,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所以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就得学会积累词语在,游戏教学中才能更快的积累丰富的词汇。这就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知识,把课外学到的单词和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摘录佳句
当学生的词汇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之后,记住例句对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英文写作就十分重要了。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许多教师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记的好句越多,他对于英文写作的信心就越强,写出来的文章就越地道,让人赏心悦目。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好句妙用,妙笔生花?
1、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摘录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及有代表性的句子,并经常拿出来背背,力求把这些美词佳句变成自己的。教师也可在每一单元新授课结束后,让他们总结这一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组搭配。
2、其次,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句子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检查学生的成果。例如:进行“英语好句知多少”有奖问答、“妙语连珠”及“看谁用得最妙”等活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3、此外,老师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写英语特色日记
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里的一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坚持写英文日记,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老师不必要求字数,也不要对学生的英语作文披头论足,只要定期检查一下他们的作文并认真修改,帮助学生指出语法错误就可以了。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会非常喜欢写英语作文。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学生们的英语写作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当学生有了初步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到小学中、高年级,老师就可以训练与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开始先要求学生写周记,然后每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写一则。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普遍提高。
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一般来说,朗读与背诵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我们学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从英语口语表达入手,提高英语写作训练的实效。Wilma M.Rivers在谈到外语口语训练与外语写作教学的关系时指出,“当一个人都没有能力说出他自己所思所想,他是很难将这些东西写出来的。”(Wilma M.Rivers,1972:244)
(一)重视口语表达以及诵读的重要性
作为语言信息输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口语输出和书面语输出,它们存在天然的联系。尽管在口头表达显得多少有些木讷的人当中也不乏写作高手,但是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其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是成正比的。书面语表达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口语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口语表达训练则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语感和促进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正如我国英语界老前辈葛传架教授在其专著《英语写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中谈到解决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困难时说:“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Not only very carefully,but also aloud,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熟读成诵对写作是多么重要。平时课堂教学言要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成诵,坚持不懈,熟能生巧,当堂课或周末再根据课本内容安排一次小练笔,针对性强、时效性高、易仿写,学生可以自如的运用新语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体验成功。所以我认为:坚持让小学生背诵部份英语课文,这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引用所背词汇和佳句
当学生提笔着手一篇英语作文的时候,如果出现提笔忘字这种情况,一定要尽量学会运用平时背诵的并且是自己熟悉的句子写作文,一定不要用没有见过的句型,要用简单句写,这样子就会避免许多错误。小学英语教师不妨从要求学生描述简单的物体、图片、人物、事件开始,首先培养学生乐于开口进行英语表达的习惯。然后,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词汇,逐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要求,这对于英语写作也是很有益的。
三、模仿范文 循序渐进
因为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有限,他们初涉作文领地,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无从下笔”或者即使冥思苦想拼凑好一篇短文,也难以避免多处的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所以,提供一两篇优质的范文供初学者模仿学习是相当有必要的。为初学英文写作的学生提供范文,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惧写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用较规范的句式去表达观点或描述事物,避免因语法知识的缺陷而胡乱拼凑“中国式英语句子”的现象。
(一)模仿例文,循序渐进指导写作
以范文为标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英语的语篇结构。在学习范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适当摘录一些好的美文佳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练习写作。小学英语教师在布置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任务的时候,可以挑选或自己编写一些与写作任务在题材和难度方面相当的英文范文让学生去认真阅读,在要求他们学习范文的写作格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同时,看看范文的写作有些什么层次、方法和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英语写作。
(二)多种方式训练写作
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运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在训练中将有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写的句子,供日后写作时参考,也不失为有益之举。,以组词、造句、填空、改错或扩展句子、完成句子、写对话、短文、小故事、写提纲、写文章大意、写段落等方式进行。我认为,这样的写作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且这样的写作训练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也同样适用。
四、仔细检查,认真修改
在完成一篇英语作文以后,要求小学生一定要认真检查,也可以同桌交换检查再交上来,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体裁,格式是否恰当,写信不能写成通知,单复数变化是否有错,每个句成份是否完整,单词拼写是否有错,总的字数是否合乎要求等等,这类检查,可以先给学生说清楚,以便小学生懂得怎么检查修改。
(一)修改作文的意义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二)自改
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自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学生习作后,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遍的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然后,教师收阅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较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老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反思法”,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以总体要求为目标的“改”的辅导,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自改作文的本领。这就要使学生明确:自改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地读初稿。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运用各种批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或“精批粗改”,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应从中、低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
(三)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训练写作
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具体教学中亦可进行“一项作文作多练”和“一题多练”。即将一项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略侧重于口语教学,这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语言习得规律的阶段性都有关系。为此,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就必须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成功跨越初步写作的障碍。小孩基本都有个“通病”——爱动口,懒动笔。所以即使对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老师依然重视他们的口语训练,只不过形式改变了,要求提高了。回答问题,连词说话和复述课文等都是我常用的练习方式,偶尔还会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写话训练。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口语方面有提高,而且写话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时,通常都要求学生先说一说,然后再提笔。这相似于低年级学生初学中文写作时的说话练习环节,对于他们尽快踏入写作之门都是很有益处的。除此之外,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多多了解西方文化﹑注意积累词汇﹑尝试模仿习作以及重视训练口语,因为这四个方面对初学英文写作的小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于写作。在此强调一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教师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才能帮助小学生取得一些进步。然而正如俗语所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只要教师肯潜心钻研,勤于耕耘,持之以恒,就定能收到丰实的教育硕果。当然,文无定法。我相信很多老师都各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谨望本文的拙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效。
第五篇: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
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
云南省镇雄县五德镇第二中学 周显
【内容提要】学生作文难写确实是当前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障碍,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观察 思考 模仿 修改
【正文】
初中生作文分在中考卷面分的比例大致为30%-40%,抓好作文,等于就是抓好了语文这门学科。可见,写好作文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大多数执教语文的教师都犯了一个毛病,只注重学生的遣词造句的华丽,换句话说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生作文难写确实是当前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障碍,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觉得生活太平淡,每天就是学习书本文化知识,教师怕学生学坏,不准上网,不准看电视。学生写作文就无事可叙,无理可说。为完成老师布臵的任务,胡编乱造,脱离实际。其实,我们只要多留心观察,多看优秀作品,多看电视新闻,多上网查询,走进生活,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能够从生活中获得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激发出写作的灵感,写出优秀的文章来。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浅析以下几点肤浅看法:
一、细心观察
观察是中学生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可能都一样,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注定了生活就是丰富 1
多彩的,如果学生养成对周围一切事物都进行认真观察的习惯,就会为写作积累很多丰富的素材。很多学生总是认为别人有很多有趣的事,而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往往视而不见,总认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不过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写的,感觉写出来怕被人笑话。生活中并不是时时都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写好一些小事情,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也只是写了“教室”周围的小事,翻开断砖,找小虫,扯起树藤找何首乌而也。在写到冬天的百草园时,也只不过写了捉麻雀的小事。但是却表达了不一样的效果,事实证明,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对自己造成影响的事,就能获取生活中的活材料,激发出写作的灵感。同样,观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你要长时间注意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最细致的事物里也会有一星半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觉它。”观察得细致,透彻,才能写出思想深刻,寓意新颖的作文来。
二、用心观察
我们生活中常有很多“闪光点”,一不留意,稍纵即逝。作家独特的才智就是抓住生活中的亮点。这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我们要锻炼敏锐的眼力,捕捉生活中现象,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值得一写,富有深意的写作素材。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和思考并重。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写作中去,靠的就是思考。会不会学习,爱不爱学习,绝不仅仅取决于读了多少书,做了
多少笔记,更取决于能否从书本中跳出来,不读死书,不死读书。善于思考,则事半功倍,不善于思考,则事倍功半,甚至走向学习的反面。善于思考,就是要对照知识,结合实际,在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只要我们对待事物都认真思考,就会有写的,就会写出新颖文章来。
四、多看好作文
看优秀作文时把书中写得好的词或句摘抄下来,可以在旁边做赏析,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还要勤记日记,把自己见到的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事记下来。这样,写作文时你就觉得有东西写了。
五、多模仿优秀范文
实践证明,模仿有下列好处,一是可解决作文上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因为好的范文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使他们在生活中选取题材。例如教《春》之后,可以让学生们仿照这篇课文写家乡的《春天》,多数同学肯定会写自己家乡花开草长,鸟语蜂飞的不同春色。在讲《白杨礼赞》之后,让同学们仿写家乡的《杨柳》《垂柳》《槐树》等说明文,多数同学会写出这些树好栽,易活,十分普通,但又极其有用的特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接受客观存在的知识相当繁杂,但不管怎样繁杂,只要在作文中经常运用就可以很好掌握。
模仿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一先仿写记叙文,初二主要仿写说明文,初三主要仿写议论文,这是整个文体上的循序渐进,这是符合初中教学标准要求的,在模仿某一种体裁时也应由简到繁,逐步提高。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好的,但不是每篇课文都易于模仿。这就有必要筛选。同时,还可以选取报刊、杂志上好的文章、每次作文前翻刻打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作
文时有借鉴模仿的对象,心中有数。
值得注意的是仿写行为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我们只能模仿某些精采的句式或巧妙严谨的布局,模仿的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写好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情感人。
六、写作说心理话,说真话
纵所周知曹植七步诗的故事,这不仅体现了他思维敏捷,功底深厚,还在于他说的是真话,所以才感动其兄,免遭杀生之祸。清代名士江堤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动人,”说真话确实是作文的一个诀窍。那么说真话到底好在那里呢?首先,真话出素材。要你吐真情 ,真话出激情。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充满了爱、充满了恨,他没用讲稿,但每句话都发自肺腑,因此,每个字都有巨大的征服力、威慑力、号召力。作文的力量也在于说真话。其次,真话出技巧。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篇巧妙的文章,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作文的技巧就应该从写真话开始,生活质朴,而质朴就是难得的技巧,当感知某种事物时,引起与它性质、特点上相反的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主要在于强化对两事物对立关系的感受与理解。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使人对当时的残酷现实获得鲜明深刻的感受。要求学生比照这个例子,回忆过去所学的课文中有关文段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果说,观察的目的是解决文章的内容,那么,“联想”就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凡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想象。没有联想,文章也不会具有灵活性和深刻性。因此,要使学生能写出立意新,境界高的好文章,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学生开动思维的机器。
因此,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对于中学生写好优秀作文
特别重要。向学生承诺:写真话,即使语言不畅也给高分,写假话,即使词藻华美也不能得高分,这样一鼓励,大部分同学觉得有话可写、很好写,学生就能当堂完成。实践证明,写真话是作文教学的最佳人口,只有它才能打开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写真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七、精心修改
鲁迅曾经说过:“一篇好作品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贾岛为了用“推”还是用“敲”绞尽脑汁,卢廷让作文竟到“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地步。因此,学生作文不可能一做便佳,一蹴而就。本着这种精神,对于文中与主题关系不紧的可以大胆舍去。这是看一两篇就可以发现并解决的。至于表情达意不够确切,用语不得体,可用朗读法精心修改。这里说的是“朗读”,而不是“默念”,即是“念”而不是“看”,文中有些细小的毛病不易看出,一读,就可以发现了。
综上所述,重视并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上几个个大的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写好一篇作文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参考文献】
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4、鲁迅曾经说过:“一篇好作品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