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英国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届政府都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制定的重大决策都尽量符合其国情,贴近民众利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各国都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各国政府在确定执政方针时,都必须依据本国实际情况,寻求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这充分显示出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各国发展道路的特质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在英国培训期间,几乎每个授课老师都无一例外地多次提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亲身体验,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学习研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局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考察我们认识到,英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减排等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了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强化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民生角度鼓励家庭节能减排等多项措施,并专门成立了独立官方顾问机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意见和能力支持。同时,无论是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调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各政党出于政治需要大打民生牌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民生思想、可持续发展在英国经济社会生活和政党政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我们还了解到,欧盟国家在对待移民潮问题上,以理性的方式促进劳动力市场开放,主要采取引导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跨国流动,为劳工移民创造居住条件,提供面向公众的社会福利服务,努力协调各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等做法,积极推进欧盟内部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实践表明,现行移民政策扩大了就业,弱化了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为保持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发挥了作用。这从国际视角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佐证。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在各项工作中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精神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民生和农民工等各个方面,要把握好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确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堂案例研讨,我们了解到英国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规范,信息公开透明,决策结果受法律约束和民众监督,广大民众均有权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由于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知情度比较高,他们的权益和愿望受到政府的尊重,因此,他们对政府的法令大多能够遵守,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阻力大大减少。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民主决策的理解,对我们今后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通过中英决策的比较,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民主决策其过程本身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宣传政策的过程,就是提前化解矛盾的过程。民主决策不仅是人类共同认知的先进的决策手段,不仅是西方管理机制中决策程序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这一重大部署,反映了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的进步潮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
然的选择(手写的草稿,故文中有些不通顺)
0410301班马晓林041040124
我认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可以分解成为两个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想分别从这两个要素的角度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论点进行论证
首先我要阐述一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历史必然的选择。我认为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可以给我们答案。
中国的近现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各阶层儿女不断奋斗,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各阶级都有过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探索与努力。这其中有变法改革,有暴力革命,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真正接过历史的火炬之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没有改变,反帝发封建的历史任务都没有被彻底完成。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等暴力革命在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地主阶级保守派领导的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梦想在甲午海战的炮火中破灭了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在轰轰烈烈的百日辉煌后随着戊戌六君子的头颅一起陨落,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计划也随之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宏伟构想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之后也变成了看似美好的愿景。
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了,能探索的道路都走了,中国的革命形势丝毫没有好转,就在中华儿女们绝望之际,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形势也随之焕然一新。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有着长达两、三千年的历史,也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和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又因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致使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了历史必然的选择。
而后我要谈一谈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这一要素。我认为这一问题仍然可以从中国
案。
在工人阶级领导革命的初期,由于我当革命经验不足且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曾经因为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而多次使中国革命面临绝境。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拯救了因照搬苏联“强攻夺取大城市”模式而岌岌可危的人民军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避免了中国成为另一个因经济崩溃而解体的苏联,“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新使世界范围内显然困境的社会主义重现生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两大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历史的实践一再证明: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选择。故综上所述,我认为: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第三篇: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演变看。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会取得引导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
清末,曾爆发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但是农民运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从而导致了它的失败。19世纪90年代,中国一批先进人士发动的戊戌变法引导了近代中国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但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还十分薄弱,民族资本主义阶级的社会基础十分狭窄,并且严重脱离群众,从而维新运动仅仅坚持了百日,便宣告失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本阶级革命派的带领下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使得中国又回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并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克服了“左”、“右”倾的错误,深入到人民中去发动、组织、武装和教育人民,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并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国民党自恃有优势的兵力和美国的支持,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全民发动内战,违背了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同时国民党内部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对人民征收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此彻底失去民心。同时,共产党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在解放区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民心所向。率领着人民军队,依靠着人民群众,为中国的光明道路而斗争。国民党内战的彻底失败,决定了共产党成为推动中国神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总之,近代中国的发展史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也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四篇: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人名惊醒了好几次的探索,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软弱无能,让人民认识到了封建统治的不可延续性,太平天国的失败又再一次的诠释了不能走老路,必须要改变政治体制,而此时西方列强依靠工业革命政治改革,实力强大,让中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开始只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借鉴,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又使得人们意识到是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出了问题,而不应该简单的去学习技术,于是有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对清政府的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并没有触及到统治阶级的基础层面上,于是在顽固派的破坏及反对下,戊戌变法最终流产。
一系列的失败让中国的先进分子们认识到要想改变落后的状态,必须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辛亥革命的“小”成功(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所以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的)。验证了这一点,使中国有了短暂的发展。但是很快就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废除曾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转而投靠列强,依靠外力来求得生存,中国成为寄生在列强背后的附庸国,权利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蒋介石投靠美国,对内剿共,对外消极抗日,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债券危机又加深了人民与政府的矛盾,蒋介石的统治开始一步步的出现裂痕。
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取得民心,以广大的工农阶级为基础,进行抗争,他们为了信仰而战,在正确路线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成功。
中国以工农阶级为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侵犯了工农阶级为主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中国确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的路线。
经过中国百多年来的发展、探索,一步步的确立了社会主义,历史见证了这一点,而人民又是历史的缔造者,社会主义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热恩民有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第五篇: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一方面,落后国家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来源于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交往的局限性,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的发展道路。文明的创造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因而尽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现,但创新往往是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艰辛之路。世界性的交往和竞争,不但使文明的成果得以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个民族或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鉴已有的文明成果,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方式。这样,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跳跃性发展就成为历史的一个常
规和普遍的现象。避免重复和少走弯路正是后起国家能够很快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同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密切相关。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也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发展的直接结果。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各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在整体化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平衡性。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从而造成了世界性的两极分化,使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使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为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必要性。由于在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落后国家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富强自己,这就促使它们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发展自己。这正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所在。
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但当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既然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必然的选择。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发展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摆脱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新的参照系。在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实现了历史发展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之所以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