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3: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

第一篇: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建设和谐永州,是市党代

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作为资源丰富而经济又欠发达地区,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加速发展经济,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

一、发展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和谐的根本问题

(一)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的和谐。人在世界上的首要问题就是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中,经济的富强是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指出“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才能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才能够得到维护和促进。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三)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物质基础扎实,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物质条件具备并且时机成熟。贫困地区,国家的政策倾斜多,扶持和投入力度大,并且普遍由于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能暴露出来的征地拆迁等社会矛盾少,社会和谐程度相对高。而如永州这类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难以享受大中城市的强大经济辐射,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差,财政实力弱,同时又缺乏国家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扶持,发展任务重。永州已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排除在省里重点规划发展的范围,建设和谐社会的压力很大。蓝山属永州,类似于永州,既要加速发展经济,又要大力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身物质条件又还比较欠缺。因此,发展的压力很大。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势必要采取超常规的做法和措施。但这容易产生或造成诸如征地拆迁、资源环境大量消耗、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文化投入不足等一些不和谐现象,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物质文化需求难以满足。

总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发展水平,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更新发展观念,加快发展步伐,推进社会和谐

以发展促进和谐,用和谐推动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推进社会和谐。下面拟结合蓝山的实际,谈谈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推进和谐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和谐的关系。发展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发展的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发展与和谐的矛盾无时不有。当经济发展到具备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的条件时,发展与和谐的关系就协调些。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总体上来讲已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所以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矛盾无处不在,具体到永州这类欠发达地区来讲,如前面所分析的,和谐的物质基础比

较欠缺,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社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发展阶段,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因素多,解决和谐问题的能力和条件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少干部群众甚至领导干部存在一些重发展轻和谐的偏差认识。如我们资源丰富,山青水秀,土地多,电力足,认为搞“五小”项目没关系;又如强调政府投资经济建设,强化政府行政管理

职能,而忽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等等。实际上,全国一盘棋,或永州或蓝山或××乡镇经济再欠发达,发展任务再重,都必须按照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况且还应看到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和谐事业的支持。只不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中,我们更应该突出发展要务,以发展引领和谐,用和谐促进发展。

(二)选择利于和谐建设的经济发展方式。总的来讲,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般来讲,经济欠发动地区对国家的贡献主要在于资源、能源、环境相对消耗少、支援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应对此予以充分考虑,调动欠发达地区保护资源、能源、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力帮助欠发达地区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同时,欠发达地区不能完全“等、靠、要”,应科学选择符合自身实际,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发展路子。永州坚持走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之路,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要求的。近年来,蓝山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发挥邻近广东沿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实施“民营立县,外向带动”战略,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香港丽宏、台湾承阳、台湾湘威、香港丽黄等战略投资者来蓝山兴办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了数以亿计的劳务收入,带动了蓝山的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和新城市建设,也促进了蓝山的和谐稳定。除打造对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外向型经济外,蓝山还应充分发挥水电优势、山林优势、烤烟传统优势,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烤烟产业,规划发展生态文化休闲产业,为和谐蓝山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

(三)充分利用和谐的力量推动经济加速发展。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发展作基础,和谐的力量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加大农村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另外,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可或缺的社会保障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秩序经济、诚信经济。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主要的是因为市场经济发育不够成熟,社会活力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永州更应重视法制、秩序、诚信等这些市场软要素,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服务,才可能实现经济加速发展。欠发达地区要想在经济上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就必须在培育和利用和谐的力量上走在前列。为此建议,一要把培育和谐力量的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务必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溶于日常各项工作中,纳入考核范畴。二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方法,广泛开展和谐发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共建的观念,明确只有共建才能共享的道理,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和谐发展。三要突出重点,突破关键。应根据各地的实际,确定重点和关键,步步推进,解除阻碍或影响发展的最不和谐因素。如蓝山的社情复杂,宗族观念强,社会稳定隐患大。要发展首先要保持社会安定,完善社会管理,加大严打整治力度,解决信访调纠突出问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设和谐边界。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农村边界稳定问题,按照“与邻为友,和谐发展”的思路,加大与邻近县、市的联系和协作,以沟通互信的方式促和谐共荣,以精诚协作的态度促平安共处,以互利共赢的理念促发展共富,不断发展边界地区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

《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

第二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的追求、诚实守信的操守修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则是使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厘清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使廉政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从影响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等层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廉政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频共振,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第一,价值取向上,要着力解决“三观”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实生活中,利益的驱使、权力的失控、地位的诱惑,是影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源是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方向。在权利观上表现为私权意识膨胀、地位观上表现为追逐个人名利、利益观上表现为崇拜金钱。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因此,着力解决“三观”问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要使领导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上帝,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二是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教育广大干部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要使领导干部牢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三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

第二,生活方式上,积极应对“三大挑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支撑。今天我们建设廉政文化,面对着来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三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廉政文化,一要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文化变异的挑战。坚持以德治廉,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侵袭,消除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给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要以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为突破,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阴影的挑战。教育和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和享乐的关系,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运动健美等作为兴趣爱好,在娱乐和运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和谐的生活方式。三要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把好“交友关”和“人情关”,摒弃任人唯亲、攀附权贵的陈腐交际方式,近贤人、远小人;把“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人际交往的基调;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第三,行为方式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愤怒声讨的同时,又随波逐流。构建廉政文化,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坚决摒弃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现象。一要常怀“畏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领导干部应当有所畏惧,抛弃那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处世哲学,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二要汲取文化知识营养,筑起坚固的“文化屏障”。“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用先进文化净化灵魂、升华人格,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面对腐败就能辨真伪、鉴美丑,对“乌七八糟的事情”,不曲意逢迎,做到正派为人、洁身自好。三是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引导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在社会评价上,倡导“尊廉崇洁”风尚。廉政文化的构建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文化的普遍认同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评价。由于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对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由义愤变得麻木,由无奈变为容忍。这就为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黑色文化土壤”。对此,必须构筑积极的社会评价体系,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撑。一是从培养公民的社会正义感入手,教育人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洁”、“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着眼提高对社会公共权力使用的审美批判能力,引导人们讴歌正义,鞭挞丑恶,形成“褒廉贬腐”的社会文化氛围。三是以扩大群众参与面为着力点,增强“廉政文化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发动群众实行全方位民主监督,努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以建立反腐倡廉成效评价体系为保证,强化制度建设,既要从法律上、经济上、舆论上三管齐下严惩腐败,也可考虑设立奖励廉政基金,对廉洁奉公者、检举腐败者、惩治腐败者给予大力表彰和必要的物质奖励。

第三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

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的追求、诚实守信的操守修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则是使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厘清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使廉政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从影响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等层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廉政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频共振,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第一,价值取向上,要着力解决“三观”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实生活中,利益的驱使、权力的失控、地位的诱惑,是影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源是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方向。在权利观上表现为私权意识膨胀、地位观上表现为追逐个人名利、利益观上表现为崇拜金钱。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因此,着力解决“三观”问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要使领导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上帝,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二是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教育广大干部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要使领导干部牢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三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

第二,生活方式上,积极应对“三大挑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支撑。今天我们建设廉政文化,面对着来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三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廉政文化,一要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文化变异的挑战。坚持以德治廉,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侵袭,消除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给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要以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为突破,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阴影的挑战。教育和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和享乐的关系,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运动健美等作为兴趣爱好,在娱乐和运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和谐的生活方式。三要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把好“交友关”和“人情关”,摒弃任人唯亲、攀附权贵的陈腐交际方式,近贤人、远小人;把“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人际交往的基调;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第三,行为方式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愤怒声讨的同时,又随波逐流。构建廉政文化,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坚决摒弃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现象。一要常怀“畏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领导干部应当有所畏惧,抛弃那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处世哲学,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二要汲取文化知识营养,筑起坚固的“文化屏障”。“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用先进文化净化灵魂、升华

第四篇:加大信访工作力度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1期)

中共武胜县委群众工作局

2012年4月20日

◇加大信访工作力度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2年一季度信访工作形势分析

加大信访工作力度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武胜县开展信访积案清仓活动

按照中、省、市联席会议精神和***同志的指示,要求打一场积案清仓攻坚战,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在今年上半年解决进京非正常上访积案,坚决防止反复。二是要在党的十八大前把现有积案全面化解掉。为打好今年积案化解攻坚战,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接连三天先后召开信访维稳工作联席会议、信访维稳工作专题会议、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目的就是研究、部署当前

2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和稳控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信访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提出合理诉求。对进京到省的非正常上访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个别以上访为名制造事端,煽动和组织闹事的违法人员,要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坚决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防止出现上访有利可图的错误导向。四是依法终结。对运用所有手段仍无法解决的积案,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严格按程序做好信访终结工作,确保不留瑕疵,并经得住检验。同时认真总结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重信重访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化解信访积案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全力督查,强化保障

一是强化督查。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全县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督促、协调、指导力度,并组织专门工作人员分组分片深入乡镇、部门对138个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逐案跟踪督促、协调、指导,每半月通报一次积案化解进度,每月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一次专题汇报,确保化解率的有效提高、确保所有积案按期办结。二是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排查化解、接访处置、督导检查、上访终结等机制,推进信访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把接访下访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尤其重视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释疑、解惑、顺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淡化激烈情绪,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升级,从源头上减少群众上访,统筹兼顾,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三是加强预防。要进一步健全情报预警机制,善于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及时稳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造成恶劣影响。

2012年一季度信访工作形势分析

一、基本情况

1-3月,县委、县政府及群工局、信访局共接待来信来访群众189批749人次,其中来访76批636人次;网络投诉受理73件(其中人民网23件、省长信箱10件、市长信箱37件、县长信箱3件);落实领导批示件12件;办理群众来信113件;12345市民热线电话接听处理电话投诉376件次;收到申请复查信访件3件(其中1件正在办理、2件领导正在审批),协助市信访复核2件。

二、情况分析

(一)信访总量明显上升。一季度信访总量是189批、749人次,来信、来访都有所增加,同期比增加60批、412人,分别上升46.5%、122%。

分送:市委群工局,加庆书记,鹏程县长,冬霞副书记,永红、德福常委,树金副县长,各乡镇、县级部门。

中共武胜县委群众工作局办公室

2012年4月20日印

(共印60份)

第五篇:发展是党的第一要务

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的重大意义。”

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诸多内容,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要务,通常是指最重要而又最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意义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人类全部历史和全部活动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对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作过精辟论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重要内容,并强调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谈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也经历过不少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严重自然灾

害等各种严峻考验,党中央始终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途径。我们党能够执政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必须抓好发展。一是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在发展中保持和实现的。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推动生产力以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向前发展,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的先进性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实现。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只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人民利益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坚持“三个代表”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也要看到,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靠发展,只有抓好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显现出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一项艰巨而又宏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要实现这一要务,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实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人民的富裕与否、科技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实力的强弱。不首先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换言之,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就业压力较大;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要靠发展才能不断缓解就业压力,使经济增长率高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是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第三产业之所以能多吸纳就业者,是因为人民的收入水平将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上升,从而人们的消费支出总额将增长,消费结构将相应地发生变化,第三产业也就发展起来,并相应地增加就业人数。解决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较快地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良品种,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见,农民收入的增长归根到底也只能在发展中实现。此外,还应当认识到,财政收入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带动的关系。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财政收入才能稳步增长。我国前进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依靠国家投资来解决。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起主要作用。有了国家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西部大开发的步

伐就能加快,农田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有资金保证,而这正是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提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所必不可少的。其次,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从较深的层次考察发展问题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发展首先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上,但绝不是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落实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革命的目的,也是建设的目的;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进步的目的。应当承认,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正面临许多新问题,如地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差距较大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等。所有这些前进中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济和社会能不能协调发展,地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均收入差距问题能不能逐步解决,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说,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包括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包括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法律、思想、人才等方面的保证,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智力的充分发挥,必将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观,要点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汲取一些国家发展中的教训和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包括治理已被污染的江河湖泊,对重点区域和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整治,节约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这不仅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当前我们在环境和资源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为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创造了物质条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总之,只有从上述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全面理解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落实到行动上,我们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下载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出发展要务,推进社会和谐(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发展作为构建和谐XX的第一要务[大全]

    论发展作为构建和谐XX的第一要务(XX县招商局 XXX)构建和谐社会,对XX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区来说,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

    突出“三个创新”,推进党校发展

    突出“三个创新” 促进党校发展 ----江永县委党校积极创新教学科研,实现跨越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永党校行政学校在江永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实现社会和谐发展2008-9-3邓肇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几十年的革命、......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郑玉忠 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好实现方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文化......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正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

    社会和谐发展与女性[范文大全]

    一、女性能力发展: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探讨女性能力发展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

    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北京申论考前押题(九)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http:// 2006-12-13 来源:中公网 点击:4792 问题: 1.法律制度不配套,政策扶持未落实 2.办学思想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对民办教育......

    突出教育教学实效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突出教育教学实效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某某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一年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我校以“重实际,求实效”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