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课828综合科技史2011
北京科技大学
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828试题名称:综合科技史(共 1 页)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说明: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
一、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答Y,错误的答N,共40分,每小题2分)
1、“吾爱吾师,然吾尤爱真理”是亚里斯多德的名言。
2、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圆球的地球概念。
3、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主导地位的精神范型,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4、最早的冶铁技术是西亚的赫梯人发明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500年。
5、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了“四体液说”。
6、希腊科学真正大发展不在希腊古典时期,而是在希腊化时期。
7、现代汉语中“科学”一词是日本首先翻译出来并引入中国的。
8、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直到今天尚未得到彻底的解答。
9、公元11世纪之前,欧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
10、公元5世纪初,印度的数学家创造了零的概念及其数学符号0。
11、《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描写的天文现象。
12、哈雷彗星最早为中国春秋时期的史籍所记载。
13、布鲁诺因大力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处火刑。
14、牛顿和莱布尼兹曾因微积分的发明权而陷入争论。
15、现代通行的转炉炼钢法是英国人贝塞麦发明的。
16、中国古籍明确记载的“勾三股四弦五”表明中国古代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17、1906年门捷列夫因元素周期表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8、爱因斯坦因“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19、中国东汉时的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技术。
20、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修理工瓦特受水蒸汽掀动壶盖的启发,最早发明了蒸汽机。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0分)
1、希腊神话的特点及其与科学产生的关系。
2、试述造纸技术的发明和西传。
3、试述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学术复兴的关系。
4、试述现代地学革命的基本历程。
5、试述现代遗传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6、列举10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
三、论述题(50分,二小题中任选其一,撰写约2000字的论文)
1、试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评述“为科学而科学”这一观点
第二篇: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
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
考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考研的路上,首先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其次要坚定信念,有良好的心态,要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毅力,要相信自己能行!在考研的路上我有很多心得体会,一切都搞定之后,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曾经的的那些艰辛和泥泞,曾经的那些汗水和收获,都已经渐行渐远,但这段时光是人生路上很宝贵的财富,我将终生难忘!
考研复习最大的瓶颈是英语,每年因英语而折戟沙场人着实是太多太多,比如今年我一同学总分400多,两门专业课均为140多,可是英语却是50分,比线53分低了3分而被考研拒之门外。实在可惜。
我通过努力和系统规划,英语侥幸考了80分,其中有这么几个关键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早做准备,做好全局规划。
有了考研计划之后,我了解到:考研是一个极具选拔性和自学性的考试,在考研学习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和策略,这是成功的保证。应对考研英语,除了具备大量的词汇、扎实的语法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外,还需要有应对考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英语基础较好的学员(已通过了大英四级为标准)至少需大约花6个月的时间,基础较稍差的学员(以大英四级水平以下为标准)至少花9个月的时间,差的学员(英语尚停留在高中水平)需要提前一年打基础。要想在英语上确保过线并高出竞争对手,越早启动考研英语的学习,胜算越大。前期(7月份之前),保证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为4小时;中期(7--10月份),平均每天3小时;后期(11--次年1月份),保证平均每天1.5小时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英语学习必须要有连贯性,要有合理的全盘规划和详细的学习计划。前期良好的基础学习、中期的专项训练、后期的技巧培训,再加上考研过程中的良好心态,才能迈进理想的殿堂!
所以从3月份开始,我就投入考研复习了,从3月份到6月底这段时间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背单词和学会分析长难句(分析句子结构和学着翻译句子),可以说由于这个阶段我打好了基础,为下半年英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和信心。
二、掌握学习方法,达成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基础阶段的重点是为自己打好单词和语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找到学习的状态,明确目的。
考研英语难,首先就难在单词难记,语法难学。恰恰这两部分就是英语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打个比方:词汇就好比盖房子的时候所用的砖,语法好比钢筋水泥。只有砖是盖不了房子的,只有钢筋水泥也是不行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英语能力得以提高。正是这个英语中最基础的部分左右了咱们每个考生的命运,同时也是咱们考生的老大难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共同的难题就是:单词、语法难学,捷径难寻。
我是这样做的:
我选的单词书是《考研英语分级词汇记忆宝典》,这本书将考研大纲5500个词汇以及300多个超纲词汇按难易程度分为5级。一级是最容易掌握的常用高频词,二级是基础词汇,三级是次级难度词汇,四级为考研英语纲内难词,第五级为超纲词汇。这样按照熟悉频度分级,我觉得记忆起来很方便。
我是这样来记的,由易到难,从一级词汇到五级词汇到词组。一级词汇是最容易掌握的常用高频词,非常简单,我按照新祥旭老师的指导,采用浏览记忆的方法,将非常熟悉的单词和词义用笔划掉,重点记生疏词汇和生疏词义(主要是熟词生义)。二级词汇仍然是基础词汇,很多单词都似曾相识,我主要是尽可能唤起以往的记忆成果,把似曾相识变成准确记忆。三级词汇是次级难度词汇,也是考研的核心词汇,单词难度稍大,但是每个单词的释义较单一,较少有引申义,所以对这部分单词,我采取的策略是先熟悉单词的基本释义,然后第二遍、第三遍再进行深度记忆。四级词汇为考研英语大纲内的难词,同样具有词义单一的特点,对这部分单词关键也是熟悉单词的基本释义。
我也遇到了大家常见的难题,记了忘,忘了记,我采取了培训班老师给我的建议,大致如下:
每个单元的单词背1—3遍。第一遍浏览记忆,并将非常熟悉的单词和词义用笔划掉,这些单词不需要再花时间进行记忆了,重点标注不熟悉的单词和词义;第二遍重点记忆标注的不熟悉的单词及词义;第三遍盖住词义,只看单词,迅速反应其词义,反应不出来的单词及词义抄写在专门的单词本上,作为后期复习重点。这样三遍下来,记忆效果还是不错的。老师嘱咐我们,看单词一定要注重频率,不要在一个单词上停留太长时间。此外,记忆词汇就像认识新朋友一样,一定不要视为负担。
语法资料我使用的是《考研英语语法特训手册》,这本书好处就是非常具有针对性,里面主要讲解考研英语中常考的九大句法和非谓语动词部分。内容编排非常清晰,我按部就班地复习,很快回顾起以前学过的语法内容,循序渐进,慢慢就找到了感觉。
语法我是这样学习的:
1)先看完讲解内容,并注意做好笔记,理清思路,理解掌握重点难点;然后完成章后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时,先回忆本章内容,想不起来的再翻开笔记或书籍,重点掌握。
2)每完成一章语法,认真做课后习题。
3)考研英语语法复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看懂句子,能够准确把握考研试卷中的各个题型的长难句结构。所以切忌陷入为学语法而学语法的误区,各类语法点的把握程度以能指导阅读为原则。所以做课后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翻译习题上面。
差不多从暑假开始,就进入强化阶段了。
强化阶段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研读真题。怎么做呢?比如一篇阅读真题,第一遍争取在20分钟内自己先裸读全文并完成题目。然后第二遍对文章进行逐句逐段地精读,精读的要求还是要把握单词、句子、篇章三个层面的重点,先扫除一切词汇和句子障碍,进而彻底读懂读透文章,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再做一遍题目,然后核对答案,搞清正确答案的原因及错误选项错在什么地方,并进行总结归纳,看文章后面的解析,验证自己的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忆文章中的难点及重点词汇,总结影响自己对文章理解的长难句,并翻译成汉语,可参照解析中的长难句。
题要做7到10遍,达到没有一个单词你不认识,没有一个长难句你理解不了(包括句子结构和句意),没有一个选项你不知道为什么选或是为什么不选,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要能把真题研究到这样的程度,那么英语就绝对不能把你拒于考研门外了。
整个强化阶段,到10月份之前,主要进行专题训练,听课,研究真题,做练习,包括完型、传统阅读、翻译、新题型和写作,弄懂核心考点,把握各题型的命题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学会应试方法和技巧,实现各个题型的突破;
10月份之后就是冲刺阶段了,重点就是全真模拟,全面掌控做题技巧、提升做题的质量和速度。考前三周我认真学习了新祥旭开设的考前重难点指导课,看了预测题,就比较有把握了。
以上是我的英语学习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第三篇:科学技术史
虽然自己正是学投资的,但在上科学技术史这门课之前,却一直没认真思考过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从数据中和相关论文中领会到了发展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初中学习政治开始,就被教导“科技是社会第一生产力”。确实,科技的进步对于中国这样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极其重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经济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经济效益的时间越来越短,科技产品的变更日新月异,所以企业要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自我的长足竞争力。由大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科技的飞速进步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使企业可以在当代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站在中国的国情看企业,虽然政府对那些能够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但从整体层面来说,市场上,行业间,企业内,科技的发展和运用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展国家。首先在市场上,我们应该专注研究市场所欠缺的技术创新。一般来说,市场所欠缺的技术创新也是行业间技术进步的难点。针对这个,企业可以据此展开技术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其次是行业间,除了企业内部的技术研究外,企业还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和水平,与此同时重点对国家及政府关于该行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动态与产业政策进行研究,选择不同时期的产业重点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是企业内部,企业应该有选择性地针对自己所擅长所专注的方向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生产销售中提高效率,而且还能使企业在同行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
在我们组的PPT中,有提到博弈论的运用对于科技进步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的确,保持决策者在决策主体各方相互作用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这种决策的均衡是一个非常值得经济学家进行深刻研究的问题。经济市场可以看成是由各个不同的博弈组成的,适当的运用组合博弈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长足进步。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我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整体的科技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才能在当代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要在大学四年好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自己在踏入社会之后,可以为国家为企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一定的贡献。
第四篇: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科学技术史?
“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这就是“以史为鉴”。实际上,技术史是一门研究技术民展科学。历史中的成败的实例都是财富,都值得借鉴。
技术史是技术发展和成功的历史,但技术史中“过去的教训” 也是很多的。例如桥梁中列举了许多事故,其中有两起分别是因为没有考虑气象学中的风压和风振造成的。再如建造桥墩的沉箱法,过去约百年中,由于没有采取逐步减压,潜水员病曾经夺走了无数条沉箱工人的命。
科学技术史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理论,实施人才全面素质教育。史实与理论的产生条件相联系,让我们的理解理论的时代背景与作用。科学工作者的发展史具有极端的艰苦性,为面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困难增加了克服的信念,培养我们的坚强品质,而在了解科学成果被发现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来思考和检验,让我们更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与精神。
2关于我国科学技术界的院士制度,近期各界议论纷纭,颇多嗤议,谈谈你对我国院士制度和院士的认识。
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上的领先往往以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为前提,作为科技体制化的产物之一,院士制度在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院士制度的效能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科技体制的运行,反映了国家科学体制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能力。某种意义上说,院士制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发展及其走向,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系统分析发达国家科学院的基本建制,归纳概括其运行规律,对于我国院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无疑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从院士称号的荣誉定位角度看,在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的情况下,把院士定义为国家最高并且是终身的学术荣誉称号,一方面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相背离,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社会和科学家自身都造成理解的错觉。毫无疑问,好使是一般的科学家,也大多数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但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仅靠道德和自律是不够的,良好的科学建制和制度设计,才是不断激励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源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院士称号进行理性定位和合理宣传,将有助于激励当选院士的科学家持续做出贡献,也是科学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积累的经验教训都还很不充分,客观理性对待现行院士制度运行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改进的态度不断努力调整完善,我国的院士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建制,就一定可以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迎接灿烂的未来。
3你觉得,科学技术的萌芽为什么最早产生在古希腊
古希腊、埃及、中国是世界文明源头,自然也是科技的萌芽!
古希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生产力比较发达,有著名的科学研究人物。
4你最感兴趣的科学技术史问题是什么?写出该问题并加以论述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内容与意义?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日心说的诞生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掀起了天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揭开了近代科学向宗教神学开战的序幕。
第五篇:《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科学技术史》一书正如其名所示,讲述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科技起源到现代科技,从东方科技到西方科技,从独立的各个学科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大学科,从探索自然界到研究人类自身,总之,其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区域的科技发展情况。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记叙科学技术的风风雨雨,记录其发展规律,描绘其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贡献的历史使命。
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读史使人明志”,科学技术史的意义重大。
第一,有助于我们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更好地实践“科技兴
国”的理念。
第三,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技意识。科技史是一门令人入趣的学科。
从科技的起源,我们还在为人类祖先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而感到好奇时,我们也得承认那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我们也得承认那个时代的科技是如此的落后,但科技依旧踏着它那艰巨的步伐慢慢前来。四大文明古国的科技影子依然在当代呈现,无论是古埃及金字塔,还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是古印度阿拉伯数字,还是中国四大发明,它们在今日闪闪发光。
踏着历史的步伐,我们走进古希腊罗马,那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那里,科技的种子在开花结果,无数先哲在呵护着科技之花,使它茁壮成长。历史的车轮还是向前前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接踵而至。各个学科百花齐放,各个区域均有科技成果出现,世界的科技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即提高社会生产力,又增加社会公害性。但使用者终归是人类自身,所以人类决定其是否为双刃剑。
3科学与技术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两者紧密联系,难以区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领先于科学,然而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就享有了其应有的待遇,开始领跑于技术。
4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从其诞生之初就凝聚了人类最优秀的智慧。
《科学技术史》也是提升自我修养的一个良师益友,在这篇知识的海洋里,勇往直前的,是勇者。而我,期待自己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