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讨论会上的发言
在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讨论会上的发言
做强中心城区实现跨越发展
积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贡献
——在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讨论会上的发言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福建省情,立足全国发展大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必将对加快福建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漳州中心城区,必须找准位置,主动融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应有贡献。下面,我就如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区情,扬长避短,着眼更高站位谋划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格局,力争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实现自身更大的跨越、更快的进步、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同自己比,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发达地区比,我们的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发展速度、综合实力等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扭住经济建设中心,全力以赴加快发展,集中精力谋划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参与新一轮竞争,--既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
主要优势有:
一是独特区位优势。--是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交通发达,设施配套,市场要素密集,经济活动频繁,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对台合作优势。--一水相隔、一脉相承,经贸合作往来密切。台湾现有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祖籍在漳州,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在--。至目前,全区累计已引办台资企业186家,合同外资额3.4亿美元,分别占全区三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额的43.9和45.8。开展漳台合作,芗城具有抢占先机之利。
三是城市经济优势。近年来,城市加快发展,旧城改造力度加大,金峰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容量不断扩大,品位档次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以金峰工业区为龙头的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五大产业初具规模,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消费市场健康运行,现代商贸不断兴起,服务业日趋活跃。
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经济总量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1.79亿元,工业总产值80亿元,与中心城区的地理区位不相称;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力大、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相对缺乏。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人口偏少,农村地域还较广、人口比例偏大,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三产升级不快,现代商贸业不够发达。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设施功能比较单一,档次不高,不利于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传统商贸业比重大,批零商店多、规模小、分布散;现代物流业不够发达,大型超市、卖场和新型商贸业态比较缺乏,规模效益不足,大区域的物流中心尚未形成。
三是民营企业零散,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755家,累计注册资本5.3亿元,平均只有70.2万元,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343家,注册资金4.2亿元,平均注册资金122.4万元,企业规模偏小;不少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设备、工艺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品质档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要找准定位,主动对接,寻求突破,在融合中充分发挥作用。经过分析研究,--区在参与全市产业分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初步拟定打造“三个中心”的基本定位:
一是打造现代商住服务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作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的作用,一方面,要构筑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地。突出培育商业旺区,加快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一方面,要建设漳州市最佳的人居中心。坚持改旧建新并行,扩容提质并举,面向漳州456万人口,进一步加大城区规划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到--安居创业。
二是打造新兴制造业中心:就是继续以金峰工业区为龙头,构建“一区多园”格局,突出对台优势,强化外引内联,大力引办工业,以侨兴、兴隆、正兴、永大、三川、三宝、宏源、南方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家具、食品、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六大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带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打造现代科教文化中心:就是要对科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实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着
力建设教育强区。依托漳州大学城中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名校众多的优势,借才借智,兼容博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外来人口学校建设,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化和成人教育终身化,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着力建设科技强区。加速金峰民营科技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和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产业人才,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着力建设文化强区。进一步挖掘利用南山寺、林语堂纪念馆、古石牌坊、灯谜艺术、锦歌、木偶戏等文化资源,彰显时代特征,发挥名城效应。
二、明确目标,增创优势,全力推进--跨越发展
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做大做强自己,才能为加快漳州发展多做贡献,才能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添砖加瓦。因此,我们要提出更高要求,瞄准更高目标,奋力拚搏,锐意进取,推动芗城更快更好发展。今后五年,要在确保GDP和财政收入实现“两个翻番”的基础上,力争GDP总量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9.1),工业总量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2.03),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8.35),真正体现跨越发展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要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突出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强化“大工业、大发展”理念,按照“打造平台、扶持骨干、培育集群、壮大总量”的思路,坚持把工业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强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力建好工业园区。围绕“一区两片”(金峰工业区、319国道沿线工业片、漳华路沿线工业片)发展格局,加快大金峰工业区开发,抓好北斗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侨兴、正兴、兴隆、电子等工业园区的建设。至2008年,已形成规划的金峰工业区33.9平方公里能开发的土地面积要基本开发建设完成;全区每年新开发土地要达到2000亩以上。着力发展规模工业。大力引办工业企业,确保每年新办工业企业达到120家以上;突出抓好一批年产值上亿元、几十亿元的骨干企业和集团型企业,力争每年引进创办一批单个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年内全区要新增规模工业100家以上,到2008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250家,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达70以上。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依托侨兴、正兴、万利达、亚邦、永大和神芦生物科技等6家集团企业和一批龙头企业,找准产业发展空白点,积极引进产业链项目,大中小配套,上下游联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同业分工,促进集约经营,做精做大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家具、食品、建材、化工、机械、电子六大主导产业。至2008年,六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要达到65以上。
2、突出城区优势,全力做大城市经济。对接全市“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总体要求,实施“跨江南扩、过路北延、出城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扩大城区规模,拓宽发展空间,至2008年,城区面积要扩大到45平方公里。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着力推进江滨大道、南昌路中段、钟法路、瑞京西路等道路建设,带动房地产开发,重点抓好金峰花园、益民花园、香格里拉•观园、清华园、九龙城、南山景区、丹霞路片区、延安北片区、江滨路片区、金峰两侧住宅片区等十大片区建设,保持房地产业的开发热潮。加快金峰新区建设,着力抓好新北环城路、金峰大街北段、金闽路等道路建设,重点启动实施金峰大街住宅片区项目,加快金峰花园建设进度,抓好双语学校、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不断完善新区的功能配套。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继续培育新华东、新华西,南昌路,水仙大街,丹霞路,台湾路、香港路历史街区等商业旺区;大力推进“好又多”、“沃尔玛”、电子市场、文华园灯具市场、嘉鑫盆景园林、花鸟市场等项目建设,抓紧做好钢材、农产品、蔬菜、水产品、装饰材料、家具、汽车等市场规划建设。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扶持引导芗客隆、吉马、信义等商贸企业发展,全面发展生鲜超市、农村和社区超市、便利店以及中小型超市,积极拓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3、突出开放带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走“开放强区”之路,进一步提高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强化招商引资,按照“三个围绕”(围绕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做强城市经济、围绕扩大对外出口)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台经贸合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业,特别是三产大企业、大项目,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强化跟踪落实。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确保外商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实现招商效益大提高。当前特别要抓好“9.8”招商活动,确保取得成效。强化出口拉动,帮助企业解决出口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今后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力争达到3.5亿美元,外贸出口力争达到8亿美元,基本形成大开放、大发展格局。
4、突出激活内力,全力壮大民营经济。切实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加强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确保优惠措施落实,全面激活民资民智。加强投资引导,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对接六大主导产业,入驻园区集约发展,重点组织实施建设以电子、石英钟为主的电子工贸园区。加强跟踪服务,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选择项目难、融资难、征地难、开拓市场难、人才短缺等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今后5年,全区要新办民营企业1000家,新培育民营规模工业60家,新增注册资金6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万人。好范文版权所有
5、突出重点项目,全力扩大固定投资。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项目、促发展。做好项目储备,根据加快发展的需要,深化项目开发,加强项目策划,运作和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并努力促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推进重点建设,以加快工业发展和做旺现代商贸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生产性项目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完善文体设施、公共设施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机制,健全业绩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推进投资体制创新,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继续实行领导挂钩项目制度,不断完善实地察看项目办法,促进项目工作落到实处。今后5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
6、突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更好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实践,不仅要求发展得“快”,而且要求发展得“好”,必须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发展。根据芗城实际,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重点,加快发展,提速增效,特别要主攻工业,做大三产,通过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全区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总量大,而且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后劲足。今后5年,我们要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到2008年,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4、43以上。二是城区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切实把加快城乡一体化摆上战略位置,一方面,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推进一体化。加快金峰新区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壮大新区经济总量,完善道路、商贸、住宅、学校等配套设施,辐射带动西部农村;一方面,通过完善设施、城乡互动推进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水泥路、自来水、城镇新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非农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至2008年,全区农村等级公路要全部实现水泥路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区城市化水平要达到85以上。三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至2008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85。积极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大力培养产业人才,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至200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70左右。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要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创建“平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精神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看到差距,我们增强了发展责任;看到优势,我们树立了发展信心。我们要立足新起点,盯住新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以特别强的工作责任心,特别实的工作作风,特别细的工作方法,放宽视野谋大事,真抓实干促落实。
一要振奋精神,瞄准一流水平做工作。芗城地处中心城区,群众有愿望、上级有要求、区位有优势、自身有基础,经济理应发展得更快,各项工作必须做得更好。面对前有“标兵”跑得快、后有“追兵”咬得紧的严竣发展形势,我们要按照在漳州实现第一波跳跃式发展的要求,强化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努力破除小进则满的小农思想,增强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破除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增强争创一流的创业意识,勇于跳出漳州看芗城,跳出芗城找差距,奋斗目标坚持高标准,本职工作体现严要求,要以新罗区、鲤城区为追赶目标,形成赶超之势,真正追出干劲、赶出水平、赛出成果,实现自我的跨越发展。
要奋发进取,把握关键环节求突破。当前,芗城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总揽全局,统筹安排,科学调度,灵活应对复杂局面,集中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真正把大事牢牢记在心中,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要始终围绕“建设经济强区,实现跨越发展”这个主题,从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抓起,从事关发展的重点项目做起,从事关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重点工作、重点了解、重点部署、重点调度,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创造性地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全力攻坚克难,破解发展难题,带动全局工作开展,推进--加快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要改进作风,注重务实高效抓落实。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归根结底要靠落实。落实工作关键在领导,我们要从五套班子成员做起,从党政班子成员做起,从党政主要领导做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当好表率,立好标杆,团结带领五套班子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艰苦创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重实际、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自觉减少迎来送往,静下心思,扑下身子,勤奋工作,踏实做事,乐于奉献;要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主动融入,扬长避短,充分估计存在困难,全力突破制约因素,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着眼长远,着力当前,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踏踏实实地做事创业,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第二篇:在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福建省情,立足全国发展大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必将对加快福建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漳州中心城区,必须找准位置,主动融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应有贡献。下面,我就如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区情,扬长避短,着眼更高站位谋划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我们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格局,力争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实现自身更大的跨越、更快的进步、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同自己比,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发达地区比,我们的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发展速度、综合实力等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扭住经济建设中心,全力以赴加快发展,集中精力谋划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参与新一轮竞争,--既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
主要优势有:
一是独特区位优势。--是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交通发达,设施配套,市场要素密集,经济活动频繁,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对台合作优势。--一水相隔、一脉相承,经贸合作往来密切。台湾现有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祖籍在漳州,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在--。至目前,全区累计已引办台资企业186家,合同外资额3.4亿美元,分别占全区三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额的43.9和45.8。开展漳台合作,芗城具有抢占先机之利。
三是城市经济优势。近年来,城市加快发展,旧城改造力度加大,金峰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容量不断扩大,品位档次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以金峰工业区为龙头的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五大产业初具规模,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消费市场健康运行,现代商贸不断兴起,服务业日趋活跃。
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经济总量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1.79亿元,工业总产值80亿元,与中心城区的地理区位不相称;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力大、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相对缺乏。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人口偏少,农村地域还较广、人口比例偏大,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三产升级不快,现代商贸业不够发达。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设施功能比较单一,档次不高,不利于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传统商贸业比重大,批零商店多、规模小、分布散;现代物流业不够发达,大型超市、卖场和新型商贸业态比较缺乏,规模效益不足,大区域的物流中心尚未形成。
三是民营企业零散,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755家,累计注册资本5.3亿元,平均只有70.2万元,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343家,注册资金4.2亿元,平均注册资金122.4万元,企业规模偏小;不少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设备、工艺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品质档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要找准定位,主动对接,寻求突破,在融合中充分发挥作用。经过分析研究,--区在参与全市产业分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初步拟定打造“三个中心”的基本定位:
一是打造现代商住服务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作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的作用,一方面,要构筑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地。突出培育商业旺区,加快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一方面,要建设漳州市最佳的人居中心。坚持改旧建新并行,扩容提质并举,面向漳州456万人口,进一步加大城区规划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到--安居创业。
二是打造新兴制造业中心:就是继续以金峰工业区为龙头,构建“一区多园”格局,突出对台优势,强化外引内联,大力引办工业,以侨兴、兴隆、正兴、永大、三川、三宝、宏源、南方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家具、食品、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六大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带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打造现代科教文化中心:就是要对科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实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着力建设教育强区。依托漳州大学城中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名校众多的优势,借才借智,兼容博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外来人口学校建设,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化和成人教育终身化,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着力建设科技强区。加速金峰民营科技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和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产业人才,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着力建设文化强区。进一步挖掘利用南山寺、林语堂纪念馆、古石牌坊、灯谜艺术、锦歌、木偶戏等文化资源,彰显时代特征,发挥名城效应。
二、明确目标,增创优势,全力推进--跨越发展
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做大做强自己,才能为加快漳州发展多做贡献,才能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添砖加瓦。因此,我们要提出更高要求,瞄准更高目标,奋力拚搏,锐意进取,推动芗城更快更好发展。今后五年,要在确保GDP和财政收入实现“两个翻番”的基础上,力争GDP总量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9.1),工业总量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2.03),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8.35),真正体现跨越发展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要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突出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工业发展。
强化“大工业、大发展”理念,按照“打造平台、扶持骨干、培育集群、壮大总量”的思路,坚持把工业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强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力建好工业园区。围绕“一区两片”(金峰工业区、319国道沿线工业片、漳华路沿线工业片)发展格局,加快大金峰工业区开发,抓好北斗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侨兴、正兴、兴隆、电子等工业园区的建设。至2008年,已形成规划的金峰工业区33.9平方公里能开发的土地面积要基本开发建设完成;全区每年新开发土地要达到2000亩以上。着力发展规模工业。大力引办工业企业,确保每年新办工业企业达到120家以上;突出抓好一批年产值上亿元、几十亿元的骨干企业和集团型企业,力争每年引进创办一批单个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年内全区要新增规模工业100家以上,到2008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250家,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达70以上。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依托侨兴、正兴、万利达、亚邦、永大和神芦生物科技等6家集团企业和一批龙头企业,找准产业发展空白点,积极引进产业链项目,大中小配套,上下游联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同业分工,促进集约经营,做精做大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家具、食品、建材、化工、机械、电子六大主导产业。至20xx年,六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要达到65以上。
2、突出城区优势,全力做大城市经济。
对接全市“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总体要求,实施“跨江南扩、过路北延、出城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扩大城区规模,拓宽发展空间,至20xx年,城区面积要扩大到45平方公里。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着力推进江滨大道、南昌路中段、钟法路、瑞京西路等道路建设,带动房地产开发,重点抓好金峰花园、益民花园、香格里拉观园、清华园、九龙城、南山景区、丹霞路片区、延安北片区、江滨路片区、金峰两侧住宅片区等十大片区建设,保持房地产业的开发热潮。加快金峰新区建设,着力抓好新北环城路、金峰大街北段、金闽路等道路建设,重点启动实施金峰大街住宅片区项目,加快金峰花园建设进度,抓好双语学校、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不断完善新区的功能配套。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继续培育新华东、新华西,南昌路,水仙大街,丹霞路,台湾路、香港路历史街区等商业旺区;大力推进“好又多”、“沃尔玛”、电子市场、文华园灯具市场、嘉鑫盆景园林、花鸟市场等项目建设,抓紧做好钢材、农产品、蔬菜、水产品、装饰材料、家具、汽车等市场规划建设。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扶持引导芗客隆、吉马、信义等商贸企业发展,全面发展生鲜超市、农村和社区超市、便利店以及中小型超市,积极拓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3、突出开放带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
坚持走“开放强区”之路,进一步提高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强化招商引资,按照“三个围绕”(围绕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做强城市经济、围绕扩大对外出口)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台经贸合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业,特别是三产大企业、大项目,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强化跟踪落实。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确保外商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实现招商效益大提高。当前特别要抓好“9.8”招商活动,确保取得成效。强化出口拉动,帮助企业解决出口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今后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力争达到3.5亿美元,外贸出口力争达到8亿美元,基本形成大开放、大发展格局。
4、突出激活内力,全力壮大民营经济。
切实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加强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确保优惠措施落实,全面激活民资民智。加强投资引导,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对接六大主导产业,入驻园区集约发展,重点组织实施建设以电子、石英钟为主的电子工贸园区。加强跟踪服务,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选择项目难、融资难、征地难、开拓市场难、人才短缺等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今后5年,全区要新办民营企业1000家,新培育民营规模工业60家,新增注册资金6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万人。本网版权所有
5、突出重点项目,全力扩大固定投资。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项目、促发展。做好项目储备,根据加快发展的需要,深化项目开发,加强项目策划,运作和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并努力促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推进重点建设,以加快工业发展和做旺现代商贸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生产性项目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完善文体设施、公共设施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机制,健全业绩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推进投资体制创新,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继续实行领导挂钩项目制度,不断完善实地察看项目办法,促进项目工作落到实处。今后5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
6、突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更好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实践,不仅要求发展得“快”,而且要求发展得“好”,必须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发展。根据芗城实际,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重点,加快发展,提速增效,特别要主攻工业,做大三产,通过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全区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总量大,而且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后劲足。今后5年,我们要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到2008年,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4、43以上。二是城区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切实把加快城乡一体化摆上战略位置,一方面,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推进一体化。加快金峰新区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壮大新区经济总量,完善道路、商贸、住宅、学校等配套设施,辐射带动西部农村;一方面,通过完善设施、城乡互动推进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水泥路、自来水、城镇新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非农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至2008年,全区农村等级公路要全部实现水泥路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区城市化水平要达到85以上。三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至20xx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85。积极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大力培养产业人才,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至200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70左右。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要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创建“平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精神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看到差距,我们增强了发展责任;看到优势,我们
树立了发展信心。我们要立足新起点,盯住新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以特别强的工作责任心,特别实的工作作风,特别细的工作方法,放宽视野谋大事,真抓实干促落实。
一要振奋精神,瞄准一流水平做工作。芗城地处中心城区,群众有愿望、上级有要求、区位有优势、自身有基础,经济理应发展得更快,各项工作必须做得更好。面对前有“标兵”跑得快、后有“追兵”咬得紧的严竣发展形势,我们要按照在漳州实现第一波跳跃式发展的要求,强化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努力破除小进则满的小农思想,增强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破除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增强争创一流的创业意识,勇于跳出漳州看芗城,跳出芗城找差距,奋斗目标坚持高标准,本职工作体现严要求,要以新罗区、鲤城区为追赶目标,形成赶超之势,真正追出干劲、赶出水平、赛出成果,实现自我的跨越发展。
要奋发进取,把握关键环节求突破。当前,芗城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总揽全局,统筹安排,科学调度,灵活应对复杂局面,集中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真正把大事牢牢记在心中,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要始终围绕“建设经济强区,实现跨越发展”这个主题,从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抓起,从事关发展的重点项目做起,从事关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重点工作、重点了解、重点部署、重点调度,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创造性地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全力攻坚克难,破解发展难题,带动全局工作开展,推进--加快发展。本网版权所有
三要改进作风,注重务实高效抓落实。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归根结底要靠落实。落实工作关键在领导,我们要从五套班子成员做起,从党政班子成员做起,从党政主要领导做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当好表率,立好标杆,团结带领五套班子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艰苦创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重实际、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自觉减少迎来送往,静下心思,扑下身子,勤奋工作,踏实做事,乐于奉献;要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主动融入,扬长避短,充分估计存在困难,全力突破制约因素,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着眼长远,着力当前,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踏踏实实地做事创业,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着力建设教育强区。依托漳州大学城中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名校众多的优势,借才借智,兼容博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外来人口学校建设,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化和成人教育终身化,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着力建设科技强区。加速金峰民营科技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和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产业人才,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着力建设文化强区。进一步挖掘利用南山寺、林语堂纪念馆、古石牌坊、灯谜艺术、锦歌、木偶戏等文化资源,彰显时代特征,发挥名城效应。
第三篇:在13日举行的中共河北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
在13日举行的中共河北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批评了少数部门在工程建设上的浮躁作风,他表示将坚决取消“决战90天”“大干快上”等冒进标语口号,工程建设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张云川告诫与会人员,在科学发展的年代一定要克服浮躁的思想作风,工程建设要比质量比效率,而不是比工期,河北省的建设工地上将坚决取消冒进式的标语口号
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报道接踵而至。石家庄某大桥护栏“被风吹倒”;青岛胶州湾大桥护栏没有安装完整、螺丝没有拧紧、照明灯没有安装到位就通车;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开通不到10天,北广场已有数千平方米的地砖被全部敲碎。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一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发生坍塌事故,被称为“最短命公路”,据报道,在建设后期,新平县喊出“大干快干60天”的口号,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抢进度。这些出问题的工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干快上”赶工期。
工程“大干快上”的初衷常常是为了压缩工期,早见成效,但工程建设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不能不尊重科学规律。比如计划工期是经过专家严格、细致的科学论证,既要考虑到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工程建设自有规律,还得顾及到人力、物力等投入情况,没有非常特殊原因不能轻易改变、缩减工期。据新华网7月15日消息,在13日举行的中共河北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批评了少数部门在工程建设上的浮躁作风,他表示将坚决取消“决战90天”、“大干快上”等冒进标语口号,强调工程建设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工程该什么时候完工就什么时候完工,不一定要提前完工,这跟抢险救灾不一样。此番讲话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许多人认为这是对今天赶工求功、头脑过热现象的一帖清醒剂,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学习跟进。
第四篇: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
关于加强全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我省新时期发展的新起点,明确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路、重点,完善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吹响了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黄华华省长的总结、《我省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林雄同志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为我市的文化建设,为我市把握发展机遇,着力提升“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大广州卫星城、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的步伐,为我们当好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引领力量。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特色文化强市建设,近日,根据省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先后深入到我市清新、英德、连州等县(市)广大乡村、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和有关文化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本此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类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8个,其中文化(艺术)馆 8 个、图书馆 10 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影剧院10个、电影发行公司2个、放映公司 175 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文化市场稽查队8 个、创研室(中心)1个、文化站8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 87个),共有干部职工近500人。全市现有歌舞娱乐场所528家、音像经营单位50多家、网吧268家。现有文物遗存 2256处(其中国家级 1处、省级18处、市级2处、县级132 处),馆藏文物 1187件(组)(其中一级7 件、二级87件、三级1093件)。
(二)亮点与不足
建市23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各项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文化活动水平也在稳步上升。简言之,全文化活动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每年一度的文学艺术活动月和广场文化艺术节,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与省文联的高度
评价和市民的普遍好评,连州国际摄影节、阳山四驱越野车节、连南盘王节、连山壮家七月香戏水节等已经成为全的文化品牌;二是群众自发的江滨公园文化活动,除了恶劣天气影响之外,长年不断,其形式众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气氛热烈,自由而融洽。全文艺创作成果方面,以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群众文艺创作评选为主要参照系,近年来,居于中游水平,其中歌曲、小戏、少儿舞蹈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此外,地方文化研究成果开始显现,近年来,出版了《古村遗韵》、《末代榜眼朱汝珍》、《贤令芳踪》以及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十多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上,目前我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在全省范围来说较为低下。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在农闲季节的文化活动主要有篮球、乒乓球比赛,棋牌乐、粤曲演唱、农业科技讲座、图书阅览等活动。城市社区、居委会活动场地小、活动经费少、活动设施不好,社区文化活动缺少骨干队伍,各地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文化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除了连州基本完善、英德即将竣工之外,包括市区在内,各地都存在达不到标准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被当地党政部门借用、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占GDP的比例极低,暂无龙头企业。大型活动的品牌还不够多,不够亮;高端学术研讨活动较少;影响力还不够大;文艺作品也只是偶露峥嵘,没有叫得响的大作,没有出现领军人物,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团队气候。
二、加强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同发达地区相比,近几年来全虽然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取得了全省的“七连冠”。但是我们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七连冠”的称号不相适应。在当今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的新时期,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继续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对我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和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全的市、县、乡镇(街
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还不完善,功能还不健全。我们必须根据《全市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现实要求,参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以及国家和省的专项指标要求,建设和完善四级基础文化设施网络。
具体而言,一方面,市区要尽快完成“四馆合一”工程,使其达到建设标准,功能基本完善;各县(市、区)文化场馆要达到“馆舍独立、面积达标、功能完善”的目标;乡镇文化站要尽快消除被借用、挪用的现象,使当地群众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歌剧院的筹划和立项,这是城市化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在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各地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制定中长期的计划,逐步抓落实,为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和管理人性化”和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全建市只有23年,原来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建市之初,财力物力只能主要投入到扶贫攻坚、道路交通、卫生、教育、市政建设等方面,因此,文化事业发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也没有得到大的发展。但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为我们提供了高起点、超常规建设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建议采取的思路是:由政府引导的文化产业项目,跨越传统项目的范畴,规划创意文化产业园,集中精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一是引进动漫产业;二是筹划文化成果孵化产业;三是打造自己的人文资源特色文化产业。
全拥有世界闻名的英石文化资源、瑶壮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福文化资源等丰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挖掘、整理全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间民俗、自然生态等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比如:打造大、小北江文化旅游带,改善飞霞山的面貌,利用千年古刹飞来寺底蕴浓厚的文化优势,使白庙至飞来峡水利枢纽路段形成“百里画廊北江游”的品牌;利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影响力,推动“连州市国家美术创作基地”的建设发展;利用以瑶壮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两大基地:连南瑶族文化研究基地、“印象连南”大型民族舞蹈实景演出基地;利用十九福地飞来峰、四十九福地静福山多种文化思想和谐并存的特点,打造“福地文化”基地等。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文化强省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产业、事业意义上的文化。二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即通过文化思想的力量,使社会综合实力发展壮大,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的文化物质得到进一步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发展。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进取,领潮争先’的思想观念,成为新时期我省文化的精髓,引领推动了全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这是对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的提炼,不仅使我省文化得到升华,也消除了人们通常对文化认识的“盲点”,文化除了事业、产业,还有其更重要的内核:文化思想。
根据汪洋书记主题报告中“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我们建议:全要强化对“文化思想”的认识,加快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步伐。各地党政班子、各部门都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为己任,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制定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现代公民文化素质,培育提升全人文精神、我省人文精神。
(四)、制订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力保障之一,《中共全市委、全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宣传、文化、体育成果奖项的暂行办法》(清发「2006」14号)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要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确实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因此,我们建议:
1、将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的政绩考核,探索建立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科学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挂钩。
2、逐步落实“两个1%”,为文化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个是1993年7月15日我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决议:“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应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另一个是《我省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规定”。一步到位可能不实际,建议逐年增加,三年内满足“两个1%指标,确保文化发展必需的资金。
3、逐步提高公益性文化部门工作
者的待遇,同时,适时、科学制订专业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教育经费指标,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这为我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望未来,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景光明,风光无限,借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为建设文化强市而不断开拓创新,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思想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奋起直追,力促地方文化大发展。
特此报告。
第五篇:在省委征求意见会上的发言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去年,省委常委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淮南和全省一样,近几年逐步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去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1年将近翻一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这些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省委常委会的关心和支持。省委常委会始终关注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我市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战胜困难,开拓前进,可以说,没有省委常委会的支持,没有今天的好形势。
现在,安徽已到了一个发展为上、再创辉煌的重要时刻。在去年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使我们加快发展的意志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围绕安徽崛起这一目标,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皖北崛起步伐。从区域角度讲,科学发展观是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并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徽崛起应该建立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皖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0万,分别占全省的27.8%和30.5%,处于我省承东启西、南联北进的关键地带,区域内农业资源、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皖北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全省,南北发展特别是沿江与沿淮发展差距拉大。~年,皖北六市GDp总量为1407亿元,仅占全省的29%;人均GDp为5030元,比全省水平低2478元;财政收入总量为126.5亿元,仅占全省24%,平均增幅为16.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无法实现,安徽崛起就可能落空,合肥及沿江等地区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在全国“~”期间,郭书记明确提出把“以能源建设为重点,促进皖北地区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重点任务之一,这对皖北发展具有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必将激励皖北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目前,皖北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去年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已达到()%,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如果进一步因势利导,皖北地区一定能后来居上,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板块。因此,建议省委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按照郭书记所说的那样,把加快皖北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放到与沿江地区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制订和实施加快皖北发展的统一规划,加强对皖北地区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皖北六市之间加强协作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通,促进共同发展;大力推进皖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一批关键性项目实施,加快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落实对皖北地区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比照国家扶持中部地区政策,完善扶持皖北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皖北地区的发展潜力,尽快在全省形成南北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安徽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发挥资源支撑作用。按照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特别要求有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点。从我省情况看,能够成为撬动安徽崛起的战略支撑点的,无疑就是能源资源,郭书记也多次强调不仅要对安徽,而且要对长三角地区提供资源支撑。因此,在加快安徽崛起的进程中,应该把打好资源牌,推进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淮南长期以来被称为华东地区的“工业粮仓”,煤炭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9%、华东地区的32%、安徽的74%,水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淮南已被列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拾861”计划中,淮南有17个项目列入其中,其中能源基地建设投资占全省的34.3%,“皖电东送”工程淮南装机容量达480万千瓦,占总计划的60%以上,这表明在安徽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中,淮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城市难以比拟的。更为重要的是,近两年来,淮南“三大基地”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亿吨煤基地已经开工兴建矿井7对,今明年改扩建矿井6对,到~年全部建成投产,建成后煤炭生产规模达到近亿吨,这相当于江浙沪三省市每年电煤供应量的总和。华东火电基地已开工兴建田家庵电厂技改、平圩电厂二期、洛河电厂三期三个项目,今年再开工兴建田集电厂、凤台电厂两个煤电一体化电厂项目,~年形成9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生产能力;煤化工基地已经建成淮化集团“1830”工程、DMF扩建工程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并已获得日本政府8000万美元贷款,今年我们要力争实现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新突破。这不仅是因为,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立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也可能是我市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而且考虑到淮南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角色,资源优势不能充分的发挥,这种被动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发展煤化工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以建设全国一流的煤化工基地为目标,以煤炭气化为核心,以发展基础化肥化学品、替代燃料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为重点,建成煤化一体化集约发展体系。近期重点实施淮化老系统改造,推进淮化集团与皖北煤电集团合作建设大
与离退休干部的收入差距拉大。比如:淮南矿业集团退休的前任主要领导的月收入仅为900元,年收入仅为1万余元,与现任领导的收入差距很大,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矛盾。建议省委常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现在不论是哪个城市,都有不少的下岗失业人员,做好这些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安定至关重要,也是执政为民、关爱百姓、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淮南来说,目前全市需要社会保障的各类人员达15万人左右,每年社保资金缺口达3亿元,财政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去年和今年我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出中心人员4.5万人,解除劳动关系需一次性支付2.6亿元,虽然省财政给予了6000万元支持,我们又贷款9000万元,但缺口仍达1.1亿元。因此,建议加大对淮南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加养老保险金转移支付额,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增加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的补助,帮助我们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同时我们建议新建煤矿、电厂的养老金在市级交纳,由市级统筹。三是加快“生态安徽”建设,加强对淮河、巢湖等流域的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特别要支持象淮南这样的工矿城市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由于煤炭开采为大型区域开发项目,项目类型多、开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对井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易引发地表塌陷、裂缝,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治理这些塌陷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议省委常委会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调研出台“煤炭开采企业开采一吨煤收取5元的土地复垦、环境整治和塌陷治理专项费”的政策,确保塌陷区治理资金落到实处。同时,对我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总之,解决好这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推进“和谐安徽”建设,就一定能为“抢抓机遇、靠势而上、奋力崛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