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研究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叶珊妮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已不是围墙内的净土,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已力不从心,特别是高中生所展示的多彩的个性已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抬起埋在作业堆和教科书中的眼晴,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人“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听老师的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等现象,有时处理不好甚至严重干扰课堂的教学秩序.。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其实,这种叛逆心理在我们高中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处理好,它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存在很大的阻力.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产生?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叛逆心理?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研究.摸索一些很好的方法去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叛逆心理的现象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高中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 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为其喝彩.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
在家庭一反小学,初中乖巧听话,与家长经常沟通,汇讲校内,班内看到的人和事的习惯.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极度反感父母亲了解其日记或个人信件等隐私空间.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在学校对老师也极度反感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在社会上学所谓“酷”而违反常规,如超速骑车,三五成群斗狠,破坏公共设施,乱涂乱写,毁坏教学设施等来发泄旺盛精力的行为.二、叛逆心理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
诸如上述的高中生出现的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瞠目不解.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因为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蘼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对高中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并研究教育策略.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有一个高三的学生说:高一时,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事后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我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英语老师太过份了,于是叛逆心理随之产生,之后,凡是上英语课我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这样,导致我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现在一想到快要高考了,我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逆行为。有些学生在老师明令禁止高中生早恋后,更充满好奇和神往,反而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并乐于早恋,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但毕竟作为高中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干丈.有一位伤心的家长说:“我的儿子学习很不用功,我痛骂了他一顿,他当时并没有过激的言行,谁知道他为此出走了一个星期,把我们家长急坏了,现在都不敢说他啦,我真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啦”?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三、高中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叛逆心理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1、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这就是为什么有59.2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强硬。
2、家长认识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三)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问卷调查表明,有19.21% 的高中生不满老师用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四)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某些海外影片等一些电
影电视片,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调查得知,有26.31%的高中生十分欣赏并极力模仿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四 消除高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
1.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
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如下图。在学生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
3.极力提倡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父母,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在这一点上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处理学生的问题或错误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感情用事,甚至把个人外因不快的情绪夹杂到理性的判断之中去,以免主观化,伤害学生的感情.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引导学生放眼长远未来,冷静处世,知错改错.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学生是会理解的,毕竟高中生是懂道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高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4.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我们教师最重要一条必须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学生的知识需求心理,善于假借报刊,影视等媒体传播的影响作用,结合教学,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6.我们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班级管理上也忌班主任``一言堂``作风,发动学生民主管理,建立一个``讲纪律,讲文明,讲荣誉``的优秀团队.2008年6月
第二篇:高中生的叛逆心理探究——王志强
高中生的叛逆心理探究
弥渡一中王志强
内容摘要:高中生叛逆心理给高中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给我们高中教师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当然,也给我们高中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问题及课题,只有充分认识高中学生存在的叛逆心理表现,认识到叛逆心理带来的危害及分析清楚造成叛逆心理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才能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收到极佳的效果。
关键词:叛逆心理叛逆心理表现危害原因消除方法
在校园里,我们时常发现在学校统一要求着校服装的制度下,时常会有极少数同学总要另类——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的与他人不同,别人安静学习时他故意大声跟同桌讲个笑话并让其他人都听到,课堂上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穿奇装异服,做特别的发型,上晚自习总要偷偷听音乐,上体育课是喜欢看小说,上文化课时总要逃学去打篮球,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学区,但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定会将手机带入课堂——尽管学校三令五声,但一些行为在学生身上总是屡禁不止。面对这些现象,一些家长或老师都感到难以理解,也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教育,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一些不利的成长因素。
教师如何深入的去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高中呢?
一、高中生存在的叛逆心理表现
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高中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为其喝彩;在家庭一反小学、初中乖巧听话,与家长经常沟通,乐讲校内、班内看到的人和事的习惯,更多地是保持一种冷峻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少了,与同学、朋友交往多了,上网偷着乐的现象多了,与父母老师交流少了,但是在网络上建立百度空间、QQ空间乱发私愤不满情绪的现象多了;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极度反
1感父母亲了解其日记或个人信件等隐私空间;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在学校对老师也极度反感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在社会上学所谓“酷”而违反常规,如超速骑车,三五成群斗狠,破坏公共设施,乱涂乱写,毁坏教学设施等来发泄旺盛精力的行为等等。
在高中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是具有其一定的现实性,作为高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中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的,是属于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才能针对这种逆反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所谓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正确认识叛逆心理对高中生成长的危害
诸如上述的高中生出现的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瞠目不解,处理起来更为棘手。因为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蘼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对高中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并实施教育策略。
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比如:某学生甲,高一时,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英语老师太过份了,于是叛逆心理随之产生,之后,凡是上英语课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甚至出现一上英语课就伏桌睡觉,对英语教师的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严重到与英语教师完全对立的现象,英语教师说什么都不听,甚或唱反调,在课堂上大声起哄,故意捣乱等等。这样,其英语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等快要到高考了,心中才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逆行为。
有些学生在老师明令禁止高中生早恋后,更充满好奇和神往,反而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并乐于早恋,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家长、老师对其进行百般教育,毫无效果,反而更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信心,男女生学生若把持不住,会出现越轨行为,给女方带来极大的伤害;作为高中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千丈。
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
三、高中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叛逆心理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1、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这就是为什么有近一半以上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强硬。
2、家长认识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子女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子女,使子女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4、父母外出务工增多,对子女的监管缺失是造成子女叛逆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高速行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大都市务工,把正处于人生转折关键的子女留在农村,或因学籍问题无法解决只好子女一人独守家乡,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留守子女日益增多,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挑战。这部分留守学生,往往孤僻,冷漠,不轻易
与人沟通、交流思想,自我封闭是其自我保护的主要方式。父母相距千里,遥遥不可及,只能简单地进行电话沟通,甚或只是每月将生活费存到银行卡上,解决子女的基本生活问题,至于对其进行谈心交流,进行精神上的营养,是无法实现的,更多的只是依靠老师进行教育。因亲情的缺失,高中生的叛逆心理更为强烈。
(三)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不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而进行的居高临下的教育,最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教育效果也只是隔靴搔痒,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严重的会出现师生之间的严重冲突。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高中生往往都不卖老师的账。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传媒信息铺天盖地,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叛逆的原因之一。比如一些韩国、日本、美国的影片、电视剧等等,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英雄主义、血腥味过重、情爱味过浓,而这些,恰恰是高中学生最欣赏最崇拜的,他们甚至十分欣赏并极力模仿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四、消除高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
1、老师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
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他们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高中生都希望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要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
3、极力提倡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在这一点上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处理学生的问题或错误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感情用事,甚至把个人外因不快的情绪夹杂到理性的判断之中去,以免主观化,伤害学生的感情。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引导学生放眼长远未来,冷静处世,知错改
错。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学生是会理解的,毕竟高中生是懂道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高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4、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我们教师必须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学生的知识需求心理,善于假借报刊,影视等媒体传播的影响作用,结合教学,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6、我们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班级管理上也忌班主任“一言堂”作风,发动学生民主管理,建立一个“讲纪律,讲文明,讲荣誉”的优秀团队。
(注:此文获弥渡县2010年论文评比一等奖)
2010年12月
第三篇: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少年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叛逆心理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你们在一起交流!有时候我非常羡慕你们,青春、叛逆、冲动、单纯„„是你们的代名词,你们的世界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无忧无虑;有时候,我又很同情你们,世界的博大,交往的信息化,使得你们往往又会陷入本不该属于你们的无奈与忧愁!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适应,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由于自己不适应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你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在适应这个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 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等等,这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当老师问你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你自身有哪些变化的时候、你烘箱又答不上来,下面老师来说说在你们身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也就是咱们说的不自信,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不管有什么活动都不敢参加,总是怕自己会表现不好等等。
2.唯我独尊心理
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大家在家里什么事都是由着你家来,来到学校这个集体里还是想什么事都听你的,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他却从不去关心别人。(比如说发间食的时候,总是自己抢大的苹果)。
3.逆反心理
这个逆反心理的表现比较多,长辈越不让做什么,他就越去做。4.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有一个学生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都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来在一个很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疯了似的,总往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网络固然是个好的东西,那要看你是怎么样去利用它。
8.考试焦虑
现在考试焦虑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表现为: 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 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据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 %。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以上是老师简单的总结的几种心理问题,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这些心理现象在日常中的具体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大家可以对照这些现象在你自己的身上存在哪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在我们青少年身上体现最明显,最普遍的逆反心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叛逆。
叛逆心理是你们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你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疏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王某上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王某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这个小朋友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那么这种叛逆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父母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父母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父母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以强硬的态度顶撞,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厌恶父母,对他们不理不睬、冷眼相对。其实这样是分不出谁输谁赢的,结果只是我们拿了父母和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惩罚,对父母进行伤害,让自己和父母都很伤心。
叛逆心理是青春期每个孩子都存在的,这种心理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其表现的形式也并不是相同的。所以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有些同学可能都没在乎的一种心理现象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
“逆反期”的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下面我们来说说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
如徐力杀母案。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悲剧。2000年1月17日,浙江金华。上高中二年级、17岁的少年徐力,因忍受不了母亲要他“学习、学习”的唠叨,竟残忍地用锤子把母亲活活打死!
4月29日,金华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徐力有期徒刑15年,后改判12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里他把重重的铁锤砸向自己的母亲的呢?我向当事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他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打得是自己的母亲,事后他一定会非常的后悔,可是已经晚了。
2013年2月20日,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鸣在家里玩游戏,母亲看那么晚了就批评了他几句,结果他一气之下就走了。父母苦苦寻找了很多天都没找到。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像这种离家出走啊,和父母怄气不吃饭啊,还有就是因为家里是两个孩子的同学,又是因为父母可能有些偏爱弟弟妹妹啊,从而造成了某些同学更加强烈的叛逆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的状态,其产生是有着时间长度限制的,所以在此过程之中着急是不解决问题的,而认为逆反心理不是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要让其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去寻求帮助,进而解决心理的困惑。下面介绍几种:
(1)要相互理解。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长辈的行为,大多数时候长辈的啰嗦和批评都是善意的,都是出于对你的关心。老师、父母也是凡人,也会认识、犯错误、误解人,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可以减少因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冲动。
(2)要学会合理的沟通方法。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能得理不让人,过分逞强,盲目对抗,这只能使事情变的越来越难处理。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有助于带来交往的双赢。
(3)克服偏见的不良影响。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产生,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暗示和影响。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有无名火气,就要冷静下来想想看,是否偏见在作怪,不要无端变成偏见的牺牲品。
(4)要学会宽容和适应。在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中,选择后者往往更容易完成。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春期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第四篇:青少年叛逆-青少年叛逆心理
一、青春期的特点
通常把十一二至十三四岁称为少年期,十四五至十七八岁称为青年初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合称为青春期,即初中和高中阶段。
青春期的到来,对于中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下几种最为普遍:
渴望孤独
早在婴儿期,婴儿就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个体的这种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伙伴年龄”达到了顶峰。到了青春期,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不再和同伴玩,而从群体中退缩出来,离群退出时,常会发生与朋友争吵,以及友谊破裂的事。他们常单独地在房间里打发时间,有时候会突然的很不想参加家庭的活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十一二岁。
反抗心理
青春期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在十二三岁。
第一反抗期,三岁左右,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别人帮忙就生气,这是自主性发展的缘故。
第二反抗期,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会导致纠纷而使中学生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啰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
独立自主
青春期代表着自主性的独立发展,也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由于这时是自我的萌芽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个人思想还未成熟,无法顾及到对方,所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以表现出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与心情的特点。
年龄小的孩子看不到父母就不安,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心理上开始脱离父母亲,这叫做“精神上的断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逐渐脱离家庭而独立,去寻求自己的生活。
友谊交往
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中学生活中日益重要;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二、逆反心理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三、叛逆心理的成因
1主观方面: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心理受挫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性,总希望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而用“非常” 方式需求关注。
好奇性驱使
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性,总想解开他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
性格因素
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教师态度
教师教学缺乏民主意识,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性,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班风不良
有叛逆心理的学生相互感染,进取目标受挫。
四、叛逆心理的表现
1、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2、评判性 评判学校和老师,评判老师的教学和行为。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现象;评判社会对社会负面现象不接受和不理解。
3、对抗性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现象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能使他们动情。
5、阶段性 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在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叛逆行为表现开始;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心的表现。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出现。
五、叛逆心理的教育对策
心理疏导法
疏导的关键就是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受压抑乃至反抗的情感原因, 把不满情绪全部发泄出来, 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和内心平衡。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要抓住逆反的“症结”所在,在“疙瘩”处设法使招,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使学生想得通并愿意接受教育;二要切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脉搏”, 给予科学合理的疏导,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了解自己、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唯有此, 他们才能改进自己的不足, 与教师默契配合。
心态契机法
学生心态是指在外部刺激和主客体作用下, 学生对外部刺激和自身状况所表现出的心理反映状态。它明显表现为某种情绪和心理倾向, 反应出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气质、性格及其心理变化的态势。教育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心态变化, 特别是对消极心态要把握诱因, 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利用适当时机, 即在学生希望进步、愿意解决矛盾情况下晓之以理, 促其感悟, 使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 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改变氛围法
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 使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感受到气氛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集体的温暖, 进而自觉融入和谐的氛围中。教学中, 若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死、课堂气氛沉闷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程序, 改变教学方法, 机智地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重新鼓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 逐渐淡化和消除逆反心理, 从而有效地学习。
分类指导法
即要根据学生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及需求给予不同对待, 使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和区别性。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的逆反心理, 教师要对症下药, 区别对待, 这样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才能落到实处。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身教法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受教育者时时刻刻对教师、对长者进行观察乃至模仿。他们听了你课堂上的说教之后, 往往要同你日常生活中的言论、行动相比较。我们知道,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熟性和判断力, 他们也逐渐学会“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说得头头是道, 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十分落后, 那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渐降低。今后, 他说得再娓娓动听, 学生也会不屑一顾, 望而生厌。
青少年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问题心理;既有消极性一面,也有积极性一面。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具有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果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很好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青少年叛逆心理分析
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打狗他撵鸡
—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解析
胡振汉
菏泽学院 教育科学系
摘要:论文全面分析了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其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关于逆反心理的探究,全面综合的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研究和解决方法,可以纠正青少年产生的心理问题,使青少年更加健康的成长,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更加充分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问题 逆反 解决 健康
逆反心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管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通过概念可以得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机制,过程。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抵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里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反心理倾向。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对正面宣传做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个特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的全盘否认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程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的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二)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加长都希望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的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三)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的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四)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其实,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临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置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展,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人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于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容忍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于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再次,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的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的所谓“差生”,没有明显过错或根本没有错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但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四)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学生 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班级集体中,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的小社会,学生们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同龄人群体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与个性的对立和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知心朋友,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与同龄人交往,希望在班级中取得一定地位,试图用各种手段吸引同学们注意,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四.青少年逆反心理诱发因素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的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发逆反心理:
(一)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二)企图标新立异。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的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的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的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特异生活经历。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的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多疑,怪癖。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影响,经常性的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五.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湮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六.青少年逆反心理克服方法
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克服逆反心理
(一)认识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见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科学,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往往太迟了。
(二)想象。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方法就已足够,但是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无限的可能性。
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
七.青少年逆反心理防治具体对策
(一)要重视复杂的心理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让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是让他们置身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二)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己。这须提高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三)要改善教育机制。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杜绝出现“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教育者要爱护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坚决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方式对待青少年。
(四)要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青少年中逆反心理的产生,责任不能完全归于他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对于克服和防止青少年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第一版
[3]郑确.《青少年逆反心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4]刘宗粤.《关于逆反心理现象构架的解析》 《探索:哲社版》200005期53~55版
[5]靳丽霞.《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父母与孩子的成功沟通方法》 新世界出版社 2009-07
[6]许泽高.《赢在此时—青春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第一版
[7][美]詹姆斯.温德尔.《小反叛者:如何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 新华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