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合集)

时间:2019-05-14 17:0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

第一篇: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曹东溟老师的<科学技术史>的作业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科学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科学的技术化”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在现代社会科学转化成技术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转化成技术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相比,现代社会科学转化成技术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并且转化的时间还在不断缩短。科学成果只有通过技术化才能转化成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把科学转化成生产力推广出去,在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新的科学打下坚实得实践基础,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本文将从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入手,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三、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3.1科学的概念

科学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第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第三,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第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重大特点。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的本质属性主要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3.2技术的概念

3.2.1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技术作为表现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特征体现出独特的辨证性质:

1、自然性和社会性

2、物质性和精神性

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体性

5、跃迁性和累积性。

3.2.2技术的来源

技术的来源有3条渠道。第一条是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源泉,许多技术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技术的第二条来源是科学实践。科学家专门投入到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的研究中,这直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科学实践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技术的第三条来源是科学理论。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始来源于科学理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大大加强,科学理论提供了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并指明了技术努力的方向。

3.3科学与技术的辨正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3.3.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2)科学与技术和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

(3)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4)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历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5)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6)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7)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重要发明不仅可冠名,还可以申请专利。

3.3.2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1)科学与技术是一条循环链

就像唯物主义辨证法中环往复的“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链一样,科学与技术也可以看成是一条“技术→科学→技术”的循环链。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集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科学技术一体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现象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对于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我们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我们能辨证的看待我们的身边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将更加注重创造性和发展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的探索提供了钥匙,提供了方向,在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又充当了依据的角色,最后成功的探索能使我们发现新的知识,失败了的探索也给我们新的启迪。这对科学的自身发展而言都是完善。

其次,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技术对我们来说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一直认为技术的不断积累将有助于我们个人能力的提高,而且使我们更开阔的去看待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试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的成果可能是技术的革新,后来则可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帮助。

因此,只有用辨证的眼光正确看待科学与科技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科学与技术的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科学技术史

虽然自己正是学投资的,但在上科学技术史这门课之前,却一直没认真思考过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从数据中和相关论文中领会到了发展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初中学习政治开始,就被教导“科技是社会第一生产力”。确实,科技的进步对于中国这样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极其重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经济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经济效益的时间越来越短,科技产品的变更日新月异,所以企业要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自我的长足竞争力。由大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科技的飞速进步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使企业可以在当代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站在中国的国情看企业,虽然政府对那些能够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但从整体层面来说,市场上,行业间,企业内,科技的发展和运用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展国家。首先在市场上,我们应该专注研究市场所欠缺的技术创新。一般来说,市场所欠缺的技术创新也是行业间技术进步的难点。针对这个,企业可以据此展开技术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其次是行业间,除了企业内部的技术研究外,企业还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和水平,与此同时重点对国家及政府关于该行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动态与产业政策进行研究,选择不同时期的产业重点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是企业内部,企业应该有选择性地针对自己所擅长所专注的方向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生产销售中提高效率,而且还能使企业在同行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

在我们组的PPT中,有提到博弈论的运用对于科技进步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的确,保持决策者在决策主体各方相互作用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这种决策的均衡是一个非常值得经济学家进行深刻研究的问题。经济市场可以看成是由各个不同的博弈组成的,适当的运用组合博弈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长足进步。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我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整体的科技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才能在当代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要在大学四年好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自己在踏入社会之后,可以为国家为企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一定的贡献。

第三篇: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科学技术史?

“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这就是“以史为鉴”。实际上,技术史是一门研究技术民展科学。历史中的成败的实例都是财富,都值得借鉴。

技术史是技术发展和成功的历史,但技术史中“过去的教训” 也是很多的。例如桥梁中列举了许多事故,其中有两起分别是因为没有考虑气象学中的风压和风振造成的。再如建造桥墩的沉箱法,过去约百年中,由于没有采取逐步减压,潜水员病曾经夺走了无数条沉箱工人的命。

科学技术史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理论,实施人才全面素质教育。史实与理论的产生条件相联系,让我们的理解理论的时代背景与作用。科学工作者的发展史具有极端的艰苦性,为面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困难增加了克服的信念,培养我们的坚强品质,而在了解科学成果被发现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来思考和检验,让我们更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与精神。

2关于我国科学技术界的院士制度,近期各界议论纷纭,颇多嗤议,谈谈你对我国院士制度和院士的认识。

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上的领先往往以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为前提,作为科技体制化的产物之一,院士制度在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院士制度的效能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科技体制的运行,反映了国家科学体制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能力。某种意义上说,院士制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发展及其走向,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系统分析发达国家科学院的基本建制,归纳概括其运行规律,对于我国院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无疑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从院士称号的荣誉定位角度看,在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的情况下,把院士定义为国家最高并且是终身的学术荣誉称号,一方面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相背离,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社会和科学家自身都造成理解的错觉。毫无疑问,好使是一般的科学家,也大多数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但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仅靠道德和自律是不够的,良好的科学建制和制度设计,才是不断激励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源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院士称号进行理性定位和合理宣传,将有助于激励当选院士的科学家持续做出贡献,也是科学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积累的经验教训都还很不充分,客观理性对待现行院士制度运行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改进的态度不断努力调整完善,我国的院士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建制,就一定可以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迎接灿烂的未来。

3你觉得,科学技术的萌芽为什么最早产生在古希腊

古希腊、埃及、中国是世界文明源头,自然也是科技的萌芽!

古希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生产力比较发达,有著名的科学研究人物。

4你最感兴趣的科学技术史问题是什么?写出该问题并加以论述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内容与意义?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日心说的诞生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掀起了天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揭开了近代科学向宗教神学开战的序幕。

第四篇:《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科学技术史》一书正如其名所示,讲述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科技起源到现代科技,从东方科技到西方科技,从独立的各个学科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大学科,从探索自然界到研究人类自身,总之,其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区域的科技发展情况。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记叙科学技术的风风雨雨,记录其发展规律,描绘其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贡献的历史使命。

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读史使人明志”,科学技术史的意义重大。

第一,有助于我们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更好地实践“科技兴

国”的理念。

第三,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技意识。科技史是一门令人入趣的学科。

从科技的起源,我们还在为人类祖先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而感到好奇时,我们也得承认那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我们也得承认那个时代的科技是如此的落后,但科技依旧踏着它那艰巨的步伐慢慢前来。四大文明古国的科技影子依然在当代呈现,无论是古埃及金字塔,还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是古印度阿拉伯数字,还是中国四大发明,它们在今日闪闪发光。

踏着历史的步伐,我们走进古希腊罗马,那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那里,科技的种子在开花结果,无数先哲在呵护着科技之花,使它茁壮成长。历史的车轮还是向前前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接踵而至。各个学科百花齐放,各个区域均有科技成果出现,世界的科技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即提高社会生产力,又增加社会公害性。但使用者终归是人类自身,所以人类决定其是否为双刃剑。

3科学与技术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两者紧密联系,难以区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领先于科学,然而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就享有了其应有的待遇,开始领跑于技术。

4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从其诞生之初就凝聚了人类最优秀的智慧。

《科学技术史》也是提升自我修养的一个良师益友,在这篇知识的海洋里,勇往直前的,是勇者。而我,期待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第五篇:科学技术史书目

现将《科学技术史》课程的学习参考书目发给大家,有些书“超星阅览器”里有电子版,有些恐怕难找到。希望大家尽量选择读几本。既要读中国学者编著的,也要读外国学者编著的;既要读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也要读科学史编史学方面的。每位同学要写十篇读书笔记,每篇一千字左右。概述史实,归纳特征,谈谈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古代、近代、现代的都应有,也应有编史学理论的。

现在开始做这件事!

书目:

吴国盛 著 科学的历程(上、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王鸿生著译 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王鸿生编著 世界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5月第1版

刘兵 杨舰 戴吾三 主编 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刘兵 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

江晓原 主编 多元文化中的科学史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江晓原 主编 简明科学技术史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李思孟、宋子良 主编 科学技术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李建珊 主编 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1版

潘永祥、李慎 著 自然科学发展史纲要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9月第1版 李少白 主编 科学技术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陈昌曙、远德玉 主编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2月第1版 关士续 编著 科学技术史简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4月第1版

潘永祥 主编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12月第1版

高之栋 自然科学发展史讲话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年3月第1版

郑积源 编著 科学技术简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黎德扬 李怀忠 主编 科学技术的进化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年8月第1版

王玉仓 著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第1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科学史研究室编著 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出版社 1985年6月第1版

杜石然 范楚玉 等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李约瑟 原著 柯林·罗南 改编 中华科学文明史(1、2、3、4、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段治文 著 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变革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杨德才、关玲 等 编著 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张瑞琨近代自然科学史概论简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张瑞琨近代自然科学史简明教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英】贝尔纳 著伍况莆 等 译 历史上的科学 科学出版社1959年9月第1版

【英】W.C.丹皮尔 著 李衍 译 科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75年9月第1版

【美】科恩 著 鲁旭东 等 译 科学中的革命 商务印书馆 1998年9月第1版

【美】洛伊斯·N·玛格纳 著 李难等 译 生命科学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丹】赫尔奇·克拉夫 科学史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美】雅·布伦诺斯基 著 李斯 译 科学进化史 海南出版社 2006年5月第2版

下载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技术史资料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太阳不是处在圆形轨道的中心而是位于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行星的内径所扫过的面......

    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读后感 曾上杰 2012115125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

    科学技术史论文

    宗教人士如何如何做科学研究? People who believe in some kind of religion can still do scientific work, if they can separate religion effects from scientific or na......

    科学技术史论文

    从中国哲学对中国科学史的影响看“李约瑟难题” 摘要: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这与中国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一、毕达哥拉斯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1)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本人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著称于世。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浅谈科学技术的两个主要推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41016004 陈培刚 还记得上次选课时,我曾不止一次的在“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这两门课程中......

    科学技术史论文(精选5篇)

    西南石油大学 科学技术史论文 题 目: 钱学森给我的启示学生姓名: 刘 伟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101 完成时间: 2012-04-10 学 号: 1008030134 钱学森简介......

    科学技术史课程意义

    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意义 《世界科学技术史》讲述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科技起源到现代科技,从东方科技到西方科技,从独立的各个学科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