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发展作为构建和谐XX的第一要务[大全]
论发展作为构建和谐XX的第一要务
(XX县招商局 XXX)
构建和谐社会,对XX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区来说,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不断达到一个新的和谐状态。
一、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和谐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决定》则更加明确地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发展,根本在发展,必须在发展中实现和谐。不发展、不前进,各种社会关系就会僵滞,就谈不上和谐。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XX的第一要务,坚持“统筹为要、创新为先、以民为本”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挥“港、景、渔”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提升经济实力。连续六年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势头。其中: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6、5%;港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港口吞吐量达到2837万吨;旅游接待67、7万人次,收入3、79亿;工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总产值20、03亿,增长25%;渔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实现总产值25、77万吨;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协议总投资10、32亿;与此同时,随着洋山深水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运营,宝钢马迹山二期工程的启动;基湖、南长涂、六井潭、徐公岛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一批重大基础工程的投入,XX的经济社会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仍是我们的基本县情。从整体来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国民经济的总量小,质的提高又不够。从具体来讲:渔业方面:结构仍不合理,科技滞后,产业效益不高,渔民持续增收缺乏基础保障和科技支撑;工业方面:传统企业规模偏小、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经不起市场风险;第三产业方面:招商旅游项目推进缓慢,经济增长点不够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簿弱;在社会层面;管理困难较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解困就业压力增加,不稳定因素比较突出。这些基本县情,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存在着物质基础薄弱的困难,又存在着各种社会不和谐问题等新旧矛盾;既存在着经济欠发达的老矛盾,又面临着加快发展中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善于化解日益凸显的各种矛盾,通过加快发展实现和谐。
二、经济发展才能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富裕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就高;经济停滞不前,群众生活贫困,则社会的和谐就低,甚至会出现动荡和混乱。XX虽然进入了百强县,但从经济总量上看,仍属一个欠发达的县区,因此,加快发展,把经济搞上去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和谐。从我县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按照县“两代会”提出的经济工作思路和重点。重新审视海岛发展经济的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立足于海岛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明确提出,由“渔港景”到“港景渔”的转变,是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和谐稳定为保障,以增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为核心,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通过加速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XX的经济属典型的海洋经济。XX产生于海洋经济,XX今后的发展,也仍然要依托于海洋经济。但是海洋经济的内涵,在新的形势下则随之扩大。这是XX县委刘书记在接受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记者采访时的原话。为此,我们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为中心,大力发展海洋药物、海洋食品、海洋环保、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和船舶修造、海洋运输业、集装箱修造等临港工业。特别是要实施“港口强县战略”主动融入国家“海进江”港口体系。实施港航联动,坚持招商引进港口项目和扶持发展海运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海上运输业。根据上海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配套需要,发展大宗货物加工、集装箱修造和船舶修理业,不失时机地打造临港工业基地。由此同时,要做大做强以海洋保健品和即食海产品为主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使海岛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增长。针对XX目前交通运输成本较高,水产品市场交易量小等实际困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在县外:一是可以在“杭加湖”某县(区)建设XX水产品精品加工圆区。有效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和“杭加湖”区域优势,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的原则,争取引进日本、韩国、台湾和欧洲等国家以及国内先进地区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并通过资金技术等合作,提升我县水产品加工企业挡次;二是可以在上海建设XX水产品交易市场。要清醒认识到XX交通和市场的相对劣势,再不可在本县重复投资建造难成气候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本人在前几年与上海郊县交往中,郊县领导十分欢迎XX与上海郊县合作办水产品交易市场,并承诺可在水产品收购、渔船加油、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此,必须突破“肥水不外流”“黄螺壳里做道场”的传统思维定式,树立跳出XX,发展XX的大市场理念。在县内: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海和科技兴企工作力度,充分发挥XX科技协会、科技局和科技企业为中心的科研平台作用,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原则,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加快即食水产品和海洋营养品、保健品等高新产品的研发步伐,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要强化循环经济理念,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态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研究开发有机食品,建设海洋水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强化品牌意识,使水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二是加快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在实施“旅游富民战略”方面,要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旅游规划为龙头,以创新机制、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培育品牌为主线,举全县之力发展海岛旅游业。要围绕建设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海上后花园”,准确定位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认真编制《XX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分区域合理确定旅游开发计划,重点培育观光型、体验型、度假型和会务型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丰富旅游内涵。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注重“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相对平衡发展,并新建一批档次高、参与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景区景点;全力做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创新工作,加快生态岛建设进程;围绕“生态海岛”、“绿色海鲜”、“蓝色海洋”3大主题,做足“3S”文章,做大做强垂钓、赶海、潜水、帆船、游艇、海底观光、渔家乐等海岛特色旅游项目,以独具海岛特色的自然风光、物产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增强海岛旅游对外吸引力。同时,还要把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种需求,让游客得到最佳体验作为XX旅游服务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经营秩序,在卫生、接待、治安、安全等各方面为游客提供满意服务,逐步把XX打造成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基地和国家级海钓基地。创造快捷舒适方便的旅游环境。三是加快推进渔业经济发展。在渔业经济方面:当务之急是要调整完善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优势,形成新的发展平台。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渔港经济。继续做大做强贻贝、深水网箱两大特色优势养殖产业,积极打响绿色养殖品牌,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要按照集约、集聚、集群的产业发展原则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的发展方向,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大对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绳养、底播、滩涂、网箱、围堰以及陆地工厂化增养殖结构,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高效、优质”增养殖品种,搞好海参养殖技术的试验和推广以及深水网箱养鱼技术完善推广工作,加快养殖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并通过“政府+金融部门+科研机构+公司+渔户”的“五合一”复合型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营销网络等优势,进一步提高海水增养殖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苗种业要尽可能研究开发利用本地原种和良种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海珍品原良种试验和繁育基地建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并逐步使其成为海岛的优势产业;要结合养殖多元化发展、无居民海岛开发、海洋特别保护试验区和人工鱼礁建设,发展生态观光养殖、海钓等休闲渔业。加快中心渔港建设,以渔港为依托,积极发展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加工和集散及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港经济;海洋捕捞业要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沿岸、近海和远洋渔业资源,特别是要加大国外新渔场开辟和大洋性公海捕捞生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海洋捕捞业效益。四是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针对第三产业滞后的问题,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尽快研究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改善发展环境和空间,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结合XX景区建设、城区改造、道路拓建和城郊综合治理,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布局,在支持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企业提高经营档次、创新服务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旅游文化,举办各种特色的经济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大量吸纳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提高人流密度,扩大城市消费和需求。积极搞活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通信传媒、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不断促进第三产业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
三、全面发展才能全面和谐
以发展求和谐首先是发展经济,但绝不是惟一发展经济,而必须是以发展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全面进步。就我县而言,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XX虽然是一个海岛县城,但仍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农业(渔业)人口,渔民收入增长缓慢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难点。我们必须把“三渔”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尽快转变就渔业论渔业、就渔村论渔村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城市化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谋划渔业和渔村发展,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三个层次上调整渔业结构,在积极调整渔业作业结构的同时,加快渔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加工生产。要从渔民致富必须减少渔民的思路出发,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渔村富余劳动力向非渔产业和城镇转移,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近年来,XX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群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渔村: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设施较为滞后,因病因灾返贫现象仍有;在城市:就业难、低收入人群的问题仍为突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讲,就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不放松,从妥善协调、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入手,考虑给群众带来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平衡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此基础上,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注重改善渔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城镇医保制度,探索建立渔村医保制度,切实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三是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工作,切实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化解资源约束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依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协发展路子。要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篇:发展是党的第一要务
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的重大意义。”
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诸多内容,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要务,通常是指最重要而又最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意义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人类全部历史和全部活动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对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作过精辟论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重要内容,并强调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谈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也经历过不少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严重自然灾
害等各种严峻考验,党中央始终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途径。我们党能够执政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必须抓好发展。一是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在发展中保持和实现的。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推动生产力以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向前发展,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的先进性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实现。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只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人民利益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坚持“三个代表”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也要看到,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靠发展,只有抓好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显现出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一项艰巨而又宏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要实现这一要务,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实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人民的富裕与否、科技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实力的强弱。不首先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换言之,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就业压力较大;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要靠发展才能不断缓解就业压力,使经济增长率高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是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第三产业之所以能多吸纳就业者,是因为人民的收入水平将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上升,从而人们的消费支出总额将增长,消费结构将相应地发生变化,第三产业也就发展起来,并相应地增加就业人数。解决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较快地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良品种,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见,农民收入的增长归根到底也只能在发展中实现。此外,还应当认识到,财政收入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带动的关系。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财政收入才能稳步增长。我国前进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依靠国家投资来解决。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起主要作用。有了国家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西部大开发的步
伐就能加快,农田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有资金保证,而这正是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提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所必不可少的。其次,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从较深的层次考察发展问题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发展首先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上,但绝不是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落实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革命的目的,也是建设的目的;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进步的目的。应当承认,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正面临许多新问题,如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差距较大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等。所有这些前进中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济和社会能不能协调发展,地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均收入差距问题能不能逐步解决,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说,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包括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包括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法律、思想、人才等方面的保证,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智力的充分发挥,必将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观,要点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汲取一些国家发展中的教训和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包括治理已被污染的江河湖泊,对重点区域和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整治,节约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这不仅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当前我们在环境和资源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为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创造了物质条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总之,只有从上述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全面理解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落实到行动上,我们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既是世界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所要考虑和解决的第一位的问题,并应当贯穿于执政治国的全过程。执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有利于发展。执政的目的,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执政的措施,要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也要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党在执政中必须坚持把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其他的事务都要与这个中心相适应、相配合一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新
毛泽东强调发展是基础。首先是因为新中国的发展起点比较低,需要发展。新中国的发展是在贫穷落后的一个烂摊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平极其低下。其次是因为新中国的发展任务重,必须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便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来系统地思考、研究和阐述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在《邓小平文选》中,一共有1066处使用了“发展”这个词,发展”一词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看出,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脑子里想得最多是发展。首先是因为发展问题仍是我们时代的主题。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虽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整体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其次,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在“发展”上,故本质论的定位首先在于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其三,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体现的前提。邓小平多次谈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势,体现出自身特有的优越性,必须生产力极大发展,经济高度繁荣,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有余。其四,“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是其他大道理都必须服从的“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诸如社会就业问题、收入增加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江泽民也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始终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国际间的竞争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我们才能有力量抵御任何自然的和社会的风浪,顶住任何外来的威胁和压力,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对人类做
出更大贡献”。胡锦涛认为:“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对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的认识,上升到全新的战略思想高度。他明确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所以“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此,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大力解放和科学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总趋势,任何国家要跟上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发展问题,把发展作为首选的国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图谋,也不会改变。我们既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压力。所以,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国家也只有真正发展了,才能在多种可能出现的危险面前,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才有解决问题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回旋的余地也就大了;不发展就会被动挨打,就会受制于人。可见,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事业。因而,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高标
准,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党是人民群众的代表,始终忠实于人民群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最大意愿,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利益。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一切关于发展的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发展的成果,最终都要为人民所享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和推进发展时,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拒绝贫穷。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程度就高;经济停滞不前,群众生活贫困,则社会的和谐就低,甚至会出现动荡和混乱局面。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发展,根本在发展,必须在发展中实现和谐。
第四篇: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08级经济管理函授本科班毕业论文
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宋波 摘要: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我们的外部世界还很不安宁,惟有以发展增强国力,不断缩小乃至消除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确保国家的和平安宁;二,要解决现阶段所有的社会矛盾,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三,视发展为执政党第一要务,必然为求得自身最大限度发展,解放思想,利用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在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竞争中谋求国家的最高利益;四,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国家发展,促进执政党自身的更新,发展,才能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发展 邓小平执政 要务
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主要思想包括:一是“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命题:二是“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自己的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三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我们自己发展”,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要实现国家统一,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自己发展起来;四是“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三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能否取胜。因此,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四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更具有迫切性,在当代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前提、时代特点和现状决定的,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强烈,乃至霸权的和强权政治的压力,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发展问题;在“三个代表”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红线来贯穿的。(2)这个命题凸现了发展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第一要务”的位置,说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
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3、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途径;二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三是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适用于整个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1)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2)改革是动力,是第二次革命,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稳定是前提,是保障,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5、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
(2)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够保证社会经济安全地运行。第二,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第三,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3)近年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就业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
因素,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器作用。
(4)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7、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发展问题;在“三个代表”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红线来贯串的。(2)这个命题凸现了发展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第一要务”的位置,说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总之,我们大力搞好社区的物质文明建设,这既有利于方便社区群众的生活,满足社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产出的增长,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多做贡献,更有利于社区解决民生之本的劳动就业问题,促进社区的安宁稳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了经济发展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民心、抓住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马恩全集,第2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马恩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恩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第五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发展问题;在“三个代表”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红线来贯串的。(2)这个命题凸现了发展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第一要务”的位置,说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任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3、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必须坚持以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
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3、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途径;二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三是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竞争,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回避不了。在这场竞争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实现全面建和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鉴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我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支持我们的朋友才会更多。因此,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我们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承担起来的历史责任。所以“当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指明了我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